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9933U -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9933U
CN219899933U CN202321392169.7U CN202321392169U CN219899933U CN 219899933 U CN219899933 U CN 219899933U CN 202321392169 U CN202321392169 U CN 202321392169U CN 219899933 U CN219899933 U CN 219899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frame
area
die
male di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21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锋涛
黄斌
谢锐
任俊
宋佳骏
黄重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NW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NW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NW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NW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21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9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9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9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ad Fram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和凹模上均具有与引线框架适配的散热区、小弯折区、载片区,且凸模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衔接的斜面一,斜面一与其表面上的载片区之间通过弧形面衔接,凹模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衔接的斜面二,斜面二与凹模表面上的载片区之间衔接有竖直面;所述凸模上弧形面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防止生产出的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出现卡料,且能有效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同时,本实用新型还使加工出的引线框架在可在保证散热片区宽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小折弯区,以保证能获得最大的载片区,使载片区可用于放置尺寸更大的芯片。

Description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引线框架在生产过程中,需先冲压生成引线框料带,然后再分切成等距的引线框架,最后再堆叠包装提供给集成电路生产厂家,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在使用时进行分切封装。现有的引线框架均包括散热区、载片区和引脚区,如图1所示,载片区与散热区具有小弯折区,载片区与引脚区之间具有大弯折区,从引线框架的侧面看,载片区与小弯折区、大弯折区共同形成一个漏斗结构,此种结构会导致引线框架在层叠包装过程中上一引线框架中的载片区与小弯折区衔接处的R角与下一引线框架中小弯折区与散热区衔接处的R角相互干涉,进一步导致引线框架在层叠包装时上一引线框架容易卡在下一引线框架上,如图2所示,使集成电路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拿取引线框架时会同时带出2~3片引线框架,使引线框架进入到上芯轨道后容易出现卡机;同时,在对引线框架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对小弯折区成型,常将凸模上圆弧的长度、弧度设置成与小弯折区外侧弧形面的长度、弧度设置成一致,此种设计虽能保证小弯折区的成型,但容易造成小弯折区拉裂,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现急需一种既能保证引线框架在层叠包装过程中不会出现卡料又能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的冲压加工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不仅能有效防止生产出的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出现卡料,且能有效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同时,本实用新型还使加工出的引线框架在可在保证散热片区宽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小折弯区,以保证能获得最大的载片区,使载片区可用于放置尺寸更大的芯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和凹模上均具有与引线框架适配的散热区、小弯折区、载片区,且凸模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衔接的斜面一,斜面一与其表面上的载片区之间通过弧形面衔接,凹模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衔接的斜面二,斜面二与凹模表面上的载片区之间衔接有竖直面;所述凸模上弧形面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二相对于凹模上的散热区向下倾斜15°~30°。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一与凸模上的散热区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5°。
进一步的,所述凸模上弧形面的圆弧半径小于0.3mm。
进一步的,所述凸模冲压面和凹模冲压面均为光滑面。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二与凹模上的散热区通过圆弧过渡,斜面一与凸模上的散热区通过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凹模和凸模上的小弯折区进行改进,不仅有效防止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出现卡料,且保证散热片区宽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短小折弯区,使载片区的宽度由原来的6.139mm可增大至6.66mm,从而获得了最大的载片区,使载片区后期可用于放置更大尺寸的芯片,使载片区可安装的芯片种类更多;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凸模上弧形面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使引线框架在加工时,凸模上的弧形面并未对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直接接触,使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是材料弯曲后自然成型的圆弧,能有效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有引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有引线框架的层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加工出的引线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加工出的引线框架中小弯折区的局部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凸模,2、凹模,3、散热区,4、小弯折区,5、载片区;
41a、斜面二,42a、竖直面;
41b、斜面一,42b、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包括凸模1和凹模2,在对引线框架进行加工时,将待加工的带材放置在凸模1与凹模2之间,通过凸模1与凹模2共同配合,从而对引线框架冲压成型,因此,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通过凸模1与凹模2配合,凸模1对引线框架的外表面冲压成型,凹模2对引线框架的内表面冲压成型,因此,凸模1的冲压面和凹模2的冲压面上均具有与引线框架适配的散热区3、小弯折区4、载片区5,散热区3、小弯折区4、载片区5依次衔接,此时,凸模1与凹模2配合并未对引线框架上的大弯折区、引脚区进行加工成型。
所述凹模2冲压面上具有斜面二41a和竖直面42a,斜面二41a和竖直面42a共同构成凹模2冲压面上的小弯折区4,斜面二41a的一端与凹模2冲压面上的散热区3衔接,斜面二41a的另一端与竖直面42a衔接,且竖直面42a另一端与凹模2冲压面上的载片区5衔接,使斜面二41a的水平长度即为引线框架上小弯折区的水平长度。所述凸模1冲压面上具有斜面一41b和弧形面42b,斜面一41b和弧形面42b共同构成凸模1冲压面上的小弯折区,斜面一41b的一端与凸模1冲压面上的散热区3衔接,斜面一41b的另一端与弧形面42b衔接,弧形面4ab的另一端与凸模1上的载片区5衔接。
所述凸模1上弧形面42b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使引线框架在加工时,凸模1上的弧形面42b并未对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直接接触,使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是材料弯曲后自然成型的圆弧,能有效防止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凸模1冲压面和凹模2冲压面做出上述改进,使引线框架在成型后,引线框架内侧面上的垂直面与引线框架内侧面上的载片区的衔接处正好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对应,从而可保证引线框架上小弯折区与引线框架上载片区的衔接处具有足够的厚度,从而保证引线框架上小弯折区与引线框架上载片区的衔接处具有足够的强度,有效防止因引线框架上小弯折区与引线框架上载片区的衔接处因过于薄弱而断裂。
如图6、图7所示,通过凸模1与凹模2配合使冲压成型的引线框架具有依次连接的散热区、小弯折区、载片区,且引线框架上小弯折区内侧面具有与凹模2上斜面二41a适配的内斜面、与凹模2上竖直面适配的垂直面,引线框架上小弯折区外侧面具有与凸模1上斜面一41b适配的外斜面、与凸模1上弧形面42b适配的圆弧面。
同时,通过对凸模1冲压面和凹模2冲压面上的小弯折区4进行改进,使引线框架在加工完成后,引线框架上内斜面的水平长度即为引线框架的小弯折区的长度,从而使引线框架的小弯折区宽度尽可能的被减小,使引线框架上载片区的宽度由原来的6.139mm可增大至6.66mm,从而使引线框架上获得了最大的载片区,使引线框架上的载片区后期可用于放置更大尺寸的芯片,使引线框架上的载片区可安装的芯片种类更多;同时,由于引线框架在后期层叠过程中,上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圆弧面支撑在下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内斜面上,使上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小弯折区被下一个引线框架的小弯折区顶起,使上一个引线框架与下一个引线框架避开了圆弧与圆弧的配合,从而有效防止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出现卡料。
作为本实施方式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斜面二41a相对于凹模2冲压面上的散热区3向下倾斜15°~30°,在该范围内,使引线框架在冲压成型后,不仅能防止引线框架在层叠后出现卡料,且使引线框架上小弯折区与引线框架上载片区的衔接处具有足够的厚度,使引线框架的结构强度得到保证。当然,理论上,在不考虑引线框架的结构强度下,斜面二41a相对于凹模2冲压面上散热区3向下倾斜的角度越大,相邻两个引线框架的左右错位越大,使上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小弯折区被顶起的效果越好。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发现,当斜面二41a相对于凹模2冲压面上散热区3向下倾斜的角度小于15°时,由于此时斜面二41a的水平面面积太小,导致引线框架在层叠时,上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圆弧面接触不到下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内斜面,使相邻两个引线框架容易出现卡料现象;当斜面二41a相对于凹模2冲压面上散热区3向下倾斜的角度大于30°时,虽能确保引线框架在层叠时上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圆弧面能精准的支撑在下一个引线框架的内斜面上,但此时下一个引线框架的内斜面会对上一个引线框架施加一个向右的分解力,同样会使相邻两个引线框架可能存在卡料的倾向。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发现,斜面二41a相对于凹模2冲压面上散热区3向下倾斜的最大极限角度为45°。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斜面一41b与凸模1冲压面上散热区3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5°,使引线框架在冲压成型后,引线框架的小弯折区具有足够的厚度,且使引线框架上的圆弧面能尽可能的向引线框架上的散热区靠近,从而保证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引线框架上的圆弧面能尽可能的支撑在下一个引线框架的内斜面上,避免后期出现引线框架卡料的现象。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更进一步的改进,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引线框架在冲压成型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0.8mm,因此,在凸模1上弧形面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的情况下,所述凸模1上弧形面42b的圆弧半径小于0.3mm,使引线框架在冲压成型时,凸模1上的弧形面42b并未对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直接接触,使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是材料弯曲后自然成型的圆弧,能有效防止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凸模1冲压面和凹模2冲压面均为光滑面,使引线框架在层叠时,相邻两个引线框架之间的摩擦更小,从而有效降低相邻两个引线框架之间的磨损,使引线框架的质量得到保证。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斜面二41a与凹模2上的散热区3通过圆弧过渡,斜面一41b与凸模1上的散热区3通过圆弧过渡,使引线框架表面更加光滑平整,避免引线框架在层叠时对相邻的引线框架表面造成划伤,使引线框架的质量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凸模1冲压面和凹模2冲压面上的小弯折区进行改进,使引线框架在层叠包装过程中,上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圆弧面会抵设在下一个引线框架上的内斜面上,从而有效避免上一引线框架与下一引线框架之间卡紧,使后期集成电路生产厂家能逐一拿取引线框架,从而保证引线框架可依次进入上芯轨道,避免上芯轨道出现卡机,使产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引线框架的报废率,使后期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同时,通过使凸模1上弧形面42b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使引线框架在加工时,凸模1上的弧形面42b并未对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直接接触,使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是材料弯曲后自然成型的圆弧,能有效防止引线框架上的小弯折区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拉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模(1)和凹模(2),凸模(1)和凹模(2)上均具有与引线框架适配的散热区(3)、小弯折区(4)、载片区(5),且凸模(1)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3)衔接的斜面一(41b),斜面一(41b)与其表面上的载片区(5)之间通过弧形面(42b)衔接,凹模(2)上具有与其表面上的散热区(3)衔接的斜面二(41a),斜面二(41a)与凹模(2)表面上的载片区(5)之间衔接有竖直面(42a);所述凸模(1)上弧形面(42b)的弧度小于引线框架外侧面上的圆弧面弧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二(41a)相对于凹模(2)上的散热区(3)向下倾斜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一(41b)与凸模(1)上的散热区(3)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1)上弧形面(42b)的圆弧半径小于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1)冲压面和凹模(2)冲压面均为光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二(41a)与凹模(2)上的散热区(3)通过圆弧过渡,斜面一(41b)与凸模(1)上的散热区(3)通过圆弧过渡。
CN202321392169.7U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Active CN219899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2169.7U CN219899933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2169.7U CN219899933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9933U true CN219899933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2169.7U Active CN219899933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9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4463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방법
US8174096B2 (en) Stamped leadfr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9875991B2 (en) Package module having exposed heat sink
US20070052074A1 (en) Optical coupling elem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optical coupling el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optical coupling element
US6957898B2 (en) Adhesive type LED lead frame
WO2023024450A1 (zh) 功率模块内部连接铜片及其制备方法、功率半导体模块
US6853057B2 (en) Lead frame for a plastic encapsul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219899933U (zh) 一种引线框架冲压加工模具
US7667306B1 (en) Leadframe-based semiconductor package
KR20050048527A (ko) 리드 프레임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장치의제조 방법과, 리드 프레임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장치
CN208336207U (zh) 一种双基岛引线框架及其sot33-5l封装件
KR101474135B1 (ko) 적층형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반도체다이
CN104810462A (zh) 一种中大功率led驱动芯片的esop8引线框架
JP3872001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0634819A (zh) 一种带有散热片的存储类产品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
US20180261469A1 (en) Method for Making Lead Fram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s
CN219811496U (zh) 引线框架结构及引线框架
KR20150067963A (ko) 3차원 곡면 구조의 전력 반도체 모듈용 금속 베이스 플레이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220821552U (zh) 一种芯片键合结构及芯片
CN215118893U (zh) 一种预折弯引脚和包含该预折弯引脚的贴片式保护器
KR101550551B1 (ko) 적층형 반도체 패키지용 웨이퍼의 커팅방법
CN211265459U (zh) 一种大功率驱动电路的eHSOP5L引线框架及其封装件
CN213583768U (zh) 一种耐冲击性引线框架
KR100726765B1 (ko) 티비지에이 반도체 패키지의 라미네이팅 방법
US11908826B2 (en) Flexible clip with aligne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