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4695U - 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4695U
CN219904695U CN202321645435.2U CN202321645435U CN219904695U CN 219904695 U CN219904695 U CN 219904695U CN 202321645435 U CN202321645435 U CN 202321645435U CN 219904695 U CN219904695 U CN 219904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ovable
rod
ship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54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ande Xingang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ande Xinga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ande Xingang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ande Xingang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54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4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4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4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齿轮和链条,可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方便支撑板在更好的角度对船舶进行支撑,通过支撑板,可与船舶的底端实现更好的贴合,以便对船舶进行更好的支撑,通过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可与船舶侧面贴合,便于对船舶两侧进行支撑,从而保证船舶制造加工时,船身保持更好的稳定,通过第一气缸泵和第二气缸泵,可推动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支杆和第二活动支杆移动,以便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对船身两侧进行支撑,从而达到对不同尺寸船舶都能进行支撑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按照实际用途可将船舶分类为运输船、工程船、渔船、港务船、特种船舶、舰艇等,运输船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杂货船、LNG船、海上储油船等,其中散货船、集装箱船以及油船通常统称为三大主流船型。
船舶制造过程中,对船身进行安装零件时,一般是将船舶整体始终处于吊装状态或者使用支撑装置进行支撑,而传统的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需要制造加工的船舶来进行提前生产的,比较费时费力,而且支撑装置的尺寸是固定的,不易改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安装板的底端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传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泵,所述第一气缸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件,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联动杆,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支杆,所述第一活动支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夹持块,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台;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套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通过套管,可对活动杆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活动杆和万向轮脱离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泵,所述第二气缸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支杆,所述第二活动支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持块,通过第二气缸泵,可使第二活动件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活动支杆和第二夹持块进行移动,以便对不同船舶的船身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杆和第一活动支杆的内部均开设有与第一活动件相适配的孔,通过第一活动件,可使第一联动杆和第一活动支杆在移动时,只会绕着第一活动件旋转,始终保持三角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联动杆和第二活动支杆的内部均开设有与支撑板一端相适配的孔,通过支撑板,可使第二联动杆和第二活动支杆在移动时,只会绕着支撑板旋转,始终保持三角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剖面为弧形,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的剖面均为弧形,通过支撑板,可与船舶的底端实现更好的贴合,以便对船舶进行更好的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相连接,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三齿轮相适配的槽,通过第一齿轮和链条,可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方便支撑板在更好的角度对船舶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齿轮和链条,可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方便支撑板在更好的角度对船舶进行支撑,通过支撑板,可与船舶的底端实现更好的贴合,以便对船舶进行更好的支撑,通过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可与船舶侧面贴合,便于对船舶两侧进行支撑,从而保证船舶制造加工时,船身保持更好的稳定,通过第一气缸泵和第二气缸泵,可推动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支杆和第二活动支杆移动,以便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对船身两侧进行支撑,从而达到对不同尺寸船舶都能进行支撑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可对活动杆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活动杆和万向轮脱离装置,通过第三齿轮,可带动活动杆进行移动,从而改变装置的高度,避免在移动时支撑板直接与地面碰撞,对装置造成损害,通过万向轮,可使装置进行移动,以便在对船舶进行支撑时也能进行短距离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安装板;2、传动杆;3、底板;4、第一电机;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支撑板;8、第一固定件;9、第一固定柱;10、第一连接件;11、第一气缸泵;12、第一活动件;13、第一转轴;14、第一联动杆;15、第一活动支杆;16、第一夹持块;17、承台;18、套管;19、固定架;20、第二电机;21、第三齿轮;22、活动杆;23、万向轮;24、第二固定件;25、第二固定柱;26、第二连接件;27、第二气缸泵;28、第二活动件;29、第二转轴;30、第二联动杆;31、第二活动支杆;32、第二夹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传动杆2,安装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3,安装板1的底端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传动杆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第一齿轮5的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8,第一固定件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9,第一固定柱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0,第一连接件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泵11,第一气缸泵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件12,支撑板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联动杆14,第一转轴1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支杆15,第一活动支杆1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夹持块16,支撑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台17;
其中,底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8,套管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9,固定架1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1,套管1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22,活动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3,通过万向轮23,可使装置进行移动,以便在对船舶进行支撑时也能进行短距离的移动。
其中,支撑板7的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24,第二固定件2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25,第二固定柱2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26,第二连接件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泵27,第二气缸泵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件28,第二活动件2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9,第二转轴2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联动杆30,第二转轴29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支杆31,第二活动支杆3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持块32,通过第二连接件26在第二固定柱25的表面转动,可对第二气缸泵27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便在第二活动件28带动第二转轴29移动时也能改变自身角度,增大了第二活动支杆31和第二夹持块32的活动范围。
其中,第一联动杆14和第一活动支杆15的内部均开设有与第一活动件12相适配的孔,通过第一活动支杆15,可使第一夹持块16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夹持块16能够分别与船身贴合,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其中,第二联动杆30和第二活动支杆31的内部均开设有与支撑板7一端相适配的孔,通过第二活动支杆31,可使第二夹持块32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多个第二夹持块32能够分别与船身贴合,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其中,支撑板7的剖面为弧形,第一夹持块16和第二夹持块32的剖面均为弧形,通过第一夹持块16和第二夹持块32,可与船舶侧面贴合,便于对船舶两侧进行支撑,从而保证船舶制造加工时,船身保持更好的稳定。
其中,第一齿轮5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6相连接,活动杆22的表面开设有与活动杆22相适配的槽,通过第三齿轮21,可带动活动杆22进行移动,从而改变装置的高度,避免在有异物的地面移动时支撑板7直接与地面碰撞,对装置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将装置放置在工作台面上,将船舶吊装至装置上方,通过第一齿轮5和链条,可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从而方便支撑板7在更好的角度对船舶进行支撑,通过支撑板7,可与船舶的底端实现更好的贴合,以便对船舶进行更好的支撑,通过第一夹持块16和第二夹持块32,可与船舶侧面贴合,便于对船舶两侧进行支撑,从而保证船舶制造加工时,船身保持更好的稳定,通过第一气缸泵11和第二气缸泵27,可推动第一活动件12和第二活动件28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支杆15和第二活动支杆31移动,以便第一夹持块16和第二夹持块32对船身两侧进行支撑,从而达到对不同尺寸船舶都能进行支撑的目的,其中,通过第一连接件10在第一固定柱9的表面转动,可对第一气缸泵11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便在第一活动件12带动第一联动杆14移动时也能改变自身角度,增大了第一活动支杆15和第一夹持块16的活动范围,通过第二连接件26在第二固定柱25的表面转动,可对第二气缸泵27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便在第二活动件28带动第二转轴29移动时也能改变自身角度,增大了第二活动支杆31和第二夹持块32的活动范围,在船舶需要移动安装零件时,通过套管18,可对活动杆22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活动杆22和万向轮23脱离装置,通过第三齿轮21,可带动活动杆22进行移动,从而改变装置的高度,避免在移动时支撑板7直接与地面碰撞,对装置造成损害,通过万向轮23,可使装置进行移动,以便在对船舶进行支撑时也能进行短距离的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传动杆(2),所述安装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安装板(1)的底端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传动杆(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5)的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件(8),所述第一固定件(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9),所述第一固定柱(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件(10),所述第一连接件(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泵(11),所述第一气缸泵(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件(12),所述支撑板(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联动杆(14),所述第一转轴(1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支杆(15),所述第一活动支杆(15)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夹持块(16),所述支撑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台(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8),所述套管(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9),所述固定架(19)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21),所述套管(1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22),所述活动杆(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的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件(24),所述第二固定件(2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25),所述第二固定柱(2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件(26),所述第二连接件(2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泵(27),所述第二气缸泵(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件(28),所述第二活动件(2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9),所述第二转轴(29)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联动杆(30),所述第二转轴(29)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支杆(31),所述第二活动支杆(3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持块(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14)和第一活动支杆(15)的内部均开设有与第一活动件(12)相适配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杆(30)和第二活动支杆(31)的内部均开设有与支撑板(7)一端相适配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的剖面为弧形,所述第一夹持块(16)和第二夹持块(32)的剖面均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5)通过链条与第二齿轮(6)相连接,所述活动杆(22)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三齿轮(21)相适配的槽。
CN202321645435.2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Active CN219904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5435.2U CN219904695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5435.2U CN219904695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4695U true CN219904695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9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5435.2U Active CN219904695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4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12312A (en) Method for handling very heavy unit loads
CN109050839A (zh) 一种水下滑翔机及无人潜航器的收放装置
WO2019071665A1 (zh) 五自由度变胞式多用途船舶靠泊装置
CN201737152U (zh) 一种整体升降式全回转辅助推进装置
CN219904695U (zh) 一种船舶制造加工支撑装置
CN113581413A (zh) 一种吊舱推进器安装平台
CN112454250A (zh) 一种大型海洋机器人密封舱内部组件拆装装置
KR101438076B1 (ko) 다양한 종류의 소형 선박을 이동할 수 있는 대차
CN110696976B (zh) 起重船及起重作业方法
EP2818396A1 (en) Vessel, docking system and docking structure
CN208813482U (zh) 一种水下滑翔机及无人潜航器的收放装置
CN205257831U (zh) 一种船用行走蜘蛛吊车
CA2716865C (en) Workboat for lifting and transporting waterborne items
CN102673762B (zh) 多功能船用挂机机座
CN215208022U (zh) 一种海浪补偿装置
CN113148000A (zh) 舰载补偿平台及船舰
CN210681088U (zh) 船底除锈机器人及其工作臂总成
CN105253260B (zh) 前方搭载式塔柱姿势控制海上风力发电机安装专用船舶
CN204526956U (zh) 船只拖运装置
CN212290198U (zh) 船用远距离无线传输中转支架
CN105398976A (zh) 一种船用行走蜘蛛吊车
CN214641523U (zh) 一种船舶配件制造用焊接平台
EP4053012A1 (en) Integrated disassembly system and disassembly method for large offshore structure
CN221029955U (zh) 紧凑型真空系泊装置
JPH0635900Y2 (ja) 補助ジブ脱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