CN219974593U - 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4593U
CN219974593U CN202321521081.0U CN202321521081U CN219974593U CN 219974593 U CN219974593 U CN 219974593U CN 202321521081 U CN202321521081 U CN 202321521081U CN 219974593 U CN219974593 U CN 219974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ide branch
cylinder head
air inlet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10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厚劲
陈洪波
占伟国
易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re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r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re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r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210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45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4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45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和设置于气缸盖本体的润滑油路系统,润滑油路系统包括主油路,主油路设置有主油路单向阀;润滑油路系统还包括进气侧支路、排气侧支路和VVT供油支路,气缸盖本体具有进气侧和排气侧,进气侧支路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侧,排气侧支路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侧,进气侧支路、排气侧支路和VVT供油支路均连接至主油路单向阀的后侧;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通过在气缸盖集成增压器润滑油道以及VVT供油支路,同时在主油道设置单向阀结构,保证发动机长时间停机后再次启动气缸盖油路内油压可快速建立,避免磨损,提升VVT响应性能,使得气缸盖结构布置更为紧凑,保证发动机高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发动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动机设计紧凑的发动机设计对整车机舱布置适配性更高,而发动机气缸盖尺寸直接决定发动机外形尺寸、重量等关键参数;另外,随着汽车发动机行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气缸盖油道布置结构采用传统内置油路加上外部油道结构,该结构使得发动机具有较大的外形尺寸,并且,现有的VVT供油采用挺柱油道集成供油,VVT响应性不好,低速工况下可能导致VVT油压不足问题;并且在长时间停机后气缸盖油道内的机油全部回流到机油盘,导致长时间停机后启动时气缸盖油道内油压无法在第一时间建立,最终导致气缸盖、凸轮轴等部件磨损问题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气缸盖润滑油路进行规划和设计,简化结构的同时,实现VVT的独立供油,并且能够在长时间停机后启动时气缸盖油道内油压可以快速建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将多条油路集成至气缸盖,并设置一条主油路为各支路供油,省去了外部油路的布置;气缸盖内部集成增压器润滑油道以及VVT供油支路,同时在主油道设置单向阀,保证发动机长时间停机后再次启动气缸盖油路内油压可快速建立,避免磨损,提升VVT响应性能,同时可以实现气缸盖结构布置紧凑,保证发动机高性能要求。
一种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和设置于气缸盖本体的润滑油路系统,所述润滑油路系统包括主油路,所述主油路设置有主油路单向阀;
所述润滑油路系统还包括进气侧支路、排气侧支路和VVT供油支路,所述气缸盖本体具有进气侧和排气侧,所述进气侧支路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侧,所述排气侧支路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侧,进气侧支路、排气侧支路和VVT供油支路均连接至主油路并位于所述主油路单向阀的后侧。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路系统还包括增压器润滑油路,所述增压器润滑油路的前端连接至主油路并位于所述主油路单向阀的后侧,所述增压器润滑油路的后端连接至增压器。
进一步,按油路的流通面积:主油路>增压器润滑油路>VVT供油支路>进气侧支路=排气侧支路。
进一步,所述进气侧支路和排气侧支路均设置有用于为液压挺柱供油的液压挺柱供油孔,所述液压挺柱供油孔设置有多个,部分液压挺柱供油孔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进气侧支路,剩余液压挺柱供油孔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排气侧支路。
进一步,所述进气侧支路和排气侧支路还设置有用于为凸轮轴轴颈提供润滑油的凸轮轴供油孔,所述凸轮轴供油孔设置有多个,部分所述凸轮轴供油孔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进气侧支路,剩余所述凸轮轴供油孔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排气侧支路。
进一步,所述进气侧支路的后端开设有用于为高压燃油泵挺柱供油的燃油泵挺柱润滑油孔。
进一步,所述燃油泵挺柱润滑油孔设置于所述液压挺柱供油孔和凸轮轴供油孔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通过在气缸盖集成增压器润滑油道以及VVT供油支路,同时在主油道设置单向阀结构,保证发动机长时间停机后再次启动气缸盖油路内油压可快速建立,避免磨损,提升VVT响应性能,使得气缸盖结构布置更为紧凑,保证发动机高性能要求;VVT供油支路的设置,实现VVT单独供油,提高VVT响应性,避免了低速工况下VVT油压不足的问题出现;增压器润滑油路的设置,可在长时间停机的工况下保证涡轮增压器润滑,避免长时间停机后启动涡轮增压器轴磨损;单独设置燃油泵挺柱润滑油孔为高压燃油泵挺柱供油,实现了对高压燃油泵挺柱的润滑,无需外部设计油路及管路进行润滑,降低了成本,精简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介质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介质流向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以润滑油流入的方向为前,以润滑油流出的方向为后;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介质流向示意图,也就是润滑油在各流道内的流动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种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和设置于气缸盖本体的润滑油路系统,所述润滑油路系统包括主油路1,所述主油路1设置有主油路单向阀;单向阀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润滑油可以通过主油路1流入其他各个支路,同时避免停机后润滑油回流至机油盘,使得停机后再启动时,可以快速建立油压,避免气缸盖、凸轮轴等部件磨损问题发生。
润滑油路系统还包括进气侧支路2、排气侧支路3和VVT供油支路4,所述气缸盖本体具有进气侧和排气侧,所述进气侧支路2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侧,所述排气侧支路3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侧,进气侧支路2、排气侧支路3和VVT供油支路4均连接至主油路1并位于所述主油路1单向阀的后侧。VVT供油支路4前端连接在主油路1,后端则是连接至VVT系统用于为VVT单独供油,有效提升VVT响应性能,避免低速工况下VVT油压不足的问题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路系统还包括增压器润滑油路5,所述增压器润滑油路5的前端连接至主油路1并位于所述主油路1单向阀的后侧,所述增压器润滑油路5的后端连接至增压器。以独立的供油支路为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提供润滑油,保证涡轮增压器响应性能及耐久。
本实施例中,按油路的流通面积:主油路1>增压器润滑油路5>VVT供油支路4>进气侧支路2=排气侧支路3。根据不通油路的功能和对润滑油的需求量,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润滑油路,设计了不同的润滑油的流通面积,主油路1的流通面积最大,增压器润滑油路5次之,VVT供油支路4的流通面积则比增压器润滑油路5的小,而进气侧支路2与排气侧支路3则是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二者的流通面积相同,且在各油路中最小。流通面积是指油路的径向截面积,控制流通面积的方法较多,如设置节流阀、变径管,或直接设置不同直径的管路来实现,如进气侧支路2和排气侧支路3则是通过异径管接头实现的流通面积的改变,此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此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侧支路2和排气侧支路3均设置有用于为液压挺柱供油的液压挺柱供油孔6,所述液压挺柱供油孔6设置有多个,部分液压挺柱供油孔6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进气侧支路2,剩余液压挺柱供油孔6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排气侧支路3。液压挺柱供油孔6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发动机的液压挺柱的数量和位置来设置,即液压挺柱供油孔6的数量与液压挺柱的数量相同且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设置,以保证每一个液压挺柱都可以得到独立的、有效的润滑。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侧支路2和排气侧支路3还设置有用于为凸轮轴轴颈提供润滑油的凸轮轴供油孔7,所述凸轮轴供油孔7设置有多个,部分所述凸轮轴供油孔7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进气侧支路2,剩余所述凸轮轴供油孔7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排气侧支路3。凸轮轴供油孔7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发动机的凸轮轴轴颈的数量和位置来设置,即凸轮轴供油孔7的数量与凸轮轴轴颈的数量相同且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设置,以保证每一个凸轮轴的轴颈都可以得到独立的、有效的润滑。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侧支路2的后端开设有用于为高压燃油泵挺柱供油的燃油泵挺柱润滑油孔8。所述燃油泵挺柱润滑油孔8设置于所述液压挺柱供油孔6和凸轮轴供油孔7的后侧。燃油泵挺柱润滑油孔8的设置可实现对高压燃油泵挺柱的润滑,避免外部设计油路及管路进行润滑,降低成本,精简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油路更为合理,结构更为紧凑且供油更为及时,在主油路1的出油口还设置了支路Ⅰ9、支路Ⅱ10和支路Ⅲ11,支路Ⅰ9将主油路1和进气侧支路2以及VVT供油支路4连通。支路Ⅰ9还连接着支路Ⅱ10,主油路1来的润滑油则是依次通过支路Ⅰ9和支路Ⅱ10后,进入排气侧支路3,而支路Ⅲ11则是直接连通着主油路1和增压器润滑油路5。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进气侧支路和排气侧支路上,短箭头所指向的为液压挺柱,长箭头指向的为凸轮轴的轴颈,进气侧最后端的箭头指向的是高压燃油泵挺柱。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本体和设置于气缸盖本体的润滑油路系统,所述润滑油路系统包括主油路,所述主油路设置有主油路单向阀;
所述润滑油路系统还包括进气侧支路、排气侧支路和VVT供油支路,所述气缸盖本体具有进气侧和排气侧,所述进气侧支路设置于气缸盖的进气侧,所述排气侧支路设置于气缸盖的排气侧,进气侧支路、排气侧支路和VVT供油支路均连接至主油路并位于所述主油路单向阀的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路系统还包括增压器润滑油路,所述增压器润滑油路的前端连接至主油路并位于所述主油路单向阀的后侧,所述增压器润滑油路的后端连接至增压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按油路的流通面积:主油路>增压器润滑油路>VVT供油支路>进气侧支路=排气侧支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支路和排气侧支路均设置有用于为液压挺柱供油的液压挺柱供油孔,所述液压挺柱供油孔设置有多个,部分液压挺柱供油孔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进气侧支路,剩余液压挺柱供油孔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排气侧支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支路和排气侧支路还设置有用于为凸轮轴轴颈提供润滑油的凸轮轴供油孔,所述凸轮轴供油孔设置有多个,部分所述凸轮轴供油孔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进气侧支路,剩余所述凸轮轴供油孔由前向后设置于所述排气侧支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支路的后端开设有用于为高压燃油泵挺柱供油的燃油泵挺柱润滑油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泵挺柱润滑油孔设置于所述液压挺柱供油孔和凸轮轴供油孔的后侧。
CN202321521081.0U 2023-06-14 2023-06-14 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Active CN2199745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1081.0U CN219974593U (zh) 2023-06-14 2023-06-14 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1081.0U CN219974593U (zh) 2023-06-14 2023-06-14 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4593U true CN219974593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6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1081.0U Active CN219974593U (zh) 2023-06-14 2023-06-14 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45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0803B2 (en) Parallel sequential turbocharger architecture using engine cylinder variable valve lift system
KR101748238B1 (ko) 직접 연통식 터보차저
US6874463B1 (en) Eng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with cylinder deactivation
CN101377138B (zh) 滑阀式两模式发动机进气门延时关闭系统
JP2014122639A (ja) 部分的排気流抽出装置、及び前記装置を備えている内燃エンジン
CN106870055A (zh) 可变气门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包含该装置的发动机
CN101201009A (zh) 发动机气门正时与升程连续可变系统
CN103628943B (zh) 一种用于4缸内燃机的集约型多功能连续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219974593U (zh) 具有多润滑油路的气缸盖
JP4988960B2 (ja) エンジン
CN100419223C (zh) 三气门摩托车发动机可变进气门配气装置
CN201314248Y (zh) 内燃机气门摇臂装置
CN213392303U (zh) 一种摇臂润滑机构
CN214403783U (zh) 发动机缸盖系统油路结构
US6484681B2 (en) Outboard motor
CN115013108A (zh) 一种多变开启次数的内燃机液压气门机构
CN201671677U (zh) 引擎的润滑及汽门推动件油控阀的配置构造
CN201314249Y (zh) 滑阀控制的两段式发动机进气门延时关闭系统
JP6235152B2 (ja) 4気筒の内燃機関に用いられ、モジュール化された多機能可変バルブ駆動システム
CN103603699B (zh) 一种用于6缸内燃机的集约型多功能连续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220319636U (zh) 一种提升发动机油压的摇臂结构装置
CN216691274U (zh) 一种气缸盖油路结构及汽车发动机
CN216477592U (zh) 一种发动机和车辆
US20130022445A1 (en) System for Reducing Compressor Oil Consumption
CN216406984U (zh) 一种可控制油压的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