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4405U -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4405U
CN219944405U CN202321712362.4U CN202321712362U CN219944405U CN 219944405 U CN219944405 U CN 219944405U CN 202321712362 U CN202321712362 U CN 202321712362U CN 219944405 U CN219944405 U CN 219944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returning
stamping
piece
die shel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23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兰
李小红
王泽文
邓远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23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4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4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4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冲压成型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冲压模块和退料模块,退料模块包括:退料件,与冲压模块相对设置并适于放置待冲压件;驱动件,适于驱动退料件运动;换向组件,设置在退料件和驱动件之间,适于将驱动件沿第一方向输出的动力转换为退料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动力。本实用新型通过换向组件传动转换作用,在冲压作业中冲压件沿第二方向朝退料件运动对待冲压件进行冲压操作时,冲压件的冲击作用力沿第二方向施加在退料件上,而不会对沿第一方向传递动力的驱动件施压,从而对驱动件形成保护作用,以解决冲压件对退料件进行冲压运动时,退料件所受的力会直接传递至驱动件,容易造成驱动件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成型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待冲压件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冲压件的加工成型方法。
冲压成型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冲压件和退料件,冲压件和退料件上分别设置有位置对应的两组成型镶块,退料件运动至特定位置后在该侧成型镶块放置待冲压件,冲压件带动另一成型镶块朝退料件冲压运动,待冲压件在两组成型镶块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冲压成型完成,然后退料件回程运动以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退料件的运动通过气缸等驱动件完成。
由于驱动件仅需将退料件推动或回推至相应位置即可,所以诸如气缸一类的驱动件便可以直接与退料件直线传力连接,以追求最简单的传力形式。但是,采用上述方案冲压件对退料件进行冲压运动时,退料件所受的力会直接沿冲压运动方向传递至驱动件,在多次往复冲压动作后容易造成驱动件损坏,进而影响驱动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成型模具,以解决冲压件对退料件进行冲压运动时,退料件所受的力会直接传递至驱动件,容易造成驱动件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成型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冲压模块和退料模块,所述退料模块上适于放置待冲压件,所述冲压模块适于朝所述退料模块冲压运动,使所述待冲压件冲压成型,所述退料模块包括:退料件,与所述冲压模块相对设置并适于放置所述待冲压件;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退料件运动;换向组件,设置在所述退料件和所述驱动件之间,适于将所述驱动件沿第一方向输出的动力转换为所述退料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动力。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在退料件和驱动件之间的换向组件传动转换作用,在冲压作业中冲压件沿第二方向朝退料件运动对待冲压件进行冲压操作时,冲压件的冲击作用力沿第二方向施加在退料件上,而不会对沿第一方向传递动力的驱动件施压,从而对驱动件形成保护作用,以解决冲压件对退料件进行冲压运动时,退料件所受的力会直接传递至驱动件,容易造成驱动件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退料模块还包括上模壳和下模壳,所述上模壳和所述下模壳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退料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退料件适于受所述驱动件驱动伸出或缩回所述上模壳;所述退料件伸出所述上模壳冲压作业时,所述退料件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换向组件与所述下模壳相抵。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上模壳和下模壳为退料件、驱动件、换向组件提供安装位置。同时上模壳对退料件在第二方向运动产生限位作用,确保退料件的稳定准确运行。当退料件伸出上模壳时带动成型镶块向上运动,便于放置待冲压件完成后续的冲压操作,当退料件缩回上模壳时带动成型镶块向下运动,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换向组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下模壳上,下模壳为换向组件提供支撑作用,当退料件伸出上模壳冲压作业,退料件受到冲压件的作用力时,退料件的另一侧通过换向组件与下模壳相抵,利用上模壳的支撑作用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换向头,与所述驱动件传力连接并与所述下模壳相接,所述第一换向头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第二换向头,与所述退料件相连,所述第二换向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换向头适于受所述驱动件驱动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换向头沿第二方向运动,使所述退料件伸出或缩回所述上模壳;所述退料件伸出所述上模壳冲压作业时,使所述第一换向头与所述下模壳相抵。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驱动件设置为推拉驱动件,通过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的斜面导向配合,将实现驱动件沿第一方向输出的动力转变为退料件沿第二方向的运行动力。驱动件带动第一换向头向右运行时,退料件在第二换向头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上模壳,便于放置待冲压件完成后续的冲压操作;冲压成型后,驱动件带动第一换向头向左运行,退料件及第二换向头在重力作用下缩回上模壳,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换向组件的第一换向头安装在下模壳上,下模壳为第一换向头提供支撑作用,当退料件伸出上模壳冲压作业,退料件受到冲压件的作用力时,退料件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换向头与第一换向头的配合,使得第一换向头与下模壳相抵,利用上模壳的支撑作用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换向头设置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换向头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相抵的第二抵接面,当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在第二方向相离时,所述第一抵接面适于与第二抵接面相抵。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抵接面与第一导向斜面相接,第二抵接面与第二导向斜面相接,当驱动件带动第一换向头向右运行,退料件在第二换向头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上模壳时,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相对运动,由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存在,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在第二方向运动相离后,第一抵接面便与第二抵接面直接相抵。当退料件伸出上模壳冲压作业,退料件受到冲压件的作用力时,退料件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换向头与第一换向头的配合,通过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的抵接作用,在第二换向头和第一换向头之间形成正向压力,再利用第一换向头与下模壳抵接作用和上模壳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驱动件输出动力的第一方向与所述退料件运动的第二方向垂直。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限定驱动件输出动力的第一方向与退料件运动的第二方向垂直,使得第一换向头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第一换向头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同时在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之间形成竖直方向的正向抵接,从而在第二换向头和第一换向头之间竖直方向的正向压力,最大程度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上模壳设置有第一限位台,所述退料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退料件在缩回所述上模壳时,所述第一限位部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台相抵,以限制所述退料件的回程位置。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第一限位台与第一限位部适于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支撑配合,第一限位台在退料件回程运动时对退料件的第一限位台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退料件以及第二换向头的重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换向头上,对第一换向头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所述上模壳设置有第二限位台,所述退料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台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沿第二方向设置有回位弹性件。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准备进行冲压作业退料件受驱伸出上模壳时,回位弹性件压缩,当冲压作业完成退料件准备回程运动时,退料件在回位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配合自身重力缩回上模壳,避免冲压成型后退料件在冲压件的作用下与成型件抵接过紧无法回落,确保退料件能够自主完成回程运动。
进一步,所述驱动件设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一换向头相连;所述下模壳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换向头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嵌块,所述嵌块适于沿所述导轨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换向头沿第一方向在所述下模壳上滑动。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驱动件设置为气缸以实现驱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推拉运动。气缸的伸缩杆通过设置在第一换向头的气缸连接套与第一换向头传力连接,由于气缸运行时伸缩杆在气缸本体内部以及气缸连接套内部都有抖动的趋势,通过嵌块与导轨的配合将第一换向头的运动方向限制为第一方向上的平动,克服第一换向头的向上运动趋势,提高驱动件以及退料模块整机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退料件与所述上模壳之间设置有自润滑导板,所述换向组件与所述下模壳之间设置有自润滑导板。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退料件与上模壳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的位置,以及换向组件与下模壳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的位置均设置自润滑导板,提高各部分构件运行的流畅性。
进一步,所述待冲压件为汽车加油口侧围或汽车充电口侧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退料件和驱动件之间的换向组件传动转换作用,在冲压作业中冲压件沿第二方向朝退料件运动对待冲压件进行冲压操作时,冲压件的冲击作用力沿第二方向施加在退料件上,而不会对沿第一方向传递动力的驱动件施压,从而对驱动件形成保护作用,以解决冲压件对退料件进行冲压运动时,退料件所受的力会直接传递至驱动件,容易造成驱动件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上模壳和下模壳为退料件、驱动件、换向组件提供安装位置。同时上模壳对退料件在第二方向运动产生限位作用,确保退料件的稳定准确运行。当退料件伸出上模壳时带动成型镶块向上运动,便于放置待冲压件完成后续的冲压操作,当退料件缩回上模壳时带动成型镶块向下运动,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换向组件的至少部分安装在下模壳上,下模壳为换向组件提供支撑作用,当退料件伸出上模壳冲压作业,退料件受到冲压件的作用力时,退料件的另一侧通过换向组件与下模壳相抵,利用上模壳的支撑作用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压成型模具的退料模块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冲压成型模具的退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退料件与换向组件的第二换向头位置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换向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件与下模壳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退料件;101-第一限位部;102-第二限位部;103-回位弹性件;
2-驱动件;201-气缸;202-伸缩杆;
3-换向组件;301-第一换向头;3011-第一导向斜面;3012-第一抵接面;3013-嵌块;3014-缓冲块;3015-气缸连接套;302-第二换向头;3021-第二导向斜面;3022-第二抵接面;
4-上模壳;401-第一限位台;402-第二限位台;
5-下模壳;501-导轨;
6-自润滑导板;7-位置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压成型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冲压模块和退料模块,退料模块上适于放置待冲压件,冲压模块适于朝退料模块冲压运动,使待冲压件冲压成型。冲压成型后,退料件回程运动以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退料件的运动通过气缸等驱动件完成。
退料模块包括:退料件1、驱动件2、换向组件3等。
退料件1与冲压模块相对设置并适于放置待冲压件;驱动件2适于驱动退料件1运动。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在冲压过程中,退料件1在退料模块一侧用于安装成型镶块,在图1视角下,成型镶块设置在退料件1上远离驱动件2向的一侧,退料件1在驱动件2的驱动作用下运动至特定位置后,在该侧成型镶块放置待冲压件,冲压模块一侧的冲压件带动另一成型镶块沿第二方向朝退料件冲压运动,待冲压件在两组成型镶块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冲压成型,然后退料件1回程运动以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
换向组件3设置在退料件1和驱动件2之间,适于将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输出的动力转换为退料件1沿第二方向的运动动力。
具体地,如图1所示,换向组件3在退料件1和驱动件2之间作为传动件起到传力作用,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输出的动力通过换向组件3的动力传递转变为退料件1沿第二方向的运行动力,驱动退料件1在冲压作业前沿第二方向靠近冲压件运动,以便于完成冲压作业,并且驱动退料件1在冲压成型后沿第二方向远离冲压件运动,以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在冲压作业时,冲压件沿第二方向朝退料件1运动,以使两组成型镶块配合对待冲压件进行冲压操作,此时冲压件的冲击作用力沿第二方向施加在退料件1上,而不会对沿第一方向传递动力的驱动件2施压,从而对驱动件2形成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就换向组件3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制,换向组件3能够将实现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输出的动力转变为退料件1沿第二方向的运行动力即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换向组件3设置为斜面配合结构,驱动件2设置为推拉驱动件,通过分别与退料件1和驱动件2相连的两组斜楔板,将驱动件2在第一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退料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换向组件3设置为齿轮齿条配合结构,驱动件2设置为旋转驱动件,在驱动件2的旋转输出端设置齿轮,在退料件1设置与齿轮配合的齿条,将驱动件2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退料件1在第二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方向为退料件1的运动方向,也即冲压件对退料件1的施压方向,第一方向只要与第二方向形成一定的偏差角度,确保冲压件的冲击作用力不会对驱动件2施压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设置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设置为竖直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压成型模具,通过设置在退料件1和驱动件2之间的换向组件3传动转换作用,在冲压作业中冲压件沿第二方向朝退料件1运动对待冲压件进行冲压操作时,冲压件的冲击作用力沿第二方向施加在退料件1上,而不会对沿第一方向传递动力的驱动件2施压,从而对驱动件2形成保护作用,以解决冲压件对退料件进行冲压运动时,退料件所受的力会直接传递至驱动件,容易造成驱动件损坏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退料模块还包括上模壳4和下模壳5,上模壳4和下模壳5之间形成容纳腔,退料件1设置在容纳腔中,退料件1适于受驱动件2驱动伸出或缩回上模壳4;退料件1伸出上模壳4冲压作业时,退料件1的另一侧通过换向组件3与下模壳5相抵。
具体地,上模壳4和下模壳5为退料件1、驱动件2、换向组件3提供安装位置。同时上模壳4对退料件1在第二方向运动产生限位作用,确保退料件1的稳定准确运行。当退料件1伸出上模壳4时带动成型镶块向上运动,便于放置待冲压件完成后续的冲压操作,当退料件1缩回上模壳4时带动成型镶块向下运动,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换向组件3的至少部分安装在下模壳5上,下模壳5为换向组件3提供支撑作用,当退料件1伸出上模壳4冲压作业,退料件1受到冲压件的作用力时,退料件1的另一侧通过换向组件3与下模壳5相抵,利用上模壳4的支撑作用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换向组件3包括:第一换向头301和第二换向头302。
第一换向头301与驱动件2传力连接并与下模壳5相接,第一换向头301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3011;第二换向头302与退料件1相连,第二换向头302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斜面3011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3021;第一换向头301适于受驱动件2驱动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第二换向头302沿第二方向运动,使退料件1伸出或缩回上模壳4;退料件1伸出上模壳4冲压作业时,使第一换向头301与下模壳5相抵。
具体地,如图1所示,驱动件2设置为推拉驱动件,通过第一导向斜面3011和第二导向斜面3021的斜面导向配合,将实现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输出的动力转变为退料件1沿第二方向的运行动力。在图1视角下,驱动件2带动第一换向头301向右运行时,退料件1在第二换向头302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上模壳4,便于放置待冲压件完成后续的冲压操作;冲压成型后,驱动件2带动第一换向头301向左运行,退料件1及第二换向头302在重力作用下缩回上模壳4,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换向组件3的第一换向头301安装在下模壳5上,下模壳5为第一换向头301提供支撑作用,当退料件1伸出上模壳4冲压作业,退料件1受到冲压件的作用力时,退料件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换向头302与第一换向头301的配合,使得第一换向头301与下模壳5相抵,利用上模壳4的支撑作用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进一步地,由于斜面的设计角度过大则需要的气缸推力就会过大,斜面的设计角度过小则斜楔主动板脱开的行程就会过大。因此,第一换向头301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第一换向头301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并且均优选为30°,以使得斜向力的传递是尽可能大的同时保证运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换向头301和第二换向头302在相互接触的位置采用不同材质,避免第一换向头301和第一换向头301在相对运动中摩擦受热,使两部分粘结。
进一步地,第一换向头301的斜面部分和第二换向头302的斜面部分分别设置为斜楔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换向头301设置有第一抵接面3012,第二换向头302设置有适于与第一抵接面3012相抵的第二抵接面3022,当第一导向斜面3011与第二导向斜面3021在第二方向相离时,第一抵接面3012适于与第二抵接面3022相抵。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抵接面3012与第一导向斜面3011相接,第二抵接面3022与第二导向斜面3021相接,当驱动件2带动第一换向头301向右运行,退料件1在第二换向头302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上模壳4时,第一导向斜面3011与第二导向斜面3021相对运动,由于第一抵接面3012和第二抵接面3022的存在,第一导向斜面3011与第二导向斜面3021在第二方向运动相离后,第一抵接面3012便与第二抵接面3022直接相抵。当退料件1伸出上模壳4冲压作业,退料件1受到冲压件的作用力时,退料件1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换向头302与第一换向头301的配合,通过第一抵接面3012与第二抵接面3022的抵接作用,在第二换向头302和第一换向头301之间形成正向压力,再利用第一换向头301与下模壳5抵接作用和上模壳4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驱动件2输出动力的第一方向与退料件1运动的第二方向垂直。
具体地,限定驱动件2输出动力的第一方向与退料件1运动的第二方向垂直,使得第一换向头301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第一换向头301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同时在第一抵接面3012与第二抵接面3022之间形成竖直方向的正向抵接,从而在第二换向头302和第一换向头301之间竖直方向的正向压力,最大程度提高退料模块的抗压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模壳4设置有第一限位台401,退料件1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01,退料件1在缩回上模壳4时,第一限位部101适于与第一限位台401相抵,以限制退料件1的回程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台401与第一限位部101适于在竖直方向上形成支撑配合,第一限位台401在退料件1回程运动时对退料件1的第一限位台40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退料件1以及第二换向头302的重力直接作用在第一换向头301上,对第一换向头301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模壳4设置有第二限位台402,退料件1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02,第二限位台402与第二限位部102之间沿第二方向设置有回位弹性件103。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准备进行冲压作业退料件1受驱伸出上模壳4时,回位弹性件103压缩,当冲压作业完成退料件1准备回程运动时,退料件1在回位弹性件103的弹性力作用下配合自身重力缩回上模壳4,避免冲压成型后退料件1在冲压件的作用下与成型件抵接过紧无法回落,确保退料件1能够自主完成回程运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就回位弹性件103的设置形式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回位弹性件103连接在第二限位部102的上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回位弹性件103连接在第二限位台402的下部。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回位弹性件103放置在第二限位部102和第二限位台402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回位弹性件103设置为四个,沿第二限位部102的周向布置。
进一步地,回位弹性件103设置为弹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驱动件2设置为气缸201,气缸201的伸缩杆202与第一换向头301相连;下模壳5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导轨501,第一换向头301设置有与导轨501配合的嵌块3013,嵌块3013适于沿导轨501运动,以带动第一换向头301沿第一方向在下模壳5上滑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驱动件2设置为气缸201以实现驱动件2在第一方向上的推拉运动。气缸201的伸缩杆202通过设置在第一换向头301的气缸连接套3015与第一换向头301传力连接,由于气缸201运行时伸缩杆202在气缸本体内部以及气缸连接套3015内部都有抖动的趋势,通过嵌块3013与导轨501的配合将第一换向头301的运动方向限制为第一方向上的平动,克服第一换向头301的向上运动趋势,提高驱动件2以及退料模块整机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换向头301远离气缸连接套3015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3014,避免第一换向头301向左运动时与上模壳4相撞。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退料件1与上模壳4之间设置有自润滑导板6,换向组件3与下模壳5之间设置有自润滑导板6。
具体地,在退料件1与上模壳4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的位置,以及换向组件3与下模壳5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的位置均设置自润滑导板6,提高各部分构件运行的流畅性。
进一步地,在换向组件3的第一换向头301和第二换向头302之间也设置有自润滑导板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下模壳5设置有位置感应器7。
具体地,通过位置感应器7对退料件1进行位置检测,确保退料件1到位后机械手才放置待冲压件,各部分运动到位后冲压件才开始冲压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待冲压件为汽车加油口侧围或汽车充电口侧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压成型模具的工作方式如下:
准备进行冲压作业时,在退料模块一侧,作为驱动件2的气缸201带动第一换向头301在下模壳5上沿第一方向向右运动,通过第一换向头301与第二换向头302之间的第一导向斜面3011和第二导向斜面3021的斜面配合,使得第二换向头302带动退料件1沿第二方向运动,并且在斜面配合结束后,第一抵接面3012和第二抵接面3022相接,同时回位弹性件103压缩,上模壳4对退料件1在第二方向上限位,退料件1一侧的成型镶块沿第二方向向上运动伸出至特定位置,在该侧成型镶块放置待冲压件;冲压作业时,冲压模块一侧的冲压件带动另一成型镶块沿第二方向朝退料件冲压运动,待冲压件在两组成型镶块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冲压成型,并且在冲压过程中,退料件1及第二换向头302通过第二抵接面3022与第二换向头302上的第一抵接面3012相抵,在第二换向头302和第一换向头301之间形成正向压力,上模壳4进一步对第一换向头301产生支撑作用;冲压作业结束后,作为驱动件2的气缸201带动第一换向头301在下模壳5上沿第一方向向左运动,退料件1及第二换向头302带动该侧成型镶块,通过重力作用以及回位弹性件103的恢复形变作用沿第二方向向下回程运动,以使得退料件1一侧的成型镶块脱离冲压件一侧的成型镶块和成型件,以便于留出足够空间取出成型件。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压成型模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冲压模块和退料模块,所述退料模块上适于放置待冲压件,所述冲压模块适于朝所述退料模块冲压运动,使所述待冲压件冲压成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料模块包括:
退料件(1),与所述冲压模块相对设置并适于放置所述待冲压件;
驱动件(2),适于驱动所述退料件(1)运动;
换向组件(3),设置在所述退料件(1)和所述驱动件(2)之间,适于将所述驱动件(2)沿第一方向输出的动力转换为所述退料件(1)沿第二方向的运动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模块还包括上模壳(4)和下模壳(5),所述上模壳(4)和所述下模壳(5)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退料件(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退料件(1)适于受所述驱动件(2)驱动伸出或缩回所述上模壳(4);
所述退料件(1)伸出所述上模壳(4)冲压作业时,所述退料件(1)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换向组件(3)与所述下模壳(5)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3)包括:
第一换向头(301),与所述驱动件(2)传力连接并与所述下模壳(5)相接,所述第一换向头(301)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3011);
第二换向头(302),与所述退料件(1)相连,所述第二换向头(30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011)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3021);
所述第一换向头(301)适于受所述驱动件(2)驱动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换向头(302)沿第二方向运动,使所述退料件(1)伸出或缩回所述上模壳(4);
所述退料件(1)伸出所述上模壳(4)冲压作业时,使所述第一换向头(301)与所述下模壳(5)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头(301)设置有第一抵接面(3012),所述第二换向头(302)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面(3012)相抵的第二抵接面(3022),当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011)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3021)在第二方向相离时,所述第一抵接面(3012)适于与第二抵接面(302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输出动力的第一方向与所述退料件(1)运动的第二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壳(4)设置有第一限位台(401),所述退料件(1)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01),所述退料件(1)在缩回所述上模壳(4)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01)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台(401)相抵,以限制所述退料件(1)的回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壳(4)设置有第二限位台(402),所述退料件(1)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02),所述第二限位台(40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02)之间沿第二方向设置有回位弹性件(10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设置为气缸(201),所述气缸(201)的伸缩杆(202)与所述第一换向头(301)相连;
所述下模壳(5)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导轨(501),所述第一换向头(301)设置有与所述导轨(501)配合的嵌块(3013),所述嵌块(3013)适于沿所述导轨(501)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换向头(301)沿第一方向在所述下模壳(5)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2-5、7-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件(1)与所述上模壳(4)之间设置有自润滑导板(6),所述换向组件(3)与所述下模壳(5)之间设置有自润滑导板(6)。
10.根据权利要求1-5、7-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冲压件为汽车加油口侧围或汽车充电口侧围。
CN202321712362.4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Active CN219944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2362.4U CN219944405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2362.4U CN219944405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4405U true CN219944405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0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2362.4U Active CN219944405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4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37497U (zh) 一种内扣零件折弯卸料模具机构
CN104759546A (zh) 斜楔模具
CN111842652A (zh) 一种带有侧冲补偿回弹功能的冲压模具
CN202539357U (zh) 用于零件侧翻边侧冲孔机构
CN101890467B (zh) 液压镦锻机
CN104759545B (zh) 冲压细长零件侧翻边模具
CN219944405U (zh) 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CN205732598U (zh) 一种级进模
CN214212001U (zh) 一种全自动背板冲压成型装置
CN213104118U (zh) 一种金属工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05763607U (zh) 一种螺母热模锻上料机械手
CN214263585U (zh) 一种冲压机减震装置
CN108273916A (zh) 一种拉延模具用活动压料块机构
CN115990656A (zh) 一种高安全高精度圆钢锻压装置及锻压工艺
CN209363488U (zh) 一种冲压模具脱模机构
CN113634628A (zh) 一种金属板折弯装置
CN207521555U (zh) 一种实现带负角翻边的模具结构
CN209110507U (zh) 一种传动轴下压装置
CN108311598B (zh) 一种油管密封帽涨铆压装装置
CN209363455U (zh) 一种铆压上模装置以及汽车继电器弹片全自动铆压组装机
CN216911967U (zh) 一种钢材模锻装置
CN110126326A (zh) 一种冲压减震反推机构
CN205363201U (zh) 一种驱动桥轴头压装机
CN217290019U (zh) 一种汽车车门下加强板高效冲孔模具
CN115740092B (zh) 一种粉末冶金薄法兰件整形模具及整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