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1884U -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1884U
CN219941884U CN202321593070.3U CN202321593070U CN219941884U CN 219941884 U CN219941884 U CN 219941884U CN 202321593070 U CN202321593070 U CN 202321593070U CN 219941884 U CN219941884 U CN 219941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mud
fixedly connected
area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30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斌武
刘立平
张宁
余毅航
刘文斌
张宝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Navigation Bureau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ir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Navigation Bureau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ir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Navigation Bureau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irst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Navigation Bureau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30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1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1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1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和储泥及配水功能的泥坑,沉淀池本体的中部固接有一隔板,隔板将沉淀池本体分为上沉淀池和下沉淀池;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为上穿孔花墙,隔板的自由端固接有一向下倾斜的导流板,导流板与上穿孔花墙的所在侧之间形成第一落水间隙;泥坑的中部固接有一防溅板,防溅板将泥坑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第一落水间隙的下方;泥坑内设置有一吸泥管,吸泥管的端部固接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第一分管延伸至第一区域,第二分管延伸至第二区域。本申请提供的沉淀池能够减少泥坑内因初始排出污水水流下落对泥坑内稳定污泥的扰动和破坏,以此提升在初始排水阶段污泥重新回流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淀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将水体内的泥沙进行沉淀并进行排出的建筑工程。参照图1,现有的沉淀池4分为上沉淀池41和下沉淀池42,沉淀池4的侧壁设置有进水口43,上沉淀池41和下沉淀池42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传动带,沉淀池的下方设置有一泥坑44,两个传动带能够将污泥推入泥坑44中,以便在泥坑44中设置有吸附管45,吸附管45的一端位于沉淀池外与吸附装置连通,吸附装置工作时能够将集泥坑的污泥吸附排出。
但是目前的沉淀池在初始进水阶段,位于上沉淀池的排水口与泥坑之间的高度差过高,在初始进水阶段,污水由上至下直接冲入泥坑中,整个泥坑中的污泥会随着水流大量溅出,严重扰动破坏污泥的均匀稳定性,导致在初始排水阶段污泥重新回流利用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以解决在初始进水阶段,污水由上至下冲入泥坑中,整个泥坑中的污泥会随着水流大量溅出,严重扰动破坏污泥的均匀稳定性,导致在初始排水阶段污泥重新回流利用效率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和泥坑,所述泥坑开设在所述沉淀池本体下侧的一端;
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中部固接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沉淀池本体分为上沉淀池和下沉淀池;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为上穿孔花墙,所述隔板的自由端固接有一向下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上穿孔花墙的所在侧之间形成第一落水间隙;
所述泥坑的中部固接有一防溅板,所述防溅板将所述集泥坑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落水间隙的下方;
所述泥坑内设置有一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端部固接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延伸至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分管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下穿孔花墙,所述沉淀池本体侧壁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固接有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下沉淀池连通;
所述隔板下方固定有下穿孔花墙,所述下穿孔花墙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二落水间隙,所述下穿孔花墙下端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固接有一封闭板,所述封闭板将所述第二落水间隙的下方封闭。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远离所述吸泥管的一端均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下穿孔花墙的下端低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所述封闭板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沉淀池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上传动带,所述下沉淀池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下传动带,所述上传动带的外侧固接有上刮泥板,所述下传动带的外侧固接有下刮泥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初始阶段排水时,大量污水从第一落水间隙落下至第一区域内,第一区域内的污泥被冲击溅出,但是集泥坑内的第二区域并没有被直接下落的水流冲击,以此能够保证第二区域内的污泥不被冲击飞溅,减少了泥坑内因初始排出污水流下落对污泥均匀稳定性的扰动及破坏,以此提升在初始排水阶段污泥重新回流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中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沉淀池本体;11、上沉淀池;111、上传动带;112、上刮泥板;12、下沉淀池;121、下传动带;122、下刮泥板;13、上穿孔花墙;131、进水管;14、导流板;15、第一落水间隙;16、下穿孔花墙;17、第二落水间隙;18、封闭板;2、泥坑;21、防溅板;211、第一区域;212、第二区域;22、吸泥管;221、第一分管;222、第二分管;3、隔板。
4、沉淀池(背景技术);41、上沉淀池(背景技术);42、下沉淀池(背景技术);43、进水口;44、泥坑(背景技术);45、吸附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和泥坑2,泥坑2设置有沉淀池本体1下侧的一端并与沉淀池本体1内连通,泥坑2能够用于收集沉淀池内所收集的污泥以便后续重新利用或排出。
沉淀池本体1的中部固接有一隔板3,隔板3沉淀池本体1分为上沉淀池11和下沉淀池12,上沉淀池11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上传动带111,上传动带111的外侧固接有多个上刮泥板112,下沉淀池12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下传动带121,下传动带121的外侧固接有多个下刮泥板122,当沉淀池内水量充足后,沉淀后的污泥将会位于上沉淀池11和下沉淀池12内,上传动带111和下传动带121转动,上刮板112和下刮泥板122剐蹭污泥,将污泥排至集泥坑2中,以便将泥坑2中的污泥集中排出回收。
沉淀池本体1的一侧为上穿孔花墙13,在沉淀池池体的外部设置有为上穿孔花墙13供水的供水装置,本申请图中未示出,且其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再赘述。隔板3的自由端位于靠近上穿孔花墙13的所在侧,隔板3的自由端固接有一向下倾斜的导流板14,导流板14与上穿孔花墙13的所在侧之间形成第一落水间隙15,在初始进水阶段,上穿孔花墙13上排出的水能够经由第一落水间隙15落入至泥坑2中。
泥坑2的中部固接有一防溅板21,防溅板21将泥坑2分隔为第一区域211和第二区域212,第一区域211位于第一落水间隙15的下方,泥坑2内设置有一吸泥管22,吸泥管22的端部固接有第一分管221和第二分管222,第一分管221延伸至第一区域211,第二分管222延伸至第二区域212。吸泥管22远离第一分管221和第二分管222的一端延伸至沉淀池本体1的外部并与外部的吸附装置(图中未示出)连通,其中,吸附装置的选择并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在吸泥管22的端部产生吸力吸附污泥的装置即可。在初始阶段排水时,大量污水从第一落水间隙15落下至第一区域211内,第一区域211内的污泥被冲击溅出,但是泥坑2内的第二区域212并没有被直接下落的水流冲击,以此能够保证第二区域212内的污泥不被冲击飞溅,减少了泥坑2内因初始排水水流下落对污泥均匀稳定性的扰动及破坏,以此提升在初始排水阶段污泥重新回流的利用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分管221和第二分管222远离吸泥管22的一端均向下倾斜,倾斜设置的第一分管221和第二分管222能够更好的吸附第一区域211和第二区域212底侧的污泥,提升污泥回收的效率。
隔板3的下方设置有下穿孔花墙16,沉淀池本体1的侧壁于导流板14之间固接有一进水管131,进水管131与下沉淀池12连通,隔板3的下方固定有下穿孔花墙16,下穿孔花墙16与导流板14之间形成第二落水间隙17,下穿孔花墙16下端与导流板14的下端固接有一封闭板18,封闭板18将第二落水间隙17的下端封闭。上穿孔花墙13和下穿孔花墙16同时快速进水能够提升进水速度,在此情况下,封闭板18封闭第二落水间隙17,避免第二落水间隙17中的水直接落入泥坑2的第一区域211和第二区域212内,减少初始进水阶段水流冲击泥坑2的水量,提升污泥的回收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下穿孔花墙16的下端低于导流板14的下端,封闭板18倾斜设置,使得第二落水间隙17的进水量增大,提升沉淀池的进水效率。可以理解,下穿孔花墙16的下端位置也可以与导流板14平齐或高于导流板14,也能够实现下穿孔花墙16的排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在初始阶段排水时,大量污水从第一落水间隙15落下至第一区域211内,第一区域211内的污泥被冲击溅出,但是泥坑2内的第二区域212并没有被直接下落的水流冲击,以此能够保证第二区域212内的污泥不被冲击飞溅,减少了泥坑2内因初始排水水流下落对污泥均匀稳定性的扰动及破坏,以此提升在初始排水阶段污泥重新回流利用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和泥坑,所述泥坑开设在所述沉淀池本体下侧的一端;
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中部固接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沉淀池本体分为上沉淀池和下沉淀池;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为上穿孔花墙,所述隔板的自由端固接有一向下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上穿孔花墙的所在侧之间形成第一落水间隙;
所述泥坑的中部固接有一防溅板,所述防溅板将所述泥坑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落水间隙的下方;
所述泥坑内设置有一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端部固接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延伸至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分管延伸至所述第二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下穿孔花墙,所述沉淀池本体侧壁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固接有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下沉淀池连通;
所述隔板下方固定有下穿孔花墙,所述下穿孔花墙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二落水间隙,所述下穿孔花墙下端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固接有一封闭板,所述封闭板将所述第二落水间隙的下方封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远离所述吸泥管的一端均向下倾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穿孔花墙的下端低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所述封闭板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沉淀池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上传动带,所述下沉淀池内设置有能够转动的下传动带,所述上传动带的外侧固接有上刮泥板,所述下传动带的外侧固接有下刮泥板。
CN202321593070.3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Active CN219941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3070.3U CN21994188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3070.3U CN21994188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1884U true CN219941884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4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3070.3U Active CN21994188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1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0103B (zh) 气油水三相分离器
CN101254398A (zh) 双循环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210698952U (zh) 一种适用于污水净化处理的泥沙旋流沉淀装置
CN219941884U (zh) 一种高效储泥的双层平流沉淀池
CN201334375Y (zh) 一种新型气浮装置
CN220201698U (zh) 一种高效气浮固液分离装置
CN201108756Y (zh) 含油污水组合分离装置
CN202006043U (zh) 气油水三相分离器
CN208151112U (zh) 分层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04341051A (zh) 一种油、水、泥分离瓮
CN216477278U (zh) 一种用于地热井口水溶气收集系统
CN215559287U (zh) 一种应用于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装置
CN109908709A (zh) 一种利用气浮和虹吸原理智能一体式高效除臭设备
CN211752716U (zh) 一种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
CN213725663U (zh) 一种控制吸收塔液位的系统
CN200988811Y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1686517U (zh) 一体化高效气浮装置
CN108452579B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CN2442987Y (zh) 污水除油除砂罐
CN111592067B (zh) 一种双腔体旋流气浮装置
CN205676192U (zh) 旋流除渣收集装置
CN206521443U (zh) 用于处理切削液的箝位分离净液箱
CN204529759U (zh) 一种高效超声波原油破乳装置
CN220056433U (zh) 一种水藻分离收集装置
CN213896541U (zh) 一种用于造纸的除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