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2984U -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2984U
CN219912984U CN202321087091.8U CN202321087091U CN219912984U CN 219912984 U CN219912984 U CN 219912984U CN 202321087091 U CN202321087091 U CN 202321087091U CN 219912984 U CN219912984 U CN 219912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shell
pressure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70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70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2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2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2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该散热平台包括:壳体,壳体中空,壳体内收容有流体介质,壳体的一侧表面用于连接发热模块,流体介质用于对发热模块进行散热;泄压装置,泄压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本申请在散热平台容纳流体介质的壳体内设置泄压装置,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当散热平台对较高功率密度的发热模组进行散热时,泄压装置可以使散热平台容纳流体介质的壳体内部的压力保持稳定,避免散热平台损坏,从而可以提高散热平台对较高功率密度的发热模组进行散热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电子行业的功耗越做越大,其热功耗与功率密度也随之增大,对于高功率密度的大功率产品,短时间内会发出大量的热量,这会使得传统水冷散热平台容纳流体介质的容器内部压力较大,导致散热平台损坏。
也即,现有技术中散热平台对较高功率密度的发热模组进行散热时的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平台对较高功率密度的发热模组进行散热时的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平台,所述散热平台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空,所述壳体内收容有流体介质,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用于连接发热模块,所述流体介质用于对所述发热模块进行散热;
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泄压装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所述泄压装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
可选地,所述泄压装置为弹性泄压件,所述弹性泄压件在所述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所述弹性泄压件在所述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
可选地,所述泄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封闭有气体。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围合形成所述壳体,所述上盖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设有所述弹性泄压件。
可选地,所述上盖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扣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保护盖和所述上盖之间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弹性泄压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保护盖的侧壁设有多个泄压通孔,流体介质通过所述泄压通孔进入所述保护盖和所述上盖之间的所述收容腔,以对所述泄压装置产生压力。
可选地,所述散热平台包括风冷组件和多个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上盖远离所述底壳的一侧表面并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热管的一端与所述流体介质接触以将所述流体介质内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热管上,所述风冷组件用于向所述多个热管吹风,以带走所述多个热管中的热量。
可选地,所述底壳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填充所述凹槽,所述散热底板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表面连接发热模块。
可选地,所述散热底板朝向所述上盖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多个散热柱,所述多个散热柱呈阵列排布。
可选地,所述散热平台包括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位于所述散热柱远离所述散热底板的一侧,所述驱动泵用于从远离所述散热柱的一侧抽取冷却后的流体介质,并向所述散热柱的一侧释放,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冷外罩和多个风机,所述风冷外罩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风冷外罩的侧壁设有散热格栅,所述多个风机固定于所述风冷外罩上,所述多个热管位于所述风冷外罩内,所述多个风机向所述多个热管吹风将热量从所述散热格栅带走。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照明设备,所述照明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平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平台,该散热平台包括:壳体,壳体中空,壳体内收容有流体介质,壳体的一侧表面用于连接发热模块,流体介质用于对发热模块进行散热;泄压装置,泄压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本申请在散热平台容纳流体介质的壳体内设置泄压装置,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当散热平台对较高功率密度的发热模组进行散热时,泄压装置可以使散热平台容纳流体介质的壳体内部的压力保持稳定,避免散热平台损坏,从而可以提高散热平台对较高功率密度的发热模组进行散热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一个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底板和散热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的导热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个部件的附图标记如下:
散热平台10;壳体12;底壳121;上盖122;泄压装置161;保护盖162;驱动泵163;散热柱164;散热底板165;泄压通孔166;凹槽123;风冷组件11;风机111;导风器112;导风板1122;导风格口1121;风冷外罩114;散热格栅115;散热片13;热管15;直线段151;弯曲段152;插入段153;发热模块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申请,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申请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申请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平台,该散热平台包括:壳体,壳体中空,壳体内收容有流体介质,壳体的一侧表面用于连接发热模块,流体介质用于对发热模块进行散热;泄压装置,泄压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平台10包括壳体12和泄压装置161。壳体12中空,壳体12内收容有流体介质,壳体12的一侧表面用于连接发热模块20。流体介质用于对发热模块20进行散热。泄压装置161设置于壳体12内,泄压装置161在壳体12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泄压装置161在壳体12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泄压装置161为弹性泄压件,弹性泄压件161在壳体12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弹性泄压件161在壳体12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可以避免壳体12内压力过大。具体的,弹性泄压件161由橡胶制备而成。其他实施例中,泄压装置161也可以是活塞等受压能够改变自身体积的装置,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即可。
进一步的,泄压装置161为弹性泄压件,泄压装置161内部设有中空腔,中空腔内封闭有气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底壳121和上盖122,底壳121和上盖122围合形成壳体12,底壳121远离上盖122的一侧表面用于连接发热模块20。上盖122朝向底壳121的一侧设有弹性泄压件。具体的,底壳121和上盖122通过法兰连接,当然,底壳121和上盖122也可以一体成型,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即可。底壳121和上盖122的制作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底壳121和上盖122均使用铜制作,也可以均使用铝制作,或者底壳121使用铜制作,上盖122使用铝制作,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盖122朝向底板底壳121的一侧设有保护盖162,保护盖162扣在上盖122上,保护盖162和上盖122之间围合形成收容腔,弹性泄压件161收容于收容腔内,保护盖162的侧壁设有多个泄压通孔166。流体介质通过泄压通孔166进入保护盖162和上盖122之间的收容腔,以对弹性泄压件产生压力。
其中,发热模块20可以是灯具或者其他电子设备中的元件。在一种实施例中,该发热模块20具体可以是COB(Chip On Board)光源,COB光源是将LED芯片直接贴在高反光率的镜面金属基板上的一种元件。在COB光源使用时,由于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散热。
其中,流体介质可以为冷却液或者水,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壳121远离上盖122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23,凹槽123内设有散热底板165,散热底板165填充凹槽123,散热底板165远离上盖122的一侧表面连接发热模块20。优选地,散热底板165的导热性高于底壳121。散热底板165和底壳121的制作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散热底板165和底壳121均使用铜制作,也可以均使用铝制作,或者散热底板165使用铜制作,底壳121使用铝制作,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即可。当散热底板165使用铜制作,底壳121使用铝制作时,使用焊接或塞铜工艺连接散热底板165和底壳121。当散热底板165和底壳121均使用同一材料时,可一体成型散热底板165和底壳121。散热底板165的导热性高于底壳121,可以使发热模块20的热量快速进入流体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底板165朝向上盖122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多个散热柱164,多个散热柱164呈阵列排布。具体的,散热柱164的制作材料为铜,通过多个散热柱164可以将热量快速散发至流体介质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平台10包括驱动泵163,驱动泵163位于散热柱164远离散热底板165的一侧,驱动泵163用于从远离散热柱164的一侧抽取冷却后的流体介质并向散热柱164的一侧释放。驱动泵163与散热柱164间隔设置。具体的,驱动泵163上设有支架,支架可拆卸连接于底壳121或者上盖122上,以将驱动泵163固定在壳体12上。驱动泵163上的支架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方式连接于底壳121或者上盖122上。
具体的,驱动泵163可以为轴流泵或者其他类型的泵,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即可。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三类。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和计量泵等;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按照有无轴结构,可分直线泵,和传统泵。水泵只能输送以流体为介质的物流,不能输送固体。本申请的驱动泵163为轴流泵,一方面轴流泵相对其他类型的泵具有更大的流体出口面积,具有更大的流量,从而能够加速壳体12内流体介质的循环流动,提高散热效率;另一方面,轴流泵相对其他类型的泵更适用于长期潜在流体介质中使用,可以大大简化安装方式,减少安装面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参阅图5-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平台10包括风冷组件11和热管15。热管15的一端穿过上盖122远离底壳121的一侧表面并伸入到壳体12内部,热管15的一端与流体介质接触以将流体介质内的热量传导至热管15上,风冷组件11用于向多个热管15吹风,以带走多个热管15中流体介质的热量。本申请设置壳体收容流体介质,流体介质吸收发热模块发出的热量,热管伸入流体介质中吸收流体介质的热量,进而由风冷组件吹风将热管中的热量带走,由于流体介质的比热容较大,由流体介质直接吸收发热模块的热量然后再经由热管和风冷组件将热量释放,能够避免较高功率的发热模块在短时间内散发大量热量造成的热冲击,同时热管的一端与流体介质直接接触进行散热,降低了热阻,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通过热管导热可以提高散热效率。热管15的一端为蒸发端,热管15的另一端为冷凝端。热管15内封闭填充有沸点低且容易挥发的液体。当热管15的蒸发端受热时,热管15中的液体迅速汽化,蒸气在热扩散的动力下流向热管15的冷凝端,并在热管15的冷凝端冷凝释放出热量,液体流回热管15蒸发端,完成一个循环。热管15内的液体与壳体12内的流体介质相互隔离,壳体12内的流体介质在壳体12内循环流动,不进入热管15内,热管15内的液体在热管15内循环流动,进入壳体12,热管15内的液体与壳体12内的流体介质之间只交换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风冷组件11包括风冷外罩114和多个风机111,风冷外罩114固定于壳体12上,风冷外罩114的侧壁设有散热格栅115,多个风机111固定于风冷外罩114上,多个热管15位于风冷外罩114内,多个风机111向多个热管15吹风将热量从散热格栅115带走。
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平台10包括多个散热片13,多个散热片13位于风冷外罩114内,多个散热片13间隔设置,多个散热片13在壳体12的另一侧表面依次叠置,多个热管15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多个散热片13。多个散热片13可以吸收热管15的热量,提高散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平台10的散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风冷组件11包括导风器112,导风器112包括多个导风板1122,多个导风板1122围合形成多个导风格口1121,多个导风格口1121与多个风机111一一对应,多个风机111吹出的风经过导风格口1121吹向多个热管15。设置导风格口1121可以将风机111吹出的风导向多个热管15,避免风机111吹出的风逸出,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参阅图9,热管15包括依次连通的直线段151、弯曲段152以及插入段153。弯曲段152可以为S型。多个热管15的直线段151相互平行,呈阵列排布。插入段153插入上盖122内,直线段151穿过多个散热片13。设置弯曲段152可以在壳体12的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多个热管15的直线段151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参阅图10,本申请的散热平台10的散热原理如下:
发热模块20发出热量,传导到散热底板165上,然后通过散热底板165上面的散热柱164将热量传导到流体介质中,由于驱动泵163的存在,驱动泵163从上盖122的下方抽取冷却后的冷流体介质并向散热柱164的一侧释放,散热柱164加热后的热流体介质受到冷流体介质的冲击向驱动泵163和上盖122之间流动,热流体介质到达驱动泵163和上盖122之间后,热流体介质的热量被上盖122上的多个热管15带走成为冷流体介质,冷流体介质进入驱动泵163进行循环散热,加快了对流换热并将热量快速传导到热管15,通过热管15传导到多个散热片13,多个风机111将足够的风吹到多个散热片13上,将热量带走。
相对于传统的风冷或水冷结构,本申请由于热管15与流体介质直接接触,最大化的减少了热传导路径上的热阻,使降温效果更明显,且由于壳体12内收容有流体介质,拥有大热容的流体介质可以有效吸收热冲击,结合轴流水泵加强对流,从而使散热平台可以承受更大功率密度的热源,而对于大功率热源,可以通过更改壳体12部分的尺寸,增加或减少热管数量及散热片面积,可以有效兼容各个功率下的热源并保持稳定的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照明设备,该照明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散热平台10,散热平台10的散热底板165与电子设备的发热模块连接,对电子设备的发热模块进行散热。该发热模块具体可以是COB(Chip On Board)光源,COB光源是将LED芯片直接贴在高反光率的镜面金属基板上的一种元件。在COB光源使用时,由于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散热。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平台,该散热平台包括:壳体,壳体中空,壳体内收容有流体介质,壳体的一侧表面用于连接发热模块,流体介质用于对发热模块进行散热;泄压装置,泄压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本申请在散热平台容纳流体介质的壳体内设置泄压装置,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泄压装置在壳体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当散热平台对较高功率密度的发热模组进行散热时,泄压装置可以使散热平台容纳流体介质的壳体内部的压力保持稳定,避免散热平台损坏,从而可以提高散热平台对较高功率密度的发热模组进行散热时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平台(10)包括:
壳体(12),所述壳体(12)中空,所述壳体(12)内收容有流体介质,所述壳体(12)的一侧表面用于连接发热模块(20),所述流体介质用于对所述发热模块(20)进行散热;
泄压装置(161),所述泄压装置(161)设置于所述壳体(12)内,所述泄压装置(161)在所述壳体(12)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所述泄压装置(161)在所述壳体(12)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161)为弹性泄压件,所述弹性泄压件在所述壳体(12)内的压力增大时收缩,所述弹性泄压件在所述壳体(12)内的压力减小时扩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161)的内部开设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封闭有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包括底壳(121)和上盖(122),所述底壳(121)和所述上盖(122)围合形成所述壳体(12),所述上盖(122)朝向所述底壳(121)的一侧设有所述弹性泄压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22)朝向所述底壳(121)的一侧设有保护盖(162),所述保护盖(162)扣在所述上盖(122)上,所述保护盖(162)和所述上盖(122)之间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弹性泄压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保护盖(162)的侧壁设有多个泄压通孔(166),流体介质通过所述泄压通孔(166)进入所述保护盖(162)和所述上盖(122)之间的所述收容腔,以对所述泄压装置(161)产生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平台(10)包括风冷组件(11)和多个热管(15),所述热管(15)的一端穿过所述上盖(122)远离所述底壳(121)的一侧表面并伸入到所述壳体(12)内部,所述热管(15)的一端与所述流体介质接触以将所述流体介质内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热管(15)上,所述风冷组件(11)用于向所述多个热管(15)吹风,以带走所述多个热管(15)中的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21)远离所述上盖(122)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23),所述凹槽(123)内设有散热底板(165),所述散热底板(165)填充所述凹槽(123),所述散热底板(165)远离所述上盖(122)的一侧表面连接发热模块(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165)朝向所述上盖(122)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多个散热柱(164),所述多个散热柱(164)呈阵列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平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平台(10)包括风冷组件(11)和多个热管(15),所述散热平台(10)包括驱动泵(163),所述驱动泵(163)位于所述散热柱(164)远离所述散热底板(165)的一侧,所述驱动泵(163)用于从远离所述散热柱(164)的一侧抽取冷却后的流体介质,并向所述散热柱(164)的一侧释放,所述风冷组件(11)包括风冷外罩(114)和多个风机(111),所述风冷外罩(114)固定于所述壳体(12)上,所述风冷外罩(114)的侧壁设有散热格栅(115),所述多个风机(111)固定于所述风冷外罩(114)上,所述多个热管(15)位于所述风冷外罩(114)内,所述多个风机(111)向所述多个热管(15)吹风将热量从所述散热格栅(115)带走。
10.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平台。
CN202321087091.8U 2023-05-08 2023-05-08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Active CN219912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7091.8U CN219912984U (zh) 2023-05-08 2023-05-08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7091.8U CN219912984U (zh) 2023-05-08 2023-05-08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2984U true CN219912984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4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7091.8U Active CN219912984U (zh) 2023-05-08 2023-05-08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2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8671B2 (en) Liquid-cooled heat sink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10531571B (zh) 液冷式散热器
JP5210997B2 (ja)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電子装置
CN213816733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激光光源
CN101917835A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大功率模块冷却结构
CN106550588A (zh) 液冷散热系统
CN209801860U (zh) 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0014672U (zh) 一种冷凝蒸汽的散热结构
CN111595059A (zh) 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EP1772903A2 (en) Heat sink with multiple coolant inlets
CN116931698B (zh) 一体式液冷散热器
CN219912984U (zh)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CN210625430U (zh) 回路式热虹吸散热装置
CN216905720U (zh) 一种冷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518348A (zh) 散热平台及照明设备
CN211019806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CN215269268U (zh) 一种集成式大功率散热模组
CN216357863U (zh) 浸没冷却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2160587U (zh) 一种计算机芯片散热装置
CN108260328B (zh) 具有内置夹层的水冷排结构
CN202713879U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大功率模块冷却结构
CN219227936U (zh) 具有散热器的印制电路板
CN214746110U (zh) 天花机
CN214069069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激光光源
CN215872382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封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