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11514U - 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11514U CN219911514U CN202320920750.5U CN202320920750U CN219911514U CN 219911514 U CN219911514 U CN 219911514U CN 202320920750 U CN202320920750 U CN 202320920750U CN 219911514 U CN219911514 U CN 2199115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ring
- screw rod
- slip
- block
- bear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47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包括内圈和开设在内圈正面两侧的放置孔;所述内圈背部的两侧且位于放置孔的内部均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外表面的中部套设并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杆的正面和背部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内圈内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通过防滑块可以增加对转轴的摩擦力,防止转轴与内圈打滑,由于防滑块随着时间使用会逐渐磨损,从而无法与转轴紧密贴合,影响防打滑的效果,进而通过丝杆、转动板和限位杆可以对防滑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其始终可以与转轴紧密接触,不仅防打滑的效果较好,而且延长了防滑块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传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广泛用于制冷家电、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中。
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珠、密封圈和保持架五部分组成,内圈与转轴之间为过盈配合,进而内圈会随着转轴一同转动,由于轴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很多因素出现内圈打滑的情况,例如转轴的振动、交变负荷、温度等因素都会对轴承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现有的轴承内圈通过不具备防打滑的功能,进而在轴承内圈与转轴发生打滑时,通常都是对其拆卸进行更换或者维修,不便于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包括内圈和开设在内圈正面两侧的放置孔;所述内圈背部的两侧且位于放置孔的内部均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外表面的中部套设并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杆的正面和背部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内圈内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与开口相适配的防滑块,所述防滑块正面和背部的一侧均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两个所述移动块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转动件与转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滑块的背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放置孔的内部且位于开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内圈正面和背部且位于放置孔的一侧均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丝杆背部通过轴承与背部所述固定板的正面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正面贯穿正面所述固定板并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丝杆外表面的正面和背部分别设置为两段相反的螺纹。
优选的,同侧两个所述转动块相背的一侧均通过第二螺栓分别与防滑块正面背部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滑块相对的一侧均为弧形设计,所述开口与放置孔之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滑块可以增加对转轴的摩擦力,防止转轴与内圈打滑,由于防滑块随着时间使用会逐渐磨损,从而无法与转轴紧密贴合,影响防打滑的效果,进而通过丝杆、转动板和限位杆可以对防滑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其始终可以与转轴紧密接触,不仅防打滑的效果较好,而且延长了防滑块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可对丝杆和防滑块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在防滑块磨损至无法使用时对其进行更换处理,操作简单,方便使用,而且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剖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A处的放大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B处的放大立体图。
图中:1、内圈;2、放置孔;3、丝杆;4、限位杆;5、移动块;6、开口;7、防滑块;8、转动块;9、转动板;10、限位槽;11、限位板;12、第一螺栓;13、固定板;14、把手;1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所示,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包括内圈1和开设在内圈1正面两侧的放置孔2;所述内圈1背部的两侧且位于放置孔2的内部均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丝杆3,所述丝杆3外表面的中部套设并转动连接有限位杆4,所述丝杆3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杆4的正面和背部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所述内圈1内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6,所述限位杆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与开口6相适配的防滑块7,所述防滑块7正面和背部的一侧均通过转动块8转动连接有转动板9,两个所述移动块5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转动件与转动板9的一侧转动连接;轴承一般由内圈1、外圈、滚珠、密封圈和保持架五部分组成,内圈1与转轴之间为过盈配合,进而内圈1会随着转轴一同转动,由于轴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很多因素出现内圈1打滑的情况,例如转轴的振动、交变负荷、温度等因素都会对轴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现有的轴承内圈1通过不具备防打滑的功能,进而在轴承内圈1与转轴发生打滑时,通常都是对其拆卸进行更换或者维修,不便于使用,工作时,通过防滑块7可以增加对转轴的摩擦力,防止转轴与内圈1打滑,由于防滑块7随着时间使用会逐渐磨损,从而无法与转轴紧密贴合,影响防打滑的效果,进而通过丝杆3、转动板9和限位杆4可以对防滑块7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其始终可以与转轴紧密接触,不仅防打滑的效果较好,而且延长了防滑块7的使用寿命。
所述防滑块7的背部开设有限位槽10,所述放置孔2的内部且位于开口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10相适配的限位板11;工作时,通过限位槽10和限位块可以对防滑块7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使其只能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内圈1正面和背部且位于放置孔2的一侧均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丝杆3背部通过轴承与背部所述固定板13的正面转动连接;工作时,每个固定板13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栓12,通过第一螺栓12方便对固定板13和丝杆3进行拆卸和安装。
所述丝杆3的正面贯穿正面所述固定板13并固定连接有把手14,所述丝杆3外表面的正面和背部分别设置为两段相反的螺纹;工作时,通过转动把手14即可调整防滑块7的位置,较为方便使用。
同侧两个所述转动块8相背的一侧均通过第二螺栓15分别与防滑块7正面背部的一侧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第二螺栓15方便在防滑块7磨损严重时对其进行拆卸更换。
两个所述防滑块7相对的一侧均为弧形设计,所述开口6与放置孔2之间相连通;工作时,由于防滑块7为弧形设计,进而可以很好地与转轴紧密贴合,增强摩擦力以及防滑效果。
工作原理,轴承一般由内圈1、外圈、滚珠、密封圈和保持架五部分组成,内圈1与转轴之间为过盈配合,进而内圈1会随着转轴一同转动,由于轴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很多因素出现内圈1打滑的情况,例如转轴的振动、交变负荷、温度等因素都会对轴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现有的轴承内圈1通过不具备防打滑的功能,进而在轴承内圈1与转轴发生打滑时,通常都是对其拆卸进行更换或者维修,不便于使用,首先丝杆3塞入放置孔2中,丝杆3移动会带动移动块5、限位杆4和防滑块7同步移动,防滑块7移动至一定位置时,限位块会进入防滑块7背部的限位槽10中,此时,背部的固定板13正好移动至放置孔2外部,通过第一螺栓12对两个固定板13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对丝杆3和防滑块7的安装,然后转动把手14带动丝杆3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移动块5同步移动并相互靠近,移动块5移动会带动转动板9转动,进而会带动防滑块7在限位杆4上滑动并逐渐向开口6的位置靠近,直至防滑块7穿过开口6与转轴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即可,由于防滑块7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进而会导致防滑块7与转轴之间出现间隙,从而无法增强对转轴的摩擦力,所以每次在使用时,工作人员转动一下把手14,使得防滑块7与转轴紧密贴合即可防止打滑的现象出现,长期使用后,防滑块7磨损较大无法进行防滑作用时,首先反向转动把手14带动两个移动块5相互远离,使得防滑块7在限位杆4逐渐远离转轴,直至防滑块7完全脱离开口6,此时拧动第一螺栓12将丝杆3和固定板13从放置孔2中取出,再拧动第二螺栓15将已经磨损严重的防滑块7取下进行更换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包括内圈(1)和开设在内圈(1)正面两侧的放置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背部的两侧且位于放置孔(2)的内部均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丝杆(3),所述丝杆(3)外表面的中部套设并转动连接有限位杆(4),所述丝杆(3)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杆(4)的正面和背部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5),所述内圈(1)内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6),所述限位杆(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与开口(6)相适配的防滑块(7),所述防滑块(7)正面和背部的一侧均通过转动块(8)转动连接有转动板(9),两个所述移动块(5)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转动件与转动板(9)的一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7)的背部开设有限位槽(10),所述放置孔(2)的内部且位于开口(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10)相适配的限位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1)正面和背部且位于放置孔(2)的一侧均通过第一螺栓(12)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所述丝杆(3)背部通过轴承与背部所述固定板(13)的正面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3)的正面贯穿正面所述固定板(13)并固定连接有把手(14),所述丝杆(3)外表面的正面和背部分别设置为两段相反的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侧两个所述转动块(8)相背的一侧均通过第二螺栓(15)分别与防滑块(7)正面背部的一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滑块(7)相对的一侧均为弧形设计,所述开口(6)与放置孔(2)之间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0750.5U CN219911514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0750.5U CN219911514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11514U true CN219911514U (zh) | 2023-10-27 |
Family
ID=8842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20750.5U Active CN219911514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11514U (zh) |
-
2023
- 2023-04-18 CN CN202320920750.5U patent/CN2199115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40011435A1 (en) | Grinding tool with eccentric rotation shaft | |
CN219911514U (zh) | 一种防打滑的轴承结构 | |
CN112938307B (zh) | 一种阻力可调的阻尼滚子机构 | |
CN210509965U (zh) | 一种基于汽车轮毂单元的防卡死直线旋转轴承 | |
CN218118554U (zh) | 一种曲轴纵置传动结构 | |
CN213039769U (zh) | 一种用于滚珠丝杠副的逆止器 | |
CN112551412B (zh) | 一种稳定可靠型手拉葫芦系统 | |
CN212559040U (zh) | 一种电梯用绳轮 | |
CN108458073B (zh) | 一种粮食扦样机的取样扦驱动器 | |
CN211522949U (zh) | 一种公路用具有防逆行耐磨功能的减速带 | |
CN220435340U (zh) | 一种配备微调功能的链轮座 | |
CN219492978U (zh) | 一种齿轮传输弹力机构 | |
CN211003282U (zh) | 一种超静音流利条 | |
CN213058853U (zh) | 一种胶带输送机逆止器 | |
CN219675646U (zh) | 一种汽车刹车片耐磨度检测装置 | |
CN218760872U (zh) | 一种耐磨损的被动轴装置 | |
CN211439706U (zh) | 一种柔性可调节定位机构 | |
CN213332496U (zh) | 一种便于转动的球阀 | |
CN214092741U (zh) | 一种具有防滑机构的高强度铜套 | |
CN214274235U (zh) | 一种耐磨型轴套 | |
CN217056060U (zh) | 一种电动葫芦的离合齿轮 | |
CN220357912U (zh) | 一种干式变压器安装定位结构 | |
CN208688471U (zh) | 一种重卡游隙测试工装装置 | |
CN217440553U (zh) | 一种具有高密封性能的前轮轮毂轴承 | |
CN220165724U (zh) | 一种汽车检测用举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