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13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8131U
CN219868131U CN202320994662.XU CN202320994662U CN219868131U CN 219868131 U CN219868131 U CN 219868131U CN 202320994662 U CN202320994662 U CN 202320994662U CN 219868131 U CN219868131 U CN 219868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ensation
air outlet
guide door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46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引
卢坤明
李彬彬
程李
高海豹
李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46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8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8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8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壳体和两个导风门,壳体设置有出风口和假风口,假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一侧;导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且用于打开或遮挡出风口;其中,导风门包括导风门本体和防凝露筋条,防凝露筋条连接于导风门本体,且防凝露筋条与出风口和假风口的交界处相对分布,防凝露筋条能用于阻挡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沿导风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流向假风口处。该空调器能够在制冷时,改善冷风容易顺着导风门流向假风口而导致假风口处容易产生凝露的问题,并改善因产生的冷凝水过多而滴落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常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电器设备,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向室内送风来改变室内环境温度。当空调器吹出的风吹到人体身上时,人体有强烈的风感;人体长时间承受风感,较易出现不适,特别是老人、孕妇、小孩等。
为了降低空调出风对于人体的影响,提高舒适性,改善用户体验;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风感出风功能的空调器;这类空调器包括壳体、前面板和导风门,壳体设置有出风口,前面板和壳体之间形成风道,导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用于遮挡或打开出风口,且前面板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通孔、和/或导风门设置有出风孔,当导风门遮挡出风口时,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可以经过前面板设置的通孔以及导风门设置的出风孔中的至少一者吹出,则可以使风被打散,减少直接吹向人体的风量,提升人体的舒适程度。
但是,当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从出风口吹出的冷风容易顺着导风门的内侧壁流向出风口侧边的假风口,导致假风口处因温差增大而产生凝露,甚至因产生的冷凝水过多而滴落,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空调器制冷时,改善冷风容易顺着导风门流向假风口而导致假风口处容易产生凝露的问题,并改善因产生的冷凝水过多而滴落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壳体,壳体设置有出风口和假风口,假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一侧;以及,
导风门,导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且用于打开或遮挡出风口;其中,
导风门包括导风门本体和防凝露筋条,防凝露筋条连接于导风门本体,且防凝露筋条与出风口和假风口的交界处相对分布,防凝露筋条能用于阻挡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沿导风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流向假风口处。
由于导风门本体上设置的防凝露筋条能够阻挡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沿导风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流向假风口处;故能够在空调器制冷时,通过防凝露筋条的设置,阻挡冷风顺着导风门本体流向假风口处,减小假风口处的温差,改善假风口处因温差而产生凝露的问题,并因冷凝水的减少而改善滴水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门本体设置有贯穿其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出风孔,防凝露筋条连接于内侧壁,防凝露筋条还能用于引导从出风口吹出的风通过出风孔从外侧壁吹出。
由于导风门本体上设置的防凝露筋条还能引导从出风口吹出的风通过出风孔从外侧壁吹出;故能够在空调器制冷时,通过防凝露筋条的设置,确保从出风口吹出的冷风及时、可靠地从导风门的出风孔吹出,有利于减小导风门本体的内侧和外侧的温差,改善导风门本体的内侧容易因温差而产生凝露的问题,并因冷凝水的减少而改善滴水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门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与导风门本体的转动轴线重合或平行分布,防凝露筋条还用于阻挡风沿导风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流向电机。
由于防凝露筋条还可以阻挡风沿导风门本体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流向电机,故能够在空调器制冷时,利用防凝露筋条阻挡冷风流向电机,进而减少电机处产生的凝露,减少电机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门还包括连接板和转动轴,连接板连接于导风门本体,转动轴连接于连接板的第一侧,且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防凝露筋条分布于连接板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背分布。
将防凝露筋条设置于连接板背离转动轴的一侧,能够使电机和防凝露筋条分别设置于连接板的两侧,进而能够利用防凝露筋条可靠地阻挡在电机的前端;在空调器制冷时,防凝露筋条能够可靠地阻挡冷风吹向电机,进而减少电机处产生的凝露,改善电机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门本体具有凹槽,当导风门本体遮挡出风口处,凹槽与出风口相对;防凝露筋条位于凹槽内,且防凝露筋条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凹槽的深度。
将防凝露筋条的高度配置为至少等于导风门本体的凹槽的深度,能够有效地利用防凝露筋条阻挡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在导风门本体的凹槽内流向假风口处,以便于在空调器制冷时,有效地阻挡冷风流向假风口处,充分改善假风口处因温差大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防凝露筋条的边缘与导风门本体不间断地连接,且边缘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风门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防凝露筋条和导风门本体之间的连接处没有间隙,进而能够利用防凝露筋条可靠地阻挡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在导风门本体的引导下流向假风口处,以便于在空调器制冷时,阻挡冷风流向假风口处,改善假风口处因温差大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设置有两个假风口,两个假风口分别位于出风口的两侧;导风门本体连接有两个防凝露筋条,两个防凝露筋条与两个假风口和出风口的交界处一一对应地分布,分别用于阻挡风沿导风门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流向对应的假风口处。
如此设置,能够利用两个防凝露筋条可靠地阻挡风流向对应的假风口处,以便于在空调器制冷时,能够利用各个防凝露筋条可靠地阻挡冷气流向各个假风口处,减少各个假风口处产生的凝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门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防凝露筋条与导风门本体的转动轴线垂直分布。
如此设置,还能够利用防凝露筋条可靠地阻挡风流向电机;在空调器制冷时,能够减少流向电机的冷气,进而改善电机处产生的凝露的问题,并改善电机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门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防凝露筋条相对于导风门本体的转动轴线倾斜分布,且防凝露筋条用于引导风朝向远离电机的方向流动。
如此设置,便于利用倾斜分布的防凝露筋条引导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可靠地流向远离电机的位置,并能及时、可靠地从出风孔吹出;在空调器制冷时,还能够可靠地阻挡冷风流向电机,减少电机处产生的凝露,并改善电机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而且确保冷风能及时、可靠地从出风孔吹出,减小导风门的内侧和外侧温差,并减少导风门内侧产生的凝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风门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防凝露筋条呈弧形,且防凝露筋条的弧形凸面朝向电机,防凝露筋条的弧形凹面用于引导风朝向远离电机的方向流动。
如此设置,便于利用弧形的防凝露筋条引导从出风口吹出的风可靠地流向远离电机的位置,并能及时、可靠地从出风孔吹出;在空调器制冷时,还能够可靠地阻挡冷风流向电机,减少电机处产生的凝露,并改善电机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而且确保冷风能及时、可靠地从出风孔吹出,减小导风门的内侧和外侧温差,并减少导风门内侧产生的凝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防凝露筋条与导风门本体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不仅能够提高防凝露筋条连接于导风门本体的稳定性,进而确保防凝露筋条的导流、阻挡作用的可靠性;还可以减少防凝露筋条装配于导风门本体的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Ⅱ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Ⅳ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其他实施例中导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Ⅵ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其他实施例中导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Ⅷ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0-空调器;100-壳体;101-出风口;102-假风口;110-前面板;111-通孔;200-电机;300-导风门;310-导风门本体;311-连接板;312-转动轴;321-防凝露筋条;322-出风孔;a-转动轴线;b-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为了改善空调器出风直吹人体,导致人体舒适性降低的问题;在空调器的前面板设置通孔、和/或在导风门上设置出风孔,以使空调器具有无风感出风模式,具体地,当导风门遮挡空调器的壳体设置的出风口时,从出风口吹出的风能够被通孔和出风孔中的至少一者打散、并吹出,进而减少直接吹向人体的风量,提升人体的舒适程度。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模式下制冷时,冷风容易流向假风口处,导致假风口处的温差较大,并容易产生凝露,甚至因产生的冷凝水过多而滴落,降低用户体验;而且,导风门的内侧和外侧的温差较大,也容易导致导风门的内侧容易形成凝露,并容易聚集、滴落的冷凝水,降低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可以在制冷状态下时,改善冷风容易顺着导风门流向假风口而导致假风口处容易产生凝露的问题,并改善因产生的冷凝水过多而滴落的问题,以及改善导风门的内侧和外侧温差较大,并导致导风门的内侧容易产生凝露,以及容易滴落冷凝水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可以是指室内挂机,其包括壳体100、换热组件(图未示出)、风机(图未示出)和导风门300;换热组件和风机均设置于壳体100,壳体100设置有出风口101和假风口102,假风口102位于出风口101的一侧;导风门30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且位于出风口101处。风机用于将换热组件换热后的气体从出风口101吹出,即可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当导风门300转动时,即可调节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的风向。
需要说明的是,假风口102的设置可以使壳体100的外观具有一致性,且假风口102可以与壳体100用于装配电控盒的位置相对,以保证空调器010外观的美观性和结构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壳体100包括底座(图未示出)、中框(图未示出)和导风架(图未示出),中框、导风架、换热组件和风机均设置于底座;中框设置有出风口101,导风门300与导风架可转动地连接。中框、导风架、换热组件和风机装配于底座的方式均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空调器010还包括前面板110,前面板110设置于壳体100;具体地,前面板110连接于中框,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一体成型。为了使空调器010能够实现无风感出风模式;前面板110和中框之间形成风道,且前面板110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通孔111,导风门300被配置为能打开出风口101或遮挡出风口101;当导风门300遮挡出风口101时,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能够在导风门300的引导下进入风道,并从前面板110开设的通孔111吹出,由于风被前面板110的通孔111打散,故出风方式相比于直接从出风口101吹出分散,即可改善风直接吹向人体的问题。
为了确保空调器010在无风感模式下,仍然具有较大的出风量,而不会因无风感降低出风量;请参照图1和图2,导风门300设置有出风孔322,当导风门300打开出风口101时,空调器010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冷风或热风能从出风口101直接吹出;当导风门300遮挡出风口101时,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部分的风从导风门300开设的出风孔322吹出,另一部分的风在导风门300的表面的引导下进入风道,并从前面板110开设的通孔111吹出,这样一来,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能够被导风门300的出风孔322以及前面板110的通孔111打散、并吹出,出风的方式更加分散,即可改善风直接吹向人体的问题,并且确保了出风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010可以仅在导风门300设置出风孔322,以使空调器010能够处于无风感模式,而不在前面板110设置通孔111;或者,空调器010可以仅在前面板110设置通孔111,而不在导风门300设置出风孔322,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包括两个导风门300和两个电机200,两个导风门300均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且均位于出风口101处,具体地,两个导风门300均与导风架可转动地连接,且均位于出风口101处;两个电机200均设置于壳体100,具体地,导风架设置有安装腔,电机200装配于安装腔内;两个电机200与两个导风门300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且电机200位于对应的导风门300的端部。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010可以包括四个电机200,每个导风门300的两端均配置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200;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器010包括三个电机200,一个导风门3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电机20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个导风门300的一端与另一个电机20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再进一步地,两个导风门300均设置有出风孔322;当两个导风门300同时打开出风口101时,风能从出风口101吹出;当两个导风门300同时遮挡出风口101时,风能从两个导风门300的出风孔322以及前面板110的通孔111吹出,以确保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模式下,仍然具有较大的出风量,进而确保良好的制热和制冷效果。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只有其中一个导风门300设置有出风孔322;或者,空调器010只包括一个导风门300,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出风模式时,吹出的风可以是热风也可以是冷气,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制冷状态时,导风门300遮挡出风口101,从出风口101吹出的冷风能从导风门300的出风孔322出吹;而导风门300的内侧和外侧的温差较大,容易导致导风门300的内侧产生凝露,甚至出现滴落冷凝水的问题;而且,冷风容易顺着导风门300流向假风口102处,导致假风口102处的温差大,容易产生凝露,甚至因产生的冷凝水过多而滴落。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导风门300包括导风门本体310和防凝露筋条321,防凝露筋条321连接于导风门本体310,且防凝露筋条321与出风口101和假风口102的交界处相对分布,防凝露筋条321能用于阻挡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沿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的延伸方向流向假风口102处。由于导风门本体310上设置的防凝露筋条321能够阻挡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沿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的延伸方向流向假风口102处;故能够在空调器010制冷时,通过防凝露筋条321的设置,阻挡冷风顺着导风门本体310流向假风口102处,减小假风口102处的温差,改善假风口102处因温差而产生凝露的问题,并因冷凝水的减少而改善滴水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壳体100设置有两个假风口102,两个假风口102分别位于出风口的两侧;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壁设置有两个防凝露筋条321,两个防凝露筋条321与两个假风口102和出风口101的交界处一一对应地分布,分别用于阻挡风沿导风门本体310的长度延伸方向流向对应的假风口102处。这样一来,在空调器010制冷时,特别是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的制冷状态下时,能够利用各个防凝露筋条321可靠地阻挡冷气流向各个假风口102处,减少各个假风口102处产生的凝露。
导风门本体310设置有贯穿其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出风孔322,且防凝露筋条321连接于内侧壁,防凝露筋条321能用于引导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通过出风孔322从外侧壁吹出。由于导风门本体310上设置的防凝露筋条321能够引导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通过出风孔322从导风门本体310的外侧壁吹出;故能够在空调器010制冷时,特别是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的制冷状态下时,通过防凝露筋条321的设置,确保从出风口101吹出的冷风及时、可靠地从导风门300的出风孔322吹出,有利于减小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和外侧的温差,改善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容易因温差而产生凝露的问题,并因冷凝水的减少而改善滴水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每个导风门300均包括导风门本体310和连接于其内侧壁的防凝露筋条321。在空调器010制冷时,特别是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的制冷状态下时,从出风口101流向任意一个导风门300的冷风,都能够利用相应的导风门300配置的防凝露筋条321及时、可靠地引导至出风孔322吹出,有效地减少每一个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和外侧的温差,改善任意一个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容易因温差而产生凝露的问题,并因冷凝水的减少而改善滴水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可以利用每个导风门本体310上连接的防凝露筋条321阻挡冷风流向假风口102处,充分改善假风口102处容易因温差大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仅其中一个导风门300包括导风门本体310和连接于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壁的防凝露筋条321,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电机200设置于导风门本体310的端部,且电机200与其中一个假风口102相对分布,电机200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a与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重合;防凝露筋条321还用于阻挡风沿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的延伸方向流向对应的电机200。
由于防凝露筋条321还可以阻挡风沿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的延伸方向流向对应的电机200,故能够在空调器010制冷时,利用防凝露筋条321阻挡冷风流向电机200,进而减少电机200处产生的凝露,减少电机200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200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a还可以与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平行分布,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导风门300还包括连接板311和转动轴312,连接板311连接于导风门本体310,具体地,连接板311连接于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壁;转动轴312连接于连接板311的第一侧,且与对应的电机20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具体地,转动轴312远离连接板311的一端能伸入导风架的安装腔内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防凝露筋条321分布于连接板311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背分布。将防凝露筋条321设置于连接板311背离转动轴312的一侧,能够使电机200和防凝露筋条321分别设置于连接板311的两侧,进而能够利用防凝露筋条321可靠地阻挡在电机200的前端;在空调器010制冷时,特别是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的制冷状态下时,防凝露筋条321能够可靠地阻挡冷风吹向电机200,进而减少安装腔内、以及电机200处产生的凝露,改善电机200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轴312与电机20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方式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防凝露筋条321和连接板311连接于导风门本体310的方式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11和防凝露筋条321均与导风门本体310一体成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确保防凝露筋条321和连接板311连接于导风门本体310的稳定性,还能确保电机200通过连接于连接板311的转动轴312与导风门本体310传动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减少连接板311装配于导风门本体310的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凝露筋条321和连接板311连接于导风门本体310的方式还可以是粘接、卡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转动轴312与连接板311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转动轴312与连接板311一体成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转动轴312连接于连接板311的稳定性,还能确保电机200通过转动轴312与导风门本体310传动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转动轴312装配于连接板311的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轴312与连接板31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卡接、粘接、过盈配合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导风门本体310具有凹槽,当导风门本体310遮挡出风口101处,凹槽与出风口101相对,具体地,凹槽的槽壁为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壁;防凝露筋条321位于凹槽内,且防凝露筋条321的高度H等于凹槽的深度;将防凝露筋条的321的高度H配置为与凹槽的深度相同,能够避免防凝露筋条321的设置干涉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凝露筋条321的高度H还可以大于凹槽的深度。
将防凝露筋条321的高度H配置为至少等于导风门本体310的凹槽的深度,能够有效地利用防凝露筋条321阻挡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在导风门本体310的凹槽内流向假风口102处,以便于在空调器010制冷时,有效地阻挡冷风流向假风口102处,充分改善假风口102处因温差大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导风门本体310为圆弧板,圆弧板的弧形凹面为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壁,弧形凸面为导风门本体310的外侧壁,凹槽为圆弧形的凹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门本体310还可以包括三个依次呈夹角连接的板体,三个板体形成大致成梯形的凹槽,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照图4,防凝露筋条321的边缘与导风门本体310不间断地连接,且防凝露筋条321的边缘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导风门本体310的宽度方向b的两端。如此设置,能够使防凝露筋条321与导风门本体310的连接处与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壁的形状相适配,保证防凝露筋条321和导风门本体310之间的连接处没有间隙,进而能够利用防凝露筋条321可靠地阻挡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在导风门本体310的引导下流向假风口102处,以便于在空调器010制冷时,阻挡冷风流向假风口102处,改善假风口102处因温差大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防凝露筋条321与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垂直分布。如此设置,能够利用防凝露筋条321可靠地阻挡风流向电机200;在空调器010制冷时,特别是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的制冷状态下时,能够减少流向电机200的冷气,进而改善电机200处产生的凝露的问题,并改善电机200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
当然,请参照图5和图6,在一其他实施例中,防凝露筋条321相对于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倾斜分布,且防凝露筋条321用于引导风朝向远离电机200的方向流动;如此设置,便于利用倾斜分布的防凝露筋条321引导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可靠地流向远离电机200的位置,并能及时、可靠地从出风孔322吹出;在空调器010制冷时,特别是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的制冷状态下时,能够可靠地阻挡冷风流向电机200,减少电机200处产生的凝露,并改善电机200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而且确保冷风能及时、可靠地从出风孔322吹出,减小导风门300的内侧和外侧温差,并减少导风门300内侧产生的凝露。需要说明的是,防凝露筋条321相对于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倾斜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75°、60°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或者,请参照图7和图8,在又一其他实施例中,电机200设置于导风门本体310的端部,防凝露筋条321呈弧形,且防凝露筋条321的弧形凸面朝向电机200,防凝露筋条321的弧形凹面用于引导风朝向远离电机200的方向流动;如此设置,便于利用弧形的防凝露筋条321引导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可靠地流向远离电机200的位置,并能及时、可靠地从出风孔322吹出;在空调器010制冷时,特别是空调器010处于无风感的制冷状态下时,能够可靠地阻挡冷风流向电机200,减少电机200处产生的凝露,并改善电机200因沾上冷凝水而出现遇水短路、损坏的问题,而且确保冷风能及时、可靠地从出风孔322吹出,减小导风门300的内侧和外侧温差,并减少导风门300内侧产生的凝露。需要说明的是,弧形的防凝露筋条321的圆心角的角度可以是60°、75°、180°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010在使用时,可以控制导风门300转动,以打开出风口101,使得换热后的风在风机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01吹出;还可以控制导风门300转动,以遮挡在出风口101处,使得换热后的风在风机的作用下分别通过导风门300设置的出风孔322和前面板110设置的通孔111吹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010能够在无风感的制冷模式下,利用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壁连接的防凝露筋条321引导从出风口101吹出的风通过出风孔322从导风门本体310的外侧壁吹出,并阻挡风沿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的延伸方向流动,进而确保从出风口101吹出的冷风及时、可靠地从导风门300的出风孔322吹出,有利于减小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和外侧的温差,改善导风门本体310的内侧容易因温差而产生凝露的问题,并因冷凝水的减少而改善滴水的问题,并且还能阻挡冷风吹向假风口102和电机200处,减少假风口102和电机200处产生的凝露,还可以改善电机200容易遇水损坏、短路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设置有出风口(101)和假风口(102),所述假风口(102)位于所述出风口(101)的一侧;以及,
导风门(300),所述导风门(3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00),且用于打开或遮挡所述出风口(101);其中,
所述导风门(300)包括导风门本体(310)和防凝露筋条(321),所述防凝露筋条(321)连接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且所述防凝露筋条(321)与所述出风口(101)和所述假风口(102)的交界处相对分布,所述防凝露筋条(321)能用于阻挡从所述出风口(101)吹出的风沿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的延伸方向流向所述假风口(10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设置有贯穿其内侧壁和外侧壁的出风孔(322),所述防凝露筋条(321)连接于所述内侧壁,所述防凝露筋条(321)还能用于引导从所述出风口(101)吹出的风通过所述出风孔(322)从所述外侧壁吹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端部设置有电机(200),且所述电机(200)用于驱动所述导风门本体(310)转动,所述电机(200)的输出轴的转动轴线(a)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重合或平行分布,所述防凝露筋条(321)还用于阻挡风沿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的延伸方向流向所述电机(2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300)还包括连接板(311)和转动轴(312),所述连接板(311)连接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所述转动轴(312)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11)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电机(20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防凝露筋条(321)分布于所述连接板(311)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具有凹槽,当所述导风门本体(310)遮挡所述出风口(101)时,所述凹槽与所述出风口(101)相对;
所述防凝露筋条(321)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防凝露筋条(32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筋条(321)的边缘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不间断地连接,且所述边缘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宽度方向(b)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设置有两个所述假风口(102),两个所述假风口(102)分别位于所述出风口(101)的两侧;所述导风门本体(310)连接有两个所述防凝露筋条(321),两个所述防凝露筋条(321)与两个所述假风口(102)和所述出风口(101)的交界处一一对应地分布,分别用于阻挡风沿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长度延伸方向流向对应的所述假风口(102)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200);所述防凝露筋条(321)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垂直分布;或者,
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200),所述防凝露筋条(321)相对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转动轴线(a)倾斜分布,且所述防凝露筋条(321)用于引导风朝向远离所述电机(200)的方向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电机(200),所述防凝露筋条(321)呈弧形,且所述防凝露筋条(321)的弧形凸面朝向所述电机(200),所述防凝露筋条(321)的弧形凹面用于引导风朝向远离所述电机(200)的方向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筋条(321)与所述导风门本体(310)一体成型。
CN202320994662.XU 2023-04-25 2023-04-25 空调器 Active CN219868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4662.XU CN219868131U (zh) 2023-04-25 2023-04-25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4662.XU CN219868131U (zh) 2023-04-25 2023-04-25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8131U true CN21986813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4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4662.XU Active CN219868131U (zh) 2023-04-25 2023-04-25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8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205584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868131U (zh) 空调器
CN210118869U (zh) 壁挂式室内机
CN219713501U (zh) 空调器
CN201885367U (zh) 立式空调器
KR100760198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0966820A (zh) 一种随风速自动改变冰箱间室出风口风流方向的冰箱
JPH09243103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03810676U (zh) 转动导风结构和壁挂式空调器
CN111288553A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106545925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31108A (zh) 出风结构和空调器
CN211876179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CN219868129U (zh) 空调器
KR100654723B1 (ko) 천정카세트 에어컨의 풍향 조절 장치
KR100772236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0399437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884229U (zh) 一种双向导风板结构及其空调
CN111720991A (zh) 蜗壳组件及风管机
CN111140923A (zh) 空调器
CN218895461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558765U (zh) 送风装置及冰箱
CN213713264U (zh) 一种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19735550U (zh) 一种双风幕式的冷库门风幕系统
CN21906359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