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0588A - 液冷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冷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0588A
CN106550588A CN201611131210.XA CN201611131210A CN106550588A CN 106550588 A CN106550588 A CN 106550588A CN 201611131210 A CN201611131210 A CN 201611131210A CN 106550588 A CN106550588 A CN 106550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adiation
sealing ring
coolant
cooling heat
radiating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12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传
谢曙
李俊荣
钱伟
骆永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 Ming Hea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un Ming Hea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 Ming Hea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un Ming Hea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11312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05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0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0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09Evapor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18Condens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包括:散热本体,包括密封环和散热翅片阵列,散热翅片阵列中的散热翅片沿密封环的轴向延伸,散热翅片阵列的基部设于密封环的第一端,每个散热翅片内设有冷凝腔,冷凝腔靠近基部的一端为开口端且冷凝腔仅有一个开口,基部上设有与冷凝腔相对应的基部通孔,密封环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密封设置于散热本体的第一端的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的一侧设有毛细芯,毛细芯的一端直接接触基部,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上设有导流管;密封盖;用于供应冷却液并控制冷却液在散热本体中流动的控制系统。该液冷散热系统散热效率高、均温性好。

Description

液冷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如LED(发光二极管)芯片、激光器、电脑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等不断向着高功率、微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导致单位体积的产热量急剧增加,热流密度急剧增大,如果热量不能及时从电子设备中排出,将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然而,传统的单纯以自然对流为主的型材散热器及风冷散热技术已无法满足高功率、大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散热需求,制约高功率、大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与设备产业的发展。
因此,如何实现高功率、大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高效散热,同时确保均温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系统,能够实现高功率、大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高效散热,同时确保均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包括:
散热本体,包括两端开口的密封环和设于所述密封环的内部的散热翅片阵列,所述散热翅片阵列中的散热翅片沿所述密封环的轴向延伸,所述散热翅片阵列的基部设于所述密封环的第一端,每个所述散热翅片内设有冷凝腔,所述冷凝腔靠近所述基部的一端为开口端且所述冷凝腔仅有一个开口,所述基部上设有与所述冷凝腔相对应的基部通孔,所述密封环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密封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一端的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所述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的一侧设有毛细芯,所述毛细芯的一端直接接触所述基部,所述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上设有导流管;
密封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的第二端的密封盖;
用于供应冷却液并控制冷却液在所述散热本体中流动的控制系统,连接于所述散热本体。
优选地,所述冷凝腔的内壁上设有微槽道。
优选地,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密封环的第一端且与所述密封环的第一端的端口相切,所述出液口设于所述密封环的第二端且与所述密封环的第二端的端口相切。
优选地,所述散热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冷却液无法流动而导致电子设备急速升温的备用风扇。
优选地,所述密封盖、所述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均焊接连接于所述密封环。
优选地,所述冷凝腔的内壁面为疏水性表面或超疏水性表面。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均匀排布于所述密封环中。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储存冷却液、容置不凝性气体及缓冲从所述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出液口;
用于过滤冷却液中的杂质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储液罐的出口;
用于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入口连接于所述过滤器的出口;
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出口;
用于探测所述循环泵出口冷却液压力的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之间;
用于探测所述进液口的冷却液温度的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进液口之间;
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感应器的信号调节所述循环泵的转速、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感应器的信号调节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的信号处理器,所述压力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循环泵分别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液冷散热排和设于所述液冷散热排上的风扇,所述液冷散热排的路径为蛇形,所述信号处理器通过调节所述风扇的转速调节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连接于所述过滤器的入口与所述出液口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液冷散热系统包括散热本体、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密封盖和控制系统。在进行工作时,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从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取热,热量通过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进入蒸发腔,蒸发腔内部工质吸收热量并不断蒸发形成蒸汽,一部分蒸汽直接在散热翅片阵列的基部冷凝,并被毛细芯直接吸收再次进入蒸发腔,另一部分蒸汽进入到冷凝腔,并发生珠状冷凝形成液体,液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到蒸发腔,再次吸热蒸发如此循环工作。蒸汽在冷凝腔内冷凝并将热量释放给散热翅片,冷却液从控制系统进入散热本体中,散热翅片与冷却液发生对流换热,最终将热量带走并散发到周围环境。此种液冷散热系统通过利用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与散热翅片的耦合作用以液冷的散热方式进行散热,散热能力较高,且扩展了热流密度范围,实现了高功率、大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高效散热,同时,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的使用,能够保证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内部温度均匀分布,避免由于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内部温差过大产生的热应力对电子元器件与设备产生破坏,另外,散热翅片内部的冷凝腔可以增大散热面积,还可以提高整个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从而大大提高整个液冷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扩展热流密度范围,并可进行远距离散热,将热量带离热源,使散热过程实现高效、低成本和低能耗的操作运行,为解决制约大功率、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和设备的散热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与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与密封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系统图。
图1至图7中,1-1为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1-11为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2为导流管,1-13为毛细芯,1-2为散热本体,1-21为密封环,1-22为散热翅片阵列,1-23为进液口,1-24为出液口,1-25为基部,1-26为基部通孔,1-27为冷凝腔,1-3为密封盖,2为旁通阀,3为储液罐,4为过滤器,5为循环泵,6为压力感应器,7为第一风扇,8为第二风扇,9为液冷散热排,10为温度感应器,11为信号处理器,12为备用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系统,能够实现高功率、大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高效散热,同时确保均温性。
请参考图1至图7,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与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与密封盖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的仰视图;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本体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系统图。
本发明所提供液冷散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散热本体1-2、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1-1、密封盖1-3以及控制系统。
散热本体1-2包括密封环1-21和散热翅片阵列1-22。密封环1-21两端开口,散热翅片阵列1-22设于密封环1-21的内部。散热翅片阵列1-22中的散热翅片沿密封环1-21的轴向延伸,散热翅片阵列1-22通常包括多个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之间通过基部1-25固定为一体的散热翅片阵列1-22,散热翅片阵列1-22中的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的空间即为冷却液流动的通道,散热翅片阵列1-22的基部1-25设于密封环1-21的第一端,散热翅片阵列1-22与密封环1-21具体可以一体成型。每个散热翅片内设置有冷凝腔1-27,冷凝腔1-27靠近基部1-25的一端为开口端且冷凝腔1-27仅有一个开口,即冷凝腔1-27穿透散热翅片位于基部1-25的端部,而冷凝腔1-27未穿透散热翅片远离基部1-25的末端,蒸汽能够通过此开口进入冷凝腔1-27。基部1-25设有与冷凝腔1-27相对应的基部通孔1-26,基部通孔1-26可以对应连通基部1-25两侧的蒸发腔与冷凝腔1-27。密封环1-21上设置有用于冷却液流入的进液口1-23和用于冷却液流出的出液口1-24。可选地,密封环1-21的轴向长度可以大于散热翅片的轴向长度,以保证散热翅片阵列1-22完全放入密封环1-21中。
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密封设置于散热本体1-2的第一端,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与基部1-25之间的空间形成蒸发腔。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的一侧设有毛细芯1-13,毛细芯1-13的一端直接接触基部1-25,使毛细芯1-13不仅能够起到快速吸收散热翅片的基部1-25表面冷凝的液体,还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上设有导流管1-12,用于蒸发腔的抽真空和注液。
密封盖1-3密封设置于散热本体1-2的第二端。
控制系统用于供应冷却液并控制冷却液在散热本体1-2中流动,控制系统连接于散热本体1-2。
在进行工作时,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从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取热,热量通过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进入蒸发腔,蒸发腔内部工质吸收热量并不断蒸发形成蒸汽,一部分蒸汽直接在散热翅片阵列1-22的基部1-25冷凝,并被毛细芯1-13直接吸收再次进入蒸发腔,另一部分蒸汽进入到冷凝腔1-27,并发生珠状冷凝形成液体,液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到蒸发腔,再次吸热蒸发,如此循环工作。蒸汽在冷凝腔1-27内冷凝并将热量释放给散热翅片,冷却液从控制系统进入散热本体1-2中,散热翅片与冷却液发生对流换热,最终将热量带走并散发到周围环境。
可见,此种液冷散热系统利用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1-1与散热翅片的耦合作用以液冷的散热方式进行散热,散热能力较高,且扩展了热流密度范围,实现了高功率、大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高效散热,同时,平板热管蒸发腔组件1-1的使用,能够保证电子元器件与设备内部温度均匀分布,避免由于电子元器件与设备的内部温差过大产生的热应力对电子元器件与设备产生破坏,另外,散热翅片内部的冷凝腔1-27可以增大散热面积,还可以提高整个散热翅片的表面温度,从而大大提高整个液冷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扩展热流密度范围,并可进行远距离散热,将热量带离热源,使散热过程实现高效、低成本和低能耗的操作运行,为解决制约大功率、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和设备的散热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
上述实施例中,冷凝腔1-27的内壁上可以设置微槽道,微槽道的存在不仅可以提供毛细力的作用,从而加速冷凝液流向蒸发腔,还能增大相变换热的面积。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进液口1-23可以设于密封环1-21的第一端且与密封环1-21的第一端的端口相切,出液口1-24可以设于密封环1-21的第二端且与密封环1-21的第二端的端口相切,使冷却液能够在密封环1-21的内部充分流动,便于实现冷却液对散热翅片阵列1-22的充分冷却。具体地,进液口1-23与出液口1-24之间可以以密封环1-21的中心轴为基准间隔180度,进一步保证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当然,进液口1-23与出液口1-24的角度及位置设置不限于此。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散热本体1-2的一侧可以设有用于防止冷却液无法流动而导致电子设备急速升温的备用风扇12。可选地,备用风扇12可以与密封盖1-3设置于散热本体1-2的同一端,便于安装。其中,冷却液无法流动可能是由于控制系统中的循环泵失效等原因导致的。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密封盖1-3、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可以均焊接连接于密封环1-21,连接可靠,便于加工。当然,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其他方式实现密封盖1-3、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两者与密封环1-21之间的连接。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冷凝腔1-27的内壁面可以为疏水性表面或超疏水性表面,从而可以使蒸汽发生珠状冷凝,大大提高冷凝传热的强度。具体地,将冷凝腔1-27的内壁面设置成具有疏水或者超疏水特性可以采用化学浸泡法、化学电化学腐蚀法等实现,其制备方式之一如下(针对紫铜材质的散热翅片):首先对散热翅片进行去油、抛光处理,再用去离子水对其进行冲洗,接着在室温条件下将散热翅片浸泡在由浓度为100g/L的氯化铁与80g/L的氯化氢组成的混合液中,并用超声波振荡仪振荡,一段时间后取出散热翅片,再次用去离子水对其进行冲洗,并用氮气吹干;接着在5℃条件下将散热翅片放入浓度为0.03mol/L的稀氨水溶液中浸泡96h,完成浸泡之后,用去离子水进行冲洗,并在烘箱内用180℃烘烤2h;最后在室温条件下将散热翅片浸泡在质量分数为0.5%的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甲硅烷己烷溶液中1h,再在烘箱内用110℃烘烤1h即可得到超疏水蒸汽冷凝腔。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散热翅片阵列1-22与密封环1-21可通过一次性加工的方式获取,即散热翅片阵列1-22与密封环1-21一体成型,或者先制取散热翅片阵列1-22,再将密封环1-21与散热翅片阵列1-22的基部1-25进行焊接。散热翅片与密封环1-21的制备材料可以为铝、铜、不锈钢或者其他散热性较好的金属。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散热翅片具体可以设置为圆柱体,以便于减小冷却液流动的阻力,散热翅片的高度可以根据散热需求进行设计。散热翅片阵列1-22整体的外围可以呈圆柱体,相对应地,密封环1-21可以设置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密封环1-21,即两个端口均为圆形,以减小散热本体1-2的占用空间。当然,散热翅片的截面也可以为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密封环1-21也可以为矩形体或者其他形状。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散热翅片可以均匀排布于密封环1-21之中,以使冷却液流动的通道在密封环1-21的内部较为均匀,提高散热均匀性。其中,通过合理布置散热翅片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利用整个散热本体1-2的散热空间,使整个液冷散热系统结构紧凑,占用空间更少。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冷凝腔1-27沿着密封环1-21的轴向延伸,冷凝腔1-27与散热翅片两者的轴向长度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基部1-25的外表面具体可以设置为与密封环1-21的第一端的边缘平齐的平面,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为凹槽且朝向密封环1-21的外部凸出,毛细芯1-13设于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即该凹槽内部,毛细芯1-13的高度与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的深度相同,即可实现基部1-25与毛细芯1-13端部直接接触,便于加工。当然,基部1-25与毛细芯1-13直接接触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毛细芯1-13可以为多尺度毛细芯,具体可以通过烧结的方式加工制备,毛细芯1-13的具体参数可以通过设计烧结模具参数进行控制。为了制备多尺度毛细芯,在烧结的时候可以在金属粉末中加入造孔剂如碳酸钠,碳酸钠在高温过程中会完全分解,因此会留下不同尺度的孔隙,以解决蒸汽溢出与液体吸入之间的矛盾问题。为了提高毛细芯1-13的吸液能力,可对毛细芯1-13进行热氧化、双氧水氧化处理,从而制备出具有超亲水特性的毛细芯1-13。毛细芯1-13均匀烧结在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上,其中,毛细芯1-13的烧结材料可以为紫铜粉,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的制作材料可以为紫铜,导热性较好。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与密封环1-21相适应的形状。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的材料优选为紫铜,导热性较好。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导流管1-12具体可以焊接在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的外侧壁上,连接可靠。导流管1-12可以为紫铜导流管。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冷却液具体可以为水、乙二醇、水与乙二醇的混合物等。蒸发腔中的工质具体可以为去离子水与乙醇的混合物、去离子水与丙醇的混合物或者其他工质。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储液罐3,用于储存冷却液、容置不凝性气体及缓冲从出液口1-24流出的冷却液,储液罐3的入口连接出液口1-24;
过滤器4,用于过滤冷却液中的杂质,以保证进入循环泵5的冷却液的纯度,避免杂质堵塞和破坏循环泵5,过滤器4的入口连接储液罐3的出口;
循环泵5,用于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循环泵5的入口连接过滤器4的出口;
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装置的入口连接循环泵5的出口;
压力感应器6,用于探测循环泵5出口冷却液压力,压力感应器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循环泵5的出口与冷却装置的入口之间;
温度感应器10,用于探测进液口1-23的冷却液温度,温度感应器1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冷却装置的出口与进液口1-23之间;
信号处理器11,用于根据压力感应器6的信号调节循环泵5的转速、以及用于根据温度感应器10的信号调节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压力感应器6、温度感应器10、冷却装置以及循环泵5分别连接于信号处理器11。
在循环泵5的驱动下,冷却液从进液口1-23进入散热本体1-2,迅速淹没散热翅片阵列1-22,并从散热翅片阵列1-22吸收热量,之后,冷却液再从出液口1-24流出,进入储液罐3,再进入过滤器4、循环泵5,再进入冷却装置冷却,使冷却液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再流入散热本体1-2中,如此不断循环工作。
压力感应器6的信号输入端设置在冷却装置的入口和循环泵5的出口之间,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器11。当循环泵5的出口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压力感应器6将压力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器11,信号处理器11将压力信号进行处理以后传递给循环泵5,增大循环泵5的转速,当循环泵5的出口压力高于设定值时,压力感应器6将压力信号传递给信号处理器11,信号处理器11将压力信号处理以后传递给循环泵5,减小循环泵5的转速。
温度感应器10的信号输入端设置在散热本体1-2的进液口1-23与冷却装置的出口之间,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器11。当进液口1-23的冷却液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温度感应器10将温度信号传递到信号处理器11,信号处理器11将温度信号进行处理以后传递给冷却装置,使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提高,反之,则使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降低,以便使冷却液的温度降到设定的范围内。
可见,此种液冷散热系统通过压力感应器6、温度感应器10和信号处理器11的设置,可以有效保证冷却液的冷却能力,提高散热效率,循环泵5、储液罐3、冷却装置以及过滤器4的设置能够保证冷却液的持续安全流动,散热性能较好。
上述实施例中,冷却装置可以包括液冷散热排9和设置在液冷散热排9上的风扇,液冷散热排9的路径为蛇形,以便延长冷却液的流动路程,从而延长冷却液冷却散热时间。其中,风扇的数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风扇可以为两个,包括第一风扇7和第二风扇8,信号处理器通过调节风扇,如第一风扇7或第二风扇8的转速来调节空气流量,以便调节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当然,冷却装置也可以为微型制冷机或者其他冷却装置。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旁通阀2,旁通阀2连接在过滤器4的入口与出液口1-24之间,可以起到旁通作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冷散热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本体(1-2),包括两端开口的密封环(1-21)和设于所述密封环(1-21)的内部的散热翅片阵列(1-22),所述散热翅片阵列(1-22)中的散热翅片沿所述密封环(1-21)的轴向延伸,所述散热翅片阵列(1-22)的基部(1-25)设于所述密封环(1-21)的第一端,每个所述散热翅片内设有冷凝腔(1-27),所述冷凝腔(1-27)靠近所述基部(1-25)的一端为开口端且所述冷凝腔(1-27)仅有一个开口,所述基部(1-25)上设有与所述冷凝腔(1-27)相对应的基部通孔(1-26),所述密封环(1-21)上设有进液口(1-23)和出液口(1-24);
密封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1-2)的第一端的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所述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的一侧设有毛细芯(1-13),所述毛细芯(1-13)的一端直接接触所述基部(1-25),所述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上设有导流管(1-12);
密封设置于所述散热本体(1-2)的第二端的密封盖(1-3);
用于供应冷却液并控制冷却液在所述散热本体(1-2)中流动的控制系统,连接于所述散热本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1-27)的内壁上设有微槽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1-23)设于所述密封环(1-21)的第一端且与所述密封环(1-21)的第一端的端口相切,所述出液口(1-24)设于所述密封环(1-21)的第二端且与所述密封环(1-21)的第二端的端口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本体(1-2)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冷却液无法流动而导致电子设备急速升温的备用风扇(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3)、所述平板热管蒸发腔壳体(1-11)均焊接连接于所述密封环(1-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1-27)的内壁面为疏水性表面或超疏水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均匀排布于所述密封环(1-21)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储存冷却液、容置不凝性气体及缓冲从所述出液口(1-24)流出的冷却液的储液罐(3),所述储液罐(3)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出液口(1-24);
用于过滤冷却液中的杂质的过滤器(4),所述过滤器(4)的入口连接于所述储液罐(3)的出口;
用于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循环泵(5),所述循环泵(5)的入口连接于所述过滤器(4)的出口;
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循环泵(5)的出口;
用于探测所述循环泵(5)出口冷却液压力的压力感应器(6),所述压力感应器(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循环泵(5)的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之间;
用于探测所述进液口(1-23)的冷却液温度的温度感应器(10),所述温度感应器(1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进液口(1-23)之间;
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感应器(6)的信号调节所述循环泵(5)的转速、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感应器(10)的信号调节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的信号处理器(11),所述压力感应器(6)、所述温度感应器(10)、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循环泵(5)分别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液冷散热排(9)和设于所述液冷散热排(9)上的风扇,所述液冷散热排(9)的路径为蛇形,所述信号处理器(11)通过调节所述风扇的转速调节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旁通阀(2),所述旁通阀(2)连接于所述过滤器(4)的入口与所述出液口(1-24)之间。
CN201611131210.XA 2016-12-09 2016-12-09 液冷散热系统 Pending CN1065505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1210.XA CN106550588A (zh) 2016-12-09 2016-12-09 液冷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1210.XA CN106550588A (zh) 2016-12-09 2016-12-09 液冷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0588A true CN106550588A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97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1210.XA Pending CN106550588A (zh) 2016-12-09 2016-12-09 液冷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0588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4376A (zh) * 2017-06-29 2017-08-22 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风冷组合散热系统
CN107505805A (zh) * 2017-09-19 2017-12-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箱、水冷散热系统以及投影机
CN108024486A (zh) * 2018-01-04 2018-05-11 钦州学院 基于蜻蜓翅膀微观表面的微型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23099A (zh) * 2018-01-16 2018-07-24 南昌大学 翅片式热管耦合散热器
WO2018210067A1 (zh) * 2017-05-17 2018-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器以及通信设备
CN110412541A (zh) * 2019-08-21 2019-11-05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激光雷达的液冷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和车辆
CN110574505A (zh) * 2018-01-09 2019-12-13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及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336843A (zh) * 2019-12-25 2020-06-26 山东大学 一种圆形结构的水冷板式换热器
CN112612347A (zh) * 2020-12-15 2021-04-06 王江波 一种用于高效导热和辅助散热的t型热管
CN113194690A (zh) * 2021-05-11 2021-07-30 翟维友 一种散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302A (zh) * 2013-12-13 2014-04-02 常州联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矿用变频器散热装置
CN203563290U (zh) * 2013-11-11 2014-04-23 华北电力大学 翅片内置多通道热管的一体化相变散热装置
CN105097733A (zh) * 2015-08-27 2015-11-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石蜡的风冷水冷组合式散热装置
CN105246301A (zh) * 2015-11-04 2016-01-13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强化散热液冷散热器
CN106197109A (zh) * 2016-08-19 2016-12-07 广州华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均温板复合散热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63290U (zh) * 2013-11-11 2014-04-23 华北电力大学 翅片内置多通道热管的一体化相变散热装置
CN103701302A (zh) * 2013-12-13 2014-04-02 常州联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矿用变频器散热装置
CN105097733A (zh) * 2015-08-27 2015-11-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石蜡的风冷水冷组合式散热装置
CN105246301A (zh) * 2015-11-04 2016-01-13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强化散热液冷散热器
CN106197109A (zh) * 2016-08-19 2016-12-07 广州华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均温板复合散热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0935B2 (en) 2017-05-17 2022-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eat dissipator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18210067A1 (zh) * 2017-05-17 2018-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热器以及通信设备
US11641725B2 (en) 2017-05-17 2023-05-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eat dissipator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7084376A (zh) * 2017-06-29 2017-08-22 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风冷组合散热系统
CN107505805A (zh) * 2017-09-19 2017-12-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箱、水冷散热系统以及投影机
CN108024486A (zh) * 2018-01-04 2018-05-11 钦州学院 基于蜻蜓翅膀微观表面的微型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74505A (zh) * 2018-01-09 2019-12-13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及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323099A (zh) * 2018-01-16 2018-07-24 南昌大学 翅片式热管耦合散热器
CN108323099B (zh) * 2018-01-16 2024-03-29 南昌大学 翅片式热管耦合散热器
CN110412541A (zh) * 2019-08-21 2019-11-05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激光雷达的液冷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和车辆
CN111336843B (zh) * 2019-12-25 2021-01-29 山东大学 一种圆形结构的水冷板式换热器
CN111336843A (zh) * 2019-12-25 2020-06-26 山东大学 一种圆形结构的水冷板式换热器
CN112612347A (zh) * 2020-12-15 2021-04-06 王江波 一种用于高效导热和辅助散热的t型热管
CN112612347B (zh) * 2020-12-15 2023-10-13 东莞市合创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效导热和辅助散热的t型热管
CN113194690A (zh) * 2021-05-11 2021-07-30 翟维友 一种散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0588A (zh) 液冷散热系统
US11638366B2 (en) Water-cooled radiator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fan
TWM512883U (zh) 散熱模組、水冷式散熱模組及散熱系統
CN213816733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激光光源
CN209801860U (zh) 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US11137669B2 (en) Color-wheel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device having same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CN112399778A (zh) 一种用于多个高功率芯片的组合散热装置
JP5786132B2 (ja) 電気自動車
CN110342454B (zh) 一种惯性导航模块散热装置
CN111595059A (zh) 循环液体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05246301A (zh) 一种强化散热液冷散热器
CN108573938A (zh) 功率器件散热装置及功率器件散热模块
JP3103678U (ja) コンピュータの冷却装置
TWM580672U (zh) Cooling structure of the condenser
TWI817091B (zh) 浸沒式冷卻系統
TW201101011A (en) Heat-dissipative device for multi-task heat-dissipative module using the heat-dissipative device
CN209914356U (zh) 冷凝器的散热结构
CN205071597U (zh) 一种强化散热液冷散热器
CN116483178A (zh) 一种计算设备及其冷板
US20210084794A1 (en) Pcm-based heat sink structure
JP2014053338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電気自動車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9474385U (zh)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冷却器冷却管板
KR10117267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4069069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激光光源
KR20020002777A (ko) 과포화냉매 바이패스 기능을 가진 열교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