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4006U - 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84006U CN219884006U CN202320889420.4U CN202320889420U CN219884006U CN 219884006 U CN219884006 U CN 219884006U CN 202320889420 U CN202320889420 U CN 202320889420U CN 219884006 U CN219884006 U CN 2198840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al
- supporting
- balance car
- support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平衡车支撑骨架,包括支撑部、与支撑部直接或间接固定的坐杆部、与车轮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与支撑部固定连接的脚踏部,所述脚踏部位于车轮的内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或脚踏部前方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承重部和脚撑部,所述承重部与脚踏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相匹配,且所述脚撑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支撑部。本申请限于其脚踏部设置脚踏组件体积的控制,在支撑骨架中增设支撑件结构,且通过对支撑件的高度限定结构,使得该支撑件可以同时作为脚踏延长部和停靠支架使用,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功能多样化,同时能够实现坐姿骑行舒适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平衡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背景技术
自平衡电动车(self-balancing vehicle),简称平衡车,其平衡原理和直行控制(包括前进和后退)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包括无杆和有杆两种转弯操控方式,现有的有杆平衡车通过车体控制平衡车前进和后退,通过操作杆控制车辆转弯。
现有技术中的有杆平衡车在停放时有直接利用车体一部分作为与地面接触点,美观性不足;或单独设计一个停放支架(或称脚撑),结构复杂,成本高。大部分有杆平衡车其操作杆仅为操作控制车辆设置,其连接处位于车体的支撑骨架位置通常可以转动,由角度传感器测量转动角度,获得操作意图,从而控制车轮,实现对应的转向效果。使用者长期站立操控容易疲惫,体重较大者更甚。此类平衡车通常增加座椅的结构为额外从车体上引出坐杆,坐杆上设置座椅,然而结构复杂,且使用者坐姿骑行时,重心难以刚好处于站姿时的脚踏区域处,骑行姿势不舒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坐姿骑行舒适的平衡车支撑骨架。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衡车支撑骨架,包括支撑部、与支撑部直接或间接固定的坐杆部、与车轮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与支撑部固定连接的脚踏部,所述脚踏部位于车轮的内侧,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或脚踏部前方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承重部和脚撑部,所述承重部与脚踏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相匹配,且所述脚撑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支撑部。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侧面视图为倾斜设置的L形的结构,L形结构的底部最低处为脚撑部,L形结构的顶部且与脚踏部安装好脚踏组件之后的水平方向高度一致处为承重部。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的固定方式为铰接,能够在转到第一位置时作为承重部使用,在转到第二位置时作为脚撑部使用。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从左侧的脚踏部的前方延伸至右侧的脚踏部的前方。
可选的,所述操作杆连接部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固定,且操作杆连接部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之间不可相对转动。
可选的,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固定,立杆上部设有操作杆连接部和坐杆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前述方案所述的支撑骨架,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立杆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直接或间接形成保护框架,电子元器件设于保护框架内部和/或下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前述方案所述的支撑骨架,还包括转向机构、操作杆、转向盘,所述操作杆通过操作杆连接部与支撑骨架固定,所述转向机构位于操作杆与转向盘连接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前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支撑骨架。
本申请针对带座椅、脚踏部置于车轮内侧的有杆平衡车,现有技术若将其脚踏部上的踏板组件面积设置较小,则使用者乘坐姿势难以伸展,使用体验差;若将前部踏板组件面积设置大些,则后部较短,整体外观设计不协调,美观度降低;若考虑对称且满足舒适姿势,则踏板组件面积大,导致整车体积大。本申请限于其脚踏部设置脚踏组件体积的控制,在支撑骨架中增设支撑件结构,且通过对支撑件的高度限定结构,使得该支撑件可以同时作为脚踏延长部和停靠支架使用,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功能多样化,同时能够实现坐姿骑行舒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支撑骨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支撑骨架的侧面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支撑骨架的前方角度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平衡车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平衡车的侧面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平衡车中的支撑骨架立体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支撑骨架、101-支撑部、1011-第一加强件、1012-第二加强件、102-脚踏部、1021-第三加强件、103-支撑件、1031-承重部、1032-脚撑部、104-连接部、105-立杆、1051-操作杆连接部、1052-坐杆部、106-第一支架、107-第二支架、108第三支架、2-车轮、3-壳体、4-操作杆、5-转向盘、6-转向机构、7-座椅组件、8-脚踏组件、901-电源、902-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定连接”、“固持”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包括一体成型;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技术特征,并非表示先后顺序。
本申请为了表述方便,以平衡车直行方向为前后方向,以与平衡车直行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以与平衡车直行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为上下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平衡车支撑骨架1,包括支撑部101、与支撑部101直接或间接固定的坐杆部1052、与车轮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04、与支撑部101固定连接的脚踏部102,所述脚踏部102位于车轮2的内侧,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1和/或脚踏部102前方的支撑件103,所述支撑件103包括承重部1031和脚撑部1032,所述承重部1031与脚踏部102水平方向上的高度相匹配,且所述脚撑部1032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支撑部101。
本实施例中,坐杆部1052与支撑部101直接或间接固定,该直接或间接固定包括可以通过其他固定在支撑部101上的部件固定,如坐杆部1052也可以先通过其他结构固定在脚踏部102上,脚踏部102本身与支撑部101固定连接,进而间接固定在支撑部10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04,该连接部104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多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如通过上下一个或两个扣板及螺栓组件将车轮轴固定在支撑骨架上等方式。
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01与脚踏部102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多种,不限于金属件常采用的焊接、塑料件采用的一体成型等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脚踏部102位于车轮2的内侧,区别与脚踏部102位于车轮2外侧的平衡车,为两种不同的平衡车结构,且由于脚踏部102位于车轮2外侧,则其车轮轴201与支撑骨架1的连接方式也大为不同,对车架脚踏部102承重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本实施例中,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1和/或脚踏部102前方的支撑件103。其中,固定设置包括:支撑件103可以通过脚踏部102固定,也可以通过支撑部101固定或间接通过其他部件固定于此二者之一或共同固定在二者结构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部1031与脚踏部102水平方向上的高度相匹配。即:承重部1031与脚踏部102上安装的踏板组件中的脚步的有效接触面水平高度相一致或近似一致,允许有小范围浮动,不影响脚部同时踩在脚踏组件上和承重部1031上,使得承重部1031能够承接使用者重量即可。能够使得使用者前脚掌往前伸,使用者在坐姿骑行时,脚部稍往前放置时整体坐姿更舒适,使用体验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脚撑部1032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支撑部101。即当车体因使用者主动往前放置平衡车或骑行遇障导致往前倾倒时,能够保护支撑部101以上的部件,提供支撑能力,防止车体继续往前倾倒而产生的不安全隐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段前述解释所限定的含义。
本申请限于其脚踏部102设置脚踏组件体积的控制,在支撑骨架1中增设支撑件103结构,且通过对支撑件103的高度限定结构,使得该支撑件103可以同时作为脚踏延长部和停靠支架使用,结构简单、整体体积小、功能多样化,同时能够实现坐姿骑行舒适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01侧面视图为倾斜设置的L形的结构,L形结构的底部最低处为脚撑部1032,L形结构的顶部且与脚踏部102安装好脚踏组件之后的水平方向高度一致处为承重部1031。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10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仅需要具有本申请所述的承重部1031和脚撑部1032的作用即可。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承重部1031置于与脚踏组件相相匹配的位置,将脚撑部1032设于左、右脚踏组件前侧中间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01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两个单独的部件分别固定在支撑部101和/或脚踏部102上,也可以为左、右脚踏组件前侧一端或中间设置一个脚撑部1032,两端分别设置两个承重部1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03与支撑部101和/或脚踏部102的固定方式为铰接,能够在转到第一位置时作为承重部1031使用,在转到第二位置时作为脚撑部1032使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支撑件103转动不同角度后固定的位置,两个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103从左侧的脚踏部102的前方延伸至右侧的脚踏部102的前方。可以理解为左、右两脚踏部102前方各有一个支撑件103,但该支撑件103为经过中间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杆连接部1051与支撑部101和/或脚踏部102固定,且操作杆连接部1051与支撑部101和/或脚踏部102之间不可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立杆105,所述立杆105与支撑部101和/或脚踏部102固定,立杆105上部设有操作杆连接部1051和坐杆部1052。
本实施例中,支撑骨架1上的支撑部101、脚踏部102、支撑件103、连接件104、立杆105均为金属管状结构,通过焊接、折弯或等方式固定为一整体,在保证整体承重强度的同时,减少重量和成本,也保证支撑骨架1整体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脚踏部102和支撑部101可以同属于一个金属管状结构件中的不同部分,仅根据倾向性功能划分不同部位,如脚踏部102倾向于脚踩踏的位置,其上通常设有踏板组件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扣、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如有需要(如折叠等需求)也可以部分结构采用铰接等方式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平衡车,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支撑骨架1。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平衡车,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支撑骨架1,还包括车轮2、壳体3、操作杆4、转向盘5、转向机构6、座椅组件7、脚踏组件8、各部件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电源901和控制盒902,控制盒902中设有控制板。所述立杆105与支撑部101和/或脚踏部102直接或间接形成保护框架,电子元器件设于保护框架内部和/或下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02包括第一加强件1011、第二加强件1012,第一支架106、第二支架107的一端分设在两个第一加强件1011上,立杆105固定在第一支架106、第二支架107的另一端。第二支架107的增设,使得在立杆105底部固定连接时,若不对立杆105进行折弯,则立杆105底部需延长较长一段距离方能与支撑部101固定,增加了整个车架的体积,若对立杆底部进行折弯,虽能减少体积,但立杆105本身加工成本相对更高。此外,还能够将立杆105架设起一定高度,形成较大空间的保护框架,保护设于内部的电子元件。进一步的,第一支架106、第二支架107之间通过第三支架108固定,进一步增强第一支架106、第二支架107的稳定性,也从侧面进一步增强保护框架的侧面保护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有在第一支架106的一端,立杆105与第一支架106的另一端连接,立杆105底部可直接与支撑部10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脚踏部102与支撑部101之间增设第三加强件1021,提高脚踏部承重能力。
实施例4
如图1-6所示,一种平衡车,所述操作杆4通过操作杆连接部1051与支撑骨架1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立杆105与支撑骨架1固定。转向机构6设于操作杆4和转向盘5连接处。本实施例并非直接将转向机构设于立杆105或操作杆4底部和支撑骨架1连接处,能够降低支撑骨架1底部结构复杂程度,承重性能更稳定。本实施例平衡车与实施例3其他地方无区别,不再赘述。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平衡车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与支撑部直接或间接固定的坐杆部、与车轮轴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与支撑部固定连接的脚踏部,所述脚踏部位于车轮的内侧,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部和/或脚踏部前方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承重部和脚撑部,所述承重部与脚踏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相匹配,且所述脚撑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侧面视图为倾斜设置的L形的结构,L形结构的底部最低处为脚撑部,L形结构的顶部且与脚踏部安装好脚踏组件之后的水平方向高度一致处为承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的固定方式为铰接,能够在转到第一位置时作为承重部使用,在转到第二位置时作为脚撑部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从左侧的脚踏部的前方延伸至右侧的脚踏部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作杆连接部,所述操作杆连接部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固定,且操作杆连接部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之间不可相对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车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固定,立杆上部设有操作杆连接部和坐杆部。
8.一种平衡车,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立杆与支撑部和/或脚踏部直接或间接形成保护框架,电子元器件设于保护框架内部和/或下部。
9.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骨架,还包括转向机构、操作杆、转向盘,所述操作杆通过操作杆连接部与支撑骨架固定,所述转向机构位于操作杆与转向盘连接处。
10.一种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支撑骨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89420.4U CN21988400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89420.4U CN21988400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84006U true CN219884006U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39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89420.4U Active CN219884006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84006U (zh) |
-
2023
- 2023-04-20 CN CN202320889420.4U patent/CN2198840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090041U (ja) | 組み立て式電動カート | |
CN104648570A (zh) |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 |
CN219884006U (zh) | 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 |
CN214875332U (zh) | 简凑式车身结构的电动摩托车 | |
US4078815A (en) | Sidecar frame | |
US5950755A (en) | Personal mobility scooter | |
CN205970983U (zh) | 一种地板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822589U (zh) | 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 |
JP3622340B2 (ja) | 電動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
CN212709792U (zh) | 车架组件、车体及车辆 | |
JPS5843879A (ja) | フロアスカ−ト構造 | |
CN1093807C (zh) | 双轴多人自行车用的车架结构 | |
JP3622342B2 (ja) | 電動車両 | |
US20070107954A1 (en) | Electric vehicle | |
CN207617863U (zh) | 多功能电动车专用的儿童车 | |
CN209192126U (zh) | 折叠电动代步车 | |
CN213199988U (zh) | 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三轮车 | |
JP3491621B2 (ja) | 電動四輪車 | |
CN211107814U (zh) | 一种五轮滑板车底盘 | |
JP3531618B2 (ja) | 電動車両の前部構造 | |
JP4093229B2 (ja) | 電動四輪車の車体構造 | |
JP3475659B2 (ja) | 電動車両の前部構造 | |
CN2670214Y (zh) | 自平衡三轮车 | |
CN112519942A (zh) | 电动摩托车 | |
KR20230002475U (ko) | 조립식 세발 전동보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