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3767U -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3767U
CN219923767U CN202223146180.3U CN202223146180U CN219923767U CN 219923767 U CN219923767 U CN 219923767U CN 202223146180 U CN202223146180 U CN 202223146180U CN 219923767 U CN219923767 U CN 219923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electric
face
rod
lightning arr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61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威
何桂英
刘穗芹
余庆辉
冯文杰
谢佳豪
朱天文
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enlee De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enlee De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enlee De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enlee De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61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3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3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3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端面上连接有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的端面上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固定连接板的端面上并且位于防护罩的内腔中连接有输送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避雷器检测装置中设置输送结构与检测结构,从而利用输送结构中的驱动电机经过传动结构使得避雷器进行自动传输,同时利用检测结构中的伺服电机经过传动结构使得不同型号的避雷器进行检测的设计,从而使得在避雷器检测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型号的避雷器进行自动输送检测筛选,从而提高避雷器的检测效率,从而解决了针对不同型号的避雷器不能进行自动输送检测筛选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
背景技术
目前的避雷器检测装置大多依靠人工进行上下料,在此过程中消耗的人力较大,同时在现有的避雷器检测装置中大多是固定式的,其能检测避雷器的型号比较单一,使得在检测不同型号的避雷器时,使得起来不是非常的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针对不同型号的避雷器进行自动输送检测筛选的检测装置,提高检测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端面上连接有固定连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的端面上连接有防护罩,所述固定连接板的端面上并且位于防护罩的内腔中连接有输送结构,所述防护罩的内腔中并且位于输送结构的一侧连接有检测结构,所述固定连接板的端面上并且位于防护罩的侧壁上连接有控制面板;
所述输送结构包括固定箱体,所述固定箱体连接在防护罩的端面上,所述固定箱体的内腔中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侧壁上通过驱动齿条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处连接有转动杆,所述驱动齿条的侧壁上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四组固定衔接板,四组所述固定衔接板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上对应设置有环形导轨,上端的所述环形导轨连接在防护罩内腔的顶面,下端的所述环形导轨连接在固定连接板的端面上,四组所述固定衔接板的背面连接有电动伸缩杆,四组所述固定衔接板上并且位于电动伸缩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于电动伸缩杆与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机械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检测结构包括连接支撑架,所述连接支撑架连接在固定连接板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支撑架的底部通过连接箱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的侧壁上对称通过驱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的中心处连接有转动丝杆,所述转动丝杆的侧壁上对称连接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的侧壁上连接有电动夹持器,两组所述电动夹持器相对立的端面上均连接有电检测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护罩的侧壁上并且与电动机械手对应开设有取放口,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杆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防护罩的端面上,其中驱动杆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防护罩的端面上,其中转动杆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轮为鼓形结构并且连接在环形导轨的前后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固定衔接板与导向柱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机械手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连杆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连接支撑架上,其中驱动连杆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丝杆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连接支撑架上,其中转动丝杆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丝杆由一段左旋丝杆和一段右旋丝杆拼接而成,所述转动丝杆与移动滑块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电动夹持器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电检测器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避雷器检测装置中设置输送结构与检测结构,从而利用输送结构中的驱动电机经过传动结构使得避雷器进行自动传输,同时利用检测结构中的伺服电机经过传动结构使得不同型号的避雷器进行检测的设计,从而使得在避雷器检测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型号的避雷器进行自动输送检测筛选,从而提高避雷器的检测效率,同时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从而解决了针对不同型号的避雷器不能进行自动输送检测筛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等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底座;2、固定连接板;3、防护罩;4、输送结构;5、检测结构;6、控制面板;401、固定箱体;402、驱动电机;403、驱动杆;404、驱动齿轮;405、驱动齿条;406、从动齿轮;407、转动杆;408、固定衔接板;409、导向轮;410、环形导轨;411、电动伸缩杆;412、导向柱;413、电动机械手;501、连接支撑架;502、伺服电机;503、驱动连杆;504、驱动锥齿轮;505、从动锥齿轮;506、转动丝杆;507、移动滑块;508、电动夹持器;509、电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移动底座1的端面上连接有固定连接板2,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连接有防护罩3,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并且位于防护罩3的内腔中连接有输送结构4,防护罩3的内腔中并且位于输送结构4的一侧连接有检测结构5,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并且位于防护罩3的侧壁上连接有控制面板6。
实施例,请参照图1-4,输送结构4包括固定箱体401,固定箱体401连接在防护罩3的端面上,固定箱体401的内腔中连接有驱动电机402的条件下启动驱动电机402,在驱动电机402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杆403的条件下带动驱动杆403转动,在驱动杆403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404,驱动齿轮404的侧壁上通过驱动齿条405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406的条件下带动从动齿轮406转动,在从动齿轮406的中心处连接有转动杆407的条件下带动转动杆407转动,在驱动齿条405的侧壁上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四组固定衔接板408,四组固定衔接板408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导向轮409,导向轮409上对应设置有环形导轨410,上端的环形导轨410连接在防护罩3内腔的顶面,下端的环形导轨410连接在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的条件下带动固定衔接板408转动,在四组固定衔接板408的背面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11,四组固定衔接板408上并且位于电动伸缩杆4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柱412,于电动伸缩杆411与导向柱412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机械手413的条件下从而带动电动机械手413转动,进而将电动机械手413上的避雷器进行传输。
通过防护罩3的侧壁上并且与电动机械手413对应开设有取放口的设计使得在避雷器取放的时候更加的方便,通过驱动电机402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设计,方便驱动电机402的启动,通过驱动杆403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防护罩3的端面上,其中驱动杆403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转动杆407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防护罩3的端面上,其中转动杆407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的设计,从而使得装置可以顺利的运行,通过导向轮409为鼓形结构并且连接在环形导轨410的前后两侧的设计,使得装置可以顺利的传输,通过电动伸缩杆411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固定衔接板408与导向柱412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电动机械手413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设计,从而方便电动机械手413的夹持工作;
实施例,请参照图1和图5-6,检测结构5包括连接支撑架501,连接支撑架501连接在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连接支撑架501的底部通过连接箱连接有伺服电机502的条件下启动伺服电机502,在伺服电机502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连杆503的条件下带动驱动连杆503转动,在驱动连杆503的侧壁上对称通过驱动锥齿轮504啮合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05的条件下带动从动锥齿轮505转动,在从动锥齿轮505的中心处连接有转动丝杆506的条件下带动转动丝杆506转动,在转动丝杆506的侧壁上对称连接有移动滑块507,移动滑块507的侧壁上连接有电动夹持器508,两组电动夹持器508相对立的端面上均连接有电检测器509的条件下带动两组电检测器509移动,从而与避雷器的两端相接触,并且进行夹持。
通过伺服电机502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设计,从而方便伺服电机502的启动,通过驱动连杆503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连接支撑架501上,其中驱动连杆503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转动丝杆506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连接支撑架501上,其中转动丝杆506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的设计,使得装置可以顺利的转动,通过转动丝杆506由一段左旋丝杆和一段右旋丝杆拼接而成的设计,使得两组移动滑块507在转动丝杆506的侧壁上朝相对或相悖的方向移动,通过电动夹持器508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电检测器509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设计,从而方便避雷器的夹持和检测。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在使用避雷器检测装置时,首先在电动伸缩杆411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电动机械手413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条件下,使得电动机械手413对避雷器进行抓取工作,之后在驱动电机402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条件下启动驱动电机402,使得驱动电机402的驱动端转动,在驱动杆403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防护罩3的端面上,其中驱动杆403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的条件下带动驱动杆403转动,在驱动杆403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404,驱动齿轮404的侧壁上通过驱动齿条405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406,转动杆407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防护罩3的端面上,其中转动杆407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的条件下带动驱动齿条405转动,在导向轮409为鼓形结构并且连接在环形导轨410的前后两侧的条件下带动固定衔接板408沿环形导轨410转动,从而带动电动机械手413上的避雷器转动,进而将避雷器传送到两组电检测器509之间,之后在伺服电机502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条件下启动伺服电机502,使得伺服电机502的驱动端转动,在驱动连杆503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连接支撑架501上,其中驱动连杆503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的条件下带动驱动连杆503转动,在驱动连杆503的侧壁上对称通过驱动锥齿轮504啮合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05的条件下带动从动锥齿轮505转动,在转动丝杆506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连接支撑架501上,其中转动丝杆506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的条件下带动转动丝杆506转动,在转动丝杆506由一段左旋丝杆和一段右旋丝杆拼接而成,转动丝杆506与移动滑块507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的条件下使得两组电动夹持器508沿相对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两组电动夹持器508相对立端面上的电检测器509与避雷器的两端相接触,之后在电动夹持器508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条件下启动电动夹持器508,使得电动夹持器508将避雷器的两端固定夹持,然后松开电动机械手413,在电检测器509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的条件下,从而进行避雷器的检测,检测完成之后,控制电动机械手413将避雷器夹持,针对检测出来的结果,合格与不合格的避雷器分别通过电动机械手413在环形导轨410转动,进而将避雷器放入不同储料仓中,从而完成避雷器的检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的端面上连接有固定连接板(2),所述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连接有防护罩(3),所述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并且位于防护罩(3)的内腔中连接有输送结构(4),所述防护罩(3)的内腔中并且位于输送结构(4)的一侧连接有检测结构(5),所述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并且位于防护罩(3)的侧壁上连接有控制面板(6);
所述输送结构(4)包括固定箱体(401),所述固定箱体(401)连接在防护罩(3)的端面上,所述固定箱体(401)的内腔中连接有驱动电机(402),所述驱动电机(402)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杆(403),所述驱动杆(403)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齿轮(404),所述驱动齿轮(404)的侧壁上通过驱动齿条(405)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406),所述从动齿轮(406)的中心处连接有转动杆(407),所述驱动齿条(405)的侧壁上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四组固定衔接板(408),四组所述固定衔接板(408)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导向轮(409),所述导向轮(409)上对应设置有环形导轨(410),上端的所述环形导轨(410)连接在防护罩(3)内腔的顶面,下端的所述环形导轨(410)连接在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四组所述固定衔接板(408)的背面连接有电动伸缩杆(411),四组所述固定衔接板(408)上并且位于电动伸缩杆(4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柱(412),所述于电动伸缩杆(411)与导向柱(412)的一端连接有电动机械手(4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5)包括连接支撑架(501),所述连接支撑架(501)连接在固定连接板(2)的端面上,所述连接支撑架(501)的底部通过连接箱连接有伺服电机(502),所述伺服电机(502)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驱动连杆(503),所述驱动连杆(503)的侧壁上对称通过驱动锥齿轮(504)啮合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05),所述从动锥齿轮(505)的中心处连接有转动丝杆(506),所述转动丝杆(506)的侧壁上对称连接有移动滑块(507),所述移动滑块(507)的侧壁上连接有电动夹持器(508),两组所述电动夹持器(508)相对立的端面上均连接有电检测器(50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的侧壁上并且与电动机械手(413)对应开设有取放口,所述驱动电机(402)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杆(403)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防护罩(3)的端面上,其中驱动杆(403)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07)的侧壁上通过轴承座连接在防护罩(3)的端面上,其中转动杆(407)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轮(409)为鼓形结构并且连接在环形导轨(410)的前后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411)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固定衔接板(408)与导向柱(412)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电动机械手(413)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502)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连杆(503)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连接支撑架(501)上,其中驱动连杆(503)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丝杆(506)通过轴承座连接在连接支撑架(501)上,其中转动丝杆(506)与轴承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丝杆(506)由一段左旋丝杆和一段右旋丝杆拼接而成,所述转动丝杆(506)与移动滑块(507)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夹持器(508)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电检测器(509)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6)相连接并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CN202223146180.3U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923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6180.3U CN219923767U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6180.3U CN219923767U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3767U true CN219923767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6180.3U Active CN219923767U (zh) 2022-11-26 2022-11-26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3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88922U (zh) 一种连接焊接自动对位装置
CN113335916B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抓取设备
CN111413956A (zh) 一种用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性能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9923767U (zh)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CN110890513A (zh) 一种钠镍电池熔体填充及测试线
CN218745749U (zh)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自动焊接装置
CN218470415U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耐恒压的检验装置
CN215526031U (zh) 一种自动化配网终端测试装置
CN105382622A (zh) 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长轴产品加工装置
CN212707462U (zh) 单硅棒金刚线开方机
CN115193826A (zh) 一种移动式激光清洗及除锈设备
CN214326740U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缠绕设备
CN210959328U (zh) 电路板自动生产线
CN215894789U (zh) 一种电抗器电性能测试装置
CN110568147A (zh) 一种焊点检测设备
CN216333358U (zh) 一种产品检测及贴标设备
CN216505402U (zh) 一种波纹管定位切割装置
CN219665540U (zh) 一种机械臂生产的焊接结构
CN212885807U (zh) 一种激光焊接的探测装置
CN215678285U (zh) 一种建筑材料的检测装置
CN110473700A (zh) 磁棒线圈的生产设备
CN218312529U (zh) 一种铜保持架去毛刺装置
CN217252276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伺服取件机
CN219202846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对接装置
CN217504649U (zh) 一种车床导轨基座加工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