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3780U - 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3780U
CN219823780U CN202321355153.9U CN202321355153U CN219823780U CN 219823780 U CN219823780 U CN 219823780U CN 202321355153 U CN202321355153 U CN 202321355153U CN 219823780 U CN219823780 U CN 219823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water
water channel
waterway
communica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51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飞
陈柏余
周伟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Yiba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Yiba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Yiba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Yiba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51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3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3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3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属于净水器技术领域,包括一体设有第一净水通道、第一浓缩水通道、第一纯水通道、第一自来水通道的第一水路板,以及一体设有第二净水通道、第二浓缩水通道、第二纯水通道、第二自来水通道、废水通道的第二水路板;第一、第二水路板侧向拼接,并在拼接后利用二者之间的第一、第二侧连通口的配合,实现第一净水通道与第二净水通道之间、第一浓缩水通道与第二浓缩水通道之间、第一纯水通道与第二纯水通道之间、第一自来水通道与第二自来水通道之间的相互连通。本结构水流动通道集成性高,生产成本低,而且能够提高净水器水路板的拆装便利性,便于其日常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用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家用净水器也成为普遍使用的小家电,在净水器中会包含水路板,该水路板是净水器装置上用于导流水的部件,通入净水器装置的水都是通过水路板进入净水器的滤芯部件,并将经过滤芯部件处理过的水通过水路板导出到净水器外部。
为了更好地净化自来水以及具备更多的功能,净水器的水路装置的水路板上连接有多种净水零部件,水路板大多采用一体注塑或热熔的方式成型,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1620056482.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水路板和净水机、以及CN201711309452.8的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水路可换向式纯水机用滤芯安装座。
但是,随着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对净水器的多功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净水零部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会导致水路板内的水路越来越复杂,如果仍然采用一体注塑或热熔的方式成型,会导致开模的工艺越来越难,进而导致水路装置的良品率也会下降,制造成本急剧上升。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板和第二水路板。
所述第一水路板上一体设置有第一净水通道、第一浓缩水通道、第一纯水通道、第一自来水通道。
所述第一水路板侧面对应所述第一净水通道、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所述第一纯水通道、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分别设置有第一侧连通口。
所述第二水路板上一体设置有第二净水通道、第二浓缩水通道、第二纯水通道、第二自来水通道、废水通道。
所述第二水路板侧面对应所述第二净水通道、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所述第二纯水通道、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分别设置有第二侧连通口。
所述第一水路板与所述第二水路板侧向拼接、且在拼接后通过所述第一侧连通口与所述第二侧连通口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净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净水通道之间、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与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之间、所述第一纯水通道与所述第二纯水通道之间、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之间的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净水通道、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所述第一纯水通道、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一水路板上,并之间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净水通道、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所述第二纯水通道、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二水路板上,并之间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废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后侧。
所述第一水路板和所述第二水路板上分别设置有复合滤芯、反渗透滤芯。
所述复合滤芯与所述第一净水通道、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所述第一纯水通道、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连通。
所述反渗透滤芯与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所述废水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水路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净水凸柱连通口、第一浓缩水凸柱连通口、第一自来水凸柱连通口。
所述第一净水通道、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净水凸柱连通口、所述第一浓缩水凸柱连通口、所述第一自来水凸柱连通口与所述复合滤芯连通。
所述第二水路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浓缩水凸柱连通口、废水凸柱连通口。
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所述废水通道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浓缩水凸柱连通口、所述废水凸柱连通口与所述反渗透滤芯连通。
所述第二水路板上还一体设置有泵进水通道、泵出水通道;所述泵进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净水通道一侧;所述泵出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一侧;所述第二水路板上表面和/或另一侧面对应所述泵进水通道、所述泵出水通道分别设置有泵进水连通口、泵出水连通口。
所述第二水路板两端面对应所述废水通道、所述泵出水通道分别设置有外端废水连通口、外端泵出水连通口。
所述第二水路板上表面设置有泵出水凸柱连通口;所述泵出水通道通过所述泵出水凸柱连通口与所述复合滤芯连通。
所述第二水路板下底面和/或另一侧面对应所述第二净水通道、所述废水通道、所述第二纯水通道、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分别设置有第二外侧连通口。
所述第一水路板另一侧面对应所述第一纯水通道设置有第一外端连通口;所述第一水路板上还一体设置有流量通道,所述第一水路板上表面和另一侧面对应所述流量通道分别设置有流量凸柱连通口、第二外端连通口;所述流量通道通过所述流量凸柱连通口与所述复合滤芯连通;所述第二外端连通口与所述第一外端连通口连通。
所述第一水路板两端面对应所述第一净水通道、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分别设置有外端净水连通口、外端自来水连通口。
所述第一侧连通口上延伸有拼接凸柱,所述拼接凸柱外围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环、且通过所述定位环定位设置有拼接密封件,所述拼接凸柱通过所述拼接密封件密封插设在所述第二侧连通口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将第一净水通道、第一浓缩水通道、第一纯水通道、第一自来水通道集成在第一水路板上,同时也将第二净水通道、第二浓缩水通道、第二纯水通道、第二自来水通道、废水通道集成在第二水路板上,从而提高第一水路板、第二水路板的集成性,避免二者需要额外构件才能形成水流动通道所带来的生产成本高、构件拆装操作烦琐等问题,同时分别集成水流动通道的第一水路板、第二水路板的模具成型简单,模具成本低、且易维护。
第一水路板与第二水路板之间采用侧向拼接的方式进行装配,并在二者拼接后,第一净水通道与第二净水通道之间、第一浓缩水通道与第二浓缩水通道之间、第一纯水通道与第二纯水通道之间、第一自来水通道与第二自来水通道之间则分别通过第一侧连通口、第二侧连通口的配合实现相互连通,使得净水器仅需要第一水路板与第二水路板即可完成整个水路板的装配,同时在装配后又能实现各水流动通道之间的连通,从而减少构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装配工艺简单,从而提高净水器水路板的拆装便利性,以便于净水器水路板的日常维护,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本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板1和第二水路板2。
第一水路板1上一体设置有第一净水通道50、第一浓缩水通道51、第一纯水通道52、第一自来水通道53。
第一水路板1侧面对应第一净水通道50、第一浓缩水通道51、第一纯水通道52、第一自来水通道53分别设置有第一侧连通口54。
第二水路板2上一体设置有第二净水通道55、第二浓缩水通道56、第二纯水通道57、第二自来水通道58、废水通道59。
第二水路板2侧面对应第二净水通道55、第二浓缩水通道56、第二纯水通道57、第二自来水通道58分别设置有第二侧连通口60。
第一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侧向拼接、且在拼接后通过第一侧连通口54与第二侧连通口60的配合,实现第一净水通道50与第二净水通道55之间、第一浓缩水通道51与第二浓缩水通道56之间、第一纯水通道52与第二纯水通道57之间、第一自来水通道53与第二自来水通道58之间的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将第一净水通道50、第一浓缩水通道51、第一纯水通道52、第一自来水通道53集成在第一水路板1上,同时也将第二净水通道55、第二浓缩水通道56、第二纯水通道57、第二自来水通道58、废水通道59集成在第二水路板2上,从而提高第一水路板1、第二水路板2的集成性,避免二者需要额外构件才能形成水流动通道所带来的生产成本高、构件拆装操作烦琐等问题,同时分别集成水流动通道的第一水路板1、第二水路板2的模具成型简单,模具成本低、且易维护。
而且,第一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之间采用侧向拼接的方式进行装配,并在二者拼接后,第一净水通道50与第二净水通道55之间、第一浓缩水通道51与第二浓缩水通道56之间、第一纯水通道52与第二纯水通道57之间、第一自来水通道53与第二自来水通道58之间则分别通过第一侧连通口54、第二侧连通口60的配合实现相互连通,使得净水器仅需要第一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即可完成整个水路板的装配,同时在装配后又能实现各水流动通道之间的连通,从而减少构件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装配工艺简单,从而提高净水器水路板的拆装便利性,以便于净水器水路板的日常维护,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第一水路板1和第二水路板2分别通过模具抽芯的方式完成各水流动通道的成型,当模具抽芯时,其水流动通道不会出现毛刺,从而保证水流动通道的通畅度。
第一净水通道50、第一浓缩水通道51、第一纯水通道52、第一自来水通道53依次排列在第一水路板1上,并之间的轴线相互平行。
第二净水通道55、第二浓缩水通道56、第二纯水通道57、第二自来水通道58依次排列在第二水路板2上,并之间的轴线相互平行。
废水通道59位于第二浓缩水通道56后侧。
即第一水路板1和第二水路板2在拼接后形成的整个水路板呈板块状,其高度小,集成度高,进而减少占用净水器的空间。
第一水路板1和第二水路板2上分别设置有复合滤芯、反渗透滤芯。
复合滤芯与第一净水通道50、第一浓缩水通道51、第一纯水通道52、第一自来水通道53连通。
反渗透滤芯与第二浓缩水通道56、废水通道59连通。
为了使第一水路板1水路与复合滤芯水路实现连通,第一水路板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净水凸柱连通口61、第一浓缩水凸柱连通口62、第一自来水凸柱连通口63。
第一净水通道50、第一浓缩水通道51、第一自来水通道53通过第一净水凸柱连通口61、第一浓缩水凸柱连通口62、第一自来水凸柱连通口63与复合滤芯连通。
为了使第二水路板2水路与反渗透滤芯水路实现连通,第二水路板2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浓缩水凸柱连通口64、废水凸柱连通口65。
第二浓缩水通道56、废水通道59分别通过第二浓缩水凸柱连通口64、废水凸柱连通口65与反渗透滤芯连通。
第二水路板2上还一体设置有泵进水通道66、泵出水通道67;泵进水通道66位于第二净水通道55一侧;泵出水通道67位于第二自来水通道58一侧;第二水路板2上表面和/或另一侧面对应泵进水通道66、泵出水通道67分别设置有泵进水连通口68、泵出水连通口69。
本实施例中,第二水路板2上表面和另一侧面均设置有泵进水连通口68,第二水路板2上表面和另一侧面均设置有泵出水连通口69,以使第二水路板2均能在其上表面和另一侧面任意一位置与泵体的进水端、进水端连通,提高第二水路板2、泵体的连通便利性。
第二水路板2两端面对应废水通道59、泵出水通道67分别设置有外端废水连通口70、外端泵出水连通口71。
第二水路板2上表面设置有泵出水凸柱连通口73;泵出水通道67通过泵出水凸柱连通口73与复合滤芯连通。
第二水路板2下底面和/或另一侧面对应第二净水通道55、废水通道59、第二纯水通道57、第二自来水通道58分别设置有第二外侧连通口72。
本实施例中,第二净水通道55、废水通道59、第二纯水通道57、第二自来水通道58的第二外侧连通口72均可在第二水路板2下底面和另一侧面进行设置,以便于第二净水通道55、废水通道59、第二纯水通道57、第二自来水通道58分别与净水使用端、废水排放端、纯水使用端、及自来水供水端的连通,提高使用便利性。
第一水路板1另一侧面对应第一纯水通道52设置有第一外端连通口74;第一水路板1上还一体设置有流量通道75,第一水路板1上表面和另一侧面对应流量通道75分别设置有流量凸柱连通口76、第二外端连通口77;流量通道75通过流量凸柱连通口76与复合滤芯连通;第二外端连通口77与第一外端连通口74连通。
第一水路板1两端面对应第一净水通道50、第一自来水通道53分别设置有外端净水连通口78、外端自来水连通口79。
为了便于第一水路板1和第二水路板2之间的拼接,第一侧连通口54上延伸有拼接凸柱3,拼接凸柱3外围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环6、且通过定位环6定位设置有拼接密封件5,拼接凸柱3通过拼接密封件5密封插设在第二侧连通口60内,不但便于第一水路板1与第二水路板2之间的拆装,同时还能使得二者在拼接后能够实现密封,避免漏水。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板(1)和第二水路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路板(1)上一体设置有第一净水通道(50)、第一浓缩水通道(51)、第一纯水通道(52)、第一自来水通道(53);
所述第一水路板(1)侧面对应所述第一净水通道(50)、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51)、所述第一纯水通道(52)、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53)分别设置有第一侧连通口(54);
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一体设置有第二净水通道(55)、第二浓缩水通道(56)、第二纯水通道(57)、第二自来水通道(58)、废水通道(59);
所述第二水路板(2)侧面对应所述第二净水通道(55)、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56)、所述第二纯水通道(57)、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58)分别设置有第二侧连通口(60);
所述第一水路板(1)与所述第二水路板(2)侧向拼接、且在拼接后通过所述第一侧连通口(54)与所述第二侧连通口(60)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净水通道(50)与所述第二净水通道(55)之间、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51)与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56)之间、所述第一纯水通道(52)与所述第二纯水通道(57)之间、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53)与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58)之间的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水通道(50)、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51)、所述第一纯水通道(52)、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53)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一水路板(1)上,并之间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净水通道(55)、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56)、所述第二纯水通道(57)、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58)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并之间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废水通道(59)位于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56)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1)和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分别设置有复合滤芯、反渗透滤芯;
所述复合滤芯与所述第一净水通道(50)、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51)、所述第一纯水通道(52)、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53)连通;
所述反渗透滤芯与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56)、所述废水通道(59)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净水凸柱连通口(61)、第一浓缩水凸柱连通口(62)、第一自来水凸柱连通口(63);
所述第一净水通道(50)、所述第一浓缩水通道(51)、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53)通过所述第一净水凸柱连通口(61)、所述第一浓缩水凸柱连通口(62)、所述第一自来水凸柱连通口(63)与所述复合滤芯连通;
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浓缩水凸柱连通口(64)、废水凸柱连通口(65);
所述第二浓缩水通道(56)、所述废水通道(59)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浓缩水凸柱连通口(64)、所述废水凸柱连通口(65)与所述反渗透滤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还一体设置有泵进水通道(66)、泵出水通道(67);所述泵进水通道(66)位于所述第二净水通道(55)一侧;所述泵出水通道(67)位于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58)一侧;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表面和/或另一侧面对应所述泵进水通道(66)、所述泵出水通道(67)分别设置有泵进水连通口(68)、泵出水连通口(6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路板(2)两端面对应所述废水通道(59)、所述泵出水通道(67)分别设置有外端废水连通口(70)、外端泵出水连通口(71);
所述第二水路板(2)上表面设置有泵出水凸柱连通口(73);所述泵出水通道(67)通过所述泵出水凸柱连通口(73)与所述复合滤芯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路板(2)下底面和/或另一侧面对应所述第二净水通道(55)、所述废水通道(59)、所述第二纯水通道(57)、所述第二自来水通道(58)分别设置有第二外侧连通口(7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1)另一侧面对应所述第一纯水通道(52)设置有第一外端连通口(74);所述第一水路板(1)上还一体设置有流量通道(75),所述第一水路板(1)上表面和另一侧面对应所述流量通道(75)分别设置有流量凸柱连通口(76)、第二外端连通口(77);所述流量通道(75)通过所述流量凸柱连通口(76)与所述复合滤芯连通;所述第二外端连通口(77)与所述第一外端连通口(74)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路板(1)两端面对应所述第一净水通道(50)、所述第一自来水通道(53)分别设置有外端净水连通口(78)、外端自来水连通口(7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路板的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连通口(54)上延伸有拼接凸柱(3),所述拼接凸柱(3)外围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环(6)、且通过所述定位环(6)定位设置有拼接密封件(5),所述拼接凸柱(3)通过所述拼接密封件(5)密封插设在所述第二侧连通口(60)内。
CN202321355153.9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Active CN219823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5153.9U CN21982378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5153.9U CN21982378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3780U true CN219823780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5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5153.9U Active CN219823780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3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4101B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及净水器
CN219823780U (zh) 一种水路板的水路结构
CN212403574U (zh) 一种集成式净水机
CN206127002U (zh) 集成水路板及净水器
CN206156807U (zh) 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09005378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
CN110723833A (zh) 一种新型大通量四合一滤芯结构
CN206635132U (zh) 水路集成模块及ro净水机
CN107902707B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CN207142952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CN219897329U (zh) 一种净水器用水路板
CN201777948U (zh) 纯水机水路集成块
CN212687743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CN211198815U (zh) 一种带反渗透的五合一复合滤芯
CN106698727A (zh) 水路集成模块及ro净水机
CN107902706B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CN209596698U (zh) 集成水路板及净水机
CN208617516U (zh) 一种净水机集成水路
CN214972317U (zh) 一种龙头机
CN213839673U (zh) 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面盆龙头装置
CN211339015U (zh) 一种净水机
CN112546694B (zh) 一种微型水过滤器
CN211896347U (zh) 复合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6863805U (zh) 模组式净水器
CN220845558U (zh) 一种直饮机集成水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