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205U - 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1205U
CN219801205U CN202320702538.1U CN202320702538U CN219801205U CN 219801205 U CN219801205 U CN 219801205U CN 202320702538 U CN202320702538 U CN 202320702538U CN 219801205 U CN219801205 U CN 219801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conductive sheet
groove
module accord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25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坤
江吉兵
党奎
胡建
朱建波
陈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25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1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1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1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导电片和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电芯,电芯包括壳体和极柱,壳体沿第二方向的一侧面凹陷设置有卡槽,且卡槽贯穿壳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极柱设置于卡槽内,相邻两个电芯的极柱通过导电片连接,导电片沿第二方向至少部分插设于卡槽内。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电芯的壳体上开设卡槽,使电芯的极柱设置在卡槽内,利用导电片进行电芯间极柱电连接时,导电片能够插设于卡槽内,减少导电片在电池模组中的占用空间,从而提升电池模组中电芯组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电池模组整体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模组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电池模组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轿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及储能等产品上。
目前,现有的电池模组采用集成母排对多个电芯进行集成,集成母排与电芯表面的极柱焊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集成母排凸出于电芯表面,使电池模组整体占用空间增加,对于固定尺寸要求高的电池模组,减少了电池模组中电芯组的占用空间,导致电池模组整体能量密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导电片和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电芯,所述电芯包括壳体和极柱,所述壳体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侧面凹陷设置有卡槽,且所述卡槽贯穿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侧,所述极柱设置于所述卡槽内,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极柱通过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导电片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电片沿第三方向排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卡槽的槽壁抵接,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槽的槽底凹陷设置有插槽,所述导电片对应所述插槽凸出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极柱位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极柱抵接。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插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孔,所述导电片对应所述第一孔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为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孔旋拧至所述螺纹孔,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电芯固定。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钢带、两个端板和两个绝缘板,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形成电芯组,所述电池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端板,所述钢带周向捆扎两个所述端板及所述电芯组,其中,所述端板与所述电芯组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板。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凹陷设置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用于容纳所述电芯组的膨胀。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端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引出块,所述电芯组通过连接片与所述引出块连接。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垫。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绝缘隔热垫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绝缘隔热垫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绝缘隔热垫间形成散热通道。
作为一种电池模组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数据采集线,所述数据采集线与所述导电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电芯的壳体上开设卡槽,使电芯的极柱设置在卡槽内,利用导电片进行电芯间极柱电连接时,导电片能够插设于卡槽内,减少导电片在电池模组中的占用空间,从而提升电池模组中电芯组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电池模组整体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芯组、绝缘板与端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电片;11、插接部;12、第二孔;2、电芯;21、壳体;211、卡槽;212、插槽;213、第一孔;3、钢带;4、端板;41、卡接槽;5、绝缘板;51、避空槽;6、引出块;61、卡接部;7、连接片;8、绝缘隔热垫;9、数据采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导电片1和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电芯2(第一方向为图2中X方向),电芯2包括壳体21和极柱,壳体21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为图2中Z方向,即高度方向)排列的一侧面凹陷设置有卡槽211,即壳体21的顶部凹陷设置有卡槽211,且卡槽211贯穿壳体21沿X方向排列的两侧,极柱设置于卡槽211内,相邻两个电芯2的极柱通过导电片1连接,导电片1沿Z方向至少部分插设于卡槽211内,X方向与Z方向呈夹角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导电片1可以沿Z方向的至少部分位于卡槽211内,优选地,导电片1完全位于卡槽211内,即导电片1的上表面低于或等于壳体21的上表面,通过在电芯2的壳体21上开设卡槽211,使电芯2的极柱设置在卡槽211内,利用导电片1进行电芯2间极柱电连接时,导电片1能够插设于卡槽211内,减少导电片1在电池模组中的占用空间,从而提升电池模组中电芯组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提升电池模组整体能量密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限定第二方向为图2中Z方向,还可以第二方向为图2中Y方向,即卡槽211设置于壳体21的侧面,此时,导电片1沿Y方向至少部分插设于卡槽211内,同样可以实现对导电片1的容纳,在此不做具体示例。
可选地,如图2所示,导电片1沿第三方向排列的两侧分别与卡槽211的槽壁抵接(第三方向为图2中Y方向),Y方向分别与X方向和Z方向呈夹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X方向、Z方向和Y方向相互垂直,通过利用卡槽211的槽壁对导电片1进行定位,可以快速的将导电片1与电芯2进行连接,连接便利;同时利用卡槽211的槽壁对导电片1进行Y方向的限制,避免导电片1沿Z方向移动,提升导电片1与壳体21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卡槽211的槽底凹陷设置有插槽212,导电片1对应插槽212凸出设置有插接部11,插接部11插接于插槽212内,极柱位于插槽212内,且插接部11与极柱抵接。通过利用插接部11与插槽212插接,该连接结构简单,生产及装配便利,生产成本低,且通过插接部11与插槽212可以实现连接定位,提升导电片1与壳体21的连接效率,组装效率高;另一方面,插槽212对插接部11周侧进行限定,使电芯2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插槽212的槽底开设有第一孔213,导电片1对应第一孔213开设有第二孔12,第一孔213为螺纹孔,螺栓穿过第二孔12旋拧至螺纹孔,导电片1与电芯2固定,同时实现导电片1与极柱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极柱设于插槽212的槽底,即极柱上开设第一孔213,第二孔12为光孔,利用螺栓连接使导电片1与电芯2固定,该连接方式拆装便利,连接稳固,可有效加强导电片1与壳体21的连接强度,防止导电片1向上脱离壳体21,从而保证导电片1与极柱的连接稳定性,保证导电片1与极柱接触良好。至此,通过卡槽211的槽壁对导电片1进行Y方向限定、插槽212对导电片1进行X方向限定、螺栓对导电片1进行Z方向限定,保证导电片1与壳体21连接稳固。此外,导电片1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极柱连接,第一孔213还可以为光孔,第一孔213及第二孔12用于焊接定位。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钢带3、两个端板4和两个绝缘板5,多个电芯2沿X方向并排设置形成电芯组,电池组沿X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端板4,钢带3周向捆扎两个端板4及电芯组,其中,端板4与电芯组之间设置有绝缘板5。通过设置端板4作为电芯组的保护壳体21,提升电芯组的安全性,同时加强电池模组整体结构的强度,端板4通常采用金属制件,满足电池模组保护的刚度需求,因此,在电芯组与端板4之间设置绝缘板5,以使电芯组与端板4绝缘,避免电芯2与端板4电性连接,保证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该电池模组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组方式稳定可靠,节省了装配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利于电池模组的拆卸维修。
可选地,如图3所示,绝缘板5朝向电芯组的一侧凹陷设置有避空槽51,避空槽51用于容纳电芯组的膨胀。本实施例中,避空槽51为间隔设置的两个通槽,通槽可使得绝缘板5对电芯2的膨胀进行避让,以留出膨胀余量,且两个通槽之间的结构为加强筋,可对电芯2进行有效支撑,确保电芯2的固定效果,从而提升电芯2寿命。同时加强筋的设置保证了绝缘板5的结构强度,避免电芯2膨胀导致绝缘板5损坏的现象发生。关于通槽的数量、分布及位置,可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作过分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端板4上可拆卸连接有引出块6,电芯组通过连接片7与引出块6连接。引出块6的壳体为绝缘材料,即引出块6与端板4的接触部分为绝缘材料,通过连接片7进行电芯组高压引出的同时与保持端板4绝缘,避免连接片7与端板4导通发生漏电,保证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端板4上设置有卡接槽41,引出块6上凸出设置有卡接部61,通过卡接部61与卡接槽41的卡接配合,使引出块6与端板4进行快速地连接,拆装便利。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电芯2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垫8,以满足相邻两个电池间的散热功能,避免电芯组温度过高影响电芯2使用性能或造成自燃。优选地,绝缘隔热垫8设有多个,多个绝缘隔热垫8沿Z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绝缘隔热垫8间形成散热通道,增强电芯2间通风导向,加强电芯2间的散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数据采集线9,数据采集线9与导电片1连接。通过设置数据采集线9对各电芯2进行温度、电压等数据的采集,提升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采集线9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导电片1连接,且焊接点低于卡槽211的槽口,焊接结构可靠,稳定牢固,且不用额外设置其他连接结构,避免电池模组的高度增加,从而进一步保证该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导电片和多个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电芯,所述电芯包括壳体和极柱,所述壳体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侧面凹陷设置有卡槽,且所述卡槽贯穿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侧,所述极柱设置于所述卡槽内,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极柱通过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导电片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沿第三方向排列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卡槽的槽壁抵接,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底凹陷设置有插槽,所述导电片对应所述插槽凸出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极柱位于所述插槽内,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极柱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孔,所述导电片对应所述第一孔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为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孔旋拧至所述螺纹孔,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电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带、两个端板和两个绝缘板,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形成电芯组,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端板,所述钢带周向捆扎两个所述端板及所述电芯组,其中,所述端板与所述电芯组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凹陷设置有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用于容纳所述电芯组的膨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引出块,所述电芯组通过连接片与所述引出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热垫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绝缘隔热垫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绝缘隔热垫间形成散热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采集线,所述数据采集线与所述导电片连接。
CN202320702538.1U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模组 Active CN219801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2538.1U CN219801205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2538.1U CN219801205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1205U true CN219801205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0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2538.1U Active CN219801205U (zh) 2023-03-31 2023-03-31 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1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50734A (zh) 一种自带加热膜的电池模组结构
CN109950448B (zh) 软包锂电池模组
CN212848715U (zh) 一种电芯模组
CN216850220U (zh) 倒置式电池包结构、电池包箱体组、用电装置及储电柜
CN219801205U (zh) 电池模组
WO2024055508A1 (zh) 电芯模块和电池包
CN217544853U (zh) 一种电芯的连接结构
CN21545161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5275527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包含其的动力电池
CN214411418U (zh) 储能模组
CN201270266Y (zh) 电池连接装置
CN209766520U (zh) 电芯模组
CN218070024U (zh)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装置
CN219591588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8070151U (zh) 一种电池储能系统
CN218783188U (zh) Ccs组件、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20400692U (zh) 一种风冷储能插箱及风冷储能系统
CN220963689U (zh) 一种耐高温的电池包用绝缘件
CN217589323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
CN220873679U (zh) 电芯及电池包
CN215418406U (zh) 电池模组
CN217641694U (zh) 侧出极耳的方形铝壳电芯结构
CN2188874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CN215342726U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6850167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