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9817U - 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制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9817U
CN219889817U CN202320727616.3U CN202320727616U CN219889817U CN 219889817 U CN219889817 U CN 219889817U CN 202320727616 U CN202320727616 U CN 202320727616U CN 219889817 U CN219889817 U CN 219889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water
ice making
mak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76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费斌
赵斌堂
马双双
李孟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76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9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9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9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冰机,包括制冰盒、制冷装置以及输液组件,制冰盒具有制冰腔以及暴露制冰腔的制冰口,制冷装置包括至少部分伸入到制冰腔内的制冰柱,输液组件包括连通于制冰腔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具有设置于制冰腔内并与制冰口相对的涌流部,所述涌流部具有多个与制冰腔相通的涌流口,多个涌流口均匀分布于制冰腔内;制冰机利用输液管对制冰盒进行注水时,通过涌流部上的多个涌流口在制冰盒内形成水流涌动,并且多个涌流口均匀地分布于制冰腔内,使得制冰盒内不同位置处的水在制冰柱上成形冰块的透明度保持一致,提高制冰效果。

Description

制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带有制冰机的冰箱中,通常是将制冰机设置在冷冻室内依靠风冷或者直冷的方式进行制冰,此种制冰方式使冰块由外向内梯次结冰,残留在空气中的空气不能排出,因此生成的冰块内有气泡,冰块质量差且不透明。为此,提出了将制冰盒中的水保持循环流动的方式,该方式是通过在制冰盒内设置循环泵来驱使制冰盒内的水保持流动,导致制冰盒内各处的水流速度不一致,使得制冰盒内不同位置处的水在制冰柱上成形冰块的透明度存在差别,制冰机的制冰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效果好的制冰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冰机,包括:
制冰盒,具有制冰腔以及暴露制冰腔的制冰口;
制冷装置,包括至少部分伸入到制冰腔内的制冰柱;
输液组件,包括连通于制冰腔的输液管;
所述输液管具有设置于制冰腔内并与制冰口相对的涌流部,所述涌流部具有多个与制冰腔相通的涌流口,多个涌流口均匀分布于制冰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涌流口均匀设置于涌流部上,所述涌流口的中心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与涌流口数量相同的多个制冰柱,每个涌流口均与对应的制冰柱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盒具有底壁以及连接于底壁周缘并合围形成制冰口的侧壁,所述涌流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盒还具有设置于底壁上并与涌流部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的固定件,所述涌流部设置于定位槽内并抵接于固定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储水盒,所述储水盒具有安装腔以及与安装腔相通的储水腔,所述制冰盒设置于储水腔的上方,所述制冰口暴露于安装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液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输液管上的输液泵,所述输液泵导通储水盒与制冰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盒枢转连接储水盒以在制冰位置和排出位置转换,所述排出位置基于制冰口的朝向不同,具有排水状态和脱冰状态,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储水盒的储冰盒,所述储冰盒具有暴露于安装腔内的储冰口,所述脱冰状态时,所述制冰柱暴露于安装腔内并位于储冰口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的挡水件,所述挡水件具有挡水板以及连接于挡水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挡水件基于制冰盒的旋转在导水状态与避让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导水状态时,所述挡水板位于制冰盒与储冰盒之间,并遮盖于至少部分储冰口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并与挡水件相配合的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所述制冰位置时,所述连接板抵接于第一止挡件,所述排出位置时,所述连接板抵接于第二止挡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储水盒并与挡水件相配合的抵持件,所述导水状态时,所述抵持件抵接于挡水件,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抵持件与挡水件脱离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制冰机利用输液管对制冰盒进行注水时,通过涌流部上的多个涌流口在制冰盒内形成水流涌动,并且多个涌流口均匀地分布于制冰腔内,使得制冰盒内不同位置处的水在制冰柱上成形冰块的透明度保持一致,提高制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制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制冰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处剖视图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处剖视图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B处剖视图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图5a处于制冰位置、图5b处于排水状态、图5c处于脱冰状态;
图6是图1中制冰盒与挡水件配合处结构示意图,其中隐去了储水盒,而且图6a处于制冰位置、图6b处于排水状态、图6c处于脱冰状态;
图7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到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制冰机,该制冰机优选用于制作透明的子弹冰。
具体的,配合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制冰机,包括制冰盒20、制冷装置30和输液组件40。本实施例中,制冰机利用外部水源进行注水,并通过输液组件40提供给制冰盒20,制冷装置30用于提供制冰所需的冷量。
具体的,配合参照图3和图4所示,制冰盒10具有制冰腔21以及暴露制冰腔21的制冰口22。本实施例中,制冰盒20呈敞口状,制冰腔21用于容纳制冰所用的水。
具体的,制冷装置30包括至少部分伸入到制冰腔21内的制冰柱31。本实施例中,制冰柱31伸入到制冰腔21内,并与制冰腔21内的水相互接触。制冷装置30产生的冷量传递至制冰柱31上后,通过制冰柱31将冷量不断地传递给制冰腔21内的水中,使得制冰盒20内的水受冷凝结成冰,并最终凝结在制冰柱31上。由于制冰柱31呈柱状结构,使得成型在制冰柱31的冰块呈子弹状。
具体的,输液组件40包括连通于制冰腔21的输液管41。本实施例中,输液组件40利用输液管41导通外部水源与制冰盒20,从而将外部水源输送至制冰盒20,以供制冰。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管41具有设置于制冰腔21内的涌流部41a。本实施例中,涌流部41a固定连接制冰盒20,并位于制冰腔21内。
进一步的,所述涌流部41a具有多个与制冰腔21相通的涌流口41b。本实施例中,涌流部41a内的水通过涌流口41b持续不断地流入制冰腔21内,涌流口41b持续喷涌的过程中,扰动了制冰腔21内的水,能够在制冰腔21内形成水流涌动,加速水中的气泡溢出,使得成型在制冰柱31上的冰块无气泡且更透明。
进一步的,涌流部41a与制冰口22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涌流口41b在涌流部41a的周围形成水流涌动,从而扰动了涌流部41a周围的水,并加速涌流部41a周围水中气泡的溢出。由于涌流部41a与制冰口22相对,使得涌流部41a周围水中溢出的气泡从制冰口22直接排出,从而加速了制冰腔21内气泡的排出,减小成型冰块内的气泡,使冰块更加透明。
进一步的,多个涌流口41b均匀分布于制冰腔21内。本实施例中,涌流部41a内的水流通过多个涌流口41b流入制冰腔21内,加速了制冰腔21内的注水速度,从而加速了制冰腔21内的水流速度。
而且,多个涌流口41均匀分布在制冰腔21的各处,使得制冰腔21内各处均存在水流扰动,整个制冰盒20内各处的水均得以排出气泡。
制冰机利用输液管41对制冰盒20进行注水时,通过涌流部41a上的多个涌流口41b在制冰盒20内形成水流涌动,并且多个涌流口41b均匀地分布于制冰腔21内,使得制冰盒20内不同位置处的水在制冰柱31上成形冰块的透明度保持一致,提高制冰效果。
具体的,多个涌流口41b均匀设置于涌流部41a上。本实施例中,多个涌流口41b均匀设置于涌流部41a上,使得各个涌流口41b处的出水速度相同,继而使得冰腔内各处的水流涌动大小相同,减小了制冰腔21内各处涌流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具体的,所述涌流口41b的中心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涌流口41b竖直向上喷水,加速水内的气泡向上溢出水面。
进一步的,每个涌流口41b均朝向制冰口22开放设置。本实施例中,所有的涌流口41b均朝向制冰口22所在的方向径直地进行喷涌,从而加速了喷涌水流内的气泡从制冰口22处溢出,减小了喷涌水流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装置30包括与涌流口41b数量相同的多个制冰柱31。本实施例中,涌流口41b的数量与制冰柱31的数量相等,从而在多个制冰柱31同时制冰时,保证制冰盒20内的水中的气泡全部溢出。每个制冰柱31的轴线之间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每个涌流口41b均与对应的制冰柱31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中,每个涌流口41b与每个制冰柱31相对设置,即涌流口41b与制冰柱31一一对应,并且每个涌流口41b正对于每个制冰柱31。因此,每个涌流口41b排出的水流均对应朝向每个制冰柱31进行喷涌,扰动每个制冰柱31周围的水,加速了制冰柱31周围水内的气泡溢出,使得成型在制冰柱31上的冰块内无气泡且更透明。
具体的,所述制冰盒20具有底壁23以及连接于底壁23周缘并合围形成制冰口22的侧壁24,所述涌流部41a固定连接所述底壁23。本实施例中,如图3,底壁23位于制冰盒20的底部,制冰口22位于制冰盒20的顶部,由于涌流部41a固定于底壁23上,使得制冰口22与涌流部41a上下相对。因此,输液管41通过涌流部41a对制冰盒20进行注水的过程中,水流从制冰盒20的底部注入,逐渐注满整个制冰腔21后,水流从制冰盒20顶部的制冰口22溢出,使得制冰盒20内形成了流动水,从而使得制成的冰块更透明且无气泡。
而且,由于涌流部41a与制冰口22沿着竖直方向相对,使得制冰盒20的注水口与溢水口也沿竖直方向相对,从而使得制冰盒20内的流动水流沿着竖直方向贯穿整个制冰腔21,流动水的范围覆盖整个制冰腔21,加速制冰盒20内气泡的溢出,使得制成的冰块无气泡且更透明。
具体的,继续配合参照图4所示,所述制冰盒20还具有设置于底壁23上并与涌流部41a相匹配的定位槽25。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制冷装置30还包括连接制冰柱31的制冷剂管32,制冷剂管32连通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压缩机后共同构成制冷回路。制冷剂管32连通于制冰柱31,从而让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流入制冰柱31内,对制冰柱31进行降温。由于制冰柱31呈阵列状均匀地分布,因此优选将制冷剂管32设置为“U”型。而由于涌流口41b与制冰柱31相对,因此优选将涌流部41a设置为与制冷剂管32相匹配的“U”型,并将定位槽25设置为与涌流部41a相匹配的“U”型。
涌流部41a采用“U”型的结构,能够使得涌流部41a布满整个制冰腔21的底部,多个涌流口41b沿着涌流部41a内的水流路径均匀间隔地设置于涌流部41a上,使得涌流口41b产生的喷涌水流均匀分布于制冰腔21内各处。
进一步的,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20的固定件50。本实施例中,固定件50固定于制冰盒20上,并位于定位槽25的边缘上。
具体的,所述涌流部41a设置于定位槽25内并抵接于固定件50。本实施例中,如图4,涌流部41a的至少部分伸入定位槽25内后,限制了涌流部41a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偏移;利用固定件50抵持于涌流部41a的顶部,限制了涌流部41a产生沿竖直方向的偏移,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储水盒10。本实施例中,储水盒10用于储存制冰所需的水,输液组件40利用输液管41导通储水盒10与制冰盒20,从而将储水盒10内的水输送至制冰盒20,相对于外部水源供水的方式,能够对注入制冰盒20内的水进行预冷。
具体的,所述储水盒10具有安装腔11以及与安装腔11相通的储水腔12。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1与储水腔12沿着竖直方向排列,并且彼此贯穿。
具体的,所述制冰盒20设置于储水腔12的上方,所述制冰口22暴露于安装腔11内。本实施例中,输液管41持续地抽取储水腔12内的水,并对制冰腔21进行注水,制冰盒20内的液体通过制冰口22溢出,由于制冰口22暴露于安装腔11内,使得制冰盒20溢出的液体流向安装腔11,并且最终落入制冰盒20下方的储水腔12,以供输液管41持续地抽取,从而实现了制冰腔21与储水腔12之间的水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组件40还包括设置于输液管41上的输液泵42,所述输液泵42导通储水盒10与制冰盒20。本实施例中,如图3,输液泵42抽取储水腔12内的水至制冰腔21内,实现单向导通储水盒10与制冰盒20,满足制冰的用水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液泵42还可以同时抽取制冰腔21内的水至储水腔12,便于制冰腔21的排水,即输液泵42既能抽取储水腔12内的水至制冰腔21内,又能抽取制冰腔21内的水至储水腔12,实现双向导通储水盒10与制冰盒20。
具体的,所述制冰盒20枢转连接储水盒10以在制冰位置和排出位置转换。本实施例中,制冰盒20利用两端的轴状凸起枢转于储水盒10上,使得制冰盒20的盒体部分能够在安装腔11旋转。输液管41还包括连接输液泵42与涌流部41a的连接部,连接部优选软管,便于涌流部41a随制冰盒20共同旋转。
具体的,配合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排出位置基于制冰口22的朝向不同,具有排水状态和脱冰状态。本实施例中,在制冰盒20相对于储水盒10旋转的过程中,制冰盒20处于不同的位置。其中,图5中a和图6中a中的制冰盒20处于制冰位置,图5中b和图5中c以及图6中b和图6中c中的制冰盒20处于排出位置。当制冰盒20处于排出位置时,根据制冰口22的朝向不同,制冰盒20处于不同的状态。其中,图5中b和图6中b中的制冰盒20处于排水状态,图5中c和图6中c中的制冰盒20处于脱冰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储水盒10的储冰盒60,所述储冰盒60具有暴露于安装腔11内的储冰口61。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4,储冰盒60呈顶部开口的敞口状,储冰盒60滑动连接于储水盒10,通过推拉的方式活动设置于储水盒10上,便于用户取用冰块。
具体的,继续配合参照图5所示,所述脱冰状态时,所述制冰柱31暴露于安装腔11内并位于储冰口61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制冰盒20处于脱冰状态时,通过给制冰柱31加热,使得成型在制冰柱31上的冰块落入到下方的储冰盒60内,以供用户使用。
具体的,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设置于制冷剂管32背离制冰柱31一侧的第一加热件140以及设置于储水腔12内并位于储冰盒60下方的第二加热件150。制冷装置30固定连接储水盒10,制冰柱31处于安装腔11内。制冰盒20处于制冰位置时,制冰柱31暴露于制冰腔21内。制冰完成后,旋转制冰盒20至脱冰状态,使得制冰柱31暴露于安装腔11内,此时通过第一加热件140对制冰柱31进行加热,使得制冰柱31上的冰块脱落,并直接落入储冰盒60内。制冰机制冰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加热件150对储水腔12内的水进行加热,能够避免储水腔12内的水结冰,确保输液泵42正常的抽水和供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冷替代制冷剂管32或者整个制冷装置30,从而无需第一加热件140。
进一步的,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20的挡水件70。本实施例中,挡水件70的设置,能够在制冰盒20处于制冰位置或者排水状态时,对制冰口22排出的液体进行遮挡,避免液体流入储冰盒60内。
具体的,所述挡水件70具有挡水板71以及连接于挡水板71两侧的连接板72。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挡水板71呈平板结构,挡水件70利用连接板72枢转连接于制冰盒20两端的轴状凸起上,实现了挡水板70与制冰盒20之间的相对旋转或共同旋转。
具体的,所述挡水件70基于制冰盒20的旋转在导水状态与避让状态之间转换。本实施例中,当制冰盒20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挡水件70发生转动时,使得挡水件70能够处于不同的状态。其中,图5中a和图5中b以及图6中a和图6中b中的挡水件70处于导水状态,图5中c和图6中c中的挡水件70处于避让状态。
具体的,所述导水状态时,所述挡水板72位于制冰盒20与储冰盒60之间,并遮盖于至少部分储冰口6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如图5中a和图5中b,挡水件70处于导水状态时,制冰盒20处制冰位置或者排水状态,制冰盒20内的水通过制冰口22流出后,落在挡水板71上,经由挡水板71导流后落入储水腔12,避免液体直接落向储冰盒60内,保证储冰盒60内冰块的正常存储。如图5中c,挡水件70处于避让转态时,制冰盒20处于脱冰状态,制冰柱31直接暴露在储冰口61的上方,受热后冰块脱离制冰柱31并落入储冰盒60内,该过程中挡水件70不会对下落的冰块产生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制冰盒20上设置有溢水嘴26,所述导水状态时,所述溢水嘴26位于挡水板71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溢水嘴26的设置,能够在制冰盒20处于制冰位置时,使得制冰盒20内的水从溢水嘴26溢出,确保制冰盒20落向挡水板71的水流稳定且均匀,减少挡水板71上的溅水量,并且避免制冰盒20溢出的水落入储冰盒60内。
制冰盒20上优选设置一个溢水嘴26,溢水嘴26位于制冰盒的中间位置。溢水嘴26具有平板结构的溢水板,溢水板凹陷于制冰口22的边缘。制冰盒20处于制冰位置时,溢水板26和挡水板71朝向同一侧倾斜,能够顺利且快速地将制冰盒20的溢水引入储水腔12,加快制冰腔21与储水腔12之间水循环的速度。
具体的,继续配合参照图2和图6所示,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20并与挡水件70相配合的第一止挡件80和第二止挡件90。本实施例中,连接板72位于第一止挡件80与第二止挡件90之间,制冰盒20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止挡件80和第二止挡件90旋转,当第一止挡件80或者第二止挡件90抵接于连接板72时,挡水件70会随着制冰盒20共同旋转。以图6为例,当制冰盒20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第一止挡件80抵接于连接板72后,带动挡水件70沿着与制冰盒20相同的方向旋转,即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制冰盒20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通过第二止挡件90抵接于连接板72后,带动挡水件70沿着与制冰盒20相同的方向旋转,即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
具体的,所述制冰位置时,所述连接板72抵接于第一止挡件80。本实施例中,制冰盒20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因此制冰盒20停止旋转后,制冰盒20能够利用驱动电机的自锁功能保持不动。因此,当制冰盒20处于制冰位置时,挡水件70处于导水状态,制冰盒20利用第一止挡件80抵接于连接板72的侧边,由于制冰盒20保持不动,也会使得挡水件70保持不动,避免挡水件70受到水流冲击而产生偏转。
具体的,所述排出位置时,所述连接板72抵接于第二止挡件90。本实施例中,制冰盒20处于排出位置时,制冰盒20利用第二止挡件90抵接于连接板72,并带动挡水件70共同旋转,从而使得制冰盒20由排水状态转换至脱冰状态,使得制冰柱31顺利地脱冰。
同样,当制冰盒20处于脱冰状态时,挡水件70处于避让状态,制冰盒20利用第二止挡件90抵接于连接板72的侧边,由于制冰盒20保持不动,也会使得挡水件70保持不动,避免挡水件70对制冰柱31的脱冰产生干涉。
进一步的,配合参照图3和图6所示,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储水盒10并与挡水件70相配合的抵持件100,所述导水状态时,所述抵持件100抵接于挡水件70,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抵持件100与挡水件70脱离抵接。本实施例中,抵持件100固定于储水盒10上,挡水件70处于导水状态时,抵持件100提供给挡水件70一定的限位力,避免其受到水流冲击产生偏转。挡水件70由导水状态切换至避让状态过程中,制冰盒20能够带动挡水件70脱离与抵持件100的抵接,该过程中抵持件100不会影响挡水件70随制冰盒20的旋转。
具体的,配合参照图3和图7所示,所述抵持件100包括抵持球101以及抵接于抵持球101的回弹件102,挡水件70处于导水状态时,回弹件102抵接于抵持球101背离挡水件70的一侧,从而提供给抵持球101一定的回弹力,使抵持球101弹性抵持于挡水件70,提供给挡水件70限位力的同时,不影响挡水件70随制冰盒20的旋转。
具体的,通过在储水盒10上设置安装槽13来容纳回弹件102以及至少部分的抵持球101,并使安装槽13开口端的内径尺寸小于抵持球101最大的外径尺寸,从而限制抵持球101脱离安装槽13。其中,安装槽13可以与储水盒10一体成型,也可以设置单独的安装件170来成型安装槽13。当利用单独的安装件170来成型安装槽13时,需要将安装件170固定连接储水盒10,该方式便于抵持件100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继续配合参照图3和图6所示,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设置于挡水件70上并与抵持球101相匹配的抵持槽160。利用抵持槽160来限制抵持球101的活动范围,使得抵持件100更稳定地提供给挡水件70限位力的同时,便于挡水件70与抵持件100之间旋转脱离抵接。
进一步的,继续配合参照图2和图6所示,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20的活动件110以及连接储水盒10并与活动件110相配合的第一限位件120和第二限位件130。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活动件110上设置有内花键,在制冰盒端部的轴状凸起上设置外花键,实现了活动件110与制冰盒20之间的传动连接,即活动件110能够随制冰盒20共同旋转。
第一限位件120和第二限位件130固定连接储水盒10,并且活动件110位于第一限位件120与第二限位件130之间。以图6为例,制冰盒2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活动件110随着制冰盒20共同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活动件110接触到第一限位件120时,第一限位件120能够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的制冰盒20也停止转动。同样,制冰盒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活动件110随着制冰盒20共同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活动件110接触到第二限位件130时,第二限位件130能够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此时的制冰盒20也停止转动。
因此,活动件110、第一限位件120以及第二限位件130的设置,能够在驱动电机带动制冰盒20旋转的过程中,避免造成制冰盒20旋转过度,从而避免制冰盒20与制冷装置30之间产生干涉,还能避免挡水件70与储水盒10之间产生干涉。
具体的,所述制冰位置时,所述活动件110抵接于第一限位件120,所述脱冰状态时,所述活动件110抵接于第二限位件130。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20和第二限位件130的设置,限制了制冰盒20的旋转范围,即制冰盒只能够在制冰位置与脱冰状态之间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制冰位置时,所述制冷装置30的启动时间不早于所述涌流口41b的液体输出时间。本实施例中,制冷装置30的启动时间晚于或者等于涌流口41b的液体输出时间。制冷装置30的启动时间是指压缩机的启动时间,涌流口41b的液体输出时间指的是涌流口41b向制冰腔21注水的时间。
制冷装置30的启动时间等于涌流口41b的液体输出时间的制冰方式中,当输液管41内的液体通过涌流口41b进入制冰腔21内,或者涌流口41b喷射到制冰柱31时,此时同步启动制冷装置30进行制冷,直至制冰腔21注满水并向外溢水,涌流口41b形成的水流仍不断地在制冰腔21内喷涌,扰动制冰柱31周围的水,加速水中气泡的溢出,从而时制冰柱31上形成的冰块无气泡且更透明,该制冰方式缩短了制冰所需的时间,节约用户等待取冰的时间。
制冷装置30的启动时间晚于涌流口41b的液体输出时间的制冰方式中,当输液管41内的液体通过涌流口41b对制冰腔21进行注水一段时间后,再启动制冷装置30进行制冷,直至制冰腔21注满水并向外溢水时,涌流口41b形成的水流仍流不断地在制冰腔21内喷涌,扰动制冰柱31周围的水,加速水中气泡的溢出,从而使制冰柱31上形成的冰块无气泡且更透明,该制冰方式确保制冰柱31上形成的冰块更平整且符合要求,保证了冰块的成型效果。
具体的,所述制冰位置时,所述制冰腔21注满液体时启动制冷装置30。本实施例中,在制冷装置30的启动时间晚于涌流口41b的液体输出时间的制冰方式中,优选制冰腔21内注满水并向外开始溢水时启动制冷装置30进行制冷。即当输液管41内的液体通过涌流口41b进入制冰腔21内后,直至制冰腔21注满水并向外溢水时,此时立即启动制冷装置30进行制冷。
以图5和图6为例,制冰机开始制冰时,先驱动电机控制制冰盒20处于制冰位置,输液泵42通过输液管41抽取储水腔12内的水,并持续地输送至制冰腔21内,此时的制冰柱31位于制冰腔21内,在制冰柱31与制冰腔21内的水接触后,制冰柱31上逐渐形成冰块。当制冰腔21注满水后,输液泵42仍持续不断地对制冰腔21进行注水,制冰腔21内的水会通过制冰口22上的溢水嘴26流向下方的挡水板71,经过挡水板71导流后落入储水腔12,并被输液泵42继续输入至制冰腔21内,使得制冰腔21与储水腔12之间形成水循环。
制冰机制冰完成后,关闭输液泵42,并控制驱动电机带动制冰盒20顺时针旋转,使得制冰盒20由制冰位置转换至排水状态,该过程中制冰腔21内的水不断地从制冰口22或者溢水嘴26流向下方的挡水板71,经过挡水板71导流后落入储水腔12。该过程中,由于挡水件70抵接于抵持件100,因此挡水件70在导水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偏转。
在制冰盒20排水完成后,驱动电机仍然驱动着制冰盒20继续旋转,此时制冰盒20上的第二止挡件90带动挡水件70顺时针旋转,并驱使挡水件70脱离与抵持件100的相互抵接。该过程中,驱动电机驱使制冰盒20由排水状态转换至脱冰状态,制冰盒20驱使挡水件70由导水状态转换至避让状态。当制冰盒20处于脱冰状态时,挡水件70处于避让状态,此时活动件110接触到第二限位件130,第二限位件130控制驱动电机停止旋转。此时第一加热件140开始工作,并使制冰柱31上冰块脱落至储冰盒60内。
制冰机脱冰完成后,控制驱动电机带动制冰盒20逆时针旋转,制冰盒20由脱冰状态转换至制冰状态。该过程中,当第一止挡件80抵接于挡水件70后,第一止挡件80带动挡水件70逆时针旋转,并驱使挡水件70与抵持件100相互抵接。驱动电机带动着制冰盒20旋转的过程中,直至活动件110接触到第一限位件120时,第一限位件120控制驱动电机停止旋转,此时的制冰盒20恢复至制冰位置,抵持件100也抵接于挡水件70,从而进行下一轮制冰,如此往复。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制冰机,包括:
制冰盒,具有制冰腔以及暴露制冰腔的制冰口;
制冷装置,包括至少部分伸入到制冰腔内的制冰柱;
输液组件,包括连通于制冰腔的输液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具有设置于制冰腔内并与制冰口相对的涌流部,所述涌流部具有多个与制冰腔相通的涌流口,多个涌流口均匀分布于制冰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涌流口均匀设置于涌流部上,所述涌流口的中心线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与涌流口数量相同的多个制冰柱,每个涌流口均与对应的制冰柱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盒具有底壁以及连接于底壁周缘并合围形成制冰口的侧壁,所述涌流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盒还具有设置于底壁上并与涌流部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的固定件,所述涌流部设置于定位槽内并抵接于固定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储水盒,所述储水盒具有安装腔以及与安装腔相通的储水腔,所述制冰盒设置于储水腔的上方,所述制冰口暴露于安装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输液管上的输液泵,所述输液泵导通储水盒与制冰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盒枢转连接储水盒以在制冰位置和排出位置转换,所述排出位置基于制冰口的朝向不同,具有排水状态和脱冰状态,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储水盒的储冰盒,所述储冰盒具有暴露于安装腔内的储冰口,所述脱冰状态时,所述制冰柱暴露于安装腔内并位于储冰口的正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的挡水件,所述挡水件具有挡水板以及连接于挡水板两侧的连接板,所述挡水件基于制冰盒的旋转在导水状态与避让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导水状态时,所述挡水板位于制冰盒与储冰盒之间,并遮盖于至少部分储冰口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制冰盒并与挡水件相配合的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所述制冰位置时,所述连接板抵接于第一止挡件,所述排出位置时,所述连接板抵接于第二止挡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机还包括连接储水盒并与挡水件相配合的抵持件,所述导水状态时,所述抵持件抵接于挡水件,所述避让状态时,所述抵持件与挡水件脱离抵接。
CN202320727616.3U 2023-04-04 2023-04-04 制冰机 Active CN219889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7616.3U CN219889817U (zh) 2023-04-04 2023-04-04 制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7616.3U CN219889817U (zh) 2023-04-04 2023-04-04 制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9817U true CN219889817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7616.3U Active CN219889817U (zh) 2023-04-04 2023-04-04 制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9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8752C1 (ru) Холодильник, имеющ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льда (варианты)
KR20040039090A (ko) 제빙기
KR101997259B1 (ko) 냉장고
EP2407737B1 (en) Refrigerator
CN219889817U (zh) 制冰机
CN219889815U (zh) 制冰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CN219889814U (zh) 制冰机
CN219889816U (zh) 制冰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CN219889818U (zh) 制冰机和具有其的冰箱
JP5290706B2 (ja) 冷蔵庫
CN215002423U (zh) 用于制冰的装置、冰箱
KR20080006235U (ko)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EP3907448B1 (en) Ice making system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JP2008175440A (ja) 噴射式製氷機の運転方法
KR20210134571A (ko) 아이스 메이커
KR20110003731A (ko) 냉온수기용 얼음 공급장치
CN215765909U (zh) 用于制冰的装置、冰箱
KR20220037820A (ko) 구형 또는 다면체 형상의 얼음 제빙기, 이를 구비하는 음용수 공급장치 및 냉장고
KR20210029508A (ko) 아이스 메이커
KR102392193B1 (ko) 제빙용수 분사 노즐을 이용하여 제빙하는 제빙기, 이를 구비하는 음용수 공급장치 및 냉장고
KR102392196B1 (ko) 구형 또는 다면체 형상의 얼음 제빙기, 이를 구비하는 음용수 공급장치 및 냉장고
KR20190018984A (ko) 냉수생성탱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냉수기
CN114659311B (zh) 空调器的制冰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821140U (zh) 用于冰箱的制冰装置和冰箱
CN220892632U (zh) 一种球形冰的制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