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8838U -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8838U
CN219968838U CN202321406283.0U CN202321406283U CN219968838U CN 219968838 U CN219968838 U CN 219968838U CN 202321406283 U CN202321406283 U CN 202321406283U CN 219968838 U CN219968838 U CN 219968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table
screw rod
flexible film
frame
lamin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62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科良
鱼婧
张通
杨小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Original Assignee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filed Critical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iority to CN2023214062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8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8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8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薄膜贴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包括机架、载板、移动组件、安装板;所述载板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承载电路板,且所述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移动组件具有移动端,所述移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移动端移动,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端,且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多个用于吸附薄膜的吸盘,所述安装板为透明件。该柔性薄膜贴合装置,能够满足对位精度,且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大尺寸不规则外形的柔性薄膜的贴合。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贴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不规则薄膜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贴合装置是一种在工业领域中常见的设备,主要针对小型显示器及小型触控组件的生产特点而设计,是液晶显示器生产的必要设备之一,用于液晶显示的后工序生产中,在成型的液晶玻璃基板的正反面上根据偏振角度贴附偏光片。
现有的薄膜贴合装置大都以小面积贴合设备为主,对于对位精度高的产品需要电器元件和视觉软件进行辅助对位,不仅使得成本大幅度提高,且难以对大尺寸不规则外形的柔性薄膜的进行高精度的贴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满足对位精度,且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大尺寸不规则外形的柔性薄膜的贴合。
提供一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薄膜贴合装置,其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包括:机架、载板、移动组件、安装板;
载板转动安装于机架上用于承载电路板,且移动组件安装于机架,移动组件具有移动端,移动组件能够带动移动端移动,安装板安装于移动组件的移动端,且安装板上安装有多个用于吸附薄膜的吸盘,安装板为透明件。
进一步地,工作台面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载板可配合限位的限位件,限位件在所述机架上的安装位置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限位件的下部设置有圆弧形孔,圆弧形孔内插设有螺纹连接件,螺纹件连接机架及限位件,限位件的上部与所述载板可连接。
进一步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台、第二滑台及第三滑台;第一滑台滑动安装于机架上,能够相对于机架沿X方向滑动,第二滑台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台上,能够相对于第一滑台沿Y方向滑动,第三滑台滑动安装于第二滑台上,能够相对于第二滑台沿Z方向滑动,移动端设于第三滑台上;
其中,X方向、Y方向、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机架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的外部啮合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安装于第一滑台上,且第一丝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手轮;第一滑台上转动安装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外部啮合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安装于第二滑台上,且第二丝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手轮;第二滑台上转动安装有第三丝杆,第三丝杆的外部啮合有第三螺母,第三螺母安装于第三滑台,且第三丝杆的一端设有第三手轮。
进一步地,机架设有用于连接第一丝杆以防止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防转固件,第一滑台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二丝杆以防止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二防转固件,第二滑台上设有用于连接第三丝杆以防止第三丝杆转动的防转固件。
进一步地,安装板上安装有汇流排组件,汇流排组件上具有吸气嘴、进气嘴及多个连接嘴,多个所述连接嘴与多个所述吸盘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及脚撑,使得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相对于地面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还包括回转支撑轴承,载板与机架之间通过回转支撑轴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该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通过设置移动组件、可旋转的载板和用于安装吸盘的呈透明状的安装板,在进行薄膜贴合时,先将图案化的薄膜放置于载板上,再通过安装板上的吸盘将薄膜真空吸附于安装板上,之后再将待贴膜电路板放置于载板上,然后移动安装板以及转动载板,人工肉眼通过透明安装板即能够精准判断是否对准,无需使用电器元件及视觉软件辅助对位,成本低廉,且吸盘能够将大尺寸的柔性薄膜在安装板上充分平整地展开,因此适用于大尺寸不规则的柔性薄膜的贴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例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滑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位件6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机架;11、万向轮;12、脚撑;2、载板;3、移动组件;31、第一滑台;311、第一丝杆;312、第一螺母;313、第一手轮;314、第一防转固件;315、第一丝杆固定座;316、第一位置显示器;317、第一导轨;318、第一滑块;319、第一基座;32、第二滑台;321、第二丝杆;322、第二螺母;323、第二手轮;324、第二防转固定件;325、第二丝杆固定座;326、第二位置显示器;327、第二导轨;328、第二滑块;329、第二基座;33、第三滑台;331、第三丝杆;332、第三螺母;333、第三手轮;334、第三防转固件;335、第三丝杆固定座;336、第三位置显示器;337、第三导轨;338、第三滑块;339、第三基座;4、安装板;5、吸盘;6、限位件;61、条形孔;7、汇流排组件;71、吸气嘴;72、进气嘴;73、连接嘴;8、回转支撑轴承;9、FPC电路板;10、柔性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纵向”、“横向”、“竖直”、“水平”、“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包括:机架1、载板2、移动组件3、安装板4;载板2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用于承载待贴膜FPC电路板9,且移动组件3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台面上,移动组件3具有移动端,移动组件3能够带动移动端移动,安装板4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3的移动端,且安装板4上安装有多个用于吸附薄膜的吸盘5,吸盘5用于外接泵气装置,从而能够实现真空吸附,安装板4为透明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主要配合图案化的薄膜使用,具体的贴膜过程为:首先利用移动组件3将安装板4移动至合适位置,预留载板2上的放置空间;再将图案化的薄膜放置在载板2上,保证平整贴合且无褶皱;之后,利用移动组件3带动安装板4靠近载板2,并开启外部泵气装置,吸盘5将薄膜完整吸附至贴合于安装板4的一侧面上,再利用移动组件3将安装板4移动至远离载板2,使得安装板4平行间隔设于载板2的正上方位置;将点胶完成后待贴膜的FPC电路板9放置于载板2上,即位于薄膜的正下方位置,再下调安装板4,使得薄膜距离FPC电路板9上的胶水凸起部分距离约1㎜;此时,测试人员透过透明的安装板4上方进行观察,通过转动载板2及配合移动组件3驱动安装板4沿其板面方向调节,直至FPC电路板9和图案化的薄膜精准对位,即下调安装板4,并使得FPC电路板9与薄膜保持一定的压力进行贴合;至此,完成一次贴合动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电子元器件及视觉软件等进行辅助,整体结构简单化,且人工操作灵活性大,同样能够实现精准对位,且由于使用吸盘5进行真空吸附,不易产生气泡,贴附效果更佳,特别适用于大尺寸、不规则外形的薄膜贴附。
示例性地,上述安装板4为透明的亚克力板。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上设有与载板2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载板转动角度的限位件6,通过限位件能够使得载板在微小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便于对齐。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机架1上设有与载板2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载板的转动角度的限位件6,通过限位件能够使得载板2在微小角度范围内进行转动,便于对齐。
优选地,上述限位件6的安装位置能够在载板2上移动,所述限位件6的下部设置有圆弧形孔,所述圆弧形孔内插设有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件连接所述机架及所述限位件6,所述限位件6的上部与所述载板2连接。在对齐的时候,载板2需要在一定位置调整,测试人员松开螺纹连接件,从而能够手动调整载板2的角度,当载板2转动至对齐位置时,再拧紧螺纹连接件,将载板2锁止至机架上。由此可知,基于该限位件6的机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手动调节载板2,以保证高的位置精度,同时该结构简单。
示例性地,上述限位件6为不锈钢钣金,且限位件6与载板2之间通过螺纹件相连。
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组件3包括第一滑台31、第二滑台32及第三滑台33,第一滑台31滑动安装于工作台面上,能够相对于工作台面沿X方向滑动,第二滑台32滑动安装于第一滑台31上,能够相对于第一滑台31沿Y方向滑动,第三滑台33滑动安装于第二滑台32上,能够相对于第二滑台32沿Z方向滑动,移动端设于第三滑台33上;其中,X方向、Y方向、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通过该结构能够分别将安装板沿X、Y、Z方向移动,不仅便于实现上述贴膜动作,且便于实现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311,所述第一丝杆311的外部啮合有第一螺母312,所述第一螺母312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台31上,且所述第一丝杆311的一端设有第一手轮313;所述第一滑台31上转动安装有第二丝杆321,所述第二丝杆321外部啮合有第二螺母322,所述第二螺母322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台32上,且所述第二丝杆321的一端设有第二手轮323;所述第二滑台32上转动安装有第三丝杆331,所述第三丝杆331的外部啮合有第三螺母332,所述第三螺母332安装于所述第三滑台33上,所述第三丝杆331的一端设有第三手轮333。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台31与机架1之间、第二滑台32与第一滑台31之间以及第三滑台33与第二滑台32之间均通过丝杆螺母的方式连接,且各丝杆上均安装有手轮,通过分别转动各手轮能够驱动安装板4分别沿X、Y、Z方向移动,调节方便,且调节精度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滑台31与所述机架1之间、第二滑台32与第一滑台31之间以及第三滑台33与第二滑台32之间均设有有导轨进行导向。
一些实施例中,机架上还安装有第一位置显示器316,所述第一位置显示器316啮合于所述第一丝杆311的外部,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滑台31相对于所述机架1的移动距离;第一滑台上还安装有第二位置显示器,第二显示器啮合于第二丝杆的外周,用于显示第二滑台相对于第一滑台的移动距离;第二滑台上还安装有第三位置显示器,第三显示器啮合于第三丝杆的外周,用于显示第三滑台相对于第二滑台的移动距离。通过第一位置显示器、第二位置显示器及第三位置显示器能够清楚地知道安装板沿X、Y、Z方向的具体移动距离,更方便测试员操作。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还设置有第一防转固件314、第二防转固件324及第三防转固件334,所述第一防转固件314安装于机架上,用于连接第一丝杆以限制第一丝杆转动,当第一滑台31沿X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即可利用第一防转固件314将第一丝杆311锁止,而当需要调节安装板4在X方向的位置时,则松开第一防转固件314;所述第二防转固件324安装于第一滑台上,用于连接第二丝杆以限制第二丝杆转动,当第二滑台32沿Y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即可利用第二防转固件324锁止于第一滑台31上,而当需要调整安装板4在Y方向的位置时,则松开第二防转固件324;所述第三防转固件334安装于第二滑台上,用于将所述第三丝杆331锁止于所述的第二滑台32上,当第三滑台33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即可利用第三防转固件334锁止于第二滑台32上,而当需要调整安装板4在Z方向上的位置时,则松开第三防转固件334。
一些可替换实施例中,还可将上述的移动组件3替换成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安装板4上安装有汇流排组件7,汇流排组件7上具有吸气嘴71、进气嘴72及多个连接嘴73,多个连接嘴73于所述吸盘5一一对应连接;汇流排组件7中的吸气嘴71及进气嘴72均连接外部泵气装置,多个吸盘均通过汇流排组件7外接泵气装置,即汇流排组件7用于给多个吸盘5集中提供真空压力,使得整体结构更简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机架1由欧标40铝型材组成用于支撑构建整个装置,结构稳定;机架1安装了万向轮11和脚撑12,便于柔性薄膜贴合装置相对于地面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载板2与所述机架1之间通过所述回转支撑轴承8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且方便调节载板2的角度。
综上,该柔性薄膜贴合装置,通过设置移动组件、可旋转的载板和用于安装吸盘的呈透明状的安装板,在进行薄膜贴合时,人工肉眼通过透明安装板即能够精准判断是否对准,无需使用电器元件及视觉软件辅助对位,成本低廉,且吸盘能够将大尺寸的柔性薄膜在安装板上充分平整地展开,因此适用于大尺寸不规则的柔性薄膜的贴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载板、移动组件、安装板;
所述载板转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承载电路板,且所述移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组件具有移动端,所述移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移动端移动,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的移动端,且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多个用于吸附薄膜的吸盘,所述安装板为透明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与所述载板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载板的转动角度的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下部设置有圆弧形孔,所述圆弧形孔内插设有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机架及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上部与所述载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台、第二滑台及第三滑台,所述第一滑台滑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沿X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台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台上,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台沿Y方向滑动,所述第三滑台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台上,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台沿Z方向滑动,所述移动端设于所述第三滑台上;
其中,所述X方向、所述Y方向、所述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部啮合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台上,且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滑台上转动安装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外部啮合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台上,且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手轮;所述第二滑台上转动安装有第三丝杆,所述第三丝杆的外部啮合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三螺母安装于所述第三滑台上,所述第三丝杆的一端设有第三手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以防止所述第一丝杆转动的第一防转固件,第一滑台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以防止所述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二防转固件,第二滑台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三丝杆以防止第三丝杆转动的第三防转固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汇流排组件,所述汇流排组件上具有吸气嘴、进气嘴及多个连接嘴,多个所述连接嘴与多个所述吸盘一一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及脚撑,使得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相对于地面进行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转支撑轴承,所述载板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所述回转支撑轴承转动连接。
CN202321406283.0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 Active CN219968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6283.0U CN21996883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6283.0U CN21996883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8838U true CN219968838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4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6283.0U Active CN21996883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88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35584A (zh) * 2024-03-06 2024-04-05 厦门源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pc保护膜粘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35584A (zh) * 2024-03-06 2024-04-05 厦门源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pc保护膜粘贴装置
CN117835584B (zh) * 2024-03-06 2024-05-10 厦门源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pc保护膜粘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68838U (zh) 一种柔性薄膜的贴合装置
CN102789081B (zh) 一种lcd组装机
CN202771131U (zh) Lcd组装机
CN204175735U (zh) 滤光片自动点胶贴片机
KR20170035645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패턴필름 부착장치
CN110654596A (zh) 一种自动对位偏贴机
CN108630116B (zh) 全自动电子纸贴合机
CN108481228B (zh) 背板定位装置
CN215333835U (zh) 一种大尺寸曲面屏全贴合的设备
KR20040081412A (ko) 대형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편광필름 부착장치
KR101647387B1 (ko) 굴곡형 기판 상에의 기능성 필름 부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착방법
CN112289202B (zh) 一种拼接液晶面板的边框涂胶贴合一体设备
CN102381008A (zh) 贴膜机的调整定位装置
CN114013178A (zh) 银浆移印设备
CN204616274U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邦定定位机构
CN212826827U (zh) 一种半自动贴膜设备
CN210174195U (zh) 自动贴膜夹具及自动贴膜机
CN104822250A (zh) 一种柔性线路板邦定定位机构
CN216779276U (zh) 一种手机主板点胶装置
CN201115317Y (zh) 模组对位夹具
CN220198630U (zh) 一种tli贴合设备
CN219584551U (zh) 用于电子产品保护膜胶的贴合设备
CN108983459B (zh) 一种对组压合机构
CN220946815U (zh) 一种手机屏幕热压装置
CN215582530U (zh) 一种贴片机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