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7118U - 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7118U
CN219817118U CN202321188581.7U CN202321188581U CN219817118U CN 219817118 U CN219817118 U CN 219817118U CN 202321188581 U CN202321188581 U CN 202321188581U CN 219817118 U CN219817118 U CN 219817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battery cell
frame
convey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85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树奇
周灿
郭登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perstar Shenzhe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85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7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7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7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该电芯分选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构、旋转组件、第二输送带、拨料组件以及信息录入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转运架,第一转运架用于放置电芯,且使得电芯呈竖直状态;旋转组件用于将电芯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第二输送带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挡板相向一侧均设置有摩擦件,在传输电芯的过程中两摩擦件用于与电芯的两端接触以使电芯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信信息录入机构用于对位于第二输送带上的电芯侧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录入。该电芯分选装置便于使用,提高电芯分选效率。

Description

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背景技术
锂电芯被广泛运用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太阳能储能电源、风能储能电源、基站储能电源等领域,锂电芯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电压内阻测试之后按照电池性能分类分档。
现有申请号为CN202221408307.1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芯检测入库系统,包括电芯上料装置,电芯上料装置的一侧设有电芯旋转机构,电芯旋转机构的上方设有电芯夹取机构,电芯旋转机构的一侧设有扫码机,扫码机的一侧设有电芯检测机构,电芯检测机构的上方设有分档抓取机构,电芯夹取机构和分档抓取机构均为常规抓取机构,用于产品的转移。
电芯在运动和测试的过程中均是呈竖直状态设置的,电芯的条码数据设置于其端部,由于不同型号的电芯高度差异较大,为保障扫码机对电芯条码数据扫码的可靠性,在对不同型号的电芯进行分选前均需要调整扫码机的状态,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解决了传统圆柱电芯分选机采用整盘测试导致条码绑定易出错的问题。
为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分选装置,该电芯分选装置包括:
第一转运机构,包括第一转运架,所述第一转运架用于放置电芯,且使得电芯呈竖直状态;
旋转组件,用于与所述电芯接触以使所述电芯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
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宽度当下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所述挡板相向一侧均设置有摩擦件,在传输所述电芯的过程中两所述摩擦件用于与所述电芯的两端接触以使电芯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
拨料组件,用于将水平状态的所述电芯拨送至所述第二输送带上,以使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朝向两所述挡板;以及
信息录入机构,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所述电芯侧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录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运机构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上的入料皮带,所述电芯呈竖直状态放置于所述入料皮带上;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上的摆臂,所述摆臂的转动以将所述电芯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入料皮带的运动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料侧与所述入料皮带的出料侧相邻设置;所述拨料组件包括:
第二转盘,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上,且位于所述入料皮带的出料侧,所述第二转盘的中轴线与所述入料皮带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转盘上设置有第二拨臂,所述第二拨臂将所述入料皮带上的所述电芯拨动至所述第二输送带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输送带上设置有第一载具,所述第一载具用于装载水平状态的所述电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转盘组件,位于所述入料皮带出料侧,所述转盘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上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拨臂,所述第一拨臂用于将所述电芯分料,使得所述电芯依次运动至所述第一载具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输送架,所述第二输送架与所述第一转运架相邻设置,两所述挡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架上,且至少一个所述挡板活动设置,以调节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转运机构,所述第二转运机构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出料侧,所述第二转运机构包括:
第二转运架,其上转动设置有出料皮带,所述出料皮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相邻设置;以及
拨料转盘,用于将分选后的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所述电芯拨送至所述出料皮带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出料侧,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是否存在所述电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用于将所述拨料转盘拨动后的所述电芯由水平状态改变为竖直状态,使得位于所述出料皮带上的所述电芯呈竖直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分选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该电芯分选装置通过旋转组件将电芯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并通过拨料组件将水平状态的电芯送料至第二输送带上,在传输电芯的过程中,通过电芯的持续转动以实现信息录入机构对电芯侧面信息的录入。通过这种设置情况,以实现对电芯的分选,此外,不同型号电芯的直径差异较小,因此在对不同型号电芯进行信息录入时无须调整信息录入机构的位置,提高装置适用的广泛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分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第一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1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图1中第一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1中第二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图1中第二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图1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分选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转运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
2、第一输送机构;21、第一输送架;22、第一输送带;23、第一输送电机;24、定位组件;25、固定组件;
3、上料机构;31、第一上料架;32、第一夹持件;33、第一升降组件;34、移动架;35、第一驱动模组;36、导向组件;
4、第一转运机构;41、第一转运架;42、入料皮带;43、第一转运电机;44、限位架;
45、旋转组件;451、旋转架;452、摆臂;453、转座;454、旋转电机;
46、转盘组件;461、转盘架;462、转盘电机;
47、转向组件;471、转向架;472、第二转盘;473、第二拨臂;474、转向电机;
48、流道组件;
5、第二输送机构;51、第二输送架;52、第二输送带;53、第一载具;54、挡板;55、检测件;56、第二输送电机;
6、第二转运机构;61、第二转运架;62、出料皮带;63、第二载具;64、拨料转盘;65、第三拨臂;66、第二转运电机;
67、换向组件;671、固定架;672、导向件;673、配合气缸;674、齿条;675、齿轮;
7、下料机构;71、第一下料架;72、第二夹持件;73、第二升降组件;74、第二驱动组件;
8、上料装置;81、第二上料架;
9、下料装置;91、第二下料架;
10、信息录入机构;11、转运机械手;12、料盘;13、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分选装置,包括:
第一转运机构4,包括第一转运架41,所述第一转运架41用于放置电芯13,且使得所述电芯13呈竖直状态;
旋转组件45,用于与所述电芯13接触以使所述电芯13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
第二输送带52,所述第二输送带52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54,两所述挡板54相向一侧均设置有摩擦件,在传输所述电芯13的过程中,两所述摩擦件用于与所述电芯13的两端接触以使所述电芯13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
拨料组件,用于将水平状态的所述电芯13拨送至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以使所述电芯13的两端分别朝向两所述挡板54;
信息录入机构10,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的所述电芯13侧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录入。
该电芯分选装置通过旋转组件将电芯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并通过拨料组件将水平状态的电芯送料至第二输送带上,在传输电芯的过程中,通过电芯的持续转动以实现信息录入机构对电芯侧面信息的录入。通过这种设置情况,以实现对电芯的分选,此外,不同型号电芯的直径差异较小,因此在对不同型号电芯进行信息录入时无须调整信息录入机构的位置,提高装置适用的广泛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录入机构10用于对第二输送带52上的电芯13侧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录入,电芯13侧面的信息包括电芯13侧面设置有二维码或条码等,信息录入机构10以扫描二维码或条码等进行信息录入。其中,信息录入机构10所录入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芯13的电压值、电阻值、条码数据以及K值等信息,其中电芯13的K值为单位时间内的电芯的电压降。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录入机构10还可以包括上位机,上位机用于对电芯13进行条码绑定和档位确认。
目前现有的电芯13通常为21700型号的电芯13、18650型号的电芯13以及14500型号的电芯13;其中,21700型号的电芯13中的21表示直径为21毫米,70表示电芯13的高度为70毫米;18650型号的电芯13中的18表示直径为18毫米,65表示电芯13的高度为65毫米;同理可知,14500型号的电芯13中的14表示直径为14毫米,50表示电芯13的高度为50毫米;由此可知,同种材料下的不同型号的电芯13直径的差值较小,不同型号的电芯13的高度差值较大,因此本申请将电芯13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后,由于不同型号的电芯13的高度差值较小,因此,信息录入机构10可以无须调整其位置,也可以保障信息录入机构10使用的可靠性。
旋转组件45用于与电芯13接触以使电芯13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其具体为旋转组件45可相对电芯13移动,且与电芯13接触以改变电芯13的状态;即旋转组件45和电芯13中的至少一者活动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示例性的,所述旋转组件45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所述电芯13活动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5上,旋转组件45用于与电芯13的端部接触,电芯13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旋转组件45的接触以及旋转组件45的阻碍运动,从而使得电芯13由竖直状态变化为水平状态。当然,所述旋转组件45还可以活动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所述电芯13相对于第一转运架41静止,旋转组件45用于与电芯13的端部接触,旋转组件45在移动的过程中以改变电芯13的状态;同样地,旋转组件45和电芯13还可以均活动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当二者的移动方向相同时,二者的移动速度不同,那么二者相接触后也可以改变电芯13的状态;当二者的移动方向相反时,二者的移动速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二者相接触后也可以改变电芯13的状态。然而在本申请中,旋转组件45包括摆臂452,所述摆臂452转动设置,通过摆臂452的转动以改变电芯13的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芯分选装置还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2,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用于输送料盘12。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上料机构3,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第一夹持件32以及第一升降组件33,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32的升降,所述第一夹持件32用于夹取所述料盘12内的电芯13,并将所述电芯13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从而实现电芯13的上料。电芯分选装置通过第一夹持件32夹取电芯13,第一转运架41承接第一夹持件32上的电芯13从而实现电芯13从料盘12转运至第一转运架41上,并后续通过信息录入机构10对单个电芯13进行信息录入,实现单个电芯13的条码和数据绑定,相比于传统采用整盘电芯13测试,整盘电芯13条码和数据绑定,本实施中的条码绑定不易出错,稳定性高。
第一转运机构4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41上的入料皮带42,所述电芯13呈竖直状态放置于所述入料皮带42上;旋转组件45包括转动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的摆臂452,所述摆臂452的转动以将电芯13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将电芯13放置于入料皮带42上,通过入料皮带42的运动以带动电芯13的同步运动,进而实现电芯13的运动,在电芯13的运动过程中,通过转动的摆臂452对电芯13进行拨动,从而实现电芯13状态的改变,电芯13在传输的过程中实现状态改变也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无须停机。
可选地,摆臂452位于入料皮带42的正上方,通过摆臂452拨动电芯13的上半部分,电芯13上侧受力以使电芯13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
可选地,旋转组件45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的旋转电机454以及转座453,旋转电机454的输出轴与转座453连接,摆臂452设置于转座453的周侧;故旋转电机454输出轴的转动会带动转座453的转动,进而实现摆臂452的转动。
可选地,摆臂452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各摆臂452在转座453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摆臂452的设置数量可根据转座453的旋转速度以及电芯13的尺寸进行匹配设置,使得转座453在转动过程中,各摆臂452随着转座453的转动依次拨动电芯13,使得电芯13依次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为了保障摆臂452对电芯13拨动的可靠性,转座453的中轴线与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相垂直。
参照图1和图2,具体地,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输送架21,第一输送架2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输送架21上转动设置有两个第一输送带22,两个第一输送架21在垂直于料盘12输送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输送带22用于支撑料盘12的相对两侧,进而保障第一输送机构2输送料盘12的稳定性。第一输送带22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带轮以起到支撑绷直的作用,在垂直于料盘12输送方向上的两个第一带轮通过输送轴传动连接;第一输送架21上设置有第一输送电机23,第一输送电机2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第一输送轴同轴固定;故第一输送电机23输出轴的转动会带动相连接的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带轮的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
参照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包括第一上料架31,第一上料架3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升降组件33设置于第一上料架31上,第一夹持件32设置于第一升降组件33上,第一升降组件33可以采用本领域任一可实现驱动第一夹持件32升降的机构,示例性的,第一升降组件33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电动推杆或者电机和丝杆相配合的机构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赘述。第一夹持件32包括夹爪或机械手等可实现夹取电芯13的机构,可选地,第一夹持件32设置有多个,通过多个第一夹持件32可以一次性夹取多个电芯13,提高工作效率。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32上设置有吸附件,通过吸附件与电芯13进行吸附,以使电芯13在与第一夹持件32相配合之间可以从料盒中抬高一定高度,便于第一夹持件32后续的夹紧;吸附件可以采用如磁铁等可以与电芯13实现吸附作用的部件。
可选地,第一上料架31在垂直于第一输送机构2的送料方向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上料架31设置于第一输送机构2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上料架31沿第一输送机构2的送料方向延伸,两个第一上料架31之间设置有移动架34,第一升降组件33设置于移动架34上。第一上料架31上还设置有第一驱动模组35,第一驱动模组35用于驱动移动架34沿第一输送机构2的送料方向滑动设置于第一上料架31上;故第一驱动模组35可带动移动架34的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夹持件32的移动。示例性的,第一驱动模组35可以采用电机和丝杆相配合的结构、气缸或其他可实现驱动移动架34运动的机构。
可选地,还包括导向组件36,导向组件36设置有两个,导向组件36包括滑动配合的滑槽和滑轨,滑槽和滑轨中的其中一个设置于移动架34的一端,另外一个设置于与前述移动架34的端部相配合的第一上料架31上;另外一组导向组件36设置于移动架34的另一端,通过导向组件36的设置为移动架34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通过移动架34的移动,且将第一夹持件32设置于移动架34上,以使得料盘12在第一输送机构2输送的时候,第一夹持件32就可以对料盘12上的电芯13进行夹取,无须进行停机作业,进而保障工作效率。
参照图1和图4,第一转运机构4包括第一转运架41,第一转运架4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入料皮带42转动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入料皮带42的两端通过两个间隔设置的入料轮支撑绷直,第一转运架41上设置有第一转运电机43,第一转运电机4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入料轮传动连接;故第一转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会带动入料皮带42的运动。
可选地,第一转运架41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架44,限位架44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上,且限位架44位于入料皮带42的上方,两个限位架44沿垂直于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设置于入料皮带42的两侧边,通过两个限位架44以对电芯13的两侧边进行限位,避免电芯13从入料皮带42上掉落,保障电芯13可以稳定的运送至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
参照图1-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带52设置于第一转运架41的一侧,从而承接第一转运架41上的电芯13。并且在电芯13设置于入料皮带42上时,第二输送带52可以设置于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当然,第二输送带52也可以设置于入料皮带42宽度方向的两侧,从而对入料皮带42上的电芯13进行承接。在本申请中,第二输送带52设置于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
为方便第二输送带52对水平状态的电芯13的承接,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上料侧与所述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相邻设置;所述拨料组件包括:第二转盘472,第二转盘47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41上,且位于所述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所述第二转盘472上设置有第二拨臂473,所述第二拨臂473将所述入料皮带42上的所述电芯13拨动至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通过第二转盘472的转动以带动第二拨臂473的转动,第二拨臂473在转动过程中将电芯13拨送至第二输送带52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盘472的中轴线与所述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平行,以保障电芯13可以被稳定的拨送至第二输送带52上。
参照图1和图5,电芯分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二输送机构5,所述第二输送机构5位于所述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所述第二输送机构5包括:第二输送架51,第二输送架5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且第二输送架51的上料侧靠近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上,第二输送带52设置于第二输送架51上,第二输送带52通过两个第二带轮支撑绷直,第二带轮设置于第二输送架51上,第二输送架51上还设置有第二输送电机56,第二输送电机56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二带轮连接,以驱动第二带动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带52垂直于其自身运动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54,至少一个所述挡板54活动设置,以调节两个所述挡板54之间的距离。通过两个挡板54可以限制电芯13相对两侧的距离,通过调节两个挡板54之间的距离,可以防止电芯13输送卡料,能够兼容不同尺寸的电芯13的输运,提高装置适用的广泛性。
两个挡板54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摩擦件,摩擦件可以固定设置于挡板54上,通过电芯13在运输的过程中,电芯13的端部与对应的摩擦件接触,摩擦件阻碍电芯13的运动,从而使得电芯13在第二输送带52上的持续转动。当然,摩擦件也可以活动设置于挡板54上,通过摩擦件的移动以带动电芯13的转动,从而便于信息录入机构10对电芯13侧面信息的录入。
可选地,第二输送带52上设置有第一载具53,第一载具用于装载水平状态的电芯13,通过第一载具53的设置既可以保障电芯13在第二输送带52上的支撑效果,同时还可以保障电芯13持续转动的稳定性。第二输送带52在其运动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载具53,通过多个第一载具53的设置使得第二输送带通过第一载具53以限制电芯13的转动区间,保障每个电芯13的单独转动,避免影响其他电芯13。
可选地,其中一个挡板54固定设置于第二输送架51上,另外一个挡板54在垂直于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上活动设置于第二输送架51上,第二输送架5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另外一个挡板54运动的调节装置。同样地,调节装置可以采用气缸、液压缸或者电机和丝杆相配合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进行赘述。
可选地,两个挡板54均活动设置于第二输送架51上,两个挡板54均在垂直于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上活动设置于第二输送架51上,第二输送架51上设置有两个调节装置,两个调节装置分别用于驱动两个挡板54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上料方向平行,所述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上料方向垂直;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以对电芯分选装置内的结构进行合理分布,保障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结合图4,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还包括:转盘组件46,位于所述入料皮带42出料侧,所述转盘组件46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拨臂,所述第一拨臂用于将所述电芯13分料,使得所述电芯13依次运动至所述第一载具53上。
通过第一载具53对电芯13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障电芯13在第二输送带52上的稳定性,保障信息录入机构10的稳定工作。第一转盘的转动带动第一拨臂的同步运动,多个第一拨臂依次间隔与电芯13相接触,在第一拨臂的拨动作用下,电芯13依次间隔的运动至第二输送带52上,从而使得电芯13可以稳定的运动至第一载具53上。
具体地,转盘组件46包括转盘架461,转盘架46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转盘转动设置于转盘架461上。转盘架461上还设置有转盘电机462,转盘电机462固定设置于转盘架461上,且转盘电机46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盘传动连接;故转盘电机462输出轴的转动会带动第一转盘的转动。
结合图5,可选地,第一载具53采用非金属材料,第一载具53承载电芯13的运输,通过采用非金属材料,可以有效防止电芯13刮花、短路等情况,保障电芯13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照图1和图4,电芯分选装置还包括:转向组件47,设置于所述转盘组件46的上料侧,所述转向组件47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二转盘472,所述第二转盘472的中轴线与所述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平行,所述第二转盘47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拨臂473,所述第二拨臂473用于拨动所述电芯13使所述电芯13转向;通过第二拨臂473的转动从而将入料皮带42上的电芯13拨送至第二输送带52上,实现电芯13的转向。
具体地,转向组件47还包括转向架471,转向架47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转向架471位于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且转向架471位于转盘组件46的上料侧。第二转盘472转动设置于转向架471上,且第二转盘472位于入料皮带42的上方,转向架471上设置有转向电机474,转向电机474的输出轴与第二转盘472传动连接,故转向电机474输出轴的转动会带动第二转盘472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拨臂473的转动。
参照图1-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料皮带4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高度,以使得入料皮带42上的电芯13可以经过转盘组件46的分料,可以直接落入第二输送带52上,保障电芯13的稳定运输。
电芯分选装置还包括:流道组件48,设置于所述转向组件47和所述转盘组件46之间,所述流道组件48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上料端与所述转向组件47的出料侧连通,所述流通通道的出料端与所述转盘组件46的进料侧连通,所述流通通道上料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流通通道出料端的高度。经过转向组件47转向的电芯13运动至流通通道内,并从流通通道的出料端流至转盘组件46上,经过流通通道运输的电芯13可以降低电芯13的高度差。
参照图1-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分选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下料机构7,所述下料机构7位于所述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所述下料机构7包括:
第二夹持件72和第二升降组件73,所述第二升降组件7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72的升降,所述第二夹持件72用于夹取扫码测试后的所述电芯13;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7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4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72移动至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空料盘处。
通过第二夹持件72以夹持经过检测和档位分类后的电芯13,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74将电芯13移动至空料盘处以实现对电芯13的收集整理。
参照图4和图7,具体地,下料机构7包括第一下料架71,第一下料架7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下料架71设置于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第二升降组件73的具体结构与第一升降组件33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分选装置还包括第二转运机构6,所述第二转运机构6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出料侧,且位于所述下料机构7的上料侧;所述第二转运机构6包括:第二转运架61,第二转运架61上转动设置有出料皮带62,所述出料皮带62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2相邻设置;以及拨料转盘64,用于将分选后的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的所述电芯13拨送至所述出料皮带62上。通过拨料转盘64从而将经过分选后的电芯13由第二输送带52拨送至出料皮带62上,进而将分选后的电芯13进行整理归纳。
可选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5还包括检测件55,所述检测件55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出料侧,所述检测件55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是否存在所述电芯13。检测件55可以为传感器或感应器,通过检测件55以感测第二输送带52上是否还存在电芯13,避免发生电芯13流出第二输送带52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料转盘64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且设置于所述出料皮带62的上料侧,所述拨料转盘64的周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拨臂65,所述第三拨臂65用于将所述入料皮带42上的所述电芯13拨动至出料皮带62上。所述出料皮带62的高度低于所述入料皮带42的高度,所述出料皮带6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装载所述电芯13的第二载具63,所述第二载具63装载的所述电芯13呈竖直状态;故通过拨料转盘64拨动后的电芯13在经过入料皮带42和出料皮带62的高度差时会进行一定的角度便宜,从而实现电芯13由水平状态改变为竖直状态,竖直状态下的电芯13占用空间小,提升出料皮带62对电芯13的容纳能力,同时竖直状态下的电芯13便于后续转运至托盘上的摆放。
参照图4-图6,通过第二载具63承载电芯13以使电芯13呈竖直状态,便于第二夹取件夹取电芯13。通过转动设置的第三拨臂65以将位于入料皮带42上的电芯13拨动至出料皮带62上,并且由于入料皮带42和出料皮带62之间存在高度差,故电芯13被拨动后可以稳定的掉落到第二载具63上。
可选地,出料皮带62的运动方向与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平行,拨料转盘64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故通过拨料转盘64的转动,多个第三拨臂65可以依次将第二输送带52上的电芯13拨动至出料皮带62上。
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与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与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垂直,故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方向与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平行,因此,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方向与出料皮带62的运动方向平行。故第二驱动组件74用于驱动第二夹持件72在垂直于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方向上移动,以使敌人夹持件可以夹取电芯13,并将电芯13移动至第一输送带22的料盘12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74与第一驱动模组35的结构相似,故在此对第二驱动组件74的结构不再赘述。
参照图1和图6,具体地,第二转运机构6包括第二转运架61,第二转运架6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拨料转盘64转动设置于第二转运架61上。出料皮带62转动设置于第二转运架61上,出料皮带62通过两个第二转运带轮支撑绷直。第二转运架61上还设置于第二转运电机66,第二转运电机66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二转运带轮传动连接;故第二转运电机66输出轴的转动会带动相连接的第二转运带轮的运动,进而实现出料皮带62的转动。
可选地,第二载具63采用非金属材料,第二载具63承载电芯13的运输,通过采用非金属材料,可以有效防止电芯13刮花、短路等情况,保障电芯13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具体地,第二转运机构6用于将对应档位的电芯13从的第二输送机构5中移除,并规整一排,下料机构7设置于第二转运机构6的出料侧,下料机构7用于将第二转运机构6上规整的电芯13转运至料盘12中,实现电芯13分选后的整齐收纳。同时,由于第二转运机构6将第二输送机构5上水平状态的电芯13改变为竖直状态,竖直状态的电芯13还便于第二夹持件72的夹取,便于操作。
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运机构6还包括换向组件67,所述换向组件67用于将所述拨料转盘64拨动后的所述电芯13由水平状态改变为竖直状态,使得位于所述出料皮带62上的所述电芯13呈竖直状态;通过换向组件67对经过分选后的电芯13进行换向,从而实现电芯13状态的改变,便于电芯13后续的作业。
具体地,所述换向组件67位于所述拨料转盘64的出料侧,所述换向组件67包括:
固定架671,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
导向件672,设置于所述固定架671上,且所述导向件672位于所述出料皮带62的上方;以及
配合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架671上,所述配合件包括用于承接所述电芯13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导向件672相配合将所述电芯13由水平状态改变为竖直状态,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导向件672之间为转向通道,所述转向通道的出料侧与所述第二载具63相对应。
从拨料转盘64拨出的电芯13运动至配合件的配合部上,并通过配合件的转动带动电芯13的同步转动,在配合件和导向件672的相互配合下,以限制电芯13的周侧,从而使得电芯13可以稳定的进入和通过转向通道,并通过转向通过的出料侧运动至出料皮带62的第二载具63上,实现电芯13由水平状态改变至竖直状态。
具体地,配合件转动设置于固定架671上,配合部为与电芯13周侧形状适配的凹部。固定架67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配合件转动的配合驱动组件,配合驱动组件包括配合气缸673,配合气缸673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设置于固定架671上,配合气缸673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有齿条674,固定架671上转动设置有齿轮675,齿轮675与配合件的中轴线同轴固定,且与齿条674啮合;故配合气缸673伸缩杆的伸缩会带动齿条674的移动,进而驱动齿轮675的转动,从而实现配合件的转动。
参照图1-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录入机构10对的第二输送机构5上的电芯13进行信息录入,第二输送带52上分选后的电芯13进行档位分类,对应档位的电芯13统一收集。为保障分选效率,电芯分选装置包括多个第二转运机构6,多个第二转运机构6分别用于将对应档位的电芯13从第二输送带52上移出。具体地,多个第二转运机构6在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转运结构均位于信息录入机构10的出料侧,对应的,下料机构7同样设置有多个,多个下料机构7与多个第二转运机构6一一对应设置,通过下料机构7中的第二夹持件72夹取对应的下料机构7中的电芯13,实现电芯13的转运。
结合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还包括定位组件24,定位组件24设置于机架1上,定位组件24位于两个输送带之间。定位组件24包括定位托板以及定位升降模组,定位升降模组用于驱动定位托板的升降,定位托板用于承托料盘12,从而实现对料盘12的精准定位。可选地,定位升降模组包括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
可选地,定位组件24设置有多个,多个定位组件24沿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定位组件24与多个第二转运机构6一一对应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输送机构2在垂直于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方向上并排设置。通过将第一输送机构2设置有两个,可以将电芯分选装置中的上料区域和下料区域分隔开,使得装置内电芯13的运动轨迹更加清晰,还可以保障电芯13的分选效率。
可选地,两个第一输送机构2中,在垂直于第一输送带22运动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定位组件24之间设置有拨盘机构,拨盘机构用于将其中一个第一输送机构2上的料盘12拨动至另外一个第一输送机构2上。拨盘机构包括拨杆以及拨盘驱动模组,拨杆在垂直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方向滑动设置于机架1上,拨盘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拨杆的移动,拨盘驱动模组与第一驱动模组35的机构相似;故拨杆的移动可以实现料盘12在两个第一输送机构2之间的往复运动。
为方便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输送机构2在沿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上分别为上料输送机构和下料输送机构,由此可知,下料输送机构位于下料机构7和上料输送机构之间,便于分选后的电芯13的转运,减少电芯13的位移距离。
参照图1和图7,可选地,下料输送机构的定位托盘上还设置有固定组件25,固定组件25设置有两组,两组固定组件25分别用于固定料盘12的相对两侧。固定组件25包括固定板以及固定驱动件,固定板用于夹持料盘12的侧边,固定板沿靠近或远离料盘12的方向活动设置于定位托盘上,固定驱动件用于驱动固定板的移动,固定驱动件包括气缸或电动推杆等。通过固定组件25的设置以对定位托盘上的料盘12进行精确定位,保障电芯13下料位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输送机构中的第一输送带22和下料输送机构中的第一输送带22的运动方向相反。由此,机架1的同一侧可以实现料盘12的上料和下料,便于用户的操作。
参照图1-图8,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分选设备,该电芯分选设备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
电芯分选设备还包括上料装置8和下料装置9,上料装置8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芯分选装置的机架1上的第二上料架81,所述第二上料架81上设置有装载未分选电芯13的料盘12;下料装置9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第二下料架91,所述第二下料架91用于放置装载分选后电芯13的料盘12。
结合图9,将第二上料架81中未经分选的电芯13的料盘12上料至上料输送机构的第一输送带22上,从而实现电芯分选装置的上料;将经过档位分选后的电芯13的料盘12移动至第二下料架91上,从而实现对同一档位的电芯13进行收集,完成电芯分选装置的下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人工将第二上料架81上的料盘12进行上料,通过人工将电芯分选装置中的料盘12移动至第二下料架91,实现料盘12的下料。
可选地,电芯分选设备还包括转运机械手11,转运机械手11设置于机架1上,通过转运机械手11将第二上料架81上的料盘12进行上料,通过转运机械手11将电芯分选装置中的料盘12移动至第二下料架91,实现料盘12的下料。实现自动化上下料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低劳动强度。
参照图1-图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分选设备,转运机械手11将装载待分选的电芯13的料盘12抓取至上料输送机构的第一输送带22上,第一输送带22将料盘12移动至第一转运机构4相对应处,第一夹持件32夹取料盘12中的电芯13移动至入料皮带42上,当电芯13取完料后,空的料盘12经过拨盘机构移动至下料输送机构的第一输送带22上。位于入料皮带42上的电芯13经过旋转组件45由竖直状态,转换至水平状态,并通过转盘组件46使得电芯13一颗颗移动至第二输送带52上,第二输送带52将电芯13输送至信息录入机构10,信息录入机构10在第二输送机构5不停止的情况下,完成电芯13侧面信息的信息录入,再由上位机对电芯13进行条码绑定和档位确认。第二输送带52将测试完成的电芯13输送至对应档位处,通过拨料转盘64将电芯13由水平状态改变为竖直状态,并将电芯13转移至出料皮带62上,通过第二夹持件72将出料皮带62上的电芯13移载至下料输送机构的空的料盘12上,当对应档位的空的料盘12装满后,料盘12向下移动至第一输送带22上,并随第一输送带22同步运动至下料位,转运机械手11将下料位的料盘12移载至第二下料架91上,完成电芯13的自动下料,依次循环以上操作,完成电芯13分选。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运机构(4),包括第一转运架(41),所述第一转运架(41)用于放置电芯(13),且使得所述电芯(13)呈竖直状态;
旋转组件(45),用于与所述电芯(13)接触以使所述电芯(13)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
第二输送带(52),所述第二输送带(52)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54),两所述挡板(54)相向一侧均设置有摩擦件,在传输所述电芯(13)的过程中,两所述摩擦件用于与所述电芯(13)的两端接触以使所述电芯(13)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
拨料组件,用于将水平状态的所述电芯(13)拨送至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以使所述电芯(13)的两端分别朝向两所述挡板(54);以及
信息录入机构(10),用于对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的所述电芯(13)侧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录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还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41)上的入料皮带(42),所述电芯(13)呈竖直状态放置于所述入料皮带(42)上;
所述旋转组件(45)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41)上的摆臂(452),所述摆臂(452)的转动以将所述电芯(13)由竖直状态改变为水平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入料皮带(42)的运动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上料侧与所述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相邻设置;所述拨料组件包括:
第二转盘(47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41)上,且位于所述入料皮带(42)的出料侧,所述第二转盘(472)上设置有第二拨臂(473),所述第二拨臂(473)将所述入料皮带(42)上的所述电芯(13)拨动至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设置有第一载具(53),所述第一载具(53)用于装载水平状态的所述电芯(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盘组件(46),位于所述入料皮带(42)出料侧,所述转盘组件(46)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运架(41)上的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拨臂,所述第一拨臂用于将所述电芯(13)分料,使得所述电芯(13)依次运动至所述第一载具(5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输送架(51),所述第二输送架(51)与所述第一转运架(41)相邻设置,两所述挡板(54)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架(51)上,且至少一个所述挡板(54)活动设置,以调节两个所述挡板(54)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运机构(6),所述第二转运机构(6)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出料侧,所述第二转运机构(6)包括:
第二转运架(61),其上转动设置有出料皮带(62),所述出料皮带(62)与所述第二输送带(52)相邻设置;以及
拨料转盘(64),用于将分选后的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的所述电芯(13)拨送至所述出料皮带(6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件(55),所述检测件(55)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52)的出料侧,所述检测件(55)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输送带(52)上是否存在所述电芯(1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组件(67),所述换向组件(67)用于将所述拨料转盘(64)拨动后的所述电芯(13)由水平状态改变为竖直状态,使得位于所述出料皮带(62)上的所述电芯(13)呈竖直状态。
10.一种电芯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分选装置。
CN202321188581.7U 2023-05-16 2023-05-16 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Active CN219817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8581.7U CN219817118U (zh) 2023-05-16 2023-05-16 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8581.7U CN219817118U (zh) 2023-05-16 2023-05-16 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7118U true CN219817118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8581.7U Active CN219817118U (zh) 2023-05-16 2023-05-16 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7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52640B (zh) 一种物料搬运机器人
CN110560582A (zh) 一种多轴模组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CN208103189U (zh) 音圈马达自动检测装置
CN108593946B (zh) 在线化验室
CN108787501B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的分选设备
CN111993055B (zh) 电池正极焊接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电池
CN108714574B (zh) 圆柱锂电池的自动分选设备
CN112249699A (zh) 一种可兼容多种型号的医疗试剂盒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12845177A (zh) 一种盒子标签及外观自动检测设备
CN211905623U (zh) 一种全自动电压内阻测试系统
CN210586771U (zh) 一种多轴模组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CN205574978U (zh) 一种物料搬运机器人
CN219817118U (zh) 电芯分选装置及分选设备
CN114346453A (zh) 一种用于z轴承柱面的全自动激光打标装置
CN214865377U (zh) 一种盒子标签及外观自动检测设备
CN113399313A (zh) 一种电压内阻测试机
CN115400960B (zh) 一种金属钽电容的整形测试编带设备
CN108453063B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ocv测试配组分选后自动下料系统
CN113629287B (zh) 一种电芯上下料移送装置
CN112722793B (zh) 电脑硬盘批量化检测设备
CN108313723A (zh) 一种uo2生坯自动下料码垛装置
CN110479650B (zh) 圆柱型单体动力电池分选装置
CN209720930U (zh) 电池上下料机构
CN212099461U (zh) 一种连接器背板加工设备
CN106881575B (zh) 一种装配机器人的全自动分拣送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