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2713U - 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12713U
CN219912713U CN202223448976.4U CN202223448976U CN219912713U CN 219912713 U CN219912713 U CN 219912713U CN 202223448976 U CN202223448976 U CN 202223448976U CN 219912713 U CN219912713 U CN 219912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groove
close
hol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89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殿友
吴汉涛
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Evergrand Electronic Scientif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Evergrand Electronic Scientif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Evergrand Electronic Scientif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Evergrand Electronic Scientif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489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12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12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12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包括气瓶架本体和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气瓶架本体内腔底部的两侧,所述凹槽的内腔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凹槽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定位块配合使用的定位槽,左侧所述定位槽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固定槽和控制机构的配合使用,拉动拉杆,拉杆通过控制柱带动控制板向上移动的同时,控制板通过连接柱和限位杆带动活动板转动的同时,活动板通过滑杆带动限位板早活动槽的内腔滑动,解决了现有气瓶架在将气瓶放入时,容易时气瓶与气瓶架的底部产生撞击,导致气瓶架的底部损坏,影响对气瓶架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瓶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全自动气瓶架,由架子、阀门盘面、管件、控制器等集中在一起组成,用于普通气体或惰性气体的供应,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将气瓶放入气瓶架内时,容易时气瓶与气瓶架的底部产生撞击,导致气瓶架的底部损坏,影响对气瓶架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具备放置气瓶时对气瓶进行缓冲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气瓶架在将气瓶放入时,容易时气瓶与气瓶架的底部产生撞击,导致气瓶架的底部损坏,影响对气瓶架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包括气瓶架本体和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气瓶架本体内腔底部的两侧,所述凹槽的内腔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凹槽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定位块配合使用的定位槽,左侧所述定位槽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定位块靠近活动槽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固定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设置有与固定机构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定位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固定柱远离限位板的一侧贯穿气瓶架本体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腔,左侧所述限位板的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滑槽的一侧延伸至活动槽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与控制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柱,所述控制柱的顶部贯穿气瓶架本体并延伸至气瓶架本体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控制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控制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靠近第一通孔的一侧延伸至第一通孔的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缓冲垫靠近凹槽内壁的一侧与凹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定位块靠近定位槽内壁的一侧与定位槽的内壁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所述活动槽的顶部开设有与控制柱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所述活动槽内腔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配合使用的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板靠近活动槽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固定柱靠近固定槽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拉簧的两侧分别与活动槽的内壁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杆靠近滑槽内壁的一侧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所述活动板通过转轴与活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控制柱靠近第三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三通孔的内壁接触,所述控制板靠近活动槽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槽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槽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杆靠近第一通孔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固定槽和控制机构的配合使用,拉动拉杆,拉杆通过控制柱带动控制板向上移动的同时,控制板通过连接柱和限位杆带动活动板转动的同时,活动板通过滑杆带动限位板早活动槽的内腔滑动,解决了现有气瓶架在将气瓶放入时,容易时气瓶与气瓶架的底部产生撞击,导致气瓶架的底部损坏,影响对气瓶架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能够对定位块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对缓冲垫进行固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机构,能够对固定机构起到控制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机构控制。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冲垫,能够在气瓶放置时对气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气瓶瓶底对气瓶架本体产生碰撞,通过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槽,能够对缓冲垫起到定位作用。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分别能够对固定柱和控制柱起到限位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柱和控制柱进行使用。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板,能够带动固定柱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柱和固定槽,能够对定位块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拉簧,能够对限位板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滑杆和滑槽,能够带动限位板移动,通过设置活动板,能够带动滑杆移动。
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柱,能够带动控制板移动,通过设置控制板,能够通过连接柱带动限位杆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杆,能够带动活动板转动,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能够对控制板起到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左视图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气瓶架本体;2、凹槽;3、缓冲垫;4、定位块;5、定位槽;6、活动槽;7、固定机构;8、固定槽;9、控制机构;10、第二通孔;11、第三通孔;12、限位槽;701、限位板;702、固定柱;703、拉簧;704、滑槽;705、滑杆;706、活动板;707、第一通孔;901、控制柱;902、拉杆;903、控制板;904、限位块;905、连接柱;90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包括气瓶架本体1和凹槽2,凹槽2开设于气瓶架本体1内腔底部的两侧,凹槽2的内腔设置有缓冲垫3,缓冲垫3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凹槽2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定位块4配合使用的定位槽5,左侧定位槽5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6,活动槽6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7,定位块4靠近活动槽6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7配合使用的固定槽8,活动槽6的内腔设置有与固定机构7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9。
参考图2和图3,固定机构7包括限位板701,限位板701靠近定位槽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02,固定柱702的表面套设有拉簧703,固定柱702远离限位板701的一侧贯穿气瓶架本体1并延伸至固定槽8的内腔,左侧限位板701的左侧开设有滑槽704,滑槽704的内腔设置有滑杆705,滑杆705远离滑槽704的一侧延伸至活动槽6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活动板706,活动板706的底部开设有与控制机构9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707。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7,能够对定位块4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对缓冲垫3进行固定。
参考图2和图3,控制机构9包括控制柱901,控制柱901的顶部贯穿气瓶架本体1并延伸至气瓶架本体1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拉杆902,控制柱9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板903,控制板903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04,控制板903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905,连接柱905靠近第一通孔7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06,限位杆906靠近第一通孔707的一侧延伸至第一通孔707的内腔。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控制机构9,能够对固定机构7起到控制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机构7控制。
参考图2和图3,缓冲垫3靠近凹槽2内壁的一侧与凹槽2的内壁接触,定位块4靠近定位槽5内壁的一侧与定位槽5的内壁接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缓冲垫3,能够在气瓶放置时对气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气瓶瓶底对气瓶架本体1产生碰撞,通过设置定位块4和定位槽5,能够对缓冲垫3起到定位作用。
参考图2和图3,活动槽6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702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10,活动槽6的顶部开设有与控制柱901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11,活动槽6内腔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904配合使用的限位槽12。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通孔10和第三通孔11,分别能够对固定柱702和控制柱901起到限位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固定柱702和控制柱901进行使用。
参考图2和图3,限位板701靠近活动槽6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6的内壁接触,固定柱702靠近固定槽8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8的内壁接触,拉簧703的两侧分别与活动槽6的内壁和限位板701固定连接,滑杆705靠近滑槽704内壁的一侧与滑槽704的内壁接触,活动板706通过转轴与活动槽6的内壁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板701,能够带动固定柱702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固定柱702和固定槽8,能够对定位块4起到限位作用,通过设置拉簧703,能够对限位板701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滑杆705和滑槽704,能够带动限位板701移动,通过设置活动板706,能够带动滑杆705移动。
参考图2和图3,控制柱901靠近第三通孔11内壁的一侧与第三通孔11的内壁接触,控制板903靠近活动槽6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6的内壁接触,限位块904靠近限位槽12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槽12的内壁接触,限位杆906靠近第一通孔707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707的内壁接触。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控制柱901,能够带动控制板903移动,通过设置控制板903,能够通过连接柱905带动限位杆906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杆906,能够带动活动板706转动,通过设置限位槽12和限位块904,能够对控制板903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使用者拉动拉杆902,拉杆902通过控制柱901带动控制板903向上移动的同时,控制板903通过连接柱905和限位杆906带动活动板706转动的同时,活动板706通过滑杆705带动限位板701早活动槽6的内腔滑动,并拉伸拉簧703的同时,带动固定柱702从定位槽5的内腔抽出,使用者将缓冲垫3访日凹槽2的内腔,使定位块4进入定位槽5的内腔后,松开拉杆902,拉簧703拉伸后收缩的力带动限位板701反向移动,并使固定柱702插入固定槽8内腔的同时,限位板701通过滑杆705带动活动板706反向转动的同时,控制板90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柱905和限位杆906复位,完成固定。
综上所述:该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通过设置固定机构7、固定槽8和控制机构9的配合使用,拉动拉杆902,拉杆902通过控制柱901带动控制板903向上移动的同时,控制板903通过连接柱905和限位杆906带动活动板706转动的同时,活动板706通过滑杆705带动限位板701早活动槽6的内腔滑动,解决了现有气瓶架在将气瓶放入时,容易时气瓶与气瓶架的底部产生撞击,导致气瓶架的底部损坏,影响对气瓶架使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包括气瓶架本体(1)和凹槽(2),所述凹槽(2)开设于气瓶架本体(1)内腔底部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内腔设置有缓冲垫(3),所述缓冲垫(3)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所述凹槽(2)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定位块(4)配合使用的定位槽(5),左侧所述定位槽(5)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6),所述活动槽(6)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固定机构(7),所述定位块(4)靠近活动槽(6)的一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7)配合使用的固定槽(8),所述活动槽(6)的内腔设置有与固定机构(7)配合使用的控制机构(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7)包括限位板(701),所述限位板(701)靠近定位槽(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02),所述固定柱(702)的表面套设有拉簧(703),所述固定柱(702)远离限位板(701)的一侧贯穿气瓶架本体(1)并延伸至固定槽(8)的内腔,左侧所述限位板(701)的左侧开设有滑槽(704),所述滑槽(704)的内腔设置有滑杆(705),所述滑杆(705)远离滑槽(704)的一侧延伸至活动槽(6)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活动板(706),所述活动板(706)的底部开设有与控制机构(9)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70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9)包括控制柱(901),所述控制柱(901)的顶部贯穿气瓶架本体(1)并延伸至气瓶架本体(1)的内腔,且固定连接有拉杆(902),所述控制柱(9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板(903),所述控制板(903)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04),所述控制板(903)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905),所述连接柱(905)靠近第一通孔(7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06),所述限位杆(906)靠近第一通孔(707)的一侧延伸至第一通孔(707)的内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3)靠近凹槽(2)内壁的一侧与凹槽(2)的内壁接触,所述定位块(4)靠近定位槽(5)内壁的一侧与定位槽(5)的内壁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6)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柱(702)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10),所述活动槽(6)的顶部开设有与控制柱(901)配合使用的第三通孔(11),所述活动槽(6)内腔两侧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与限位块(904)配合使用的限位槽(1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701)靠近活动槽(6)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6)的内壁接触,所述固定柱(702)靠近固定槽(8)内壁的一侧与固定槽(8)的内壁接触,所述拉簧(703)的两侧分别与活动槽(6)的内壁和限位板(701)固定连接,所述滑杆(705)靠近滑槽(704)内壁的一侧与滑槽(704)的内壁接触,所述活动板(706)通过转轴与活动槽(6)的内壁活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柱(901)靠近第三通孔(11)内壁的一侧与第三通孔(11)的内壁接触,所述控制板(903)靠近活动槽(6)内壁的一侧与活动槽(6)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块(904)靠近限位槽(12)内壁的一侧与限位槽(12)的内壁接触,所述限位杆(906)靠近第一通孔(707)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孔(707)的内壁接触。
CN202223448976.4U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Active CN219912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8976.4U CN219912713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8976.4U CN219912713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12713U true CN219912713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2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8976.4U Active CN219912713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127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08995B (zh) 一种高中校园用的升降式课桌
CN219912713U (zh) 一种基于全自动气瓶架用缓冲结构
CN102488399B (zh) 轮式抽屉滑轨
CN210253875U (zh) 一种折弯模具
CN220697212U (zh) 一种可调节的喷枪支架
CN215331014U (zh) 一种铝合金半圆木的安装结构
CN219018335U (zh)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保护机构
JP2005021650A5 (zh)
CN219193151U (zh) 一种新型丝印卷材放置架
CN220356213U (zh) 一种射箭靶架调节机构
CN214671130U (zh) 一种工程造价的测评讲解装置
CN220162411U (zh) 一种机械加工定位台
CN219590987U (zh) 一种便捷式手语播报装置
CN205994008U (zh) 一种滑轨部件的自闭合装置
CN217704694U (zh) 一种薄膜生产加工用拉伸装置
CN215755749U (zh) 一种导电布收纳装置
CN215932870U (zh) 一种语文教学板书投影仪
CN217514083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电脑打钉机
CN220883237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复位机构
CN216231281U (zh) 一种大型彩色数码印刷机用支撑装置
CN210454167U (zh) 一种可调节式打印机导纸辊
CN219982481U (zh) 三维可调把手
CN220870564U (zh) 一种隐藏式的led显示屏吊装结构
CN218875185U (zh) 一种可测试多种物体的测试治具
CN220400095U (zh) 一种新型教育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