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0126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0126U
CN219810126U CN202321238210.5U CN202321238210U CN219810126U CN 219810126 U CN219810126 U CN 219810126U CN 202321238210 U CN202321238210 U CN 202321238210U CN 219810126 U CN219810126 U CN 219810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water
air
equal
degre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82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
张书锋
刘建伟
李大伟
郑皓宇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82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0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0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0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包括蒸发器腔;蒸发器,位于蒸发器腔内;蒸发器腔的底壁包括排水面和排水口,排水面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排水面围合出排水部,排水口位于排水部的最低处;其中,排水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至少三个排水面通过旋转一定的角度能够形成排水部,进而使得蒸发器腔内的化霜水均能够流至排水口处。排水面的角度在0°和60°之间,既便于排出蒸发器腔的水,也使得蒸发器腔的高度合理,保证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和储存效果。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由于其可低温存储物品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广泛应用于商业、家用领域。制冷设备包括冰箱、冷柜等可以实现不同的低温存储功能,比如可以分为冷冻和冷藏。其制冷原理一般采用直冷和风冷两种,其中,风冷式的制冷方式具有无霜的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直冷制冷效果好,温度均匀。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冷柜,冷柜内均需设置蒸发器实现制冷,蒸发器需要定期化霜,避免蒸发器堵塞,而蒸发器排水不顺畅时,化霜水容易残留在蒸发器腔内,进而影响蒸发器的正常使用,影响冷柜的制冷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以提高制冷设备的排水效果,保证蒸发器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包括蒸发器腔;蒸发器,位于蒸发器腔内;蒸发器腔的底壁包括排水面和排水口,排水面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排水面围合出排水部,排水口位于排水部的最低处;其中,排水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蒸发器腔的底壁需要进行排水,排水口位于蒸发器腔底壁的最低处,两个排水面只能汇集形成一条线,至少三个排水面通过旋转一定的角度能够形成排水部,进而使得蒸发器腔内的化霜水均能够流至排水口处。排水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能够实现排水面的倾斜,便于化霜水流至排水口处。一个排水面的倾斜角度大于60°,蒸发器腔的底壁倾斜角度太大,不便于蒸发器的稳定放置,或者,增加了蒸发器腔的高度,会增加了蒸发器腔的体积,导致制冷设备的储存空间较小。因此,排水面的角度在0°和65°之间,既便于排出蒸发器腔的水,也使得蒸发器腔的高度合理,保证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和储存空间。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制冷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制冷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制冷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排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胆;11、内部空间;12、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6、风道;161、第一风道;162、第一出风口;163、第二风道;164、第二出风口;20、回风盖板;21、第一盖板部;22、第二盖板部;23、第一回风口;24、第二回风口;30、蒸发器;31、第一蒸发器;32、第二蒸发器;301、蒸发器腔;302、排水面;3021、第一排水面;3022、第二排水面;3033、排水口;304、承接面;3041、第一承接面;3042、第二承接面;305、接水盘;3051、挡边;5、风机;52、蜗壳;521、排出口;60、送风口;70、风道盖板;71、第一盖板段;72、第二盖板段;80、压机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可以为冰箱、冰柜、冷柜等制冷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特别是一种卧式风冷冷柜,冷柜包括箱体和门体,箱体限定出具有柜口的内部空间11,门体活动位于箱体的上方,以打开或关闭柜口。箱体包括箱壳、内胆10和保温材料,内胆10位于箱壳内部,保温材料位于箱壳和内胆10之间。
内胆10包括底壁和侧壁,多个侧壁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底壁的前后两端,且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向上延伸。左侧壁和右侧壁相对设置,且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位于底壁的左右两端,并向上延伸。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共同围合出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具有柜口,柜口向上,门体活动盖设于开口的上方。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定义前后方向为深度方向,左右方向为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如图1至图4、图10所示,内部空间11包括蒸发器腔301,蒸发器腔301的底壁包括至少三个相连接的排水面302和排水口3033,至少三个排水面302均沿靠近排水口3033的方向向下倾斜,且至少三个排水面302围合形成排水部,排水口3033位于排水部的最低处。
本实施例中,排水口3033位于蒸发器腔301的底壁的最低处,为了便于蒸发器腔301的底壁的化霜水均能够流至排水口3033处,至少三排水面302围合能够形成汇总至排水口的排水部。至少三个排水面302均沿靠近排水口3033的方向向下倾斜,这样三个排水面302的排水至排水口3033这一点,使得至少三个排水面302的水均能够流至排水口3033处。
示例的,三个排水面302可以形成如图10所示的排水部,排水口3033位于最低处。四个排水面302可以形成如图2和图4的排水部。
可选地,排水面302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
本实施例中,排水面302的角度大于0°,能够实现排水面302的倾斜;排水面302倾斜角度大于60°时,排水面302太陡,不利于蒸发器30的稳定设置。而且还会增加蒸发器腔301的高度,容易减少冷柜的储物空间。因此,至少一个排水面302的角度在0°和60°之间既能够实现排水,还能够保证蒸发器30的设置稳定性。
可选地,排水面302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40°。
本实施例中,排水面302的最大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40°,这样使得排水面302的坡度更加缓和,便于蒸发器30更加稳定的放置,并且能够降低蒸发器腔301的高度,减少蒸发器腔301和柜口的距离,避免柜口结霜。
可选地,排水面302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
本实施例中,排水面302的最大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20°,能够进一步降低蒸发器腔301的高度。
可选地,排水面302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
本实施例中,排水面302的最大倾斜角度进一步减少,这样能够将排水面302的积水排出,并且不会额外增加蒸发器30的高度,而且能够避让出蒸发器腔301上方足够的空间,以提高储物量。或者,提高蒸发器腔301的顶部与柜口的距离,避免柜口结霜。
示例的,排水面302的倾斜角度可以为2°、5°、10°、15°、20°、30°、45°、50°、60°。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蒸发器腔301的底壁包括承接面304,蒸发器30至少部分设于承接面304的上方,承接面304与至少一个排水面302相连接;其中,承接面304沿靠近排水面302的方向向下倾斜。
本实施例中,承接面304用于放置蒸发器30,这样蒸发器30的排水能够经过承接面304流向排水面302,承接面304沿靠近排水面302的方向向下倾斜,这样使得流至承接面304的化霜水能够快速流至排水面302,然后经排水口3033流出。
可选地,承接面304的一端与一侧壁相连接,承接面304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水面3021的一端连接,第一排水面3021的另一端与排水口3033相连接,沿靠近排水口3033的方向,第一排水面3021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以使化霜水能够汇集至排水口3033处。沿从一侧壁到第一排水面3021的方向,承接面304向下倾斜。可选地,承接面304的一端到承接面304的另一端的距离大于第一排水面3021的一端到排水口3033的距离,这样承接面304有足够的面积放置蒸发器30,第一排水面3021的长度较小,能够设置的倾斜角度较大,从而加快第一排水面3021的排水速度。
可选地,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排水面302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中,承接面304的用于放置蒸发器30,因此,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小于排水面302的倾斜角度,既能够保证蒸发器30的放置稳定性,还能够保证蒸发器30的排水效果。
可选地,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
本实施例中,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60°时,倾斜角度再增加也不会增加排水效果,也不会其他的增益效果,反而增加蒸发器腔301的高度。
可选地,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0°。
本实施例中,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小于2°时,蒸发器30流至承接面304的排水不能够彻底得流向排水面302,承接面304会残留未融化得小冰晶颗粒。承接面304倾斜的最大角度进一步减少,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大于30°时,承接面304的坡度较大,蒸发器30放置在承接面304上需要较强的限位部或连接部进行固定,增加蒸发器腔301底壁的承接强度,并且不利于蒸发器30的设置稳定性。
可选地,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10°。
本实施例中,承接面304倾斜的最大角度小于或等于10°,这样也能够保证承接面304的化霜水流至排水口3033,同时使得承接面304更加平缓,蒸发器30可以更加稳定的放置在承接面304上,而且,这样蒸发器腔301的高度能够进一步降低,减少蒸发器腔301占用的内部空间11的尺寸,进而提高冷柜的储物量。蒸发器腔301的高度降低,还能够增加蒸发器腔301与柜口的距离,进而避免柜口结霜。
示例的,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可以为2°、3°、5°、8°、10°、15°、20°、30°、40°、50°、60°等。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至少三个排水面302包括第一排水面3021和第二排水面3022,第一排水面3021,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第一排水面3021相对设置;第二排水面3022,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第二排水面3022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排水面3021和多个第二排水面3022沿排水口3033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形成排水部,排水口3033位于第一排水面3021和第二排水面3022的最低处;其中,承接面304连接在第一排水面3021背离排水口3033的一侧,第一排水面302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排水面3022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面302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排水面30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排水面3021和两个第二排水面3022在排水口3033处汇合,这样第一排水面3021和第二排水面3022的水均能够经排水口3033流出。承接面304连接在第一排水面3021背离排水口3033的一侧,也就是说,承接面304的至少部分水能够经过第一排水面3021流至排水口3033处,因此,第一排水面3021的排水量较大,第一排水面3021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排水面3022的倾斜角度,能够保证承接面304的水能够充分排出。
可选地,承接面304包括承接面304本体和延边,承接面304本体与第一排水面3021相连接,延边和第二排水面3022相连接,承接面304的部分水能够通过承接面304本体流至延边处,然后从延边流至第二排水面3022流至排水口3033。
可选地,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大于或等于95°,且小于180°;和/或,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20°,且小于180°。
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面3021的与承接面304的夹角朝下,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小于180°,以使第一排水面3021的倾斜角度大于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角度也不能太小,当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小于95°时,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延伸方向垂直或者相反,不容易实现排水。同样地,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夹角也不能太小,当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小于120°时,第二排水面3022流至排水口3033长度较短,不便于第二排水面3022的设置。
可选地,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0°,且小于或等于178°;和/或,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0°,且小于或等于178°。
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面3021和承接面304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178°,这样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能够较为平缓地连接,而且使得第一排水面3021得长度较长,避免排水不及造成积水。第一排水面3021和承接面304之间的夹角大于178°时,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差距不大,不能够加快排水速度。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小于140°时,第一排水面3021较陡且长度较短,容易导致承接面304流出的水不能够完全流至第一排水面3021,可能会导致水溅到别的部件,影响蒸发器30的使用。同样地,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角度大于178°时,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差距不大,不能够加快排水速度。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小于150°时,第二排水面3022较陡,且流向排水口3033的长度较短,不便于排水。
可选地,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60°,且小于或等于175°;和/或,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70°,且小于或等于178°。
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小于160°时,由于承接面304已经向下倾斜,因此,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较小,使得第一排水面3021坡度较大,而且第一排水面3021和承接面304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60°能够避免蒸发器腔301的高度太高。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也不能太大,大于175°时,承接面304和第一排水面3021的倾斜角度差异不大,不能及时有效地排水。同样地,第二排水面3022和承接面304的夹角小于170°时,第二排水面3022高度较高且流至排水口3033的长度仍然较短,第二排水面3022作为辅助排水面302,流水量较少,无需设置太陡,避免增加蒸发器腔301的高度。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角度大于178°时,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差异较小,也不便于第二排水面3022的排水。
示例的,第一排水面3021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可以为95°、100°、120°、140°、160°等。第二排水面3022与承接面304的夹角可以为120°、130°、150°、160°或170°等。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蒸发器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蒸发器30包括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第二蒸发器32与第一蒸发器31沿内胆10的深度或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排水口3033位于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之间;承接面30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承接面304包括第一承接面3041和第二承接面3042,第一承接面3041位于第一蒸发器31的下方;第二承接面3042位于第二蒸发器32的下方,排水口3033位于第一承接面3041和第二承接面3042之间。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蒸发器30间隔设置,能够增加冷柜的制冷效果,并且两个蒸发器30能够分别对应两个制冷系统,进而能够独立调节温度,提高冷柜温度调节的灵活性。两个蒸发器30分别对应设有一承接面304,排水口3033位于第一承接面3041和第二承接面3042之间,每一承接面304对应设有一第一排水面3021,多个第一排水面3021包括第一子排水面和第二子排水面,第一子排水面连通在第一承接面3041和排水口3033之间,第二子排水面连通在第二承接面3042和排水面302之间。且第一承接面3041和第二承接面3042均沿靠近排水口3033的方向向下倾斜。这样两个蒸发器30的排水均能够汇集至排水口3033处,以便于实现两个蒸发器30的排水。
可选地,第一承接面3041和第二承接面3042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的排水需求设置第一承接面3041和第二承接面3042的倾斜角度。
可选地,蒸发器30包括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时,蒸发器腔301的至少一个侧壁向内凸出形成限位部,第一蒸发器31朝向第二蒸发器32的一端与限位部的一端相抵接,第二蒸发器32朝向第一蒸发器31的一端与限位部的另一端相抵接。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蒸发器30的数量为一个时,多个第一排水面包括第三子排水面和第四子排水面,第三子排水面和第四子排水面位于排水口的两侧,承接面304与第三子排水面相连接。蒸发器30位于承接面304的上方,并且蒸发器的一端越过第三子排水面和排水口与第四子排水面相接触。
可选地,第四子排水面包括凹陷部和凸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沿两个第二排水面3022的设置方向设置,其中,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部位于凹陷部的两侧。其中,蒸发器30与凸起部相抵接,以限制蒸发器30移动。这里,由于第三承接面304倾斜设置,为了避免蒸发器30在第三承接面304的支撑下滑动,第四子排水面的凸起部能够对蒸发器30进行限位,避免蒸发器30移动。
可选地,蒸发器30沿靠近排水口3033的方向向下倾斜。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蒸发器30的下壁面与承接面304相平行或相贴靠,这样蒸发器30在承接面304的作用下能够倾斜设置,这样便于蒸发器30的化霜水的排出,提高排水速度和排水效果。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蒸发器30也可以与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不同,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可以大于或小于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这里,蒸发器30倾斜便于蒸发器30的化霜水完全排出,承接面304倾斜便于流至承接面304的化霜水排出。可以理解:蒸发器30的倾斜可以仅依靠承接面304实现,使得蒸发器30的倾斜与承接面304的倾斜角度相同。也可以在承接面304增加支架或者垫块实现蒸发器30的倾斜,以使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与承接面304不同。
可选地,如图8所示,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为0°<a≤45°。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在0-45°之间时,能够很好地实现蒸发器30的排水,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大于45°使,蒸发器30占用的高度方向增加,减少了蒸发器腔301顶部的空间,蒸发器腔301距离柜口太近,容易结霜。
可选地,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为3°<a≤15°。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小于3°时,倾斜角度太小,容易导致蒸发器30的排水不完全。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大于15°时,蒸发器腔301的顶部距离柜口太近,容易结霜。
示例的,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为45°时,承接面304完全没有残余水,但是在蒸发器腔301高度为308mm,顶部剩余空间210mm,异常结霜测试闪缝工况下结霜厚度大约2mm。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为15°时,蒸发器腔301顶部剩余空间变成约300mm,蒸发器腔301表面不再有明显结霜。因此,进一步缩小范围既能够保证排水,还能够降低蒸发器腔301高度,提高储物空间,减少结霜风险。
可选地,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为5°<a≤10°。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小于5°时,在极端情况下,仍有可能在排水口3033残留水,比如地面不平时,残余水更多,结冰严重,不容易融化,影响蒸发器30的正常工作。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为5°<a≤10°时,既能够保证排水,还能够进一步增加蒸发器30顶部的空间,同时避免蒸发器腔301表面结霜。示例的,蒸发器30的倾斜角度的范围为5°<a≤10°为10°时,蒸发器腔301的顶部剩余空间变成约320mm,蒸发器腔301表面无明显结霜,顶部可使用空间更多。
示例的,a可以为3°、5°、8°、10°、12°、15°等
应当说明的是:蒸发器30也可以水平放置,也就是说,蒸发器3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这样由于承接面304为倾斜的,水平放置的蒸发器30也能够实现排水。
可选地,内胆10和箱体还围合出压机舱80,冷柜包括蒸发皿,蒸发皿位于压机舱80内,排水口3033通过排水管道与蒸发皿相连通,以使排水口3033排出的水能够排至蒸发器腔301。
可选地,如图3和图8所示,制冷设备还包括风机5,风机5位于蒸发器30背离排水口3033的一侧,风机5的底部的高度大于承接面304,这样风机5的化霜水能够通过承接面304和第一排水面3021流至排水口3033排出。风机5和蒸发器30共用承接面304和排水面302,能够减少排水路径,减少冷柜的结构复杂度。优选地,承接面为光滑斜面,能够提高排水的顺畅性。
可选地,蒸发器30包括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时,风机5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位于第一蒸发器31背离排水口3033的一侧,第二风机位于第二蒸发器32背离排水口3033的一侧。第一风机和第一蒸发器31通过第一承接面3041和第一排水面3021排水。第二风机和第二蒸发器32通过第二承接面3042和第二排水面3022排水。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风机5包括风机壳体和风轮,风轮可转动地位于风机壳体内,其中,风机壳体的底部构造有排出口521,风轮的化霜水能够通过排出口521流至承接面304上。可选地,排出口521向下倾斜,以便于排出口521的化霜水能够较为平缓流至承接面304,避免排出口521排出的化霜水飞溅。
可选地,风机壳体呈弧形,排出口521位于风机壳体的最低处,能够进一步防止排出口521排出的化霜水飞溅。
可选地,排水口3033与承接面304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并小于或等于30mm。本实施例中,排水口3033与承接面304的距离小于15mm,风机5与承接面304的距离太近,排水口3033流出的水初速度较小,流动距离受限。排水口3033与承接面304的距离大于30mm,容易造成水流飞溅,影响蒸发器30。
可选地,排水口3033与承接面304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并小于或等于20mm。示例的,排水口3033与承接面304的距离可以为10mm、15mm、16mm、18mm、20mm、21mm、25mm等。
可选地,如图7所示,蒸发器腔301的底壁包括底壁本体和接水盘305,接水盘305位于底壁本体的上方。接水盘305构造有排水面302和承接面304。排水口3033贯穿接水盘305和底壁本体。其中,接水盘305与底壁本体可拆卸连接,且底壁本体与接水盘305相匹配,也就是说,接水盘305和底壁本体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本实施例中,底壁本体为内胆10的一部分,不便于单独清洁或更换。接水盘305与底壁本体可拆卸连接,这样用户可以将接水盘305本体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或者更换。
可选地,接水盘305的周边向上延伸形成挡边3051,挡边3051沿接水盘305的周向呈环形延伸,这样挡边3051能够阻止接水盘305内的水流出接水盘305。
应当说明的是:接水盘305与底壁本体也可以采用吸附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8所示,内胆10包括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沿内胆10的深度方向设置。风机5设于第一侧壁12和/或第二侧壁13,风机5用于驱动气流流经蒸发器30;其中,蒸发器30的出风面流向风机5的气流与水平方向存在折角b,折角b的范围为-80°~80°。
本实施例中,风机5与蒸发器30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风机5可以高于蒸发器30,这样风机5可以位于侧壁的中部,蒸发器30可以设置低一点,提高蒸发器腔301顶部的空间。而且,风机5的化霜水可以通过蒸发器30的排水面302一起排出。风机5低于蒸发器30时,排水口3033可以设于风机5的底部,风机5和蒸发器30的化霜水均可以通过排水口3033排出。
示例的,b可以为-80°、-60°、-30°、0°、30°、45°、60°、80°等。
可选地,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之间的距离为S,风机5与蒸发器30的出风面之间在水平方向的距离S2的范围为0.02S≤S2≤0.6S。
本实施例中,S2小于0.02S时,风机5与蒸发器30的距离太小,风机5的吸风距离太小,影响风机5的吸风量,进而影响出风量。S2大于0.6S时,蒸发器30与风机5距离太远,压缩了回风腔的面积,容易增加回风风阻。而且间距离太远也会影响风机5的吸风效率。
可选地,风机5与蒸发器30的出风面之间在水平方向的距离S2的范围为0.05S≤S2≤0.3S。
本实施例中,S2的最小距离增加至0.05S,能够风机5与蒸发器30的距离,不仅能够增加风机540的吸风量,还能够使得风机540位于蒸发器30上方时,风机540的化霜水不会流在蒸发器30上,避免影响蒸发器30的工作。S2大于0.3S时,蒸发器30的尺寸较小或者蒸发器30尺寸不变增加S的尺寸,蒸发器30尺寸变小影响制冷效果。S增加,冷柜的前后尺寸增加,增加了制作成本,并且不便于冷柜的安装。
示例的,S2可以为0.05S、0.1S、0.2S、0.3S等。
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内胆10的底壁部分向上凸起形成台阶,制冷设备还包括回风盖板20,回风盖板20盖设于台阶的上方,且回风盖板20与台阶围合出蒸发器腔301,蒸发器30位于台阶的上方,蒸发器腔301的底壁包括台阶的顶壁,当蒸发器腔301的底壁包括接水盘305时,接水盘305位于台阶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冷柜由于需要设置压缩机、冷凝器等组件,因此,如内胆10的底壁部分向上凸出形成台阶,台阶的下方用于避让压缩机。本申请将回风盖板20设于台阶的上方,这样回风盖板20、台阶和内胆10的侧壁能够围合出蒸发器腔301。其中,蒸发器30位于台阶的上方,这样蒸发器30不会过多的占用内部空间11水平方向的空间,保证了储物的储物容积,并且使得蒸发器腔301更加紧凑,减小冷柜内部的笨重感。
可选地,蒸发器腔301位于压机舱80的上方,排水管道连通排水口3033与蒸发皿。排水管道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便于排出蒸发器腔301的水。可选地,排水管道的下端部弯折,以避让压缩机。
可选地,如图3所示,蒸发器30设于台阶的上方,且蒸发器30的厚度方向沿内胆10的高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将蒸发器30“水平式”放置在台阶上,能够减少蒸发器腔的高度,进而减少蒸发器腔距离柜口的距离,这样蒸发器腔远离冷热交界区,减少结霜风险。这样打开门体后,蒸发器腔的顶部不会直接暴露在用户视线内,提高展示面积,能够增加冷柜美观性。而且冷柜的上层空间为用户最常利用的空间,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蒸发器30的下端面与台阶的上壁面相贴靠,这样能够减少蒸发器30高度方向的尺寸,提高蒸发器腔顶部的存放空间。
内胆10包括多个侧壁,多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限定出具有第一出风口162的风道16。回风盖板20位于内部空间11内,并将内部空间11分隔为储物腔和蒸发器腔,蒸发器腔的出口与风道16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20设有回风口,储物腔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流入蒸发器腔内。这里,储物腔用于盛放需要冷冻的物品,比如肉类、海鲜或茶叶等。蒸发器腔用于产生制冷气流,制冷气流能够从蒸发器腔流向风道16,从出风口流入储物腔内,与储物腔内的物体进行换热后,制冷气流再流回蒸发器腔内重新冷却,冷却后的气流再流向风道16进行循环。这样就实现了冷柜的风路循环,实现冷柜的风冷制冷。
应当说明的是,回风盖板20可以为多种形状,比如L型、倾斜状等。蒸发器腔也可以为多种形状,并位于内部空间11的不同位置。比如,蒸发器腔可以位于内部空间11的左端、中部或右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冷柜内部空间11的结构,对蒸发器腔和储物腔进行布局。
风机5能够驱动气流流经蒸发器腔、风道16和储物腔后,经回风口流回至蒸发器腔内,这样形成循环风路。这里,蒸发器30用于与蒸发器腔内的气流换热,以形成制冷气流。风机5为气流流动提供动力。可选地,风机5与风道16位于同一侧壁内,且风机5与风道16相连通。风机5与风道16均位于同一侧壁,这样能够风机5流出的气流流向风道16无需经过直角拐角,能够减少气流的损失,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降低能耗。
内胆10还构造有风机腔,风机5位于风机腔内。蒸发器腔、风机腔、风道16和储物腔依次连通形成循环风路,风机5能够驱动气流依次在蒸发器腔、风机腔、风道16和储物腔内循环流动。
可选地,风机腔和/或蒸发器腔还设有送风口60。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侧壁限定出具有第一出风口162的风道16,以实现冷柜的大范围出风。同时,蒸发器腔和/或风机腔设有送风口60,这样冷柜可以以风道16和风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出风。这样能够增加冷柜的出风面积。特别是对于尺寸较小的冷柜,导致风道16的数量较少或者尺寸较小,通过风道16和风口结合的方式能够适当增加冷柜的出风量,进而保证冷柜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一侧壁包括侧壁本体和风道盖板70,侧壁本体限定出风道槽和风机槽;风道盖板70盖设于风道槽和风机槽的一侧,风道盖板70与侧壁本体共同围合出风机腔和风道16;其中,风机腔设有送风口60时,风机5盖板设有第一出风口162和送风口60。
本实施例中,风机腔和风道16相连通,风机5位于风机腔内,风机5能够驱动气流分别流向风道16和送风口60,这样能够实现风道16和风口的出风。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机5包括风机壳体和风轮,风机壳体包括蜗壳和壳盖,蜗壳位于风道槽内,壳盖盖设于蜗壳的外侧。可选地,风道盖板70包括壳盖,也就是说,风道盖板70和壳盖为一体结构,蜗壳能够与风道盖板70围合出风轮腔;风道盖板部分朝向蒸发器腔凸出形成壳盖,风轮可转动地位于风轮腔内;其中,蜗壳设有第一风机出风口53和第三风机出风口,第一风机出风口53与风道16相连通,第三风机出风口与送风口60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蜗壳用于改变风机5的出风方向,蜗壳至少设有两个风机出风口,以使风机5驱动的气流能够分别流向第一风道161和送风口60。
可选地,排出口521设于壳盖,也就是说,排出口521设于风道盖板。
可选地,如图5所示,一侧壁限定出多个风道16,多个风道16沿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风道16包括第一风道161和第二风道163,第一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162,第二风道163位于第一风道161的下方,第二风道163设有第二出风口164;送风口60位于第一风道161和第二风道163之间。
本实施例中,冷柜的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多个风道16,第一风道161位于第二风道163的上方,这样冷柜尺寸较大时能够提高出风面积和出风范围。同时,第一风道161和第二风道163与送风口60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冷柜的出风面积和出风范围。
可选地,风道16可以沿横向延伸,也可以沿竖向延伸,还可以倾斜延伸,可以根据需求设置风道16的延伸方向和尺寸。示例的,风道16沿横向延伸,以增加出风面积。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6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口162沿第一风道161内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口162之间的间距相同;和/或,第二出风口16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口164沿第二风道163内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出风口164之间的间距相同。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出风口162和/或相邻的第二出风口164之间的间距相同,这样便于第一出风口162和/或第二出风口164的加工和生产,而且相邻的第一出风口162和/或第二出风口164的间距相同,能够保证风道盖板70的强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蒸发器腔的顶壁、蒸发器腔的侧壁和蒸发器腔的底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回风口。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可以从一个方向回风,也可以从多个方向回风,这样既可以增加蒸发器腔的回风量,还可以降低冷柜化霜时的温升。具体的,冷柜执行化霜时,蒸发器30处的热量会经过回风口流至储物腔腔内,蒸发器腔的至少一个方向设置回风口,能够分散散出的热量,降低冷柜的温升,防止化货,提高物品的存储效果。
可选地,蒸发器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回风口24。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朝向储物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回风口24,能够保证回风量,而且不容易阻塞,且化霜温升较低。
示例的,蒸发器腔仅设置第二回风口24,且第二回风口24的开口面积为5940mm2,风量930L/min,但是化霜温升只有1.1℃,属于无制冷情况下正常升温。
应当说明的是:蒸发器腔的侧壁指的是蒸发器腔朝向储物空间的一侧,且第二回风口24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
可选地,蒸发器腔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回风口23时,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与第二回风口24的面积的比值c的范围为0<c≤4。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的顶壁也可以开设第一回风口23,第一回风口23与第二回风口24的设置能够增加回风量,能够分散蒸发器腔化霜时的热量,降低温升。c大于4时,会使主要回风面积集中在顶部,导致距离回风口较近的送风口风量特别大。并且回风口顶部负载化霜温升4℃以上,温升较大,化货风险高。
示例的,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为9426mm2,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2540mm2时,c比值为3.7时,整体风量1630L/min,风量平均在150-180L/min区间内,但靠近回风口的两个出风口的风量分别是290L/min和260L/min,此两风口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回风口附近温度较高,所以风量大一些有助于整体温度均匀性,最高温度-18摄氏度,符合国家标准。此时蒸发器腔顶部负载化霜温升3.4℃,化货风险降低。这里相比于仅开设第二回风口24,增加第一回风口23并保持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提高风量,并且保持较低的温升,提高物品储存效果。
可选地,蒸发器腔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回风口23时,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与第二回风口24的面积的比值c的范围为0<c≤3。
本实施例中,第二前侧回风口面积比例增加,能够提高整体的风量,降低冷柜的制冷效果,并且进一步降低温升,提高制冷效果。示例的,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为9426mm2,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3340mm2时,c比值为2.8时,的整体风量上升至1650L/min。风量平均在160-180L/min区间内,但靠近回风口的两个出风口降低至250和230L/min,最高温度-19摄氏度,符合国家标准此时回风口顶部负载化霜温升2.5℃,化货风险进一步降低。
示例的,c可以为1/3、1/2、1、3/2、2、2.5、3、3.5、4等。
可选地,1≤c≤3。
本实施例中,顶部的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大于侧面的第二回风口24的面积,这样在第二回风口24设置位置有限时,增加顶部的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可以增加回风方向和回风量,提高制冷效果。
可选地,蒸发器腔的底壁还设置有第三回风口时,第三回风口与第二回风口24的比值d的范围0<d≤1。
本实施例中,蒸发器腔的底壁也可以设置第三回风口,第三回风口能够辅助第二回风口24从多方向进行回风,防止产生回风死角,并且可以增大回风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冷柜内的制冷温度。
示例的,d可以为1/4、1/3、1/2、2/3等。
示例的,d为1/3时,冷柜内的风量约为1640L/min,回风量增加。但是靠近台阶侧面底部的负载温度从-19.2降低至-19.8摄氏度,证明回风方向丰富能够有效降低负载的制冷温度,提高冷柜制冷效果。
可选地,0<d≤1/2。
本实施例中,d大于1/2时,第三回风口的面积较大,第三回风口会阻挡蒸发器30的有效回风面积,影响总体的回风量。
可选地,0<d≤1/4。
本实施例中,d大于1/4时,虽然冷柜内的风量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风量很少,且会占用蒸发器30的回风面积,因此,d小于等于1/4既能够增加回风量,还能够
示例的,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5940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0时,冷柜内的平均风量为1580L/min;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5940mm2 ,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1300mm2时,d接近1/4时,冷柜内平均风量为1625L/min;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5940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1920mm2时,d接近1/3时,冷柜内平均风量为1633L/min;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5940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3344mm2时,d接近1/2时,冷柜内平均风量为1640L/min;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面积为5940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5700mm2时,d接近1时,冷柜内平均风量为1210L/min。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从没有第三回风口时到d接近4:1的时候风量增大最明显,当d接近2:1到1:1的时候,风量不增反减,说明该设置已经阻挡到蒸发器30的有效回风面积。
可选地,蒸发器腔的顶壁设置有第一回风口23,且所述蒸发器腔的底壁设置有第三回风口时,所述第一回风口23与所述第三回风口的比值e的范围为e≤7。
本实施例中,e大于7时,第一回风口23和第三回风口相差太大,第三回风口太大,容易占用蒸发器30的回风面积,进而影响冷柜的回风量。
示例的,e可以为1/2、1、2、3、4、4.5、5、6、7等。
示例的,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9426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0时,冷柜内的平均风量为1580L/min;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9426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1300时,e接近7时,冷柜内的平均风量为1625L/min;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9426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1920mm2时,e接近5时,冷柜内的平均风量为1633L/min;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9426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3344mm2时,e接近3时,冷柜内的平均风量为1640L/min;第一回风口23的回风面积9426mm2,第三回风口的面积为5700mm2时,e接近2时,冷柜内的平均风量为1210L/min;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e缩小至7时,冷柜的风量增加比较明显。第三回风口增加,e减小,回风量增加不明显甚至会减少,这说明第三回风口阻挡了蒸发器30的回风面积,影响了整体的回风量。
可选地,蒸发器包括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时,蒸发器腔包括位于第一蒸发器31与第二蒸发器32之间的回风腔,第一盖板部21设置有位于回风腔顶部的第一回风口23,第二盖板部22设置有位于回风腔侧面的第二回风口24。其中,第一回风口2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二回风口24的面积。
如此设置,在第一蒸发器31与第二蒸发器32之间设置回风腔,这样冷柜内的气流经回风口流入回风腔后会分别流向两侧的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这样能够避免流向两个蒸发器的气流相互干扰。进一步地,在第一盖板部21和第二盖板部22分别设置位于回风腔顶部的第一回风口23和位于回风腔侧面的第二回风口24,可以使回风效率更高,进而使冷柜内的气流循环效率更高。
可选地,回风盖板20包括第一盖板部21和第二盖板部22,第一盖板部21至少部分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盖板部22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盖板部21相连接;其中,第二盖板部22设有第二回风口24。
本实施例中,第二盖板部22至少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回风口24设于第二盖板部22能够保证第二回风口24与储物腔的连通顺畅性,提高第二回风口24的回风量,而且能够避免异物掉落至第二回风口24,堵塞第二回风口24。
可选地,蒸发器腔的顶壁设置第一回风口23时,第一盖板部21设有第一回风口23。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部21至少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回风口23设于第一盖板部21,能够实现蒸发器腔的顶部回风。
可选地,蒸发器腔的底壁还设置第三回风口时,竖向台阶板与回风盖板20的第二盖板部22相连接,且,竖向台阶板的至少与第二盖板部22相连接处设置有与蒸发器腔相连通的第三回风口。
本实施例中,竖向台阶板与第二盖板部22围合形成回风通道,回风通道与第二盖板的第二回风口24相连通,同时回风通道的底部与第三回风口相连通,可选地,第二回风口24与所述第三回风口相对应,且第二回风口24与回风通道相连通,也就是说,第二回风口24进入的气流也部分经过回风通道,这样能够提高蒸发器腔的回风量,提高制冷效果。
可选地,如图9所示,风机5的蜗壳深度g大于或等于50mm。和/或,风机5的蜗壳深度g小于或等于150mm。
结合图9所示,通过将风机5的蜗壳深度g的大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0mm,可以保证风机5的运行不受干扰,满足冷柜内气流的有效循环。进一步地,将风机5的蜗壳深度g的大小设置为小于或等于150mm,这样可以在保证风机5运行不受干扰的基础上,节省更多的空间。如果将风机5的蜗壳深度g的大小设置为小于50mm,则可能会影响风机5的正常运行。而将风机5的蜗壳深度g的大小设置为大于150mm,则会占用更多的空间。
可选地,风机5的蜗壳外侧与蒸发器之间的间距h大于或等于10mm。和/或,风机5的蜗壳外侧与蒸发器之间的间距h小于或等于200mm。
结合图9所示,通过将风机5的蜗壳外侧与蒸发器之间的间距h大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mm,保证回风气流与蒸发器进行换热后,有足够的距离重新整流进入风机5的蜗壳风道内进行气流的有效循环。进一步地,将风机5的蜗壳外侧与蒸发器之间的间距h大小设置为小于或等于200mm,这样可以在保证回风气流与蒸发器进行换热后,有足够的距离重新整流进入风机5的蜗壳风道内进行气流的有效循环的基础上,节省蒸发器腔内空间。如果将风机5的蜗壳外侧与蒸发器之间的间距h大小设置为小于10mm,则会影响回风气流与蒸发器进行换热后,重新进入风机5的蜗壳风道内的效率,进而影响冷柜内气流的有效循环。而将风机5的蜗壳外侧与蒸发器之间的间距h大小设置为大于200mm,则会浪费蒸发器腔的空间。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围合出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包括蒸发器腔;
蒸发器,位于蒸发器腔内;
蒸发器腔的底壁包括排水面和排水口,排水面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排水面围合出排水部,排水口位于排水部的最低处;
其中,排水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排水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40°;
或,
排水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0°;
或,
排水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蒸发器腔的底壁还包括:
承接面,蒸发器至少部分设于承接面的上方,承接面与至少一个排水面相连接;
其中,承接面沿靠近排水面的方向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承接面的倾斜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
或,
承接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30°;
或,
承接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承接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排水面的倾斜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排水面包括:
第一排水面,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第一排水面相对设置;
第二排水面,数量为多个,至少两个第二排水面相对设置,多个第一排水面和多个第二排水面沿排水口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形成排水部;
其中,承接面连接在第一排水面背离排水口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排水面与承接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5°,且小于180°;和/或,第二排水面与承接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20°,且小于18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排水面与承接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40°,且小于或等于178°;和/或,第二排水面与承接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0°,且小于或等于17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排水面与承接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60°,且小于或等于175°;和/或,第二排水面与承接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70°,且小于或等于178°。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蒸发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蒸发器包括:
第一蒸发器;
第二蒸发器,与第一蒸发器沿内胆的深度或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排水口位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之间;
承接面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承接面包括:
第一承接面,位于第一蒸发器的下方;
第二承接面,位于第二蒸发器的下方,排水口位于第一承接面和第二承接面之间;和/或,
蒸发器腔的底壁包括底壁本体和接水盘,接水盘位于底壁本体的上方,且接水盘构造有排水面和承接面。
CN202321238210.5U 2023-05-19 2023-05-19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9810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8210.5U CN219810126U (zh) 2023-05-19 2023-05-19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8210.5U CN219810126U (zh) 2023-05-19 2023-05-19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0126U true CN219810126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8210.5U Active CN219810126U (zh) 2023-05-19 2023-05-19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0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22737C1 (ru) Холодильник
CN219810126U (zh) 制冷设备
US20070074524A1 (en) Cooling system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02192635A (zh) 风冷冰箱及其保湿方法
CN113237272A (zh) 一种风冷冰箱
CN218846621U (zh) 风道盖板及制冷设备
CN220338778U (zh) 制冷设备
CN220338777U (zh) 制冷设备
CN219810121U (zh) 冷柜
JP2011252682A (ja) 冷蔵庫
CN112984894A (zh) 制冷装置
CN220338773U (zh) 制冷设备
CN220338774U (zh) 制冷设备
CN219993953U (zh) 风机及冷柜
CN219810094U (zh) 冷柜
CN220338772U (zh) 制冷设备
CN220338779U (zh) 制冷设备
CN220015583U (zh) 风机及冷柜
CN220338775U (zh) 制冷设备
CN219776091U (zh) 回风盖板及冷柜
CN219810096U (zh) 制冷设备
CN220771541U (zh) 制冷设备
CN220852744U (zh) 风道组件和制冷设备
CN215951884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8846622U (zh)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