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4579U - 两用包装瓶 - Google Patents

两用包装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4579U
CN219884579U CN202320558057.8U CN202320558057U CN219884579U CN 219884579 U CN219884579 U CN 219884579U CN 202320558057 U CN202320558057 U CN 202320558057U CN 219884579 U CN219884579 U CN 219884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face
cavity
seal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80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呈祝
巴根纳
王景伟
曾建忠
兰宏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580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4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4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4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用包装瓶,包括:瓶体,具有内腔及瓶口;隔板,安装在瓶体内,且隔板的顶端端面与瓶口周围的端面相连接,隔板将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封口膜,覆盖于瓶口上,瓶盖,其内部设有密封结构,且所述瓶盖盖合于所述瓶口的状态下,所述密封结构能与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瓶体的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且将隔板的顶端端面与瓶口周围的端面连接,并通过在瓶盖内设置密封结构与隔板的顶端端面密封配合,从而保证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密封性,防止第一腔室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内的产品串味。

Description

两用包装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容器技术领域,特别地,有关于一种两用包装瓶。
背景技术
对于饮品、乳品、酱、油等液态产品一般装设于包装瓶中,目前的包装瓶一般只能包装一种液态产品,而无法装入不同口味或种类的液态产品或者同时装入液态产品和固态产品,例如:干湿分离类产品、不同口味的液态牛奶饮料类产品、调味液和食用油等。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可以装入两种固态产品的包装容器,但由于其瓶口与瓶盖之间的密封性较差,因此无法适用于液态产品的包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用包装瓶,以解决目前包装瓶无法装入不同口味或种类的液态产品或者同时装入液态产品和固态产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用包装瓶,包括:瓶体,具有内腔及瓶口;隔板,安装在所述瓶体内,且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与所述瓶口周围的端面相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瓶盖,其内部设有密封结构,且所述瓶盖盖合于所述瓶口的状态下,所述密封结构能与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两用包装瓶还包括封口膜,所述封口膜覆盖于所述瓶口上,所述封口膜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瓶口周围的端面粘接,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口膜的外缘朝其外侧凸伸形成至少一凸部;所述凸部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和/或所述凸部包括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靠近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之间的连接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与所述瓶口周围的端面齐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密封塞;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为向所述瓶口内凹陷的凹曲面,所述密封塞具有与所述凹曲面相配合的凸曲面;或者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为向所述瓶口外凸出的凸曲面,所述密封塞具有与所述凸曲面相配合的凹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瓶体的材料为透明材料,所述隔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标识结构,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标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瓶体具有透明部和遮光部,所述隔板的材料为遮光材料,所述透明部与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遮光部与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二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瓶体的材料为遮光材料,所述瓶体的外侧面上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三标识结构,所述瓶体的外侧面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四标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瓶体的底部向所述瓶体内凹陷设置,所述隔板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瓶体的内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上设有波纹结构,所述波纹结构能沿所述瓶体的轴向伸缩变形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包装瓶,通过隔板将瓶体的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且将隔板的顶端延伸至瓶口周围的端面,并通过在瓶盖内设置密封结构与隔板的顶端端面密封配合,从而进一步地保证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密封性,防止第一腔室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内的产品串味。
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包装瓶,通过在瓶口覆盖封口膜,使得封口膜的第一粘接部与瓶口周围的端面粘接,封口膜的第二粘接部与隔板的顶端端面粘接,从而进一步地保证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密封性,防止第一腔室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内的产品串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瓶盖、瓶体以及封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瓶体与封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瓶体与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瓶体与瓶盖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
1、瓶体;11、瓶口;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瓶口周围的端面;15、瓶体的底部;16、紧固螺纹;2、隔板;21、顶端端面;22、第一侧面;23、第二侧面;24、第三侧面;25、第四侧面;3、封口膜;31、凸部;32、第一凸部;33、第二凸部;34、第三凸部;35、第一粘接部;36、第二粘接部;4、瓶盖;41、密封结构;42、密封垫片;43、密封塞;44、凸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用包装瓶,包括:瓶体1,具有内腔及瓶口11;隔板2,安装在瓶体1内,且隔板2的顶端端面21与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相连接,隔板2将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瓶盖4,其内部设有密封结构41,且瓶盖4盖合于瓶口11的状态下,密封结构41能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包装瓶,通过隔板2将瓶体1的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并且将隔板2的顶端延伸至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从而能通过在瓶口11覆盖封口膜3,使得封口膜3的第一粘接部35与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粘接,封口膜3的第二粘接部36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粘接,从而保证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的密封性,防止第一腔室12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13内的产品串味。
通过隔板2将瓶体1的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并且将隔板2的顶端延伸至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并通过在瓶盖4内设置密封结构41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密封配合,从而进一步地保证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的密封性,防止第一腔室12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13内的产品串味。
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隔板2在其厚度方向Y上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22和第二侧面23,第一侧面22朝向第一腔室12设置,第二侧面23朝向第二腔室13设置。隔板2在其宽度方向X上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侧面24和第四侧面25,第三侧面24和第四侧面25与瓶体1的内壁面相连接并延伸至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处,使得隔板2的第三侧面24和第四侧面25与顶端端面21之间的连接处跟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齐平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两用包装瓶还包括封口膜3,封口膜3覆盖于瓶口11上,封口膜3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粘接部35和第二粘接部36,第一粘接部35与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粘接,第二粘接部36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粘接。其中,封口膜3覆盖于瓶口11(即封口膜3未被全部剥离,也未被部分剥离)且瓶盖4盖合的状态下,密封结构41能与封口膜3的外表面密封配合;封口膜3被剥离瓶口11(即封口膜3被全部剥离)且瓶盖4盖合的状态下,密封结构41能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密封配合。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在产品运输过程中,以及方封口膜3开封而未被全部剥离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均能通过密封结构41与封口膜3两者联合进行密封,确保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保持独立密封的状态;而当封口膜3开封且被全部剥离后,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仍能通过密封结构41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密封配合,使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仍然能保持独立密封的状态。具体的,瓶体1的顶部设有与瓶盖4螺纹连接的紧固螺纹16。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两用包装瓶,通过在瓶口11覆盖封口膜3,使得封口膜3的第一粘接部35与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粘接,封口膜3的第二粘接部36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粘接,从而进一步地保证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的密封性,防止第一腔室12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13内的产品串味。
第二、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饮品与其需添加的营养物质、调味物质或其他物质,例如牛奶和维生素,酸奶和谷物等,分别装入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进而在使用时,将两者倒出后进行混合后食用,或者直接同时食用,一方面可以避免添加的物质如维生素提前混入液态产品而影响物质的稳定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添加的物质如谷物提前混入液态产品而影响物质的口感的稳定。
第三、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吸管刺穿封口膜3并伸入第一腔室12或第二腔室13,从而饮用不同的产品。
第四、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封口膜3开封后,通过将瓶体1朝不同的方向倾倒而第一腔室12和/或第二腔室13中的产品倒出,例如将瓶体1朝第一腔室12的一侧倾倒,从而单独将第一腔室12中的产品倒出;将瓶体1朝第二腔室13的一侧倾倒,从而单独将第二腔室13中的产品倒出;将瓶体1朝隔板2的宽度方向X倾倒,从而将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中的产品同时倒出。
具体的,瓶体1与隔板2可以通过双螺杆协同式一体注塑成型。封口膜3包括铝膜以及铺设于铝膜的内侧面上的热粘合层,封口膜3覆盖于瓶口11并进行加热,使得热粘合层与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相贴合的部位形成第一粘接部35,热粘合层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相贴合的部位形成第二粘接部36。第一粘接部35大体呈环形,与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的形状相同。第二粘接部36大体呈一矩形,与隔板2的顶端端面21的形状相同,第一粘接部35的两端与第一粘接部35相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封口膜3的外缘朝其外侧凸伸形成至少一凸部31,以便于消费者进行封口膜3的撕拉操作。具体的,凸部31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部31可以仅包括第一凸部32和第二凸部33。第一凸部32位于隔板2朝向第一腔室12的一侧,第二凸部33位于隔板2朝向第二腔室13的一侧。消费者可以操作第一凸部32撕拉封口膜3,使第一粘接部35的位于隔板2朝向第一腔室12的一侧的部分剥离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而单独形成第一腔室12的出液口;也可以操作第二凸部33撕拉封口膜3,使第一粘接部35的位于隔板2朝向第二腔室13的一侧的部分剥离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而单独形成第二腔室13的出液口。
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除第一凸部32和第二凸部33外,凸部31还包括第三凸部34,第三凸部34靠近第一粘接部35和第二粘接部36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即第三凸部34位于隔板2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消费者可以操作第三凸部34撕拉封口膜3,使第一粘接部35的一部分剥离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且第二粘接部36的一部分剥离隔板2的顶端端面21,从而同时形成第一腔室12的出液口和第二腔室13的出液口,以便于将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中产品的同时倒出。
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三凸部34,仅实现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中产品的同时倒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的顶端端面21与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齐平设置。进一步的,密封结构41包括一密封垫片42,封口膜3开封且瓶盖4盖合的状态下,密封垫片42与瓶口11周围的端面14以及隔板2的顶端端面21紧密贴合。具体的,密封垫片42的材料可以是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也可以是硅胶或其他食品级的软胶材料。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结构41包括一密封塞43,隔板2的顶端端面21为向瓶口11内凹陷的凹曲面,密封塞43具有与凹曲面相配合的凸曲面44。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的顶端端面21为向瓶口11外凸出的凸曲面,密封塞43具有与凸曲面相配合的凹曲面。通过凹曲面与凸曲面配合密封,既能保证密封塞43与隔板2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又不会影响瓶盖4的转动开启或盖合。具体的,凹曲面与凸曲面大体呈相配合的半球面或者小于二分之一的球面。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的容量可以不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的底端延伸至瓶体1的内底面,且隔板2位于瓶体1内的中间处,从而将内腔分隔成容量相同的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一方面为了便于加工,另一方面也能是两用包装瓶整体对称,结构更稳定。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的底端延伸至瓶体1的内底面且偏离瓶体1的中轴线设置;或者隔板2的底端与瓶体1的内侧面连接;从而能根据装入的产品量将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设计成不同的容量。
为了避免第一腔室12和/或第二腔室13内产品受热膨胀造成瓶体1的瓶身变形而影响美观性,或者造成瓶身的底部变形而导致瓶体1容易倾倒,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瓶体1的底部15向瓶体1内凹陷设置,隔板2的底端延伸至瓶体1的内底面。当第一腔室12和/或第二腔室13内产品受热膨胀时,瓶体1的底部15的凹陷部位能够向瓶体1外变形,而瓶体1的底部15的边缘部位仍然能够稳定地支撑在台面上。
此外,为了避免隔板2会限制瓶体1的底部15的凹陷部位发生变形,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上设有波纹结构,波纹结构能沿瓶体1的轴向Z伸缩变形地设置。当第一腔室12和/或第二腔室13内产品受热膨胀时,波纹结构能够适应瓶体1的底部15的凹陷部位的变形而进行伸缩变形。其中,波纹结构可以是隔板2整体呈一波纹板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隔板2的局部的波纹板结构,优选设置在隔板2的底部并延伸至隔板2的底端。瓶体1的底部15也沿瓶体1的径向设有波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中装入的产品的化学性质,选择瓶体1的材料。例如,PET等透明材料和/或HDPE等遮光材料,也即非透明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中装入的产品的化学性质均比较稳定,即受热不易分解且遇光不易分解,则瓶体1的材料可以选择透明材料。并且为了便于消费者区分第一腔室12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13内的产品,隔板2的第一侧面22上设有第一标识结构,隔板2的第二侧面23上设有第二标识结构;其中,第一标识结构和第二标识结构可以包括根据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中产品的特点进行设计的文字标识结构、图案标识结构和/或颜色标识结构,从而无需在瓶体1的外侧面设置标签,也能赋予产品的配料及包装外观图案等信息,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中装入的产品的化学性质均不太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或者遇光容易分解,则瓶体1的材料选择遮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2中装入的产品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而第二腔室13中装入的产品的化学性质比较不稳定,则瓶体1同时设置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部以及遮光材料制成的遮光部,隔板2的材料为遮光材料,透明部与隔板2围合成用于装入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产品的第一腔室12,遮光部与隔板2围合成用于装入化学性质比较不稳定的产品的第二腔室13。消费者根据透明部和遮光部自身的区别便能区分第一腔室12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13内的产品。
当然上述实施例中,均可以为了便于消费者区分第一腔室12内的产品和第二腔室13内的产品,瓶体1的外侧面上与第一腔室12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三标识结构,瓶体1的外侧面上与第二腔室13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四标识结构。第三标识结构和第四标识结构可以包括根据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中产品的特点进行设计的标签,也可以文字标识结构、图案标识结构和/或颜色标识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申请文件公开的内容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或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体,具有内腔及瓶口;
隔板,安装在所述瓶体内,且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与所述瓶口周围的端面相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瓶盖,其内部设有密封结构,且所述瓶盖盖合于所述瓶口的状态下,所述密封结构能与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密封配合;
其中,所述瓶体的底部向所述瓶体内凹陷设置,所述隔板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瓶体的内底面;所述隔板上设有波纹结构,所述波纹结构能沿所述瓶体的轴向伸缩变形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用包装瓶还包括封口膜,所述封口膜覆盖于所述瓶口上,所述封口膜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瓶口周围的端面粘接,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口膜的外缘朝其外侧凸伸形成至少一凸部;
所述凸部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和/或
所述凸部包括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靠近所述第一粘接部和所述第二粘接部之间的连接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与所述瓶口周围的端面齐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密封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一密封塞;
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为向所述瓶口内凹陷的凹曲面,所述密封塞具有与所述凹曲面相配合的凸曲面;或者
所述隔板的顶端端面为向所述瓶口外凸出的凸曲面,所述密封塞具有与所述凸曲面相配合的凹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体的材料为透明材料,所述隔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室设置,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标识结构,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二标识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体具有透明部和遮光部,所述隔板的材料为遮光材料,所述透明部与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遮光部与所述隔板围合成所述第二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包装瓶,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体的材料为遮光材料,所述瓶体的外侧面上与所述第一腔室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三标识结构,所述瓶体的外侧面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四标识结构。
CN202320558057.8U 2023-03-20 2023-03-20 两用包装瓶 Active CN219884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8057.8U CN219884579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两用包装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8057.8U CN219884579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两用包装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4579U true CN219884579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0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8057.8U Active CN219884579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两用包装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4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34247A (en) Sealed container for use in cooking with improved heat-seal line
US6363978B2 (en) Can container device for maintaining separate ingredients in liquid food products
IES960795A2 (en) A two-part storage container
US20080197153A1 (en) Squeezable Container for Dairy Products
US8875874B2 (en) Multi-compartment mixing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filling
EP1034117B1 (en) A container for foodstuffs
EP3784594B1 (en) Multiple compartment container having an interface device for mixing contents and method to produce such container
US20010025855A1 (en) Integral injected container and top
CN219884579U (zh) 两用包装瓶
US20070164021A1 (en) Connectable segmented container
JP4920835B2 (ja) 飲料容器
CN219584865U (zh) 一种新型的盖内注胶防漏圈可多次密封铁罐
JPH0732448Y2 (ja) フランジのない密封容器
JPS6239479A (ja) デンス又はセミデンスフ−ド及びそれと類似の食料品用容器
EP1348641A1 (en) Packaging assembly
JPS63578Y2 (zh)
KR200221650Y1 (ko) 다공형 씰링병마개
KR200402819Y1 (ko) 시일 없는 포장용기
KR960010077Y1 (ko) 샌드위치 포장용기
AU742370B2 (en) Lids and containers with lids
JP3026874U (ja) 冷菓用容器
JP2000006976A (ja) 可撓性包装容器
GB2307903A (en) Container closure with integral storage cell
MXPA00002565A (en) A container for foodstuffs
JPH10278948A (ja) ショウガ又はニンニク用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