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206U - 单体电池及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体电池及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01206U CN219801206U CN202321194504.2U CN202321194504U CN219801206U CN 219801206 U CN219801206 U CN 219801206U CN 202321194504 U CN202321194504 U CN 202321194504U CN 219801206 U CN219801206 U CN 2198012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block
- pole
- battery
- hol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43 active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alumane;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AlH3].[Cu] JRBRVDCKNXZZG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体电池及电池装置;该单体电池包括:电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为铜极耳,第二极耳为铝极耳;第一极柱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极柱和第一导电块,第一极柱电连接于第一极耳;第二极柱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极柱和第二导电块,第二极柱电连接于第二极耳;第一导电块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第二导电块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第一导电块的厚度等于第二导电块的厚度,第一导电块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导电块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0.9且≤0.99,第一基准面与第一导电块背离电芯的一面平行;第一导电块上设置有缺口。该单体电池减轻局部析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及包括该单体电池的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目前的单体电池存在局部析锂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局部析锂的不足,提供一种减轻局部析锂的单体电池及包括该单体电池的电池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包括:
电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为铜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为铝极耳;
第一极柱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极柱和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设置于所述单体电池的外部,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
第二极柱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极柱和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设置于所述单体电池的外部,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块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厚度,所述第一导电块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0.99,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块背离所述电芯的一面平行;所述第一导电块上设置有缺口。
本公开的单体电池,一方面,在第一导电块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使得第一导电块的体积较小,电阻较大,从而减小第一导电块的电流传输速率,使得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尽量接近,避免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差异较大导致的局部析锂;另一方面,第一导电块的厚度等于第二导电块的厚度,使得第一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基本共面,方便第一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与汇流排的连接,而且,不会由于第一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的高度不同导致在汇流排上产生牵拉力,使得汇流排与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连接不稳固;再一方面,第一导电块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0.99,既保证了第一导电块的过流面积,又提高了单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的一致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
电池箱;
单体电池,设置为至少两个,设于所述电池箱内,所述单体电池为上述所述的单体电池。
本公开的电池装置,一方面,在第一导电块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使得第一导电块的体积较小,电阻较大,从而减小第一导电块的电流传输速率,使得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尽量接近,避免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差异较大导致的局部析锂;另一方面,第一导电块的厚度等于第二导电块的厚度,使得第一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基本共面,方便第一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与汇流排的连接,而且,不会由于第一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背离盖板的一面的高度不同导致在汇流排上产生牵拉力,使得汇流排与第一导电块和第二导电块连接不稳固,以保证电池装置的电性能;再一方面,第一导电块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0.99,既保证了第一导电块的过流面积,又提高了单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的一致性,进一步保证电池装置的电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单体电池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体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第一极柱组件另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极柱组件又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电池装置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芯;11、电芯主体;12、第一极耳;13、第二极耳;
2、第一极柱组件;21、第一极柱;22、第一导电块;221、第一通孔;222、缺口;222a、缺角;
3、第二极柱组件;31、第二极柱;32、第二导电块;321、第二通孔;
4、转接片;5、绝缘件;
6、电池壳体;61、盖板;611、第一过孔;612、第二过孔;62、底护板;63、侧板;
10、单体电池;
20、电池箱;201、底板;202、第一侧边框;203、第二侧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10,参照图1-图4所示,该单体电池10可以包括电芯1、第一极柱组件2以及第二极柱组件3;电芯1可以包括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2为铜极耳,第二极耳13为铝极耳;第一极柱组件2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极柱21和第一导电块22,第一导电块22设置于单体电池10的外部,第一极柱21电连接于第一极耳12;第二极柱组件3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极柱31和第二导电块32,第二极柱组件3设置于单体电池10的外部,第二极柱31电连接于第二极耳13;其中,第一导电块2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第二导电块3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第一导电块22的厚度等于第二导电块32的厚度,第一导电块2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导电块3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0.99,第一基准面与第一导电块22背离电芯1的一面平行;第一导电块22上设置有缺口222。
本公开的单体电池10,一方面,缺口222使得第一导电块22的体积较小,电阻较大,从而减小第一导电块22的电流传输速率,使得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尽量接近,避免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差异较大导致的局部析锂;另一方面,第一导电块22的厚度等于第二导电块32的厚度,使得第一导电块2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32背离盖板61的一面基本共面,方便第一导电块2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3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与汇流排的连接,而且,不会由于第一导电块2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32背离盖板61的一面的高度不同导致在汇流排上产生牵拉力,使得汇流排与第一导电块22和第二导电块32连接不稳固;再一方面,既保证了第一导电块22的过流面积,又提高了单体电池10的正极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的一致性。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单体电池10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即单体电池10可以设置为四棱柱电池,因此,电池壳体6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具体地,电池壳体6可以包括盖板61、底护板62和四个侧板63;四个侧板63两两相对设置;四个侧板63依次首尾连接形成长方体的筒状。在四个侧板63的一侧连接有一个盖板61,在四个侧板63的相对另一侧连接有底护板62。盖板61、底护板62和四个侧板63围绕形成容纳空间。
电池壳体6的材质可以铝、钢或其他金属、合金材质等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质,在此不一一说明。
参照图2所示,在电池壳体6内设置有电芯1,电芯1可以包括电芯主体11、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电芯主体11可以为叠片式电芯1,为了与长方体结构的电池壳体6配合,电芯主体11也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电芯主体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均设置为多层。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极片为负极片,第二极片为正极片。第一极片的材质为铜,第二极片的材质为铝。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涂布有不同的活性物质。
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电芯主体11可以为卷绕式电芯1,将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形成的层叠结构卷绕即形成卷绕式电芯1。
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可以设于电芯主体11的相对两端面。
具体地,第一极耳12连接于第一极片,使得第一极耳12为负极耳;而且第一极耳12位于第一端面背离电芯主体11的一侧;可以是第一极片的一部分延伸突出于电芯主体11,并折弯至第一端面背离电芯主体11的一侧形成第一极耳12;这种情况下,第一极耳12可以覆盖第一端面的一部分或全部,而且,第一极耳12的材质与第一极片的材质相同,均是铜。
第二极耳13连接于第二极片,使得第二极耳13为正极耳;而且第二极耳13位于第二端面背离电芯主体11的一侧,可以是第二极片的一部分延伸突出于电芯主体11,并折弯至第二端面背离电芯主体11的一侧形成第二极耳13;这种情况下,第二极耳13可以覆盖第二端面的一部分或全部,而且,第二极耳13的材质与第二极片的材质相同,均是铝。
而且,第一极耳12通过一个转接片4转接至电芯主体11靠近盖板61的一端面,第二极耳13通过另一个转接片4转接至电芯主体11靠近盖板61的一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为未设置活性物质涂层的导电箔材区,即在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上没有涂覆活性物质涂层,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是用于传输电流的集流层。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盖板61上设置有第一过孔611和第二过孔612。第一极柱组件2贯穿第一过孔611,且与第一极耳12电连接,使得第一极柱组件2形成单体电池10的负极。第二极柱组件3贯穿第二过孔612,且与第二极耳13电连接,使得第二极柱组件3形成单体电池10的正极。而且,第一极柱组件2与盖板61之间设置有绝缘件5,通过绝缘件5绝缘隔离第一极柱组件2和盖板61;第二极柱组件3与盖板61之间设置有绝缘件5,通过绝缘件5绝缘隔离第二极柱组件3和盖板61。
具体而言,第一极柱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极柱21和第一导电块22。第一导电块22设置为长方体结构,第一导电块22位于盖板61背离电芯1的一侧,即第一导电块22设置在电池壳体6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块22设置在单体电池10的外部;在第一导电块2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21;第一极柱21贯穿第一通孔221且贯穿盖板61上的第一过孔611。而且,第一极柱21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块22铆接,以实现第一极柱21和第一导电块22的固定连接。第一极柱21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一极耳12,以实现第一极柱组件2与第一极耳12电连接,第一极柱21与第一极耳12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一极柱21的材质可以是铜铝合金,既方便与第一极耳12的焊接连接,又方便与汇流排(汇流排的材质为铝)的焊接连接。当然,在第一导电块22上可以不设置第一通孔221,第一极柱21与第一导电块2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焊接或粘接等等。
第二极柱组件3可以包括第二极柱31和第二导电块32。第二导电块32设置为长方体结构,第二导电块32位于盖板61背离电芯1的一侧,即第二导电块32设置在电池壳体6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二导电块32设置在单体电池10的外部;在第二导电块3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21;第二极柱31贯穿第二通孔321且贯穿盖板61上的第二过孔612。而且,第二极柱31的一端与第二导电块32铆接,以实现第二极柱31和第二导电块32的固定连接。第二极柱31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第二极耳13,以实现第二极柱组件3与第二极耳13电连接,第二极柱31与第二极耳13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第二极柱31的材质可以是铝,既方便与第二极耳13的焊接连接,又方便与汇流排(汇流排的材质为铝)的焊接连接。当然,在第二导电块32上可以不设置第二通孔321,第二极柱31与第二导电块3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焊接或粘接等等。
而且,第一导电块2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以及第二导电块32背离盖板61的一面均需要与汇流排连接,第一导电块22的厚度等于第二导电块32的厚度,使得第一导电块2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32背离盖板61的一面基本共面,方便第一导电块2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3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与汇流排的连接,而且,不会由于第一导电块22背离盖板61的一面与第二导电块32背离盖板61的一面的高度不同导致在汇流排上产生牵拉力,使得汇流排与第一导电块22和第二导电块32连接不稳固。
但是,由于第一导电块2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第二导电块32的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第一导电块22的厚度与第二导电块32的厚度相同,使得第一导电块22的结构与第二导电块32的结构基本相同;再有第一极耳12的材质与第一极片的材质相同均是铜,而第二极耳13的材质与第二极片的材质相同均是铝,导致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较快,而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较慢,使得正极和负极电流传输速率差异较大,导致电池内部锂离子传输速率不一致,而存在局部析锂的风险。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块2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导电块3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0.99,例如,第一导电块2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导电块3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可以是0.91、0.915、0.92、0.925、0.93、0.935、0.94、0.945、0.95、0.955、0.96、0.965、0.97、0.975、0.98、0.985等等;第一基准面与第一导电块22背离电芯1的一面平行,而且,在第一导电块22上设置有缺口222,缺口222使得第一导电块22的体积较小,电阻较大,从而减小第一导电块22的电流传输速率,使得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尽量接近,避免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差异较大导致的局部析锂。
而且,如果第一导电块2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导电块3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过小,使得第一导电块2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过小,第一导电块22的过流面积过小。
上述数值范围保证了第一导电块22的过流面积,又提高了单体电池10的正极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的一致性。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缺口222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导电块22上的拐角部的缺角222a,即将第一导电块22的拐角部去除一部分形成缺角222a。缺角222a可以包括弧面,弧面不仅加工方便而且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应力集中。当然,缺角222a也可以包括平面,即将第一导电块22的挂角处切出一个平面。
进一步地,缺角222a与第一导电块22的侧壁平滑连接,具体地,缺角222a的平面或弧面与第一导电块22的侧壁之间连接弧面,即缺角222a的平面或弧面与第一导电块22的侧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进一步使得第一导电块22的加工方便而且避免发生应力集中。
另外,在本公开的另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缺口222可以为设置在第一导电块22的长边或宽边的缺口222,即将第一导电块22的长边或宽边去除一部分形成缺口222。
缺口22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缺口222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半椭圆形、矩形等等。
而且,缺口222与第一导电块22之间圆弧过渡,即缺口222的侧壁与第一导电块22的侧壁之间圆弧过渡连接,使得第一导电块22的加工方便而且避免发生应力集中。
在第一导电块22上设置有缺角222a的情况下,缺角222a对第一导电块22的长边和宽边均有去除,使得第一导电块22具有最大长度(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最小长度(长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也具有最大宽度(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和最小宽度(宽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
在第一导电块22的长边设置有缺口222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块22的长边有去除,使得第一导电块22具有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在第一导电块22的宽边设置有缺口222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块22的宽边有去除,使得第一导电块22具有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
第一导电块22的最大长度就是没有设置缺口222部分的长度,第一导电块22的最大宽度就是没有设置缺口222部分的宽度。
而在第二导电块32上没有设置缺口222,第二导电块32设置的长方体的结构,因此,第二导电块32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二导电块32的长度)一般只有一个,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样第二导电块32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二导电块32的宽度)一般只有一个,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一导电块2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第二导电块32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即第一导电块22的最大长度可以与第二导电块32的长度相同,而且,第一导电块22的最大宽度可以与第二导电块32的宽度相同。第一导电块22的最小长度与第二导电块32的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9,例如,第一导电块22的最小长度与第二导电块32的长度的比值可以是0.92、0.95、0.97等等。第一导电块22的最小宽度与第二导电块32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9,例如,第一导电块22的最小宽度与第二导电块32的宽度的比值可以是0.92、0.95、0.97等等。如此设置,以使第一导电块2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二导电块32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0.99。从而通过缺口222使得第一导电块22的体积较小,电阻较大,从而减小第一导电块22的电流传输速率,使得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基本相同,避免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差异较大导致的局部析锂。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2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第二通孔3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不同。具体地,第一通孔2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通孔3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小于1,例如,第一通孔2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通孔3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的比值可以是0.82、0.85、0.87、0.9、0.93、0.95、0.98等等。
第一通孔221与第一极柱21配合,第二通孔321与第二极柱31配合;第一通孔221可以为圆形通孔,第二通孔321可以为圆形通孔。那么,第一极柱2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第二极柱3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这种情况下,是第一通孔221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321的直径。
当然,第一通孔221可以为矩形通孔、椭圆形通孔等等,第二通孔321可以为矩形通孔、椭圆形通孔等等。那么,第一极柱21设置为椭圆柱体结构、棱柱体结构等等,第二极柱31设置为椭圆柱体结构、棱柱体结构等等。
将第二通孔321设置的较大,使得第二极柱3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一极柱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具体而言,第一极柱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极柱3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小于1,例如,第一极柱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极柱3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的比值可以是0.82、0.85、0.87、0.9、0.93、0.95、0.98等等。增加了第二极柱3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即增加了第二极柱31的体积,从而增加了第二极柱31的体积和过流面积,增加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使得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基本相同,避免正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和负极的电流传输速率差异较大导致的局部析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极柱21和第二极柱31均设置为台阶结构,而且台阶数量相同,即第一极柱21和第二极柱31均设置为不同直径多段,第一极柱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极柱3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的比值,指的是同一段的第一极柱2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第二极柱31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的比值。
而且,第一极柱21的导热速率较大,第二极柱31的导热速率较小,将第二极柱31的体积设置的较大,可以增加第二极柱31的散热面积,有利于第二极柱31的散热,使得第一极柱21的温度与第二极柱31的温度基本保持一致,避免第一极柱21的温度与第二极柱31的温度差异较大影响单体电池10的循环寿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参照图5所示,该电池装置可以包括电池箱20以及单体电池10;单体电池10设置为至少两个,设于电池箱20内,单体电池10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10,单体电池10的具体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电池装置可以包括电池箱20,参照图5所示,电池装置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因此,电池箱20可以设置为长方体的结构。具体地,电池箱20可以包括底板201、保护盖(图中未示出)、两个第一侧边框202和两个第二侧边框203,底板201和保护盖可以设置为矩形。在底板201的四周设置有两个第一侧边框202和两个第二侧边框203,两个第一侧边框202和两个第二侧边框203首尾连接形成矩形框,第一侧边框202沿宽度方向延伸,第二侧边框203沿长度方向延伸,在两个第一侧边框202和两个第二侧边框203的与底板201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保护盖,使得保护盖与底板201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边框202和两个第二侧边框203连接于保护盖与底板201之间。底板201、保护盖、两个第一侧边框202和两个第二侧边框203围绕形成电池箱20的容纳腔。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底板201和保护盖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侧边框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且围绕形成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使得电池箱20形成为圆柱状、椭圆柱状、棱柱状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没有保护盖,电池箱20直接装配至汽车底盘,电池箱20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申请中提及的“平行”、“垂直”,并不是完全平行、垂直,而是有一定的误差的;例如,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9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垂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为铜极耳,所述第二极耳为铝极耳;
第一极柱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极柱和第一导电块,所述第一导电块设置于所述单体电池的外部,所述第一极柱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
第二极柱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极柱和第二导电块,所述第二导电块设置于所述单体电池的外部,所述第二极柱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块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厚度,所述第一导电块在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导电块在所述第一基准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9且小于等于0.99,所述第一基准面与所述第一导电块背离所述电芯的一面平行;所述第一导电块上设置有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极柱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导电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极柱贯穿所述第二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小于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的径向截面的面积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二极柱的径向截面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8且小于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最小长度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长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9,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最小宽度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9。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导电块之间圆弧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块的拐角部的缺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角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侧壁平滑连接。
10.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
单体电池,设置为至少两个,设于所述电池箱内,所述单体电池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单体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94504.2U CN219801206U (zh) | 2023-05-17 | 2023-05-17 | 单体电池及电池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94504.2U CN219801206U (zh) | 2023-05-17 | 2023-05-17 | 单体电池及电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01206U true CN219801206U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54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94504.2U Active CN219801206U (zh) | 2023-05-17 | 2023-05-17 | 单体电池及电池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01206U (zh) |
-
2023
- 2023-05-17 CN CN202321194504.2U patent/CN2198012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33891B2 (ja) | 蓄電装置 | |
CN107452933B (zh) | 一种软包锂电池模组及绝缘组件及电源模块 | |
CN115588822B (zh) | 电池和电池组 | |
EP2615666A2 (en) | Battery pack with high output and large capacity | |
EP3175498B1 (en) | Battery spacer, electric core protection assembly and power battery | |
US20210135325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device | |
JP5193066B2 (ja) | 電極を保持するための部材を有する電極集合体及び該電極集合体を含む二次電池 | |
KR20140094020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전기 커넥터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 |
CN213150964U (zh) | 电极组件、电芯及电池模组 | |
WO2023004766A1 (zh) | 电池、用电设备和电池的制备方法 | |
CN114639926A (zh) |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 |
CN219801206U (zh) | 单体电池及电池装置 | |
CN218632379U (zh) | 电池及电子设备 | |
US12021269B2 (en) |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216597902U (zh) | 转接片、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6980824U (zh) | 电池 | |
CN114361732B (zh)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20306459U (zh) |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工装 | |
CN220209236U (zh) | 电池及电池包 | |
CN219393452U (zh) | 电池包 | |
CN219371288U (zh) | 电池组 | |
CN219759879U (zh) | 电池 | |
CN219959330U (zh) | 电池 | |
CN219801214U (zh) | 棱柱电池 | |
CN220042214U (zh) | 单体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