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059U -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8059U
CN219868059U CN202321391714.0U CN202321391714U CN219868059U CN 219868059 U CN219868059 U CN 219868059U CN 202321391714 U CN202321391714 U CN 202321391714U CN 219868059 U CN219868059 U CN 219868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water supply
inpu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17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朱方伟
董剑
陈焰华
王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C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C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C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C Gener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17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8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8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8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包括:供水管路;回水管路;至少一个动力模块,其连接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用于为供水循环提供动力;沿供水方向依此分布的多个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换热器;输出管路,其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热水出口和所述供水管路;输入管路,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冷水进口,所述输入管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水管路;或者,所述输入管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水管路。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加热模块,多个加热模块沿供水方向依此分布,加热模块的连接方式可根据用户端需求、热源条件等进行合理的组合,从而稳定、足量的解决用户端的用热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供热需求量仍然持续增长,供热系统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化石能源驱动的供热模式面临越来越大压力,其应用场景、应用量均受到明显限制;低碳环保的供热方式必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驱动的供热模式的主导地位。
目前太阳能热水、空气能热泵、地源热泵等清洁环保可再生能源方式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以上能源形式受制于资源条件,往往不能稳定、足量解决用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以解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包括:
供水管路;
回水管路;
至少一个动力模块,其连接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用于为供水循环提供动力;
沿供水方向依此分布的多个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所述加热模块包括:
-换热器;
-输出管路,其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热水出口和所述供水管路;
-输入管路,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换热器的冷水进口,所述输入管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水管路;或者,
所述输入管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水管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上均设有多个管路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管路上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模块包括:
循环管路,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水管路和所述供水管路;
主循环泵,其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模块还包括备用循环泵,所述备用循环泵与所述主循环泵并联连接于所述循环管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定压接口,所述定压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补水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管路上设有次级循环泵。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管路上设有止回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加热模块,多个加热模块沿供水方向依此分布,每个加热模块中,供水由输入管路输入并由输出管路输出,输入加热模块的供水经过换热器与外部热源换热,供水被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水输入到供水管路中;当输入管路的输入端连接回水管路时,用户端输出的冷水输回回水管路,回水可由输入管路输入加热模块,加热模块对回水进行加热并输入到供水管路中,多个加热模块可同时运行或者部分运行,在外部热源条件好时,可采用该连接方式,各加热模块互为备用,根据末端用户需要及热源条件选择运行的加热模块;当输入管路的输入端连接供水管路时,加热模块对供水管路中输送的水进行加热并输回供水管路,被加热后的水输送到下一加热模块再次被加热并输回供水管路,多个加热模块依此对供水进行加热,在外部热源条件较差,或者系统供水温度需求较高时,可采用该连接方式,多个加热模块依此对供水进行加热,直至供水温度达到需要,并根据末端用户温度需求的变化,调整加热模块的配置;并且,加热模块的连接方式可根据用户端需求、热源条件等进行合理的组合,从而稳定、足量的解决用户端的用热需求;
2、本申请通过在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上分别设多个管路接口,方便加热模块的输入管路和输入管路与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的连接,以便按照需要增减加热模块,或者调整加热模块的连接方式,适合多期规划分步实施的供热项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在加热模块的输入管路与回水管路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在加热模块的输入管路与供水管路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中动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中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供水管路;2、回水管路;3、动力模块;31、循环管路;32、主循环泵;33、备用循环泵;34、定压接口;35、电动阀;4、加热模块;41、换热器;42、输入管路;43、输出管路;44、控制阀;45、次级循环泵;5、管路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参照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包括供水管路1、回水管路2、至少一个动力模块3和多个加热模块4,其中,动力模块3连接供水管路1和回水管路2,用于为供水循环提供动力,加热模块4用于对供水进行加热,多个加热模块4沿供水方向依此分布。
参照图1-3所示,动力模块3包括循环管路31和主循环泵32,循环管路31两端分别连接回水管路2和供水管路1,而主循环泵32设于循环管路31上,从而通过主循环泵32为供水循环提供动力,维持系统供水管路1和回水管路2之间的压差。本实施例中,在循环管路31上设有电动阀35和蝶阀,电动阀35位于主循环泵32前端,蝶阀位于主循环泵32后端,在主循环泵32的两端分别设有压力表以监测水压,并且,在循环管路31上设有止回阀,止回阀位于主循环泵32的后端。
参照图1-3所示,进一步的,动力模块3还包括备用循环泵33,备用循环泵33与主循环泵32并联连接在循环管路31上,主循环泵32和备用循环泵33互为备用,在一个循环泵失效时,另一个循环泵可接替工作以保证供水循环。本实施例中,备用循环泵33通过循环支路连接在循环管路31上,且备用循环泵33位于电动阀35和蝶阀之间,备用循环泵33的两端也设有压力表,且循环支路上也设有止回阀,该止回阀位于备用循环泵33的后端。
参照图1-3所示,进一步的,在循环管路31上设有定压接口34,定压接口34用于连接外部补水设备,以通过外部补水设备补充供水,维持供水系统内的水压平衡,本实施例中,定压补水设备可以是已知的具备空调冷热水定压、补水、排气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中,定压接口34连接在循环支路上,且位于备用循环泵33的前端。
参照图1-2和图4所示,加热模块4包括换热器41、输出管路43和输入管路42,输出管路43连接换热器41的热水出口和供水管路1,输入管路42的输出端连接换热器41的冷水进口,输入管路42的输出端连接供水管路1或者回水管路2。供水管路1的供水或者回水管路2的回水由输入管路42输入换热器41,通过换热器41与外部热源换热;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外部热源为已知的以水为热量传输介质的热源,热源水从换热器41热水进口输入到换热器41内,换热器41上对应设有与热源对接的热水接口,热源水与供水通过换热器41换热,从而对供水进行加热,供水被加热后通过输出管路43输入到供水管路1中并在供水管路1中向用户端输送。
具体的,外部热源可以是地热、工业余热、太阳能热水以及空气能热泵、地源热泵、市政热力、锅炉等系统热水。
参照图1-2和图4所示,加热模块4中,供水由输入管路42输入并由输出管路43输出,输入加热模块4的供水经过换热器41与外部热源换热,供水被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水输入到供水管路1中;当输入管路42的输入端连接回水管路2时,用户端输出的冷水输回回水管路2,回水可由输入管路42输入加热模块4,加热模块4对回水进行加热并输入到供水管路1中,通过多个加热模块4的设置,多个加热模块4沿供水方向依此分布,多个加热模块4可同时运行或者部分运行,在外部热源条件好,系统流量大,且运行过程中流量变化非常明显时,可采用该连接方式,各加热模块4互为备用,根据末端用户需要及热源条件选择运行的加热模块4;当输入管路42的输入端连接供水管路1时,加热模块4对供水管路1中输送的水进行加热并输回供水管路1,被加热后的水输送到下一加热模块4再次被加热并输回供水管路1,多个加热模块4依此对供水进行加热,在外部热源条件较差,系统供水温度需求较高,供、回水温差较大时,可采用该连接方式,多个加热模块4依此对供水进行加热,直至供水温度达到需要,并根据末端用户温度需求的变化,调整加热模块4的配置;并且,加热模块4的连接方式可根据用户端需求、热源条件等进行合理的组合,从而稳定、足量的解决用户端的用热需求。
参照图1-2所示,进一步的,供水管路1和回水管路2上均设有多个管路接口5,从而方便加热模块4的输入管路42和输入管路42与供水管路1和回水管路2的连接,以便按照需要增减加热模块4,或者调整加热模块4的连接方式,适合多期规划分步实施的供热项目。
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的,热源模块中,输入管路42上设有次级循环泵45,次级循环泵45提供热源模块内水循环的动力,确保供水在加热模块4内循环流通,同时,在输入管路42上设有控制阀44,控制阀44位于次级循环泵45的前端,控制阀44为电动阀35,电动阀35与次级循环泵45联动,实现加热模块4的启停切换。
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的,在输入管路42上设有温度计、压力表和止回阀,温度计和压力表位于控制阀44和次级循环泵45之间,止回阀位于次级循环泵45的末端;输出管路43上设有温度计、压力表和蝶阀,温度计和压力表位于蝶阀和换热器41之间。通过输入管路42和输出管路43上温度计、压力表、蝶阀的设置,方便监测加热模块4输入和输出的供水温度压力数据,以便通过调节控制阀44和蝶阀的开度来调整加热模块4的出水温度。
进一步的,在配置加热模块4时,配置原则为沿供水方向热源出水温度依此递增。若末端用户对供水温要求较高,系统最后一组加热模块4可接入高温热源(例如:燃气锅炉热水或市政热力),利用高温热源整定系统最后的供水温度。
进一步的,管路接口5、定压接口34、热水接口等可采用统一的制式接口,例如法兰接口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提高了系统配置与安装效率,简化了供热系统形式;采用分布式加热模块4,热源系统能够按需增减,适合多期规划分步实施的供热项目;适应范围广,各类不同热源资源均可予以利用;能够依据末端用户需求灵活采取不同组合模式,符合现行能源政策。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量,节省投资运行费用,带来环境和经济的双重效益,符合当前暖通行业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有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管路(1);
回水管路(2);
至少一个动力模块(3),其连接供水管路(1)和回水管路(2),用于为供水循环提供动力;
沿供水方向依此分布的多个加热模块(4),所述加热模块(4)包括:
-换热器(41);
-输出管路(43),其连接所述换热器(41)的热水出口和所述供水管路(1);
-输入管路(42),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换热器(41)的冷水进口,所述输入管路(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水管路(1);或者,
所述输入管路(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水管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路(1)和所述回水管路(2)上均设有多个管路接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42)上设有控制阀(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3)包括:
循环管路(31),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回水管路(2)和所述供水管路(1);
主循环泵(32),其设于所述循环管路(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3)还包括备用循环泵(33),所述备用循环泵(33)与所述主循环泵(32)并联连接于所述循环管路(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31)上设有定压接口(34),所述定压接口(34)用于连接外部补水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42)上设有次级循环泵(4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路(42)上设有止回阀。
CN202321391714.0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Active CN219868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1714.0U CN219868059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1714.0U CN219868059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8059U true CN219868059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3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1714.0U Active CN219868059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8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2424B (zh) 一种基于储热和压缩式热泵相结合的太阳能热电解耦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2425882A (zh) 热回收多联热泵空调热水机加地板采暖系统
CN111207437A (zh) 一种多类热力单元蓄能互联系统及自动蓄能供暖控制方法
CN204648396U (zh) 一种350mw高背压供热机组的串联热网
CN106930827A (zh) 一种冷热电联产供能系统、方法及装置
CN219868059U (zh) 一种分布式模块组合型供热系统
CN209355351U (zh) 一种高效热泵机组系统
CN107387259B (zh) 制热系统、制冷系统及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WO2022121486A1 (zh) 一种基于天然气的制热系统
CN214665094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集成循环管路系统
CN213119256U (zh) 多热源清洁能源供热系统
CN112963989A (zh) 一种水源热泵和燃气锅炉耦合的多能互补集中供能站
CN112097308A (zh) 一种热泵供热系统
CN216716344U (zh) 一种智慧汽水换热机组
CN201273643Y (zh) 节能空调系统
CN111121136A (zh)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CN214701335U (zh) 一种水源热泵和燃气锅炉耦合的多能互补集中供能站
CN108489140B (zh) 一种成套燃气冷热电联产装置
CN219572053U (zh) 撬装式复合供热装置及系统
CN212457075U (zh) 一种热泵供热系统
CN218410045U (zh) 一种多供热分区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CN211876138U (zh) 一种多类热力单元蓄能互联系统
CN219299545U (zh) 一种闭式水系统
CN220648404U (zh) 一种满足宽范围热负荷需求的节能供热系统
CN214198847U (zh) 一种双供暖系统的管网连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