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3181U - 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43181U CN219843181U CN202320941230.2U CN202320941230U CN219843181U CN 219843181 U CN219843181 U CN 219843181U CN 202320941230 U CN202320941230 U CN 202320941230U CN 219843181 U CN219843181 U CN 2198431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locking
- retaining wall
- housing
- lock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端子固定座和配合部,端子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纳腔,配合部内设置有用于套接第二壳体的插配腔,第一容纳腔连通插配腔;插配腔中设置有锁定结构,锁定结构和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弹舌,锁定结构用于插接在第二壳体中并锁定弹舌。本实用新型中,锁定结构设置在弹舌变形的运动范围内,在受外力时,弹舌受到锁定结构的阻挡,不能变形产生运动,从而阻挡了弹舌变形,不影响端子的保持力,避免了受外力端子脱落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用连接器按连接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线对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以及柔性线路板连接器,线对线连接器和线对板连接器可统称为线端连接器。
对于线端连接器,端子在护套中的一次锁固定方式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在端子上设置弹性悬臂,端子插接在护套中时,弹性悬臂卡接在护套的刚性挂台处,实现端子与护套的相对固定;另一种是在护套的端子孔型腔中设置弹性臂锁舌,端子上设置有凹槽,弹性臂锁舌能够卡接在凹槽中,弹性臂锁舌配合端子的凹槽,实现固定。
端子与护套之间仅依靠一次锁固定方式进行固定时,端子保持力偏小,且因为弹性悬臂或者弹性臂锁舌在受力时会产生变形,使得端子与护套之间的挂接量不稳定,会造成端子保持力的下降,端子受力时脱落风险大,可靠性不高。
一些连接器中会增加二次锁结构,这样虽然可以提高端子保持力,减小脱落风险,但装配零部件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导致成本增加以及连接器装配效率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连接器,端子与护套之间仅依靠一次锁固定方式进行固定时,端子受力时脱落风险大,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端子固定座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端子固定座连接;
所述端子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第一端子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配合部内设置有用于套接第二壳体的插配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插配腔;
所述插配腔中设置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和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弹舌,所述锁定结构用于插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中并实现对所述弹舌的锁定。
可选地,所述锁定结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端子固定座上,所述锁定结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可选地,所述锁定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厚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锁定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插接方向上延伸,所述插配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锁定结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侧壁上,所述锁定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护套主体,所述护套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第二端子的第二容纳腔,每一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所述弹舌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弹舌和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插接槽,所述锁定结构用于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锁扣,所述第一锁扣用于卡接第一端子。
可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插接方向上,所述端子固定座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配合部的截面面积;
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挡壁、第二挡壁、第三挡壁、第四挡壁、第五挡壁、第六挡壁、第七挡壁和第八挡壁,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三挡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壁和所述第六挡壁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挡壁和所述第八挡壁平齐,所述第五挡壁和所述第七挡壁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挡壁、所述第二挡壁、所述第三挡壁、所述第四挡壁、所述第五挡壁、所述第六挡壁、所述第七挡壁和所述第八挡壁依次连接,以围合形成所述插配腔。
可选地,所述弹舌包括弹舌主体、卡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舌主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所述连接部呈弧形,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弹舌主体的第二端,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第二端子。
可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端子挂台和止挡件,所述端子挂台向着第二端子的方向凸出并卡接在第二端子上,所述止挡件从所述弹舌主体的第二端延伸,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锁定结构和第二端子的外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用于供第一端子插入的第一端子插入口以及用于第一端子的插针穿出的出口,所述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一插口、第二插口以及用于供第二端子插入的第二端子插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插口连通,所述锁定结构插接在所述第二插口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连接器自锁部,所述连接器自锁部包括自锁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自锁主体上的自锁件,所述自锁主体连接在所述护套主体上,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二锁扣,所述自锁件和所述第二锁扣卡接。
可选地,所述自锁主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护套主体上,所述自锁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部,所述自锁主体与所述护套主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自锁主体在所述按压部受压时向着所述护套主体靠近,以解除所述自锁件对所述第二锁扣的卡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如前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插接配合。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锁定结构设置在插配腔中,第二壳体插接在插配腔中时,锁定结构能够插接在第二壳体中并锁定弹舌,在受外力时,弹舌受到锁定结构的阻挡,不能变形产生运动,从而阻挡了弹舌变形,弹舌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端子之间的卡接量保持不变,不会影响端子的保持力,避免了受外力弹舌变形而导致端子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俯视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俯视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B向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配合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壳体;11、端子固定座;111、第一容纳腔;1111、第一端子插入口;1112、出口;112、第一锁扣;12、配合部;121、插配腔;1211、第二锁扣;122、第一挡壁;123、第二挡壁;124、第三挡壁;125、第四挡壁;126、第五挡壁;127、第六挡壁;128、第七挡壁;129、第八挡壁;13、锁定结构;
2、第二壳体;21、护套主体;211、第二容纳腔;2111、第一插口;2112、第二插口;2113、第二端子插入口;22、弹舌;221、弹舌主体;222、卡接部;2221、端子挂台;2222、止挡件;223、连接部;23、插接槽;24、分隔件;25、间隔块;26、连接器自锁部;261、自锁主体;262、自锁件;263、按压部;
3、第一端子;
4、第二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第一端子3插接在第一壳体1中,第二端子4插接在第二壳体2中,第二壳体2插接在第一壳体1中形成插接配合,同时第一端子3插接在第二端子4中,实现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的电连接。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包括端子固定座11和配合部12,配合部12与端子固定座11连接。端子固定座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容纳腔111,第一端子3插接在第一容纳腔111中,第一容纳腔111能够收纳固定和保持第一端子3,第一容纳腔111贯穿端子固定座11。配合部12内设置有插配腔121,插配腔121用于套接第二壳体2,插配腔121能够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配合使用时对第二壳体2进行左右前后的限位与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第一端子3的插针进行保护。第一容纳腔111连通插配腔121,第一端子3的主体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1中,第一端子3的插针能够从第一容纳腔111穿出并伸入到插配腔121中,并插接在第二壳体2内的第二端子4中。
如图1、图4所示,插配腔121中设置有锁定结构13,锁定结构13和第一壳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插配腔121可以对锁定结构13进行保护,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弹舌22,第二壳体2插接在第一壳体1的插配腔121中时,锁定结构13用于插接在第二壳体2中并实现对弹舌22的锁定,阻挡第二壳体2的弹舌22发生变形,通过一体成型的锁定结构13进行锁定,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避免拆装时锁定结构脱落的风险,提高连接器的装配效率。
第二壳体2中弹舌22能够卡接在第二端子4的凹槽中,将第二端子4装入第二壳体2过程中,弹舌22在第二端子4插入时的挤压作用下,弹舌22会沿着弹舌22与第二壳体2的连接点旋转,到达凹槽处时,弹舌22会恢复形变并进入到凹槽中,实现弹舌22对第二端子4的卡接。
在第二端子4受外力被拉拽时,第二端子4顶着弹舌22,弹舌22受力产生变形,发生旋转,使得弹舌22与第二端子4之间的卡接量减少,造成端子的保持力下降,第二端子4具有脱落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锁定结构13设置在插配腔121中,第二壳体2插接在插配腔121中时,锁定结构能够插接在第二壳体2中,且锁定结构13设置在弹舌22变形的运动范围内,在受外力时,弹舌22受到锁定结构13的阻挡,不能变形产生运动,从而阻挡了弹舌22变形,弹舌22与第二端子4之间的卡接量保持不变,不会影响端子的保持力,避免了受外力时弹舌变形而导致端子脱落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锁定结构13设置有至少一个,锁定结构13的一端连接在端子固定座11上,锁定结构1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具体地,端子固定座11沿着第一容纳腔111的延伸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配合部12连接在端子固定座11的第一端,锁定结构13连接在端子固定座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上,第一端子从端子固定座11的第二端插入。
如图2、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锁定结构13相互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腔111相互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每一第一容纳腔111中插接一个第一端子3,锁定结构13的数量与第一容纳腔111的数量一致。锁定结构13与第一容纳腔111均矩阵分布,多个锁定结构13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插配腔121中沿第二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排锁定结构13,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垂直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插接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锁定结构13连接在端子固定座11的第一端的端面上,沿着端子固定座11的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锁定结构13朝着远离端子固定座11的方向延伸,锁定结构13沿其延伸方向厚度逐渐减小,在第二壳体2插接在插配腔121中时,方便锁定结构13插接在第二壳体2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结构13的厚度还可以保持不变。
在另一实施例中,锁定结构13沿垂直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插接方向上延伸,即,锁定结构13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或者沿第二方向延伸,插配腔121的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中,锁定结构13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侧壁上,锁定结构13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侧壁上,这样在锁定弹舌22时,一个锁定结构13能够同时锁定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弹舌22,或者一个锁定结构13能够同时锁定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弹舌22,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容纳腔11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锁扣112,第一锁扣112突出于第一容纳腔111的内壁,第一锁扣112用于卡接第一端子3,第一端子3上具有弹性悬臂,弹性悬臂与第一锁扣112卡接,实现第一端子3的锁止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容纳腔11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一锁扣112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1的四个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上,具体可根据第一端子3的安装需求进行设置。优选地,多个第一容纳腔111中,第一锁扣112的设置位置相同,这样使得插接在第一壳体1中的多个第一端子3的安装方向保持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端子固定座11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小于配合部12在第一方向上的截面面积。配合部12包括第一挡壁122、第二挡壁123、第三挡壁124、第四挡壁125、第五挡壁126、第六挡壁127、第七挡壁128和第八挡壁129,第一挡壁122和第三挡壁124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二挡壁123和第六挡壁127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第四挡壁125和第八挡壁129平齐,即第四挡壁125和第八挡壁129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四挡壁125和第八挡壁129平行于第六挡壁127,第五挡壁126和第七挡壁128在第六挡壁127的两端相对设置,第七挡壁128垂直连接在第八挡壁129和第六挡壁127之间,第五挡壁126垂直连接在第四挡壁125和第六挡壁127之间。
第一挡壁122、第二挡壁123、第三挡壁124、第四挡壁125、第五挡壁126、第六挡壁127、第七挡壁128和第八挡壁129依次连接,以围合形成插配腔121,插配腔121整体呈凸字形结构。第一挡壁122、第二挡壁123、第三挡壁124、第四挡壁125、第五挡壁126、第六挡壁127、第七挡壁128和第八挡壁129的长度一致,锁定结构13的远离端子固定座11的一端位于插配腔121中,且不会突出于挡壁。
在另一实施例中,锁定结构13沿第一方向延伸时,锁定结构13连接在第一挡壁122和第三挡壁124之间,锁定结构13沿第二方向延伸时,锁定结构13能够连接在第二挡壁123和第六挡壁127之间、第二挡壁123和第四挡壁125之间以及第二挡壁123和第八挡壁129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壳体2插接在插配腔121中,第二壳体2包括护套主体21,插配腔121的内轮廓与护套主体21的外轮廓一致,护套主体21的一端容纳在插配腔121中,护套主体21的另一端突出于配合部12。
如图5、图6所示,护套主体2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纳腔211,第二容纳腔211贯穿护套主体21,第二容纳腔211用于插接第二端子4,第二容纳腔211和第一容纳腔111的数量相同,每一第二容纳腔211与对应的第一容纳腔111连通,第一容纳腔111中的第一端子3的插针插入对应的第二容纳腔211的第二端子4中。
如图8所示,弹舌22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1内,弹舌22和与其连接的第二容纳腔21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插接槽23,弹舌22的数量和锁定结构13的数量相同,弹舌22同样按照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矩阵排列,每一锁定结构13插接在对应的插接槽23中,锁定结构13设置在弹舌22的变形区域内,通过将弹舌22插接在插接槽23中,占用弹舌22的可运动空间,阻挡弹舌22产生变形,从而保证锁定结构13与端子保持足够的干涉量,使得第二端子4在受外力时,弹舌22不会出现部分脱离端子而导致端子保持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在不增加二次锁的情况下,达到增加端子的保持力的效果。
上述插接槽23为锁定结构13和弹舌22的锁止位置,同时也是依次弹舌22的解锁空间,在需要对连接器进行返修时,将第二壳体2从第一壳体1的插配腔121中取出,锁定结构13离开插接槽23,不再阻挡弹舌22变形,通过借助工具使得弹舌22向着插接槽23偏移变形,使得弹舌22脱离第二端子4,可将第二端子4从第二壳体2中拆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容纳腔21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弹舌22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1的四个侧壁的其中一个上,优选地,多个第二容纳腔211中,弹舌22的设置位置一致,使得第二壳体2中插接的多个第二端子4的安装方向保持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弹舌22包括弹舌主体221、卡接部222和连接部223,连接部223连接弹舌主体221的第一端和第二容纳腔211的内壁,连接部223呈弧形,卡接部222连接在弹舌主体221的第二端,卡接部222用于卡接第二端子4。弹舌主体221沿着第二容纳腔211的延伸方向设置,通过弧形的连接部223,实现弹舌主体221和第二容纳腔211的内壁的连接,优选地,弹舌主体221与第二容纳腔211的内壁之间具有较小的夹角,方便锁定结构13的插入。
弹舌22产生形变时,弹舌主体221的第二端会绕着连接部223进行旋转,卡接部222会抵接插接槽23中的锁定结构13,由于锁定结构13的阻挡,弹舌22无法旋转产生变形,卡接部222不能脱离第二端子4的卡槽,端子的保持力不会下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卡接部222包括端子挂台2221和止挡件2222,端子挂台2221向着第二端子4的方向凸出并卡接在第二端子4上,端子挂台2221设置在第二端子4的凹槽中,止挡件2222从弹舌主体221的第二端延伸,止挡件2222位于弹舌主体221的第二端的延长线上,止挡件2222设置在锁定结构13和第二端子4的外壁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8所示,第一容纳腔111具有用于供第一端子3插入的第一端子插入口1111以及用于第一端子3的插针穿出的出口1112,第二容纳腔211具有第一插口2111、第二插口2112以及用于供第二端子4插入的第二端子插入口2113,出口1112与第一插口2111对应连通,第一端子3的插针从出口1112穿出并插接在第一插口2111中,锁定结构13插接在第二插口2112中。
如图8、图10所示,第二容纳腔211内设置有分隔件24,分隔件24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1的靠近端子固定座11的一端,分隔件24用于分隔第二端子4和锁定结构13,第一插口2111和第二插口2112通过间隔块25间隔,分隔件24的一端靠近弹舌22,另一端连接在间隔块25上,第二容纳腔211的连接有弹舌22的一内壁面与分隔件24之间具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与插接槽23连通,第二端子4插接在第二容纳腔211中时,分隔件24能够支撑第二端子4,同时,锁定结构13从第二插口2112插入,容纳在容纳空间和插接槽23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壳体2还包括连接器自锁部26,连接器自锁部26包括自锁主体261以及设置在自锁主体261上的自锁件262,自锁主体261连接在护套主体21上,配合部12上设置有第二锁扣1211,自锁件262和第二锁扣1211卡接,实现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
自锁件262可以是自锁扣,自锁扣从自锁主体261上凸出,第二壳体2插接在插配腔121中时,自锁扣与第二锁扣1211互相抵接,防止第二壳体2脱离。
在一些替代实施例中,自锁件262也可以时自锁孔,第二锁扣1211能够卡接在自锁孔中,实现第二壳体2的自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壁122、第二挡壁123、第三挡壁124、第四挡壁125、第五挡壁126、第六挡壁127、第七挡壁128和第八挡壁129中的其中一个或者两个的内壁面上设置第二锁扣1211,第二锁扣1211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第二锁扣121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第二锁扣1211在配合部12上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自锁主体261的一端连接在护套主体21上,自锁主体261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部263,自锁主体261为悬臂结构,自锁主体261与护套主体21之间具有空隙,自锁主体261在按压部263受压时向着护套主体21靠近,自锁主体261能够围绕着自锁主体261与护套主体21的连接处旋转,自锁主体261与护套主体21之间的空隙也随之变小,使得自锁扣与第二锁扣1211错位或者使得第二锁扣1211脱离自锁孔,以解除自锁件262对第二锁扣1211的卡接,可将第二壳体2从插配腔121中抽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在第一壳体1中一体化连接锁定结构13,能够阻挡第二壳体2中的弹舌22变形,端子保持力得到保持,避免了弹舌22与第二端子4干涉量变小,保持力下降的问题,另外,连接器仅使用一次锁固定端子,不需要增加二次锁结构,使得连接器具有端子保持力大,端子受力时脱落风险小,产品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端子固定座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端子固定座连接;所述端子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第一端子的第一容纳腔,所述配合部内设置有用于套接第二壳体的插配腔,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插配腔;
所述插配腔中设置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和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弹舌,所述锁定结构用于插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中并实现对所述弹舌的锁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端子固定座上,所述锁定结构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沿其延伸方向厚度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插接方向上延伸,所述插配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锁定结构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个侧壁上,所述锁定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个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护套主体,所述护套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第二端子的第二容纳腔,每一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所述弹舌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弹舌和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插接槽,所述锁定结构用于插接在所述插接槽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锁扣,所述第一锁扣用于卡接第一端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插接方向上,所述端子固定座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配合部的截面面积;
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挡壁、第二挡壁、第三挡壁、第四挡壁、第五挡壁、第六挡壁、第七挡壁和第八挡壁,所述第一挡壁和所述第三挡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壁和所述第六挡壁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挡壁和所述第八挡壁平齐,所述第五挡壁和所述第七挡壁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挡壁、所述第二挡壁、所述第三挡壁、所述第四挡壁、所述第五挡壁、所述第六挡壁、所述第七挡壁和所述第八挡壁依次连接,以围合形成所述插配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舌包括弹舌主体、卡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舌主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所述连接部呈弧形,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弹舌主体的第二端,所述卡接部用于卡接第二端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端子挂台和止挡件,所述端子挂台向着第二端子的方向凸出并卡接在第二端子上,所述止挡件从所述弹舌主体的第二端延伸,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锁定结构和第二端子的外壁之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具有用于供第一端子插入的第一端子插入口以及用于第一端子的插针穿出的出口,所述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一插口、第二插口以及用于供第二端子插入的第二端子插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一插口连通,所述锁定结构穿设在所述第二插口中。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连接器自锁部,所述连接器自锁部包括自锁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自锁主体上的自锁件,所述自锁主体连接在所述护套主体上,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第二锁扣,所述自锁件和所述第二锁扣卡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主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护套主体上,所述自锁主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按压部,所述自锁主体与所述护套主体之间具有空隙,所述自锁主体在所述按压部受压时向着所述护套主体靠近,以解除所述自锁件对所述第二锁扣的卡接。
13.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插接配合。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41230.2U CN219843181U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41230.2U CN219843181U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43181U true CN219843181U (zh) | 2023-10-17 |
Family
ID=88303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41230.2U Active CN219843181U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43181U (zh) |
-
2023
- 2023-04-14 CN CN202320941230.2U patent/CN2198431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96345B (zh) | 電源連接器 | |
US4984998A (en) |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connector | |
ES2624274T3 (es) | Conector eléctrico | |
US6004158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ing plates | |
KR100939879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US7114998B2 (en) | Divide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7410748B (zh) | 线缆连接器 | |
WO1997019500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ead positioning comb | |
JP345266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19843181U (zh) | 壳体组件、连接器及车辆 | |
US2001000368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retainer | |
CN215834760U (zh) |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 |
CN213753244U (zh) | 一种连接器的插头 | |
CN113783032B (zh) | 一种防水连接器组件 | |
CN214013294U (zh) | 一种连接器 | |
CN211789682U (zh) | 易组装连接器 | |
CN110492312B (zh) | 一种全屏蔽低电平差分信号连接器 | |
JP2000243502A (ja)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CN219937507U (zh) | 一种连接器的锁止机构 | |
JPS5944751B2 (ja) | コネクタ並びにコネクタ間の電気的結合方法 | |
CN217009778U (zh) | 端子锁定件、连接器壳体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 |
US7641511B2 (en) | Jack cable assembly with support tra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CN221633029U (zh) | 一种电源轨道、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 |
CN218940050U (zh) | 线对板带扣连接器 | |
CN214313752U (zh) | 插拔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