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59191U - 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59191U
CN219859191U CN202320646075.1U CN202320646075U CN219859191U CN 219859191 U CN219859191 U CN 219859191U CN 202320646075 U CN202320646075 U CN 202320646075U CN 219859191 U CN219859191 U CN 219859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feeding
port
cavity
feed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60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李军
韩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60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59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59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59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上料装置包括接料部、送料组件和排料部,接料部具有接料通道,接料通道的第一端口朝上设置以承接从其上方落下的物料;送料组件具有呈条状的送料腔,接料通道的第二端口与送料腔的第一端连通;送料组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将送料腔内的物料从送料腔的第一端输送至其第二端;排料部具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的第一端口与送料腔的第二端连通;排料通道的第二端口朝下设置并用于设置在载料机构的上方,以使从排料通道的第二端口排出的物料落在载料机构上。本申请的上料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将扫煤器扫下的煤清理至上皮带的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使用的胶带输送机,在机尾滚筒前方均设置扫煤器,以防止煤矸卷入机尾造成机尾滚筒及附属包胶层的损坏。
现有技术中,扫煤器扫下的煤均需人工使用铁锹将其清理至上皮带,存在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劣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将扫煤器扫下的煤清理至上皮带的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其包括:接料部,接料部具有接料通道,接料通道的第一端口朝上设置以承接从其上方落下的物料;送料组件,送料组件具有呈条状的送料腔,接料通道的第二端口与送料腔的第一端连通,以使接料通道内的物料进入送料腔内;送料组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将送料腔内的物料从送料腔的第一端输送至其第二端;排料部,排料部具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的第一端口与送料腔的第二端连通,以使送料腔内的物料进入排料通道内;排料通道的第二端口朝下设置并用于设置在载料机构的上方,以使从排料通道的第二端口排出的物料落在载料机构上。
进一步地,送料腔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送料腔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上方;和/或排料通道沿竖直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送料组件具有与送料腔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朝上设置且位于送料腔的第一端;接料通道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开口对接连通;和/或送料组件具有与送料腔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朝下设置且位于送料腔的第二端;排料通道的第一端口与第二开口对接连通。
进一步地,接料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通道段的上端口为接料通道的第一端口,第一通道段的下端口与第二通道段的上端口对接连通,第二通道段的下端口为接料通道的第二端口;自第一通道段的上端至其下端,第一通道段的通道壁逐渐靠近第一通道段的中心轴线;和/或沿第二通道段的周向,第二通道段的通道壁包括预设通道壁部;自第二通道段的上端至其下端,预设通道壁部逐渐靠近第二通道段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地,送料组件包括:送料部,送料腔设置在送料部上;转轴,转轴设置在送料腔内,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至送料腔的两个端部的腔壁内;转轴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转轴的轴向与送料腔的延伸方向平行;螺旋叶片,螺旋叶片沿转轴的轴向螺旋设置在转轴上,螺旋叶片用于将送料腔内的物料从送料腔的第一端推动至其第二端。
进一步地,送料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用于与动力组件传动连接,以使动力组件驱动第一传动轮转动;转轴的第一端伸出至送料部的外侧;第一传动轮套设在转轴的第一端,以带动转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其包括:输送部件;上述的上料装置,上料装置的接料通道的第一端口位于输送部件的下方,以承接从输送部件上落下的物料;载料机构,载料机构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对其承载的物料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输送设备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动力部;传动轴,动力部与传动轴连接,以驱动传动轴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套设在传动轴上,以使传动轴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与上料装置的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动力部为动力轮,动力轮套设在传动轴上;输送部件包括输送带和两个驱动轮,输送带张紧绕设在两个驱动轮上;动力轮与两个驱动轮中的其中一个驱动轮传动连接,以使驱动轮带动动力轮转动。
进一步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安装件位于第二安装件的上方;浮动部件,浮动部件沿竖直方向可伸缩地设置;浮动部件设置在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之间,并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连接;第三安装件,第三安装件设置在第一安装件上,传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三安装件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上料装置包括接料部、送料组件和排料部,接料部具有接料通道,接料通道的第一端口朝上设置以承接从其上方落下的物料;送料组件具有呈条状的送料腔,接料通道的第二端口与送料腔的第一端连通,以使接料通道内的物料进入送料腔内;送料组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将送料腔内的物料从送料腔的第一端输送至其第二端;排料部具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的第一端口与送料腔的第二端连通,以使送料腔内的物料进入排料通道内;排料通道的第二端口朝下设置并用于设置在载料机构的上方,以使从排料通道的第二端口排出的物料落在载料机构上。
具体实施过程中,使接料通道的第一端口位于胶带输送机的机尾的下方,以使机尾滚筒前方设置的扫煤器扫下的煤能够通过接料通道的第一端口直接落入接料通道内,并经过送料腔被输送至排料通道内;将排料通道的第二端口位于上皮带的上方,即载料机构包括上皮带,以使扫下的煤从排料通道的第二端口排出并落在上皮带上,以此实现将扫煤器扫下的煤自动清理至上皮带,避免或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从而提高作业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将扫煤器扫下的煤清理至上皮带的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上料装置的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上料装置的接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中的上料装置的排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设备的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动力组件的左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上料装置;10、送料组件;11、送料部;111、送料腔;112、第一开口;113、第二开口;12、驱动部件;121、转轴;122、螺旋叶片;123、第一传动轮;20、接料部;21、接料通道;211、第一通道段;212、第二通道段;213、预设通道壁部;22、接料口;23、输出口;30、排料部;31、排料通道;32、进料口;33、排料口;40、底座;41、第一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43、座体;
200、输送部件;210、输送带;220、驱动轮;300、动力组件;310、动力部;320、传动轴;330、第二传动轮;340、包胶层;350、第一安装件;360、第二安装件;370、安装部;380、导杆;390、弹性件;400、载料机构;500、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100,请参考图1至图5,上料装置100包括接料部20、送料组件10和排料部30,接料部20具有接料通道21,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朝上设置以承接从其上方落下的物料;送料组件10具有呈条状的送料腔111,接料通道21的第二端口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连通,以使接料通道21内的物料进入送料腔111内;送料组件1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将送料腔111内的物料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输送至其第二端;排料部30具有排料通道31,排料通道31的第一端口与送料腔111的第二端连通,以使送料腔111内的物料进入排料通道31内;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朝下设置并用于设置在载料机构400的上方,以使从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排出的物料落在载料机构400上。
具体实施过程中,使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位于胶带输送机的机尾的下方,以使机尾滚筒前方设置的扫煤器扫下的煤能够通过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直接落入接料通道21内,并经过送料腔111被输送至排料通道31内;将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位于上皮带的上方,即载料机构400包括上皮带,以使扫下的煤从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排出并落在上皮带上,以此实现将扫煤器扫下的煤自动清理至上皮带,避免或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从而提高作业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将扫煤器扫下的煤清理至上皮带的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具体地,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为其接料口22,接料通道21的第二端口为其输出口23。
具体地,排料通道31的第一端口为其进料口32,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为其排料口33。
在本实施例中,送料腔11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送料腔111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送料组件10具有与送料腔1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2,第一开口112朝上设置且位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接料通道21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开口112对接连通。送料组件10具有与送料腔111连通的第二开口113,第二开口113朝下设置且位于送料腔111的第二端;排料通道31的第一端口与第二开口113对接连通。
具体地,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均与送料腔111的侧方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送料组件10包括送料部11和驱动部件12,送料腔111、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均设置在送料部11上;驱动部件12的至少部分设置在送料腔111内并可运动地设置,以将送料腔111内的物料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推动至其第二端。
具体地,送料部11为筒状结构,即送料部11为送料筒。
具体地,驱动部件12包括转轴121和螺旋叶片122,转轴121设置在送料腔111内,转轴121的两端分别伸入至送料腔111的两个端部的腔壁内,即转轴121的两端穿设在送料部11上;转轴121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即转轴121相对送料部11可转动地设置;转轴121的轴向与送料腔111的延伸方向平行;螺旋叶片122沿转轴121的轴向螺旋设置在转轴121上,螺旋叶片122用于将送料腔111内的物料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推动至其第二端。
当转轴121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时,带动螺旋叶片122同步转动;螺旋叶片122在转动时推动送料腔111内的物料移动,以将送料腔111内的物料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推动至其第二端。
具体地,沿转轴121的轴向,螺旋叶片12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沿转轴121的轴向,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均位于螺旋叶片122的两端之间。
具体地,在与转轴12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螺旋叶片122与送料腔111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12还包括第一传动轮123,第一传动轮123用于与动力组件300传动连接,以使动力组件300驱动第一传动轮123绕其中心轴线转动;转轴121的第二端伸入至送料腔111的第二端部的腔壁内,转轴121的第一端伸出至送料部11的外侧,以用于与第一传动轮123连接。第一传动轮123套设在转轴121的第一端,以带动转轴121转动;其中,第一传动轮123的中心轴线与转轴121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接料通道21包括第一通道段211和第二通道段212,第一通道段211和第二通道段21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第一通道段211的上端口为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第一通道段211的下端口与第二通道段212的上端口对接连通,第二通道段212的下端口为接料通道21的第二端口。
具体地,自第一通道段211的上端至其下端,第一通道段211的通道壁逐渐靠近第一通道段211的中心轴线;这样有利于使进入第一通道段211内的物料向下滑落。
具体地,沿第二通道段212的周向,第二通道段212的通道壁包括预设通道壁部213;自第二通道段212的上端至其下端,预设通道壁部213逐渐靠近第二通道段212的中心轴线;这样有利于使第二通道段212内的物料向下滑落并滑落至送料腔1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排料通道31沿竖直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100还包括底座40,送料部11设置在底座40上。
具体地,底座40包括座体43、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均固定安装在座体43上;送料部11设置在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上,以使第一支撑部41和第二支撑部42共同对送料部11进行支撑。送料部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送料部1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朝向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朝向相同;送料部11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撑部41上,以使第一支撑部41对送料部11的第一端进行支撑;第二支撑部42的支撑位置位于送料部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二支撑部42的最大竖直高度大于第一支撑部41的最大竖直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如图1至图7所示,输送设备包括输送部件200、载料机构400和上述的上料装置100,上料装置100的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位于输送部件200的下方,以承接从输送部件200上落下的物料;载料机构40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对其承载的物料进行输送。
如图1所示,载料机构400位于输送部件200的上方。
具体地,载料机构400包括用于承载和输送物料的输送皮带。
具体地,输送部件200包括用于承载和输送物料的输送带210;可选地,输送带210为输送皮带。
可选地,输送部件200的输送方向和载料机构400的输送方向平行,输送部件200的输送方向和载料机构400的输送方向相反。
可选地,输送部件200和载料机构400均为胶带输送机。
可选地,输送设备还包括设置在输送部件200一侧的扫煤器,以使扫煤器将输送部件200上的煤矸等物料从输送部件200上扫下,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用于承接扫煤器从输送部件200上扫下的煤矸等物料。
如图1所示,输送部件200的输送方向向左,载料机构400的输送方向向右;输送部件200的左端为其输送尾端,扫煤器设置在输送部件200的输送尾端的一侧,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位于输送部件200的输送尾端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设备还包括动力组件300,如图6和图7所示,动力组件300包括动力部310、传动轴320和第二传动轮330,动力部310与传动轴320连接,以驱动传动轴320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第二传动轮330套设在传动轴320上,第二传动轮330的中心轴线与传动轴320的中心轴线重合,以使传动轴320带动第二传动轮330转动;第二传动轮330与上料装置100的第一传动轮123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传动轮123转动;第二传动轮330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传动轮123的中心轴线平行。
具体地,第一传动轮123和第二传动轮330均为链轮,第一传动轮123和第二传动轮330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以通过链条进行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部310为动力轮,动力轮套设在传动轴320上,动力轮的中心轴线与传动轴320的中心轴线重合;输送部件200还包括两个驱动轮220,两个驱动轮220的中心轴线平行,输送带210张紧绕设在两个驱动轮220上,以在两个驱动轮220的转动作用下,驱使输送带210运动;动力轮与驱动轮220的中心轴线平行,动力轮与两个驱动轮220中的其中一个驱动轮220传动连接,以使该驱动轮220带动动力轮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具体地,沿传动轴320的轴向,动力轮和第二传动轮330间隔设置。
具体地,驱动轮220为辊轮,驱动轮220设置在动力轮的上方并与动力轮接触,以在驱动轮220和动力轮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使驱动轮220带动动力轮转动。
具体地,动力轮的表面设置有包胶层340,包胶层340用于与驱动轮220接触;包胶层340的设置可以增加驱动轮220和动力轮之间的摩擦系数,以确保动力获取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300还包括第一安装件350、第二安装件360、浮动部件和第三安装件;第一安装件350和第二安装件36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安装件350位于第二安装件360的上方;浮动部件沿竖直方向可伸缩地设置;浮动部件设置在第一安装件350和第二安装件360之间,浮动部件与第一安装件350连接并与第二安装件360连接,以使第一安装件350可以相对第二安装件360沿竖直方向上下浮动;第三安装件设置在第一安装件350上,传动轴32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三安装件上。
具体地,第三安装件包括两个安装部370,两个安装部370沿传动轴320的轴向间隔设置,传动轴32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穿设在两个安装部370上。
具体地,第一安装件350和第二安装件360均为板状结构;第一安装件350的板面与竖直方向垂直,第二安装件360的板面与竖直方向垂直。
具体地,浮动部件包括弹性件390和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导杆380,导杆380的下端与第二安装件36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件350具有穿设孔,导杆380的上端穿设在穿设孔内,第一安装件350沿导杆380的延伸方向相对导杆380可运动地设置;弹性件390沿竖直方向可伸缩地设置,弹性件390套设在导杆380上,弹性件390的上端与第一安装件350固定连接,弹性件390的下端与第二安装件360固定连接或与第二安装件360抵接。
可选地,弹性件390为弹簧或弹性套筒;导杆380为销轴。
可选地,浮动部件为多个;第一安装件350具有多个穿设孔,多个浮动部件的导杆380的上端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穿设孔内。
可选地,座体43和第二安装件360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座体43或第二安装件360与固定架500固定连接;例如,固定架500为H架,座体43或第二安装件360与H架的支腿固定卡接。
本申请的上料装置100具有如下优点:1、通用性强、适用面广;2、可根据不同型号、规格的H架进行不同尺寸的改装;3、制作简易,实用性强,便于推广;4、不仅可用于胶带输送机机尾处,也可用于折返等其它易撒煤点。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装置100中,上料装置100包括接料部20、送料组件10和排料部30,接料部20具有接料通道21,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朝上设置以承接从其上方落下的物料;送料组件10具有呈条状的送料腔111,接料通道21的第二端口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连通,以使接料通道21内的物料进入送料腔111内;送料组件1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将送料腔111内的物料从送料腔111的第一端输送至其第二端;排料部30具有排料通道31,排料通道31的第一端口与送料腔111的第二端连通,以使送料腔111内的物料进入排料通道31内;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朝下设置并用于设置在载料机构400的上方,以使从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排出的物料落在载料机构400上。
具体实施过程中,使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位于胶带输送机的机尾的下方,以使机尾滚筒前方设置的扫煤器扫下的煤能够通过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直接落入接料通道21内,并经过送料腔111被输送至排料通道31内;将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位于上皮带的上方,即载料机构400包括上皮带,以使扫下的煤从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排出并落在上皮带上,以此实现将扫煤器扫下的煤自动清理至上皮带,避免或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从而提高作业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将扫煤器扫下的煤清理至上皮带的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料部(20),所述接料部(20)具有接料通道(21),所述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朝上设置以承接从其上方落下的物料;
送料组件(10),所述送料组件(10)具有呈条状的送料腔(111),所述接料通道(2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送料腔(111)的第一端连通,以使所述接料通道(21)内的物料进入所述送料腔(111)内;所述送料组件(1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将所述送料腔(111)内的物料从所述送料腔(111)的第一端输送至其第二端;
排料部(30),所述排料部(30)具有排料通道(31),所述排料通道(3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送料腔(111)的第二端连通,以使所述送料腔(111)内的物料进入所述排料通道(31)内;所述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朝下设置并用于设置在载料机构(400)的上方,以使从所述排料通道(31)的第二端口排出的物料落在所述载料机构(4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腔(11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送料腔(111)的第二端位于其第一端的上方;和/或
所述排料通道(31)沿竖直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料组件(10)具有与所述送料腔(1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2),所述第一开口(112)朝上设置且位于所述送料腔(111)的第一端;所述接料通道(21)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开口(112)对接连通;和/或
所述送料组件(10)具有与所述送料腔(111)连通的第二开口(113),所述第二开口(113)朝下设置且位于所述送料腔(111)的第二端;所述排料通道(3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开口(113)对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通道(21)包括第一通道段(211)和第二通道段(212),所述第一通道段(211)和所述第二通道段(21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通道段(211)的上端口为所述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一通道段(211)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二通道段(212)的上端口对接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段(212)的下端口为所述接料通道(21)的第二端口;
自所述第一通道段(211)的上端至其下端,所述第一通道段(211)的通道壁逐渐靠近所述第一通道段(211)的中心轴线;和/或
沿所述第二通道段(212)的周向,所述第二通道段(212)的通道壁包括预设通道壁部(213);自所述第二通道段(212)的上端至其下端,所述预设通道壁部(213)逐渐靠近所述第二通道段(212)的中心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10)包括:
送料部(11),所述送料腔(111)设置在所述送料部(11)上;
转轴(121),所述转轴(121)设置在所述送料腔(111)内,所述转轴(121)的两端分别伸入至所述送料腔(111)的两个端部的腔壁内;所述转轴(121)绕其中心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转轴(121)的轴向与所述送料腔(111)的延伸方向平行;
螺旋叶片(122),所述螺旋叶片(122)沿所述转轴(121)的轴向螺旋设置在所述转轴(121)上,所述螺旋叶片(122)用于将所述送料腔(111)内的物料从所述送料腔(111)的第一端推动至其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10)还包括第一传动轮(123),所述第一传动轮(123)用于与动力组件(300)传动连接,以使所述动力组件(300)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轮(123)转动;所述转轴(121)的第一端伸出至所述送料部(11)的外侧;所述第一传动轮(123)套设在所述转轴(121)的第一端,以带动所述转轴(121)转动。
7.一种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部件(200);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的接料通道(21)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输送部件(200)的下方,以承接从所述输送部件(200)上落下的物料;
载料机构(400),所述载料机构(400)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对其承载的物料进行输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为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料装置;所述输送设备还包括动力组件(300),所述动力组件(300)包括:
动力部(310);
传动轴(320),所述动力部(310)与所述传动轴(320)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轴(320)绕其中心轴线转动;
第二传动轮(330),所述第二传动轮(330)套设在所述传动轴(320)上,以使所述传动轴(320)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330)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轮(330)与所述上料装置的第一传动轮(123)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123)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310)为动力轮,所述动力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320)上;所述输送部件(200)包括输送带(210)和两个驱动轮(220),所述输送带(210)张紧绕设在所述两个驱动轮(220)上;所述动力轮与所述两个驱动轮(220)中的其中一个驱动轮(220)传动连接,以使所述驱动轮(220)带动所述动力轮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00)还包括:
第一安装件(350);
第二安装件(360),所述第一安装件(350)和所述第二安装件(36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件(350)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件(360)的上方;
浮动部件,所述浮动部件沿竖直方向可伸缩地设置;所述浮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件(350)和所述第二安装件(360)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50)和所述第二安装件(360)均连接;
第三安装件,所述第三安装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件(350)上,所述传动轴(32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件上。
CN202320646075.1U 2023-03-28 2023-03-28 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Active CN219859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6075.1U CN219859191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6075.1U CN219859191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59191U true CN21985919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1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6075.1U Active CN219859191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59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4728A (zh) 一种家具生产用木料送料装置
KR20050105135A (ko) 에어분사호퍼가부설된다목적콘베이어장치
CN219859191U (zh) 上料装置及输送设备
CN210150109U (zh) 一种刮板式皮带输送设备
CN110821489B (zh) 一种多工位综合型链条传动式煤矿开采装置
CN210616944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输送机
CN114308785B (zh) 立杆清洗车及其立杆清洗装置
CN217046982U (zh) 一种混凝土拌合站智能散料输送装置
CN212314757U (zh) 一种煤矿机电运输传动连接装置
CN213860030U (zh) 一种水稳拌合站
CN215247731U (zh) 震动刮料式皮带清扫装置
CN111760707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管道喷涂设备
CN212449261U (zh) 一种便携落料的带式给料机
CN217262568U (zh) 一种混凝土原料输送设备
CN215853387U (zh) 一种管材挤压输送机构
CN220641456U (zh) 一种食品生产线运输装置
CN215761785U (zh) 一种煤矿采矿用的传送装置
CN210854179U (zh) 输送机清扫结构
CN214526881U (zh) 一种预拌砂浆生产线砂料上料装置
CN220200495U (zh) 一种改良的药丸输送带
CN220097470U (zh) 一种原料输送平台
CN218464646U (zh) 一种煤矿掘进巷道刮板输送机
CN220200485U (zh) 一种新型的皮带机清扫器
CN216071838U (zh) 一种散装物料用胶带输送机
CN214526552U (zh) 可吹扫清洁皮带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