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2904U - 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 Google Patents

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2904U
CN219872904U CN202320891683.9U CN202320891683U CN219872904U CN 219872904 U CN219872904 U CN 219872904U CN 202320891683 U CN202320891683 U CN 202320891683U CN 219872904 U CN219872904 U CN 219872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prying
piece
bus bar
connect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16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功
鲁星辰
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ev Hef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16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2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2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2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汇流排和电芯组件。汇流排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撬检块;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且与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连接;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均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第一撬检块与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连接,且第一撬检块与电芯极柱间隔,以与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该汇流排能够避免电芯在撬检过程中出现损伤,同时能够降低撬检的难度,并提高撬检的效率。

Description

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电芯焊接制程工艺中,汇流排与电芯正负极焊接的检验方式多为人工手动撬检,而现有的汇流排多为平面结构,并没有人工撬检位置,从而导致撬检过程中,容易导致电芯损伤,而且增加撬检的难度,并降低了撬检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汇流排和电芯组件,其能够避免电芯在撬检过程中出现损伤,同时能够降低撬检的难度,并提高撬检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汇流排,汇流排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撬检块;
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且与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连接;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均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
第一撬检块与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连接,且第一撬检块与电芯极柱间隔,以与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汇流排包括两个第一撬检块,两个第一撬检块分别与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撬检块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弯曲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撬检块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撬检块与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可拆卸地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撬检块包括本体以及弯曲部;本体开设有与第一连接片的边缘或第二连接片的边缘配合的安装槽;弯曲部与本体连接,且弯曲部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弯曲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汇流排还包括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
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之间,且与第三连接片及第四连接片连接;第三连接片及第四连接片均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
第三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且与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汇流排还包括第二撬检块,第二撬检块与第三连接片或第四连接片连接,且第二撬检块与电芯极柱间隔,以与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汇流排包括两个第二撬检块,两个第二撬检块分别与第三连接片及第四连接片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芯以及至少一个上述的汇流排;
两个电芯的电芯极柱分别与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汇流排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撬检块;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且与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连接;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均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第一撬检块与第一连接片或第二连接片连接,且第一撬检块与电芯极柱间隔,以与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
当该汇流排与电芯极柱连接后,在需要对其进行撬检时,由于第一撬检块与电芯极柱间隔,即,在汇流排上的第一撬检块与对应的电芯极柱的位置之间便可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通过将撬检件的端部伸入撬检空间内,便可快速地对其进行撬检,从而能够避免撬检件在进行撬检时,对电芯造成损伤,同时能够降低撬检的难度,并提高撬检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排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排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排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汇流排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汇流排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汇流排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撬检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撬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200-汇流排;210-第一连接片;220-第二连接片;230-第一连接件;240-第一撬检块;241-本体;242-弯曲部;243-安装槽;250-第三连接片;260-第四连接片;270-第二连接件;280-第三连接件;290-第二撬检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组件,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电芯以及至少一个汇流排200;
汇流排200包括第一连接片210、第二连接片220、第一连接件230以及第一撬检块240;第一连接件230位于第一连接片210和第二连接片220之间,且与第一连接片210及第二连接片220连接;第一连接片210及第二连接片220均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即,两个电芯的电芯极柱分别与第一连接片210及第二连接片220电连接;
而第一撬检块240与第一连接片210或第二连接片220连接,且第一撬检块240与电芯极柱间隔,以与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
由此,请参照图1-图3,该电芯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当该汇流排200与电芯极柱连接后,在需要对其进行撬检时,由于第一撬检块240与电芯极柱间隔,即,在汇流排200上的第一撬检块240与对应的电芯极柱的位置之间便可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通过将撬检件的端部伸入撬检空间内,便可快速地对其进行撬检,从而能够避免撬检件在进行撬检时,对电芯造成损伤,同时能够降低撬检的难度,并提高撬检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撬检的方式能够检验汇流排200与电芯极柱的焊接连接处是否存在虚焊的情况,而且在进行撬检时,需要通过操作人员对撬检的外力进行控制,以在合理的撬检外力范围内,对汇流排200与电芯极柱的焊接连接处进行撬检。
其外,在将汇流排200与电芯极柱焊接连接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电芯的数量对汇流排200中的与电芯极柱连接的连接片的数量进行适应性设置,基于此,请参照图1-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汇流排200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片250、第四连接片260、第二连接件270及第三连接件280;第二连接件270位于第三连接片250和第四连接片260之间,且与第三连接片250及第四连接片260连接;第三连接片250及第四连接片260均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第三连接件280位于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270之间,且与第一连接件230及第二连接件270连接。
由此,该汇流排200包括了第一连接片210、第二连接片220、第三连接片250及第四连接片260,使得该汇流排200能够同时与四个电芯极柱连接。
其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电芯的数量增设第三连接片250及第四连接片260的情况下,汇流排200还可以包括第二撬检块290,第二撬检块290与第三连接片250或第四连接片260连接,且第二撬检块290与电芯极柱间隔,以与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其中,在设置第二撬检块290时,其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设置方式,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撬检块240用于与第一连接片210或第二连接片220连接,而第二撬检块290用于与第三连接片250或第四连接片260连接。
而且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撬检块240时,为便于对第一连接片210与电芯极柱的连接进行撬检,以及对第二连接片220与电芯极柱的连接进行撬检,故,汇流排20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撬检块240,两个第一撬检块240分别与第一连接片210及第二连接片220连接。
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设置有上述的第三连接片250及第四连接片260的结构基础上,在设置第二撬检块290时,为便于对第三连接片250与电芯极柱的连接进行撬检,以及对第四连接片260与电芯极柱的连接进行撬检,故,汇流排200可以包括两个第二撬检块290,两个第二撬检块290分别与第三连接片250及第四连接片260连接。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请参照图1-图6,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撬检块240时,为使得撬检块的对应位置处,能够与电芯极柱间隔,以与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故,第一撬检块240可以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弯曲设置(如图3所示),或第一撬检块240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倾斜设置(如图6所示)。
同理,由于第二撬检块290可以采用与第一撬检块240相同的结构设置方式,故,第二撬检块290可以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弯曲设置,或第一撬检块240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撬检块240采用的是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弯曲设置的方式。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内容中,在设置第一撬检块240和第二撬检块290时,均采用的是与汇流排200上的连接片结构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其目的是在与电芯极柱焊接连接后,便可形成撬检空间;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撬检块240还可以采用与第一连接片210或第二连接片220可拆卸地连接。
具体的,请参照图1-图8,在第一撬检块240与第一连接片210或第二连接片220可拆卸地连接时,第一撬检块240可以包括本体241以及弯曲部242;本体241开设有与第一连接片210的边缘或第二连接片220的边缘配合的安装槽243;弯曲部242与本体241连接,且弯曲部242朝向背离电芯的方向弯曲设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便可在需要对其中一个连接片与电芯极柱的焊接处进行撬检时,将本体241插接于第一连接片210的边缘或第二连接片220的边缘,即,使得第一连接片210的边缘或第二连接片220的边缘与安装槽243配合,便可将第一撬检块240装配于第一连接片210或第二连接片220上,从而能够进行撬检,并在撬检结束后取下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设置方式,需要满足第一连接片210的边缘或第二连接片220的边缘未与电芯极柱焊接,即,需要通过第一连接片210的边缘或第二连接片220的边缘未与电芯极柱焊接的区域与安装槽243配合。
同理,由于第二撬检块290可以采用与第一撬检块240相同的结构设置方式,故,第二撬检块290也可以采用设置上述的本体241以及弯曲部242的方式,且其具体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一撬检块;
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及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及所述第二连接片均用于与电芯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一撬检块与所述第一连接片或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且所述第一撬检块与所述电芯极柱间隔,以与所述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撬检块,两个所述第一撬检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及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撬检块朝向背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弯曲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撬检块朝向背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撬检块与所述第一连接片或所述第二连接片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撬检块包括本体以及弯曲部;所述本体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边缘或所述第二连接片的边缘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弯曲部与所述本体连接,且所述弯曲部朝向背离所述电芯的方向弯曲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还包括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
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三连接片和所述第四连接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三连接片及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及所述第四连接片均用于与所述电芯极柱电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还包括第二撬检块,所述第二撬检块与所述第三连接片或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且所述第二撬检块与所述电芯极柱间隔,以与所述电芯极柱共同形成容置撬检件的撬检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撬检块,两个所述第二撬检块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片及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
10.一种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芯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电芯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汇流排;
两个所述电芯的电芯极柱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及所述第二连接片电连接。
CN202320891683.9U 2023-04-17 2023-04-17 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Active CN219872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1683.9U CN219872904U (zh) 2023-04-17 2023-04-17 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1683.9U CN219872904U (zh) 2023-04-17 2023-04-17 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2904U true CN219872904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7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1683.9U Active CN219872904U (zh) 2023-04-17 2023-04-17 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2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9296B1 (en)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bus ba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US20110117408A1 (en) Battery Assembly
US10950915B2 (en) Connection module including bus bar extending over groove accomodating connection module-side wires
CN106935780B (zh)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CN218351664U (zh) 一体化集成排和电池模组
CN219872904U (zh) 汇流排和电芯组件
CN112234296B (zh) 电芯以及电池模组
CN216529080U (zh) 一种变尺寸电池模组用标准集成盖板模块
CN106159176A (zh) 负极无焊接正极自熔断保护成套模组
CN214848960U (zh) 电池模组及二次电池
CN21066851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209571494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205944219U (zh) 负极无焊接正极自熔断保护成套模组
CN219759883U (zh) 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1040847U (zh) 一种电容及化学电池的密封结构
CN11066095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导电连接片焊接方法
CN219642970U (zh)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CN221057615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连接结构
CN114156604B (zh) 电池测试系统
CN220086196U (zh) 壳体、电池和电池包
CN220963687U (zh) 电压采集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0296461U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绝缘固定装置
CN216848072U (zh) 一种巡检装置及巡检连接结构
CN219643055U (zh) 连接分断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219643022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