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9364U - 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9364U
CN219809364U CN202321393551.XU CN202321393551U CN219809364U CN 219809364 U CN219809364 U CN 219809364U CN 202321393551 U CN202321393551 U CN 202321393551U CN 219809364 U CN219809364 U CN 219809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shaft
inpu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935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楚文力
韩韬
陈云
苟世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ngq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Wuxi Xingq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Wuxi Xingqu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935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9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9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9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变速技术领域,变速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组、超越离合器及换档机构,第二传动齿轮组的齿比小于第一传动齿轮组的齿比,第一传动齿轮组与超越离合器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与换档机构连接,超越离合器和换档机构分别用于与车辆的传动轴连接,超越离合器用于使第一传动齿轮组负载运行或空转运行,换档机构用于使第二传动齿轮组的齿轮与传动轴结合或分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防止车辆换档时出现动力中断。

Description

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变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机构有多种,例如无档位的电动机直驱方案,这种传动方式对电机电池的性能要求很高,车辆最高车速与爬坡能力受限,车辆动力性较差,相关技术中,存在电机加变速箱的传动方案,这种传动方案降低了车辆对电机电池的要求,提升了车辆的低速爬坡能力和高速行驶能力,提高了电动机运行效率,增加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然而,目前新能源汽车往往采用类似油车变速箱的变速装置,例如平行轴式结构的变速装置,在换档过程中增加同步器及换档拨叉分别使得两组齿轮结合或分离实现换档,在换档过程中一组同步器分别连接两组齿轮,这会导致换档时出现动力中断情况,另外,同步器结合时间较长,对换档时间及控制精度要求较高控制难度较大,易产生换档顿挫,最终出现整车舒适性下降和零部件寿命降低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防止车辆换档时出现动力中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组、超越离合器及换档机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齿比小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的齿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与所述超越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与所述换档机构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和所述换档机构分别用于与车辆的传动轴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用于使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负载运行或空转运行,所述换档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结合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中的变速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组、超越离合器及换档机构,第一传动齿轮组与超越离合器连接,超越离合器用于与车辆的传动轴连接,以此实现第一传动齿轮组与传动轴的配合,在车辆启动后,车辆低档位运行,此时超越离合器在一定速度转动,使第一传动齿轮组负载运行,第二传动齿轮组与换档机构连接,换档机构用于与车辆的传动轴连接,以此实现第二传动齿轮组与传动轴的配合,在由换档机构使低档升档至高档时,换档机构使第二传动齿轮组中的齿轮与传动轴结合,实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负载运行,对应地,换档机构也可以使第二传动齿轮组中的齿轮与传动轴分离,使得第二传动齿轮组空转运行实现二档到一档的降档,在二档中,转速更高,由传动轴的转速反馈,使得超越离合器处于超越状态,至此,在超越离合器的作用下,第一传动齿轮组处于空转运行,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升档,而由于超越离合器和第一传动齿轮组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在降档时,也能保证无动力中断换档,以此,使得在车辆换档时,不会出现顿挫现象,提高了换档平顺性,保障了车辆驾驶及乘坐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齿轮同轴设置的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分别用于与所述传动轴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分别用于与所述传动轴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用于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或
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用于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或
所述第二输入齿轮用于通过所述换档机构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或
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用于通过所述换档机构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换档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结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用于沿所述传动轴滑动,以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结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齿毂,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结合齿,所述齿毂用于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滑动件套设于所述齿毂处,且所述滑动件通过齿状部与所述齿毂连接,所述结合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连接,所述滑动件用于在所述齿毂处滑动以与所述结合齿啮合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驱动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装置。
进一步地,车辆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机、差速器和传动轴,所述变速装置的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组均用于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差速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驱动系统具有与上述变速装置相近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装置,和/或如上所述的车辆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具有与上述变速装置及车辆驱动系统相近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处于第一档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处于第二档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换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辆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车辆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传动齿轮组;2-第二传动齿轮组;3-超越离合器;4-换档机构;5-输入轴;6-输出轴;7-电机;8-差速器;9-磁编码器;101-第一输入齿轮;102-第一输出齿轮;201-第二输入齿轮;202-输出齿轮;401-第一连接结构;402-第二连接结构;411-滑动件;421-齿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术语“可选地”表示“可选的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需要注意,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变速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1、第二传动齿轮组2、超越离合器3及换档机构4,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齿比小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的齿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与所述超越离合器3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与所述换档机构4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3和所述换档机构4分别用于与车辆的传动轴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3用于使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负载运行或空转运行,所述换档机构4用于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结合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车辆驱动系统,例如电动等新能源车辆的电动驱动系统,通过传动轴与车辆的驱动机构和走行机构连接,以此实现传动及换档变速,例如在应用于电动车时,将第一传动齿轮组1和第二传动齿轮组2、超越离合器3和换档机构4等结合输入轴5和输出轴6等传动轴分别与电机7和差速器8连接,实现电机7到差速器8之间的档位调节,其中,差速器8与车轮连接,实现车轮驱动力的调节,以此实现车轮在不同速度扭矩下的驱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变速装置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1和第二传动齿轮组2,可以理解,齿轮组包括至少两个齿轮,至此,第一传动齿轮组1和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齿比不同,使得变速装置至少包括两级档位,其中,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齿比小于第一传动齿轮组1,以此第二传动齿轮组2能够相较第一传动齿轮组1提供更大的扭矩和转速,也即,在第二传动齿轮组2负载运行以驱动车轮时,能够其能够实现车辆处于通常所说的二档,在第一传动齿轮组1负载运行以驱动车轮时,能够实现车辆处于通常所说的一档,以此实现变速装置处于一档或二档的工作状态。
其中档位的变更可以根据车辆速度的提高自动换档或通过操纵机构手动控制来进行换档。
第一传动齿轮组1与超越离合器3连接,超越离合器3用于与车辆的传动轴连接,以此实现第一传动齿轮组1与传动轴的配合,具体可以与输入轴5和输出轴6配合,形成传动,具体地,超越离合器3可以与输入轴5和输出轴6中的一个连接,第一传动齿轮组1与另一个轴连接,由此,在车辆启动后,车辆低档位运行,此时超越离合器3在一定速度转动,使第一传动齿轮组1负载运行。
第二传动齿轮组2与换档机构4连接,换档机构4用于与车辆的传动轴连接,以此实现第二传动齿轮组2与传动轴的配合,具体可以与输入轴5和输出轴6配合,形成传动,同样地,换档机构4可以与输入轴5和输出轴6中的一个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2与另一个轴连接,由此,在车辆运行由换档机构4使低档升档至高档时,换档机构4使第二传动齿轮组2中的齿轮与传动轴结合,实现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负载运行,对应地,换档机构4也可以使第二传动齿轮组2中的齿轮与传动轴分离,使得第二传动齿轮组2空转运行实现二档到一档的降档。
在二档中,转速更高,由传动轴的转速反馈,使得超越离合器3处于超越状态,至此,在超越离合器3的作用下,第一传动齿轮组1处于空转运行,因此,在一档升至二档时,可以仅通过换档机构4进行控制而不对第一转动齿轮组1和超越离合器3进行操作,实现无动力中断的升档,而由于超越离合器3和第一传动齿轮组1一直处于转动状态,在降档时,也能保证无动力中断换档,以此,使得在车辆换档时,不会出现顿挫现象,提高了换档平顺性,保障了车辆驾驶及乘坐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组1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齿轮同轴设置的齿轮。
可以通过两个输入齿轮分别与车辆的输入轴5同轴设置,其中输入轴5连接驱动机构,如电车的电机7,通过两个输出齿轮分别与车辆的输出轴6同轴设置,其中输出轴6连接差速器8,进而连接车轮,以实现传动以及各种档位使齿轮、超越离合器3及换档机构4的同步转动,确保超越离合器3能够稳定进入或退出超越状态,并保证车辆稳定的传动。
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输入齿轮101和第一输出齿轮102,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输入齿轮201和第二输出齿轮202,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01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201分别用于与所述传动轴的输入轴5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102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02分别用于与所述传动轴的输出轴6连接。
其中,第一输出齿轮102大于第二输出齿轮202,第二输出齿轮202与第一输入齿轮101以及第二输入齿轮201的大小相同,以此形成齿比的大小区别,进而实现一档二档的传动差异化。
对此,超越离合器3和换档机构4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于输入轴5或输出轴6处,实现第一传动齿轮组1通过超越离合器3与输入轴5或输出轴6的连接配合,或者是实现第二传动齿轮组2通过换档机构4与输入轴5或输出轴6的连接配合。
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超越离合器3设置于输入轴5处,换档机构4设置于输出轴6处,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齿轮组1的第一输入齿轮101与所述超越离合器3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第二输出齿轮202与换档机构4连接,换档机构4和第一输出齿轮102分别与输出轴6连接,超越离合器3和第二输入齿轮201分别与输入轴5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机7通过输入轴5能够带动超越离合器3运动,进而能够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01转动,第一输入齿轮101与第一输出齿轮102啮合,以及电机7通过输入轴5能够带动第二输入齿轮201转动,第二输入齿轮201与第二输出齿轮202啮合,以此实现相互传动,在一档时,电机7通过输入轴5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0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输出齿轮102转动,第一输出齿轮102通过输出轴6带动差速器8工作,实现车轮驱动,此时换档机构4使第二输出齿轮202与输出轴6处于分离状态,输出轴6带动第二传动齿轮组2空转。在升档时,调节换档机构4使第二输出齿轮202与输出轴6处于结合状态,此时,电机7通过输入轴5带动第二输入齿轮20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输出齿轮202转动,得让输出齿轮202通过输出轴6带动差速器8工作,实现车轮以更高转速转动,当前状态下,输出轴6转动速度相对较高,带动第一输出齿轮102反向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01以更高速度转动,以使得超越离合器3处于超越状态,而不会干扰输入轴5,因此,此时第一传动齿轮组1处于空转运行。
换档机构4设置于输出轴6处,对转速要求相对较低。
在其它实施例中,超越离合器3和换档机构4均设置于输入轴5处,例如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输入齿轮101与所述超越离合器3连接,所述第二输入齿轮201与所述换档机构4连接,超越离合器3和换档机构4分别与所述输入轴5连接,第一输出齿轮102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02分别与所述输出轴6连接。
参照图1、图2和图5,在该种实施方式中,超越离合器3和换档机构4均设置于输入端,具体地,第一输入齿轮101通过超越离合器3与输入轴5连接,第二输入齿轮201通过换档机构4与输入轴5连接,电机7通过输入轴5能够带动超越离合器3运动,进而能够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01转动,第一输入齿轮101带动第一输出齿轮102转动,进而第一输出齿轮102通过输出轴6带动差速器8实现车轮的驱动。以及电机7通过输入轴5能够带动换档机构4转动,在换档机构4使第二输入齿轮201与输入轴5处于的结合状态下时,第二输入齿轮201即能够转动以带动第二输出齿轮202,若换档机构4使第二输入齿轮201与输入轴5处于的分离状态下时,第二输入齿轮201无法带动第二输出齿轮202转动,而由第二输出齿轮202反向带动第二输入齿轮201空转。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输出齿轮102也可通过超越离合器3与输出轴6连接,进而搭配处于输入轴5或输出轴6处的换档机构4,这些搭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赘述其传动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换档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结构401和第二连接结构40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01用于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2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01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2结合或分离。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换档机构4包括两个可分离或结合的部分,分别为第一连接结构401和第二连接结构402,其中第一连接结构401用于与传动轴连接,实现与传动轴的同步转动,第二连接结构402与第二传动齿轮组2连接,实现与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同步转动,在第一连接结构401与第二连接结构402结合时,则使第二传动齿轮组2与传动轴结合,形成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负载运行,形成二档,而当分离时,则第二传动齿轮组2受第一传动齿轮组1的影响空转,形成一档。
其中,第一连接结构401与第二连接结构402的结合或分离动作可以通过活动其中一个的位置实现,在活动至特定位置,两者结合,否则处于分离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01包括滑动件411,所述滑动件411用于沿所述传动轴滑动,以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2结合或分离。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换档机构4的第一连接结构401与输入轴5连接,相应地,第二输入齿轮201与换档机构4的第二连接结构402连接,第二输出齿轮202与输出轴6连接,换档机构4的第一连接结构401包括滑动件411,以此通过控制滑动件411以沿输入轴5滑动,在滑动至临近第二连接结构402时,实现结合,同时此时滑动件411仍能与输入轴5同步转动,从而实现二档切换,否则处于一档状态。通过采用滑动的方式进行结合或分离形式的换档,以此使得换档更加平顺。
其中滑动件411可以采用滑套的形式,套设于传动轴处,使得换档更为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01还包括齿毂421,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2包括结合齿,所述齿毂421用于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滑动件411套设于所述齿毂421处,且所述滑动件411通过齿状部与所述齿毂421连接,所述结合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连接,所述滑动件411用于在所述齿毂421处滑动以与所述结合齿啮合或分离。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402包括结合齿,其一端与第二传动齿轮组2中的第二输入齿轮201固连,其上的齿状结构用于与滑动件411处的齿状部啮合,从而实现二档切换。第一连接结构401包括与输入轴5啮合连接的齿毂421,其内壁形成齿状结构,从而与输入轴5处的花键啮合,第一连接结构401还包括上述与齿毂421滑动连接的滑动件411,该滑动件411为滑套,套设于齿毂421处,其内壁形成齿状部,与齿毂421的外周处的齿状结构啮合,并能受控沿输入轴5的轴向滑动,同时由于其内壁形成的齿状部,在滑动至结合齿的位置时,同时与结合齿和齿毂421外周处的齿状结构啮合,从实现齿毂421-滑动件411-结合齿形式的传动。
由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变速装置,采用滑动件411配合结合齿形式的换档机构4,实现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结合与分离,而无需采用具有同步环结构的同步器,以此使得结构更加简单,同时结合与脱开的过程能够更为快速,缩短了换档控制时间,提高了换档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变速装置处于一档输出的状态的示意图,此时电机7带动输入轴5转动,使得超越离合器3带动第一输入齿轮20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输出齿轮202转动,换档机构4中滑动件411未在齿毂421处滑动至与结合齿啮合,以此,换档机构4部分转动,但无法带动第二输入齿轮201转动,此时第一输出齿轮102带动输出轴6转动,进而带动差速器8工作,其中第二输出齿轮202由输入轴5带动同步转动,以此反向带动第二输入齿轮201转动,此时第二输入齿轮201空转。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变速装置处于一档输出的状态的示意图,换档机构4中滑动件411在齿毂421处滑动至与结合齿啮合后,形成第二传动齿轮组2与所述车辆的传动轴的结合,此时电机7带动输入轴5转动,使得换档机构4带动第二输入齿轮201转动,由于在啮合前第二输入齿轮201处于转动状态,因此啮合换档过程中,不会出现动力终端,此时第二输出齿轮202转动带动输出轴6,进而带动差速器8工作,以更高的转速驱动车轮,由于二档速比减小,转速增大,此时输出轴6带动第一输出齿轮102同步转速增加,第一输入齿轮101被第一输出齿轮102反托转速增加,以此超过输入轴5的转速,输入轴5作为超越离合器3的输入,第一输入齿轮101作为超越离合器3的输出,此时输出转速超出输入转速,第一输出齿轮102相对输入轴5无动力输入或输出,两者可视为相对空转,一档脱开,实现一档至二档的换档。相对应地,在二档降至一档的换档过程中,换档机构4脱开,转速下降,接入超越离合器3实现降档。以此,在换档过程中不会造成动力中断,使得换档过程十分平顺,无顿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多档位换档变速机构还包括磁编码器9,所述磁编码器9设置于所述输出轴6处。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输出轴6处设置磁编码器9,以此通过磁编码器9检测输出轴6的转速,进而可以便于通过反馈的输出轴6的转速进行车辆工作状态的判断以及控制,例如在车速达到换档车速时,可以结合转速进行合理的换档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判断输出轴6与电机7的转速的差距自动控制一二档之间的切换,也可以将转速反映至相关的显示装置处,提示用户主动控制换档等。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辆驱动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装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辆驱动系统还包括电机7、差速器8和传动轴,所述变速装置的第一传动齿轮组1、第二传动齿轮组2均用于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连接所述电机7和所述差速器8。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轴包括输入轴5和输出轴6,电机7通过输入轴5连接超越离合器3,超越离合器3连接第一传动齿轮组1的第一输入齿轮101,以及输入轴5通过换档机构4连接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第二输入齿轮201,第一传动齿轮组1的第一输出齿轮102以及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第二输出齿轮202分别通过输出轴6连接差速器8。
由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驱动系统,具体可以为一种基于新能源电驱动的电驱系统,其具有与上述变速装置相近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速装置和/或上述的车辆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与上述变速装置及车辆驱动系统相近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操作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1)、第二传动齿轮组(2)、超越离合器(3)及换档机构(4),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齿比小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的齿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与所述超越离合器(3)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与所述换档机构(4)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3)和所述换档机构(4)分别用于与车辆的传动轴连接,所述超越离合器(3)用于使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负载运行或空转运行,所述换档机构(4)用于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齿轮与所述传动轴结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包括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的齿轮同轴设置的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1)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输入齿轮(101)和第一输出齿轮(102),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输入齿轮(201)和第二输出齿轮(202),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01)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201)分别用于与所述传动轴的输入轴(5)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102)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02)分别用于与所述传动轴的输出轴(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101)用于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3)与所述输入轴(5)连接;或
所述第一输出齿轮(102)用于通过所述超越离合器(3)与所述输出轴(6)连接;或
所述第二输入齿轮(201)用于通过所述换档机构(4)与所述输入轴(5)连接;或
所述第二输出齿轮(202)用于通过所述换档机构(4)与所述输出轴(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结构(401)和第二连接结构(40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01)用于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2)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01)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2)结合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01)包括滑动件(411),所述滑动件(411)用于沿所述传动轴滑动,以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2)结合或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01)还包括齿毂(421),所述第二连接结构(402)包括结合齿,所述齿毂(421)用于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滑动件(411)套设于所述齿毂(421)处,且所述滑动件(411)通过齿状部与所述齿毂(421)连接,所述结合齿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2)连接,所述滑动件(411)用于在所述齿毂(421)处滑动以与所述结合齿啮合或分离。
8.一种车辆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7)、差速器(8)和传动轴,所述变速装置的第一传动齿轮组(1)、第二传动齿轮组(2)均用于通过所述传动轴分别连接所述电机(7)和所述差速器(8)。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和/或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驱动系统。
CN202321393551.XU 2023-06-02 2023-06-02 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9809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3551.XU CN219809364U (zh) 2023-06-02 2023-06-02 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93551.XU CN219809364U (zh) 2023-06-02 2023-06-02 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9364U true CN219809364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2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93551.XU Active CN219809364U (zh) 2023-06-02 2023-06-02 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9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3711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齿轮选择方法
US7246536B2 (en) Dual clutch kinematic arrangements with wide span
RU2625689C2 (ru) Гибридная трансмиссия для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4942212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動力装置
CN103527726B (zh) 变速器
JP7046156B2 (ja) 車両用デュアル動力源デュアル駆動アセンブリ
CN203516615U (zh) 变速器
EP1837554A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09510341A (ja) 原動機付き車両用のオートマチック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及びそのシフトチェンジ方法
GB2412148A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layshaft having a high/low range gear unit
JP2021516644A (ja) 車両用デュアル動力源デュアル駆動アセンブリ
JP2007332991A (ja) 歯車変速装置
CN202188073U (zh) 六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JP2013104559A (ja) 自動化手動変速機
CN102720809B (zh) 一种变速器及包含该变速器的车辆
US7107866B2 (en) Single clutch layshaft transmission
CN112128324A (zh) 轮内两挡自动变速器及无动力中断换挡控制方法
CN113370777A (zh) 车辆的混合式动力传动系
CN102797812A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209892698U (zh) 双阶行星轮组两档电驱变速器
CN219809364U (zh) 变速装置、车辆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2946625U (zh) 机械式变速器
CN216555172U (zh) 一种输入轴分段式变速器
KR101836508B1 (ko) 자동화 수동변속기
CN213145242U (zh) 一种用于电气化汽车的一体化两档变速驱动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14

Address after: No. 98 Beihui Road, Huish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Agglomeration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Wuxi Xingqu Pow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 Beihui Road, Hu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181

Patentee before: Wuxi Xingqu Pow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