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7806U - 集成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集成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7806U
CN219917806U CN202321007320.0U CN202321007320U CN219917806U CN 219917806 U CN219917806 U CN 219917806U CN 202321007320 U CN202321007320 U CN 202321007320U CN 219917806 U CN219917806 U CN 219917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avity
integrated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connect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73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志华
陆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n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73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7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7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7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集成式连接器包括底座、连接端子和传感器组件,底座内设有贯穿底座的连接腔以及与连接腔连通的容置腔,连接端子收容在连接腔内,传感器组件收容在容置腔内并位于连接端子的旁侧,以获取连接端子的实时数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连接器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与连接腔连通的容置腔,并在容置腔内设置传感器组件,以监测连接端子在使用时的数据,提高了连接器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集成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或工作中潜在的危险源,特别是输电线以及与输电线配套的设备,输电线及其配套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进而容易产生火灾。
电连接器作为线缆和设备的连接装置,由于电性连接处的电阻一般会比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热,增大了造成火灾的概率,使得电连接器的安全性较差。同时,现有的连接器和连接器内部的连接端子多为硬连接,在多个连接器并排组装时,由于相邻两个连接器的干涉,使得连接端子无法与电路板上对应的器件进行连接,降低了连接器的实用性。
有鉴于此,确有提出一种集成式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连接器,以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连接器,所述集成式连接器包括底座、连接端子和传感器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贯穿所述底座的连接腔以及与所述连接腔连通的容置腔,所述连接端子收容在所述连接腔内,所述传感器组件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旁侧,以获取所述连接端子的实时数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容置孔,部分所述传感器组件伸入所述容置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包括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一部分,所述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内还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走线槽,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传输线,所述温度传感器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传输线收容在所述走线槽内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端子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弹点,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焊接孔,部分所述连接端子伸入所述焊接孔内,使得所述弹点与所述电路板抵接,初步固定电路板和连接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设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突出的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对应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收容在所述定位孔内,以定位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成式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胶芯,所述胶芯设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扣接部,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卡接槽,所述插接端能够伸入所述连接腔内并使得所述扣接部限位收容在所述卡接槽内,以实现所述胶芯与所述底座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端的侧壁上设有过孔,所述扣接部收容在所述过孔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过孔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扣接部上设有自所述扣接部向外突伸的扣接凸块,所述扣接凸块能够与所述卡接槽的侧壁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端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密封槽,所述集成式连接器还包括能够收容在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插接端收容在所述连接腔内时,所述插接端和所述底座挤压所述密封圈,以实现所述插接端和所述底座之间的柔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凸条,所述插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凸条能够收容在所述凹槽内并沿所述凹槽滑动,以实现所述胶芯与所述底座的定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芯包括供收容所述连接端子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限位装置,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凸楞,所述凸楞与所述限位装置抵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限制在所述收容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连接器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与连接腔连通的容置腔,并在容置腔内设置传感器组件,以监测连接端子在使用时的数据,提高了集成式连接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集成式连接器与电路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集成式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集成式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4是图2中集成式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底座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3中胶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3中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集成式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集成式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集成式连接器100,电路板200,密封圈4,焊接孔5,定位孔6;
底座1,第一部分11,定位柱111,容置腔112,走线槽113,连接腔12,卡接槽121,凸条122,隔板13,第二部分14,密封垫15,锁紧件16;
连接端子2,连接段21,限位件211,容置孔212,弹点213,过渡段22,凸楞221,对插段23;
胶芯3,收容腔31,限位槽311,限位装置312,间隙313,插接端32,凹槽321,扣接部322,扣接凸块323,过孔324,密封槽325,自由端33,限位部314,滑块315,突起3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集成式连接器100,用于将线缆(未图示)与设备(未图示)内的电路板200电性连接,以向设备进行供电或将设备内的电流向外界进行输出,本实施例中,集成式连接器100用于传输电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成式连接器100也可以用于传输信号,此处不做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集成式连接器100包括底座1、连接端子2和传感器组件(未图示),底座1内设有贯穿底座1的连接腔12以及与连接腔12连通的容置腔112,连接端子2收容在连接腔12内,传感器组件收容在容置腔112内并位于连接端子2的旁侧,以获取连接端子2的实时数据。具体的,底座1呈圆柱状设计,且部分底座1伸入设备内部,另外部分底座1置于设备的外侧并与设备固定连接,连接腔12沿底座1的中心轴线贯穿底座1,容置腔112设于伸入设备内部的底座1上并自连接腔12向外凹陷形成,传感器组件收容在容置腔112内并设于连接端子2的旁侧,一方面能够获取连接端子2的实时数据,另一方面能够与电路板200通讯连接,以将监测数据发送给电路板200进行分析和决策。
结合图6所示,底座1包括第一部分11、隔板13、第二部分14、密封垫15和锁紧件16,连接腔12贯穿第一部分11、隔板13和第二部分14,其中,隔板13设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4之间,且隔板13、第一部分11和密封垫15均设于设备的内部,第二部分14和锁紧件16均设于设备的外部,隔板13自底座1向外突伸,即,隔板13的直径大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4的直径,第二部分14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锁紧件16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连接时,第一部分11、隔板13和密封垫15收容在设备内部,并使得密封垫15设于隔板13与设备的侧壁之间,锁紧件16套设在第二部分14上,通过螺纹使得锁紧件16与设备的侧壁抵接,以将底座1固定安装在设备上,进一步的,在固定过程中,设备的侧壁和隔板13相互挤压密封垫15,使得密封垫15变形,以实现底座1和设备之间的密封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垫15也可以设置在设备的侧壁和锁紧件16之间,同样能够实现底座1和设备之间的密封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底座1通过锁紧件16和隔板13挤压设备的侧壁,以将底座1固定在设备上,且第一部分11的长度较长,便于与设备内部的电路板200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隔板13,此时,第一部分11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14的直径,锁紧件16直接和第一部分11挤压设备的侧壁,以实现底座1和设备的连接,第一部分11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缩短,此处不做限制。
结合图8所示,连接端子2上设有容置孔212,部分传感器组件伸入容置孔212内。具体的,容置孔212设于连接端子2靠近设备的一端,并在横向方向上设于连接端子2的中部位置,容置孔212的尺寸大于传感器组件的尺寸,方便传感器组件伸入容置孔212内,避免在组装时传感器组件与连接端子2抵接,造成损坏;同时,在底座1、连接端子2和传感器组件组装完成并灌胶后,能够避免传感器组件与连接端子2之间产生空腔,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进一步延长集成式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请参阅图5所示,第一部分11置于设备内部并与电路板200连接,容置腔112设于第一部分11的靠近电路板200的一侧,第一部分11内还设有与容置腔112连通的走线槽113,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传输线,温度传感器收容在容置腔112内,传输线收容在走线槽113内并将温度传感器与电路板200连接。具体的,电路板200通过传输线对温度传感器进行供电,温度传感器通过传输线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电路板200,通过电路板200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控制集成式连接器100的启动或停止。
具体的,第一部分11靠近电路板200的一端向内凹陷以形成容置腔112,容置腔112的侧壁朝向远离连接腔12的方向凹陷以形成走线槽113,容置孔212在连接端子2上的设置位置与容置腔112相对应,温度传感器收容在容置腔112内并伸入容置孔212内,以监测连接端子2的温度,传输线收容在走线槽113内并连接电路板200和温度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和电路板200之间通过传输线连接,将容置腔112设在第一部分11的端部有利于温度传感器和电路板200连接,当然,在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传输线,此时,传感器组件需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无线传输器件、变压装置和取电件,通过取电件从连接端子2上取电,并通过变压装置降低电压,以供温度传感器使用,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器件传输至电路板200,以实现对连接端子2的监测;容置腔11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部分11的其他位置,只要能够实现温度传感器收容在容置腔112对连接端子2进行监测,同时能够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电路板200上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8所示,连接端子2靠近电路板200的一端设有弹点213,电路板200上设有焊接孔5,部分连接端子2伸入焊接孔5内,使得弹点213与电路板200远离第一部分11的一侧抵接,以实现电路板200和连接端子2的初步固定,随后对连接端子2和电路板200进行焊接,以实现电路板200和连接端子2的电性连接。具体的,连接端子2呈扁平状设置,焊接孔5呈腰形孔设置,以与连接端子2相匹配,弹点213在连接端子2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两个,弹点213自连接端子2向外突出,使得弹点213能够与电路板200进行抵接并完成初步固定,然后通过外部焊接工具对连接端子2和电路板200进行焊接。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第一部分11设有朝向电路板200突出的定位柱111,电路板200上开设有定位孔6,定位柱111收容在定位孔6内,以定位连接底座1和电路板200。具体的,定位孔6设有两个,且两个定位孔6的连线垂直于焊接孔5设置,定位柱111设有两个,且均自第一部分11朝向远离第一部分11的方向突伸,以与两个定位孔6相对应,当定位柱111收容在定位孔6内时,连接端子2收容在焊接孔5内,以实现连接端子2和电路板200的定位连接。
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11和定位孔6分别设有两个,且均呈圆形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柱111和定位孔6的数量以及形状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集成式连接器100还包括与底座1连接的胶芯3,胶芯3设有插接端32,插接端32的外侧壁上设有扣接部322,连接腔12内设有卡接槽121,插接端32能够伸入连接腔12内并使得扣接部322限位收容在卡接槽121内,以实现胶芯3与底座1卡扣连接。具体的,连接腔12的形状和大小与插接端32相适配,卡接槽121自连接腔12的内壁向外凹陷形成,卡接槽121呈长条状设置且沿底座1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卡接槽121设有相对的两个,扣接部322相对应的设有两个,以提高连接时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胶芯3远离底座1的一端为自由端33,当插接端32伸入连接腔12内并使得扣接部322刚好与卡接槽121抵接时,自由端33与插接端32的连接处与第二部分14远离第一部分11的末端存在缝隙,使得插接端32能够在连接腔12内前后滑动很短的距离,如此设置,使得胶芯3和底座1柔性连接,有利于连接端子2和电路板20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胶芯3为母胶芯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胶芯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公胶芯3或锁线胶芯3,此处不做限制。
插接端32的侧壁上设有过孔324,扣接部322收容在过孔324内,并能够相对于过孔324发生弹性形变,扣接部322上设有自扣接部322向外突伸的扣接凸块323,扣接凸块323能够与卡接槽121的侧壁抵接。具体的,过孔324自插接端32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扣接部322自过孔324的侧壁向过孔324内延伸,扣接凸块323设于扣接部322背离过孔324的一侧,使得对扣接凸块323施加外力,扣接部322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并朝向过孔324内移动,当外力消失时,扣接部322在弹力的作用下离开过孔324并恢复原状,使得扣接凸块323伸入卡接槽121内,并能够与卡接槽121的侧壁发生干涉,避免胶芯3从连接腔12内滑出。
插接端32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密封槽325,集成式连接器100还包括能够收容在密封槽325内的密封圈4,插接端32收容在连接腔12内时,插接端32和底座1挤压密封圈4,以实现插接端32和底座1之间的柔性连接。具体的,密封槽325设于插接端32靠近自由端33的一侧,并自插接端32向内凹陷形成,密封圈4与密封槽325相匹配,使得部分密封圈4收容在密封槽325内,当插接端32伸入连接腔12内时,密封圈4能够与连接腔12的内侧壁抵接并沿该内侧壁滑动,直至扣接部322收容在卡接槽121内,以实现胶芯3和底座1的密封连接。
其中,密封圈4具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密封圈4变形,通过在胶芯3和底座1之间设置具有弹性的密封圈4,使得胶芯3能够在连接腔12内晃动,即胶芯3能够相对于底座1上下左右或者斜向短距离移动,以实现胶芯3和底座1的柔性连接。
当电路板200上焊接有多个集成式连接器100并与设备连接时,设备的侧壁上设有多个与集成式连接器100相对应的开孔(未图示),部分集成式连接器100从设备内部穿过开孔向外伸出,由于胶芯3和底座1之间设有弹性密封圈4,使得胶芯3能够偏移以适配开孔,降低了设备上开孔的精度,方便集成式连接器100安装并提高了集成式连接器100的实用性。
连接腔12内设有凸条122,插接端32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321,凸条122能够收容在凹槽321内并沿凹槽321滑动,以实现胶芯3与底座1的定位连接。具体的,凸条122设有两个,且两个凸条122的连线垂直于两个卡接槽121的连线,相对应的,两个凹槽321的连线也垂直于两个扣接部322的连接,如此设置,提高了胶芯3和底座1连接的准确率,避免在组装时扣接部322与卡接槽121错位,导致组装效率降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条122和凹槽321可以分别设为一个、三个或更多数量,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4、图7和图8所示,胶芯3包括供收容连接端子2的收容腔31,收容腔31内设有限位装置312,连接端子2上设有凸楞221,凸楞221与限位装置312抵接,以将连接端子2限制在收容腔31内。具体的,收容腔31沿胶芯3的中心轴线延伸并贯穿胶芯3,限位装置312设于胶芯3的中部位置并自收容腔31的内侧壁朝向远离底座1的方向呈收缩式延伸,限位装置312上设有多个间隙313,连接端子2与胶芯3连接时,凸楞221与限位装置312抵接并在外力的作用下沿限位装置312滑动,使得限位装置312发生轻微的弹性形变,即间隙313的尺寸变大,当凸楞221从限位装置312中滑出时,限位装置312在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使得限位装置312与凸楞221抵接,以将连接端子2限制在收容腔31内。
具体的,连接端子2包括连接段21、过渡段22和对插段23,其中,连接段21收容在底座1内且远离对插段23的一端与电路板200连接,容置孔212开设于连接段21远离对插段23的一端;过渡段22连接对插段23和连接段21,凸楞221设置在过渡段22上,并自过渡段22向外突出,过渡段22收容在插接端32内;对插段23收容在自由端33内,并能够与线缆连接。
连接段21上还设有限位件211,收容腔31内设置有与限位件211相匹配的限位槽311,当连接端子2收容在收容腔31内时,限位件211收容在限位槽311内,避免连接端子2相对于胶芯3转动,具体的,限位件211设有两个,且分设于连接段21相对的两侧,限位槽311相对应的设有两个,收容腔31的内壁向外凹陷以形成限位槽3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限位件211和限位槽311,此处不做限制。
实施例2
请参阅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集成式连接器100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集成式连接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实施例1中的胶芯3为母胶芯3,本实施例中的胶芯3为公胶芯3;实施例1中的限位装置312与母胶芯3一体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限位装置312与公胶芯3卡扣连接;以下说明书内容将针对该区别点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的,胶芯3包括收容腔31和收容在收容腔31内的限位装置312,限位装置312与胶芯3可拆卸连接,限位装置312包括呈收缩状向外延伸的限位部314,间隙313设于限位部314上,以与连接端子2上的凸楞221相配合,以限位连接限位装置312和连接端子2。
限位装置312还包括设于外壁面上的滑块315和突起316,其中,突起316自滑块315向外突出,收容腔31内还包括滑槽和盲孔,滑槽与收容腔31连通,盲孔自滑槽的底壁向外凹陷形成,滑槽与滑块315相对应设置,盲孔与突起316相对应设置,使得限位装置312收容在收容腔31内时,滑块315收容在滑槽内并能够在滑槽内移动,直至突起316伸入盲孔内,以实现限位装置312与胶芯3的卡扣连接,进一步实现了连接端子2与胶芯3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312收容在收容腔31内,且限位槽311开设在限位装置312内壁,以实现限位装置312和连接端子2的限位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集成式连接器100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集成式连接器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未设置隔板13,且第一部分11的长度较短;以下说明书内容将针对该区别点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底座1仅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4、密封垫15和锁紧件16,其中,第一部分11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14的直径,连接时,第二部分14从设备内部向外穿出,并使得第一部分11靠近第二部分14的一侧与设备的侧壁抵接,并通过锁紧件16将设备的侧壁限制在第一部分11和锁紧件16之间,以实现底座1的安装。密封垫15设置在第一部分11与设备的侧壁之间,以实现底座1和设备之间的密封防水。
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的长度较短,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内部空间较小的设备,另一方面能够适配不同设备的不同连接方式,提高了集成式连接器100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连接器100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与连接腔12连通的容置腔112,并在容置腔112内设置传感器组件,以监测连接端子2在使用时的温度,提高了连接器的安全性能;通过在胶芯3和底座1之间设置密封圈4,一方面实现了胶芯3和底座1之间的密封防水,另一方面实现了胶芯3和底座1之间的柔性连接,提高了集成式连接器100的实用性;通过在连接端子2上设置限位件211,并在收容腔31内设置限位槽311,提高了连接端子2和胶芯3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连接器包括底座、连接端子和传感器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贯穿所述底座的连接腔以及与所述连接腔连通的容置腔,所述连接端子收容在所述连接腔内,所述传感器组件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旁侧,以获取所述连接端子的实时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容置孔,部分所述传感器组件伸入所述容置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与电路板连接的第一部分,所述容置腔设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部分内还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走线槽,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传输线,所述温度传感器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传输线收容在所述走线槽内并将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有弹点,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焊接孔,部分所述连接端子伸入所述焊接孔内,使得所述弹点与所述电路板抵接,初步固定电路板和连接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有朝向所述电路板突出的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对应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收容在所述定位孔内,以定位连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胶芯,所述胶芯设有插接端,所述插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扣接部,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卡接槽,所述插接端能够伸入所述连接腔内并使得所述扣接部限位收容在所述卡接槽内,以实现所述胶芯与所述底座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的侧壁上设有过孔,所述扣接部收容在所述过孔内,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过孔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扣接部上设有自所述扣接部向外突伸的扣接凸块,所述扣接凸块能够与所述卡接槽的侧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密封槽,所述集成式连接器还包括能够收容在所述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插接端收容在所述连接腔内时,所述插接端和所述底座挤压所述密封圈,以实现所述插接端和所述底座之间的柔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凸条,所述插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凸条能够收容在所述凹槽内并沿所述凹槽滑动,以实现所述胶芯与所述底座的定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芯包括供收容所述连接端子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限位装置,所述连接端子上设有凸楞,所述凸楞与所述限位装置抵接,以将所述连接端子限制在所述收容腔内。
CN202321007320.0U 2023-04-28 2023-04-28 集成式连接器 Active CN219917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7320.0U CN219917806U (zh) 2023-04-28 2023-04-28 集成式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7320.0U CN219917806U (zh) 2023-04-28 2023-04-28 集成式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7806U true CN219917806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2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7320.0U Active CN219917806U (zh) 2023-04-28 2023-04-28 集成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7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17806U (zh) 集成式连接器
CN218586485U (zh) 螺纹插座连接器
CN218586445U (zh) 铆线插座连接器
CN113794067A (zh) 一种无线缆免焊接的屏蔽插座以及车载充电机
CN216958664U (zh) 一种防水型电连接器插座
CN219998540U (zh) 一种电源端子连接器
CN219575867U (zh) 组合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N216120822U (zh) 多兼容连接器胶芯及对应的连接器
CN219696811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9739404U (zh) 一种m8防水连接器
CN110649411A (zh) 一种新型弹簧连接器
CN218731897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9843176U (zh) 一种连接器插座
CN218101786U (zh) 大电流母座连接器
CN220492289U (zh) 光伏连接器及光伏连接器组件
CN218896860U (zh) 一种直插式连接器插座
CN111883957A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9575876U (zh) 并联连接器及储能系统
CN214673161U (zh) 防水防尘大功率电源连接器
CN219017956U (zh) 铆接插头连接器
CN210576659U (zh) 高压连接器和车辆
CN219779371U (zh) 一种转接线缆组件
CN218160978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植保设备
CN219226738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19696759U (zh) 母端连接器及包含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