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2375U -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2375U
CN219892375U CN202321134940.0U CN202321134940U CN219892375U CN 219892375 U CN219892375 U CN 219892375U CN 202321134940 U CN202321134940 U CN 202321134940U CN 219892375 U CN219892375 U CN 219892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lastic
top cover
plate
liq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49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俊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349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2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2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2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其中,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包括塑胶本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塑胶本体上设有注液通道;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能够抵接在所述卷芯靠近边缘的区域上以便使所述塑胶本体与所述卷芯之间具有间隔以便形成液腔,所述注液通道与所述液腔连通,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所述液腔与所述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具有提升卷芯浸润的均匀性、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加工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盖的塑胶结构及具有该塑胶结构的电池顶盖和电池。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一般包括顶盖、卷芯、电池壳体和下塑胶等结构,卷芯设置在电池壳体内,卷芯顶端伸出有极片与顶盖上固定的极柱连接,塑胶结构安装在顶盖和卷芯顶端之间,并通过下塑胶将顶盖和卷芯绝缘隔开。
相关技术中,电解液的注液通道设置在卷芯的靠近中部的区域,在注液或补液时,由于顶盖和卷芯的间隙较小,顶盖的塑胶结构的限位结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压住隔膜,导致电解液无法经过塑胶结构与卷芯之间的间隙直接流入到卷芯的两侧,造成注液速度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顶盖的塑胶结构。该塑胶结构具有提升卷芯浸润的均匀性和电池的循环性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顶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包括塑胶本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塑胶本体沿其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与所述顶盖板相接,所述塑胶本体上设有注液通道,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能够抵接在所述卷芯靠近边缘的区域上以便使所述塑胶本体与所述卷芯之间具有间隔以便形成液腔,所述注液通道与所述液腔连通,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所述液腔与所述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所述浸润通道能够与电池壳体的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通过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入液通道的排液口至少一部分能够与卷芯在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错位设置以便在注液通道,且塑胶本体上的注液通道、液腔与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可以通过形成的浸润通道将电解液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压住的隔膜部位直接将电解液流入卷芯与电池壳体之间,进而避免卷芯的边缘处因为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对卷芯隔膜的压持阻挡电解液的流入,因而提升了电解液的注液速度和卷芯浸润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加工效率的优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具有提升卷芯浸润的均匀性、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加工效率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塑胶本体相连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与所述液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在第一面具有开口的入液槽,所述入液槽沿所述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设置在所述入液槽的底壁上,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设置在所述入液槽的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包括连接部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能够抵接在所述卷芯靠近边缘的区域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底板围合成所述入液槽,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塑胶本体连接,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开设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塑胶本体连接的一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卷芯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卷芯层叠设置,且相邻所述卷芯之间具有沿所述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入液间隙,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液口沿所述塑胶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其中与所述入液间隙在所述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所述排液口的水力直径大于其他的所述排液口的水力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还包括加强筋部,所述加强筋部连接在所述入液槽的支撑底板和所述入液槽的侧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设置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支撑底板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胶本体的所述第一面具有限位凸和限位槽中的一者,所述塑胶本体的有限位凸和限位槽中的一者能够与所述顶盖板上的所述限位凸和所述限位槽中的另一者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还包括限位沿边,所述限位沿边沿所述塑胶本体的第二面的边缘朝向靠近所述卷芯的一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塑胶本体包括沿所述塑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塑胶板和第二塑胶板,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塑胶板和所述第二塑胶板上,所述第一塑胶板和所述第二塑胶板间隔开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还包括胶板沉台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胶板沉台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塑胶板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三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塑胶板的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三支撑部能够抵接在所述卷芯上,且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与所述第二塑胶板连接,所述第一塑胶板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塑胶板的侧壁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板沉台部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面具有开口的沉台槽,所述注液通道的排液口设置在所述沉台槽的侧壁和/或底壁上以便在所述胶板沉台部上形成所述注液通道,所述沉台槽的开口形成注液通道的入液口,所述注液通道的入液口水力半径大于所述注液通道的排液口水力半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板沉台部与所述第一塑胶板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塑胶板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塑胶板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塑胶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顶盖可以包括顶盖板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所述塑胶结构附接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顶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注液通道对应的顶盖注液口,所述顶盖注液口与所述注液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顶盖还包括密封钉,所述密封钉包括相连的头部和杆部,所述顶盖板与所述注液通道相对的区域设有盖板沉槽,所述顶盖注液口开设所述盖板沉槽的底壁上,所述杆部穿设在所述注液通道和所述顶盖注液口内,所述头部能够抵接在所述盖板沉槽的底壁上,所述顶盖的塑胶结构还包括胶板沉台部,所述胶板沉台部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面具有开口的沉台槽,所述注液通道的排液口设置在所述沉台槽的侧壁和底壁上,位于所述沉台槽的底壁上的排液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杆部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卷芯和根据上述中所述的电池顶盖,所述卷芯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塑胶结构设置在所述卷芯和所述顶盖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卷芯高度方向的一端抵接,所述塑胶本体与所述卷芯间隔设置以便形成液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卷芯在所述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错位设置以便在所述注液通道、所述液腔与所述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在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4是图3中在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塑胶板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塑胶板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顶盖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芯和电池顶盖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在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电池顶盖100;卷芯200;电池壳体300;
塑胶结构10;顶盖板20;
塑胶本体1;
注液通道11;极柱孔12;正极柱孔121;负极柱孔122;
第一塑胶板13;第二塑胶板14;
第一支撑部2;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
第二支撑部3;
入液槽4;支撑底板41;连接部42;
加强筋部5;
限位凸6;
限位沿边7;
胶板沉台部8;第三支撑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及具有该顶盖的塑胶结构10的电池顶盖100和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包括塑胶本体1、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
塑胶本体1沿其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例如,图1和图10中所示的上表面)和第二面(例如,图1和图10中所示的下表面),第一面用于与顶盖板20附接,塑胶本体1上设有注液通道11和极柱孔12,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分别设置在塑胶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能够抵接在卷芯200靠近边缘的区域上以便使塑胶本体1与卷芯200之间具有间隔(例如,图10中所示)以便形成液腔,注液通道11与液腔连通,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至少一部分能够与卷芯200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错位设置以便在注液通道11、液腔与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浸润通道能够与电池壳体的内腔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入液通道的入液口靠近卷芯200的边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在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至少一部分能够与卷芯200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错位设置以便在注液通道11,且塑胶本体1上的注液通道11、液腔与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可以通过形成的浸润通道将电解液从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压住的隔膜部位直接将电解液流入卷芯200与电池壳体300之间,进而避免卷芯200的边缘处因为支撑部(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对卷芯200隔膜的压持阻挡电解液的流入,因而提升了电解液的注液速度和卷芯200浸润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加工效率的优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具有提升卷芯200浸润的均匀性、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加工效率的优点。
具体地,塑胶本体1的上表面附接在顶盖板20的下表面上。塑胶本体1的上表面与卷芯200的上端面在上下方向相对设置。
塑胶本体1上还设有极柱孔12。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中的至少一者与塑胶本体1相连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入液口与液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将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中的至少一者与塑胶本体1相连的一侧的侧壁上(相关技术中,该侧壁与卷芯200隔膜抵接,形成了阻挡电解液从该处流入相邻的卷芯200的间隙,在注液时,电解液往往模组的周壁向流向电池壳体300内,但因在模组的周向与电池壳体300之间间隙特别有限,造成电解液注液速度慢的问题),可以将液腔内的电解液直接从该处注入电池壳体300内,大大提升了注液的速度,可以降低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的设置难度。由此,具有提升注液效率的优点。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在第一面具有开口的入液槽4,入液槽4沿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设置在入液槽4的底壁41上,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设置在入液槽4的侧壁上。换言之,第一支撑部2上设有入液槽4,或第二支撑部3上设有入液槽4;亦或,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上均设有入液槽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在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在第一面具有开口的入液槽4,能够容纳一部分的电解液,有利于保持卷芯200的被压持的部分也能一直处于浸润的状态,提高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此外,通过设置的入液槽4,可以降低顶盖的塑胶结构10的整体的重量,具有有利于提高卷芯200能量密度的优点。
可选地,入液槽4沿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入液槽4开设在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上,入液口设置在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与塑胶本体1相连的一侧的侧壁上,入液口与入液槽4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均包括支撑底板41和连接部42,支撑底板41能够抵接在卷芯200靠近边缘的区域上,连接部42与支撑底板41围合成入液槽4,连接部42的一侧与塑胶本体1连接,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开设在支撑底板41上,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设置在连接部42与塑胶本体1连接的一侧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将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设置在连接部42与塑胶本体1连接的一侧上,可以降低开设入液通道的入液口的难度,可以使液腔内的电解液流入入液通道内。由此,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此外,保证入液口对应的卷芯200的边缘处能够一直处于浸润状态。由此,具有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容量及其循环寿命的优点。
如图3和图4所示,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设置在连接部42靠近支撑底板41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入液通道的入液口21设置在连接部42靠近支撑底板41的区域。可以使电解液及时地由液腔流入入液通道内,避免电解液在液腔形成积液降低电解液流速。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底板41上设有多个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多个排液口中的部分可以与卷芯200在卷芯200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可以使电解液流入卷芯200之间。由此,具有卷芯200浸润效果好的优点。
可选地,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上的入液口均可以具有多个。
进一步地,塑胶结构1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在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相应的位置注塑相应的入液槽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部2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相对第一支撑部2的其余部分朝向下凸出以便形成该第一支撑部2,并且第一支撑部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相对第一支撑部2的其余部分朝向下凹出以便在形成第一入液槽。同理,第二支撑部3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相对第二支撑部3的其余部分朝向下凸出以便形成第二支撑部3,并且第二支撑部3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相对第二支撑部3的其余部分朝向下凹出以便在形成第二入液槽。由此,具有加工便捷性高的优点。
如图1和图3所示,卷芯200具有多个,多个卷芯200层叠设置,且相邻卷芯200之间具有沿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入液间隙,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具有多个,多个排液口沿塑胶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支撑底板41上,其中与入液间隙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排液口的水力直径大于其他的排液口的水力直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与入液间隙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排液口的水力直径大于其他的排液口的水力直径,可以使大部分的电解液通过入液间隙对应的排液口流入电池壳体300内,从该排液口流入的电解液没有阻挡,具有提升电解液流通速度快的优点。
该顶盖的塑胶结构10还包括加强筋部5,加强筋部5连接在入液槽4的支撑底板41和入液槽4的侧壁之间。由此,该塑胶结构10具有结构强度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加强筋部5具有多个,多个加强筋部5沿塑胶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塑胶结构10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3所示,塑胶本体1的第一面具有限位凸6和限位槽中的一者以便能够与盖板上的限位凸6和限位槽中的另一者配合。换言之,塑胶本体1的第一面具有限位凸6,顶盖板20具有限位槽。或塑胶本体1的第一面具有限位槽,顶盖板20上具有限位凸6,限位凸6卡合在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在塑胶本体1的第一面具有限位凸6和限位槽中的一者与顶盖板20上的限位凸6和限位槽中的另一者配合。由此,防止塑胶结构10出现偏移的问题,可以提升顶盖板20与塑胶结构10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7所示,该顶盖的塑胶结构10还包括限位沿边7,限位沿边7沿塑胶本体1的第二面的边缘朝向靠近卷芯200的一侧延伸,限位沿边7沿与卷芯200的外侧壁抵接。进而通过限位沿边7沿对卷芯200进行限位。由此,可以提升卷芯200与塑胶结构10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例如,图1和图10所示,塑胶本体1的下表面上设有限位沿边7,限位沿边7沿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
如图1和图7所示,塑胶本体1包括沿塑胶结构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塑胶板13和第二塑胶板14,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对应地设置在第一塑胶板13和第二塑胶板14上,第一塑胶板13和第二塑胶板14间隔开地设置,极柱孔12包括正极柱孔121和负极柱孔122,正极柱孔121设置在第一塑胶板13上,负极柱孔122设置在第二塑胶板14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将塑胶本体1分为隔开地设置第一塑胶板13和第二塑胶板14。因为,塑胶结构10在环境变化热胀冷缩,可以有效的减少形变带来的贴合松弛,能避免出现塑胶张力大及弯曲变形的情况及避免密封圈松动而导致的漏气或漏液的问题。由此,提高了电池生产的良品率。
可选地,第一塑胶板13和第二塑胶板14之间的间隔为1mm-2mm。
可选地,第一塑胶板13的正极柱孔121的周缘的附近向上凸起并与顶盖板20上配合,且第二塑胶板14的负极柱孔122的周缘的附近向上凸起并与顶盖板20上配合。
具体地,第一塑胶板13和第二塑胶板14上均具有限位沿边7。进一步地,限位沿边7可以沿第一塑胶板13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以便防止第一塑胶板13与卷芯200在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移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还包括胶板沉台部8和第三支撑部9,注液通道11设置在第一塑胶板13上,胶板沉台部8设置在第一塑胶板13的第二面上,第三支撑部9设置在第二塑胶板14的第二面上,第三支撑部能够抵接在卷芯上,且第三支撑部9与第二支撑部2沿塑胶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与第二塑胶板14连接,第一塑胶板13的侧壁和第二塑胶板的侧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胶板沉台部8和第三支撑部9,胶板沉台部8和第三支撑部9均设置在第二面上,第三支撑部9与第二支撑部3沿塑胶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第二塑胶板14上,第一塑胶板13的侧壁和第二塑胶板的侧壁抵接,可以使第一塑胶板13和第二塑胶板14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防止第一塑胶板13和第二塑胶板14因受力不平衡易出现偏斜的问题。
如图1和图3所示,胶板沉台部8上设有朝向第一面具有开口的沉台槽,注液通道11的排液口设置在沉台槽的侧壁和/或底壁上以便在胶板沉台部8上形成注液通道11,沉台槽的开口形成注液通道的入液口,注液通道的入液口水力半径大于注液通道的排液口水力半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的塑胶结构10,通过设置在胶板沉台部8上的沉台槽,注液通道11的排液口设置在沉台槽的底壁上从而形成注液通道11,进而可以提升注液通道11的长度。由此,提升了注液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胶板沉台部与第一塑胶板13一体成型。由此,具有结构的整体性好的优点。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2与第一塑胶板13一体成型。由此,具有结构的整体性好的优点。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支撑部3与第二塑胶板14一体成型;由此,具有结构的整体性好的优点。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支撑部9与第二塑胶板14一体成型。由此,具有结构的整体性好的优点。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顶盖100,包括顶盖板20和上述中任一项塑胶结构10,塑胶结构10附接在顶盖板20上,顶盖板20上设有与注液通道11对应的顶盖注液口,顶盖注液口与注液通道连通。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顶盖100具有有利于提升卷芯200浸润的均匀性和电池的循环性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顶盖100还包括密封钉,密封钉包括相连的头部和杆部,顶盖板20与注液通道11相对的区域设有盖板沉槽,顶盖注液口开设盖板沉槽的底壁上,杆部穿设在注液通道11和顶盖注液口内,头部能够抵接在盖板沉槽的底壁上,位于沉台槽的底壁上的排液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杆部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顶盖100,通过设置的密封钉可以在注液完成后对液腔进入密封,防止电解液流出,具有提升使用寿命的优点。此外,位于沉台槽的底壁上的注液通道的排液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杆部的横截面积,可以提升密封钉的适用性。由此,具有使用便捷性高的优点。
可选地,杆部横截面积从其自由端至头部的方向减增。
如图10至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300、卷芯200和上述的电池顶盖100,卷芯200设置在电池壳体300内,塑胶结构10设置在卷芯200和顶盖板20之间,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与在卷芯200的一端抵接,塑胶本体1与卷芯200间隔设置以便形成液腔,第一支撑部2和第二支撑部3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至少一部分能够与卷芯200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错位设置以便在注液通道11、液腔与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具有循环性能好优点。
可选地,卷芯200具有多个,多个卷芯200层叠设置,且相邻卷芯200之间具有沿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入液间隙,入液通道的排液口22具有多个,多个排液口沿塑胶本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支撑底板41上,其中与入液间隙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排液口的水力直径大于其他的排液口的水力直径,且入液间隙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排液口与卷芯200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与入液间隙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排液口的水力直径大于其他的排液口的水力直径,入液间隙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排液口与卷芯200在塑胶本体1的厚度方向错位设置,可以使大部分的电解液通过入液间隙对应的排液口流入电池壳体300内,从该排液口流入的电解液没有阻挡,具有进一步提升电解液流通速度快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结构用于间隔卷芯和顶盖板,所述塑胶结构包括:
塑胶本体,所述塑胶本体沿其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与所述顶盖板相接,所述塑胶本体上设有注液通道;
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能够抵接在所述卷芯靠近边缘的区域上以便使所述塑胶本体与所述卷芯之间具有间隔以便形成液腔,所述注液通道与所述液腔连通,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所述液腔与所述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所述浸润通道能够与电池壳体的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塑胶本体相连的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与所述液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在第一面具有开口的入液槽,所述入液槽沿所述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设置在所述入液槽的底壁上,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设置在所述入液槽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均包括连接部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能够抵接在所述卷芯靠近边缘的区域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底板围合成所述入液槽,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塑胶本体连接,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开设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塑胶本体连接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芯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卷芯层叠设置,且相邻所述卷芯之间具有沿所述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入液间隙,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沿所述塑胶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其中与所述入液间隙在所述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对应设置所述排液口的水力直径大于其他的所述排液口的水力直径;
和/或,还包括加强筋部,所述加强筋部连接在所述入液槽的支撑底板和所述入液槽的侧壁之间;
和/或,所述入液通道的入液口设置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支撑底板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的所述第一面具有限位凸和限位槽中的一者,所述塑胶本体的有限位凸和限位槽中的一者能够与所述顶盖板上的所述限位凸和所述限位槽中的另一者配合;
和/或,还包括限位沿边,所述限位沿边沿所述塑胶本体的第二面的边缘朝向靠近所述卷芯的一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本体包括沿所述塑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塑胶板和第二塑胶板,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塑胶板和所述第二塑胶板上,所述第一塑胶板和所述第二塑胶板间隔开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板沉台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胶板沉台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塑胶板的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三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塑胶板的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三支撑部能够抵接在所述卷芯上,且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沿所述塑胶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地与所述第二塑胶板连接,所述第一塑胶板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塑胶板的侧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盖的塑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板沉台部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面具有开口的沉台槽,所述注液通道的排液口设置在所述沉台槽的侧壁和/或底壁上以便在所述胶板沉台部上形成所述注液通道,所述沉台槽的开口形成注液通道的入液口,所述注液通道的入液口水力半径大于所述注液通道的排液口水力半径;
和/或,所述胶板沉台部与所述第一塑胶板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塑胶板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塑胶板一体成型;
和/或,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塑胶板一体成型。
10.一种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塑胶结构,所述塑胶结构附接在所述顶盖板上,所述顶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注液通道对应的顶盖注液口,所述顶盖注液口与所述注液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钉,所述密封钉包括相连的头部和杆部,所述顶盖板与所述注液通道相对的区域设有盖板沉槽,所述顶盖注液口开设所述盖板沉槽的底壁上,所述杆部穿设在所述注液通道和所述顶盖注液口内,所述头部能够抵接在所述盖板沉槽的底壁上,所述顶盖的塑胶结构还包括胶板沉台部,所述胶板沉台部上设有朝向所述第一面具有开口的沉台槽,所述注液通道的排液口设置在所述沉台槽的侧壁和底壁上,位于所述沉台槽的底壁上的排液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杆部的横截面积。
12.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卷芯和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中所述的电池顶盖,所述卷芯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塑胶结构设置在所述卷芯和所述顶盖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卷芯高度方向的一端抵接,所述塑胶本体与所述卷芯间隔设置以便形成液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与所述液腔连通的入液通道,所述入液通道的排液口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卷芯在所述塑胶本体的厚度方向错位设置以便在所述注液通道、所述液腔与所述入液通道形成电解液的浸润通道。
CN202321134940.0U 2023-05-11 2023-05-11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Active CN219892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4940.0U CN219892375U (zh) 2023-05-11 2023-05-11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34940.0U CN219892375U (zh) 2023-05-11 2023-05-11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2375U true CN219892375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8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4940.0U Active CN219892375U (zh) 2023-05-11 2023-05-11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2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80160U (zh) 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及动力电池
US4590134A (en) Fuel cell structures
WO2022152170A1 (zh) 用于电芯的下塑件、电芯及电池模组
WO2023065974A1 (zh) 一种电芯、电池及用电装置
US4604332A (en) Fuel cell structures
CN116315508A (zh) 下塑胶板、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19106329U (zh) 电池顶盖及电池
CN115632208A (zh) 电池的下塑胶、电池的顶盖组件和电池
CN210576090U (zh) 一种电池外壳及电池
CN113314725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其粘接方法
CN219892375U (zh)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11125891U (zh) 一种锂电池热压板结构
CN218731346U (zh)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KR20080076206A (ko) 연료전지 스택의 매니폴드
CN200990395Y (zh) 一种用于卷绕式铅蓄电池的壳体和内部连接结构
CN200990394Y (zh) 一种卷绕式铅蓄电池的壳体和内部连接结构
CN216928890U (zh) 一种锂电池盖板及锂电池
JP5077792B2 (ja) モノブロック電槽を備えた蓄電池
CN219959198U (zh) 绝缘板、盖板组件、电池、注液头及注液设备
CN220731610U (zh) 一种agm蓄电池极群紧装配结构
CN214153053U (zh) 电池组
CN220627863U (zh) 双极板及燃料电池
CN219892278U (zh) 端盖组件及其电池
CN219610679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集流盘及电池
CN218867356U (zh) 电池极组绝缘构件及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