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0364U -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0364U
CN219930364U CN202320816759.1U CN202320816759U CN219930364U CN 219930364 U CN219930364 U CN 219930364U CN 202320816759 U CN202320816759 U CN 202320816759U CN 219930364 U CN219930364 U CN 219930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ifting
plate
yarn
wir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67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骁杰
杨毅潇
顾建锋
姚雅璐
姚绍平
王鑫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Linghu Dongfang Sil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Linghu Dongfang Sil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Linghu Dongfang Sil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Linghu Dongfang Sil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167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0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0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0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纱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升降板的左侧设置有进料板,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混线机,所述升降板的正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正面且位于进料板和混线机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导线辊,所述升降机构的正面且位于若干个第一导线辊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导线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升降板的正面且位于进料板和混线机之间设置有三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支撑座通过稳定柱连接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与现有的混纱设备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提高了混纱设备整体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纱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为提高纺织的质量,人们发明了混纺纱,混纺纱是指用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而成的单纱;
经检索,公开号:CN209397327U公开了线性混纱分纱装置,其包括分纱本体,所述分纱本体设于所述纱嘴的前方,且所述分纱本体与所述纱嘴一体连接,所述分纱本体包括圆轴、支撑所述圆轴的轴架、若干个轴套弹簧和若干个引导纱线的导线轮,各所述导线轮和各所述轴套弹簧均套设于所述圆轴上,且两个所述导线轮间均布置一个所述轴套弹簧,位于所述圆轴两端的两个所述导线轮与所述轴架间分别布置一个所述轴套弹簧。本实用新型线性混纱分纱装置不仅能提高纱线加捻时的线性混纱状态出现的概率,还能使特定颜色的纱线先到达纱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其无法根据需球自由的调节张力,在对不同的纱线进行混纱时,由于不同的纱线弹性不同,容易产生张力过大导致纱线折断或张力过小导致混纱质量差的情况,使得纱线的折断率提高,因此对于现有混纱设备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混纱设备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混纱设备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位于升降板的左侧设置有进料板,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混线机,所述升降板的正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正面且位于进料板和混线机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导线辊,所述升降机构的正面且位于若干个第一导线辊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导线辊;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升降板的正面且位于进料板和混线机之间设置有三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支撑座通过稳定柱连接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且位于升降电机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升降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进料板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导线辊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进料嘴,若干个所述进料嘴均由陶瓷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导线辊和若干个第二导线辊的外侧且位于若干个进料嘴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电机的驱动轴贯穿支撑座并与升降柱进行连接,所述升降柱由两组相反的螺纹柱拼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柱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连接方式分别为螺纹连接,所述稳定柱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的连接方式分别为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一导线辊分别转动连接与三组第一连接座上,若干个所述第二导线辊分别转动连接与三组第二连接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升降板、进料板、第一导线辊、第二导线辊以及升降机构的设计,可以根据需求改变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的高度,以此来改变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之间的距离,即可改变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对纱线的张力,使得其可以使用不同的纱线,在对不同的纱线进行混纱时,提高了混纱的质量,增加了混纱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升降板;3、进料板;301、进料嘴;4、混线机;5、升降机构;501、支撑座;502、升降电机;503、稳定柱;504、第一连接座;505、第二连接座;506、升降柱;6、第一导线辊;601、限位槽;7、第二导线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该混纱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对不同的纱线进行混纱时,由于不同的纱线弹性不同,容易产生张力过大导致纱线折断或张力过小导致混纱质量差的情况,使得纱线的折断率提高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2,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升降板2的左侧设置有进料板3,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混线机4,升降板2的正面设置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的正面且位于进料板3和混线机4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导线辊6,升降机构5的正面且位于若干个第一导线辊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导线辊7;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升降电机502等电力设备均通过控制箱进行控制,由于控制箱为现有技术,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并未进行详细描述。
进一步的,首先将底座1放置在指定位置处,进料板3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导线辊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进料嘴301,若干个进料嘴301均由陶瓷制作而成,在将不同的纱线分别穿入若干个进料板3内的进料嘴301中,进料嘴301光滑平整,可以防止纱线在移动时发生开裂,并通过进料嘴301穿入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中,若干个第一导线辊6和若干个第二导线辊7的外侧且位于若干个进料嘴301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601,限位槽601对纱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纱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导线辊7的内部均设置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带动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进行转动,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的转向相反,即可通过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带动纱线进行导线,使纱线移动至混线机4的内部,在通过混线机4对纱线进行混纱,当需要对不同的纱线进行混纱时,通过升降机构5带动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进行移动,使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相互靠近或远离,自由的调节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改变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对纱线的张力,即可使其适应不同的纱线。
其中,请参阅图1和图3,升降机构5的具体结构如下:
升降机构5包括支撑座501,升降板2的正面且位于进料板3和混线机4之间设置有三组支撑座501,支撑座50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电机502,支撑座501通过稳定柱503连接有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连接座505,支撑座501的底部且位于升降电机50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升降柱506。
更进一步的,通过升降机构5调节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之间的距离,启动升降电机502,升降电机502的驱动轴贯穿支撑座501并与升降柱506进行连接,升降电机502带动升降柱506进行转动,支撑座501对升降电机502起到支撑作用,升降柱506由两组相反的螺纹柱拼接而成,升降柱506与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连接座505的连接方式分别为螺纹连接,稳定柱503与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连接座505的连接方式分别为滑动连接,升降柱506在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连接座505在稳定柱503的外侧进行上升或下降,若干个第一导线辊6分别转动连接与三组第一连接座504上,若干个第二导线辊7分别转动连接与三组第二连接座505上,并通过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连接座505带动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相互靠近或远离,即可自由调节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对纱线的张力,使其可以适应不同弹力的纱线。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在使用混纱设备时,首先将底座1放置在指定位置处,在将不同的纱线分别穿入若干个进料板3内的进料嘴301中,并通过进料嘴301穿入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中,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导线辊7的内部均设置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带动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进行转动,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的转向相反,即可通过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带动纱线进行导线,使纱线移动至混线机4的内部,在通过混线机4对纱线进行混纱,当需要对不同的纱线进行混纱时,通过升降机构5带动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进行移动,使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相互靠近或远离,自由的调节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改变第一导线辊6和第二导线辊7对纱线的张力,即可使其适应不同的纱线,与现有的混纱设备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提高了混纱设备整体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且位于升降板(2)的左侧设置有进料板(3),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混线机(4),所述升降板(2)的正面设置有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的正面且位于进料板(3)和混线机(4)之间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导线辊(6),所述升降机构(5)的正面且位于若干个第一导线辊(6)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导线辊(7);
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支撑座(501),所述升降板(2)的正面且位于进料板(3)和混线机(4)之间设置有三组支撑座(501),所述支撑座(50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电机(502),所述支撑座(501)通过稳定柱(503)连接有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连接座(505),所述支撑座(501)的底部且位于升降电机(50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升降柱(5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板(3)的正面且位于第一导线辊(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进料嘴(301),若干个所述进料嘴(301)均由陶瓷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导线辊(6)和若干个第二导线辊(7)的外侧且位于若干个进料嘴(301)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6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电机(502)的驱动轴贯穿支撑座(501)并与升降柱(506)进行连接,所述升降柱(506)由两组相反的螺纹柱拼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506)与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连接座(505)的连接方式分别为螺纹连接,所述稳定柱(503)与第一连接座(504)和第二连接座(505)的连接方式分别为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导线辊(6)分别转动连接与三组第一连接座(504)上,若干个所述第二导线辊(7)分别转动连接与三组第二连接座(505)上。
CN202320816759.1U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Active CN219930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6759.1U CN21993036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16759.1U CN21993036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0364U true CN21993036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8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6759.1U Active CN219930364U (zh) 2023-04-13 2023-04-13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0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35390A (zh) 一种自动抬升的拉丝装置及工艺
CN219930364U (zh) 一种丝绸复合面料生产用混纱设备
CN1267592C (zh) 抑制气圈的纺纱方法和装置
CN113265711B (zh) 一种自动化静电纺纱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96465A (zh) 一种棉芯棒成型机
CN212223211U (zh) 一种便于控制的雪尼尔卷设架
CN101988227B (zh) 立式氨纶整经机的人字筘自动升降装置
CN213417113U (zh) 一种真丝丝线倍捻机
CN203411784U (zh) 地毯刺绣机
CN210066004U (zh) 一种新型丙纶丝生产用捻线机
WO2009076898A1 (zh) 氨纶丝卷绕头
CN212834225U (zh) 一种双罗拉单锭单控捻线机
CN211125186U (zh) 一种绞线插针的自动绞线装置
CN201495324U (zh) 一种带对称孔喷丝板的分丝装置
CN209114143U (zh) 一种自动化绷布架旋转式绣花机
CN220578607U (zh) 一种涤纶纱原丝进纱装置
CN214088881U (zh) 一种手套机选色装置
CN202575537U (zh) 一种化纤倍捻机的横动机构
CN218319955U (zh) 一种具有导纱功能的摇纱机
CN212450466U (zh) 一种垂直升降集束装置
CN216639787U (zh) 一种用于棉纱加工用的并条装置
CN218711149U (zh) 一种包覆式剑麻纱纺纱机
CN210999481U (zh) 超薄石材切割机摇摆切割机构
CN220844919U (zh) 一种纺织机用纱线导向设备
CN219752790U (zh) 一种涤纶丝加工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