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1610U - 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1610U
CN219811610U CN202320536252.0U CN202320536252U CN219811610U CN 219811610 U CN219811610 U CN 219811610U CN 202320536252 U CN202320536252 U CN 202320536252U CN 219811610 U CN219811610 U CN 2198116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battery
cell module
squar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62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利
李盟
方明
孙旭
王贵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62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16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16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16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和多个液冷板;每两个电芯为一组依次串联形成电芯单元,多个电芯单元依次堆叠排列形成电芯模组;电芯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设置在电芯长度方向的两端,正极柱和负极柱均包括连接部和散热部,并且连接部均设置在电芯宽度方向的同一侧,电芯单元中的两个电芯的正极柱的连接部和负极柱的连接部直接焊接连接并形成焊印;多个液冷板分别设置在电芯模组两侧的电芯的散热部处,以及电芯单元中两个电芯之间的散热部处。由此,减少了模组内汇流排的使用量,同时使得电芯之间极柱的焊接更加方便,液冷板的设置使得电芯的散热冷却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模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中的电芯往往采用串联或者并联的形式进行连接,而主要实现方法为通过汇流排将多个电芯进行串联或者并联,由此使得电池模组内需要使用大量的汇流排,不仅占用了电池模组内大量的空间,而且增加了电池模组的成本。另外,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内设置的液冷板往往是对电芯的壳体进行冷却,而无法对热量最高的极柱直接进行散热,冷却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方壳电芯模组,以减少电芯模组内汇流排的使用量,同时提高电芯模组内的散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和多个液冷板;每两个所述电芯为一组依次串联形成电芯单元,多个所述电芯单元依次堆叠排列形成电芯模组;
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均包括连接部和散热部,并且所述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电芯宽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电芯单元中的两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柱的连接部和负极柱的连接部直接焊接连接并形成焊印;
多个所述液冷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模组两侧的所述电芯的散热部处,以及所述电芯单元中两个所述电芯之间的所述散热部处。
可选的,所述焊印包括第一焊印、第二焊印和第三焊印,所述第一焊印和所述第二焊印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三焊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方壳电芯模组还包括采样组件,所述采样组件设有多个采样片,多个所述采样片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电芯单元中的两个所述电芯的连接处。
可选的,所述方壳电芯模组还包括多个汇流排,多个所述汇流排设置在所述电芯模组的两侧,并将相邻所述电芯单元进行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高于所述散热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的高度差为h,1mm≤h≤8mm。
可选的,所述电芯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电芯的侧面,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防爆阀均朝上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和多个液冷板;每两个电芯为一组依次串联形成电芯单元,多个电芯单元依次堆叠排列形成电芯模组;电芯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正极柱和负极柱分别设置在电芯长度方向的两端,正极柱和负极柱均包括连接部和散热部,并且连接部均设置在电芯宽度方向的同一侧,电芯单元中的两个电芯的正极柱的连接部和负极柱的连接部直接焊接连接并形成焊印;多个液冷板分别设置在电芯模组两侧的电芯的散热部处,以及电芯单元中两个电芯之间的散热部处。由此,减少了模组内汇流排的使用量,同时使得电芯之间极柱的焊接更加方便,液冷板的设置使得电芯的散热冷却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方壳电芯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芯;2、壳体;3、正极柱;4、负极柱;5、连接部;6、散热部;7、防爆阀;8、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1和多个液冷板。每两个电芯1为一组依次串联形成电芯单元,多个电芯单元依次堆叠排列形成电芯模组。即该方壳电芯模组组成了两排两列的结构形式。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芯单元也可以由三个、四个等多个电芯1串联形成,从而形成多排多列的结构形式。
具体的,电芯1包括芯包、壳体2、正极柱3和负极柱4,芯包设置在壳体2内,壳体2为两端开口的桶状结构,正极柱3和负极柱4分别设置在电芯1长度方向的两端,即设置在壳体2的两端的开口处,并且正极柱3和负极柱4完全覆盖在壳体2两端的开口处。正极柱3和负极柱4均包括连接部5和散热部6,并且连接部5均设置在电芯1宽度方向的同一侧,散热部6则设置在另一侧。电芯单元中的两个电芯1的正极柱3的连接部5和负极柱4的连接部5直接焊接连接并形成焊印。通过将连接部5设置在一侧而不是中部,使得正极柱3的连接部5和负极柱4的连接部5在焊接时更加方便,焊接难度更低。
多个液冷板分别设置在电芯模组两侧的电芯1的散热部6处,以及电芯单元中两个电芯1之间的散热部6处,并且液冷板朝电芯单元的堆叠方向延伸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液冷板分别对电芯1进行散热冷却,提高了液冷板的冷却效率。同时,通过将液冷板设置在电芯1极柱的散热部6处,使得液冷板可以直接对极柱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可以对电芯1进行快速散热。
优选的,焊印包括第一焊印、第二焊印和第三焊印,第一焊印和第二焊印分别设置在连接部5的两侧,第三焊印设置在连接部5的顶部。使用上述三条焊印将两个电芯1进行串联,使得焊接更加方便。在实际焊接过程中,第一焊印、第二焊印和第三焊印均可以轻松实现,而不会受到由于两个电芯1直接连接,空间狭小,操作不便的困扰。本实施例中,在堆叠电芯单元时,正极柱3的连接部5和负极柱4的连接部5均朝上设置,各个电芯1的大面相互贴合进行堆叠。
可选的,方壳电芯模组还包括采样组件,采样组件用于采集电芯1的电压、温度等信息。采样组件设有多个采样片,多个采样片分别设置在多个电芯单元中的两个电芯1的连接处,即每个电芯单元连接一个采样片,采样片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两个电芯1的连接处。
方壳电芯模组还包括多个汇流排8,多个汇流排8设置在电芯模组的两侧,汇流排8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电芯单元电芯1的正极柱3和负极柱4的连接部5焊接,以将相邻电芯单元进行串联连接,从而实现整个电芯模组的电芯1串联。
优选的,连接部5高于散热部6,连接部5与散热部6之间的高度差为h,1mm≤h≤8mm,具体高度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过将连接部5与散热部6设置高度差,使得设置在散热部6处的液冷板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设置好液冷板后,液冷板也不会过于凸出于连接部5,使得电芯模组的排布更加合理,空间利用率更好。
具体的,电芯1还包括防爆阀7,防爆阀7设置在电芯1的侧面,具体为电芯1较小的侧面上,多个电芯1的防爆阀7均朝上设置,从而当发生热失控时,更有利于气体的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和多个液冷板;每两个所述电芯为一组依次串联形成电芯单元,多个所述电芯单元依次堆叠排列形成电芯模组;
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均包括连接部和散热部,并且所述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电芯宽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电芯单元中的两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柱的连接部和负极柱的连接部直接焊接连接并形成焊印;
多个所述液冷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芯模组两侧的所述电芯的散热部处,以及所述电芯单元中两个所述电芯之间的所述散热部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印包括第一焊印、第二焊印和第三焊印,所述第一焊印和所述第二焊印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三焊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壳电芯模组还包括采样组件,所述采样组件设有多个采样片,多个所述采样片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电芯单元中的两个所述电芯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壳电芯模组还包括多个汇流排,多个所述汇流排设置在所述电芯模组的两侧,并将相邻所述电芯单元进行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高于所述散热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散热部之间的高度差为h,1mm≤h≤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壳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防爆阀,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电芯的侧面,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防爆阀均朝上设置。
CN202320536252.0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Active CN2198116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6252.0U CN219811610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6252.0U CN219811610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1610U true CN219811610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6252.0U Active CN219811610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16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31966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4898729U (zh) 电芯模块及电池包
CN219811610U (zh) 一种方壳电芯模组
CN21009228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大模组结构
CN117119934A (zh) 一种吸尘设备及电池包
CN216648431U (zh) 一种适用风冷热管理的新型软包电芯模组
CN215184417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15663406A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CN214477776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6085019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5008360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系统
CN214313319U (zh) 一种无模组式的电池系统结构、电池包及电动车
CN211719691U (zh) 电池模组
JP6797969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CN219759840U (zh) 一种软包电池单元、软包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20544006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847217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627996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
US20220109216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216780715U (zh) 一种用于单体电池批量焊接的工装
CN219677432U (zh) 一种模组结构
CN215732087U (zh) 汇流排总成及电池模组
CN219067017U (zh) 动力电池包和电池
CN2188874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CN215732051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