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7296U -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7296U
CN219907296U CN202320784526.8U CN202320784526U CN219907296U CN 219907296 U CN219907296 U CN 219907296U CN 202320784526 U CN202320784526 U CN 202320784526U CN 219907296 U CN219907296 U CN 219907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water
underground water
oil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845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小娟
王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 Partn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 Partn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 Partn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 Partn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845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7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7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7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该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油水分离器、化学沉淀池、生物反应池和活性炭吸附器;化学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区、混凝区、絮凝区和沉淀区;生物反应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好氧区、缺氧区、MBR区;油水分离器连通反应区,沉淀区连通好氧区,MBR区连通活性炭吸附器。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地下水封油库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封油库也称为地下岩洞油库,是指在坚硬、整体性好的岩体的地下水位以下开挖石洞,直接储存油品的油库。因岩体裂隙里有地下水,且在储油石洞壁的任何一点,地下水(或水幕)的压力均大于油品的压力,故油品被地下水包围在石洞里,不会渗漏出去。当渗入洞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用泵排至洞外,即含油裂隙水。地下水封油库排放的污水主要是含油裂隙水,另有少量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水质特征为:(1)石油类浓度不高,一般为30-100mg/L,以分散油为主;(2)因组成原油的有机物主要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溶解度很低但结构稳定,所以裂隙水的COD较低但可生化性差,CODCr为100-300mg/L,B/C值<0.2;(3)石油中含有微量汞、镍等重金属,在储存过程部分重金属转移至渗入石洞的水中,可造成裂隙水的重金属主要是汞浓度超标,汞浓度一般为0.1-1mg/L;(4)石油中含有元素硫、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和有机硫化合物,裂隙水的硫化物浓度可高达20-100mg/L;(5)裂隙水的氮含量不高,氨氮和总氮一般均小于15mg/L。
由于地下水封油库需建设在地质构造稳定、岩体完整、地下水环境稳定的区域,这样的区域往往位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山区,本底环境质量好,但没有纳污水体或纳污容量很小。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往往要求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经处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后才能排放,其中:COD≤30mg/L,石油类≤0.5mg/L,硫化物≤0.5mg/L,氨氮≤1.5mg/L,总氮≤1.5mg/L,总磷≤0.3mg/L,汞≤0.001mg/L。
我国在地下水封油库的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对地下水封油库污水水质特性的认识不足,目前尚未查询到地下水封油库(或洞库)污水处理相关的专利申请,工程上采用常规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出水水质只能满足相关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如:COD≤50mg/L、石油类≤1mg/L、硫化物≤1mg/L、氨氮≤5mg/L、总氮≤15mg/L、总磷≤0.5mg/L,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有很大差距。在处理流程的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如:(1)生化部分采用A/O生物反应池,其优点是可以利用进水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不需要补充碳源;但A/O的总氮去除率取决于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r),为了控制A段的溶解氧DO小于0.5mg/L,污泥和混合液回流比之和(R+r)不得大于4倍,所以脱氮率(η=(R+r)/(1+R+r))一般不超过80%,无法满足出水总氮≤1.5mg/L的要求。(2)预处理未考虑硫化物的去除,硫化物大于20mg/L时,对生化处理系统尤其是硝化作用产生严重抑制,脱氮能力大幅下降,伴随着COD去除能力的减弱。(3)未考虑重金属的去除。
如上所述,地下水封油库污水中含有汞和硫化物。去除污水中低浓度汞的常用方法是化学沉淀、吸附和离子交换,化学沉淀法的处理成本较低,二价硫离子与汞形成的硫化汞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室温下HgS的溶解度为4.0×10-53。在pH和温度适宜条件下,理论上硫化汞可以全部从污水中沉淀析出。但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硫化汞呈悬浮微粒状,很难沉降,受沉淀分离技术的局限性,致使残余汞浓度只能降至0.05mg/L左右;为了使汞全部生成硫化汞沉淀,需要提高硫化物浓度,但过量的硫离子不仅会增加水体的COD,还能与硫化汞沉淀生成可溶性络阴离子[HgS2]2-,降低汞的去除率。这就是地下水封油库污水中硫化物浓度高达20-100mg/L,远远超过硫化汞沉淀所需的浓度,污水的汞浓度却仍然超标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对地下水封油库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油水分离器、化学沉淀池、生物反应池和活性炭吸附器;
化学沉淀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区、混凝区、絮凝区和沉淀区;
生物反应池包括依次连通的好氧区、缺氧区、MBR区;
油水分离器连通反应区,沉淀区连通好氧区,MBR区连通活性炭吸附器。
进一步,油水分离器内部装填复合填料;
活性炭吸附器为内装填颗粒活性炭的活性炭。
进一步,油水分离器之前还设有调节池,调节池连通油水分离器。
进一步,调节池和油水分离器之间设有进水提升泵;
沉淀区和絮凝区之间设有第一污泥回流泵;
MBR区和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二污泥回流泵。
进一步,好氧区内安装帘式生物填料,底部安装第一微孔曝气器;
缺氧区内安装潜水搅拌器。
进一步,MBR区与活性炭吸附器之间设有产水泵;
MBR区安装有超滤膜组件,底部安装第二微孔曝气器;
超滤膜组件的出水口与产水泵的吸入管连接,产水泵的出水管与活性炭吸附器连接。
进一步,油水分离器前端填料为第一斜板,后端填料为聚结滤材;
沉淀区内设有第二斜板;
第一微孔曝气器和第二微孔曝气器均与外部风机连接。
进一步,帘式生物填料为丝径呈纳米级的改性纤维填料,比表面积不小于15000m2/kg;
颗粒活性炭粒度为8-80目,碘吸附值不小于800mg/g,比表面积不小于900m2/g。
进一步,反应区内加投碱液,控制pH值为9-11;
混凝区内加投混凝剂;
絮凝区内加投絮凝剂;
缺氧区内加投碳源。
进一步,碱液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或石灰水;
混凝剂为二价铁盐;
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碳源为乙酸钠或甲醇。
鉴于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每个处理单元可兼顾多种特征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工艺流程短、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2、采用内部装填复合填料的油水分离器除油,可去除浮油、分散油和乳化油,使出水石油类浓度降至5mg/L以下,降低了石油类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提高生物处理效率。常规隔油池或斜板油水分离器只能去除浮油和粒径较大的分散油,去除效率低,无法满足《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747-2012对生物反应池进水石油类不应大于30mg/L的规定;采用气浮法除油时,需要使用压缩空气,并投加化学药剂,增加了处理成本和固体废物排放量。
3、针对裂隙水中含有重金属汞和硫化物,且硫化物与汞的摩尔比远大于12的特征,本发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同时去除重金属和硫化物,且无需投加沉淀剂。先调节污水的pH值至9-11,可使污水中的重金属全部生成溶解度极低的重金属硫化物沉淀(室温下HgS的溶解度为4.0×10-53);为了消除过量硫化物与汞生成可溶性络阴离子[HgS2]2-,并解决硫化汞悬浮微粒难以沉降的问题,在混凝区投加亚铁盐,一方面,亚铁盐与过量的硫化物生成难溶的FeS沉淀,消除可溶性络阴离子[HgS2]2-;另一方面,Fe2+在碱性水中可生成Fe(OH)2和Fe(OH)3沉淀,与FeS沉淀一起对HgS悬浮微粒起到凝聚共沉淀作用,促使硫化汞微粒沉降;最后在絮凝区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对较小粒径的颗粒形成架桥作用,进一步提高汞的去除率,可使出水的汞浓度小于0.005mg/L、硫化物小于2mg/L,减轻对生化处理系统的抑制作用,提高脱氮率和COD去除率。
4、针对裂隙水的氮含量不高,氨氮和总氮一般均小于15mg/L的特征,生物反应池采用后置反硝化的O/A工艺,无需混合液回流。在好氧区和缺氧区均可控制最佳的DO和pH等反应条件,不受混合液回流的影响,使硝化和反硝化更彻底,脱氮率大于90%,满足出水氨氮和总氮均小于1.5mg/L的要求,解决了传统A/O工艺的总氮去除率不大于80%,无法满足出水总氮≤1.5mg/L的问题。因进水总氮浓度较低,碳源投加量少,增加的药剂成本可与节省的混合液回流能耗相抵消。
5、针对裂隙水的COD较低但可生化性差,CODCr为100-300mg/L,B/C值<0.2的特征,若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由于有机负荷率F/M低,有机物降解速率低,因此处理效率很低。采用生物膜法处理,大部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可以大大提高生化池内微生物浓度,从而提高容积负荷。本发明在好氧区安装了固定的帘式生物填料,该填料的材质为丝径呈纳米级的改性纤维,其比表面积不小于15000m2/kg,为常规固定式填料的8倍以上,为微生物提供最优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世代周期长的专性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繁殖,以提高COD去除率和氨氮硝化率。
6、在MBR区安装了超滤膜组件,生物反应池的出水从中空纤维膜内抽出,因超滤膜的孔径仅0.005~0.1μm,可以有效拦截活性污泥以及残留的石油类、硫化汞微粒、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等,出水水质好;截留的活性污泥回流至好氧区,提高泥龄,有利于世代周期长的分解难降解污染物的优势菌种和硝化菌的繁殖,使得微生物反复被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被降解,提高COD和氨氮去除率。MBR区还起到分解缺氧区投加的过量碳源的功能,碳源采用乙酸钠或甲醇,生化性很好,可在MBR区完全降解。
7、活性炭对有机物、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根据污染物去除负荷调整活性炭的装填量,确保出水达到设计要求。MBR出水的悬浮物很低(小于1mg/L),避免活性炭被污堵,充分发挥其吸附功能,在确保出水达标的情况下可减少活性炭消耗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例1中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2、油水分离器;3、化学沉淀池;4、反应区;5、混凝区;6、絮凝区;7、沉淀区;8、生物反应池;9、好氧区;10、缺氧区;11、MBR区;12、活性炭吸附器;13、第一斜板;14、聚结滤材;15、颗粒活性炭;16、第二斜板;17、帘式生物填料;18、第一微孔曝气器;19、潜水搅拌器;20、超滤膜组件;21、第二微孔曝气器;22、产水泵;23、第二污泥回流泵;24、第一污泥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油水分离器2、化学沉淀池3、生物反应池8和活性炭吸附器;调节池1和油水分离器2之间设有进水提升泵;
化学沉淀池3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区4、混凝区5、絮凝区6和沉淀区7;
生物反应池8包括依次连通的好氧区9、缺氧区10、MBR区11;
油水分离器2连通反应区4,沉淀区7连通好氧区9,MBR区11连通活性炭吸附器。
油水分离器2内部装填复合填料,比如油水分离器2前端填料为第一斜板13,后端填料为聚结滤材14。
反应区4内加投碱液,控制pH值为9-11,碱液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或石灰水。
混凝区5内加投混凝剂,混凝剂为二价铁盐。
絮凝区6内加投絮凝剂,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沉淀区7内设有第二斜板16。沉淀区7和絮凝区6之间设有第一污泥回流泵24,沉淀区7底部污泥回流至絮凝区6。
好氧区9内安装帘式生物填料17,帘式生物填料17为丝径呈纳米级的改性纤维填料,比表面积不小于15000m2/kg,好氧区9底部安装第一微孔曝气器18,控制末端溶解氧DO不小于2mg/L,第一微孔曝气器18与外部风机连接。
缺氧区10内安装潜水搅拌器19,投加碳源,比如碳源为乙酸钠或甲醇,并控制缺氧区10溶解氧DO小于0.5mg/L。MBR区11安装有超滤膜组件20,超滤膜组件20的出水口与产水泵22的吸入管连接,产水泵22的出水管与活性炭吸附器12连接,将MBR区11内经超滤膜组件20过滤后的水抽送至活性炭吸附器。MBR区11底部安装第二微孔曝气器21,第二微孔曝气器21与外部风机连接,控制MBR区11溶解氧DO不小于2mg/L。
MBR区11和好氧区9之间设有第二污泥回流泵23,第二污泥回流泵23将MBR区11内部分污泥回流至好氧区9,回流比为0.25-1.0,将另一部分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理系统,MBR区11连接污泥排出管道(附图中未显示)。
活性炭吸附器为内装填颗粒活性炭15的活性炭吸附器12,颗粒活性炭15粒度为8-80目,碘吸附值不小于800mg/g,比表面积不小于900m2/g。
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地下水封油库污水(主要是含油裂隙水)先进入调节池1,均衡水质和水量,减少对处理设施的冲击;然后由进水提升泵提升进入油水分离器2去除石油类,油水分离器2内部装填复合填料,比如前端填料为第一斜板13,分离粒径较大的浮油和分散油;后端填料为聚结滤材14,分离粒径细小的分散油;含油裂隙水经过该油水分离器2处理后,石油类浓度可降至5mg/L以下。
经除油的污水依次进入化学沉淀池3的反应区4、混凝区5和絮凝区6,去除重金属和硫化物。因地下水封油库污水中的硫化物浓度远超生成硫化汞沉淀所需的浓度,故反应区4无需投加沉淀剂,只需要投加碱液,将污水的pH值控制在9-11,有利于硫化汞沉淀析出。然后在混凝区5投加二价铁盐,使之与过量的硫化物生成难溶的FeS沉淀,一方面可消除可溶性络阴离子[HgS2]2-;另一方面FeS沉淀可作为HgS的共沉淀载体促使其沉降;同时,Fe2+在碱性水中可生成Fe(OH)2和Fe(OH)3沉淀,对HgS悬浮微粒起到凝聚共沉淀作用。在絮凝区6投加絮凝剂PAM,使沉淀物形成更大颗粒的絮体,提高沉降速率,最后进入设有第二斜板16的沉淀区7进行固液分离,达到同时去除水中重金属和硫化物的目的。将沉淀区7底部的污泥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24回流至絮凝区6,加强对HgS和FeS网捕效果,提高去除率。因重金属浓度低,生成的重金属沉淀物很难沉降,需要较长混凝、絮凝和沉淀时间。当反应时间为5-10min,混凝时间为2-5min,絮凝时间为15-30min,沉淀时间为60-120min时,出水中汞浓度可小于0.005mg/L、硫化物小于2mg/L。
化学沉淀池3的出水依次进入生物反应池8的好氧区9、缺氧区10和MBR区11,去除COD、氨氮和总氮,以及进一步去除石油类、硫化物和重金属等。在好氧区9,由曝气系统(即第一微孔曝气器18)提供充足的氧气,末端溶解氧DO不小于2mg/L,好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包含溶解态石油类)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同时可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好氧区9内安装帘式生物填料17,该填料为丝径呈纳米级的改性纤维填料,其比表面积不小于15000m2/kg,为常规固定式填料的8倍以上,为微生物的附着提供了最优的生长环境,微生物的种类更为丰富,生物负载量可达15000-20000mg/L,有利于世代周期长的专性细菌和硝化细菌等繁殖,提高COD去除率和氨氮硝化率。在缺氧区10,即后置反硝化区,污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利用补充的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完成脱氮过程。反硝化所需的碳源理论值为C/N=2.86,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总氮去除率(即脱氮率),需要提供过量碳源(C/N值大于等于4)。因投加过量碳源不仅增加药剂成本,还会使缺氧区出水的COD值升高,综合考虑脱氮率和处理成本,本发明按照C/N=4-5投加碳源。在碳源充足、DO小于0.5mg/L以及pH等条件适当的情况下,硝态氮几乎可完全被反硝化菌还原成氮气,因此出水总氮接近于氨氮。
MBR区11起到去除缺氧区10投加的过量碳源和泥水分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MBR区11的有效容积和曝气风量需同时满足超滤膜组件20安装与清洁膜丝(即超滤膜组件20的中空纤维膜丝)的要求和降解氧化过量碳源的要求,控制溶解氧DO不小于2mg/L,以便消除过量碳源引起的COD升高;另一方面,采用负压抽吸的方式将出水从中空纤维膜内抽出,因超滤膜的孔径仅0.005~0.1μm,可以拦截悬浮物、胶体、石油类、硫化汞微粒、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等,出水水质好;同时,超滤膜组件20有效地保留了活性污泥,活性污泥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23回流至好氧区9,有利于世代周期长的分解难降解污染物的优势菌种和硝化菌的繁殖,提高COD和氨氮去除率。
MBR区11出水经过产水泵22进入活性炭吸附器12,颗粒活性炭15对有机物、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进一步去除生物反应池8出水中残留的COD、石油类和重金属等,使最终出水满足COD≤30mg/L,石油类≤0.5mg/L,硫化物≤0.5mg/L,氨氮≤1.5mg/L,总氮≤1.5mg/L,总磷≤0.3mg/L,汞≤0.001mg/L,相应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的相关要求。污水与活性炭床的接触时间为30-90min,即产水泵22的出水和颗粒活性炭吸附器15的接触时间。
比如,场景一,某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水质为:石油类为100mg/L,COD为300mg/L,硫化物为80mg/L,汞为1.1mg/L,氨氮小于10mg/L,总氮小于15mg/L。
采用上述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处理,选用参数如下:
化学沉淀池3反应区4投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值为10.5左右,反应时间为10min;混凝区5投加聚合硫酸亚铁溶液,混凝时间为5min;絮凝区6投加PAM(即聚丙烯酰胺),絮凝时间为25min;沉淀区7内设有第二斜板16,停留时间为120min;沉淀区7的污泥经第一污泥回流泵24回流至絮凝区6。
生物反应池8的好氧区9内装填帘式生物填料17,填料为丝径呈纳米级的改性纤维填料,比表面积为15000m2/kg,底部安装第一微孔曝气器18,控制末端溶解氧DO约3mg/L;缺氧区10内安装潜水搅拌器19,按照C/N≈5投加乙酸钠溶液,并控制溶解氧DO小于0.5mg/L;MBR区11安装超滤膜组件20和第二微孔曝气器21,对应产水泵22和第二污泥回流泵23等,产水泵22的吸入管与超滤膜组件20的出水口连接,将MBR区11的出水抽送至活性炭吸附器;第二微孔曝气器21与外部风机连接,控制MBR区11溶解氧DO不小于2mg/L;第二污泥回流泵23将部分MBR区11的污泥回流至好氧区9,回流比为0.5,将另一部分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理系统(比如通过污泥排出管道排放)。
颗粒活性炭15粒度为8-40目,碘吸附值不约850mg/g,比表面积约为1100m2/g;污水与活性炭床的接触时间为60min,即产水泵22的出水与颗粒活性炭15的接触时间。
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出水的COD为18mg/L,石油类为0.05mg/L,硫化物为0.15mg/L,氨氮为0.58mg/L,总氮为0.95mg/L,总磷为0.13mg/L,汞小于0.001mg/L。
比如,场景二,某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水质为:石油类为50mg/L,COD为250mg/L,硫化物为45mg/L,汞为0.5mg/L,氨氮为8mg/L,总氮为12mg/L。
采用上述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处理,选用参数如下:
化学沉淀池3反应区4投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值为10左右,反应时间为8min;混凝区5投加聚合硫酸亚铁溶液,混凝时间为3min;絮凝区6投加PAM,絮凝时间为20min;沉淀区7内设有第二斜板16,停留时间为90min;沉淀区7的污泥经第一污泥回流泵24回流至所述的絮凝区6。
生物反应池8的好氧区9内装填帘式生物填料17,填料为丝径呈纳米级的改性纤维填料,比表面积为18000m2/kg,底部安装第一微孔曝气器18,控制末端溶解氧DO约2.5mg/L;缺氧区10内安装潜水搅拌器19,按照C/N≈4.5投加乙酸钠溶液,并控制溶解氧DO小于0.5mg/L;MBR区11安装超滤膜组件20和第二微孔曝气器21,对应产水泵22和第二污泥回流泵23等,产水泵22的吸入管与超滤膜组件20的出水口连接,将MBR区11的出水抽送至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器12;第二微孔曝气器21与外部风机连接,控制MBR区11溶解氧DO不小于2mg/L;污泥泵将部分MBR区11的污泥回流至好氧区9,回流比为1.0,将另一部分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理系统。
颗粒活性炭15粒度为20-80目,碘吸附值约为900mg/g,比表面积约为1200m2/g;污水与活性炭床的接触时间为45min。
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出水的COD为23mg/L,石油类为0.15mg/L,硫化物为0.22mg/L,氨氮为0.91mg/L,总氮为1.1mg/L,总磷为0.2mg/L,汞小于0.001mg/L。
比如,场景三,某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水质为:石油类为30mg/L,COD为150mg/L,硫化物为25mg/L,汞为0.1mg/L,氨氮为5mg/L,总氮为10mg/L。
采用上述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处理,选用参数如下:
化学沉淀池3反应区4投加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值为9.5左右,反应时间为5min;混凝区5投加聚合硫酸亚铁溶液,混凝时间为2min;絮凝区6投加PAM,絮凝时间为15min;沉淀区7内设有第二斜板16,停留时间为60min;沉淀区7的污泥经第一污泥回流泵24回流至所述的絮凝区6。
生物反应池8的好氧区9内装填帘式生物填料17,填料为丝径呈纳米级的改性纤维填料,比表面积为16000m2/kg,底部安装第一微孔曝气器18,控制末端溶解氧DO约2mg/L;缺氧区10内安装潜水搅拌器19,按照C/N≈4投加甲醇,并控制溶解氧DO小于0.5mg/L;MBR区11安装超滤膜组件20和第二微孔曝气器21,对应产水泵22和第二污泥回流泵23等,产水泵22的吸入管与超滤膜组件20的出水口连接,将MBR区11的出水抽送至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器;第二微孔曝气器21与外部风机连接,控制MBR区11溶解氧DO不小于2mg/L;污泥泵将部分MBR区11的污泥回流至好氧区9,回流比为0.25,将另一部分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理系统。
颗粒活性炭15粒度为10-60目,碘吸附值约为835mg/g,比表面积约为950m2/g;污水与活性炭床的接触时间为30min。
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出水的COD为26.5mg/L,石油类为0.35mg/L,硫化物为0.28mg/L,氨氮为0.75mg/L,总氮为1.29mg/L,总磷为0.15mg/L,汞小于0.001mg/L。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油水分离器(2)、化学沉淀池(3)、生物反应池(8)和活性炭吸附器;
化学沉淀池(3)包括依次连通的反应区(4)、混凝区(5)、絮凝区(6)和沉淀区(7);
生物反应池(8)包括依次连通的好氧区(9)、缺氧区(10)、MBR区(11);
油水分离器(2)连通反应区(4),沉淀区(7)连通好氧区(9),MBR区(11)连通活性炭吸附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水分离器(2)内部装填复合填料;
活性炭吸附器为内装填颗粒活性炭(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水分离器(2)之前还设有调节池(1),调节池(1)连通油水分离器(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池(1)和油水分离器(2)之间设有进水提升泵;
沉淀区(7)和絮凝区(6)之间设有第一污泥回流泵(24);
MBR区(11)和好氧区(9)之间设有第二污泥回流泵(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好氧区(9)内安装帘式生物填料(17),底部安装第一微孔曝气器(18);
缺氧区(10)内安装潜水搅拌器(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MBR区(11)与活性炭吸附器(12)之间设有产水泵(22);
MBR区(11)安装有超滤膜组件(20),底部安装第二微孔曝气器(21);
超滤膜组件(20)的出水口与产水泵(22)的吸入管连接,产水泵(22)的出水管与活性炭吸附器(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水分离器(2)前端填料为第一斜板(13),后端填料为聚结滤材(14);
沉淀区(7)内设有第二斜板(16);
第一微孔曝气器(18)和第二微孔曝气器(21)均与外部风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帘式生物填料(17)为丝径呈纳米级的改性纤维填料,比表面积不小于15000m2/kg;
颗粒活性炭(15)粒度为8-80目,碘吸附值不小于800mg/g,比表面积不小于900m2/g。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区(4)内加投碱液,控制pH值为9-11;
混凝区(5)内加投混凝剂;
絮凝区(6)内加投絮凝剂;
缺氧区(10)内加投碳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碱液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或石灰水;
混凝剂为二价铁盐;
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
碳源为乙酸钠或甲醇。
CN202320784526.8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907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4526.8U CN219907296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84526.8U CN219907296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7296U true CN219907296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84526.8U Active CN219907296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7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7979B (zh) 一种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3508618B (zh)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10171906B (zh) 一种流域性稀土矿山尾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CN102010094B (zh) 高钙、高盐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CN102086075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方法
CN109721158B (zh) 半短程硝化/双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装置与方法
CN103553282B (zh)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CN103288311B (zh) 一种碎煤加压气化废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和应用
CN103641230B (zh) 利用铁炭-Fenton一体化反应器进行有机废水预处理的方法
CN100480199C (zh) 催化铁内电解池后置处理废水的方法
CN212293218U (zh) 厌氧氨氧化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Lee et al.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ment of concentrated storm water runoff (Part A)
CN205528250U (zh) 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109384306A (zh) 一种高钙高盐污水脱氮脱cod的处理工艺
CN111995053B (zh) 一种基于粉末状镧基吸附剂同步强化生物化学除磷的a/a/o系统
CN116395871B (zh) 一种高油高盐的天然气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方法
CN219907296U (zh)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装置
CN106430590A (zh) 一种基于两级ao装置的高电导率废水处理方法
CN113735378B (zh) 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6332422A (zh) 一种地下水封油库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15321744A (zh) 一种气田废水处理方法
CN109824204B (zh) 快速高效启动并强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及系统
CN205803233U (zh) 一种利用map‑sbbr处理城市污泥压滤废水的系统
CN114772733A (zh) 一种基于厨余垃圾消化液作为外碳源的晚期垃圾渗滤液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装置与方法
CN201220931Y (zh) 通过fa与fna控制实现污泥消化液短程硝化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