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1334U - 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1334U
CN219931334U CN202223575772.7U CN202223575772U CN219931334U CN 219931334 U CN219931334 U CN 219931334U CN 202223575772 U CN202223575772 U CN 202223575772U CN 219931334 U CN219931334 U CN 219931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crete wall
pipe
concrete
buil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757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Qian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Qian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Qian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Qiany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757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1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1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1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前后两内侧预埋若干矩形钢构的混凝土墙体,若干所述矩形钢构顶角通过支撑筋相连接,相邻两矩形钢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排竖向钢筋,且竖向钢筋上设有若干横向钢筋,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外侧的隔热保温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接的隔热层、保温层、阻燃层及装饰层,所述混凝土墙体与所述隔热层相邻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周边与所述隔热层密封连接形成换热腔,换热腔顶部设有热风管,所述隔热保温层对应于换热腔位置设有进风管,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进风管与室外集热系统的热风出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承重能力强,且可将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相结合,利用建筑本体进行蓄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和水拌合,经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的混凝土结构常常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结构较为单一,结构强度往往不足,承重力降低,安装工序复杂,费时费力,在使用时建筑结构墙会出现松散甚至倒塌,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第二,一般混凝土墙体不具备保温节能的功能,为了满足人们对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需求,将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相结合,利用建筑本体进行蓄能,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承重能力强,且可将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相结合,充分利用建筑本体进行蓄能,安装省时省力,使用周期长的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前后两内侧预埋若干矩形钢构,若干所述矩形钢构顶角通过支撑筋相连接,相邻两矩形钢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排竖向钢筋,且竖向钢筋上由上而下间隙设置有若干横向钢筋,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外侧固接有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接的隔热层、保温层、阻燃层及装饰层,所述混凝土墙体与所述隔热层相邻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周边与所述隔热层密封连接形成换热腔,所述混凝土墙体上位于换热腔顶部设有将换热腔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热风管,所述隔热保温层对应于换热腔位置设有进风管,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进风管与室外集热系统的热风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换热腔内正对进风管的管口处设有折流板,避免热风正对混凝土墙体吹送,且延长热风自进风管至换热腔最后进入热风管的时间。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墙体内浇筑的混凝土为高比热容的改性混凝土。
进一步,所述室外集热系统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真空集热管,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通过所述真空集热管相连通,所述混凝土墙体内设有循环风管,所述循环风管一端与建筑物室内空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箱体相连通,所述上箱体的热风出口与进风管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下半部分,所述循环风管经换热腔与下箱体相连通,所述循环风管上设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将室内带有一定热量的空气自循环风管送入下箱体,然后经过真空集热管进行加热后,自上箱体送入换热腔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及所述混凝土墙体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进一步保证所述混凝土墙体能快速、充分储存热能。
进一步,所述凹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隔热层密封连接的支撑壁板,所述支撑壁板由导热性良好的钢板制成。
进一步,所述竖向钢筋或/和横向钢筋两端部通过连接筋与所述矩形钢构相固接,增加混凝土墙体的结构强度和承重能力。
进一步,所述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相连接,增加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连接灵活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为水平焊接在所述竖向钢筋与横向钢筋连接处的的短管,所述短管可容横向钢筋自由穿入,可预先将竖向钢筋与短管焊接,减少现场施工工序,快速连接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矩形支撑板,所述矩形支撑板对角线上靠近四个边角位置设置有四个卡接柱,至少两个位于同一条对角线上的卡接柱为螺柱,所述卡接柱上远离所述矩形支撑板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柱与螺帽紧固连接实现限位,所述矩形支撑板中心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上螺纹连接有顶丝结构,本方案连接可实现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快速连接,减少现场焊接动火,又可避免现有技术中铁丝缠绕连接易松动且费工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顶丝结构包括与所述矩形支撑板螺纹连接的顶丝以及与顶丝一体连接的扭力杆。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凝土墙体前后两内侧预埋若干矩形钢构,有效增加墙体的承重能力,若干所述矩形钢构顶角通过支撑筋相连接,增加矩形钢构的稳定性,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相结合,有效增加墙体的结构强度,所述隔热保温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接的隔热层、保温层、阻燃层及装饰层,与混凝土墙体相结合,实现集隔热、保温、阻燃以及装饰多项功能与一体,且隔热层隔绝换热腔内的热量,防止热量向外扩散,所述凹槽周边与所述隔热层密封连接形成换热腔,换热腔将室外集热系统自所述进风管送入的热空气中热量进行存储并与所述混凝土墙体进行热交换,所述混凝土墙体存储一部分热能,同时通过换热腔顶部热风管将热空气送入建筑物室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高,承重能力强,且可将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相结合,充分利用建筑本体进行蓄能,安装省时省力,使用周期长。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混凝土墙体内矩形钢构、竖向钢筋、横向钢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竖向钢筋、横向钢筋连接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连接结构的矩形支撑板与顶丝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墙体、2.矩形钢构、3.竖向钢筋、4.横向钢筋、5.隔热保温层、6.室外集热系统、7.连接筋、8.连接结构、11.凹槽、12.换热腔、13.热风管、14.进风管、15.循环风管、16.循环风机、51.隔热层、52.保温层、53.阻燃层、54.装饰层、61.上箱体、62.下箱体、63.真空集热管、81.短管、82.矩形支撑板、83.卡接柱、84.限位板、85.螺孔、86顶丝结构、111.导热板、112.凹凸结构、113.支撑壁板、121.折流板、861.顶丝、862.扭力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中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实施例1,参照图1、图2,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1,所述混凝土墙体1前后两内侧预埋若干矩形钢构2,所述矩形钢构2是由角钢或扁钢拼接而成的矩形框体,若干所述矩形钢构2顶角通过支撑筋相连接,相邻两矩形钢构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排竖向钢筋3,且竖向钢筋3上由上而下间隙设置有若干横向钢筋4,所述混凝土墙体1的外侧固接有隔热保温层5,所述隔热保温层5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接的隔热层51、保温层52、阻燃层53及装饰层54,所述混凝土墙体1与所述隔热层51相邻一侧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周边与所述隔热层51密封连接形成换热腔12,所述混凝土墙体1上位于换热腔12顶部设有将换热腔12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热风管13,所述隔热保温层5对应于换热腔12位置设有进风管14,所述换热腔12通过所述进风管14与室外集热系统6的热风出口相连通。
所述换热腔12内正对进风管的管口处设有折流板121,避免热风正对混凝土墙体1吹送,且延长热风自进风管14至换热腔12最后进入热风管13的时间,所述混凝土墙体1内浇筑的混凝土为高比热容的改性混凝土,所述室外集热系统6包括上箱体61、下箱体62以及真空集热管63,所述上箱体61和下箱体62之间通过所述真空集热管63相连通,所述混凝土墙体1内设有循环风管15,所述循环风管15一端与建筑物室内空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箱体62相连通,所述上箱体61的热风出口与进风管14相连通,所述换热腔12位于所述混凝土墙体1的下半部分,所述循环风管15经换热腔12与下箱体62相连通,所述循环风管15上设有循环风机16,循环风机16将室内带有一定热量的空气自循环风管15送入下箱体62,然后经过真空集热管63进行加热后,自上箱体61送入换热腔12进行热交换。
所述竖向钢筋3或/和横向钢筋4两端部通过连接筋7与所述矩形钢构2相固接,增加混凝土墙体1的结构强度和承重能力,所述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4通过连接结构8可拆卸相连接,增加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4连接灵活性和稳定性,所述连接结构8为水平焊接在所述竖向钢筋3与横向钢筋4连接处的的短管81,所述短管81可容横向钢筋4自由穿入,可预先将竖向钢筋3与短管81焊接,减少现场施工工序,快速连接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凝土墙体1前后两内侧预埋若干矩形钢构2,有效增加墙体的承重能力,若干所述矩形钢构2顶角通过支撑筋相连接,增加矩形钢构2的稳定性,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4相结合,有效增加墙体的结构强度,所述隔热保温层5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接的隔热层51、保温层52、阻燃层53及装饰层54,与混凝土墙体1相结合,实现集隔热、保温、阻燃以及装饰多项功能与一体,且隔热层51隔绝换热腔12内的热量,防止热量向外扩散,所述凹槽11周边与所述隔热层51密封连接形成换热腔12,换热腔12将室外集热系统6自所述进风管14送入的热空气中热量进行存储并与所述混凝土墙体1进行热交换,所述混凝土墙体1存储一部分热能,同时通过换热腔12顶部热风管13将热空气送入建筑物室内。
实施例2,参照图3,所述凹槽11为矩形凹槽,所述凹槽11底部设有导热板111,所述导热板111及所述混凝土墙体1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112,进一步保证所述混凝土墙体1能快速、充分储存热能,所述凹槽1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隔热层51密封连接的支撑壁板113,所述支撑壁板113由导热性良好的钢板制成,且与所述导热板111密封连接。
实施例3,参照图4、图5,所述连接结构8包括矩形支撑板82,所述矩形支撑板82对角线上靠近四个边角位置设置有四个卡接柱83,至少两个位于同一条对角线上的卡接柱83为螺柱,所述卡接柱83上远离所述矩形支撑板82一端设有限位板84,所述限位板84通过螺柱与螺帽紧固连接实现限位,所述矩形支撑板82中心设有螺孔85,所述螺孔85上螺纹连接有顶丝结构86,本方案使用时,将四个卡接柱83分别卡接在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4的连接处,可实现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4的快速连接,减少现场焊接动火,又可避免现有技术中铁丝缠绕连接易松动且费工的现象,所述顶丝结构86包括与所述矩形支撑板82螺纹连接的顶丝861以及与顶丝861一体连接的扭力杆862,安装时,使用扭力杆862旋转扭动顶丝861,将顶丝861的顶尖顶压在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4,使两者稳定连接。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前后两内侧预埋若干矩形钢构,若干所述矩形钢构顶角通过支撑筋相连接,相邻两矩形钢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排竖向钢筋,且竖向钢筋上由上而下间隙设置有若干横向钢筋,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外侧固接有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固接的隔热层、保温层、阻燃层及装饰层,所述混凝土墙体与所述隔热层相邻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周边与所述隔热层密封连接形成换热腔,所述混凝土墙体上位于换热腔顶部设有将换热腔与建筑物室内连通的热风管,所述隔热保温层对应于换热腔位置设有进风管,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进风管与室外集热系统的热风出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内正对进风管的管口处设有折流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体内浇筑的混凝土为高比热容的改性混凝土。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集热系统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真空集热管,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通过所述真空集热管相连通,所述混凝土墙体内设有循环风管,所述循环风管一端与建筑物室内空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箱体相连通,所述上箱体的热风出口与进风管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下半部分,所述循环风管经换热腔与下箱体相连通,所述循环风管上设有循环风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及所述混凝土墙体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凹凸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隔热层密封连接的支撑壁板,所述支撑壁板由导热性良好的钢板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矩形支撑板,所述矩形支撑板对角线上靠近四个边角位置设置有四个卡接柱,至少两个位于同一条对角线上的卡接柱为螺柱,所述卡接柱上远离所述矩形支撑板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柱与螺帽紧固连接实现限位,所述矩形支撑板中心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上螺纹连接有顶丝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丝结构包括与所述矩形支撑板螺纹连接的顶丝以及与顶丝一体连接的扭力杆。
CN202223575772.7U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Active CN219931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5772.7U CN219931334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5772.7U CN219931334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1334U true CN21993133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75772.7U Active CN219931334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1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6651A (zh) 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CN106480977A (zh) 被动式房屋
CN110359668A (zh) 一种装配式架空找平地暖模块及其生产方法和安装方法
CN206247662U (zh) 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CN203891255U (zh) 工业厂房外墙
CN101892706B (zh) 一种既有建筑改造外增式节能阳台结构体系
CN219931334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建筑结构
CN206817582U (zh) 一种装配式干法地暖系统
CN206448386U (zh) 一种轻质保温墙体构造
CN206037449U (zh) 夹角型太阳能电池板集热幕墙与屋面及通风空调系统
CN208415678U (zh) 主动式低能耗预制混凝土桁架结构墙体
CN212866588U (zh) 一种内含骨架的装配式装饰保温一体化墙板
CN204738673U (zh) 空腹板飘窗
CN203270775U (zh) 一种用轻钢复合建筑模块组装的房屋
CN208858063U (zh) 钢结构装配式中空钢网屋面保温隔热板
CN208650387U (zh) 一种预制保温墙板
CN208518189U (zh) 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建筑构件
CN112376790A (zh) 一种轻质隔热节能建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86021U (zh) 自保温烧结砖
CN207567992U (zh) 一种高效率热传导的建筑保温墙体
CN204409105U (zh) 一种钢质骨架及保温板组成的大棚
CN107882206A (zh) 一种可以解决通风换热的节能墙体
CN214941180U (zh) 被动式房屋高性能保温轻型外墙结构
CN219138047U (zh) 一种应用高延性混凝土的轻型外墙板
CN220035787U (zh) 一种环保无污染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