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0820U - 一种烹饪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0820U
CN219920820U CN202321176508.8U CN202321176508U CN219920820U CN 219920820 U CN219920820 U CN 219920820U CN 202321176508 U CN202321176508 U CN 202321176508U CN 219920820 U CN219920820 U CN 219920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etection
resistor
contro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765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立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Hisense Shandong Kitchen and Bathro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Home Appliance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765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0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0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0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烹饪锅,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为解决当前烹饪锅防溢检测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烹饪锅包括锅体、锅盖、锅盖内侧的第一防溢电极、第二防溢电极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核心控制板和溢锅检测电路。溢锅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电阻的阻值小于溢锅阈值时,输出溢锅信号。溢锅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输出端和连接于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之间的检测电阻,输出端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第一检测端与第一防溢电极电连接,第二检测端与第二防溢电极电连接。检测电阻为连接于两防溢电极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结构件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第二结构件为波浪形结构件。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锅。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疏忽常常会忘记关闭烹饪锅加热的开关,这将导致烹饪锅发生溢锅现象。
为了解决溢锅带来的安全隐患,防溢烹饪锅应运而生。防溢烹饪锅通常包括一套防溢检测电路,当发生溢锅现象时防溢检测电路会检测到高电平信号,在防疫检测电路检测到高信号的同时会控制加热开关的闭合。但是现有防溢检测电路在检测溢锅现象时有相当的局限性,并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检测到溢锅现象,也就导致了防止溢锅的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锅,用于提高烹饪锅防溢检测的准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锅,包括锅体、锅盖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核心控制板和溢锅检测电路。烹饪锅还包括位于锅盖内侧的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溢锅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输出端和检测电阻,输出端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其中检测电阻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之间,第一检测端与第一防溢电极电连接,第二检测端与第二防溢电极电连接。检测电阻为连接于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当烹饪锅发生溢锅时,检测电阻的阻值减小至溢锅阈值以下,溢锅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电阻的阻值小于溢锅阈值时,输出溢锅信号。结构件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第二结构件为波浪形结构件,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相比第一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更难降低至溢锅阈值以下。
上述烹饪锅中,通过增加第二结构件,并将第二结构件设置为波浪形,用于增大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爬电路径,间接的增大了防溢检测电路中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的检测电阻,使得检测电阻的阻值更难降低至溢锅阈值以下。解决了由于烹饪锅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或食物残渣使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减小至溢锅阈值以下而产生溢锅信号,而造成溢锅检测不准确的问题。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结构件表面设置有疏水涂层。疏水涂层的设置进一步的削弱了于烹饪锅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变小的影响。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溢锅检测电路还与电源端和接地端电连接,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开关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均与电源端电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电连接于开关管的控制极和电源端之间,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溢锅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开关管的第二极还与第三电阻电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电连接。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相连接的节点与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二检测端与接地端电连接,且第一电感电连接于第二检测端与接地端之间。通过在接地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设置第一电感,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磁的高频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的影响。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电连接,还与第一电容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组成滤波电路对溢锅检测电路中存在的电磁干扰进行滤除,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和第四电阻。第四电阻电连接于开关管的第二极与输出端之间,第二电容的第一极与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容与第四电阻组成的滤波回路,对溢锅检测电路中存在的电磁干扰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和开关。第五电阻和开关串联于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之间。开关还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核心控制板被配置为在烹饪锅烹饪第一预设食物时,控制开关闭合。第一预设食物的粘稠度高于水的粘稠度。当烹饪锅在烹饪第一预设事物时,在发生溢锅时,较高的粘稠度会使食物黏附在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上,会导致溢锅检测电路中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段之间的检测电阻的阻值更难降低到溢锅阈值以下。通过在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设置开关与第五电阻,对检测电阻进行合理的分压,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烹饪锅设置有扫描模块,扫描模块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核心控制板存储有预设信息,预设信息包括第一预设食物、与第一预设食物相对应的识别码以及烹饪信息。扫描模块用于扫描烹饪食物的识别码,核心控制板被配置为在识别到烹饪食物为第一预设食物的情况下,控制开关闭合。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模块还包括电磁模块。电磁模块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电磁模块用于控制烹饪锅的加热功率和加热的通断。核心控制板还被配置为接收到溢锅检测电路输出溢锅信号之后,控制电磁模块停止加热。核心控制板接收到溢锅信号说明出现了溢锅现象,核心控制板控制电磁模块停止加热,来阻止溢锅的继续发生,保障了用户的安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电磁模块与核心控制板之间以光耦隔离形式通讯。电磁模块与核心控制板间采用光耦隔离形式通讯减小了电磁模块产生的电磁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的影响,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模块还包括即热模块和电磁模块,即热模块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电磁模块与核心控制板之间以光耦隔离形式通讯。供电电源与电磁模块的开关电源和即热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连接,供电电源用于给电磁模块和即热模块供电。核心控制板的电源电路和即热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连接,即热模块能够给核心控制板供电。通过即热模块的开关电源对核心控制板进行供电,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规避了用户因为接触锅体而发生触电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溢锅检测电路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锅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烹饪锅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信号各组成部分流向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核心控制板与电磁模块通讯方式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烹饪锅供电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烹饪锅供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电连接”指的是两个模块之间直接连接,例如通过导线实现电连接,或者指两个模块之间间接连接,例如通过通讯方式实现通信电连接。
烹饪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在使用烹饪锅对食材进行加工时,例如炖鸡汤时,往往需要等待较长的加热时间。通常人们都会利用这段时间去处理其他的工作。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们因遗忘与疏忽而忘记关闭烹饪锅的加热开关。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生溢锅现象,溢出物的清理将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加热过头食材的味道可能也受到影响。更严重的可能对用户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对溢锅现象的即使检测成为了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带有防溢检测功能的烹饪锅应运而生。这种带有防溢检测功能的烹饪锅依靠内部的溢锅检测电路对烹饪锅的是否发生溢锅的进行判断。当溢锅检测电路检测到溢锅现象发生时,控制烹饪锅发出警报或自动关闭加热开关,从而达到智能防溢的功能。
在结构上,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防溢检测的烹饪锅100,包括锅盖1、锅体2以及控制模块3。其中锅盖内侧设置有第一防溢电极11、第二防溢电极12以及连接于第一防溢电极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之间的结构件13。
更具体的,参照图2,第一防溢电极11设置在锅盖1的中间位置,第二防溢电极12设置在锅盖1的边缘位置。当盖上锅盖1后,第二防溢电极12与锅体2相连接。由于烹饪锅100在加热过程中,越靠近烹饪锅100中心的位置加热越均匀,因此第一防溢电极11设置在锅盖1的中间能够更可靠的对烹饪锅100的状态进行检测。如果将第一防溢电极11设置在锅盖1的其他位置,例如靠近锅体2的边缘部分。烹饪锅100在加热过程中沸腾的食物因为溅射而黏附到第一防溢电极11上,或是由于未清理干净的挂壁残留物对溢锅检测带来一定的影响,都会导致溢锅检测准确性的下降。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控制模块3的组成。控制模块3包括电连接的核心控制板31和溢锅检测电路32。核心控制板31是整个烹饪锅的中心枢纽,构成烹饪锅不同功能的模块通过核心控制板31来实现信息交互,烹饪锅各种功能的完成也是依靠核心控制板31发送不同的指令到实现不同功能的模块中去来完成的。溢锅检测电路32则是实现烹饪锅防溢检测功能的核心电路。
具体的,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溢锅检测电路32的组成以及连接关系。参照图4,溢锅检测电路32包括第一检测端321、第二检测端322、输出端323以及检测电阻324。其中检测电阻324为连接于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
检测电阻324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端321和第二检测端322之间,第一检测端321与第一防溢电极11电连接,第二检测端322与第二防溢电极12电连接。防溢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与核心控制板31电连接。
当烹饪锅发生溢锅时,检测电阻324的阻值会减小到溢锅阈值以下,溢锅检测电路32用于在检测电阻324的阻值小于溢锅阈值时,从防溢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向核心控制板31输出溢锅信号。当有溢锅信号输出时证明烹饪锅正在发生溢锅,核心控制板31会控制烹饪锅停止加热。但是烹饪锅在加热的过程中,锅内的蒸汽或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残存的食物残渣会让连接在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电阻值减小,这会导致溢锅阈值的相对提前,也就是说烹饪锅并没有真正处于溢锅状态,防溢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却向核心控制板输出了溢锅信号。
为了解决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溢锅检测电路对防溢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5所示的烹饪锅。
参照图5,图5所示的烹饪锅100的结构件13包括第一结构件131和第二结构件132,其中第二结构件132设置为波浪形。图5所示的结构件13相比于图2所示的结构件13来说,图5所示结构件13的等效电阻阻值更大,更难降低至溢锅阈值以下。
通过增加第二结构件132,并将第二结构件132设置为波浪形,用于增大第一防溢电极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之间的爬电路径,间接的增大了防溢检测电路中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的检测电阻,使其更难降低至溢锅阈值以下。解决了由于烹饪锅100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或食物残渣使第一防溢电极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之间的结构件13的等效电阻变小,而造成溢锅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结构件设置在锅盖朝向锅体的一侧,且位于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第一防溢电极11设置在锅盖1的中间位置,第二防溢电极12设置在锅盖1的边缘位置,第一结构件例如为铺设在锅盖的朝向锅体的表面的导电结构,第一结构件与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接触,当盖上锅盖后,第二防溢电极与锅体相连接,相当于第二防溢电极接地,防溢检测电路接入接地信号,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于电源端VCC和接地端GND之间,形成回路,此时第一结构件的和第二防溢电极相接触的部分(即第一结构件的边缘部分)的电位与第二防溢电极的电位相同,越靠近第一防溢电极的部分的电位越高。第二结构件例如是设置在锅盖朝向锅体的表面的一侧,且设置在第一结构件远离锅盖的一侧,例如为波浪形结构的塑料件,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的总阻值大于第一结构件的阻值。通过设置第二结构件增大了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爬电路径,间接增大了防溢检测电路中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的检测电阻。
需要注意的是,增大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爬电路径的方式不局限于在第一结构件上设置波浪形的第二结构件。还可以将第一结构件直接设置为波浪形结构,例如将锅盖的朝向锅体的表面设置为带有波浪形凹槽的结构,锅盖的朝向锅体的表面本身可以导电。也可以通过采取在第一防溢电极上设置弧形突起的方式来增大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爬电路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结构件13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结构件13表面设置有疏水涂层133。疏水涂层133的设置进一步的削弱了于烹饪锅100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使第一防溢电极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之间的结构件13的等效电阻变小的影响。并且疏水涂层133的设置能够避免由于蒸气等状况造成的短路,有效的保障溢锅检测电路的可靠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溢锅检测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7所示。参照图7,溢锅检测电路32还与电源端VCC和接地端GND电连接。溢锅检测电路32包括第一检测端321、第二检测端322、输出端323、检测电阻324、第一电阻325、第二电阻326、开关管327、第三电阻328以及第一电感329。
第一防溢电极11与第一检测端321电连接,第二防溢电极12与第二检测端322电连接。检测电阻324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端321与第二检测端322之间。溢锅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与核心控制板31电连接。
开关管327的控制极和第一极均与电源端VCC电连接,第一电阻325和第二电阻326电连接于开关管327的控制极和电源端VCC之间,开关管327的第二极与溢锅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电连接,开关管327的第二极还和第三电阻328电连接,第三电阻32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电连接。第一电阻325和第二电阻326相连接的节点与第一检测端321电连接,第二检测端322与接地端GND电连接,且第一电感329电连接于第二检测端322与接地端GND之间。
对烹饪锅的加热通常是以电磁加热的方式进行的,在电磁加热的过程中,电磁的干扰不可避免地会辐射到烹饪锅上,进而会影响烹饪锅中溢锅检测电路32的准确性。通过在接地端GND与第二检测端322之间设置第一电感329,能够有效的防止电磁的高频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32的影响,同时将少部分进入的干扰信号被导入到溢锅检测电路32的接地端GND,以此来提高溢锅检测电路的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减小电磁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的影响,本申请还提供了如图8所示的溢锅检测电路。参照图8,溢锅检测电路32包括第一检测端321、第二检测端322、输出端323、检测电阻324、第一电阻325、第二电阻326、开关管327、第三电阻328、第一电感329第二电感3210以及第一电容3211。
第一防溢电极11与第一检测端321电连接,第二防溢电极12与第二检测端322电连接。检测电阻324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端321与第二检测端322之间。溢锅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与核心控制板31电连接。
开关管327的控制极和第一极均与电源端VCC电连接,第一电阻325和第二电阻326电连接于开关管327的控制极和电源端VCC之间,开关管327的第二极与溢锅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电连接,开关管327的第二极还与第三电阻328电连接,第三电阻32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电连接。第一电阻325和第二电阻326相连接的节点与第一检测端321电连接,第二检测端322与接地端GND电连接,且第一电感329电连接于第二检测端322与接地端GND之间。
第二电感3210的第一端与第一检测端321电连接,第二电感321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326、第一电阻325电连接,还与第一电容321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电容3211的第二极与接地端GND电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容3211和第二电感3210组成滤波电路对溢锅检测电路32中存在的电磁干扰进行滤除,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开关管前加入滤波电路来减小电磁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准确性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溢锅检测电路如图9所示,在图8的基础上增加第二电容3212和第四电阻3213,使信号在通过输出端323之前通过由第二电容3212和第四电阻3213组成的滤波回路对溢锅检测电路32中残存的电磁干扰做进一步滤除。参照图9,溢锅检测电路32包括第一检测端321、第二检测端322、输出端323、检测电阻324、第一电阻325、第二电阻326、开关管327、第三电阻328、第一电感329第二电感3210、第一电容3211、第二电容3212以及第四电阻3213。第四电阻3213电连接于开关管327的第二极与输出端之间,第二电容3212的第一极与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容3212的第二极与接地端GND电连接。
图7、图8、图9所提供的溢锅检测电路的检测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图8和图9相较于图7进一步降低了电磁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的影响。下面将对溢锅检测电路的检测原理进行阐述。
以图7为例做出说明,当烹饪锅处于正常加热状态时,检测电阻324的阻值较大,电源端VCC所提供的大部分电压都被分配到了检测电阻324上,小部分的电压无法达到开关管327的开启电压,开关管327无法导通,溢锅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没有溢锅信号输出。当烹饪锅即将发生溢锅时,受到烹饪锅溢出物或蒸汽的影响,检测电阻324的阻值降低,检测电阻324上的分压降低,开关管327上分配的电压达到了开关管的327的开启电压,开关管327导通,输出端323输出溢锅信号到核心控制板31,核心控制板31控制烹饪锅停止加热。
但是,在利用烹饪锅对部分食物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溢锅信号检测不及时的现象。也就是说当有液体或气泡已经溢出烹饪锅一段时间后,溢锅检测电路才输出溢锅信号。
造成这种溢锅检测存在滞后的原因在于,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所连接的结构件的电导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烹饪锅内事物的浓度、气泡的大小。在烹饪粘稠度较高的食材时,往往更容易快速溢出并附着在第一防溢电极、第二防溢电极以及结构件上。这会导致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等效电阻阻值增大,溢锅阈值相对提高。
当烹饪锅内的食物为粥这种粘稠度较高的食材时,粥的表面在加热时会产生比较粘稠的薄膜和很小的气泡。因为气泡较小且具有较强的粘性不容易破裂,而气泡下面的蒸汽不断的往上升相当于给气泡一个向上的力,最终会导致粥的快速溢出。而溢出的粥会附着在第一防溢电极、第二防溢电极以及结构件上,溢锅阈值相对提高。并且当烹饪锅内的食物为粥这种粘稠度较高的食材时,相比于普通食材溢锅更为迅速。也就是说原本应当在在溢锅时导通的开关管因为检测电阻阻值增大的缘故,没有达到开启电压,直到烹饪锅已经溢出一段时间后,开关管才导通,溢锅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才输出溢出信号,此时核心控制板才控制烹饪锅停止加热。
针对这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对溢锅检测电路做出了改进,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溢锅检测电路连接图。
溢锅检测电路32包括第一检测端321、第二检测端322、输出端323、检测电阻324、第一电阻325、第二电阻326、开关管327、第三电阻328、第一电感329第二电感3210、第一电容3211、第二电容3212、第四电阻3213、第五电阻3214以及开关3215。
第一防溢电极11与第一检测端321电连接,第二防溢电极12与第二检测端322电连接。检测电阻324电连接于第一检测端321与第二检测端322之间。溢锅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与核心控制板31电连接。
开关管327的控制极和第一极均与电源端VCC电连接,第一电阻325和第二电阻326电连接于开关管327的控制极和电源端VCC之间,开关管327的第二极与溢锅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电连接,开关管327的第二极还与第三电阻328电连接,第三电阻32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电连接。第一电阻325和第二电阻326相连接的节点与第一检测端321电连接,第二检测端322与接地端GND电连接,且第一电感329电连接于第二检测端322与接地端GND之间。
第二电感3210的第一端与第一检测端321电连接,第二电感321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326、第一电阻325电连接,还与第一电容321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电容3211的第二极与接地端GND电连接。
第四电阻3213电连接于开关管327的第二极与输出端之间,第二电容3212的第一极与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容3212的第二极与接地端GND电连接。第五电阻3214和开关3215串联于第一检测端321和第二检测端322之间。开关3215还与核心控制板31电连接。核心控制板31被配置为在烹饪锅烹饪第一预设食物时,控制开关3215闭合。第一预设食物的粘稠度高于水的粘稠度。
通过设置开关3215和第五电阻3214,当核心控制板31检测到烹饪锅中加工的食材为第一预设食物时,核心控制板31控制开关3215闭合,此时第五电阻3214接入到溢锅检测电路32中,第五电阻3214与检测电阻324并联,其总阻值减小,在将要溢锅时,电源端VCC分配给开关管327的电压达到了开关管327的开启电压,溢锅检测电路32的输出端323能够及时的输出溢锅信号。
通过在烹饪粘稠食物时向溢锅检测电路的检测电阻两端并联第五电阻来降低第一检测端与第二检测端之间的阻值。在烹饪其他食物时,核心控制板控制开关处于开启状态,第五电阻并不接入溢锅检测电路,溢锅检测电路正常工作。
示例性的,图10是在图9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在图7与图8的基础上做出改进,使改进后的溢锅检测电路烹饪诸如粥、牛奶等粘稠度较高的食材时也能够准确的进行溢锅检测。
基于图8增加第五电阻与开关后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基于图7增加第五电阻与开关后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开关管327可以是三极管,当开关管327是三极管时,开关管327的控制极是三极管的基极,开关管327的第一极是三极管的发射极,开关管327的第二极是三极管的集电极。开关管也可以为场效应管等能够实现开关功能的晶体管。
核心控制板实现对开关的控制取决于所烹饪的食材是否属于第一预设食材。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3所示,烹饪锅设置有扫描模块33,扫描模块33与核心控制板31电连接。
核心控制板31存储有预设信息,预设信息包括第一预设食物、与第一预设食物相对应的识别码以及烹饪信息。扫描模块33用于扫描烹饪食物的识别码,该识别码可以是食材包装袋上的条形码,也可以是二维码等能够代表商品种类名称的其他标识码。核心控制板31被配置为在识别到烹饪食物为第一预设食物的情况下,控制开关闭合。核心控制板中存储的烹饪信息包括食材名称、与食材名称相对应的烹饪锅的所需进水量、进水温度以及烹饪锅的所需加热功率、加热时长。根据扫描模块33扫描到的烹饪食物的识别码与配置在核心控制板31中的预设信息进行匹配,所述核心控制板31还被配置为根据匹配到的预设信息对即热模块和电磁模块进行控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4所示,控制模块还包括电磁模块34。电磁模块34用于控制烹饪锅的加热功率和加热的通断。通过控制加热的通断来对烹饪锅加热时间进行控制。核心控制板31还被配置为接收到溢锅检测电路输出溢锅信号之后,控制电磁模块34停止加热。核心控制板31接收到溢锅信号说明出现了溢锅现象,核心控制板31控制电磁模块34停止加热,来阻止溢锅的继续发生,保障了用户的安全。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15所示,控制模块还包括即热模块35。即热模块35与核心控制板31电连接。即热模块35用于实现对烹饪锅的进水控制。即热模块35能够对烹饪锅的进水量、进水温度进行控制。
烹饪锅从进水到加热食材,再到溢锅检测电路输出溢锅信号,核心控制板再根据溢锅信号控制烹饪锅的整体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通过扫描模块对待烹饪食材的识别码进行扫描,根据核心控制板存储的预设信息中的识别码与待烹饪食材的识别码一一对比,并对待烹饪食材是否属于第一预设食物做出判断。
当待烹饪食材属于第一预设食物时,核心控制板控制溢锅检测电路中的开关闭合。核心控制板按照与存储预设信息中相对应的进水量以及进水温度向即热模块发送信号,即热模块在接收到核心控制板发出的信号后,按照核心控制板预设信息中的进水量以及进水温度向烹饪锅中注水。核心控制板按照与存储预设信息中相对应的加热功率向电磁模块发送信号,电磁模块在接收到核心控制板发出的信号后,按照核心控制板预设信息中的加热功率对烹饪锅进行加热。当核心控制板接收到溢锅信号时,向电磁模块发送信号控制电磁模块停止对烹饪锅的加热。
当待烹饪食材不属于第一预设食物时,溢锅检测电路中的开关断开。核心控制板按照与存储预设信息中相对应的进水量以及进水温度向即热模块发送信号,即热模块在接收到核心控制板发出的信号后,按照核心控制板预设信息中的进水量以及进水温度向烹饪锅中注水。核心控制板按照与存储预设信息中相对应的加热功率向电磁模块发送信号,电磁模块在接收到核心控制板发出的信号后,按照核心控制板预设信息中的加热功率对烹饪锅进行加热。当核心控制板接收到溢锅信号时,向电磁模块发送信号控制电磁模块停止对烹饪锅的加热。
为了实现烹饪锅功能的多样化,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模块除了核心控制板、即热模块、电磁模块以及扫描模块外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模块,如图16所示。参照图16,控制模块包括核心控制板31、扫描模块33、电磁模块34、即热模块35、水盒安装检测模块36、无极旋钮37、显示屏38、扬声器39、水位浮子开关40、电磁温度传感器41以及直流风机42。扫描模块33、电磁模块34、即热模块35、水盒安装检测模块36、无极旋钮37、显示屏38、扬声器39、水位浮子开关40、电磁温度传感器41以及直流风机42分别与核心控制板31连接。
图16所示各模块与核心控制板间的信号流向如图17所示。其中单向箭头表示信息传送方向是单向的,双向箭头表示该模块能够与核心控制板31进行信息交互。
具体的,扫描模块33、电磁模块34、即热模块35以及显示屏38均能够与核心控制板31实现信息的交互,也就是说既能够向核心控制板31发送信号,也能够接收由核心控制板发送的信号。例如,显示屏38接收由核心控制板31发出温度信息、进水量信息并予以显示,用户通过显示屏38实现对烹饪锅加热温度的调节实际上是由显示屏38发送信号到核心控制板31,再由核心控制板31发送信号到电磁模块34进行温度调节的。
水盒安装模块36只能向核心控制板31发送信号。烹饪锅的基座会设置有水盒,通过对水盒内储存水的抽取实现烹饪锅进水需求的满足。水盒安装模块36用于检测水盒是否安装到位,是否出现安装不紧密的问题,当出现安装不紧密等问题时,水盒安装模块36向核心控制板31发出信号,由核心控制板31向扬声器39发出信号,控制扬声器39发出预警。
用户除了可以通过显示屏38实现对烹饪锅的人为控制,还可以通过无极旋钮37实现对烹饪锅的人为控制。因此无极旋钮37与核心控制板31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为单向传递。
水位浮子开关40用于检测水盒中的储存水是否足够,当检测到水盒中的储备水不足时,水位浮子开关40向核心控制板31发送信号,核心控制板31再向扬声器发送信号做出预警。因此,水位浮子开关40与核心控制板31之间的信息传递为由水位浮子开关40到核心控制板31的单向传递。
电磁温度传感器41用于实时监控烹饪锅的加热温度,并将该温度信息传递给核心控制板,因此,电磁温度传感器41与核心控制板31之间的信息传递为由电磁温度传感器41到核心控制板31的单向传递。
直流风机42用于实现烹饪锅的散热,在接收到核心控制板31传递的控制信号时,直流风机42根据所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开始运转或停止运转。因此,直流风机42与核心控制板31之间的信息传递为由核心控制板31到直流风机42的单向传递。
作为一种可能的方式,如图18所示,电磁模块34与核心控制板31之间以光耦隔离形式通讯。电磁模块34与核心控制板31间采用光耦隔离形式通讯减小了电磁模块34产生的电磁干扰对溢锅检测电路的影响,保证了溢锅检测电路检测的准确性。
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设置在烹饪锅上,由于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都接到溢锅检测电路,溢锅检测电路又与核心控制板电连接,所以当核心控制板出现强漏电情况时,用户直接触摸烹饪锅锅体会有触电的风险。
同时,由于电磁温度传感器与电磁模块同核心控制板电连接,而电磁温度传感器又设置在烹饪锅体上来测试烹饪锅的锅体温度。因此,当电磁模块或核心控制板有强漏电情况发生时,用户直接触摸烹饪锅锅体会有触电的风险。
针对上述两种触电可能,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锅供电的实现方式,如图19所示。控制模块还包括即热模块35和电磁模块34,即热模块35与核心控制板31电连接。供电电源与电磁模块34的开关电源和即热模块35的开关电源电连接,供电电源用于给电磁模块和即热模块35供电。核心控制板31的电源电路310和即热模块35的开关电源电连接,即热模块35能够给核心控制板31供电。
通过即热模块35的开关电源对核心控制板31进行供电,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使整个电路完全满足国际4706加强绝缘的要求,规避了用户因为接触锅体而发生触电的风险。
示例性的,图20示出了控制模块中包含多个模块与核心控制板相连时的供电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以将要发生溢锅时,核心控制板控制烹饪锅停止加热做出说明,还可以在核心控制板中写入算法,实现将要发生溢锅时,通过核心控制板控制电磁模块的加热功率,使烹饪锅烹饪的食物达到沸而不溢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包括锅体和锅盖,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连接的核心控制板和溢锅检测电路;
所述烹饪锅还包括位于所述锅盖内侧的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
溢锅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输出端和检测电阻,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核心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检测电阻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之间,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电连接;所述检测电阻为连接于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之间的结构件的等效电阻;
当所述烹饪锅发生溢锅时,所述检测电阻的阻值减小至溢锅阈值以下,所述溢锅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检测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溢锅阈值时,输出溢锅信号;
所述结构件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为波浪形结构件,所述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相比所述第一结构件的等效电阻的阻值,更难降低至所述溢锅阈值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表面设置有疏水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还与电源端和接地端电连接,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和第一极均与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和电源端之间,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溢锅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还第三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相连接的节点与所述第一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接地端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感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感;
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电连接,还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接地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电连接于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与接地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和开关;
所述第五电阻和所述开关串联于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之间;所述开关还与所述核心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核心控制板被配置为在所述烹饪锅烹饪第一预设食物时,控制所述开关闭合;
所述第一预设食物的粘稠度高于水的粘稠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锅设置有扫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与所述核心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核心控制板存储有预设信息,所述预设信息包括第一预设食物、与第一预设食物相对应的识别码以及烹饪信息;所述扫描模块用于扫描烹饪食物的识别码,所述核心控制板被配置为在识别到所述烹饪食物为第一预设食物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闭合。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电磁模块;
所述电磁模块与所述核心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电磁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烹饪锅的加热功率和加热的通断;
所述核心控制板还被配置为接收到所述溢锅检测电路输出溢锅信号之后,控制所述电磁模块停止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模块与所述核心控制板之间以光耦隔离形式通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即热模块和电磁模块,所述即热模块与所述核心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电磁模块与所述核心控制板之间以光耦隔离形式通讯;
供电电源与电磁模块的开关电源和即热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用于给电磁模块和即热模块供电;
核心控制板的电源电路和即热模块的开关电源电连接,即热模块能够给核心控制板供电。
CN202321176508.8U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烹饪锅 Active CN219920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6508.8U CN219920820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烹饪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76508.8U CN219920820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烹饪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0820U true CN219920820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76508.8U Active CN219920820U (zh) 2023-05-15 2023-05-15 一种烹饪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0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0013B (zh)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器
US5693244A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liquids which operates power supply in response to detection of heating element bending
CN102187292A (zh) 液体加热容器和控制装置
CN103792973B (zh) 液体加热容器及其控制器
KR102057487B1 (ko) 직수형 인덕션 간편조리기기
CN205568625U (zh) 一种玻璃电加热容器
CN219920820U (zh) 一种烹饪锅
CN213514006U (zh) 用于防干烧的装置及灶具
CN208677044U (zh) 电水壶
CN210300649U (zh) 电水壶
CN107708244A (zh) 烹饪器具
CN109419316B (zh) 液体溢出检测方法及装置、锅具、电磁加热组件
CN206560260U (zh) 一种能称重的烹饪器具
CN108451360A (zh) 养生壶
CN209899109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4251084U (zh) 料理机的检测控制电路及料理机
CN108309043B (zh) 电烹饪器及其防溢出显示系统和防溢出显示方法
CN215127293U (zh) 水壶
KR100768474B1 (ko) 자동 조리기의 자동 거품 제어 장치
CN111134521A (zh) 加热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08463683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06333799U (zh) 搅拌杯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CN206333742U (zh) 搅拌杯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CN208799118U (zh) 电磁炉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10300648U (zh) 一种稳定的电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