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4007U -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4007U
CN219914007U CN202320099834.7U CN202320099834U CN219914007U CN 219914007 U CN219914007 U CN 219914007U CN 202320099834 U CN202320099834 U CN 202320099834U CN 219914007 U CN219914007 U CN 219914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air
smoke
cooling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998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涛
叶恒棣
李靖
余俊杰
李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998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4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4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4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包括烧结单元、混合冷却单元以及烟气处理单元。所述混合冷却单元设置在烧结机的尾部机体上。所述烧结机的底部风箱与烟气处理单元相连接。通过在烧结机机尾设置抽风+鼓风+水冷相结合的混合冷却单元,在实现烧结后煤矸石快速冷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烧结后煤矸石的破碎性能,极大地降低了后续产品破碎的能原消耗;通过将烧结机后风箱烟气进行分流后分段处理,大大减少了脱硝烟气的处理量,降低了烟气脱硝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作、适应性强、煤矸石烧结处理效果优良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矸石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属于煤矸石烧结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产出的固体废弃物,是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粒度坚硬的岩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煤矸石堆存量高达100亿吨,占地超过2万亩。煤矸石也因此成为我国积存量和年产生量最大、占用堆积场地最多、对环境危害巨大的工业废物。目前,国内针对煤矸石的高效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火法煅烧制备活性材料是消化巨量堆存煤矸石的有效方法。
利用烧结机煅烧煤矸石,是煤矸石脱碳的一种重要工艺。具体工艺如附图2所示:煤矸石通过铺底料布料机构1、混匀料布料机构2布料到烧结机5的台车上后运动到点火保温炉3处被点燃,在抽风作用下进行脱碳焙烧;其烟气处理工艺如下:烧结机5风箱4内的烟气在抽风机11的作用下收集到烟道7中,然后依次经过电除尘器8除尘、烟气脱硫装置9脱硫、烟气脱硝装置10脱硝后经烟囱12排放。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有风箱内的烟气集中收集到大烟道后进行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烧结机不同位置风箱内的烟气性质差别大:点火保温炉因为点火时烧嘴处温度高容易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2、烟气治理量大,脱硫脱硝成本高:现有工艺对所有烟气集中进行脱硫脱硝处理,而烧结机尾部冷却段因为煤矸石已经煅烧完成,所以烟气中有害物质少,该段烟气不用进行脱硫脱硝处理,经过除尘后即可排放,并且冷却段风箱内的烟气温度较烧结机其他位置风箱的高,所以冷却段烟气中的余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3、现有烧结机焙烧煤矸石脱碳的工艺中,现有烧结机尾部冷却段采用抽风冷却,抽进去的冷风经过料层加热后温度很高,对下方料层的冷却效果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煤矸石焙烧脱碳后冷却速度慢、产品破碎能耗高且煤矸石活性不高、烟气治理量大,脱硫脱硝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通过在烧结机机尾设置抽风+鼓风+水冷相结合的混合冷却单元,在实现烧结后煤矸石快速冷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烧结后煤矸石的破碎性能,极大地降低了后续产品破碎的能原消耗;通过将烧结机后风箱烟气进行分段处理,大大减少了脱硝烟气的处理量,降低了烟气脱硝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烧结单元、混合冷却单元以及烟气处理单元。所述烧结单元包括烧结机和依次设置在烧结机机头上方的铺底料布料机构、混匀料布料机构、点火保温炉,以及设置在烧结机机尾的卸料机构。所述混合冷却单元设置在烧结机的尾部机体上。所述烧结机的底部还设置有风箱,并且所述风箱的排气口通过烟气输送机构与烟气处理单元的进气口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冷却单元包括冷却罩、抽风冷却一段、鼓风冷却段以及抽风冷却二段。所述冷却罩罩设在烧结机尾部机体的上方,并且所述冷却罩内部腔室被分隔为三独立腔室,该三个独立腔室分别对应为所述抽风冷却一段、鼓风冷却段和抽风冷却二段。在所述抽风冷却一段和抽风冷却二段上还分别独立设置有上打水机构。
作为优选,在烧结机的机头至其机尾的方向上:所述抽风冷却一段、鼓风冷却段和抽风冷却二段以任意顺序串联设置,优选为所述抽风冷却一段、抽风冷却二段、鼓风冷却段依次串联设置,更优选为所述抽风冷却一段、鼓风冷却段、抽风冷却二段依次串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打水机构包括上水箱、上输水管、上流量阀、上雾化器以及上喷头。上水箱设置在抽风冷却一段和抽风冷却二段所对应的冷却罩的上方。一个所述上水箱通过独立的两根上输水管分别连接有一上雾化器或两个所述上水箱各自通过独立的两根上输水管分别连接有一上雾化器。两根所述上输水管上均设置有上流量阀。两个所述上雾化器分别位于所述抽风冷却一段和抽风冷却二段各自所对应的冷却罩的抽风进风口上方,并且两个所述上雾化器各自还通过雾化支管分别连接有一组上喷头。两组所述上喷头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抽风冷却一段和抽风冷却二段各自所对应的冷却罩的抽风进风口内部。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鼓风冷却段下方的风箱均通过风管连接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所述风冷却段下方的风箱之间设置有打水室。所述打水室上设置有下打水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下打水机构包括下水箱、下输水管、下流量阀、下雾化器以及下喷头。所述下水箱和下雾化器均设置在打水室上方,所述下水箱与下雾化器之间通过下输水管相连接。所述下流量阀设置在下输水管上。若干个所述下喷头设置在打水室内部并通过雾化支管与下雾化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在烧结机上:位于冷却罩下方的风箱均为机尾风箱,剩余风箱均为机头风箱。机头风箱的排气口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一烟道相连通。第一烟道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气处理单元相连接,第一烟气处理单元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烟囱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碱灰喷洒机构、预沉降机构、离心除雾器、第一布袋除尘器、脱硫装置、脱硝装置以及第一抽风机。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设置在第一烟道上并位于第一烟道的排烟端。所述预沉降机构的进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道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预沉降机构、离心除雾器、第一布袋除尘器、脱硫装置、脱硝装置、第一抽风机、烟囱依次串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包括第一碱灰箱、第一打灰泵以及第一喷灰头。所述第一碱灰箱设置在第一烟道上并位于第一烟道的排烟端。若干个所述第一喷灰头设置在第一烟道的内部,并通过若干个第一打灰泵分别独立地与第一碱灰箱相连接。
作为优选,在第一碱灰箱所对应的第一烟道的下方还设置有集灰斗。
作为优选,所述预沉降机构包括重力沉降腔、沉降灰斗、第二碱灰箱、第二打灰泵以及第二喷灰头。所述沉降灰斗设置在重力沉降腔的底端。所述第二碱灰箱设置在重力沉降腔的侧壁外部,若干个所述第二喷灰头设置在重力沉降腔的内部并通过第二打灰泵与第二碱灰箱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重力沉降腔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支架。所述重力沉降腔的顶部出烟口处还设置有微孔过滤网。
作为优选,抽风冷却一段和抽风冷却二段下方的风箱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二烟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烟道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二烟气处理单元相连通。
作为优选,鼓风冷却段对应的冷却罩上的鼓风出风口通过烟气支管与第三烟道相连通。所述第三烟道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二烟气处理单元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单元和第二烟气处理单元共同构成所述烟气处理单元。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烟道和/或第三烟道内均设置有温度检测器。第二烟道和第三烟道内的温度检测器分别实时将第二烟道和第三烟道内的烟气温度反馈给上打水机构和下打水机构,进而实时调节控制相应区段内的打水量。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单元包括混匀室、第二布袋除尘器以及第二抽风机。所述混匀室的进气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分别与第二烟道和第三烟道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混匀室、第二布袋除尘器、第二抽风机依次串联设置,第二抽风机的出风口与烟囱相连通。
在现有烧结机焙烧煤矸石脱碳的工艺中,由于点火保温炉因为点火时烧嘴处温度高容易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使得烧结机不同位置风箱内烟气的性质差别大;同时现有工艺对所有烧结机风箱内的尾气集中进行脱硫脱硝处理,烟气治理量大,脱硫脱硝成本高(烧结机尾部冷却段因为煤矸石已经煅烧完成,所以烟气中有害物质少,该段烟气不用进行脱硫脱硝处理,经过除尘后即可排放;并且冷却段风箱内的烟气温度较烧结机其他位置风箱的高,所以冷却段烟气中的余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此外,现有烧结机尾部冷却段采用抽风冷却,抽进去的冷风经过料层加热后温度很高,对下方料层的冷却效果很差。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大量试验总结了烧结机煅烧煤矸石过程中烟气的温度特点、及烟气中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特点。如附图7所示即为烧结机烧结煤矸石过程中烧结机头部到尾部不同位置风箱处烟气温度的特点。从附图7中可见接近烧结机尾部烟气温度迅速上升,最高温度可达300℃以上。(因为接近烧结机尾部时煤矸石已经煅烧完成,开始冷却,冷却段烟气温度高)。如附图8所示即为煤矸石在烧结机上煅烧时烧结机不同位置处烟气中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的分布特点。从图中可见烧结机头部风箱和尾部风箱中SO2含量极低,烧结机尾部风箱NOX浓度极低(并且烧结机尾部SO2与NOX浓度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直,如图中所示到尾部风箱处SO2与NOX浓度可以同时降低到极低值);鉴于以上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包括烧结单元、混合冷却单元以及烟气处理单元,所述混合冷却单元设置在烧结机的尾部机体上。所述烧结机的底部还设置有风箱,并且所述风箱的排气口通过烟气输送机构与烟气处理单元(第一烟气处理单元+第二烟气处理单元)的进气口相连接。通过在烧结机机尾设置抽风+鼓风+水冷相结合的混合冷却单元,在实现烧结后煤矸石快速冷却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了烧结后煤矸石的破碎性能,极大地降低了后续产品破碎的能原消耗;同时还通过将烧结机后风箱烟气分流后分别在第一烟气处理单元和第二烟气处理单元进行分段处理,大大减少了脱硝烟气的处理量,降低了烟气脱硝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合冷却单元包括冷却罩、抽风冷却一段、鼓风冷却段以及抽风冷却二段。在所述抽风冷却一段和抽风冷却二段上还分别独立设置有上打水机构。本实用新型烧结机尾部的混合冷却单元与传统的抽风冷却相比,通过抽风冷却、鼓风冷却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冷却煤矸石,有效解决现有抽风冷却对底层煤矸石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在抽风冷却段通过喷洒雾化水可以更好的冷却烧结矿,并且雾化水与烧好的高温煤矸石接触后可以对煤矸石进行急冷,煤矸石块在急冷后会发生破碎,形成大量裂纹,强度降低,更容易在后续破碎工序中被破碎,可以有效降低破碎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系统分析烧结机煅烧煤矸石过程中烟气中温度及NOX和SO2的特点提出了烟气分流分类治理的方法,大幅降低了烟气处理量和治理成本,并且还能高效利用烟气中的余热。烧结机头部和中部烟气温度低仅有80℃左右,且NOX和SO2的浓度高(温度低且NOX和SO2含量高烟气会发生酸结露),通过碱灰喷洒机构、预沉降机构两处喷洒碱灰,可以有效低调控烟气碱度,中和烟气中结露的酸,并且还设计了离心除雾器可以进一步除去烟气中的残留酸液,经过上述处理的烟气能够更好的进行布袋除尘(因为酸性气体经过上述处理后就不会腐蚀布袋了)。并且烧结机尾部煤矸石温度高但风量少很难单独进行利用,本实用新型直接对尾部高温煤矸石进行雾化水冷却,煤矸石的热量可以将水加热气化,使得烟气中的水分不会在烟气中结露,这样喷水冷却既可以对煤矸石进行急冷,而且利用煤矸石的显热使水气化还能保证水分不在烟气中结露,有利于后续进行布袋除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实用新型烟气可以直接用布袋除尘器进行除尘,除尘效果更好,可以实现烟气的超低排放,因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温度不会特别高,(第一烟道的烟气温度低于100℃;第二烟道和第三烟道的烟气温度通过控制喷水量可以降低到130℃以内),进而能够直接使用布袋除尘器进行烟气除尘处理,不会出现烧布袋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通过在烧结机机尾设置抽风+鼓风+水冷相结合的混合冷却单元,在实现烧结后煤矸石快速冷却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了烧结后煤矸石的破碎性能,极大地降低了后续产品破碎的能原消耗。
2:通过将烧结机后风箱烟气分流后分别在第一烟气处理单元和第二烟气处理单元进行分段处理,大大减少了脱硝烟气的处理量,降低了烟气脱硝成本。
3:通过碱灰喷洒机构、预沉降机构两处喷洒碱灰,可以有效低调控烟气碱度,中和烟气中结露的酸,有利于烟气后续的除尘效果,同时还设计了离心除雾器可以进一步除去烟气中的残留酸液,进一步保障烟气的除尘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还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作、适应性强、煤矸石烧结处理效果优良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煤矸石烧结处理系统。
图3为混合冷却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混合冷却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第一碱灰喷洒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预沉降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烧结机不同位置风箱内烟气温度分布图。
图8为现有技术烧结机不同位置风箱内NOX和SO2分布图。
附图标记:1:烧结机;2:铺底料布料机构;3:混匀料布料机构;4:点火保温炉;5:卸料机构;6:风箱;7:冷却罩;8:抽风冷却一段;9:鼓风冷却段;10:抽风冷却二段;11:上打水机构;1101:上水箱;1102:上输水管;1103:上流量阀;1104:上雾化器;1105:上喷头;12:鼓风机;13:打水室;14:下打水机构;15:第一烟道;A:第一烟气处理单元;16: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01:第一碱灰箱;1602:第一打灰泵;1603:第一喷灰头;1604:集灰斗;17:预沉降机构;1701:重力沉降腔;1702:沉降灰斗;1703:第二碱灰箱;1704:第二打灰泵;1705:第二喷灰头;1706:支架;1707:微孔过滤网;18:离心除雾器;19:第一布袋除尘器;20:脱硫装置;21:脱硝装置;22:第一抽风机;23:第二烟道;24:第三烟道;25:温度检测器;B:第二烟气处理单元;26:混匀室;27:第二布袋除尘器;28:第二抽风机;29: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烧结单元、混合冷却单元以及烟气处理单元(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和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所述烧结单元包括烧结机1和依次设置在烧结机1机头上方的铺底料布料机构2、混匀料布料机构3、点火保温炉4,以及设置在烧结机1机尾的卸料机构5。所述混合冷却单元设置在烧结机1的尾部机体上。所述烧结机1的底部还设置有风箱6,并且所述风箱6的排气口通过烟气输送机构与烟气处理单元的进气口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冷却单元包括冷却罩7、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以及抽风冷却二段10。所述冷却罩7罩设在烧结机1尾部机体的上方,并且所述冷却罩7内部腔室被分隔为三独立腔室,该三个独立腔室分别对应为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和抽风冷却二段10。在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上还分别独立设置有上打水机构11。
作为优选,在烧结机1的机头至其机尾的方向上: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和抽风冷却二段10以任意顺序串联设置,优选为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抽风冷却二段10、鼓风冷却段9依次串联设置,更优选为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抽风冷却二段10依次串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打水机构11包括上水箱1101、上输水管1102、上流量阀1103、上雾化器1104以及上喷头1105。上水箱1101设置在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上方。一个所述上水箱1101通过独立的两根上输水管1102分别连接有一上雾化器1104或两个所述上水箱1101各自通过独立的两根上输水管1102分别连接有一上雾化器1104。两根所述上输水管1102上均设置有上流量阀1103。两个所述上雾化器1104分别位于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各自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抽风进风口上方,并且两个所述上雾化器1104各自还通过雾化支管分别连接有一组上喷头1105。两组所述上喷头1105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各自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抽风进风口内部。
作为优选,位于所述鼓风冷却段9下方的风箱均通过风管连接有鼓风机12。所述鼓风机12与所述风冷却段9下方的风箱6之间设置有打水室13。所述打水室13上设置有下打水机构14。
作为优选,所述下打水机构14包括下水箱、下输水管、下流量阀、下雾化器以及下喷头。所述下水箱和下雾化器均设置在打水室13上方,所述下水箱与下雾化器之间通过下输水管相连接。所述下流量阀设置在下输水管上。若干个所述下喷头设置在打水室13内部并通过雾化支管与下雾化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在烧结机1上:位于冷却罩7下方的风箱6均为机尾风箱,剩余风箱6均为机头风箱。机头风箱的排气口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一烟道15相连通。第一烟道15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相连接,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烟囱29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包括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预沉降机构17、离心除雾器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脱硫装置20、脱硝装置21以及第一抽风机22。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设置在第一烟道15上并位于第一烟道15的排烟端。所述预沉降机构17的进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道15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预沉降机构17、离心除雾器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脱硫装置20、脱硝装置21、第一抽风机22、烟囱29依次串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包括第一碱灰箱1601、第一打灰泵1602以及第一喷灰头1603。所述第一碱灰箱1601设置在第一烟道15上并位于第一烟道15的排烟端。若干个所述第一喷灰头1603设置在第一烟道15的内部,并通过若干个第一打灰泵1602分别独立地与第一碱灰箱1601相连接。
作为优选,在第一碱灰箱1601所对应的第一烟道15的下方还设置有集灰斗1604。
作为优选,所述预沉降机构17包括重力沉降腔1701、沉降灰斗1702、第二碱灰箱1703、第二打灰泵1704以及第二喷灰头1705。所述沉降灰斗1702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底端。所述第二碱灰箱1703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侧壁外部,若干个所述第二喷灰头1705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内部并通过第二打灰泵1704与第二碱灰箱1703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重力沉降腔1701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支架1706。所述重力沉降腔1701的顶部出烟口处还设置有微孔过滤网1707。
作为优选,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下方的风箱6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二烟道23相连通。所述第二烟道23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相连通。
作为优选,鼓风冷却段9对应的冷却罩7上的鼓风出风口通过烟气支管与第三烟道24相连通。所述第三烟道24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烟道23和/或第三烟道24内均设置有温度检测器25。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包括混匀室26、第二布袋除尘器27以及第二抽风机28。所述混匀室26的进气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分别与第二烟道23和第三烟道24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混匀室26、第二布袋除尘器27、第二抽风机28依次串联设置,第二抽风机28的出风口与烟囱29相连通。
实施例1
如图1、3-6所示,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烧结单元、混合冷却单元以及烟气处理单元。所述烧结单元包括烧结机1和依次设置在烧结机1机头上方的铺底料布料机构2、混匀料布料机构3、点火保温炉4,以及设置在烧结机1机尾的卸料机构5。所述混合冷却单元设置在烧结机1的尾部机体上。所述烧结机1的底部还设置有风箱6,并且所述风箱6的排气口通过烟气输送机构与烟气处理单元的进气口相连接。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混合冷却单元包括冷却罩7、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以及抽风冷却二段10。所述冷却罩7罩设在烧结机1尾部机体的上方,并且所述冷却罩7内部腔室被分隔为三独立腔室,该三个独立腔室分别对应为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和抽风冷却二段10。在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上还分别独立设置有上打水机构11。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在烧结机1的机头至其机尾的方向上: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和抽风冷却二段10以任意顺序串联设置。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抽风冷却二段10、鼓风冷却段9依次串联设置。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抽风冷却二段10依次串联设置。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所述上打水机构11包括上水箱1101、上输水管1102、上流量阀1103、上雾化器1104以及上喷头1105。上水箱1101设置在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上方。一个所述上水箱1101通过独立的两根上输水管1102分别连接有一上雾化器1104。两根所述上输水管1102上均设置有上流量阀1103。两个所述上雾化器1104分别位于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各自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抽风进风口上方,并且两个所述上雾化器1104各自还通过雾化支管分别连接有一组上喷头1105。两组所述上喷头1105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各自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抽风进风口内部。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两个所述上水箱1101各自通过独立的两根上输水管1102分别连接有一上雾化器1104。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位于所述鼓风冷却段9下方的风箱均通过风管连接有鼓风机12。所述鼓风机12与所述风冷却段9下方的风箱6之间设置有打水室13。所述打水室13上设置有下打水机构14。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8,只是所述下打水机构14包括下水箱、下输水管、下流量阀、下雾化器以及下喷头。所述下水箱和下雾化器均设置在打水室13上方,所述下水箱与下雾化器之间通过下输水管相连接。所述下流量阀设置在下输水管上。若干个所述下喷头设置在打水室13内部并通过雾化支管与下雾化器相连接。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只是在烧结机1上:位于冷却罩7下方的风箱6均为机尾风箱,剩余风箱6均为机头风箱。机头风箱的排气口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一烟道15相连通。第一烟道15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相连接,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烟囱29相连通。
实施例11
重复实施例10,只是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包括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预沉降机构17、离心除雾器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脱硫装置20、脱硝装置21以及第一抽风机22。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设置在第一烟道15上并位于第一烟道15的排烟端。所述预沉降机构17的进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道15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预沉降机构17、离心除雾器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脱硫装置20、脱硝装置21、第一抽风机22、烟囱29依次串联设置。
实施例12
重复实施例11,只是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包括第一碱灰箱1601、第一打灰泵1602以及第一喷灰头1603。所述第一碱灰箱1601设置在第一烟道15上并位于第一烟道15的排烟端。若干个所述第一喷灰头1603设置在第一烟道15的内部,并通过若干个第一打灰泵1602分别独立地与第一碱灰箱1601相连接。
实施例13
重复实施例12,只是在第一碱灰箱1601所对应的第一烟道15的下方还设置有集灰斗1604。
实施例14
重复实施例13,只是所述预沉降机构17包括重力沉降腔1701、沉降灰斗1702、第二碱灰箱1703、第二打灰泵1704以及第二喷灰头1705。所述沉降灰斗1702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底端。所述第二碱灰箱1703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侧壁外部,若干个所述第二喷灰头1705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内部并通过第二打灰泵1704与第二碱灰箱1703相连接。
实施例15
重复实施例14,只是所述重力沉降腔1701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支架1706。所述重力沉降腔1701的顶部出烟口处还设置有微孔过滤网1707。
实施例16
重复实施例15,只是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下方的风箱6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二烟道23相连通。所述第二烟道23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相连通。
实施例17
重复实施例16,只是鼓风冷却段9对应的冷却罩7上的鼓风出风口通过烟气支管与第三烟道24相连通。所述第三烟道24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相连通。
实施例18
重复实施例17,只是所述第二烟道23和第三烟道24内均设置有温度检测器25。
实施例19
重复实施例18,只是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包括混匀室26、第二布袋除尘器27以及第二抽风机28。所述混匀室26的进气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分别与第二烟道23和第三烟道24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混匀室26、第二布袋除尘器27、第二抽风机28依次串联设置,第二抽风机28的出风口与烟囱29相连通。

Claims (22)

1.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烧结单元、混合冷却单元以及烟气处理单元;所述烧结单元包括烧结机(1)和依次设置在烧结机(1)机头上方的铺底料布料机构(2)、混匀料布料机构(3)、点火保温炉(4),以及设置在烧结机(1)机尾的卸料机构(5);所述混合冷却单元设置在烧结机(1)的尾部机体上;所述烧结机(1)的底部还设置有风箱(6),并且所述风箱(6)的排气口通过烟气输送机构与烟气处理单元的进气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冷却单元包括冷却罩(7)、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以及抽风冷却二段(10);所述冷却罩(7)罩设在烧结机(1)尾部机体的上方,并且所述冷却罩(7)内部腔室被分隔为三独立腔室,该三个独立腔室分别对应为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和抽风冷却二段(10);在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上还分别独立设置有上打水机构(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烧结机(1)的机头至其机尾的方向上: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和抽风冷却二段(10)以任意顺序串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抽风冷却二段(10)、鼓风冷却段(9)依次串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鼓风冷却段(9)、抽风冷却二段(10)依次串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打水机构(11)包括上水箱(1101)、上输水管(1102)、上流量阀(1103)、上雾化器(1104)以及上喷头(1105);上水箱(1101)设置在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上方;一个所述上水箱(1101)通过独立的两根上输水管(1102)分别连接有一上雾化器(1104)或两个所述上水箱(1101)各自通过独立的两根上输水管(1102)分别连接有一上雾化器(1104);两根所述上输水管(1102)上均设置有上流量阀(1103);两个所述上雾化器(1104)分别位于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各自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抽风进风口上方,并且两个所述上雾化器(1104)各自还通过雾化支管分别连接有一组上喷头(1105);两组所述上喷头(1105)分别向下延伸至所述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各自所对应的冷却罩(7)的抽风进风口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鼓风冷却段(9)下方的风箱均通过风管连接有鼓风机(12);所述鼓风机(12)与所述风冷却段(9)下方的风箱(6)之间设置有打水室(13);所述打水室(13)上设置有下打水机构(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打水机构(14)包括下水箱、下输水管、下流量阀、下雾化器以及下喷头;所述下水箱和下雾化器均设置在打水室(13)上方,所述下水箱与下雾化器之间通过下输水管相连接;所述下流量阀设置在下输水管上;若干个所述下喷头设置在打水室(13)内部并通过雾化支管与下雾化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6、8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烧结机(1)上:位于冷却罩(7)下方的风箱(6)均为机尾风箱,剩余风箱(6)均为机头风箱;机头风箱的排气口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一烟道(15)相连通;第一烟道(15)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相连接,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烟囱(29)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烧结机(1)上:位于冷却罩(7)下方的风箱(6)均为机尾风箱,剩余风箱(6)均为机头风箱;机头风箱的排气口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一烟道(15)相连通;第一烟道(15)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相连接,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烟囱(29)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包括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预沉降机构(17)、离心除雾器(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脱硫装置(20)、脱硝装置(21)以及第一抽风机(22);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设置在第一烟道(15)上并位于第一烟道(15)的排烟端;所述预沉降机构(17)的进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道(15)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预沉降机构(17)、离心除雾器(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脱硫装置(20)、脱硝装置(21)、第一抽风机(22)、烟囱(29)依次串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单元(A)包括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预沉降机构(17)、离心除雾器(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脱硫装置(20)、脱硝装置(21)以及第一抽风机(22);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设置在第一烟道(15)上并位于第一烟道(15)的排烟端;所述预沉降机构(17)的进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一烟道(15)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预沉降机构(17)、离心除雾器(18)、第一布袋除尘器(19)、脱硫装置(20)、脱硝装置(21)、第一抽风机(22)、烟囱(29)依次串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包括第一碱灰箱(1601)、第一打灰泵(1602)以及第一喷灰头(1603);所述第一碱灰箱(1601)设置在第一烟道(15)上并位于第一烟道(15)的排烟端;若干个所述第一喷灰头(1603)设置在第一烟道(15)的内部,并通过若干个第一打灰泵(1602)分别独立地与第一碱灰箱(1601)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碱灰喷洒机构(16)包括第一碱灰箱(1601)、第一打灰泵(1602)以及第一喷灰头(1603);所述第一碱灰箱(1601)设置在第一烟道(15)上并位于第一烟道(15)的排烟端;若干个所述第一喷灰头(1603)设置在第一烟道(15)的内部,并通过若干个第一打灰泵(1602)分别独立地与第一碱灰箱(1601)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碱灰箱(1601)所对应的第一烟道(15)的下方还设置有集灰斗(1604)。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碱灰箱(1601)所对应的第一烟道(15)的下方还设置有集灰斗(1604)。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沉降机构(17)包括重力沉降腔(1701)、沉降灰斗(1702)、第二碱灰箱(1703)、第二打灰泵(1704)以及第二喷灰头(1705);所述沉降灰斗(1702)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底端;所述第二碱灰箱(1703)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侧壁外部,若干个所述第二喷灰头(1705)设置在重力沉降腔(1701)的内部并通过第二打灰泵(1704)与第二碱灰箱(1703)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沉降腔(1701)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支架(1706);所述重力沉降腔(1701)的顶部出烟口处还设置有微孔过滤网(1707)。
19.根据权利要求2-6、8、10-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抽风冷却一段(8)和抽风冷却二段(10)下方的风箱(6)均通过烟气输送支管与第二烟道(23)相连通;所述第二烟道(23)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相连通;和/或
鼓风冷却段(9)对应的冷却罩(7)上的鼓风出风口通过烟气支管与第三烟道(24)相连通;所述第三烟道(24)的排烟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相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烟道(23)和/或第三烟道(24)内均设置有温度检测器(25)。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包括混匀室(26)、第二布袋除尘器(27)以及第二抽风机(28);所述混匀室(26)的进气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分别与第二烟道(23)和第三烟道(24)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混匀室(26)、第二布袋除尘器(27)、第二抽风机(28)依次串联设置,第二抽风机(28)的出风口与烟囱(29)相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单元(B)包括混匀室(26)、第二布袋除尘器(27)以及第二抽风机(28);所述混匀室(26)的进气口通过烟气输送管道分别与第二烟道(23)和第三烟道(24)的排烟口相连通;所述混匀室(26)、第二布袋除尘器(27)、第二抽风机(28)依次串联设置,第二抽风机(28)的出风口与烟囱(29)相连通。
CN202320099834.7U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 Active CN219914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9834.7U CN219914007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9834.7U CN219914007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4007U true CN219914007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99834.7U Active CN219914007U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4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4175B (zh) 一种节能减排型烧结工艺
CN202478810U (zh) 工业窑炉废气净化回收设备
CN108261853A (zh) 预喷涂粉料活性再生的焦炉粘性烟尘除尘系统及方法
CN108931141B (zh) 一种利用烧结矿余热加热烧结废气实现低成本脱硝的工艺
CN102564149B (zh) 工业窑炉废气净化回收工艺及设备
CN201770652U (zh) 一种兰炭干法熄焦系统
CN109647544A (zh) 一种干湿法复合再生回收废旧铜铋催化剂的工艺
CN107447072A (zh) 一种炼钢转炉烟气除尘系统
CN101172652A (zh) 矾矿钙法步进式焙烧方法及焙烧炉
CN111575435B (zh) 超洁净煤气回收的转炉一次干法除尘系统和方法
CN219914007U (zh) 一种新型煤矸石处理系统
CN210945666U (zh)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回收系统
CN105836810B (zh) 一种酸再生站氧化铁粉降温冷却处理系统
CN1480540A (zh) 转炉烟气半干法除尘工艺
CN208115358U (zh) 预喷涂粉料活性再生的焦炉粘性烟尘除尘系统
CN201427975Y (zh) 转炉煤气降温器
CN203095976U (zh) 焦炉装煤、出焦移动式车载烟尘收集净化除尘装置
CN212673644U (zh) 一种基于黄磷尾气的黄磷原料烘干装置
CN212560337U (zh) 超洁净煤气回收的转炉一次干法除尘系统
CN211902948U (zh) 焙烧炉电捕焦油燃烧回用装置
CN204388087U (zh) 抗菌素菌渣能源化处理设备系统
CN108753318B (zh) 无煤塔无装煤车炼焦装煤工艺
CN207081008U (zh) 垃圾处理设备
CN206709613U (zh) 一种烟气循环利用的砖瓦窑
CN205156644U (zh) 一种焦化厂的多点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