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9800U - 电芯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9800U
CN219829800U CN202321010423.2U CN202321010423U CN219829800U CN 219829800 U CN219829800 U CN 219829800U CN 202321010423 U CN202321010423 U CN 202321010423U CN 219829800 U CN219829800 U CN 219829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cell
ray
main transmission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04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04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9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9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9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包括主传输线、前端转运装置、X射线检测装置和后端转运装置,前端转运装置设置于主传输线的前端,X射线检测装置设置于主传输线,后端转运装置设置于主传输线的后端,前端转运装置用于将卷绕电芯移送至主传输线的前端,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后端转运装置用于将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采用X射线检测装置对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检测出卷绕电芯各层极片的位置,获知电芯各层极片的达标情况;另外,还能够通过后端转运装置对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筛选出存在问题的卷绕电芯,从而能够提高卷绕电芯的良品率。

Description

电芯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以卷绕方式组合成形的电芯所组成的电池,称为卷绕电池。其中,在卷绕电芯制作完成后,由于卷绕电芯各层极片位置难以检出,因此容易使电芯各层极片不达标,从而会导致卷绕电芯的良品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芯检测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包括:
主传输线;
前端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传输线的前端,所述前端转运装置用于将卷绕电芯移送至所述主传输线的前端;
X射线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传输线,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
后端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传输线的后端,所述后端转运装置用于将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卷绕电芯的其中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另一个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卷绕电芯的另外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X射线发射单元和X射线接收单元,所述X射线发射单元和所述X射线接收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主传输线的上下两侧,所述X射线发射单元和所述X射线接收单元呈垂直设置分布。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还包括防护壳体,所述X射线发射单元和所述X射线接收单元均包裹于所述防护壳体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检测设备还包括扫描设备,所述扫描设备设置于所述主传输线,所述扫描设备用于对所述卷绕电芯进行识别。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扫描设备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扫描设备位于所述前端转运装置和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之间,另一个所述扫描设备位于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和所述后端转运装置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检测设备还包括合格传输线和非合格传输线,所述后端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后端转运组件和第二后端转运组件,所述第一后端转运组件用于将检测合格并且识别合格的卷绕电芯由所述主传输线移送至所述合格传输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后端转运组件用于将检测不合格或者识别不合格的卷绕电芯由所述主传输线移送至所述非合格传输线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非合格传输线包括第一非合格传输线和第二非合格传输线,所述第一非合格传输线用于传输检测不合格的卷绕电芯,所述第二非合格传输线用于传输识别不合格的卷绕电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合格传输线和所述非合格传输线均与所述主传输线并排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端转运装置还设置于所述合格传输线的另一端,所述前端转运装置用于将检测合格并且识别合格的卷绕电芯由所述合格传输线移送至待处理工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技术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检测设备包括主传输线、前端转运装置、X射线检测装置和后端转运装置,其中,前端转运装置设置于主传输线的前端,X射线检测装置设置于主传输线,后端转运装置设置于主传输线的后端,前端转运装置用于将卷绕电芯移送至主传输线的前端,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后端转运装置用于将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采用X射线检测装置对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检测出卷绕电芯各层极片的位置,获知电芯各层极片的达标情况;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通过后端转运装置对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筛选出存在问题的卷绕电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卷绕电芯的良品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检测设备中的X射线检测装置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检测设备中的X射线检测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防护壳体的电芯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一些情形下,以卷绕方式组合成形的电芯所组成的电池,称为卷绕电池。其中,在卷绕电芯制作完成后,由于卷绕电芯各层极片位置难以检出,因此容易使电芯各层极片不达标,从而会导致卷绕电芯的良品率低。
基于上述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检测设备,旨在提高卷绕电芯的良品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检测设备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主传输线200、前端转运装置100、X射线检测装置300和后端转运装置400,其中,前端转运装置100设置于主传输线200的前端,X射线检测装置300设置于主传输线200,后端转运装置400设置于主传输线200的后端,前端转运装置100用于将卷绕电芯移送至主传输线200的前端,X射线检测装置300用于检测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后端转运装置400用于将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前端转运装置100将卷绕工位或者其他位置上的卷绕电芯移送至主传输线200的前端,然后主传输线200会将卷绕电芯由前端运输至后端;其中,在运输期间,X射线检测装置300能够对主传输线200上的卷绕电芯进行检测,具体地X射线检测装置300能够通过X射线对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电芯对齐度检测结果;最后,当卷绕电芯运输至主传输线200的后端时,后端转运装置400能够根据电芯对齐度检测结果对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采用X射线检测装置300对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检测出卷绕电芯各层极片的位置,获知电芯各层极片的达标情况;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通过后端转运装置400对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筛选出存在问题的卷绕电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卷绕电芯的良品率。
在一实施例中,关于上述的主传输线200,可以通过输送带的结构方式对卷绕电芯进行运输。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关于上述的前端转运装置100,其可以包括横移组件、升降组件和抓取组件,其中,抓取组件可以设置于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可以设置于横移组件,前端转运装置100可以通过横移组件、升降组件和抓取组件三者的配合实现将卷绕电芯由卷绕工位或者其他位置移送至主传输线200。例如,首先,横移组件可以将升降组件和抓取组件带动至卷绕工位的上方,然后升降组件带动抓取组件下降并通过抓取组件抓取卷绕电芯,接着升降组件带动抓取组件和卷绕电芯上升,并通过横移组件将升降组件、抓取组件和卷绕电芯一并由卷绕工位移动至主传输线200的上方,接着升降组件带动抓取组件下降并通过抓取组件释放卷绕电芯,从而实现卷绕电芯由卷绕工位至主传输线200之间的运输。
又或者,关于上述的前端转运装置100,其可以包括多轴机械手,通过多轴机械手的方式实现将卷绕电芯由卷绕工位或者其他位置移送至主传输线200。除了上述的横移组件、升降组件和抓取组件的结构方式和多轴机械手的结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的前端转运装置100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前端转运装置100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X射线检测装置300所检测的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可以是卷绕电芯相邻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也可以是卷绕电芯呈对角线分布的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关于上述的X射线检测装置3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X射线检测装置30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当X射线检测装置300为一个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该X射线检测装置300同时检测两组对角的电芯对齐度。
另外,当X射线检测装置300为两个的情况下,其中一个X射线检测装置300用于检测卷绕电芯的其中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另一个X射线检测装置300用于检测卷绕电芯的另外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检测设备中的X射线检测装置300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检测设备中的X射线检测装置300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X射线检测装置300包括X射线发射单元310和X射线接收单元320,X射线发射单元310和X射线接收单元320分别位于主传输线200的上下两侧,X射线发射单元310和X射线接收单元320呈垂直设置分布。
具体地,X射线检测装置300能够通过X射线发射单元310向卷绕电芯的两个对角发射X射线,并通过X射线接收单元320接收X射线,从而实现卷绕电芯的两个对角的成像处理,接着,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图像分析卷绕电芯的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并根据电芯对齐度确定卷绕电芯的卷绕质量是否合格。
另外,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防护壳体330的电芯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X射线检测装置300还包括防护壳体330,X射线发射单元310和X射线接收单元320均包裹于防护壳体330内。
由于X射线发射单元310所发射的X射线存在辐射影响,因此,为了降低X射线对工作人员的辐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需要在X射线发射单元310和X射线接收单元320的外围增设防护壳体330。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检测设备还包括但不限于扫描设备600,扫描设备600设置于主传输线200,扫描设备600用于对卷绕电芯进行识别。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扫描设备600对主传输线200上的卷绕电芯的识别信息进行识别,如果扫描设备600能够成功识别出卷绕电芯的识别信息,则表明该卷绕电芯的识别结果为合格的;如果扫描设备600无法成功识别出卷绕电芯的识别信息,则表明该卷绕电芯的识别结果为不合格的。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的卷绕电芯的识别信息,可以是卷绕电芯的二维码信息,也可以是卷绕电芯的条形码信息,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识别卷绕电芯身份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卷绕电芯的识别信息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设置两个扫描设备600,其中一个扫描设备600位于前端转运装置100和X射线检测装置300之间,另一个扫描设备600位于X射线检测装置300和后端转运装置400之间。
具体地,由于环境因数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扫描设备600识别不成功。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设置两个扫描设备600,只需要其中一个扫描设备600扫描成功即可。
另外,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对扫描设备600的扫描角度和对焦距离进行不同程度的区分,即可以使得一个扫描设备600的扫描角度和/或对焦距离与另一个扫描设备600的扫描角度和/或对焦距离不同。例如,扫描设备600可以设置升降组件来调节扫描设备600的对焦位置。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电芯检测设备还包括但不限于合格传输线510和非合格传输线520,后端转运装置400包括第一后端转运组件410和第二后端转运组件420,第一后端转运组件410用于将检测合格并且识别合格的卷绕电芯由主传输线200移送至合格传输线510的一端,第二后端转运组件420用于将检测不合格或者识别不合格的卷绕电芯由主传输线200移送至非合格传输线520的一端。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合格传输线510对检测合格并且识别合格的卷绕电芯进行运输,并且还能够通过非合格传输线520对检测不合格的卷绕电芯或者识别不合格的卷绕电芯进行运输,从而后续工作人员只需要对非合格传输线520上的卷绕电芯进行人工检测或者重新生产即可。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关于上述的后端转运装置400,其可以包括横移组件、升降组件和抓取组件,其中,抓取组件可以设置于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可以设置于横移组件,后端转运装置400可以通过横移组件、升降组件和抓取组件三者的配合实现将卷绕电芯由主传输线200移送至合格传输线510或非合格传输线520上。例如,首先,横移组件可以将升降组件和抓取组件带动至主传输线200后端的上方,然后升降组件带动抓取组件下降并通过抓取组件抓取卷绕电芯,接着升降组件带动抓取组件和卷绕电芯上升,并通过横移组件将升降组件、抓取组件和卷绕电芯一并由主传输线200后端移动至合格传输线510或非合格传输线520的上方,接着升降组件带动抓取组件下降并通过抓取组件释放卷绕电芯,从而实现卷绕电芯由主传输线200至合格传输线510或非合格传输线520之间的运输。
又或者,关于上述的后端转运装置400,其可以包括多轴机械手,通过多轴机械手的方式实现将卷绕电芯由主传输线200移送至合格传输线510或非合格传输线520上。除了上述的横移组件、升降组件和抓取组件的结构方式和多轴机械手的结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端转运装置400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后端转运装置400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非合格传输线520包括但不限于第一非合格传输线521和第二非合格传输线522,第一非合格传输线521用于传输检测不合格的卷绕电芯,第二非合格传输线522用于传输识别不合格的卷绕电芯。
具体地,对于第一非合格传输线521所传输的检测不合格的卷绕电芯,其主要原因是质量存在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可以对这批卷绕电芯进行重新生产;另外,对于第二非合格传输线522所传输的识别不合格的卷绕电芯,其主要原因并非质量存在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可以对这批卷绕电芯进行重新标识即可。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合格传输线510和非合格传输线520均与主传输线200并排设置。通过并排设置的方式,能够使得电芯检测设备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从而能够大大降低电芯检测设备的占地面积。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前端转运装置100还设置于合格传输线510的另一端,前端转运装置100用于将检测合格并且识别合格的卷绕电芯由合格传输线510移送至待处理工位。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节省占地空间,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前端转运装置100将检测合格并且识别合格的卷绕电芯由合格传输线510移送至待处理工位。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前端转运装置100可以通过两套抓取结构分别对进入主传输线200的卷绕电芯和离开合格传输线510的卷绕电芯进行抓取。
基于上述的电芯检测设备的各个实施例,下面分别提出本申请的电芯制造系统的各个实施例。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制造系统,该电芯制造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电芯检测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制造系统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采用X射线检测装置300对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检测出卷绕电芯各层极片的位置,获知电芯各层极片的达标情况;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能够通过后端转运装置400对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筛选出存在问题的卷绕电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卷绕电芯的良品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制造系统包括有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电芯检测设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制造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电芯检测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技术效果。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传输线;
前端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传输线的前端,所述前端转运装置用于将卷绕电芯移送至所述主传输线的前端;
X射线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传输线,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卷绕电芯的两对角的电芯对齐度;
后端转运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传输线的后端,所述后端转运装置用于将检测后的卷绕电芯进行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卷绕电芯的其中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另一个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卷绕电芯的另外两个对角的电芯对齐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包括X射线发射单元和X射线接收单元,所述X射线发射单元和所述X射线接收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主传输线的上下两侧,所述X射线发射单元和所述X射线接收单元呈垂直设置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还包括防护壳体,所述X射线发射单元和所述X射线接收单元均包裹于所述防护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检测设备还包括扫描设备,所述扫描设备设置于所述主传输线,所述扫描设备用于对所述卷绕电芯进行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设备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扫描设备位于所述前端转运装置和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之间,另一个所述扫描设备位于所述X射线检测装置和所述后端转运装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检测设备还包括合格传输线和非合格传输线,所述后端转运装置包括第一后端转运组件和第二后端转运组件,所述第一后端转运组件用于将检测合格并且识别合格的卷绕电芯由所述主传输线移送至所述合格传输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后端转运组件用于将检测不合格或者识别不合格的卷绕电芯由所述主传输线移送至所述非合格传输线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合格传输线包括第一非合格传输线和第二非合格传输线,所述第一非合格传输线用于传输检测不合格的卷绕电芯,所述第二非合格传输线用于传输识别不合格的卷绕电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格传输线和所述非合格传输线均与所述主传输线并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转运装置还设置于所述合格传输线的另一端,所述前端转运装置用于将检测合格并且识别合格的卷绕电芯由所述合格传输线移送至待处理工位。
CN202321010423.2U 2023-04-27 2023-04-27 电芯检测设备 Active CN219829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0423.2U CN219829800U (zh) 2023-04-27 2023-04-27 电芯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0423.2U CN219829800U (zh) 2023-04-27 2023-04-27 电芯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9800U true CN219829800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0423.2U Active CN219829800U (zh) 2023-04-27 2023-04-27 电芯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9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5912A (zh) * 2024-01-26 2024-03-12 东莞市兆丰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5912A (zh) * 2024-01-26 2024-03-12 东莞市兆丰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685912B (zh) * 2024-01-26 2024-04-26 东莞市兆丰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29800U (zh) 电芯检测设备
CN113333315B (zh) 外观缺陷检测设备
JP2012524385A (ja) バッテリー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US20180152057A1 (en) Power transfer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8152305B (zh) 一种x-ray无损检测设备
US10007022B2 (en) Ray inspection system and ray inspection method for a container
WO2021040277A1 (ko) 단위셀의 두께측정장치 및 두께측정방법
KR102411136B1 (ko) 배전전주 자동 점검 로봇시스템
CN101652848A (zh) 用于检测半导体设备的装置
CN216594865U (zh) 叠片锂电池x射线纠偏检测装置
US1183546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air void at lead film of battery
CN206638608U (zh) 一种x光检查机
KR101167096B1 (ko) 팩 외관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KR102400116B1 (ko) 엑스레이 검사 장치 및 엑스레이 검사 시스템
CN114660098A (zh) 一种叠片电池x射线检测装置
KR20210014396A (ko) 2차 전지용 오버행 검사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2차 전지 제조 시스템
KR102407692B1 (ko) 원통형 전지셀의 셀전압 등급 분류 시스템
CN103344900B (zh) 光伏电池板电性能测试、数据处理及放置分选方法及设备
CN209815112U (zh) 一种调控系统及检测生产线
US2022038422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e transfer
CN115069608B (zh) 电芯分选系统
KR102020816B1 (ko) 포토 마스크 처리 장치
CN105425191B (zh) 一种高压互感器检测方法及系统
CN210753886U (zh) X-Ray自动检测机
CN115112689A (zh) 一种叠片锂电池检测装置、系统以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