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1366U - 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1366U
CN219821366U CN202321669596.5U CN202321669596U CN219821366U CN 219821366 U CN219821366 U CN 219821366U CN 202321669596 U CN202321669596 U CN 202321669596U CN 219821366 U CN219821366 U CN 219821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ylinder
protection device
rod
accum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95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本月
蒋品
周波
印道轩
张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95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1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1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1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和车辆,该车辆后防护装置和车辆包括设置在车架和防撞梁之间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包括呈中空筒状的油缸缸体、活塞盖以及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溃缩吸能结构。溃缩吸能结构可包括设置在活塞杆的杆体上的多个溃缩吸能网孔,多个溃缩吸能网孔沿周向间隔和沿轴向间隔地布置在中间杆体部上。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和车辆可有效的缓冲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

Description

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工程车辆或起重机基本都是采用焊接或装配式的刚性后防护装置,基本只能实现避免后方车辆钻入工程车辆或起重机的尾部,因刚性后防护装置的刚度及强度很大,一般发生追尾事故后,基本都是后方追尾车辆前方发动机舱变形大,只有通过后方车辆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来缓冲追尾的冲击力,容易造成后方驾驶人员和乘员的生命安全。
现有的后防护装置基本都是采用的焊接或装配式的固定结构,此后防护装置结构的刚度和前度均很大,当实际发生后车追尾时,基本都是后方车辆前方驾驶舱变形缓冲,极其容易造成后方车辆驾驶员和乘员的伤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和车辆,该车辆后防护装置和车辆可有效的缓冲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该车辆后防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和防撞梁之间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包括呈中空筒状的油缸缸体、活塞盖以及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溃缩吸能结构。
进一步地,溃缩吸能结构可包括设置在活塞杆的杆体上的多个溃缩吸能网孔。
可选地,活塞杆可包括位于后杆端和前杆端之间并呈筒状的中间杆体部,多个溃缩吸能网孔沿周向间隔和沿轴向间隔地布置在中间杆体部上;
和/或,溃缩吸能网孔的直径可为D,所述D满足:10mm≤D≤20mm;
和/或,相邻的两个溃缩吸能网孔之间的间距可为L,L可满足:20mm≤L≤40mm;
和/或,溃缩吸能网孔可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和腰形孔中的一种;
和/或,活塞杆可的杆体可包括多个嵌套设置的杆柱筒,多个杆柱筒上均设有多个溃缩吸能网孔。
进一步地,车辆后防护装置还可包括蓄能器,油缸缸体的尾部缸壁设有蓄能器连通口,油缸缸体的筒腔通过蓄能器连通口与蓄能器的工作油口连通。
更进一步地,车辆后防护装置还可包括节流阀,节流阀设于蓄能器连通口与蓄能器的工作油口之间的管路中。
可选地,车辆后防护装置还可包括溢流阀,溢流阀的进油口和溢流阀的控制油口均与蓄能器连通口和蓄能器的工作油口连通,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罐连通。
可选地,油缸缸体的两端设有缸体尾端盖和缸体堵头,缸体尾端盖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车架连接结构,活塞盖活动设置在油缸缸体的筒腔中,活塞杆包括与活塞盖连接的前杆端和穿过缸体堵头并伸出筒腔外的后杆端,后杆端设有用于与车辆防撞梁连接的防撞梁连接结构。
此外,油缸缸体的头部缸壁可设有通气孔,油缸缸体的筒腔通过通气孔与外部环境连通;
和/或,车架连接结构可从缸体尾端盖向后伸出并设有车架连接孔;
和/或,防撞梁连接结构可从后杆端向前伸出并设有防撞梁连接孔。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车辆防撞梁以及上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车架连接结构连接在车架上,防撞梁连接结构连接在车辆防撞梁上。
可选地,该车辆为工程车辆。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和车辆包括设置在车架和防撞梁之间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包括呈中空筒状的油缸缸体、活塞盖以及活塞杆,活塞杆上设有溃缩吸能结构。如此,由于液压油缸设置在车架和防撞梁之间,当后方车辆追尾时,通过液压油缸的液压系统的行程压缩,可有效吸收缓冲后方车辆的冲击力,从而可有效的缓冲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并且,活塞杆上设有溃缩吸能结构,在活塞杆受到冲击力时,具有溃缩吸能功能的活塞杆能通过变形溃缩来吸收缓冲冲击力,可进一步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采用焊接或装配式固定结构的后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和车辆采用了有行程压缩过程的液压油缸以及具有溃缩吸能结构的活塞杆来吸收和缓冲后方车辆的冲击力,大大提升了后方驾驶人员和乘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车辆后防护装置处于车辆未受到冲击的第一状态;
图2展示了图1中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处于车辆受到冲击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3展示了图1中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处于车辆受到冲击下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车辆后防护装置 1 液压油缸
11 油缸缸体 111 缸体尾端盖
112 缸体堵头 113 车架连接结构
1131 车架连接孔 114 蓄能器连通口
115 通气孔 12 活塞盖
13 活塞杆 131 前杆端
132 后杆端 133 防撞梁连接结构
1331 防撞梁连接孔 134 溃缩吸能网孔
2 蓄能器 3 节流阀
4 溢流阀 5 油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前后方向进行详细解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前”是以车辆的前进方向为准。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车辆后防护装置,该车辆后防护装置100包括设置在车架和防撞梁之间的液压油缸1,液压油缸1包括呈中空筒状的油缸缸体11、活塞盖12以及活塞杆13,活塞杆13上设有溃缩吸能结构。如此,由于液压油缸设置在车架和防撞梁之间,当后方车辆追尾时,通过液压油缸1的液压系统的行程压缩,可有效吸收缓冲后方车辆的冲击力,从而可有效的缓冲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并且,活塞杆13上设有溃缩吸能结构,在活塞杆13受到冲击力时,具有溃缩吸能功能的活塞杆13能通过变形溃缩来吸收缓冲冲击力,可进一步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
其中,溃缩吸能结构的结构形式可多种多样,例如可在活塞杆13为中空结构,活塞杆13中设有多个溃缩吸能杆体,或者,活塞杆13的后杆端132向后延伸并形成后延伸段,该后延伸段上设有多个镂空孔等,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溃缩吸能结构可包括设置在活塞杆13的杆体上的多个溃缩吸能网孔134,如此,活塞杆13的结构紧凑、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当后杆端132受到向前的冲击力时,具有溃缩功能的网状结构的活塞杆13变形溃缩,进一步吸收后方追尾车辆的冲击力,直至活塞杆13完全溃缩,从而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活塞杆13可包括位于后杆端132和前杆端131之间并呈筒状的中间杆体部,多个溃缩吸能网孔134沿周向间隔和沿轴向间隔地布置在中间杆体部上。
此外,溃缩吸能网孔134的直径为D,所述D满足:10mm≤D≤20mm,如此,可同时兼顾活塞杆13的强度和溃缩吸能性能,保证活塞杆13在一定的冲击力下进行正常的活塞运动,从而使得车辆后防护装置100的结构更加合理可靠。
另外,相邻的两个溃缩吸能网孔134之间的间距为L,L满足:20mm≤L≤40mm,同样地,该结构参数可使得活塞杆13更好地兼顾强度性能和溃缩吸能性能。
可选地,溃缩吸能网孔134可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和腰形孔中的一种,如此,溃缩吸能网孔134的孔沿均为圆角过渡,结构更加合理可靠。当然,溃缩吸能网孔134还可以是矩形孔和不规则孔等,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可选地,活塞杆13的杆体可包括多个嵌套设置的杆柱筒,多个杆柱筒上均设有多个溃缩吸能网孔134。如此,可进一步增强了活塞杆13的溃缩吸能性能,吸能缓冲效果更好。
此外,油缸缸体11的两端可设有缸体尾端盖111和缸体堵头112,缸体尾端盖111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车架连接结构113,活塞盖12活动设置在油缸缸体11的筒腔中,活塞杆13包括与活塞盖12连接的前杆端131和穿过缸体堵头112并伸出筒腔外的后杆端132,后杆端132设有用于与车辆防撞梁连接的防撞梁连接结构133。如此,由于防撞梁通过防撞梁连接结构133连接在活塞杆13上,油缸缸体11的缸体尾端盖111的车架连接结构113连接在车架上,当后方车辆追尾时,通过液压油缸1的液压系统的行程压缩,可有效吸收缓冲后方车辆的冲击力,从而可有效的缓冲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缸1包括油缸缸体11、活塞盖12以及活塞杆13,油缸缸体11呈中空筒状且该筒腔为活塞腔。油缸缸体11的两端设有缸体尾端盖111和缸体堵头112,缸体尾端盖111和缸体堵头112从两端封盖油缸缸体11的活塞腔。活塞盖12活动设置在油缸缸体11的活塞腔中,活塞盖12的外周壁设有密封圈容置槽,该密封圈容置槽中设有密封圈,保证活塞盖12的外周壁与油缸缸体11的内腔壁之间的密封性。活塞盖12将该活塞腔分成前后两个腔室,前腔室容置有液压油,后腔室与外部环境连通。活塞杆13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杆端131、中间杆体部以及后杆端132。前杆端131位于油缸缸体11的后腔室中并与活塞盖12固定连接,后杆端132穿过缸体堵头112并伸出筒腔外。
当后杆端132受到向前的冲击力时,活塞杆13推动活塞盖12在油缸缸体11中进行活塞运动,从而推动前腔室中的液压油被压缩排出。在这个压缩行程中,后杆端132的冲击力能够被前腔室中的液压油吸收缓解,从而能吸收缓冲后方车辆的冲击力,进而可有效的缓冲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
此外,车架连接结构113可从缸体尾端盖111向后伸出并设有车架连接孔1131,车架连接结构113通过车架连接孔1131与车架连接。其中,车架连接结构113可与缸体尾端盖111一体成型,如此,可保证车架连接结构113可与缸体尾端盖111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能降低制造成本。当然,车架连接结构113也可通过焊接固定在缸体尾端盖111上,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另外,防撞梁连接结构133可从后杆端132向前伸出并设有防撞梁连接孔1331。防撞梁连接结构133通过防撞梁连接孔1331与车辆的防撞梁连接。其中,防撞梁连接结构133可与活塞杆13一体成型,如此,可保证防撞梁连接结构133与活塞杆13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能降低制造成本。当然,防撞梁连接结构133也可通过焊接固定在活塞杆13上,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车辆后防护装置100还可包括蓄能器2,油缸缸体11的尾部缸壁设有蓄能器连通口114,油缸缸体11的筒腔通过蓄能器连通口114与蓄能器2的工作油口连通。如此,在车辆突然受到后方车辆追尾的冲击力时,活塞杆13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压缩液压油缸1内的液压油,液压油进入蓄能器2,起到第一步缓冲吸能的作用,直至液压油缸1压缩至最短行程。
更进一步地,车辆后防护装置100还可包括节流阀3,节流阀3设于蓄能器连通口114与蓄能器2的工作油口之间的管路中。这样,在车辆突然受到后方车辆追尾的冲击力时,活塞杆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压缩液压油缸内的液压油,液压通过节流阀进入蓄能器,使得车辆后防护装置100的缓冲吸能作用更好。
可选地,车辆后防护装置100还可包括溢流阀4,溢流阀4的进油口和溢流阀4的控制油口均与蓄能器2连通口和蓄能器2的工作油口连通,溢流阀4的出油口与油罐5连通。具体地,如图1所示,溢流阀4的进油口分别与蓄能器2连通口和蓄能器2的工作油口连通,溢流阀4的控制油口也分别与蓄能器2连通口和蓄能器2的工作油口连通,溢流阀4的出油口与油罐5连通。如此,当冲击力造成的压力过大时(超过系统额定压力时),高压油则通过溢流阀4溢流,从而起到保护蓄能器2的作用,进而使得车辆后防护装置100的结构更加合理可靠。
此外,油缸缸体11的头部缸壁可设有通气孔115,油缸缸体11的筒腔通过通气孔115与外部环境连通,如此,当后杆端132受到向前的冲击力时,前后腔室的压力相对平衡,活塞杆13能够推动活塞盖12在油缸缸体11中进行活塞运动,从而推动前腔室中的液压油被压缩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车辆防撞梁以及上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100,该车架连接结构113连接在车架上,防撞梁连接结构133连接在车辆防撞梁上。
可选地,该车辆为工程车辆,工程车辆的尾部的刚性后防护装置的刚度及强度很大,一般发生追尾事故后,基本都是后方追尾车辆前方发动机舱变形大,只有通过后方车辆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来缓冲追尾的冲击力,容易造成后方驾驶人员和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防护装置100适于安装在工程车辆的尾部上,从而在后方车辆追尾时,能吸收缓冲后方追尾车辆的冲击力,进而实现对后方车辆和驾驶员及乘员的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防护装置100和车辆利用液压系统活塞的伸缩性能、蓄能器的吸收冲击性能来实现吸收缓冲后防护装置所受的冲击力,并通过将活塞杆设计为网状结构,在特大冲击力作用下,该结构可以发生溃缩变形来吸收缓冲后防护装置所受的冲击力,通过结合这两种吸能缓冲功能,可有效的缓冲减轻对后方车辆的损坏和其驾驶员及乘员的伤害,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防护装置(100)包括设置在车架和防撞梁之间的液压油缸(1),所述液压油缸(1)包括呈中空筒状的油缸缸体(11)、活塞盖(12)以及活塞杆(13),所述活塞杆(13)上设有溃缩吸能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吸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杆(13)的杆体上的多个溃缩吸能网孔(1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3)包括位于后杆端(132)和前杆端(131)之间并呈筒状的中间杆体部,多个所述溃缩吸能网孔(134)沿周向间隔和沿轴向间隔地布置在所述中间杆体部上;
和/或,所述溃缩吸能网孔(134)的直径为D,所述D满足:10mm≤D≤20mm;
和/或,相邻的两个所述溃缩吸能网孔(134)之间的间距为L,所述L满足:20mm≤L≤40mm;
和/或,所述活塞杆(13)的杆体包括多个嵌套设置的杆柱筒,多个所述杆柱筒上均设有多个溃缩吸能网孔(1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防护装置(100)还包括蓄能器(2),所述油缸缸体(11)的尾部缸壁设有蓄能器连通口(114),所述油缸缸体(11)的筒腔通过所述蓄能器连通口(114)与所述蓄能器(2)的工作油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防护装置(100)还包括节流阀(3),所述节流阀(3)设于所述蓄能器连通口(114)与所述蓄能器(2)的工作油口之间的管路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防护装置(100)还包括溢流阀(4),所述溢流阀(4)的进油口和所述溢流阀(4)的控制油口均与所述蓄能器(2)连通口和所述蓄能器(2)的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溢流阀(4)的出油口与油罐(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缸体(11)的两端设有缸体尾端盖(111)和缸体堵头(112),所述缸体尾端盖(111)设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车架连接结构(113),所述活塞盖(12)活动设置在所述油缸缸体(11)的筒腔中,所述活塞杆(13)包括与所述活塞盖(12)连接的前杆端(131)和穿过所述缸体堵头(112)并伸出所述筒腔外的后杆端(132),所述后杆端(132)设有用于与车辆防撞梁连接的防撞梁连接结构(1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缸体(11)的头部缸壁设有通气孔(115),所述油缸缸体(11)的筒腔通过所述通气孔(115)与外部环境连通;
和/或,所述车架连接结构(113)从所述缸体尾端盖(111)向后伸出并设有车架连接孔(1131);
和/或,所述防撞梁连接结构(133)从所述后杆端(132)向前伸出并设有防撞梁连接孔(1331)。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架、车辆防撞梁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防护装置(100),所述车架连接结构(113)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防撞梁连接结构(133)连接在所述车辆防撞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工程车辆。
CN202321669596.5U 2023-06-28 2023-06-28 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9821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9596.5U CN219821366U (zh) 2023-06-28 2023-06-28 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9596.5U CN219821366U (zh) 2023-06-28 2023-06-28 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1366U true CN219821366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8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9596.5U Active CN219821366U (zh) 2023-06-28 2023-06-28 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1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3002B (zh)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WO1989003328A1 (en) Shock absorber for a car
EP2842815B1 (en)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nd safety vehicle having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CN110282017B (zh) 一种车身前舱结构
CN21308309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
CN219821366U (zh) 车辆后防护装置及车辆
CN218287660U (zh) 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CN209719505U (zh) 一种防撞梁吸能盒
CN208715135U (zh) 一种具有高分子填充物的保险杠梁
CN114929527A (zh) 所有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05632371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1198743C (zh) 自动二轮车的冲击吸收结构
JP2011240762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790846Y (zh) 油气组合式汽车防撞器
CN211223344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吸能盒
CN21383159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安全防护装置
CN102248924A (zh) 一种轿车保险杠
CN105083182A (zh) 汽车碰撞缓冲吸能、复位装置
CN217835562U (zh) 一种组合式多型腔结构的汽车防撞梁
CN205524082U (zh) 一种可拆卸的电动汽车防撞梁
CN103963728A (zh) 一种扭杆弹簧装置和汽车
CN2415989Y (zh) 汽车伸缩式防撞杆缓冲装置
CN213083093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汽车后保险杠
CN113460166B (zh) 一种模块化偏置碰加强结构
CN217170615U (zh) 汽车后防撞吸能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