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1136A -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1136A
CN111121136A CN201911391446.0A CN201911391446A CN111121136A CN 111121136 A CN111121136 A CN 111121136A CN 201911391446 A CN201911391446 A CN 201911391446A CN 111121136 A CN111121136 A CN 111121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mperature pipe
circulation loop
temperatur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14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筛
李豪举
葛仁君
张景珊
张亚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areast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areast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areast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lareast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14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11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1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11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 F24D11/0214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24D11/0221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water heat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solar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 F24D11/0214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24D11/0228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using heat pumps water heat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4Gas or oil fired boi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12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14Solar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10Heat storage materials, e.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or static water enclosed in a 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包括第一供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和热泵;第一供热装置和第一换热装置的热媒通道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换热装置的冷媒通道和第二换热装置的热媒通道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第二循环回路;热泵的热媒通道入口通过第一高温管连接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通过第二高温管连接第二循环回路的高温管,其热媒通道出口通过低温管连接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第一高温管和第二高温管择一导通;热泵的冷媒通道和第二换热装置的冷媒通道串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第三循环回路用于连接热用户。本发明通过热泵来弥补供热不足的工况下的热量缺口,确保用户侧管网内的热量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化石能源缺少的今天,利用太阳能采暖是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目前国内大型跨季节采暖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太阳能容易受到天气影响,因此需要其他能源辅助。空气源热泵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被列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的结合是最理想的清洁供暖方式。但是目前尚未有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来实现高效供暖的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能够将热泵和其它供热设备结合来实现不同工况下供热的目的。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包括第一供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和热泵;所述第一供热装置和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热媒通道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的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热媒通道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所述热泵的热媒通道入口通过第一高温管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通过第二高温管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高温管,其热媒通道出口通过低温管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所述第一高温管和所述第二高温管择一导通;
所述热泵的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冷媒通道串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所述第三循环回路用于连接热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温管导通时,由所述第二换热装置排出的导热介质先经过所述第一高温管进入所述热泵,然后再通过所述低温管返回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中;
所述第二高温管导通时,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高温管中的导热介质先经过所述第二高温管进入所述热泵,然后再通过所述低温管返回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接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和高温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装置还具有中温口,所述第二循环回路还具有中温管,所述蓄热装置的中温口通过中温管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高温管;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中温管和其高温管择一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高温管导通时,导热介质依次经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和第一换热装置的冷媒通道后进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高温管中;
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中温管导通时,导热介质依次经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低温管和第一换热装置的冷媒通道后进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中温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蓄热装置为储热水池或储热钢罐。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供热装置,所述第二供热装置的高温口接入所述第三循环回路的高温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供热装置的低温口接入所述第三循环回路的高温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循环回路的高温管中的导热介质先经过所述热泵的冷媒通道再经过第二供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供热装置为燃气供热装置或燃油供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循环回路还具有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并联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冷媒通道的两端的管上,所述第二旁通管并联于所述热泵的冷媒通道两端的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为水源热泵,所述第一供热装置为太阳能集热装置。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热泵来弥补传统供热设备在供热不足的工况下的热量缺口,确保用户侧管网内的热量稳定。
2、本发明中的热泵可以单独作用提升用户侧管网内的温度,也可以协同供热设备一同提升用户侧管网内的温度,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本发明中的供热侧设备可单独作用来提升用户侧管网内的温度,也可以协同热泵一同供热,还可以在热量充足时将热量存储在储热设备中以备不时只需。
4、本发明中的储热设备能够在热量充足时储存热量,在热量不足时为用户侧管网进行供热,保证系统运行效率。
5、本发明中的第一供热装置、热泵均可以通过换热装置、不进行储存而直接供热到热用户,并可以将多余热量自动分配并储存于蓄热装置中,供热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太阳能等低温供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采暖系统的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采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采暖系统在太阳能高温蓄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导热介质流动方向,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4为图1所示采暖系统在太阳能中温蓄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导热介质流动方向,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5为图1所示采暖系统在太阳能单独供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导热介质流动方向,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6为图1所示采暖系统在太阳能和热泵双重供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导热介质流动方向,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7为图1所示采暖系统在储热和热泵双重供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导热介质流动方向,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图8为图1所示采暖系统在辅助供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图(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导热介质流动方向,加粗部分表示流动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包括第一供热装置1、第一换热装置2、第二换热装置3和热泵5;第一供热装置1和第一换热装置2的热媒通道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100,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和第二换热装置3的热媒通道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第二循环回路200。
所述热泵5的热媒通道入口通过第一高温管208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通过第二高温管210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203,其热媒通道出口通过低温管209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所述第一高温管208和所述第二高温管210择一导通。
所述热泵5的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串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300,所述第三循环回路300用于连接热用户7。
热泵5的冷媒通道和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串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300,第三循环回路300用于连接热用户7。
如图2所示,具体地,对于第一循环回路100,其高温管101连接在第一供热装置1的高温出口和第一换热装置2的热媒通道入口之间,其低温管102连接在第一供热装置1的低温入口和第一换热装置2的热媒通道出口之间。第一循环回路100中,低温管102上安有泵PU1。
对于第二循环回路200,其高温管203连接在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出口和第二换热装置3的热媒通道入口之间,其低温管201连接在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入口和第二换热装置3的热媒通道出口之间。第二循环回路200中,低温管201上安有泵PU2和阀门V5,高温管203上安有泵PU3、阀门V2、阀门V4和阀门V7。
对于第三循环回路300,其低温管301连接在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入口和热用户7所在管网的出口之间,其中温管304连接在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出口和热泵5的冷媒通道入口之间,其高温管302连接在热泵5的冷媒通道出口和热用户7所在管网的入口之间。第三循环回路300中,低温管301上安有阀门V9,中温管304上安有阀门V11,高温管302上安有阀门V13和泵PU4。
所述第一高温管208导通时,导热介质先经过所述第二换热装置3,然后再经过所述第一高温管208进入所述热泵5,最后再通过所述低温管209返回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中。第一高温管208上安有阀门V6。
所述第二高温管210导通时,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203中的导热介质先经过所述第二高温管210进入所述热泵5,然后再通过所述低温管209返回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中。第二高温管210上安有阀门V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高温管208在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上的连接点位于阀门V5的阀前,低温管209在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上的连接点位于阀门V5的阀后。阀门V8和阀门V6控制第一高温管208和第二高温管210导通情况。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采暖系统还包括蓄热装置4;蓄热装置4接入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和高温管之间。具体地,蓄热装置4具有一个低温口和一个高温口,其低温口在蓄热装置4的内部延伸高度低于高温口在其内部的延伸高度,这样可以将下层的低温水通过换热升温后回流到上层。蓄热装置4的低温口通过低温管204接入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中,其高温口通过高温管206接入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203中。如此一来,蓄热装置4内的低温水可以经过第一换热装置2升温后回流到蓄热装置4中。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由于天气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第一供热装置1难免存在产热效率下降的情况,因此无法将蓄热装置4中的低温水加热到高温,因此为了实现低温水可以加热到中温后回流到蓄热装置4的中层。
蓄热装置4还具有中温口,中温口参与到第二循环回路中。中温口在蓄热装置4内的延伸高度位于低温口和高温口各自延伸高度之间,用于中层中温水的循环。具体地,蓄热装置4的中温口通过第一中温支管202和第二中温支管207分别连接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的不同位置,其中第一中温支管202连接在阀门V2的阀前,第二中温支管207连接在阀门V4的阀后,同时位于泵PU3的泵前。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系统其它设备停机而无法产热,本采暖系统还包括第二供热装置6,第二供热装置6的高温口接入第三循环回路300的高温管302中。若第二供热装置6也参与到该系统的介质循环中,则其低温口也接入第三循环回路的高温管302中,高温口和低温口两者在高温管302的连接点之间设置阀门V13。
当第一供热装置1或第二供热装置6单独供热时,第三循环回路300中的导热介质尽量不要经过其它未工作设备,从而缩短传热路径,有利于减少管损耗。因此在第三循环回路300中,低温管301和中温管304之间还连接第一旁通管305,第一旁通管305上安有阀门V10,中温管304和高温管302之间还连接第二旁通管303,第二旁通管303上安有阀门V1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旁通管305的一端位于阀门V9的阀前,另一端位于阀门V11的阀前。第二旁通管303的一端位于阀门V11的阀前,另一端位于阀门V14和阀门V13的阀前。由此可见,第一旁通管305的作用是绕过第二换热装置3,第二旁通管303的作用是绕过热泵5。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蓄热装置4为储热水池或储热钢罐。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供热装置6为燃气供热装置或燃油供热装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热泵5的数量为两个,当其中一个热泵5故障时,另一个热泵5仍可以按相同的工作模式运行,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定。热泵5为水源热泵,第一供热装置1为太阳能集热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管道而言,设备进出口同时需要连通两个以上的管道时,通常需要使用多通接头来实现具体的连接,从而满足使经过该设备进出口的介质能够经过多通接头来分流,或者使多个管道的介质经过多通接头来汇流的要求,此乃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介质的流动路径来体现系统的整个连接方式及工作过程而省略了对多通接头等常用连接部件的描述,其不会影响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本发明中的采暖设备具有多种运行模式,以下通过附图3至8分别阐述其原理和过程。
一、太阳能高温蓄热模式:如图3所示,当第一供热装置1处于高功率状态时,例如太阳辐照较强的天气中,太阳能装置产热效率较高,但热用户7侧热无热需求的工况下。此模式下,泵PU1和泵PU2工作,阀门V2打开,其它泵和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以第一供热装置1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一循环回路1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第一供热装置1→高温管101→第一换热装置2的热媒通道→低温管102→第一供热装置1。由此实现热量由第一供热装置1到第一换热装置2的传递。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处于导通状态。
同样地,以第一换热装置2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二循环回路2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高温管203→蓄热装置4→低温管201→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由此实现热量由第一换热装置2到蓄热装置4的传递。对于蓄热装置4而言,其内部下层的低温水经过加热后回流到上层,实现高温蓄热。
二、太阳能中温蓄热模式:如图4所示,当第一供热装置1产热效率下降时,例如太阳辐照降低的时候,此时第一供热装置1无法满足将低温水加热到高温水。此模式下,泵PU1和泵PU2工作,阀门V1打开,其它泵和阀门均关闭。
第一循环回路100的流动路径与高温蓄热模式中的相同,故不赘述。以第一换热装置2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二循环回路2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第一中温支管203→蓄热装置4→低温管201→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由此实现热量由第一换热装置2到蓄热装置4的传递。对于蓄热装置4而言,其内部下层的低温水经过加热后回流到中层,实现中温蓄热。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中温管处于导通状态。
三、太阳能单独供热模式:如图5所示,当第一供热装置1产热效率较高,且能够满足热用户侧的热需求。此时直接利用第一供热装置1为热源对热用户7进行供热。此模式下,泵PU1、泵PU2、泵PU3和泵PU4均工作,阀门V2、阀门V4、阀门V5、阀门V7、阀门V9、阀门V12和阀门V13打开,其它泵和阀门均关闭。
第一循环回路100的流动路径与高温蓄热模式中的相同,故不赘述。以第一换热装置2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二循环回路2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高温管203→第二换热装置3的热媒通道→低温管201→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由此实现热量由第一换热装置2到第二换热装置3的传递。
同样地,以第二换热装置3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三循环回路3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第二旁通管303→高温管302→热用户7→低温管301→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由此实现热量由第二换热装置3到热用户7的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供热装置1提供的热量超过热用户7需求时,多余热量还可以通过蓄热装置4存储,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已在第一个模式中加以描述,故不赘述。
四、太阳能和热泵双重供热模式:如图6所示,当第一供热装置1的产热下降,不足以满足热用户7的热需求时,此时通过热泵5将第三循环回路300中的导热介质加热到所需温度。此模式下,泵PU1、泵PU2、泵PU3和泵P4工作,阀门V1、阀门V3、阀门V6、阀门V7、阀门V8、阀门V9、阀门V11和阀门V13打开,其它泵和阀门均关闭。第一高温管208处于导通状态。
第一循环回路100的流动路径与高温蓄热模式中的相同,故不赘述。以第一换热装置2为起点,第二循环回路2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第一中温支管202→第二中温支管207→第二换热装置3的热媒通道→低温管201→第一高温管208→热泵5的热媒通道→高温管209→低温管201→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由此实现热量由第一换热装置2到第二换热装置3,再到热泵5。
同样地,以第二换热装置3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三循环回路3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低温管304→热泵5的冷媒通道→高温管302→热用户7→低温管301→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太阳辐照不佳而导致第一供热装置1产热下降,当第一供热装置1也无法提供足够热量时,之前存储在蓄热装置4内的热量可以参与供热,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不再赘述。
在此模式下,由于热用户7所需温度较高,因此造成升温幅度过大,热泵5在此情况下无法以较高的效率将低温导热介质加热到满足热用户7所需的温度,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第二循环回路200里的热量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低温管301中的导热介质在进入热泵5之前先由第二换热装置3加热到中间温度,从而缩小热泵5的加热温差,使热泵5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将中温管304中的导热介质加热到热用户7所需温度。而由第二换热装置3出来后的导热介质进入热泵5中,通过热泵5的作用将低温管201中的导热介质的剩余热量进行利用来加热其冷媒管道中的导热介质,最终导热介质在返回到低温管201中,以便再次加热。
五、储热和热泵双重供热模式:如图7所示,当太阳辐照很差导致第一供热装置1无法正常运行时,同时蓄热装置4也无法满足热用户供水的温度要求并且蓄热装置4中的温度与第三循环回路300中的低温管304中的温度相差不大,此时第二换热装置3换热意义不大,因此蓄热装置4直接与热泵5同时工作而参与供热。此模式下,泵PU3和泵P4工作,阀门V3、阀门V8、阀门V10、阀门V11和阀门V13打开,其它泵和阀门均关闭。第二高温管210处于导通状态。
以蓄热装置4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二循环回路2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蓄热装置4→第二中温支管207→高温管203→第二高温管210→热泵5的热媒通道→低温管209→低温管201→蓄热装置4。由此实现热量由蓄热装置4到热泵5的传递。
以热泵5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三循环回路3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热泵5的冷媒通道→高温管302→热用户7→低温管301→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低温管304→热泵5的冷媒通道。由此实现热量由热泵5到热用户7的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若蓄热装置4中的水温超过第三循环回路300中低温管304中的温度,且差值较大。则在此情况下,由于热用户7所需温度较高,因此造成升温幅度过大,热泵5在此情况下无法以较高的效率将低温导热介质加热到满足热用户7所需的温度,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第二循环回路200里的热量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低温管301中的导热介质在进入热泵5之前先由第二换热装置3加热到中间温度,从而缩小热泵5的加热温差,使热泵5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将中温管304中的导热介质加热到热用户7所需温度。而由第二换热装置3出来后的导热介质进入热泵5中,通过热泵5的作用将低温管201中的导热介质的剩余热量进行利用来加热其冷媒管道中的导热介质,最终导热介质在返回到低温管201中,以便再次加热。在此过程中,与模式四中的第二循环回路200和第三循环回路300中的导热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同,故不赘述。
六、辅助供热模式:如图8所示,作为在太阳能和热泵双重供热模式的一个替代例,当热泵5无法正常工作时,第二供热装置6代替热泵5与第一供热装置1进行供热。此模式下,泵PU1、泵PU2、泵PU3和泵PU4工作,阀门V1、阀门V3、阀门V5、阀门V7、阀门V9、阀门V12和阀门14打开,其它泵和阀门均关闭。
第一循环回路100的流动路径与高温蓄热模式中的相同,第二循环回路200的流动路径与太阳能和热泵双重供热模式中的相同,故不赘述。
以第二换热装置3为起点,该模式下第三循环回路300内的导热介质的流动路径为: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第二旁通管303→第二供热装置6→高温管302→热用户7→低温管301→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由此实现先由第二换热装置3进行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再由第二供热装置6进行加热到热用户7所需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几种模式仅仅是能耗较低、热效率较高等较为优选的工作模式,本发明中采暖系统的工作模式并不限于上述几种,在已提供的设备及连接方式的前提下,还可以有其它组合供热的模式,因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冷媒通道”是指入口温度低而出口温度高、完成升温过程所流经的通道,对应地,“热媒通道”是指入口温度高而出口温度低、完成降温过程所流经的通道。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供热装置(1)、第一换热装置(2)、第二换热装置(3)和热泵(5);所述第一供热装置(1)和所述第一换热装置(2)的热媒通道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第一循环回路(100),所述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3)的热媒通道之间首尾相连形成第二循环回路(200);
所述热泵(5)的热媒通道入口通过第一高温管(208)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通过第二高温管(210)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203),其热媒通道出口通过低温管(209)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所述第一高温管(208)和所述第二高温管(210)择一导通;
所述热泵(5)的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串接形成第三循环回路(300),所述第三循环回路(300)用于连接热用户(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温管(208)导通时,由所述第二换热装置(3)排出的导热介质先经过所述第一高温管(208)进入所述热泵(5),然后再通过所述低温管(209)返回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中;
所述第二高温管(210)导通时,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203)中的导热介质先经过所述第二高温管(210)进入所述热泵(5),然后再通过所述低温管(209)返回到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热装置(4);所述蓄热装置(4)接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和高温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4)还具有中温口,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还具有中温管(202),所述蓄热装置(4)的中温口通过中温管(202)连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203);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中温管(202)和其高温管(203)择一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203)导通时,导热介质依次经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和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后进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高温管(203)中;
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中温管(202)导通时,导热介质依次经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低温管(201)和第一换热装置(2)的冷媒通道后进入所述第二循环回路(200)的中温管(202)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4)为储热水池或储热钢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供热装置(6),所述第二供热装置(6)的高温口接入所述第三循环回路(300)的高温管(30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热装置(6)的低温口接入所述第三循环回路(300)的高温管(302)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300)的高温管(302)中的导热介质先经过所述热泵(5)的冷媒通道再经过第二供热装置(6)。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热装置(6)为燃气供热装置或燃油供热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循环回路(300)还具有第一旁通管(305)和第二旁通管(304),所述第一旁通管(305)并联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3)的冷媒通道的两端的管上,所述第二旁通管(304)并联于所述热泵(5)的冷媒通道两端的管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5)为水源热泵,所述第一供热装置(1)为太阳能集热装置。
CN201911391446.0A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Pending CN1111211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1446.0A CN111121136A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1446.0A CN111121136A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1136A true CN111121136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4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1446.0A Pending CN111121136A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11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8052A (zh) * 2022-02-25 2022-06-10 北京市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23869U (zh) * 2013-11-03 2014-09-10 邵进良 住宅可选热源分户计量采暖系统
CN106051885A (zh) * 2016-06-20 2016-10-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水循环多能源可调控供能系统
CN106871215A (zh) * 2017-04-19 2017-06-20 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采暖系统
CN107270580A (zh) * 2017-06-20 2017-10-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蓄能型复合太阳能集热及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
JP6249387B1 (ja) * 2016-05-12 2017-12-20 株式会社シェルタージャパン 床空調システム
CN109827221A (zh) * 2018-11-28 2019-05-3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多种清洁能源的模块化组合式智能供热系统
CN110030613A (zh) * 2019-04-18 2019-07-19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太阳能的采暖系统
CN209165781U (zh) * 2018-11-22 2019-07-26 广东日出东方空气能有限公司 高效制热的热泵热风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23869U (zh) * 2013-11-03 2014-09-10 邵进良 住宅可选热源分户计量采暖系统
JP6249387B1 (ja) * 2016-05-12 2017-12-20 株式会社シェルタージャパン 床空調システム
CN106051885A (zh) * 2016-06-20 2016-10-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水循环多能源可调控供能系统
CN106871215A (zh) * 2017-04-19 2017-06-20 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采暖系统
CN107270580A (zh) * 2017-06-20 2017-10-2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蓄能型复合太阳能集热及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
CN209165781U (zh) * 2018-11-22 2019-07-26 广东日出东方空气能有限公司 高效制热的热泵热风机
CN109827221A (zh) * 2018-11-28 2019-05-31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多种清洁能源的模块化组合式智能供热系统
CN110030613A (zh) * 2019-04-18 2019-07-19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太阳能的采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8052A (zh) * 2022-02-25 2022-06-10 北京市京海换热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电联供分布式供热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4122B2 (ja) 熱供給用熱交換装置
CN113483502B (zh)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热水、采暖和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26542A (zh) 一种引射式热泵型换热机组
CN201110594Y (zh) 高原专用耦合式节能采暖系统
CN111121136A (zh) 一种基于多模式供热的采暖系统
CN111189099B (zh) 抽灌式地热水开发利用地面供热工程的高效供热系统
CN201448224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6194384U (zh) 一种供热系统
CN213392300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
CN105258195A (zh)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
CN104848330A (zh) 供热系统
CN210399090U (zh) 带有热泵的冷热分隔式多组态双热源供热系统
CN111322594B (zh) 一种火电厂高温蒸汽控制系统
CN210373910U (zh) 大型夏季蓄冷冬季蓄热的冷热源系统
CN209263392U (zh) 一种多罐式熔盐储能系统
CN208095438U (zh) 直热和蓄能智能切换的大棚供暖系统
CN202835536U (zh) 一种燃气热水采暖装置及系统
CN209196964U (zh) 一种双热源串并联复合式卫生热水管路结构
CN112177698A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冷能发电装置
CN109373617A (zh) 一种多罐式熔盐储能系统
CN206683039U (zh) 一种相变储热式供热系统
CN117029286B (zh) 锅炉换热装置
CN218096657U (zh) 一种地热供热系统
CN203518712U (zh) 重质油/导热油换热器
CN220911524U (zh) 一种多能源单向并联供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