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6927U - 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6927U
CN219806927U CN202321343362.1U CN202321343362U CN219806927U CN 219806927 U CN219806927 U CN 219806927U CN 202321343362 U CN202321343362 U CN 202321343362U CN 219806927 U CN219806927 U CN 219806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driving wheel
transmission
wheel
electric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33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聪评
王宏涛
金玉强
向芬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336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6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6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6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该电动车包括车架、悬架机构、行走机构、电机、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该悬架机构连接于车架和/或悬架机构。该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轴和行走轮。行走轮通过行走轴转动设于悬架机构。该第一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传动轮。该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轮转动。该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第二驱动轮转动设于悬架机构。第二驱动轮被构造为受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驱动而转动。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设于行走轴。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位于行走轮的相对两侧。本申请的电动车,用空间利用率较高的传动机构同时满足中置电机的结构布局和脚踏骑行功能。

Description

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的相关技术领域中,采用中置电机的电动车相较采用轮毂电机的电动车,通常电动车的操控性会更好。但为满足脚踏骑行功能,通常在轮毂电机的基础上,增加脚踏骑行的相关结构,电动车的车轮处的传动配合结构较为复杂庞大,电动车整体空间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车,其传动配合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动车包括车架、悬架机构、行走机构和电机。悬架机构连接于车架。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轴和行走轮。行走轴转动设于悬架机构。行走轮固定设于行走轴。电机设于车架。电机与行走轴传动连接。电动车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传动轮。电机能够驱动第一驱动轮转动。第一驱动轮与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设于行走轴以带动行走轴转动。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第二驱动轮转动设于悬架机构。第二驱动轮被构造为受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驱动而转动。第二驱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设于行走轴以带动行走轴转动。在行走轴的轴向上,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位于行走轮的相对两侧。
上述实施例中,一方面,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轮转动,第一驱动轮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再通过行走轴带动行走轮转动,从而实现电动车的电动驱动行走的功能。另一方面,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驱动第二驱动轮转动,第二驱动轮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再通过行走轴带动行走轮转动,从而实现电动车的脚踏骑行的功能。则电动车能够同时满足电动驱动功能和脚踏骑行功能,且电机设于车架而与行走轮分离,可以将电机中置布置,电动车的操控性更好。作为电力的驱动端的第一驱动轮和作为人力的驱动端的第二驱动轮均与行走轮分离设置,简化行走轮处的传动结构,被简化的结构转移至车架或悬架机构的其他部分设置,提高电动车整体空间利用率,进而能够减轻电动车整体重量,提升操控体验。并且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位于行走轮两侧,使得行走轮处结构重力均衡,电动车各处重力分配合理。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一驱动轮与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件连接。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件。第二驱动轮与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件连接。在行走轴的轴向上,第一驱动轮与第一传动轮位于行走轮的同侧,第二驱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位于行走轮的同侧。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在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传动轮之间形成传动,第二传动件在第二驱动轮以及第二传动轮之间形成传动,将电力或人力稳定地传递至行走轴,从而使电动车稳定移动。并且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位于车架、行走轮的两侧,避免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相互干扰,防止影响动力传递,合理利用电动车两侧的空间,提高电动车整体空间利用率,使电动车重力分布均匀。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张紧支架和张紧轮。张紧支架转动设于悬架机构。张紧轮转动设于张紧支架。张紧轮与第二传动件啮合,且向第二传动件施加从第二传动件的内周朝向第二传动件的外周的作用力。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受到张紧轮施加的作用力,从而避免第二传动件松动、脱落,且张紧轮与第二传动件保持啮合,不影响第二传动件的转动。张紧支架带动张紧轮相对悬架机构移动,方便张紧轮与第二传动件之间的装配。因而电动车装配时,调整行走轴的位置,先确保第一传动件装配准确,使电机的驱动力稳定传递至行走轴,而后通过张紧支架及张紧轮,使第二传动件装配准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轴。第一轴设于电机。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轮转动。第一驱动轮固定设于第一轴。第一轴带动第一驱动轮转动。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轴。第二轴转动设于悬架机构。第二驱动轮固定设于第二轴。第一轴与第二轴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相互独立转动,使电机的驱动力和用户脚踏骑行的驱动力独立地传递至行走轴,避免电力与人力相互干扰,提升电动车移动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悬架机构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二轴分别与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沿第二轴的轴向分布,且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空腔。第二轴部分位于空腔内。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轴部分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空腔,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能够沿第二轴的轴向支撑连接于第二轴的两处,减少束缚固定第二轴的结构的同时,仍能保持第二轴稳定转动,简化悬架机构的结构,减轻悬架机构的重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凸环、第二凸环、第一凹环和第二凹环。沿第二轴的轴向,第一凹环和第二凹环均位于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之间。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滚珠轴承设于第一支架,且抵接于第一凸环沿第二轴轴向背离第二凸环的一侧。第二滚珠轴承设于第二支架,且抵接于第二凸环沿第二轴轴向背离第一凸环的一侧。第一密封件设于第一凹环,且抵接于第一支架。第二密封件设于第二凸环,且抵接于第二支架。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滚珠轴承与第二滚珠轴承位于第一凸环与第二凸环的外侧,使第二轴能够相对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转动的同时,保持在第二轴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使第二轴稳定转动。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能够防止液体或固体等污染物从内侧进入第二轴与第一支架、第二轴与第二支架之间,避免造成第二轴转动卡滞。第一凹环限制第一密封件在第二轴的轴向上相对第二轴固定,确保第一密封件的密封稳定。第二凸环限制第二密封件在第二轴的轴向上相对第二轴固定,确保第二密封件的密封稳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能够带动行走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二传动轮不能带动行走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仅能单向带动行走轴转动,则电机驱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与第二传动轮带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之间,两者互不干扰,避免用户脚踏骑行电动车时,用户反向限制电机的功率输出,也避免用户跟不上电机的功率输出而出现意外。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与第二驱动轮传动连接。外圈套设于内圈的外周。内圈固定设于动力轴。外圈和内圈中的一个为棘轮。当外圈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外圈带动内圈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经第二驱动轮传动而驱动第二传动轮转动,从而将用户脚踏骑行的作用力传递至行走轴。其中内圈固定设于动力轴,外圈与内圈通过棘轮结构实现对内圈的单向转动的驱动,从而使用户的人力驱动仅能驱动行走轴单向转动,避免与电机的电力驱动之间相互形成阻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行走机构还包括碟盘。碟盘固定设于行走轴。电动车还包括制动机构。制动机构配合碟盘对行走轮的转动进行制动。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转接座和紧固件。紧固件将转接座和碟盘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设于转接座。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通过转接座固定至碟盘,而碟盘与行走轮同步转动,因而第二传动轮通过碟盘带动行走轴的转动。第二传动轮借助碟盘实现与行走轴的连接,省去在行走轴上新增连接结构,简化行走轴处的结构,提高电动车整体空间利用率,进而能够减轻电动车整体重量,提升操控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能够带动行走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二传动轮不能带动行走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传动轮与转接座螺纹连接,且第二传动轮相对转接座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建立螺纹连接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仅能单向带动行走轴转动,避免电力驱动行走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与人力驱动行走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之间相互干扰。而第二传动轮与转接座之间的螺纹锁紧方向以及第二传动轮带动行走轴转动的方向保持一致,避免用户在脚踏骑行电动车的过程中造成第二传动轮与转接座相互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省略车架、部分悬架机构和部分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省略电机和第一轴的电动车左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省略电机和第一轴的电动车右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省略部分行走机构、部分第二传动机构的行走轮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省略张紧支架、张紧轮及行走机构的A-A截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2中行走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中,两者相对固定设置并非代表不可拆卸,而意在表示在电动车的使用状态下,相对固定的两者能够一同移动;两者相对垂直并非表示绝对为90°的关系,两者相对平行并非表示绝对为180°的关系,而允许有一定的偏差,对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传动不构成阻碍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100。电动车100包括车架11、行走机构12、电机13、第一传动机构14、第二传动机构15、制动机构16和悬架机构17。行走机构12包括行走轴121和行走轮122。行走轴121转动设于悬架机构17并通过悬架机构17连接于车架11。行走轴121绕自身轴线转动。行走轮122固定设于行走轴121。电机13设于车架11和/或悬架机构17。电机13与行走轴121传动连接,以驱动行走轮122转动。
参见图2至图4,第一传动机构14可以设置为电力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14包括第一驱动轮141和第一传动轮142。第一驱动轮141设于电机13。电机13驱动第一驱动轮141转动。第一驱动轮141与第一传动轮142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传动轮142转动。第一传动轮142垂直固定设于行走轴121以带动行走轴121转动。第二传动机构15可以设置为人力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15包括第二驱动轮151和第二传动轮152。第二驱动轮151俗称牙盘,第二传动轮152俗称飞轮。第二驱动轮151转动设于悬架机构17。第二驱动轮151被构造为受电动车100外部的作用力驱动而转动。第二驱动轮151与第二传动轮152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二传动轮152转动。第二传动轮152垂直固定设于行走轴121以带动行走轴121转动。在行走轴121的轴向上,第一传动轮142与第二传动轮152位于行走轮122的相对两侧。
一方面,电机13驱动第一驱动轮141转动,第一驱动轮141带动第一传动轮142转动,第一传动轮142再通过行走轴121带动行走轮122转动,从而实现电动车100的电动驱动行走的功能。另一方面,电动车100外部的作用力驱动第二驱动轮151转动,第二驱动轮151带动第二传动轮152转动,第二传动轮152再通过行走轴121带动行走轮122转动,从而实现电动车100的脚踏骑行的功能。则电动车100能够同时满足电动驱动功能和脚踏骑行功能,且电机13设于车架11和/或悬架机构17而与行走轮122分离,可以将电机13中置布置,电动车100的操控性更好。作为电力的驱动端的第一驱动轮141和作为人力的驱动端的第二驱动轮151均与行走轮122分离设置,简化行走轮122处的传动结构,被简化的结构转移至车架11的其他部分设置,提高电动车100整体空间利用率,进而能够减轻电动车100整体重量,提升操控体验。并且第一传动轮142和第二传动轮152位于行走轮122两侧,使得行走轮122处结构重力均衡,电动车100各处重力分配合理。
参见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14还包括第一传动件143。第一驱动轮141与第一传动轮142通过第一传动件143连接。第二传动机构15还包括第二传动件153。第二驱动轮151与第二传动轮152通过第二传动件153连接。在行走轴121的轴向上,第一驱动轮141与第一传动轮142位于行走轮122的同侧,第二驱动轮151与第二传动轮152位于行走轮122的同侧。第一传动件143和第二传动件153可以设置为链条。
第一传动件143在第一驱动轮141和第一传动轮142之间形成链传动,第二传动件153在第二驱动轮151以及第二传动轮152之间形成链传动,通过链传动的形式,将电力或人力稳定地传递至行走轴121,从而使电动车100稳定移动。并且第一传动件143和第二传动件153分别位于车架11、行走轮122的两侧,避免第一传动件143和第二传动件153相互干扰,防止影响动力传递,同时合理利用电动车100两侧的空间,提高电动车100整体空间利用率,使电动车100重力分布均匀。第一传动机构14与第二传动机构15分布于电动车100的相对两侧,便于装卸。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件143也可以设置为皮带,第二传动件153也可以设置为皮带。
参见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15还包括张紧支架1541和张紧轮1542。张紧支架1541转动设于悬架机构17。张紧轮1542转动设于张紧支架1541。张紧轮1542与第二传动件153的内周啮合,且向第二传动件153施加从第二传动件153的内周朝向第二传动件153的外周的作用力。
第二传动件153受到张紧轮1542施加的作用力,从而避免第二传动件153松动、脱落,且张紧轮1542与第二传动件153保持啮合,不影响第二传动件153的转动。张紧支架1541带动张紧轮1542相对悬架机构17移动,方便张紧轮1542与第二传动件153之间的装配。因而电动车100装配时,调整行走轴121的位置,先确保第一传动件143装配准确,使电机13的驱动力稳定传递至行走轴,而后通过张紧支架1541及张紧轮1542,使第二传动件153装配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张紧支架1541与悬架机构17之间设置弹性件(图未示),以使得张紧轮1542保持于使第二传动件153张紧的动作。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14还包括第一轴144。第一轴144设于电机13。电机13驱动第一驱动轮141转动。第一驱动轮141垂直固定设于第一轴144。第一轴144带动第一驱动轮141转动。第二传动机构15还包括第二轴155。第二轴155转动设于悬架机构17。第二驱动轮151垂直固定设于第二轴155。第一轴144与第二轴155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转动。
第一驱动轮141与第二驱动轮151相互独立转动,使电机13的驱动力和用户脚踏骑行的驱动力独立地传递至行走轴121,避免电力与人力相互干扰,提升电动车100移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144、第二轴155和行走轴121两两相互平行。三者的分布方向大致呈一直线,且第二轴155位于中间。第一驱动轮141与第一传动轮142的分布方向垂直于第一轴144的轴向,第二驱动轮151与第二传动轮152的分布方向垂直于第二轴155的轴向。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架机构17具有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第二轴155分别与第一支架111及第二支架112转动连接。第一支架111与第二支架112沿第二轴155的轴向分布,且第一支架111与第二支架112之间形成空腔113。第二轴155部分位于空腔113内。
第二轴155部分位于第一支架111与第二支架112之间的空腔113,第一支架111与第二支架112能够沿第二轴155的轴向支撑连接于第二轴155的两处,减少束缚固定第二轴155的结构的同时,仍能保持第二轴155稳定转动,简化悬架机构17的结构,减轻悬架机构17的重量。第一支架111、第二支架112形成平叉结构,以实现轻量化设计。
参见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155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凸环1551、第二凸环1552、第一凹环1553和第二凹环1554。第一凸环1551、第二凸环1552沿第二轴155的周向凸出形成,第一凹环1553、第二凹环1554沿第二轴155的周向凹陷形成。沿第二轴155的轴向,第一凹环1553和第二凹环1554均位于第一凸环1551和第二凸环1552之间。第一凸环1551和第一凹环1553对应位于第一支架111;第二凸环1552和第二凹环1554对应位于第二支架112。第二传动机构15还包括第一滚珠轴承1561、第二滚珠轴承1562、第一密封件1563和第二密封件1564。第一滚珠轴承1561设于第一支架111,且抵接于第一凸环1551沿第二轴155轴向背离第二凸环1552的一侧。第二滚珠轴承1562设于第二支架112,且抵接于第二凸环1552沿第二轴155轴向背离第一凸环1551的一侧。第一密封件1563设于第一凹环1553,且抵接于第一支架111。第二密封件1564设于第二凸环1552,且抵接于第二支架112。抵接表示两者能够相互接触,并能承受一定的相互作用力。
第一滚珠轴承1561与第二滚珠轴承1562位于第一凸环1551与第二凸环1552的外侧,使第二轴155能够相对第一支架111、第二支架112转动的同时,保持在第二轴155在轴向上的位置固定,使第二轴155稳定转动。第一密封件1563、第二密封件1564能够防止液体或固体等污染物从内侧进入第二轴155与第一支架111、第二轴155与第二支架112之间,避免造成第二轴155转动卡滞。第一凹环1553限制第一密封件1563在第二轴155的轴向上相对第二轴155固定,确保第一密封件1563的密封稳定。第二凸环1552限制第二密封件1564在第二轴155的轴向上相对第二轴155固定,确保第二密封件1564的密封稳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563、第二密封件1564包括但不限于为O型圈等。
参见图1、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152能够带动行走轴121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第二传动轮152不能带动行走轴121沿第二转动方向T2转动。第一转动方向T1与第二转动方向T2相反。
第二传动轮152仅能单向带动行走轴121转动,则电机13驱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与第二传动轮152带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之间,两者互不干扰,避免用户脚踏骑行电动车100时,避免用户反向限制电机13的工作,造成电机13的损伤,也避免电机13工作时带动第二传动轮142转动,用户出现意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轴121带动行走轮122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行走轮122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且接触地面时,电动车100为前进的运动状态。
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152包括外圈1521和内圈1522。外圈1521与第二驱动轮151传动连接。外圈1521套设于内圈1522的外周。内圈1522固定设于动力轴。外圈1521和内圈1522中的一个为棘轮。当外圈1521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时,外圈1521带动内圈1522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
电动车100外部的作用力经第二驱动轮151传动而驱动第二传动轮152转动,从而将用户脚踏骑行的作用力传递至行走轴121。其中内圈1522固定设于动力轴,外圈1521与内圈1522通过棘轮结构实现对内圈1522的单向转动的驱动,从而使用户的人力驱动仅能驱动行走轴121单向转动,避免与电机13的电力驱动之间相互形成阻碍。即,外圈1521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时,外圈1521与内圈1522同步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外圈1521沿第二转动方向T2转动时,且第一传动机构14不带动行走轴121转动,则内圈1522相对悬架机构17维持固定。
参见图1、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行走机构12还包括碟盘123。碟盘123固定设于行走轴121。碟盘123俗称刹车碟片,制动机构16夹紧碟盘123实现碟盘123的转动制动。制动机构16配合碟盘123对行走轮122的转动进行制动。第二传动机构15还包括转接座1571和紧固件1572。紧固件1572将转接座1571和碟盘123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轮152设于转接座1571。
第二传动轮152通过转接座1571固定至碟盘123,而碟盘123与行走轮122同步转动,因而第二传动轮152通过碟盘123带动行走轴121的转动。第二传动轮152借助碟盘123实现与行走轴121的连接,省去在行走轴121上新增连接结构,简化行走轴121处的结构,提高电动车100整体空间利用率,进而能够减轻电动车100整体重量,提升操控体验。
参见图2、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座1571套设于行走轴121。紧固件1572沿行走轴121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紧固件1572包括但不限于为螺钉、螺栓、销钉等。
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152与转接座1571螺纹连接,且第二传动轮152相对转接座1571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以建立螺纹连接关系。内圈1522螺纹连接至转接座1571。
第二传动轮152仅能单向带动行走轴121转动,避免电力驱动行走轴121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与人力驱动行走轴121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之间相互干扰。而第二传动轮152与转接座1571之间的螺纹锁紧方向以及第二传动轮152带动行走轴121转动的方向保持一致,避免用户在脚踏骑行电动车100的过程中造成第二传动轮152与转接座1571相互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144与第一驱动轮141之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行走轴121与第一传动轮142之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通过花键结构能够在两者建立稳定的转动传动关系,使得第一传动机构14能够稳定地将电机13的驱动力传递至行走轴12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144与第一驱动轮141之间、行走轴121与第一传动轮142之间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平键结构、半圆键结构以及斜键结构等形式连接。
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15还包括曲柄158和脚踏159。曲柄158与脚踏159设有两组。一组中,曲柄158与第二驱动轮151固定连接,且曲柄158沿第二轴155的径向延伸,脚踏159转动设于曲柄158;另一组中,曲柄158与第二轴155固定连接,且曲柄158沿第二轴155的径向延伸,脚踏159转动设于曲柄158。通过第二轴155、曲柄158和脚踏159,将电动车100外部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二驱动轮151。电动车100在使用状态时,用户踩踏脚踏159以带动第二驱动轮151转动,通过第二传动轮152带动行走轴121转动,从而实现电动车100的脚踏骑行功能。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架机构17能够相对车架11平移或转动,从而实现减震。行走机构12还包括转向轮124,转向轮124用于实现电动车100前进方向的变向。悬架机构17设有多个,转向轮124转动连接至未连接有行走轮122的悬架机构17。行走轮122、转向轮124的数量各自包括但不限于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
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动车100在水平地面使用时,转向轮124位于前侧、行走轮122位于后侧。第一轴144、第二轴155以及行走轴121由前向后依次分布,且在上下方向上大致处于同一高度。第一传动机构14位于车架11、悬架机构17的左侧,第二传动机构15位于车架11、悬架机构17的右侧。用户踩踏脚踏159,使第二驱动轮151沿第一转动方向T1转动时,电动车100向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动车100包括但不限于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助力车等。
参见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14、第二传动机构15与行走轮122的安装方式为:将第一驱动轮141与第一轴144装配至电机13,将第二驱动轮151与第二轴155装配至行走轴121,将第一传动轮142和第二传动轮152装配至行走轴121;将第一传动件143与第一驱动轮141、第一传动轮142啮合,调整行走轴121相对悬架机构17的位置,使第一传动件143张紧;将第二传动件153与第二驱动轮151、第二传动轮152啮合,转动张紧支架1541将张紧轮1542与第二传动件153的内周啮合,使第二传动件153张紧。
本申请中,电动车100的第一传动轮142以及第二传动轮152同时设于行走轴121,将电力驱动和人力驱动的驱动端转移至车架11和/或悬架机构17的其他位置,实现电机13的中置布置形式,同时也可以通过人力驱动电动车100。提高电动车100整车的空间利用率,满足在整车重量不超过55Kg的前提下,同时具备电力驱动和人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车,包括:
车架;
悬架机构,所述悬架机构连接于所述车架;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轴和行走轮,所述行走轴转动设于所述悬架机构,所述行走轮固定设于所述行走轴;
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车架,所述电机与所述行走轴传动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传动轮,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转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设于所述行走轴以带动所述行走轴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转动设于所述悬架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轮被构造为受所述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驱动而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轮设于所述行走轴以带动所述行走轴转动;
在所述行走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位于所述行走轮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件连接,
在所述行走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位于所述行走轮的同侧,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位于所述行走轮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张紧支架和张紧轮,所述张紧支架转动设于所述悬架机构,所述张紧轮转动设于所述张紧支架,所述张紧轮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啮合,且向所述第二传动件施加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内周朝向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外周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所述第一轴设于所述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轮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轴,第一轴带动第一驱动轮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轴,所述第二轴转动设于所述悬架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轮固定设于所述第二轴;
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间隔设置,且相互独立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机构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第二轴的轴向分布,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二轴部分位于所述空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沿轴向间隔设有第一凸环、第二凸环、第一凹环和第二凹环,沿所述第二轴的轴向,所述第一凹环和所述第二凹环均位于所述第一凸环和所述第二凸环之间,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滚珠轴承、第二滚珠轴承、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滚珠轴承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且抵接于所述第一凸环沿所述第二轴轴向背离所述第二凸环的一侧,所述第二滚珠轴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且抵接于所述第二凸环沿所述第二轴轴向背离所述第一凸环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一凹环,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凸环,且抵接于所述第二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轮能够带动所述行走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轮不能带动所述行走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轮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第二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外圈套设于所述内圈的外周,所述内圈固定设于所述行走轴,且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中的一个为棘轮,
当所述外圈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外圈带动所述内圈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碟盘,所述碟盘固定设于所述行走轴,所述电动车还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配合所述碟盘对所述行走轮的转动进行制动,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转接座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转接座和所述碟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设于所述转接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轮能够带动所述行走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轮不能带动所述行走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转接座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轮相对所述转接座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建立螺纹连接关系。
CN202321343362.1U 2023-05-29 2023-05-29 电动车 Active CN219806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3362.1U CN219806927U (zh) 2023-05-29 2023-05-29 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3362.1U CN219806927U (zh) 2023-05-29 2023-05-29 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6927U true CN219806927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7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3362.1U Active CN219806927U (zh) 2023-05-29 2023-05-29 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6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6561B2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for wheel and hub of electric bicycle
US9162557B2 (en) Drive unit for a vehicle wheel
CN1096376C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整体动力组件
US20180056774A1 (en) Wheel Hubs and Power Wheels Containing the Same
CN102009576A (zh) 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CN219806927U (zh) 电动车
US11767080B1 (en) Rear sprocket assembly
US20100212985A1 (en)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 cycle
KR100968763B1 (ko) 자전거용 이륜구동형 구동구조
US10479446B2 (en) Propulsion device for a bicycle
CN115571257A (zh) 中置电机及代驾折叠电动车
CN113968303A (zh) 一种易装配的摇摆式三轮车
CN220616085U (zh) 电动自行车
CN110696553A (zh) 一种自行车花鼓体结构
CN210555399U (zh) 一种省力自行车
CN108609105B (zh) 一种人力驱动车助力装置
JP2022539973A (ja) 自転車用電動ギアモータアセンブリ
CN219806926U (zh) 电动车
CN114347717B (zh) 变形轮的转换装置及变形轮
CN106828762B (zh) 轮毂电机结合轴传动的自行车驱动系统
CN114347716B (zh) 变形轮
CN216102636U (zh) 一种易装配的摇摆式三轮车
CN201116147Y (zh) 半踏式轻便快捷自行车
CN104097738B (zh) 一种前后轮360°转向自行车的传动装置
CN220009333U (zh) 一种无辐式空心轮毂车轮及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