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5572U - 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5572U
CN219835572U CN202320821807.6U CN202320821807U CN219835572U CN 219835572 U CN219835572 U CN 219835572U CN 202320821807 U CN202320821807 U CN 202320821807U CN 219835572 U CN219835572 U CN 219835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t
guide
cleaning device
clean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18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厚锟
程连鹏
黄竹生
谭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18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5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5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55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底壳及伸出结构,底壳上设有吸污口;伸出结构自底壳向下延伸,用于聚拢污物;其中,伸出结构上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用于流通进入吸污口的气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伸出结构上设置气流通道,在确保伸出结构能对大颗粒的垃圾具备引导作用的同时,还不会影响进入吸污口的气流量,有效解决了清理大颗粒垃圾和清理灰尘等微小颗粒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清洁设备,如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手持吸尘器、手持洗地机等等,其底部通常设有吸尘口,通过产生负压,将地面或桌面上的污物(如灰尘、颗粒、液体等)收集至清洁设备的回收盒内。现有清洁设备对大颗粒的清洁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清洁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上设有吸污口;
伸出结构,自所述底壳向下延伸,用于聚拢污物;
其中,所述伸出结构上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用于流通进入所述吸污口的气流。
可选的,所述伸出结构与待清洁面具有间隙;所述伸出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聚拢出口;所述聚拢出口与所述吸污口连通;其中,被所述伸出结构聚拢的污物,从所述至少一个聚拢出口进入所述吸污口内。
可选的,所述伸出结构包括至少一条引导条;所述至少一条引导条位于所述吸污口的前方,并沿所述吸污口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条引导条在所述底壳上呈Y字形、波浪形或折线形;
其中,所述Y字形的直线段处设有自所述聚拢出口引向所述吸污口的通道;或者所述波浪形或折线形的靠近所述吸污口的至少一个波谷或折线凹角处设有聚拢出口,且设有自所述聚拢出口引向所述吸污口的通道。
可选的,所述伸出结构包括多条引导条;引导条包括引导段和通道段;相邻两条引导条的通道段间隔开,形成所述通道;所述引导段为直线段、S形曲线段、圆弧段或阶梯段。
可选的,所述引导段为阶梯段时,阶梯段包括交替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所述第二段与所述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段上设有所述气流通道。
可选的,沿所述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所述底壳具有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
所述多条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左侧至所述右侧顺次设置;
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左侧的第一端部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左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
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右侧的第二端部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右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
可选的,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引导条和所述第二端部引导条之间的中间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或者自距所述前侧边缘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向所述吸污口延伸。
可选的,所述间隙为1.0~1.5mm。
可选的,所述伸出结构垂直于所述底壳向下延伸,或者自所述底壳向所述底壳的前侧倾斜延伸。
可选的,所述伸出结构上均布有通孔,以作为所述气流通道;所述通孔的孔轴线与所述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平行,或者所述通孔的孔轴线垂直所述伸出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壳上设置伸出结构,伸出结构上设置气流通道,伸出结构能对大颗粒的垃圾具有聚拢作用,气流通道还不会影响进入吸污口的气流量。清理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将大颗粒的垃圾收集,还能有效清理灰尘等小颗粒垃圾,从而有效解决了清理大颗粒垃圾和清理灰尘等微小颗粒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壳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角度底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f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g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伸出结构包括一条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伸出结构包括多条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引导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导条的剖视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引导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方向、结构、部件等,不代表先后顺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3,清洁设备包括:底壳1及伸出结构2。底壳1上设有吸污口4。具体的,如图1所示的示例,底壳1的吸污口4处设有滚刷9等。清洁设备置于待清洁面上时,吸污口4朝向清洁面,吸污口4可在抽吸气流的作用下将待清洁面上的污物(如灰尘、颗粒等)吸入。底壳1上还设有伸出结构2,伸出结构2自底壳1向下延伸,用于聚拢污物。具体地,伸出结构2由底壳1的底面朝靠近待清洁面的方向延伸,当大颗粒物碰到伸出结构2时,大颗粒物在伸出结构2的作用下被聚拢。
将伸出结构2设置在底壳1上,且伸出结构2向下延伸,势必会对部分抽吸气流的流向和气流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清洁设备的抽吸效率。为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中,伸出结构2上设有气流通道3,气流通道3用于流通进入吸污口4的气流。具体地,气流在向吸污口4流动的过程中,可通过气流通道3穿过伸出结构2,同时也可以携带部分的灰尘和小颗粒物穿过气流通道3进入吸污口4中。对于伸出结构2与吸污口4之间的区域,穿过伸出结构2的气流也能将该区域的污物吸入吸污口内。可见,在伸出结构上设置气流通道3能降低对进入吸污口4的气流量的影响。经实验验证,底壳1上设置具有气流通道3的伸出结构2的清洁设备和底壳上没有伸出结构2的清洁设备,这两种清洁设备工作时,进入吸污口4的气流量相差不大,清洁设备的抽吸效率差别也不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壳1上设置伸出结构2,伸出结构2上设置气流通道3,伸出结构2能对大颗粒物具有引导聚拢作用,气流通道3不会影响进入吸污口4的气流量。配置有这种底壳1的清洁设备在清洁过程中不但能收集大颗粒物,还不影响设备的抽吸效率。
一种可实现方案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伸出结构可将大颗粒物聚拢在一起,清洁设备边清洁边聚拢大颗粒物,以将大颗粒物推至设定位置,比如某一空间的角落、或门口,或设置在空间内的垃圾回收装置处等等。例如,参见图4a和4b所示,伸出结构2具有凹陷槽,该凹陷槽可为大颗粒物的滞留区域。将大颗粒物聚拢并滞留在滞留区域内,可降低大颗粒吸入损坏设备的概率。具体的,如图4a和4b所示,所述伸出结构可以是一整条引导条。沿第一方向,如图4a和4b中所示的X方向,引导条呈折线形,或波浪形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假设清洁设备工作时的行进方向为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的Y方向;那么第一方向可以是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二方向(如图2中Y方向)呈锐角或钝角的一个方向。沿行进方向,清洁设备具有一条中线;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折线形或波浪形的引导条具有一条贯穿引导条的中线S。中线S位于包络折线形或波浪形引导条上边界线和下边界线之间,且与上边界线和下边界线的距离相等。清洁设备的中线可表征为第一方向。图4c所示的示例,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钝角或锐角,波浪形的引导条斜置在底壳上。
另一种可实现方案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伸出结构将大颗粒物聚拢至吸污口处,以便通过吸污口被回收至清洁设备的回收装置内。参见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伸出结构2具有至少一个入口23和至少一个聚拢出口22。其中,聚拢出口22与吸污口4连通。例如,图2所示,伸出结构具有两个入口23和两个聚拢出口22。即一个入口23和一个聚拢出口22之间具有一个引导通道,以便在清洁设备行进过程中进入入口23的颗粒在引导通道引导作用下进入聚拢出口22,从而进入吸污口被回收。或者,如图4d所示,伸出结构2具有一个入口23和两个聚拢出口22。两个聚拢出口22之间的部分(如引导条)呈拱形,用于引导从入口23进入的颗粒分流至两个不同的聚拢出口22处。其中,聚拢出口22的尺寸小于入口23的尺寸。聚拢出口22近吸污口4,入口23远离所述吸污口4。
参见图2、3和8所示,在本申请所提出的实施例中,伸出结构2可以是自底壳1向下延伸的筋条,该筋条可与底壳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伸出结构2为清洁设备的一个配件,该配件可以是如图中所示的板条等。不论伸出结构是筋条还是板条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统一称为引导条21。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伸出结构2包括至少一个引导条21,至少一个引导条21可拆卸地连接于底壳1上。例如,至少一个引导条21可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底壳1上。如图5所示,引导条21的顶部设有插接檐24。引导条21的横截面结构为T形结构。相应的,底壳1上设有与插接檐24配合插槽。用户可在需要清洁伸出结构2时,将伸出结构从插槽中抽出,进行清洁(如疏通被污物堵住的气流通道、清除掉附着在伸出结构上的污物等等)。清洁完后,用户再将伸出结构插入底壳的插槽内。还有一种应用场景,比如,用户知道当前待清洁地面没有大颗粒污物,此时用户可将伸出结构从插槽中抽出,让清洁设备在没用伸出结构的情况下工作。换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有大颗粒污物,清洁设备识别出并提示用户插接伸出结构或用户自主插接上伸出结构,以便清洁设备在带有伸出结构的情况下工作,以提高对大颗粒的清洁效果。
除上述插接檐和插槽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外,还可采用磁吸、粘接、螺钉等方式实现伸出结构与底壳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伸出结构2包括至少一条引导条21。至少一条引导条21位于所述吸污口4的前方,并沿所述吸污口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条引导条21在所述底壳上呈Y字形、波浪形或折线形。
图4e和4f示出了至少一条引导条21在底壳1上呈Y字形的实施例。图4e中引导条21为直线形,在底壳1上呈Y字形;图4f中引导条21为曲线,在底壳1上呈类Y字形(或可称为类鱼叉形)。如图4e和4f所示,所述Y字形的直线段处设有自所述聚拢出口22引向所述吸污口的通道。
图4d、图5、图6a和图6b示出了至少一条引导条21在底壳上呈波浪形的实施例。所述波浪形的靠近所述吸污口4的至少一个波谷处设有聚拢出口,且设有自所述聚拢出口22引向所述吸污口的通道。
图4g示出了至少一条引导条21在底壳上呈折线形的实施例。折线形的靠近所述吸污口的至少一个折线凹角处设有聚拢出口22,且设有自所述聚拢出口22引向所述吸污口的通道。
图6a示出了伸出结构2包括一条引导条21的实施例。该引导条上设有至少一个豁口,作为所述聚拢出口22。图5、6b和7示出了伸出结构2包括多条引导条21的实施例。伸出结构采用一条引导条实现,既方便于引导条21的安装又方便于用户进行收纳。伸出结构采用多条引导条实现,分段式的收纳更加节省空间,另外,当部分引导条21损坏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换。
具体的,参见图5、图6b和图7所示,引导条21可包括引导段211和通道段212。相邻两条引导条21的通道段212间隔开,形成所述通道。
引导条21的引导段可以为直线段(如图4e、4g所示的实施例)、S形曲线段(如图6b所示的实施例)、圆弧段(如图5、4f所示的实施例)或阶梯段(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如图5、图6b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位于中间的引导条可以是上述形状的引导条拼接得到的。位于中间的引导条为一个整体,其为轴对称结构。两个上述形状(如直线段、S形曲线段、圆弧段或阶梯段)的引导条组成位于中间的引导条。
参见图7所示的实施例,引导条21的引导段为阶梯段。阶梯段包括交替的第一子段213和第二子段214。所述第一子段2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段214的长度。
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子段214可与所述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如图2中的Y方向)平行。这样的话,第一子段213上设置气流通道即可,第二子段214上可设置气流通道,也可不设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沿所述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所述底壳1具有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所述多条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左侧至所述右侧顺次设置。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左侧的第一端部引导条21L,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左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右侧的第二端部引导条21R,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右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引导条21L和所述第二端部引导条21R之间的中间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如图2所示),或者自距所述前侧边缘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向所述吸污口延伸(如图4d所示)。
如图6a、6b和7所示,第一端部引导条21L的端部可设置为斜面28,该斜面同样可起到引导颗粒物进入的作用,以便于聚拢。同样的,第二端部引导条21R的端部也可设置有斜面28。
不同的气流通道3的设置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将整个引导条21上都排布设置有气流通道3,尽可能多的气流通道3对进入吸污口4的气流影响越小。另外,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引导条21的部分区域上设有气流通道3。参见图5至图7,伸出结构2的处于聚拢出口处的通道未设置气流通道3,而这部分的引导条21形成类似于直道的结构。当大颗粒的垃圾在进入直道结构的通道后,在气流的作用下,大颗粒的垃圾更容易进入吸污口。
如图8所示,伸出结构2与待清洁面100之间的距离将对大颗粒垃圾的聚拢能力和底壳1的通过性都有影响。这个距离过大,伸出结构2对大颗粒垃圾的聚拢能力将显著降低;这个距离过小,对于不太平整的清洁面,伸出结构2很可能与地面接触,并影响清洁设备的通过性。参见图8,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底壳1置于平整的待清洁面100上时,伸出结构2与待清洁面100具有的间隙可为距离d,d的取值范围为[1.0mm~1.5mm]。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文提及的,引导条的顶部设有插接檐24。插接檐24可以是结构坚硬的材料,例如金属、塑料等。引导条可以为软胶材质,例如,材质为70度的软胶。当然,插接檐和引导条可为同一材质,一体成型结构。当大颗粒垃圾与软胶接触时,较小的作用力下软件不会发生严重变形,从而始终对大颗粒的垃圾具有引导效果。另外,软胶在较大的作用力下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当引导部25遇到坚硬的障碍物时,软件可以通过形变越过障碍物,防止底壳1被障碍物卡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伸出结构2可以是垂直于底壳1的底面向下延伸,也可以是与底壳1的底面成钝角或者锐角的状态向下延伸。例如,伸出结构自底壳1向底壳的前侧倾斜延伸。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而设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气流在通过气流通道3进入吸污口4时具有较高的效率,伸出结构2均布有通孔,以作为气流通道3。所述通孔的孔轴线与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平行,如图9b所示。或者,通孔的孔轴线垂直所述伸出结构2,如图9a所示。若伸出结构2包括如图9a所示的圆弧形引导条,则通孔的孔轴线与圆弧形引导条的切线垂直。具体地,如图9a所示,图9a为伸出结构2的一个引导条的剖视图,引导条上的通孔的孔轴线A与弧形的引导条的切线B垂直。若引导条为直线形,则通孔的孔轴线与引导条垂直。
进一步地,伸出结构2上的气流通道3的贯穿方向可相同,也可不相同。例如,有些通孔的孔轴线与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平行,有些通孔的孔轴线垂直所述伸出结构。通孔可以是圆孔、椭圆孔、多边形孔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伸出结构2上通孔的密度可不同,比如,近入口侧的通孔密度高,近聚拢出口侧的通孔密度低。或者,自入口侧向聚拢出口侧,通孔密度逐渐变低或变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手持吸尘器、手持洗地机等等。
下面给出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用场景一
一种自移动清洁设备,清洁设备的底盘上设有伸出结构。清洁设备在清洁移动的过程中,伸出结构对地面上的大颗粒垃圾聚拢,大颗粒的垃圾聚拢至清洁设备底壳下,在伸出结构的作用下顺着进入吸污口,被收集至清洁设备的回收装置内。伸出结构上设有气流通道,对进入吸污口的气流量影响不大,流向吸污口的气流可以通过伸出结构上的气流通道穿过伸出结构,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就能将清洁面上灰尘等微小颗粒垃圾带进吸污口中。最终自移动清洁设备对大颗粒的垃圾和小颗粒的垃圾都有很好的清洁效果。
应用场景二
一种地毯清洁车,清洁车的吸污口处设有可旋转的清洁滚刷,清洁车在清洁的过程中通过滚刷对地面的拍打,从而将地面的灰尘或小颗粒的垃圾扬起,并利用吸污口处的负压清理收集。但是对于大颗粒的垃圾,滚刷的清扫拍打,很可能将其打飞。通过在清洁车的底盘上设置伸出结构,伸出结构对大颗粒的垃圾具有聚拢和引导作用,则能够将大颗粒的垃圾准确引导吸污口处,进而有效提高了清洁车对大颗粒垃圾的清扫效率。另外,伸出结构上设置的气流通道,能让流向吸污口处的气流顺利通过,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还能够将灰尘等微小垃圾带走,进而确保了伸出结构不会影响吸污口出的气流量及对灰尘等微小垃圾的清洁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壳上设置伸出结构,伸出结构上设置气流通道,伸出结构能对大颗粒的垃圾具有引导作用,气流通道还不会影响进入吸污口的气流量。清理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将大颗粒的垃圾收集,还能有效清理灰尘等小颗粒垃圾,从而有效解决了清理大颗粒垃圾和清理灰尘等微小颗粒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可拆卸的伸出结构也方便于用户对其进行更换和维护。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上设有吸污口;
伸出结构,自所述底壳向下延伸,用于聚拢污物;
其中,所述伸出结构上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用于流通进入所述吸污口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结构与待清洁面具有间隙;
所述伸出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聚拢出口;
所述聚拢出口与所述吸污口连通;
其中,被所述伸出结构聚拢的污物,从所述至少一个聚拢出口进入所述吸污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结构包括至少一条引导条;
所述至少一条引导条位于所述吸污口的前方,并沿所述吸污口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至少一条引导条在所述底壳上呈Y字形、波浪形或折线形;
其中,所述Y字形的直线段处设有自所述聚拢出口引向所述吸污口的通道;或者
所述波浪形或折线形的靠近所述吸污口的至少一个波谷或折线凹角处设有聚拢出口,且设有自所述聚拢出口引向所述吸污口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结构包括多条引导条;
引导条包括引导段和通道段;
相邻两条引导条的通道段间隔开,形成所述通道;
所述引导段为直线段、S形曲线段、圆弧段或阶梯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段为阶梯段时,
阶梯段包括交替的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
所述第一子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段的长度;
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上设有所述气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所述底壳具有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
所述多条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左侧至所述右侧顺次设置;
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左侧的第一端部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左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
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右侧的第二端部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右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引导条中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引导条和所述第二端部引导条之间的中间引导条,自所述清洁设备的前侧边缘向所述吸污口延伸,或者自距所述前侧边缘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向所述吸污口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1.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结构垂直于所述底壳向下延伸,或者自所述底壳向所述底壳的前侧倾斜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结构上设有多个通孔,以作为所述气流通道;
所述通孔的孔轴线与所述清洁设备的行进方向平行,或者
所述通孔的孔轴线垂直所述伸出结构。
CN202320821807.6U 2023-04-13 2023-04-13 清洁设备 Active CN219835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807.6U CN219835572U (zh) 2023-04-13 2023-04-13 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807.6U CN219835572U (zh) 2023-04-13 2023-04-13 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5572U true CN219835572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1807.6U Active CN219835572U (zh) 2023-04-13 2023-04-13 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55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2417B2 (en) Robot cleaner station
CN100566643C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5305578U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06073655B (zh) 用于清洁设备的刮条、滚刷盖、滚刷组件和自动清洁设备
CN209847089U (zh) 清洁机器人
GB2413945A (en) Robot vacuum cleaner and associated contaminant guide members
CN111449574A (zh) 一种扫地机尘盒
US11497366B2 (en) Cyclonic separa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and a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205268053U (zh) 用于吸尘器的地刷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9835572U (zh) 清洁设备
EP1725155B1 (en) Suction nozzle and head of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CN111358366A (zh) 一种地刷、清洁装置及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CN101744571B (zh) 用于吸尘器的抽吸器
CN215605485U (zh) 清洁基站及清洁装置
CN216393977U (zh) 扫地机基站及扫地系统
CN114343485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13940613U (zh) 扫地机器人
CN214433992U (zh) 一种自清洁过滤装置及具有其的扫地机
CN209951157U (zh) 用于湿式清洁设备的地面吸嘴
CN109770788B (zh) 集尘装置
US20070067946A1 (en) Suction brush of vacuum cleaner
CN212591917U (zh) 一种扫地机尘盒
CN215584032U (zh) 清洁设备
CN219089121U (zh) 清洁设备
CN217792849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