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2265U -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2265U
CN219952265U CN202321031569.5U CN202321031569U CN219952265U CN 219952265 U CN219952265 U CN 219952265U CN 202321031569 U CN202321031569 U CN 202321031569U CN 219952265 U CN219952265 U CN 219952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ffening plate
steel pipe
pipe column
stiffening
incline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15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荣论
张明
李涛
董政辉
阿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315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2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2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2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混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通过在钢管柱的外壁上由高至底设置三层加劲板,其中通过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连接折梁的水平段,通过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连接折梁的倾斜段。由于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之间接触面较小,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置钢筋笼组件,通过钢筋笼组件确保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连接的可靠性。基于以上措施,在提高折梁和钢管柱连接的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具有结构简单、受理合理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混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倾斜段与钢管柱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工程。传统的连接方法是在钢管柱上焊接套筒,然后将套筒与纵筋连接,这种方法对于套筒的定位要求十分高,当梁纵筋较多时,现场施工难度非常大,因此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会极大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针对上述现有施工困难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靠的钢筋混凝土倾斜段与钢管柱的连接方法,提高工程质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具备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难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折梁,折梁包括倾斜段和水平段,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倾斜段向水平段下方沿伸;
钢管柱,钢管柱的轴线位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上,水平段和倾斜段分别位于钢管柱的两侧;
加劲板,加劲板包括由上至下分别固定在钢立柱外壁上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折梁的水平段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上;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
钢筋笼组件,钢筋笼组件固定设在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内,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伸入至钢筋笼组件内并固定在钢筋笼组件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上部加劲板采用完整的圆环状结构,中部加劲板采用3/4圆环结构,下部加劲板采用1/4圆环结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均关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对称,且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圆环结构的内壁和钢管柱的外壁固定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上部和中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一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水平段的宽度一致且与折梁水平段的两侧;在上部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且与钢筋笼的两侧,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均与钢筋笼组件固定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部加劲板的边缘处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于边缘处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同时与中部加劲板固定相连。
按上述技术方案,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厚度与钢管壁厚相适应;第一和第二加劲肋的厚度与钢管柱壁厚相适应。
按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笼组件包括竖直布设的第一U型箍筋和水平布设的第二U型箍筋,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一U型箍筋沿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一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上;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二U型箍筋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的外侧。
按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第一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相邻两个第二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
按上述技术方案,折梁水平段的纵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一U型箍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二U型箍筋与加劲肋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焊接采用E50焊条;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不大于25mm时,采用单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16倍的直径;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采用双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8倍的直径。
按上述技术方案,钢管柱的半径为R,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外半径均至少为R+300mm;在伸入钢筋笼组件的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的端部设置折弯头,折弯头的长度不小于纵筋直径的15倍。
按上述技术方案,以钢管柱轴线为圆心,在上部加劲板上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椭圆孔,在中部和下部加劲板上均设有相同水平位置的椭圆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钢管柱的外壁上由高至底设置三层加劲板,其中通过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连接折梁的水平段,通过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连接折梁的倾斜段。由于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之间接触面较小,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置钢筋笼组件,通过钢筋笼组件确保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连接的可靠性。基于以上措施,在提高折梁和钢管柱连接的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具有结构简单、受理合理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中,1、折梁;1-1、倾斜段;1-11、纵筋;1-2、水平段;1-21、上部纵筋;1-22、上部纵筋;2、钢管柱;3-1、上部加劲板;3-2、中部加劲板;3-3、下部加劲板;4、钢筋笼组件;4-1、第一U型箍筋;4-2、第二U型箍筋;5、第一加劲肋;6、第二加劲肋;7、椭圆孔;8、折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实施例1
包括折梁1,折梁包括倾斜段1-1和水平段1-2,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倾斜段向水平段下方沿伸;
钢管柱2,钢管柱的轴线位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上,水平段和倾斜段分别位于钢管柱的两侧;
加劲板,加劲板包括由上至下分别固定在钢立柱外壁上的上部加劲板3-1、中部加劲板3-2、以及下部加劲板3-3;折梁的水平段的上部纵筋1-21和下部纵筋1-22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上;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
钢筋笼组件4,钢筋笼组件固定设在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内,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伸入至钢筋笼组件内并固定在钢筋笼组件上。
本实施例,通过在钢管柱的外壁上由高至底设置三层加劲板,其中通过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连接折梁的水平段,通过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连接折梁的倾斜段。由于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之间接触面较小,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置钢筋笼组件,通过钢筋笼组件确保倾斜段和上部加劲板或下部加劲板连接的可靠性。基于以上措施,在提高折梁和钢管柱连接的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具有结构简单、受理合理的特点。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给出了一种优选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结构形式。但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结构不局限于完整的圆环形、3/4以及1/4,还可以是其他尺寸。甚至不局限于圆环形,还可以是在矩形板的内侧设有与钢管柱相匹配的圆孔。
本实施例给出的优选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具体为,上部加劲板采用完整的圆环状结构,中部加劲板采用3/4圆环结构,下部加劲板采用1/4圆环结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均关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对称,且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圆环结构的内壁和钢管柱的外壁固定连接。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2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加劲肋5和第二加劲肋6,从而提高了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之间结构的稳定性,另外也为折梁的水平段、折梁的竖直段、以及钢筋笼组件提供了较好的固定位置。
具体为,在上部和中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一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水平段的宽度一致且与折梁水平段的两侧;在上部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且与钢筋笼的两侧,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均与钢筋笼组件固定连接。图中实施例,在上部环形加劲板与中部环形加劲板的零度和180度方向上再设置两道第一加劲肋,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部加劲板的边缘处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于边缘处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同时与中部加劲板固定相连。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2和3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厚度与钢管壁厚相适应;第一和第二加劲肋的厚度与钢管柱壁厚相适应。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2和3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给出了一种优选的钢筋笼组件的结构形式,竖直布设的第一U型箍筋4-1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上、水平布设的第二U型箍筋4-2固定在第二加劲肋上、以及第一U型箍筋和第二U型箍筋之间相互固定连接,确保钢筋笼组件能可靠的固定在加劲板上,从而间接实现折梁倾斜段和钢管柱之间的可靠连接。
具体为,钢筋笼组件包括竖直布设的第一U型箍筋和水平布设的第二U型箍筋,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一U型箍筋沿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一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上;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二U型箍筋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相邻两个第二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5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给出了在折梁水平段的纵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一U型箍筋与加劲板之间、以及第二U型箍筋与加劲肋之间一种优选的连接方式。
具体为,折梁水平段的纵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一U型箍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二U型箍筋与加劲肋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焊接采用E50焊条;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不大于25mm时,采用单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16倍的直径;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采用双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8倍的直径。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6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为保证折梁和加劲板连接的可靠性,钢管柱的半径为R,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外半径均至少为R+300mm(图中实施例采用R+40mm);在伸入钢筋笼组件的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的端部设置折弯头,折弯头8的长度不小于纵筋直径的15倍。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6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浇筑的混凝土能够顺利的进入加劲板之间的区域,以钢管柱轴线为圆心,在上部加劲板上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椭圆孔7,在中部和下部加劲板上均设有相同水平位置的椭圆孔。图中实施例,椭圆孔的尺寸采用50mm×100mm,相邻两个椭圆孔的长短轴的交点与钢管柱的圆心角连线之间的夹角为45°,椭圆孔分别设在钢管柱的水平、竖向、正负45度的方向,椭圆孔的数量共计8个。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折梁,折梁包括倾斜段和水平段,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倾斜段向水平段下方沿伸;
钢管柱,钢管柱的轴线位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上,水平段和倾斜段分别位于钢管柱的两侧;
加劲板,加劲板包括由上至下分别固定在钢立柱外壁上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折梁的水平段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中部加劲板上;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
钢筋笼组件,钢筋笼组件固定设在不存在中部加劲板的区域内,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伸入至钢筋笼组件内并固定在钢筋笼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部加劲板采用完整的圆环状结构,中部加劲板采用3/4圆环结构,下部加劲板采用1/4圆环结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均关于倾斜段和水平段的轴线所在竖直面对称,且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圆环结构的内壁和钢管柱的外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部和中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一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水平段的宽度一致且与折梁水平段的两侧;在上部和下部加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加劲肋,存在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之间的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且与钢筋笼的两侧,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均与钢筋笼组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部加劲板的边缘处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加劲肋,位于边缘处的两个第二加劲肋同时与中部加劲板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厚度与钢管壁厚相适应;第一和第二加劲肋的厚度与钢管柱壁厚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笼组件包括竖直布设的第一U型箍筋和水平布设的第二U型箍筋,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一U型箍筋沿水平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一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部加劲板和下部加劲板上;在上下部加劲板与折梁倾斜段的交接范围内,第二U型箍筋沿竖直方向间隔布设,且第二U型箍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宽度与折梁倾斜段的宽度一致的两个第二加劲肋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相邻两个第二U型箍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折梁水平段的纵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一U型箍筋与加劲板之间、第二U型箍筋与加劲肋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焊接采用E50焊条;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不大于25mm时,采用单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16倍的直径;在纵筋或者箍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采用双面焊的形式,且焊接的长度不小于8倍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管柱的半径为R,上部、中部、以及下部加劲板的外半径均至少为R+300mm;在伸入钢筋笼组件的折梁的倾斜段的所有纵筋的端部设置折弯头,折弯头的长度不小于纵筋直径的1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以钢管柱轴线为圆心,在上部加劲板上周向间隔设有若干个椭圆孔,在中部和下部加劲板上均设有相同水平位置的椭圆孔。
CN202321031569.5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9952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1569.5U CN219952265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31569.5U CN219952265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2265U true CN219952265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1569.5U Active CN219952265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2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1537B2 (en) Assemblable structural column joint connection using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filled round double steel tubes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733492A (zh) H型钢梁与h型钢柱弱轴可变梁高装配式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9952265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折梁与钢管柱的连接结构
CN113585279B (zh) 一种异形法兰及使用该异形法兰的基坑钢支撑结构
CN207295999U (zh) 钢梁与钢管混凝土柱混合连接节点
CN106703193A (zh) 一种方钢管柱的槽钢端板连接节点
CN215758594U (zh) 一种加宽墩柱钢柱系梁装置
CN212895883U (zh) 一种墩柱接头构造
CN212773558U (zh) 装配式建筑转换层套筒连接钢筋用定位装置
CN205153121U (zh)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梁柱角钢锚固连接节点
CN212001634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CN212427801U (zh) 一种多截面嵌套式钢骨边柱
CN204504600U (zh) 用于自升平台桩腿焊接的辅助平台及其支撑装置
CN210395644U (zh) 用于中心线偏移的上下节钢柱转换节点
CN113323159A (zh) 一种抗变形y型弯曲圆椎体接箱体节点的制作方法
CN113136950A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18970268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梁与钢管叠合柱连接结构
CN215482994U (zh) 一种方矩管连接用异形法兰
CN217378846U (zh) 预制桩端板、连接器、连接结构和预制桩
CN212388727U (zh) 用于空间管桁架节点处的连接结构
CN111411696A (zh) 用于空间管桁架节点处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973527U (zh) 钢管立柱与h型钢横梁的连接装置
CN216476629U (zh) 一种四角钢格构钢塔拼接单元
CN215106018U (zh) 一种用于圆柱转方柱的节点结构
CN210529733U (zh) 一种构件式水泥罐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