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2259U -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2259U
CN219892259U CN202320694845.XU CN202320694845U CN219892259U CN 219892259 U CN219892259 U CN 219892259U CN 202320694845 U CN202320694845 U CN 202320694845U CN 219892259 U CN219892259 U CN 219892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late
heat
shell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48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雪泽
单小林
曲凡多
徐颖莹
张德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48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2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2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2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电池壳体包括:外壳、内壳、保温底板、隔热层。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敞口;内壳设在外壳内;保温底板能保温隔热并盖设于第一敞口,保温底板、外壳的内壁面和内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保温腔;隔热层采用发泡材料,并填充在保温腔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发泡材料的隔热层以及设置保温底板,大幅度降低了电池壳体内外的热传导效率,其中,发泡材料的隔热层与内壳和外壳紧密贴合,避免了振动时发生分层,进一步延长了保温时间,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效果。

Description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背景技术
磷酸铁锂体系的电芯由于低温时电解液粘稠,电极电导率低等原因,导致低温环境下循环稳定性差,续航里程大打折扣,限制了电动汽车在北方冬季环境下的推广和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在电池包底部增加热膜或保温棉的方式进行保温,但采用增加加热膜的方式会发生加热膜脱落、移位,进而带来的热失控;采用保温棉的方式会占用电池壳体底部空间进而降低空间利用率,同时保温棉在电池包底板和底护板之间容易分层,使得长期使用时会发生保温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壳体,通过在复合材料的内壳和金属外壳之间设置发泡材料的隔热层,底部结合保温底板,使电池壳体具有高强度的同时隔绝了电池壳体内外的热量传递,进而提高电池壳体的低温保温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壳体,包括:外壳、内壳、保温底板、隔热层。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敞口;所述内壳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保温底板能保温隔热并盖设于所述第一敞口,所述保温底板、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和所述内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保温腔;所述隔热层采用发泡材料,并填充在所述保温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壳体,通过在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发泡材料的隔热层以及设置保温底板,大幅度降低了电池壳体内外的热传导效率,其中,发泡材料的隔热层与内壳和外壳紧密贴合,避免了振动时发生分层,进一步延长了保温时间,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壳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底板包括多个堆叠的隔热板,多个所述隔热板为PP玻纤板、PP蜂窝板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底板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隔热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二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板设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的厚度h满足:3mm≤h≤3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金属件,所述内壳为PCM复合件、SMC复合件、RTM复合件、LFT复合件、STM复合件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具有用于安装电芯的安装空间,所述电池壳体还包括多个加强横梁,多个所述加强横梁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内壳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远离所述保温底板的端部上形成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止抵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通过设置具有发泡材料隔热层的电池壳体,使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中避免热量的流失,提高了电池的保温效果,同时,具有隔热层的电池壳体还能使电池在振动时具有稳定的保温能力,使电池在低温环境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具有安装空间和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第二敞口,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芯和盖板,所述电芯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敞口,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电芯和所述盖板限定的空隙内填充有发泡材料。
所述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保温底板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电池壳体;1a、保温腔;
10、外壳;10a、第一敞口;10b、内壁面;
20、内壳;20a、安装空间;20b、外壁面;20c、第二敞口;
210、翻边部;
30、保温底板;
310、隔热板;
311、第一板;312、第二板;312a、安装槽;313、第三板;
320、加强板;
40、隔热层;50、加强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3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壳体100,包括:外壳10、内壳20、保温底板30、隔热层40。外壳10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敞口10a;内壳20设在外壳10内;保温底板30能保温隔热并盖设于第一敞口10a,保温底板30、外壳10的内壁面10b和内壳20的外壁面20b之间形成有保温腔1a;隔热层40采用发泡材料,并填充在保温腔1a内。具体来说,隔热层40通过采用发泡材料能够粘接在外壳10内壁面10b和内壳20外壁上,进而能够提高电池壳体100的强度以及电池壳体100的减震能力,当电池壳体100发生振动时,隔热层40填满保温腔1a,进而使隔热层40与外壳10和内壳20粘接,避免了隔热层40与内壳20、外壳10发生分层,使电池壳体100在振动时保持稳定的保温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隔热层40采用的发泡材料可以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聚氨酯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和硬度,导热系数≤0.05W/m·K,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先装配好除保温底板30外的其他结构,再进行聚氨酯在线发泡的工艺过程,可以实现预留腔体充分填充,既解决了内壳20与外壳10的连接问题,又能实现保温隔热。隔热层40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低导热系数的发泡材料,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壳体100,通过在外壳10和内壳20之间设置发泡材料的隔热层40以及设置保温底板30,大幅度降低了电池壳体100内外的热传导效率,其中,发泡材料的隔热层40与内壳20和外壳10紧密贴合,避免了振动时发生分层,进一步延长了保温时间,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100在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效果。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底板30包括多个堆叠的隔热板310,多个隔热板310为PP玻纤板、PP蜂窝板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多个隔热板310堆叠形成的保温底板30进一步地阻断了电池壳体100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100的保温能力。
其中,保温底板30可以设置为单一材料的多个隔热板310堆叠形成,例如,多个PP玻纤板堆叠形成隔热板310密封在第一敞口10a处;保温底板30还可以设置为多种材料的隔热板310复合堆叠形成,例如,一个PP蜂窝板设在两个PP玻纤板之间堆叠形成一个保温底板30,多个隔热板310堆叠的形式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底板30还包括加强板320,加强板320设在隔热板310上。通过在保温底板30上设置加强板320进而提高电池壳体100的强度,使电池壳体100能够在发生挤压、碰撞或者振动等情况时不发生形变,进而提高电池壳体100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板320可以采用钢、铁、合金等金属板件,加强板320还可以采用其他高强度的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板件结构,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隔热板310包括第一板311、第二板312和第三板313,第二板312上设有安装槽312a,加强板320安装在安装槽312a内,第二板312设在第一板311和第三板313之间。也就是说,通过将保温底板30构造成由多个隔热板310和加强板320复合堆叠形成,使保温底板30具有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进而提高电池壳体100的强度和保温能力。
其中,通过在第二板312上构造安装槽312a,将加强板320安装在安装槽312a内,避免了保温底板30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腐蚀,提高了保温底板30的安全性能,使保温底板30密封第一敞口10a的同时具有抗腐蚀、高强度、隔热能力强的多种复合功能,避免增设多种结构件,减少了对电池壳体100的空间的占用,提高了电池壳体100的空间利用率。
例如,第一板311和第三板313可以设为PP玻纤板,第二板312设为PP蜂窝板,加强板320可以设为钢板件,加强板320安装在第二板312的安装槽312a内,加强板320和第二板312设在第一版和第三板313之间,形成多个隔热板310和加强板320堆叠形成的复合保温底板30,复合保温底板30结构总厚度10mm,密度0.9-0.95g/cm3,兼顾支撑、密封、强度、防腐、保温的多重功能,可以提高保温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40的厚度h满足:3mm≤h≤30mm。也就是说,隔热层4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3mm、3.5mm、5mm、10mm、18.2mm、25mm、30mm,隔热层40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为3mm至30mm内的任意数值,隔热层40的厚度的实际数值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为金属件,内壳20为PCM复合件、SMC复合件、RTM复合件、LFT复合件、STM复合件中的一种。也就是说,通过将外壳10设置为金属材料,使电池壳体100具有高强度,进而使电池壳体100能够在振动、撞击以及挤压等极限环境下不发生形变,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时,内壳20由低导热系数的复合材料构造而成,进一步提高了电池壳体100的保温隔热能力。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20具有用于安装电芯的安装空间20a,电池壳体100还包括多个加强横梁50,多个加强横梁50设在安装空间20a内,并与内壳20相连。也就是说,通过将加强横梁50安装在内壳20的安装空间20a内,提高了内壳20的强度,使内壳20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而不发生损坏,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100的安全性。其中,安装在内壳20上的加强横梁50与外壳10不发生接触,避免了加强横梁50与外壳10之间发生热量交换,提高了电池壳体100的保温隔热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横梁50与内壳20的连接可以设置紧固件连接,其中紧固件与外壳10不发生接触;加强横梁50还可以粘接在内壳20上;加强横梁50与内壳2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设置为其他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连接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20的远离保温底板30的端部上形成有翻边部210,翻边部210止抵在外壳10上,并与外壳10相连。也就是说,通过在内壳20上构造翻边部210,使内壳20通过翻边部210粘接在外壳10上,避免了增设紧固件连接内壳20与外壳10,提高了电池壳体100安装的便利性的同时避免了紧固件在内壳20与外壳10之间形成热量传递,进而提高了电池壳体100的保温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通过设置具有发泡材料隔热层40的电池壳体100,使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中避免热量的流失,提高了电池的保温效果,同时,具有隔热层40的电池壳体100还能使电池在振动时具有稳定的保温能力,使电池在低温环境能够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壳20具有安装空间20a和连通安装空间20a的第二敞口20c,电池还包括电芯和盖板,电芯设在安装空间20a内,盖板盖设于第二敞口20c,安装空间20a、电芯和盖板限定的空隙内填充有发泡材料。也就是说,通过在安装空间20a、电芯和盖板的空隙间填充发泡材料实现了对电池电芯的全方向的隔热保温,进一步提高了电池的保温隔热效果,使电池能够在低温环境中正常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敞口;
内壳,所述内壳设在所述外壳内;
保温底板,所述保温底板能保温隔热并盖设于所述第一敞口,所述保温底板、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和所述内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保温腔;
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采用发泡材料,并填充在所述保温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底板包括多个堆叠的隔热板,多个所述隔热板为PP玻纤板、PP蜂窝板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底板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隔热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二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板设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h满足:3mm≤h≤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金属件,所述内壳为PCM复合件、SMC复合件、RTM复合件、LFT复合件、STM复合件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具有用于安装电芯的安装空间,所述电池壳体还包括多个加强横梁,多个所述加强横梁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内壳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远离所述保温底板的端部上形成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止抵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相连。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具有安装空间和连通所述安装空间的第二敞口,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芯和盖板,所述电芯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敞口,所述安装空间、所述电芯和所述盖板限定的空隙内填充有发泡材料。
CN202320694845.XU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Active CN219892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4845.XU CN219892259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4845.XU CN219892259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2259U true CN219892259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5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4845.XU Active CN219892259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2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0070B1 (en) Battery pack,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vehicle
JP2023503414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自動車
EP4106092A1 (en) Large pouch cell module and electric automobile comprising same
CN103222022A (zh) 双电层电容器
CN219892259U (zh) 电池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池
CN211789133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0040347U (zh) 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115836432A (zh) 一种电池容置装置、电池装配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5000575A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18827526U (zh)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的外壳和车辆动力电池
KR20230015253A (ko) 배터리, 전력 소비 장치,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CN219371224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装置
CN113285137A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9917400U (zh) 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217507475U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及电动车辆
CN217641633U (zh) 电芯z向限位结构及电池包
CN215299431U (zh) 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221009080U (zh) 用于电芯的缓冲梁及电池包
CN220627961U (zh) 电池包箱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20830066U (zh) 电池包
CN216055043U (zh) 电池模组
CN220692142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20021417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9892263U (zh) 电芯总成、电池包和车辆
CN219801032U (zh) 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