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4095U - 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4095U
CN219864095U CN202320637290.5U CN202320637290U CN219864095U CN 219864095 U CN219864095 U CN 219864095U CN 202320637290 U CN202320637290 U CN 202320637290U CN 219864095 U CN219864095 U CN 219864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upporting device
steel platform
suspension type
mai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72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鹏
乐志松
胡远航
闫兵
申伟
瞿超
姜彬彬
方帅
马静
陈文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econ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econ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econ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Shenzhen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72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64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4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4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包括:主梁(10)、支撑体、次梁(20)、吊杆(40)和主楞(50);所述主梁(10)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设置的支撑体连接,构造成跨越式结构;两根及以上次梁(20)设置于主梁(10)水平面;每根次梁(20)均与主梁(10)垂直,并沿主梁(10)方向间隔均匀分布;每根次梁(20)的两端均设置有吊杆(40),通过次梁(20)两端的吊杆(40)对主楞(50)进行吊装悬挂。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具有占用空间小,使用灵活、安全以及施工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场地环境、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无法搭设落地式模板支撑架体,届时将产生施工困难或施工安全等问题。无法搭设落地式模板支撑架体的情况主要包括:在狭窄空间内不具备承载能力的软性场地环境,或相邻建筑物为非承载式结构,如地铁雨棚、风井和其他软性材料等。这时,若直接搭设在软性环境或相邻建筑物,将产生破坏性的结果或引发施工安全问题,若搭设支模架又因空间过于狭小无法展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狭小空间以及相邻非承载式结构的影响无法正常施工的情形,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具有占用空间小,使用灵活、安全以及施工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包括:主梁、支撑体、次梁、吊杆和主楞;
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设置的支撑体连接,构造成跨越式结构;
两根及以上次梁设置于主梁水平面;每根次梁均与主梁垂直,并沿主梁方向间隔均匀分布;
每根次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吊杆,通过次梁两端的吊杆对主楞进行吊装悬挂。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一在于通过搭建跨越式结构对主楞进行吊装悬挂,解决狭小空间以及相邻非承载式结构的影响无法正常施工的技术问题。其中,主梁是主承力结构,次梁通过吊杆的作用承接施加在主楞上的力。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非承载式结构无法进行落地式支模的搭设,而又受限于施工空间比较狭小,常规的施工方式难以保证工作的展开或者效率比较低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根据现场环境提供了一种跨越式的支撑结构,使得支模结构的最终受力点位于其上方的主梁上,从而解决了在无法搭设落地架的情况下对梁板支模的难点,同时还为较大面积的梁板吊模施工提供了思路。值得说明的是,主楞位于无法承力结构的上方,如地铁雨棚等无法承力的结构,然后再主楞结构上搭设梁板支撑结构,从而是现实狭窄跨越式空间的支模搭设。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为立柱,或,结构楼体。
具体的,考虑到狭窄空间的具体情况,类似地铁雨棚等非承力结构一般紧挨地铁风亭或者其他支撑结构设计。为了便于建筑施工,可以直接利用地铁风亭等现有结构体支撑主梁的一侧,另一侧利用立柱进行支撑,从而便于狭窄空间内支模的展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还在于结合周边的施工条件对支撑主梁的支撑体进行调整,当周边无法借力支撑时,直接设置两根立柱对主梁进行支撑;当周边存在现有结构体可为主梁提供支撑的结构时,省去立柱的搭设,直接在现有结构体上支撑主梁,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跨越式结构组成灵活,适用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在远离所述主梁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
具体的,所述固定板用于与结构楼板固定,用于提升主梁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梁至少设置两根及以上。
具体的,根据待施工的跨越区域的纵向跨度,适当增加主梁的根数,提高主梁的承载能力。同时,主梁至少包括两根,以此提高悬挂式平台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次梁的两端设置有U型环;所述吊杆为圆钢,通过折弯的方式形成U型箍,通过U型箍的两端与U型环焊接。
具体的,在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的搭设过程中,搭设效率和平台支撑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构思在一通过吊杆以及吊杆吊接方式的设计提高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的搭建效率以及其稳定性。所述U型环根据次梁的长度设置在次梁两侧,并预留一定的焊接距离,U型环具备定位作用。在实际组装过程中,U型环已经预焊在次梁上,从而保证每根次梁在组装完成后吊杆的位置一致,进而使得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更安全稳定。而吊杆利用圆钢折弯形成,制作简便,提高了悬挂式支撑平台的搭设效率。
进一步的,每根吊杆均设置有预留套管,所述预留套管用于避免混凝土凝固时,吊杆与混凝土固定。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构思在于,通过预留套管的设计使得悬挂式支撑平台可以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选用16号圆钢。
所述U型环包括板体和U型折弯管;
所述U型折弯管的U型口两端设置有螺纹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板体的固定;所述板体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次梁固定。
具体的,U型环采用分离式设计,从而易于次梁在拆卸后的存放和堆叠。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和次梁选用18#工字钢。
进一步的,所述主楞选用14#工字钢。
具体的,通过主、次梁和主楞钢材的选用,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使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的成本更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至少具备以下优点,1、通过主、次梁和主楞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平台+吊杆”吊拉的结构,使得支模结构的受力被上部的悬挂式平台承受,从而免去落地支撑架的搭设,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完成支模,并能良好的保护下方的非承力结构;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采用U型环和吊杆的结构设计,能够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可重复利用,降低悬挂式吊模施工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A向示意图;
10、主梁;20、次梁;21、U型环;211、板体;212、U型折弯管;30、立柱;31、固定板;40、吊杆;41、预留套管;50、主楞;60、斜撑;70、结构楼体;80、拟浇筑结构;90、非承力结构;100、现有结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至少具备支模空间占用小,搭设灵活、适用于跨越式施工场景、搭设效率高、可重复利用、成本低等优点。
请参见图1所示,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示意图。
具体的,主梁10和立柱30通过结构设计构造成跨越式的支撑结构,实现对下方非承力结构90的跨域。其中,立柱30设置在结构楼体70上,主梁10设置在两立柱30的两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次梁20则架设在主梁10上,并且间隔均匀分布。次梁20的两端设置有吊杆40,通过吊杆40的作用进行主楞50的悬吊。其中,立柱30为方便示意现场搭设的支撑体。
结合图示,值得解释说明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碰见非承力结构90时,先行施工非承力结构90两端的结构楼体70,预留拟浇筑结构80的施工空间。然后在结构楼体70上支撑立柱30,在立柱30上搭设主梁10,主梁10的垂直方向间隔均匀的铺设有次梁20,次梁20沿主梁10方向分布,进而通过立柱30、主梁10和次梁20搭设起跨越式框架。再在次梁20的两端分别设置吊杆40,通过吊杆40的作用悬吊主楞50。吊杆40的底平面高于非承力结构90的表面,主楞50放置在吊杆40上。主楞50由于吊杆40的作用被上方的跨越式框架支撑,最后在主楞50上搭设支模结构,在支模结构的作用下进行拟浇筑结构80的浇筑。通过上述装置,支模结构的受力点在其上方,从而可对狭窄空间内无法搭设落地架的支模结构进行搭设,完成浇筑施工。
请参见图2所示,图2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示意图。
具体的,很多狭窄空间,如地铁施工过程中,下方的雨棚属于非承力结构90,而旁边的风井又进一步限制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的搭设。此时,则可根据现有结构体100的承载情况减少一侧的立柱30搭设,通过单边立柱30搭设的方式,完成跨越式框架的构建,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的应用面更加的广泛。
进一步的,主梁10根据支模结构和拟浇筑结构80的载荷以及跨度设置有两根及以上。
由于图1和图2均为正视图,无法看见主梁10的布置根数。优选的,主梁10设置有两根,次梁20搭设在两根主梁10上,形成方形网格结构。随着拟浇筑结构80在次梁20方向的跨度的上升,考虑到载荷的承载情况,主梁10可设置有3根、4根等,为较大面积的吊模施工提供解决方案。
进一步的,次梁20根据拟浇筑结构80在主梁10方向的跨度和载荷情况,同样设置有两根及以上,图1和图2优选为4根。
这里可以结合图3进行补充说明,图3为图1的A向示意图,即空间上的左视图。明显可以看出,两根主梁10通过立柱30提供结构支撑,而次梁20则搭设在主梁10上方,吊杆40通过U型环21的方式套设在次梁20的两端,而主楞50则直接放置在吊杆40提供的U型折弯空间内,可以在保证悬挂式平台支撑结构稳定性和可适用性的同时,大大提升其搭设效率和拆解效率,方便现场的施工,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参见图2所示,次梁20的两端设置有U型环21;所述吊杆40为圆钢,通过折弯的方式形成U型箍,通过U型箍的两端与U型环21焊接。
具体的,为了提升悬挂式平台支撑结构的搭设效率,对吊杆40的形状以及吊杆40与次梁20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首先,U型环21设置于次梁20两端,用于吊杆40方位的定位,而吊杆40则直接通过折弯的方式形成U型箍,U型箍的两端分别与次梁20两端的U型环21焊接。从而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可以大幅提升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的搭设效率,在吊杆40焊接于次梁20上后,直接在吊杆40上放置主楞50,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每根吊杆40均设置有预留套管41,所述预留套管41用于避免混凝土凝固时,吊杆40与混凝土固定,方便后续吊杆40的拆除,以及整个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的重复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U型环21包括板体211和U型折弯管212;
所述U型折弯管212的U型口两端设置有螺纹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板体211的固定;所述板体21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次梁20固定。
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构思在于,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可以重复循环利用。因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注重各部件的回收以及叠放。吊杆40通过预留套筒的方式可以抽出回收,而次梁20上U型环21设置成板体211和U型折弯管212可拆分的方式,一方面易于次梁20与吊杆40的悬挂组装,另一方面方便次梁20在拆解的叠放与搬运。
进一步,所述立柱30在远离主梁10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31。
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固定板31可加大立柱30的受力面积,提高悬挂式平台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10和次梁20选用18#工字钢,主楞50选用14#工字钢,立柱30和斜撑60选用150mm*150mm*8mm的钢方管,固定板31选用205mm*205mm*10mm的钢板。其中,主梁10、次梁20、立柱30、斜撑60和主楞50的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支模结构及拟浇筑结构80的载荷选用合适的长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10)、支撑体、次梁(20)、吊杆(40)和主楞(50);
所述主梁(10)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设置的支撑体连接,构造成跨越式结构;
两根及以上的次梁(20)设置于主梁(10)水平面;每根次梁(20)均与主梁(10)垂直,并沿主梁(10)方向间隔均匀分布;
每根次梁(20)的两端均设置有吊杆(40),通过次梁(20)两端的吊杆(40)对主楞(50)进行吊装悬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立柱(30),或,现有结构体(1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0)在远离所述主梁(10)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31)。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至少设置两根及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20)的两端设置有U型环(21);所述吊杆(40)为圆钢,通过折弯的方式形成U型箍,通过U型箍的两端与U型环(21)焊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吊杆(40)均设置有预留套管(41),所述预留套管(41)用于避免在混凝土凝固时,吊杆(40)与混凝土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40)选用16号圆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环(21)包括板体(211)和U型折弯管(212);
所述U型折弯管(212)的U型口两端设置有螺纹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与板体(211)的固定;所述板体(211)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次梁(20)固定。
9.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和次梁(20)选用18#工字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楞(50)选用14#工字钢。
CN202320637290.5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Active CN219864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7290.5U CN219864095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7290.5U CN219864095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4095U true CN219864095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7290.5U Active CN219864095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4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1450B2 (en) Adjustable and reusable brace, kicker and tie apparatus
CN105971274A (zh) 悬挑支撑架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7989447A (zh) 一种大型覆土混凝土罐穹顶钢支撑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02733606A (zh) 高空大悬挑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389419A (zh) 悬挑支模平台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7419893A (zh) 一种电梯井钢平台及其制作方法
CN207974601U (zh) 一种大型覆土混凝土罐穹顶钢支撑结构
CN103122691A (zh) 塔吊标准节支承高空支模钢平台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507296U (zh) 高支模体系
CN211736290U (zh) 一种壳截面大跨度挑檐高空搭设模架作业平台
CN103866692A (zh) 新型盖梁承重架拼装方法
CN203034799U (zh) 塔吊标准节支承高空支模钢平台结构
CN219864095U (zh) 一种悬挂式型钢平台吊模支撑装置
CN103790376A (zh) 用于双曲面建筑物施工的墙体模架及墙体的施工方法
CN215482366U (zh) 一种双线连续梁托架结构
CN216920677U (zh) 大型假山类外包装首层支撑结构
CN216194062U (zh) 临时支撑结构
CN212270687U (zh) 一种用于倾斜式主副拱交叉段的钢管支架临时墩
CN209906223U (zh) 提梁龙门吊
CN211548911U (zh) 一种砌体内隔墙拆除加固结构
CN107476200B (zh) 一种满堂支架错位套搭结构及方法
CN116517282A (zh) 一种吊模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装置
CN111593874A (zh) 超高层住宅转换层超重外挑悬空构件支撑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1962850A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CN216920023U (zh) 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