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1904U -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1904U
CN219931904U CN202321120171.9U CN202321120171U CN219931904U CN 219931904 U CN219931904 U CN 219931904U CN 202321120171 U CN202321120171 U CN 202321120171U CN 219931904 U CN219931904 U CN 219931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rod
pawl
transi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01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雷
杜金良
肖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01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1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1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1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底部的棘爪和锁舌,棘爪和锁舌咬合时,汽车门锁处于锁住状态,棘爪和锁舌脱离时,汽车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棘爪上设置一棘爪释放杆,所述棘爪与棘爪释放杆同步转动;安装于壳体侧壁的内开机构;安装于壳体底部的外开拉杆,外开拉杆具有一与壳体底部平行的长槽,设置于长槽内的过渡拉杆,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滑动,滑动方向为远离或靠近棘爪的方向;所述过渡拉杆具有一抵挡部;安装于壳体底部的电动保险齿轮;电动保险齿轮对抵挡部施加力时,实现上保险;电动保险齿轮解除对抵挡部施加的力时,实现解保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上保险和解保险的各种情况,提高了汽车门锁的安全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锁舌和棘爪配合实现汽车门锁的解锁和锁定,只要有相对应的钥匙都能实现门锁的锁定和解锁功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能够实现门锁上保险和解保险的功能,增加汽车门锁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能够实现门锁上保险和解保险的功能,增加汽车门锁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包括:
壳体;
安装于壳体底部的棘爪和锁舌,所述棘爪和所述锁舌咬合时,汽车门锁处于锁住状态,所述棘爪和所述锁舌脱离时,汽车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棘爪上设置一棘爪释放杆,所述棘爪与棘爪释放杆同步转动;
安装于壳体侧壁的内开机构;
安装于壳体底部的外开拉杆,外开拉杆具有一与壳体底部平行的长槽,设置于长槽内的过渡拉杆,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滑动,滑动方向为远离或靠近棘爪的方向;所述过渡拉杆具有一抵挡部;
安装于壳体底部的电动保险齿轮;
所述电动保险齿轮受力逆时针转动并对所述抵挡部施加力,促使所述过渡拉杆顺时针转动,并促使过渡拉杆上的啮合凸块与棘爪释放杆上的啮合凹块脱离,实现上保险,此时当内开机构和外开拉杆被拨动促使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时,棘爪释放杆以及棘爪不受力,无法解锁;电动保险齿轮受力顺时针转动,解除对所述抵挡部施加的力,所述过渡拉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促使过渡拉杆上的啮合凸块与棘爪释放杆上的啮合凹块咬合,实现解保险,此时当内开机构和外开拉杆被拨动促使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时,棘爪释放杆及棘爪被过渡拉杆带动,实现解锁。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所述内开机构包括:内开拉杆、转轴和内开拉杆复位弹簧;
所述内开拉杆通过转轴安装于壳体侧壁上,所述内开拉杆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内开拉杆上具有一弯钩。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所述内开拉杆上还具有第一拨块,所述内开拉杆外接拉线后,拉线促使所述内开拉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拨块拨动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
一外开拉杆铆钉贯穿外开拉杆、壳体底部第一孔轴和一金属底板,并将外开拉杆、壳体底部和金属底板固定,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为外开拉杆、壳体底部和金属底板,一外开拉杆复位弹簧安装于外开拉杆铆钉上;
所述外开拉杆外接拉线后,所述拉线与所述长槽分别位于外开拉杆铆钉的两侧,拉线促使所述外开拉杆逆时针转动,并带动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爪释放杆均通过棘爪铆钉安装于壳体底部,且通过棘爪弹簧复位;
所述锁舌通过锁舌铆钉安装于壳体底部,且通过锁舌弹簧复位。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还包括:拨动构件,所述拨动构件通过转轴安装于壳体侧壁上,且所述拨动构件与所述内开拉杆以齿轮方式联动,所述拨动构件与所述电动保险齿轮以齿轮方式联动;
在上保险状态时,拉线促使所述内开拉杆顺时针转动,所述内开拉杆的弯钩带动所述拨动构件逆时针转动,所述拨动构件带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顺时针转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解除对抵挡部施加的力,所述过渡拉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促使过渡拉杆上的啮合凸块与棘爪释放杆上的啮合凹块咬合,完成解保险。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还包括驱动单元和外锁止拨杆;
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壳体底部,包括蜗杆和电机,所述电机对蜗杆提供正向和反向的力,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电动保险齿轮以齿轮方式联动;
所述外锁止拨杆通过壳体底部的第二孔轴设置于壳体底部,并通过一背板固定,所述背板与所述壳体底部平行,外锁止拨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外锁止拨杆铆钉的两侧,所述第一端伸出壳体外,第二端具备一深入所述电动保险齿轮的凸起;
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外锁止拨杆或所述拨动构件驱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逆时针转动,实现上保险;
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外锁止拨杆或所述拨动构件驱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顺时针转动,实现解保险。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侧壁的儿童保险机构,所述儿童保险机构包括儿保拨钮、儿保连接杆和内开过渡杆,所述内开过渡杆和所述内开拉杆同轴转动,所述内开过渡杆上具有第三孔轴,所述儿保连接杆在儿保拨钮的控制下沿第三孔轴转动;所述内开过渡杆具有第二拨块,所述儿保连接杆具有一限位突起;
拨动所述儿保拨钮,触发所述儿保连接杆沿第三孔轴转动,使所述限位突起移动至第一状态位,位于第一状态位的限位突起使所述内开过渡杆和所述内开拉杆形成联动关系,实现解儿童保险,拨动所述内开拉杆时,所述内开过渡杆上的第二拨块拨动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
复位所述儿保拨钮,触发所述儿保连接杆沿第三孔轴转动,使所述限位突起移动至第二状态位,位于第二状态位的限位突起取消所述内开过渡杆和所述内开拉杆的联动关系,实现上儿童保险,拨动所述内开拉杆时,所述内开过渡杆不动。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所述锁舌上设置有门灯凸轮,所述门灯凸轮与所述锁舌同步转动。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匹配,并覆盖在所述壳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通过驱动单元、外锁止拨杆或拨动构件驱动电动保险齿轮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以实现解保险或上保险,在上保险的状态下,外开拉杆无法解锁,且内开拉杆需要多次拉动才能解锁,提高了汽车门锁的安全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拉杆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舌和棘爪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保险齿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儿童保险机构的示意图;
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新型汽车门锁装置;023-壳体;07-背板;030-金属底板;028-棘爪;09-棘爪释放杆;34-啮合凹块;031-棘爪铆钉;025-棘爪缓冲块;012-棘爪弹簧;029-锁舌;026-锁舌铆钉;024-锁舌缓冲块;027-门灯凸轮;22-内开机构;43-内开拉杆;021-内开拉杆复位弹簧;08-外开拉杆;06-外开拉杆铆钉;016-外开拉杆复位弹簧;014-电机控制单元;05-电机;04-蜗杆;02-电动保险齿轮;011-偏心弹簧;015-齿轮复位弹簧;020-拨动构件;03-过渡拉杆;32-抵挡部;33-啮合凸块;010-过渡拉杆复位弹簧;013-外锁止拨杆;40-儿保拨钮;41-儿保连接杆;42-内开过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通过锁舌和棘爪配合实现汽车门锁的解锁和锁定,只要有相对应的钥匙都能实现门锁的锁定和解锁功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如图1-6b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023;
安装于壳体023底部的棘爪028和锁舌029,所述棘爪028和所述锁舌029咬合时,汽车门锁处于锁住状态,所述棘爪028和所述锁舌029脱离时,汽车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棘爪028上设置一棘爪释放杆09,所述棘爪028与棘爪释放杆09同步转动。所述棘爪028与所述棘爪释放杆09均通过棘爪铆钉031安装于壳体023底部,且通过棘爪弹簧012复位,并通过棘爪缓冲块025进行缓冲,避免复位速度太快损伤部件;所述锁舌029通过锁舌铆钉026安装于壳体023底部,且通过锁舌弹簧复位,并通过锁舌缓冲块024进行缓冲,避免复位速度太快损伤部件。
安装于壳体023侧壁的内开机构22,所述内开机构22包括:内开拉杆43、转轴和内开拉杆复位弹簧021,所述内开拉杆43通过转轴安装于壳体023侧壁上,所述内开拉杆复位弹簧021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内开拉杆43上具有一弯钩。
安装于壳体023底部的外开拉杆08,一外开拉杆铆钉06贯穿外开拉杆08、壳体023底部第一孔轴和一金属底板030,并将外开拉杆08、壳体023底部和金属底板030固定,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为外开拉杆08、壳体底部023和金属底板030,一外开拉杆复位弹簧016安装于外开拉杆铆钉06上;外开拉杆08还具有一与壳体023底部平行的长槽,设置于长槽内的过渡拉杆03,所述过渡拉杆03沿长槽滑动,滑动方向为远离或靠近棘爪028的方向,所述过渡拉杆03通过过渡拉杆复位弹簧010复位,即过渡拉杆03在内开机构22和外开拉杆08触发下向远离棘爪028的方向移动,进行解锁,在过渡拉杆复位弹簧010的作用下向靠近棘爪028的方向移动,进行复位;
所述过渡拉杆03具有一抵挡部32;
安装于壳体023底部的电动保险齿轮02;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通过一转轴安装于壳体023底部,通过齿轮复位弹簧015复位,通过偏心弹簧011减震;
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受力逆时针转动并对所述抵挡部32施加力,促使所述过渡拉杆03顺时针转动,并促使过渡拉杆03上的啮合凸块33与棘爪释放杆09上的啮合凹块34脱离,实现上保险,此时当内开机构22和外开拉杆08被拨动促使所述过渡拉杆03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028方向滑动时,棘爪释放杆09以及棘爪028不受力,无法解锁;电动保险齿轮02受力顺时针转动,解除对所述抵挡部32施加的力,所述过渡拉杆03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促使过渡拉杆03上的啮合凸块33与棘爪释放杆09上的啮合凹块34咬合,实现解保险,此时当内开机构22和外开拉杆08被拨动促使所述过渡拉杆03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028方向滑动时,棘爪释放杆09及棘爪028被过渡拉杆03带动,实现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内开拉杆43上还具有第一拨块,所述内开拉杆43外接拉线后,拉线促使所述内开拉杆43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拨块拨动过渡拉杆03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028方向滑动。优选的,所述内开拉杆43可以采用单拉或双拉的方式解锁。所述外开拉杆08外接拉线后,所述拉线与所述长槽分别位于外开拉杆铆钉06的两侧,拉线促使所述外开拉杆08逆时针转动,并带动所述过渡拉杆03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028方向滑动。优选的,所述外开拉杆08既可以外接拉线,也可以外接连杆。进一步的,可以在所述外开拉杆08处设置一钥匙孔,通过钥匙上锁或解锁。
可选的,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1中,还包括:拨动构件020,所述拨动构件020通过转轴安装于壳体023侧壁上,且所述拨动构件020与所述内开拉杆43以齿轮方式联动,所述拨动构件020与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以齿轮方式联动。
在上保险状态时,拉线促使所述内开拉杆43顺时针转动,所述内开拉杆43的弯钩带动所述拨动构件020逆时针转动,所述拨动构件020带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顺时针转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解除对抵挡部32施加的力,所述过渡拉杆03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促使过渡拉杆03上的啮合凸块33与棘爪释放杆09上的啮合凹块34咬合,完成解保险。然后,拉线释放所述内开拉杆43,所述内开拉杆43在内开拉杆复位弹簧021的作用下复位;拉线再次促使所述内开拉杆43顺时针转动,所述内开拉杆43上的第一拨块拨动所述过渡拉杆03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028方向滑动,棘爪释放杆09及棘爪028被过渡拉杆03带动,实现解锁。可见在上保险的状态下,在车内两次拉动内开拉杆43就可以解锁,避免了人被锁在车内的危险。
进一步的,除了内开拉杆43解保险的方式,还可以通过驱动单元和外锁止拨杆013进行上保险和解保险,因此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和外锁止拨杆013;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壳体023底部上,包括蜗杆04和电机05,所述电机05对蜗杆04提供正向和反向的力,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以齿轮方式联动;所述外锁止拨杆013通过壳体023底部的第二孔轴设置于壳体023底部,并通过一背板07固定,所述背板07与所述壳体023底部平行,外锁止拨杆01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外锁止拨杆铆钉的两侧,所述第一端伸出壳体023外,第二端具备一深入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的凸起;所述驱动单元(电机控制单元014控制)、所述外锁止拨杆013(车外手动控制)或所述拨动构件020(所述内开拉杆43逆时针转动)驱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逆时针转动,实现上保险;所述驱动单元(电机控制单元014控制)、所述外锁止拨杆013(车外手动控制)或所述拨动构件020(所述内开拉杆43顺时针转动)驱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02顺时针转动,实现解保险。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壳体023侧壁的儿童保险机构,所述儿童保险机构包括儿保拨钮40、儿保连接杆41和内开过渡杆42,所述内开过渡杆42和所述内开拉杆43同轴转动,所述内开过渡杆42上具有第三孔轴,所述儿保连接杆41在儿保拨钮40的控制下沿第三孔轴转动;所述内开过渡杆42具有第二拨块,所述儿保连接杆41具有一限位突起;
拨动所述儿保拨钮40,触发所述儿保连接杆41沿第三孔轴转动,使所述限位突起移动至第一状态位,第一状态位参考图1中虚影位置,位于第一状态位的限位突起使所述内开过渡杆42和所述内开拉杆43形成联动关系,实现解儿童保险,拨动所述内开拉杆43时,所述内开过渡杆42上的第二拨块拨动所述过渡拉杆03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028方向滑动;
复位所述儿保拨钮40,触发所述儿保连接杆41沿第三孔轴转动,使所述限位突起移动至第二状态位,第二状态位参考图1中实体位置,位于第二状态位的限位突起取消所述内开过渡杆42和所述内开拉杆43的联动关系,实现上儿童保险,拨动所述内开拉杆43时,所述内开过渡杆42不动。
通常的,所述锁舌029上设置有门灯凸轮027,所述门灯凸轮027与所述锁舌029同步转动。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1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023匹配,并覆盖在所述壳体023上。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中,通过驱动单元、外锁止拨杆或拨动构件驱动电动保险齿轮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以实现解保险或上保险,在上保险的状态下,外开拉杆无法解锁,且内开拉杆需要多次拉动才能解锁,提高了汽车门锁的安全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儿童保险机构,在儿童保险机构上保险时,内开拉杆无法解锁,增加了儿童乘车的安全性。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安装于壳体底部的棘爪和锁舌,所述棘爪和所述锁舌咬合时,汽车门锁处于锁住状态,所述棘爪和所述锁舌脱离时,汽车门锁处于解锁状态,棘爪上设置一棘爪释放杆,所述棘爪与棘爪释放杆同步转动;
安装于壳体侧壁的内开机构;
安装于壳体底部的外开拉杆,外开拉杆具有一与壳体底部平行的长槽,设置于长槽内的过渡拉杆,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滑动,滑动方向为远离或靠近棘爪的方向;所述过渡拉杆具有一抵挡部;
安装于壳体底部的电动保险齿轮;
所述电动保险齿轮受力逆时针转动并对所述抵挡部施加力,促使所述过渡拉杆顺时针转动,并促使过渡拉杆上的啮合凸块与棘爪释放杆上的啮合凹块脱离,实现上保险,此时当内开机构和外开拉杆被拨动促使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时,棘爪释放杆以及棘爪不受力,无法解锁;电动保险齿轮受力顺时针转动,解除对所述抵挡部施加的力,所述过渡拉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促使过渡拉杆上的啮合凸块与棘爪释放杆上的啮合凹块咬合,实现解保险,此时当内开机构和外开拉杆被拨动促使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时,棘爪释放杆及棘爪被过渡拉杆带动,实现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机构包括:内开拉杆、转轴和内开拉杆复位弹簧;
所述内开拉杆通过转轴安装于壳体侧壁上,所述内开拉杆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内开拉杆上具有一弯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拉杆上还具有第一拨块,所述内开拉杆外接拉线后,拉线促使所述内开拉杆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拨块拨动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外开拉杆铆钉贯穿外开拉杆、壳体底部第一孔轴和一金属底板,并将外开拉杆、壳体底部和金属底板固定,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为外开拉杆、壳体底部和金属底板,一外开拉杆复位弹簧安装于外开拉杆铆钉上;
所述外开拉杆外接拉线后,所述拉线与所述长槽分别位于外开拉杆铆钉的两侧,拉线促使所述外开拉杆逆时针转动,并带动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爪与所述棘爪释放杆均通过棘爪铆钉安装于壳体底部,且通过棘爪弹簧复位;
所述锁舌通过锁舌铆钉安装于壳体底部,且通过锁舌弹簧复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拨动构件,所述拨动构件通过转轴安装于壳体侧壁上,且所述拨动构件与所述内开拉杆以齿轮方式联动,所述拨动构件与所述电动保险齿轮以齿轮方式联动;
在上保险状态时,拉线促使所述内开拉杆顺时针转动,所述内开拉杆的弯钩带动所述拨动构件逆时针转动,所述拨动构件带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顺时针转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解除对抵挡部施加的力,所述过渡拉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促使过渡拉杆上的啮合凸块与棘爪释放杆上的啮合凹块咬合,完成解保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和外锁止拨杆;
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壳体底部,包括蜗杆和电机,所述电机对蜗杆提供正向和反向的力,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电动保险齿轮以齿轮方式联动;
所述外锁止拨杆通过壳体底部的第二孔轴设置于壳体底部,并通过一背板固定,所述背板与所述壳体底部平行,外锁止拨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外锁止拨杆铆钉的两侧,所述第一端伸出壳体外,第二端具备一深入所述电动保险齿轮的凸起;
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外锁止拨杆或所述拨动构件驱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逆时针转动,实现上保险;
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外锁止拨杆或所述拨动构件驱动所述电动保险齿轮顺时针转动,实现解保险。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侧壁的儿童保险机构,所述儿童保险机构包括儿保拨钮、儿保连接杆和内开过渡杆,所述内开过渡杆和所述内开拉杆同轴转动,所述内开过渡杆上具有第三孔轴,所述儿保连接杆在儿保拨钮的控制下沿第三孔轴转动;所述内开过渡杆具有第二拨块,所述儿保连接杆具有一限位突起;
拨动所述儿保拨钮,触发所述儿保连接杆沿第三孔轴转动,使所述限位突起移动至第一状态位,位于第一状态位的限位突起使所述内开过渡杆和所述内开拉杆形成联动关系,实现解儿童保险,拨动所述内开拉杆时,所述内开过渡杆上的第二拨块拨动所述过渡拉杆沿长槽朝向远离所述棘爪方向滑动;
复位所述儿保拨钮,触发所述儿保连接杆沿第三孔轴转动,使所述限位突起移动至第二状态位,位于第二状态位的限位突起取消所述内开过渡杆和所述内开拉杆的联动关系,实现上儿童保险,拨动所述内开拉杆时,所述内开过渡杆不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上设置有门灯凸轮,所述门灯凸轮与所述锁舌同步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汽车门锁装置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匹配,并覆盖在所述壳体上。
CN202321120171.9U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Active CN219931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0171.9U CN219931904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0171.9U CN219931904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1904U true CN21993190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50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0171.9U Active CN219931904U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1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04184B (zh)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打开和关闭装置
JPS6252885B2 (zh)
CN112177451B (zh) 一种一体式电开自吸门锁
CN208137710U (zh) 一种汽车滑门锁系统
CN219931904U (zh)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US11702868B2 (en) Hood safety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14179689A (zh) 靠背锁
JP7488123B2 (ja) トランクラッチ非常時開放構造
CN111852214B (zh) 一种具有应急开启功能的车门锁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6733315A (zh)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装置
CN112252863A (zh) 车辆尾门电吸锁
CN106930623B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儿童保险双电机结构
CN112593787B (zh) 一种具有夜晚锁功能的中控汽车门锁
CN106958389B (zh) 一种带超级锁功能的汽车门锁
US11499348B2 (en) Power child lock device
CN114961455B (zh) 具有电动开启和电动吸合功能的前盖锁
CN111173384A (zh) 搭扣式座舱锁
CN107795210B (zh) 前舱盖锁及汽车
US2796275A (en) Door lock
CN219492005U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传动机构
CN115110847B (zh) 一种双拉解锁的汽车前罩锁及汽车
CN114687621B (zh)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装置、电动滑门总成和车辆
CN216733994U (zh) 靠背锁和汽车
US20090230703A1 (en) Latch mechanism
CN214117828U (zh) 车辆尾门电吸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