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7655U -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7655U
CN219917655U CN202320894573.8U CN202320894573U CN219917655U CN 219917655 U CN219917655 U CN 219917655U CN 202320894573 U CN202320894573 U CN 202320894573U CN 219917655 U CN219917655 U CN 219917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contact portion
power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45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波
彭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an Der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an Der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an Der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an Der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45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7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7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7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的表面,绝缘本体具有舌板和对接部,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的宽度均大于第一信号端子的宽度,第二端子组件包括若干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宽度均大于第二信号端子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加大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宽度,进而降低端子模组的电阻,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可通过更大的电流,减少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Type-C是一种新的USB连接标准,它是由USB标准协会制定。Type-C插头和插座均为对称,可正可反,无论插头如何插入均可正常使用,且支持高速传输、快速充电、视频输出等多种功能。Type-C包括直插式和侧插式,其中,侧插式Type-C是指Type-C接口的插头不是直插入设备中,而是侧向插入设备中的一种设计。相比于传统的直插式Type-C,侧插式Type-C可以更加灵活,更加方便用户处理设备的接口布局,并且可以更好地避免充电线杂乱的情况。同时,侧插式Type-C也可以减少插头插入时对设备接口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侧插式Type-C电连接器,其通常包括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而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的宽度是相同的,导致电连接器不具备通过大电流的功能,因此,众多使用传统侧插式Type-C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无法进行快速充电,为了满足市场上对使用Type-C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的快速充电需求,急需一种可减少充电时间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减少充电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壳体套设于绝缘本体的表面,绝缘本体具有舌板和对接部,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第一端子组件间隔均匀埋设于绝缘本体的一侧,第二端子组件埋设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的一端均延伸至舌板并裸露于舌板的表面,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的另一端均贯穿对接部并裸露于对接部的表面,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的宽度均大于第一信号端子的宽度,第二端子组件包括若干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宽度均大于第二信号端子的宽度。
可选的,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均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均设有第三接触部、第四接触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分别裸露于舌板两侧的表面,第二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均贯穿并裸露于对接部的表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埋设于绝缘本体的两侧。
可选的,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宽度大于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宽度,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宽度大于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可选的,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宽度大于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宽度和第二接触部宽度,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宽度大于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宽度和第二接触部宽度,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宽度大于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宽度和第四接触部宽度,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宽度大于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宽度和第四接触部宽度。
可选的,第一接触部的端部均设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垂直,第一表面与舌板两侧的表面平行,第一斜面的一侧边与第一表面连接,第二斜面的一侧边与第二表面连接,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另一侧边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埋设于舌板的一侧,第三接触部的端部设有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垂直,第三表面与舌板两侧的表面平行,第三斜面的一侧边与第三表面连接,第四斜面的一侧边与第四表面连接,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的另一侧边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均埋设于舌板的另一侧。
可选的,端子模组还包括中夹板,中夹板埋设于绝缘本体,中夹板位于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之间,并且中夹板和第一端子组件的距离与中夹板和第二端子组件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距离大于0.08mm。
可选的,距离为0.16mm。
可选的,第二接触部的端部设有第一焊脚,第四接触部的端部设有第二焊脚,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均用于与电路板建立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加大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宽度,进而降低端子模组的电阻,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可通过更大的电流,减少充电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壳体和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和端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第一接触部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第三接触部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空腔、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缺口、14弹性片、2绝缘本体、20舌板、21对接部、3端子模组、30第一端子组件、300第一电源端子、301第一接地端子、302第一信号端子、303第一接触部、303a第一表面、303b第二表面、303c第一斜面、303d第二斜面、304第二接触部、304a第一焊脚、305第一连接部、31第二端子组件、310第二电源端子、311第二接地端子、312第二信号端子、313第三接触部、313a第三表面、313b第四表面、313c第三斜面、313d第四斜面、314第四接触部、314a第二焊脚、315第二连接部、32中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1、绝缘本体2和端子模组3,壳体1套设于绝缘本体2的表面,绝缘本体2具有舌板20和对接部21,端子模组3包括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第一端子组件30间隔均匀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一侧,第二端子组件31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另一侧,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的一端均延伸至舌板20并裸露于舌板20的表面,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的另一端均贯穿对接部21并裸露于对接部21的表面,第一端子组件30包括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的宽度均大于第一信号端子302的宽度,第二端子组件31包括若干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第二电源端子310和第二接地端子311的宽度均大于第二信号端子312的宽度。此外,请参阅图6至图9,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均设有第一接触部303、第二接触部304和第一连接部305,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均设有第三接触部313、第四接触部314和第二连接部315,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分别裸露于舌板20两侧的表面,第二接触部304和第四接触部314均贯穿并裸露于对接部21的表面,第一连接部305和第二连接部315分别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两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9,对于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具体如下:壳体1为L型的金属壳体1,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还设有空腔10、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均与空腔10连通,第一开口11位于第一端,第二开口12位于第二端,绝缘本体2也为L型绝缘本体2,并且收容于空腔10,其中,当绝缘本体2收容于空腔10后,绝缘本体2的舌板20位于第一端,绝缘本体2的对接部21位于第二端,即舌板20位于第一开口11处,对接部21位于第二开口12处,并且对接部21部分贯穿第二开口12,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分别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两侧,由于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的一端均延伸至舌板20并分别裸露于舌板20两侧的表面,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的另一端均贯穿对接部21并裸露于对接部21的表面,因此,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第一信号端子302、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的一端均延伸至舌板20并分别裸露于舌板20两侧的表面,即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第一信号端子302、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的一端均位于第一开口11处,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第一信号端子302、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的另一端均贯穿对接部21并裸露于对接部21的表面,即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第一信号端子302、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的另一端均位于第二开口12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端子302包括除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外的其他所有实现Type-传输功能的端子,第二信号端子312包括除第二电源端子310和第二接地端子311外的其他所有实现Type-传输功能的端子。还需要说明的是,舌板20两侧的表面为相对设置,并且相互平行的两个表面。
对于电连接器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首先,将绝缘本体2的对接部21与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板建立连接,即将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的第二接触部304通过焊接或者插接的方式与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导通,若干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的第四接触部314也通过焊接或者插接的方式与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导通,然后,通过将传输线缆(例如:数据线等)的一接口沿第一开口11的方向插入空腔10,进而使得传输线缆的接口与舌板20咬合,从而使得传输线缆的接口分别与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抵接导通,以实现传输线缆与电子设备的导通,最后,通过将传输线缆的另一接口与其他电子设备或者电连接器建立连接,即可实现正常传输。
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端子组件30的具体结构,即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图8,绝缘本体2定义有平行于舌板20两侧相对表面的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上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对于上述第一端子组件30,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沿第一方向间隔均匀排布于绝缘本体2的一侧,即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之间的间隔距离是相同的,并且,沿第一方向,一第一接地端子301、二第一信号端子302、一第一电源端子300、四第一信号端子302、一第一电源端子300、二第一信号端子302和一第一接地端子301依次间隔排布共同形成第一端子组件30。由于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沿第二方向延伸长度,并且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均为L型端子,因此,沿第一方向,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的部分宽度大于第一信号端子302的宽度,沿第二方向,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的另一部分宽度也大于第一信号端子302的宽度,即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的第一连接部305宽度大于第一信号端子302的第一连接部305宽度,通过加宽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的第一连接部305宽度,保持第一信号端子302的第一连接部305宽度不变,即可实现降低电阻,通过更大的电流,与传统的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的连接部宽度相同的电连接器相比,该电连接器达到提高传输速率的目的,有利于满足用户的更高需求。
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二端子组件31具体结构,即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的具体结构,可参阅上述第一端子组件3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对于上述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为可对称设置于绝缘本体2的两侧或不对称设置于绝缘本体2的两侧,此外,对于上述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可为完全相同的结构或不完全相同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壳体1,请参阅图1至图5,由于壳体1的第一开口11需要容纳外部传输线缆的接口,因此,当传输线缆的接口插入第一开口11时,为了锁紧传输线缆的接口,使得传输线缆的接口与舌板20紧密贴合,壳体1的第一开口11处,即壳体1的第一端,设有锁紧结构,具体如下:壳体1的第一端的两侧设有若干缺口13和若干弹性片14,缺口13与空腔10连通,一弹性片14的一端与一缺口13的侧边连接,并且弹性片14朝向空腔10弯折,即弹性片14部分贯穿缺口13并收容于空腔10。工作时,当外部传输线缆的接口插入第一开口11并与舌板20咬合时,接口的端面与弹性片14抵接,并且弹性片14沿远离空腔10的方向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弹性片14产生弹性作用力驱使接口与舌板20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6至图9,由于仅对上述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部分进行加宽,因此,具体为: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的第一连接部305宽度大于第一信号端子302的第一连接部305宽度,即仅加宽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第一连接部305的宽度,第一信号端子302的第一连接部305的宽度保持不变,第二电源端子310和第二接地端子311的第二连接部315宽度大于第二信号端子312的第二连接部315的宽度,仅加宽第二电源端子310和第二接地端子311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第二连接部315的宽度,第二信号端子312的第二连接部315的宽度保持不变。
进一步,请参阅图6至图9,由于仅对上述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部分进行加宽,因此,对于上述第一电源端子300和第一接地端子301的宽度,具体为:第一电源端子300的第一连接部305宽度大于第一电源端子300的第一接触部303宽度和第二接触部304宽度,第一接地端子301的第一连接部305宽度大于第一接地端子301的第一接触部303宽度和第二接触部304宽度。对于上述第二电源端子310和第二接地端子311的宽度,具体为:第二电源端子310的第二连接部315宽度大于第二电源端子310的第三接触部313宽度和第四接触部314宽度,第二接地端子311的第二连接部315宽度大于第二接地端子311的第三接触部313宽度和第四接触部314宽度。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的端部需要埋设于绝缘本体2的舌板20两侧的端部,并且绝缘本体2采用塑胶注塑的方式形成,当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的端部分别埋设于舌板20两侧的端部时,易产生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的端部封胶不饱满的问题,即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的端部与注塑塑胶无法充分接触,进而导致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翘起,从而导致电连接器无法使用,即电连接器无法达到成品合格的要求,因此,对于上述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请参阅图6至图12,第一接触部303的端部均设有第一表面303a、第二表面303b、第一斜面303c和第二斜面303d,第一表面303a与第二表面303b垂直,第一表面303a与舌板20两侧的表面平行,第一斜面303c的一侧边与第一表面303a连接,第二斜面303d的一侧边与第二表面303b连接,第一斜面303c和第二斜面303d的另一侧边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一斜面303c和第二斜面303d均埋设于舌板20的一侧,第三接触部313的端部设有第三表面313a、第四表面313b、第三斜面313c和第四斜面313d,第三表面313a和第四表面313b垂直,第三表面313a与舌板20两侧的表面平行,第三斜面313c的一侧边与第三表面313a连接,第四斜面313d的一侧边与第四表面313b连接,第三斜面313c和第四斜面313d的另一侧边通过一平面连接,第三斜面313c和第四斜面313d均埋设于舌板20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斜面303c和第二斜面303d埋设于舌板20一侧的端部,第三斜面313c和第四斜面313d埋设于舌板20另一侧的端部,有利于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的端部与舌板20内部的封胶充分接触,进而提高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的端部的稳固性,从而降低第一接触部303和第三接触部313翘起的概率。
对于上述端子模组3,请参阅图3至图10,端子模组3还包括中夹板32,中夹板32埋设于绝缘本体2,中夹板32位于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之间,并且中夹板32和第一端子组件30的距离与中夹板32和第二端子组件31的距离相等。通过中夹板32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和保护连接器内部的端子模组3,防止端子模组3受到外部的冲击而产生损坏。同时,中夹板32的设置还可以起到隔离和分离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的作用,确保二者不会相互干扰或短路。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中夹板32与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之间的距离,请参阅图3至图10,其中,距离大于0.08mm。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中夹板32与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之间的距离均为0.16mm,与传统的0.08mm的距离相比,0.16mm的距离加大了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与中夹板32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改善第一端子组件30和第二端子组件31在高速传输过程中带来的串扰问题,进而有利于确保电连接器高速传输的效果。
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第二接触部304和第四接触部314,请参阅图6和图7,第二接触部304的端部设有第一焊脚304a,即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一信号端子302裸露于对接部21的部分均设有第一焊脚304a,第四接触部314的端部设有第二焊脚314a,即若干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二接地端子311和第二信号端子312裸露于对接部21的部分均设有第二焊脚314a。通过第一焊脚304a和第二焊脚314a的设置,有利于第二接触部304和第四接触部314与外部电子设备的电路板进行焊接。
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焊脚304a和第二焊脚314a均为弯折焊脚,但第一焊脚304a和第二焊脚314a的弯折方向相反。此外,第一焊脚304a和第二焊脚314a可为相同的结构,例如,第一焊脚304a和第二焊脚314a均为可相同的针状焊脚等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加大若干第一电源端子300、第二电源端子310、第一接地端子301和第二接地端子311的宽度,进而降低端子模组3的电阻,从而使得电连接器可通过更大的电流,减少充电时间。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电子设备实施例,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电连接器,对于上述电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绝缘本体,所述壳体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表面,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舌板和对接部;
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所述第一端子组件间隔均匀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的一端均延伸至舌板并裸露于舌板的表面,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的另一端均贯穿对接部并裸露于对接部的表面,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若干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宽度,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包括若干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均设有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均设有第三接触部、第四接触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分别裸露于所述舌板两侧的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均贯穿并裸露于所述对接部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宽度;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宽度和第二接触部宽度,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宽度和第二接触部宽度;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宽度和第四接触部宽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宽度和第四接触部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端部均设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垂直,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舌板两侧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一斜面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斜面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另一侧边通过一平面连接,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埋设于所述舌板的一侧;
所述第三接触部的端部设有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垂直,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舌板两侧的表面平行,所述第三斜面的一侧边与所述第三表面连接,所述第四斜面的一侧边与所述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的另一侧边通过一平面连接,所述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均埋设于所述舌板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中夹板;
所述中夹板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中夹板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之间,并且所述中夹板和第一端子组件的距离与所述中夹板和第二端子组件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大于0.08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为0.16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端部设有第一焊脚,所述第四接触部的端部设有第二焊脚,所述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均用于与电路板建立连接。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
CN202320894573.8U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917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4573.8U CN219917655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4573.8U CN219917655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7655U true CN219917655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4573.8U Active CN219917655U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7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3956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US20110223811A1 (en) Sata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CN203850558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US743510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rn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3707414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10489984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TW201517412A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201444200A (zh) 電連接器
TW20080305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0517259U (zh) 一种type-c转接器
CN219917655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1883957B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6563642U (zh) Usb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12783885U (zh) 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CN21371713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1150963U (zh) 电连接器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6834378U (zh) 电连接器
CN216720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9786232U (zh) 电连接器
CN212725652U (zh) 一种type-c插座连接器结构
CN113540899B (zh) 电连接器
CN211126179U (zh) 一种占空节约的电路板连接器
CN217607064U (zh) 可承载大电流的Type-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