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8799U - 蒸汽锅炉系统 - Google Patents

蒸汽锅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8799U
CN219828799U CN202321216853.XU CN202321216853U CN219828799U CN 219828799 U CN219828799 U CN 219828799U CN 202321216853 U CN202321216853 U CN 202321216853U CN 219828799 U CN219828799 U CN 219828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boiler
pipe
steam
wat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68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美军
张红顺
于大千
程晓磊
贾东亮
张静
张鑫
牛芳
王学文
梁兴
刘增斌
段璐
魏琰荣
龚艳艳
崔名双
朱承磊
程鹏
王实朴
孟长芳
王志星
王志强
裘星
李立新
王永英
陈隆
杨石
刘振宇
李婷
张媛
何红兴
宋春燕
杜洁
柳冠青
马慧艳
刘刚
胡亚文
李爽
黄宇
张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di Suna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68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8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8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8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锅炉系统,所述蒸汽锅炉系统包括蒸汽锅炉、闪蒸组件、蓄热组件、发生器和降膜反应器,闪蒸组件与蒸汽锅炉连通,以便经蒸汽锅炉流出的水闪蒸成蒸汽,蓄热组件的一端分别与蒸汽锅炉和闪蒸组件连通,以便闪蒸组件流出的蒸汽和蒸汽锅炉流出的蒸汽流入蓄热组件以使蒸汽锅炉流出的蒸汽通过蓄热组件加热经闪蒸组件流出的蒸汽,发生器内设有反应液,发生器与蓄热组件的另一端连通,以便蓄热组件流出的蒸汽流入发生器以加热反应液以使反应液浓缩,进水口适于通入锅炉给水,进液口与发生器的一端连通,进气口与蒸汽锅炉连通,出液口与发生器的另一端相连,出水口与蒸汽锅炉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Description

蒸汽锅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锅炉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蒸汽锅炉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蒸汽锅炉是一种加热设备释放热量设备,通过辐射传热被水冷壁吸收,水冷壁的水沸腾汽化,产生大量蒸汽进入汽包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的蒸汽加热达到所要求的工作温度和压力,广泛应用在供暖供热、化工行业、食品加工、医疗行业、制药业以及罐装行业等有消毒的作用的行业中。
相关技术中,工业蒸汽蒸汽锅炉能量损失大,蒸汽锅炉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工业蒸汽锅炉在生产供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能量损失,造成锅炉热效率下降。这些能量损失包括锅炉散热损失、燃料不完全燃烧损失、排烟热损失、排污热损失、回水热损失、排汽热损失。其中锅炉散热损失和燃料不完全燃烧损失可以通过改进燃烧方式、改造燃烧结构、优化配套体系、完善运行管理等措施进行改善。其他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约占总损失的70%,是锅炉经过环保处理后产生的直接排空烟气,内含水蒸气;排污热损失是锅炉为调节水质平衡、防止汽水共腾和沉渣粘结,需对汽包进行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排出的热水温度高达100℃;排汽热损失是由于用户负荷变化,为避免锅炉频繁调节负荷会使其运行在较高负荷下,产生的多余蒸汽往往排空从而产生的热损失,排空的蒸汽温度高达140℃;回水热损失是温度较高的一次管网回水未加利用时产生的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能进行余热回收、水回收和蓄能,且通过能量梯级利用,达到节能降本增效、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目的蒸汽锅炉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包括:蒸汽锅炉;热力网管,所述热力网管的一端与所述蒸汽锅炉连通,以便所述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流入所述热力网管以使所述热力网管对用户供热;闪蒸组件,所述闪蒸组件与所述蒸汽锅炉连通,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水闪蒸成蒸汽;蓄热组件,所述蓄热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蒸汽锅炉和所述闪蒸组件连通,以便所述闪蒸组件流出的蒸汽和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蒸汽流入所述蓄热组件以使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蒸汽通过所述蓄热组件加热经所述闪蒸组件流出的蒸汽;发生器,所述发生器内设有反应液,所述发生器与所述蓄热组件的另一端连通,以便所述蓄热组件流出的蒸汽流入所述发生器以加热所述反应液以使所述反应液浓缩;降膜反应器,所述降膜反应器具有进水口、进液口、进气口、出液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适于通入锅炉给水,以便所述锅炉给水流入所述降膜反应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发生器的一端连通,以便经所述发生器流出的反应液通过进液口流入所述降膜反应器内,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蒸汽锅炉连通,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烟气流入所述降膜反应器内以使所述反应液吸收所述烟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锅炉给水,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发生器的另一端相连,以便经所述降膜反应器内的反应液流入所述发生器内,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蒸汽锅炉连通,以便经所述降膜反应器加热后的水流入所述蒸汽锅炉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设置蒸汽锅炉、闪蒸组件、蓄热组件、发生器和降膜反应器,使得流入蒸汽锅炉内的水可通过降膜反应器与流出蒸汽锅炉的烟气进行换热,以对流入蒸汽锅炉内的水进行初步加热,从而有效利用了烟气的热能,提高蒸汽锅炉的热效率,减小了蒸汽锅炉的加热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膜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室,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气口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以便所述腔室内的反应液流出所述腔室,所述进气口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烟气流入通过进气口流入所述腔室;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腔室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管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喷淋口,所述进液口形成在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以便所述发生器内的反应液通过所述第一管喷淋在所述腔室内;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设在所述腔室内且位于第一喷淋口的下方,以便所述反应液喷淋在所述第二管上,所述进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以便所述锅炉给水流入所述第二管内且通过所述第二管与所述腔室内的烟气换热,所述出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以便经所述第二管加热后的水流入所述蒸汽锅炉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室包括沿上下方向彼此独立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包括上下方向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设在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第二子腔位于所述第二管的下方且为储液腔,以便存储所述第一管喷出的反应液,所述出液口邻近所述第二子腔的底部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所述降膜反应器还包括第三管和单向阀,所述第三管设在所述第二腔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管与所述第二腔的底部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管设有第二喷淋口,所述第二喷淋口朝向所述第二腔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三管适于通入所述锅炉给水连通,以便所述锅炉给水通过所述第三管对所述第二腔进行喷淋,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邻近所述第二腔的底部设置,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烟气通过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第二腔内以使所述第三管流出的水吸收所述烟气,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第一腔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以便所述第二腔内的烟气通过所述单向阀流入所述第一腔内以使所述烟气加热所述第二管内的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具有出气口和出口,所述出气口形成在所述壳体顶部且与腔室连通,以便所述烟气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邻近所述第二腔的底部设置,以便所述第二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出口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锅炉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在所述出气口内,以便分离经所述出气口流出的烟气中的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生器与所述第二管连通,以便经所述发生器流出的水流入所述第二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锅炉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蒸汽锅炉和所述第二管连通,以便所述第二管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流入所述蒸汽锅炉,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发生器连通,以便经所述发生器流出的二次蒸汽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加热第一通道内的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锅炉系统还包括中转箱,所述中转箱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发生器连通,以便经所述出液口流出的反应液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流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发生器连通,以便经所述发生器流出的反应通过所述第四通道加热所述第三通道内的反应液,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以便经所述第四通道流出的反应液流入所述进液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锅炉系统还包括水处理器,所述水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蒸汽锅炉和所述闪蒸组件连通,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液体通过所述水处理器流入所述闪蒸组件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力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处理器连通,以便经所述热力网管流出的水流入所述水处理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的降膜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蒸汽锅炉系统100;
蒸汽锅炉1;闪蒸组件2;蓄热组件3;发生器4;降膜反应器5;进水口51;进液口52;进气口53;出液口54;出水口55;壳体56;腔室561;第一腔5611;第一子腔56111;第二子腔56112;第二腔5612;第一管57;第二管58;第三管59;单向阀501;出气口502;出口503;换热器7;中转箱8;水处理器9;供暖回水10;锅炉给水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100包括蒸汽锅炉1、闪蒸组件2、蓄热组件3、发生器4、降膜反应器5和热力网管(图中未示意出)。
热力网管的一端与蒸汽锅炉1连通,以便蒸汽锅炉1产生的蒸汽流入热力网管以使热力网管对用户供热。具体地,热力网管的进口与蒸汽锅炉1的出口连通,以便经蒸汽锅炉1产生的高温蒸汽流入热力网管内,从而高温蒸汽通过热力网管对用户进行供热。
闪蒸组件2与蒸汽锅炉1连通,以便经蒸汽锅炉1流出的水闪蒸成蒸汽。具体地,如图1所示,闪蒸组件2为闪蒸器,蒸汽锅炉1的排水口与闪蒸组件2的进口连通,蒸汽锅炉1内产生的污水经过水处理器9除污后可排入闪蒸组件2内,从而通过闪蒸组件2将污水闪蒸成低压蒸汽。
蓄热组件3的一端分别与蒸汽锅炉1和闪蒸组件2连通,以便闪蒸组件2流出的蒸汽和蒸汽锅炉1流出的蒸汽流入蓄热组件3,蒸汽锅炉1流出的蒸汽和闪蒸组件2流出的蒸汽可在蓄热器3中混合达到指定的温度和压力。具体地,如图1所示,蓄热组件3为蒸汽蓄热器,蓄热组件3的进口分别与蒸汽锅炉1的出口和闪蒸组件2的进口连通,使得蒸汽锅炉1调整负荷产生的额外高温蒸汽和闪蒸组件2产生的低压蒸汽一起流入蓄热组件3内,使得蒸汽在充满蒸汽蓄热组件3内混合换热形成高品质热源,且经闪蒸组件2中的冷凝水直接排出闪蒸组件2外或直接通过处理后作为工艺水的补充。
发生器4内设有反应液,发生器4与蓄热组件3的另一端连通,以便蓄热组件3流出的蒸汽流入发生器4以加热反应液以使反应液浓缩。具体地,如图1所示,发生器4的进口与蓄热组件3的出口连通,从而将蓄热组件3内的蒸汽流入发生器4内,可利用蒸汽的热量对反应液进行加热,使得反应液浓度升高以使反应液浓缩。
降膜反应器5具有进水口51、进液口52、进气口53、出液口54和出水口55,进水口51适于通入锅炉给水101,以便锅炉给水101流入降膜反应器5,进液口52与发生器4的一端连通,以便经发生器4流出的反应液通过进液口52流入降膜反应器5内,进气口53与蒸汽锅炉1连通,以便经蒸汽锅炉1流出的烟气流入降膜反应器5内以使反应液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并将热量传递至锅炉给水101,出液口54与发生器4的另一端相连,以便经降膜反应器5内的反应液流入发生器4内,出水口55与蒸汽锅炉1连通,以便经降膜反应器5加热后的水流入蒸汽锅炉1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降膜反应器5为降膜吸收反应器,锅炉给水101可通过进水口51流入降膜反应器5内,进液口52与发生器4的出口连通,从而可将发生器4内浓缩后的反应液流入降膜反应器5,进气口53与蒸汽锅炉1的烟气出口连通,使得蒸汽锅炉1内产生的烟气流入降膜反应器5内,从而使得反应液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和水分,进而使得反应液的温度升高以及浓度升高以充分利用了烟气中的热量,且通过反应液对锅炉给水101进行加热,出液口54与发生器4的进口连通,使得降膜反应器5内的稀释后的反应液流入所述发生器4内以通过发生器4内的蒸汽加热浓缩,出水口55与蒸汽锅炉1的进水口连通,从而将加热后的锅炉给水101输送至蒸汽锅炉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100,设置蒸汽锅炉1、闪蒸组件2、蓄热组件3、发生器4和降膜反应器5,使得闪蒸组件2、蓄热组件3和发生器4吸收蒸汽锅炉1流出的废水的热能,并利用其热能对降膜反应器5流出的稀浓度的反应液加热以使低浓度反应液浓缩成高浓度的反应液,从而可重复利用反应液,另外,降膜反应器5与蒸汽锅炉1相连,使得流入蒸汽锅炉1内的水可通过降膜反应器5与流出蒸汽锅炉1的烟气进行换热,以对流入蒸汽锅炉1内的水进行初步加热,有效利用了蒸汽锅炉1产生的烟气、污水和蒸汽的热能,从而降低了蒸汽锅炉的排烟热损失、排污热损失和排汽热损失,提高蒸汽锅炉1的热效率,减小了蒸汽锅炉1的加热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降膜反应器5包括壳体56、第二管58和第一管57。
壳体56具有腔室561,出液口54和进气口53形成在壳体56上且与腔室561连通,出液口54邻近壳体56的底部设置,以便腔室561内的反应液流出腔室561,进气口53邻近壳体56的底部设置,以便经蒸汽锅炉1流出的烟气流入通过进气口53流入腔室561。具体地,如图2所示,腔室561的内周轮廓大体为长方体,进气口53邻近壳体56的底部设置,从而可使得蒸汽锅炉1内的烟气通过壳体56的底部流入腔室561内,出液口54邻近壳体56的底部设置,从而可使得壳体56内稀释后的反应液通过出液口54流出。
第一管57的至少部分设在腔室561内且沿壳体56的宽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管57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喷淋口,进液口52形成在第一管57的一端,以便发生器4内的反应液通过第一管57喷淋在腔室561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管57为喷淋管,第一管57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设在腔室561内,第一管57的左端伸出壳体56外且进液口52形成在第一管57的左端,位于腔室561内的喷淋管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喷淋口,多个第一喷淋口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喷淋口的开口朝下设置,以便反应液喷淋在腔室561内。
第二管58设在腔室561内且位于第一喷淋口的下方,以便反应液喷淋在第二管58上,进水口51形成在第二管58的一端,以便锅炉给水101流入第二管58内且通过第二管58与腔室561内的烟气换热,出水口55形成在第二管58的另一端,以便经第二管58加热后的水流入蒸汽锅炉1内。具体地,如图1-2所示,第二管58为降膜管且以S状设在腔室561内且第二管58的进口与锅炉给水101连通,出水口55第二管58的下端,进水口51形成在第二管58的上端,从而使得锅炉给水101通过从上到下在通过第二管58在壳体56内流动,反应液喷淋在第二管58管上形成薄膜以吸收烟气内的热量和水分并通过第二管58加热第二管58内的水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腔室561包括沿上下方向彼此独立的第一腔5611和第二腔5612,第一腔5611包括上下方向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子腔56111和第二子腔56112,第一管57和第二管58设在第一子腔56111内,第二子腔56112位于第二管58的下方且为储液腔,以便承接并存储第一管57喷出的反应液,出液口54邻近第二子腔56112的底部设置且与第二子腔56112连通。具体地,如图2所示,腔室561设在第二腔5612的上方且腔室561和第二腔5612不连通,第一子腔56111设在第二子腔56112的上方且第一子腔56111和第二子腔56112相互连通,第二子腔56112可用来存储第一喷淋管57喷出的反应液,且第一出口54与第二子腔56112连通,烟气通过单向阀501在第一腔和第二腔中连通,从而可将第二子腔56112内的反应液排出第二子腔56112。
第三管59设在第二腔5612内且沿壳体56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管59与第二腔5612的底部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三管59设有第二喷淋口,第二喷淋口的开口朝向第二腔5612的底部设置,第三管59适于通入锅炉给水101连通,以便锅炉给水101通过第三管59对第二腔5612进行喷淋,进气口53与第二腔5612连通且邻近第二腔5612的底部设置,以便经蒸汽锅炉1流出的烟气通过进气口53流入第二腔5612内以使第三管59流出的水吸收烟气。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三管59为喷淋管且设在第二腔5612内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三管59邻近第二腔5612的顶部设置,第三管59上设有多个第二喷淋口,多个第二喷淋口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进气口53与第二腔5612连通且邻近第二腔5612的底部设置,使得蒸汽锅炉1内流出的烟气通过进气口53流入第二腔5612内通过第三管59进行喷淋。
单向阀501设在第一腔5611的底部且与第二腔5612连通,以便第二腔5612内的烟气通过单向阀501流入第一腔5611内以使烟气加热第二管58内的水。具体地,如图2所示,单向阀501为气体单向阀,且单向阀501可以为多个,多个单向阀501间隔设置在腔室561的底部且与第二腔5612连通,从而可使得第二腔5612的内烟气通过气体单向阀501流入腔室561内,且腔室561内的反应液无法流入第二腔5612内。
下面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100的降膜反应器5工作过程。
第一级吸收:由于,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内含水蒸气、二氧化硫及颗粒物等,烟气通过进水口51进入第二腔5612内,同时液体从第三管59呈雾状或滴状喷淋在第二腔5612内,液体从上向下喷淋,烟气从下向上流动,从而使得烟气和液体直接逆向接触,完成第一级吸收。该过程主要是液体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颗粒物及部分显热,之后烟气内几乎无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主要含大量水蒸气,进入第二级吸收。注意,液体可以是作为锅炉给水101或其他工艺水等单质水,也可是碱液,视工艺情况而定。
第二级吸收:烟气经单向阀501进入第二子腔56112内,开始第二级吸收,该过程主要是对烟气中的水蒸气的初级吸收,第二子腔56112内的液体是通过第一管57喷淋在第二管58多余的反应液,反应液对烟气中的水蒸气深度吸收后形成的稀溶液。该第二子腔56112还可为降膜反应器5内液体的循环提供缓冲空间。
由于,第二子腔56112内的反应液通过吸收烟气中的水蒸气后变成低浓度,因此,第二子腔56112内的稀浓度的反应液的吸收效果弱于第二管58上的浓浓度的反应液,因此,第二级吸收是对烟气进行的是初级吸收。最后第二子腔56112内的稀浓度的反应液从出液口54流入发生器4内。
第三级吸收:反应液从第一管57的第一喷淋口流入第一子腔56111内且流向第二管58,反应液在第二管58外沿管周向呈膜状流下,汇集在水平管底部后再次下降,撞击下一排管束。期间反应液与烟气逆向直接接触,吸收烟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第三级深度吸收过程,吸收过程放热,产生的热量经溶液传至第二管58的水平管壁以加热第二管58内流动的锅炉给水101,从而达到利用余热的目的。其中锅炉给水101从第二管58的进口进入第二管58,经第二管58的多排管束的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56还具有出气口502和出口503,出气口502形成在壳体56顶部且与腔室561连通,以便烟气通过出气口502排出,出口503与第二腔5612连通且邻近第二腔5612的底部设置,以便第二腔5612内的液体通过出口503排出。具体地,如图1-2所示,出气口502为烟气出口,可将通过降膜反应器5吸收后的烟气通过出气口502排出壳体56外,出口503邻近第二腔5612的底部设置,使得第三管59喷淋后的水通过出口503排出壳体56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锅炉系统100还包括气液分离组件(图中未示意出),气液分离组件设在出气口502内,以便分离经出水口55流出的烟气中的液体。具体地,气液分离组件为气液分离器且设在降膜反应器5的出气口502处,由此,可通过气液分离组件分离降膜反应器5流出烟气中的水分,以保证从降膜反应器5流出烟气是洁净的未饱和烟气,大大降低后续烟囱腐蚀的风险,提高了烟囱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锅炉系统100还包括中转箱8,中转箱8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三通道(图中未示意出)和第四通道(图中未示意出),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出液口54和发生器4连通,以便经出液口54流出的反应液通过第三通道流入发生器4,第四通道与发生器4连通,以便经发生器4流出的反应通过第四通道加热第三通道内的反应液,第四通道与进液口52连通,以便经第四通道流出的反应液流入进液口52。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三通道的进口与出液口54连通,第三通道的出口与发生器4的进口连通,从而使得降膜反应器5内的稀浓度的反应液通过第三通道流入发生器4内,第四通道的进口与发生器4的出口连通,从而将发生器4内加热浓缩后的反应液流入第四通道,且第三通道内的反应液和第四通道内的反应液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第三通道内的反应液的温度升高,第四通道内的温度降低,第四通道的出口与降膜反应器5的第一管57连通,从而使得换热降温后的反应液通过第四通道流入降膜反应器5的第一管57内。由此,可对流入发生器4中的反应液进行初步加热,使第三通道内的稀溶液在进入发生器4前预热并进入发生器4,同时使浓溶液预冷并进入降膜反应器5,低温的浓溶液有利于增大吸收速率,从而提高了降膜反应器5的吸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生器4与第二管58连通,以便经发生器4流出的水流入第二管58。具体地,如图1所示,由于,蓄热组件3产生的蒸汽和降膜反应器5内的稀浓度的反应液在发生器4内进行换热,使得发生器4内的蒸汽温度降低且同时产生冷凝水,稀浓度的反应液温度升高并变成浓浓度的反应液,由此,发生器4的出口与第二管58的进口连通,可将发生器4内的冷凝水流入第二管58内,以对第二管58提供水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锅炉系统100还包括换热器7,换热器7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图中未示意出)和第二通道(图中未示意出),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蒸汽锅炉1和第二管58连通,以便第二管58内的水通过第一通道流入蒸汽锅炉1,第二通道与发生器4连通,以便经发生器4流出的二次蒸汽通过第二通道加热第一通道内的水。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的进口与第二管58的出口连通,第一通道的出口与蒸汽锅炉1进口连通,使得经第二管58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一通道流入蒸汽锅炉1内,第二通道的进口与发生器4的出口连通,由于发生器4内的蒸汽和稀浓度反应液换热,使得稀浓度反应液温度升高且浓缩,稀浓度反应液浓缩产生的二次蒸汽流入第二通道内,以便第二通道内的二次蒸汽与第一通道内的水进行换热,使得第二通道内的泠凝水温度降低,第一通道内的水温度升高,第二通道换热降温后的蒸汽变成冷凝水可直接排放或作为工艺水的补充。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锅炉系统100还包括水处理器9,水处理器9分别与蒸汽锅炉1和闪蒸组件2连通,以便经蒸汽锅炉1流出的液体通过水处理器9流入闪蒸组件2内。具体地,如图1所示,水处理器9的进口与蒸汽锅炉1的出口连通,水处理器9的出口与闪蒸组件2的进口连通,由此,可将蒸汽锅炉1内产生的废水通过水处理器9除去废水后的杂质后流入闪蒸组件2,防止蒸汽锅炉1内废水内的杂质堵塞后续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力网管的另一端与水处理器9连通,以便经热力网管流出的水流入水处理器9。具体地,蒸汽通过热力网管对用户供暖后变成供暖回水10,热力网管的出口与水处理器9的进口连通,从而将供暖回水10作为水源和蒸汽锅炉1产生的废水同时通过水处理器9流向闪蒸组件2内,也充分利用了供暖回水10作和蒸汽锅炉1产生的废水的热能,减小供暖回水10的热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58、第一管57、第三管59和单向阀501均为多个,多个第三管59、多个第二管58和多个第一管57均沿前后方向间隔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管57和多个第二管58在上下方向上间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单向阀20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呈多排,每排单向阀201包括沿若干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单向阀201。由此,使得降膜吸收反应器5设置更加合理。
下面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100的工作过程。
蒸汽锅炉1经过定排和连排产生的高温污水从蒸汽锅炉1流入水处理器9,另外,高温供暖回水10也流入水处理器9内,二者在水处理器9经水处理器9处理后流入闪蒸组件23,其中一部分在闪蒸组件2中变为蒸汽流入蒸汽蓄热组件3,另一部分在闪蒸组件2中变为冷凝水后从闪蒸组件2直接排出。此外由于工业蒸汽锅炉1调整负荷产生的额外高温蒸汽流入蒸汽蓄热组件3,同时从蒸汽锅炉1汽包中抽取部分高温蒸汽流入蒸汽蓄热组件3。从高温蒸汽和闪蒸组件2流出的蒸汽在充满蒸汽蓄热组件3后,从蒸汽蓄热组件3流入发生器4内。
蒸汽锅炉1烟气经过环保处理后从蒸汽锅炉1通过进气口53排入降膜反应器5内,反应液从进液口52进入降膜反应器5,降膜反应器5内存在三级吸收,使其更加高效紧凑,且极大缓解烟气内含酸性气体和颗粒物造成的水平第二管58腐蚀和磨损的现象,处理后的烟气为低温、洁净、干燥的未饱和烟气从出气口502流出排空,避免后端烟囱发生腐蚀。
为循环利用工质,需在发生器45对出液口54流出的稀溶液进行加热再生,在进发生器4前对稀溶液进行预热可有效减少发生器4中高温蒸汽的用量,因此设置中转箱8,低温的稀溶液通过第三通道进入中转箱8,发生器4再生出的高温的浓溶液经通过第四通道进入中转箱8,二者发生传热,使稀溶液在进入发生器4前预热第四通道进入发生器4,同时使浓溶液预冷并从第三通道进入吸收反应器,低温的浓溶液有利于增大吸收速率。同时中转箱8可以作为一个溶液流动的缓冲空间。
在发生器4中,从发生器4内的稀溶液的反应液与蓄热组件3流出的高温蒸汽进行换热,稀反应溶液吸热后水分被蒸发,变为浓反应溶液,从发生器4流出后,经中转箱8再次进入降膜反应器5进行循环。高温蒸汽换热后温度降低,变为冷凝水从发生器4流出,冷凝水可进入供热管道用于供热、作为回收的水资源、也可用作降膜反应器5的第三管59的液体。加热溶液产生的二次蒸汽从发生器4排出后进入换热器7,与在吸收反应器的第二管58中完成一级加热的锅炉给水101进行换热,锅炉给水101被二次蒸汽进行二级加热加热后从换热器7流出,二次蒸汽冷却后从换热器7流出,作为回收的水资源。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锅炉系统100关于烟气、蒸汽、水的流动和控制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例如:可利用泵为烟气、蒸汽、水提供动力,利用电磁阀控制蒸汽锅炉系统100内的管路的通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锅炉;热力网管,所述热力网管的一端与所述蒸汽锅炉连通,以便所述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流入所述热力网管以使所述热力网管对用户供热;闪蒸组件,所述闪蒸组件与所述蒸汽锅炉连通,以便将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废水闪蒸成蒸汽;蓄热组件,所述蓄热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蒸汽锅炉和所述闪蒸组件连通,以便所述闪蒸组件流出的蒸汽和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蒸汽流入所述蓄热组件以使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蒸汽通过所述蓄热组件加热经所述闪蒸组件流出的蒸汽;发生器,所述发生器内设有反应液,所述发生器与所述蓄热组件的另一端连通,以便所述蓄热组件流出的蒸汽流入所述发生器以加热所述反应液以使所述反应液浓缩;降膜反应器,所述降膜反应器具有进水口、进液口、进气口、出液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适于通入锅炉给水,以便所述锅炉给水流入所述降膜反应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发生器的一端连通,以便经所述发生器流出的反应液通过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降膜反应器内,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蒸汽锅炉连通,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烟气流入所述降膜反应器内以使所述反应液吸收所述烟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锅炉给水,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发生器的另一端相连,以便经所述降膜反应器内的反应液流入所述发生器内,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蒸汽锅炉连通,以便经所述降膜反应器加热后的水流入所述蒸汽锅炉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膜反应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室,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气口形成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出液口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以便所述腔室内的反应液流出所述腔室,所述进气口邻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烟气流入通过进气口流入所述腔室;
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腔室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管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喷淋口,所述进液口形成在所述第一管的一端,以便所述发生器内的反应液通过所述第一管喷淋在所述腔室内;
第二管,所述第二管设在所述腔室内且位于第一喷淋口的下方,以便所述反应液喷淋在所述第二管上,所述进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以便所述锅炉给水流入所述第二管内且通过所述第二管与所述腔室内的烟气换热,所述出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以便经所述第二管加热后的水流入所述蒸汽锅炉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沿上下方向彼此独立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包括上下方向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设在所述第一子腔内,所述第二子腔位于所述第二管的下方且为储液腔,以便存储所述第一管喷出的反应液,所述出液口邻近所述第二子腔的底部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子腔连通,
所述降膜反应器还包括第三管和单向阀,所述第三管设在所述第二腔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管与所述第二腔的底部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管设有第二喷淋口,所述第二喷淋口朝向所述第二腔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三管适于通入所述锅炉给水连通,以便所述锅炉给水通过所述第三管对所述第二腔进行喷淋,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邻近所述第二腔的底部设置,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烟气通过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第二腔内以使所述第三管流出的水吸收所述烟气,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第一腔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以便所述第二腔内的烟气通过所述单向阀流入所述第一腔内以使所述烟气加热所述第二管内的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出气口和出口,所述出气口形成在所述壳体顶部且与腔室连通,以便所述烟气通过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且邻近所述第二腔的底部设置,以便所述第二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出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液分离组件设在所述出气口内,以便分离经所述出气口流出的烟气中的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与所述第二管连通,以便经所述发生器流出的水流入所述第二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蒸汽锅炉和所述第二管连通,以便所述第二管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流入所述蒸汽锅炉,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发生器连通,以便经所述发生器流出的二次蒸汽通过所述第二通道加热第一通道内的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转箱,所述中转箱具有相互独立且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发生器连通,以便经所述出液口流出的反应液通过所述第三通道流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发生器连通,以便经所述发生器流出的反应通过所述第四通道加热所述第三通道内的反应液,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以便经所述第四通道流出的反应液流入所述进液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处理器,所述水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蒸汽锅炉和所述闪蒸组件连通,以便经所述蒸汽锅炉流出的液体通过所述水处理器流入所述闪蒸组件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处理器连通,以便经所述热力网管流出的水流入所述水处理器。
CN202321216853.XU 2023-05-18 2023-05-18 蒸汽锅炉系统 Active CN219828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6853.XU CN219828799U (zh) 2023-05-18 2023-05-18 蒸汽锅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6853.XU CN219828799U (zh) 2023-05-18 2023-05-18 蒸汽锅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8799U true CN219828799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5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6853.XU Active CN219828799U (zh) 2023-05-18 2023-05-18 蒸汽锅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8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2904U (zh) 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CN219828799U (zh) 蒸汽锅炉系统
CN219841659U (zh) 工业热水锅炉系统
CN220083319U (zh) 工业热水锅炉供热系统
CN219976367U (zh) 蒸汽锅炉供热装置
CN116658886A (zh) 锅炉热能回收装置
CN116658887B (zh) 工业热水锅炉节能系统
CN212339199U (zh) 一种清洁高效回收利用热能的锅炉系统
CN116659289A (zh) 用于工业热水锅炉的热能回收系统
CN212902769U (zh) 燃气锅炉余热回收和余氧去除的装置及其燃气锅炉系统
CN213537330U (zh) 一种蜂窝相变蒸发器
CN111721029B (zh) 直热式二类热泵
CN212227436U (zh) 直通式热泵
CN116659290A (zh) 蒸汽锅炉热能回收系统
CN220071203U (zh) 多级烟气吸收系统
CN105600757A (zh) 一种模块化湿法制硫酸用冷凝装置
CN220078666U (zh) 余热回收及废水处理系统
CN220443507U (zh) 烟气吸收器
CN213481040U (zh) 一种工业设备余热循环回收系统
CN213777685U (zh) 一种热交换置换保护系统
CN216717094U (zh) 一种双循环分离式热管余热锅炉
CN221424854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ics系统
CN218672255U (zh) 一种抗露点腐蚀的套管式空气预热器
CN221744029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余热回收系统
CN218687942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