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6520U - 电芯模组 - Google Patents

电芯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6520U
CN209766520U CN201920783795.6U CN201920783795U CN209766520U CN 209766520 U CN209766520 U CN 209766520U CN 201920783795 U CN201920783795 U CN 201920783795U CN 209766520 U CN209766520 U CN 209766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negative
positive
battery cell
electric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37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宏
王林
杜义贤
周俊杰
周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37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6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6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6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一种电芯模组,电芯模组包括组装架、两个以上电芯组件及顶盖结构,组装架具有至少一组定位区,定位区具有堆叠区及围绕堆叠区设置的限位槽;电芯组件叠设于堆叠区,限位槽将电芯组件限位于堆叠区;顶盖结构具有正极片及负极片,正极片及负极片分别与电芯组件的正极及负极相连。本申请通过将电芯组件叠设在堆叠区,再通过限位槽对电芯组件进行限位即可,相对于传统螺丝螺母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同时,可根据需要的电芯模组的容量,设计组装架的定位区的数量,即可进行容量扩展。

Description

电芯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芯组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芯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电芯组装形成电芯模组时,多采用螺丝及螺栓相互配合的方式将两个以上电芯固定,当采用螺丝及螺栓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电芯模组的组装时,组装繁琐,不便于电芯模组的扩容。同时电池包为了实现大功率,通常需要很多小的单体方壳电池成组,而当采用螺丝及螺栓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电芯模组的组装时,由于电芯模组不便于扩容,单体方壳电池的容量较小,当为了获得同样功率的电池包,需要较多数量的单体方壳电池,如此电池包的比功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模组。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包括组装架、两个以上电芯组件及顶盖结构,组装架具有至少一组定位区,定位区具有堆叠区及围绕堆叠区设置的限位槽;电芯组件叠设于堆叠区,限位槽将电芯组件限位于堆叠区中;顶盖结构具有正极片及负极片,正极片及负极片分别与电芯组件的正极及负极相连。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及承接部,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及设于电芯本体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承接部定位电芯本体,当电芯组件叠设于堆叠区,承接部限位于限位槽内;正极片及负极片分别与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相连。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承接部上设有多个连接片,正极耳及负极耳分别连接至少一连接片,正极片及负极片通过正极耳及负极耳上的连接片分别与正极耳和负极耳相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承接部包括若干连接框,连接框具有容纳电芯本体的容置空间,电芯本体位于容置空间内,连接片设于连接框,连接框限位于限位槽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承接部包括多个承接块,其中至少有两个承接块上设有连接片,当电芯的正极耳及负极耳分别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承接块上的连接片时,其余承接块分别与至少两个承接块配合,以定位正极耳及负极耳,承接块限位于限位槽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温控部,温控部设于定位区周边,以调节堆叠区中叠设的两个以上电芯组件的工作温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温控部包括盘管,其中组装架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区的周边设有盘管。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限位槽为多个,多个限位槽根据承接部的形状分设于所述堆叠区的周围。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顶盖结构包括盖体、至少一个正极片及与正极片数量一致的负极片,至少一个正极片设于盖体的其中一端,负极片设于盖体的另一端,或至少一个正极片与负极片设于盖体的同端。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盘管围绕堆叠区中叠设的两个以上电芯组件设置。
本申请通过将电芯组件依序叠设在堆叠区,再通过限位槽对电芯组件进行限位即可完成电芯模组的组装,相对于传统螺丝螺母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同时,可根据需要的电芯模组的容量,设计组装架的定位区的数量,方便进行容量扩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具有一个定位区时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具有多个定位区时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电芯模组入壳的结构图;
图4具有一个定位区的组装架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电芯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沿电芯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具有一个定位区时顶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具有多个定位区时顶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具有多个定位区时顶盖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中具有多个定位区时电芯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具有一个定位区且设置有盘管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一中具有一个定位区且设有盘管电芯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中具有多个定位区且设置有盘管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一中具有多个定位区且设有盘管电芯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二中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二中具有一个定位区的组装架的结构图;
图17为实施例二中具有多个定位区的组装架的结构图;
图18为实施例二中具有一个定位区的电芯组件堆叠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二中具有多个定位区的电芯组件堆叠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二中具有一个定位区的电芯模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二中具有多个定位区的电芯模组示意图;
图22为图21入壳后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三中电芯组件分解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三中组装架具有一个定位区时对应的顶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三中组装架具有多个定位区时顶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三中组装架具有多个定位区时另一顶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四中电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四中电芯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芯模组;11、组装架;111、定位区;1111、堆叠区;1112、限位槽;12、电芯组件;121、正极;122、负极;123、电芯;124、承接部;1231、电芯本体;1232、正极耳;1233、负极耳;1241、连接片;1242、铝连接片;1243、铜连接片;1244、连接框;1245、容置空间;1246、承接块;13、顶盖结构;131、盖体;132、正极片;133、负极片;14、壳体;15、温控部;151、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本实施例中的模组适用于正极耳及负极耳位于相对端及正极耳及负极耳未进行切极耳工艺的电芯组装。请参考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实施例中具有一个定位区时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具有多个定位区时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电芯模组入壳的结构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电芯模组1包括组装架11、电芯组件12、顶盖结构13及壳体14,其中电芯组件12为多个,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叠设于组装架11中,顶盖结构13设于组装架11上,壳体14容纳组装架11、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及部分顶盖结构13。
请参阅图4并请复阅图2,图4为具有一个定位区的组装架的结构图。组装架11具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区111,每一个定位区111具有一个堆叠区1111及多个限位槽1112,多个限位槽1112围绕堆叠区1111设置。其中当组装架11具有一个定位区111时,复阅图1所示,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由上至下依次叠设在堆叠区1111内,多个限位槽1112限位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以使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限位于堆叠区1111中。当组装架11具有多个定位区111时,每一个定位区111依序排列,且相邻的两个定位区111之间无间隔。限位槽1112的横截面呈L型,每一个定位区111的堆叠区1111都设有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
请参考图5和6,图5为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的立体图,图6为图5沿电芯长度方向的剖视图。电芯组件12为多个,每个电芯组件12包括电芯123和承接部124,承接部124设于电芯123。电芯123具有电芯本体1231以及设于电芯本体1231的正极耳1232和负极耳1233,承接部124设于电芯本体1231周围,以对电芯本体1231进行定位,当电芯组件12叠设于堆叠区1111时,承接部124限位于限位槽1112内,由于承接部124对电芯本体1231进行定位,使得电芯本体1231被限位于堆叠区1111内。
承接部124上设有多个连接片1241,承载部124用于承载多个连接片1241,连接片1241具体为与正极耳1232相连的铝连接片1242以及与负极耳1233相连的铜连接片1243,电芯123的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分别连接至少一连接片1241,也即电芯123的正极耳1232至少连接一个铝连接片1242,电芯123的负极耳1233至少连接一个铜连接片1243,当电芯组件12叠设于堆叠区1111,承接部124限位于限位槽1112内。本例中承接部124包括若干个连接框1244,连接框1244为塑料框,每个连接框1244中具有容纳电芯本体1231的容置空间1245,使电芯本体1231可容纳于容置空间1245中。可以沿着平行于电芯本体1231的方向,在电芯本体1231的下方设置一个连接框1244,或者为了避免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相对电芯本体1231出现倾斜,也可以沿着平行于电芯本体1231的方向,分别在电芯本体1231的上方及下方分设一个连接框1244。连接框1244可以为中空的矩形框,电芯本体1231设于矩形框中间的容置空间1245,当连接框1244为中空的矩形框时,每一个定位区111设置的限位槽1112可以对应设置2-4个,限位槽1112的横向截面为直角结构,限位槽1112若为2个时,2个限位槽1112设于连接框1244的对角位置,限位槽1112若为3个时,3个限位槽1112分设于连接框1244的3个角,限位槽1112若为4个时,4个限位槽1112设于连接框1244的4个角。再者,为了避免增加电芯组件12的厚度,设于电芯本体1231的连接框1244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正极耳1232或负极耳1233表面到电芯本体1231表面的厚度,也就是说,连接框1244设于电芯本体1231后,电芯本体1231突出于连接框1244或连接框1244的表面与电芯本体1231的表面齐平。
对应于本例中连接框1244的设置方式和结构,设置在连接框1244的连接片1241具有多种设置方式,如当沿着平行于电芯本体1231的方向,在电芯本体1231的下方设置一个连接框1244时,连接框1244的两端分别设一个铝连接片1242和一个铜连接片1243,当沿着平行于电芯本体1231的方向,分别在电芯本体1231的上方及下方分设一个连接框1244时,可以在位于电芯本体1231上方的连接框1244的两端分设一个铜连接片1243及一个铝连接片1242,或在电芯本体1231的下方的连接框1244的两端分设一个铜连接片1243及一个铝连接片1242,或一个铜连接片1243设于上方的连接框1244的其中一端,一个铝连接片1242设于下方的连接框1244的其中一端,此时,电芯组件12组装时,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连接框1244的一端与设有铜连接片1243的连接框1244的一端相对设置,也即二者处于电芯本体1231的相对端,与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的设置位置相匹配,或者请复阅图5和6,在上方及下方的连接框1244的两端均分别设一个铜连接1243片及一个铝连接片1242。当将电芯组件12叠设入堆叠区1111,每一个堆叠区1111中的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中,通过限位槽1112对依次叠设的多个连接框1244进行限位,将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限位于定位区111中。
请参考图7,图7为具有一个定位区时顶盖结构的示意图。顶盖结构13具有盖体131及正极片132、负极片133。盖体13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其中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的数量分别与组装架11中定位区111的数量相同,正极片132为铝极片,负极片133为铜极片。当组装架11具有一个定位区111时,盖体131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正极片132及一个负极片133,复阅图1所示,当在堆叠区叠设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时,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位于定位区111的相同的一端,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的负极122位于定位区111的相同的另一端,正极片132与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相接,负极片133与电芯组件12的负极122相接。请参考图8,图8为具有多个定位区时顶盖结构的示意图,当组装架11具有多个定位区111时,盖体131的相对的两端设有多个正极片132和多个负极片133。将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叠设于多个定位区111时,同一个定位区111中的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位于相同的一端,负极122位于相同的另一端。相邻的两个定位区111中,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可以位于相同的一端,也可以位于不同端,电芯组件12的负极121可以位于相同的一端,也可以位于不同端,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定位区111中,其中一个定位区111内的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及与另一个定位区111内的电芯组件12的负极122交错。请复阅图8,当相邻的两个定位区111中,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位于相同的一端,负极122位于相同的另一端时,对应的盖体131的其中一端设有多个正极片132,盖体131的另一端设有多个负极片133,也就是说,多个正极片132设于盖体131的相同的一端,多个负极片133设于盖体131的另一端。当将图8中顶盖结构13设于组装架11时,也即盖体131上的每一个正极片132连接每一个定位区111中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每一个负极片133连接每一个定位区111中电芯组件12的负极后,即形成图2所示的电芯模组1。请参阅图9和10,其分别为本例中具有多个定位区时顶盖结构的另一示意图以及具有多个定位区时电芯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当相邻的两个定位区111中,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与负极122交错排列时,也就是相邻两个定位区111中,其中一个定位区111的一端设置为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而另一个定位区111中的同端设置为电芯组件12的负极122,对应的,盖体131的其中一端设有多个正极片132及多个负极片133,正极片132与负极片133交错排列,盖体131的另一端设有多个正极片132及多个负极片133,正极片132与负极片133交错排列,盖体131的其中一端设置的正极片132与盖体131的另一端设置的负极片133相对。当将图9所示的顶盖结构13设于组装架11时,也即盖体131上的每一个正极片132连接每一个定位区111中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每一个负极片133连接每一个定位区111中电芯组件12的负极后,即形成图10所示的电芯模组1,为了避免相邻的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连接后发生短路,在相邻的正极片132和负极片133之间设置绝缘片。
请复阅1、2、4、5及6,当铜连接片1243及铝连接片1242设于连接框1244时,电芯123的正极耳1232的表面至少连接一个铝连接片1242,负极耳1233的表面至少连接一个铜连接片1243,而与正极耳1232相连接的铝连接片1242中,至少有一个铝连接片1242的部分区域向连接框1244的外侧折叠,当与负极耳1233相连接的铜连接片1243中,至少有一个铜连接片1243的部分区域向连接框1244的外侧折叠,以便于铝连接片1242与顶盖结构13的正极片132相接,铜连接片1243与顶盖结构13的负极片133相接。也即将连接框1244限位于限位槽1112中,设于正极耳1232上的向连接框1244外侧折叠的铝连接片1242与顶盖结构13的正极片132相接,设于负极耳1233上的向连接框1244的外侧折叠的铜连接片1243与顶盖结构13的负极片133相接。同时,在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上分别设置铝连接片1242及铜连接片1243,使得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分别通过铝连接片1242及铜连接片1243与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连接,增大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与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的连接面积。
为了进一步对电芯模组12内温度进行控制,至少一个定位区111的周边还设置有温控部15,温控部15为盘管151。请参考图11和12,其分别为设置有盘管的顶盖结构示意图以及具有一个定位区且设有盘管时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当设置有一个定位区111时,定位区111的两侧设有盘管151。请参考图13和14,其分别为具有多个定位区且设置有盘管的顶盖结构示意图以及具有多个定位区且设有盘管电芯模组结构示意图,当设置有多个定位区111时,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区111之间还设有围绕电芯组件12设置的盘管151,如当检测到电芯模组12内温度过高时,通过向盘管151内通入制冷液,对电芯模组1内部进行降温散热处理,提高电芯模组1的安全性,如当检测到电芯模组1内温度过低时,通过向盘管151内通入热水,对电芯模组1内部进行加热处理,避免低温环境下电池模组1输出功率降低。其中,盘管151的两端穿设在盖体131上,盘管151的中间部分沿着电芯组件12堆叠方向绕设在每一个叠设区1111中的电芯组件12的两侧。
综上,当电芯组件的正极及负极处于相对的两端时,对电芯组件进行组装形成电池模组,只需要将电芯组件叠设在堆叠区后,再通过限位槽对电芯组件进行限位,使电芯组件处于堆叠区中,电芯模组的组装相对于传统螺丝螺母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的电芯模组的容量,设计组装架的定位区的数量,即可进行容量的扩展,以获得大容量的单体方壳电池。大容量单体方壳电池的获得,可以有限减少电池包成组所需单体方壳电池的数量,从而实现在保持电池容量的同时,减小电池包总重,提高电池包的比功率。本例中电池模组适用于正极耳及负极耳位于电芯本体两端的卷绕电池或叠片电池的组装,以及切极耳电池及不需要切极耳的电池的组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电芯模组可用于切极耳的电芯的组装,与实施例一的不同首先在于承接部结构的不同,由于承载部结构的不同,组装架的结构相对实施例一发生变化。
请参考图15,其为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的示意图,本例中的承接部124包括多个承接块1246,承接块1246为塑料块,其中至少有两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连接片1241,也即至少有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一个铜连接片1243,至少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一个铝连接块1242,其余承接块1246上可以均设置铜连接块1243、或均设置铝连接块1242,或部分设置铜连接块1243,部分设置铝连接块1242,或不需要设置铜连接块1243也不需要设置铝连接块1242,电芯123的正极耳1232与其中至少一个承接块1246上的铝连接片1242相连,电芯123的负极耳1233与其中至少一个承接块1246上的铜连接块1243相接,其余可以根据其上设置的连接块1241的类别分别连接正极耳1232或负极耳1233,设置在正极耳1232上的承接块1246相互配合定位正极耳1232,设置在负极耳1233上的承接块1246相互配合定位负极耳1233,承接块1246限位于限位槽1112内。
其中承接部124可包括2个承接块1246,其中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铝连接片1242,另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铜连接片1243,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承接块1246位于正极耳1232上,设有铜连接片1243的承接块1246位于负极耳1233上,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承接块1246及设有铜连接片1243的承接块1246位于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的同侧。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承接块1246及设有铜连接片1243的承接块1246限位于限位槽1112内。
复阅图15,为了避免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相对电芯本体1231出现倾斜,承接部124包括4个承接块1246,4个承接块1246中至少有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铜连接片1243,至少有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铝连接片1242,另两个承接块1246可以不需要设置连接片1241,或其中一个承接块1246设置有铝连接片1242,另一个承接块1246设有铜连接片1243,当另两个承接块1246上未设置连接片1241时,其中一个承接块1241与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承接块1246分设于正极耳1232的两侧,对正极耳1232进行定位,另一个承接块1246与设有铜连接块1243的承接块1246分设于负极耳1233的两侧,对负极耳1233进行定位。当其中一个承接块1246设置有铝连接片1242,另一个承接块1246设有铝连接片1242时,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两个承接块1246分设于正极耳1232的两侧,设有铜连接片1243的两个承接块1246分设于负极耳1233的两侧,分别对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进行定位。
请参阅图16及图17,其分别为本实施例中具有一个定位区的组装架的结构图及具有多个定位区的组装架的结构图,本例中,与实施例一中组装架11结构不同的是,相邻的定位区111之间具有间隔,且每个限位槽1112的横截面呈凹字型。请参阅图18及图19,图18为具有一个定位区的电芯组件堆叠示意图,图19为具有多个定位区的电芯模组的结构图,当组装架具有一个定位区时,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依次叠设于定位区111中,承接块1246限位于限位槽1112中,其中承接块1246为矩形块状。当铜连接片1243及铝连接片1242设于承接块1246时,与正极耳1232相连接的铝连接片1242中,至少有一个铝连接片1242的部分区域向连接框1244的外侧折叠,与负极耳1233相连接的铜连接片1243中,至少有一个铜连接片1243的部分区域向连接框1244的外侧折叠,以便于铝连接片1242与顶盖结构13的正极片132相接,铜连接片1243与顶盖结构13的负极片133相接。也即将连接框1244限位于限位槽1112中,向连接框1244外侧折叠的铝连接片1242与顶盖结构13的正极片132相接,向连接框1244的外侧折叠的铜连接片1243与顶盖结构13的负极片133相接。本例中,限位槽1112的横截面为凹字形。当组装架11具有多个定位区111时,多个定位区111依次排列,每一个定位区111中堆叠有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请参考图20、图21及图22,其分别为本例中具有一个定位区的电芯模组示意图、具有多个定位区的电芯模组示意图以及具有多个定位区的电芯模组入壳后示意图,本例中电芯组件12的设置方式以及顶盖结构13与电芯组件12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本例不再赘述。
再者,为了避免增加电芯组件12的厚度,设于电芯本体1231的正极耳1232的两个承接块1246的厚度及正极耳1232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电芯本体1231的厚度,设于电芯本体1231的负极耳1233的两个承接块1246的厚度及负极耳1233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电芯本1231体的厚度。
当电芯组件12叠设于堆叠区1111后,通过限位槽1112对承接块1246的限位,使得电芯组件12限位于定位区111内,为了进一步对电芯模组1内温度进行控制,定位区111还设置有温控部15,温控部15为盘管151。请参考图11和12,其分别为设置有盘管的顶盖结构示意图以及具有一个定位区且设有盘管时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当设置有一个定位区111时,定位区111的两侧设有盘管151。请参考图13和14,其分别为具有多个定位区且设置有盘管的顶盖结构示意图以及具有多个定位区且设有盘管电芯模组结构示意图,当设置有多个定位区111时,在相邻的两个定位区111之间还设有围绕电芯组件12设置的盘管151,如当检测到电芯模组1内温度过高时,通过向盘管151内通入制冷液,对电芯模组1内部进行降温散热处理,提高电芯模组1的安全性,如当检测到电芯模组1内温度过低时,通过向盘管151内通入热水,对电芯模组1内部进行加热处理,避免低温环境下电池模组1输出功率降低。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本实施例中正极耳及负极耳位于电芯本体的同端。请参阅图23,其为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架11的结构可以与实施例一中组装架11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与实施例一中组装架11的结构不同,当本例中组装架11与实施例一种组装架11结构不同时,主要为限位槽1112的结构不同,其中每一个定位区111只需要设置一个限位槽1112,限位槽1112的横截面1112呈凹字型,也即一个限位槽1112容纳连接框1244,连接框1244其中一条边框位于限位槽1112的槽口。本实施例中连接框1244的结构及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一中相同,但由于本实施例中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位于电芯本体1231的同端,使得连接片1241的设置位置及顶盖结构13上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一形成区别。
请复阅图23,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连接框1244的连接片1241为多个,如当沿着平行于电芯本体1231的方向,在电芯本体1231的下方设置一个连接框1244时,连接框1244的同端分别设一个铝连接片1242和一个铜连接片1243,当沿着平行于电芯本体1231的方向,分别在电芯本体1231的上方及下方分设一个连接框1244时,可以在位于电芯本体1231上方的连接框1244的同端分设一个铜连接片1243及一个铝连接片1242,或在电芯本体1231的下方的连接框1244的同端分设一个铜连接片1243及一个铝连接片1242,或一个铜连接片1243设于上方的连接框1244的其中一端,一个铝连接片1242设于下方的连接框1244的其中一端,此时,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连接框1244的一端与设有铜连接片1243的连接框1244的一端位于电芯本体1231的同端,与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的设置位置相匹配,或者请复阅图23,在上方及下方的连接框1244的两端均分别设一个铜连接片1243及一个铝连接片1242。由于本例中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位于电芯本体1231的同端,为了避免分别连接在正极耳1232上的铝连接片1242与连接在负极耳1233上的铜连接片1243连接,导致短路,可以在铝连接片1242及铜连接片1243之间设置一个绝缘片,绝缘片设置在连接框1244上。当将电芯组件12叠设入堆叠区1111,每一个堆叠区1111中的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中,通过限位槽1112对依次叠设的多个连接框1244进行限位,将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限位于定位区111中,而连接框1244上设置有连接片1241的一端从限位槽1112的槽口露出。
请参考图24,其为本例中组装架具有一个定位区时对应的顶盖结构的示意图。顶盖结构13具有盖体131及正极片132、负极片133,盖体131上设有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当组装架11具有一个定位区111时,盖体131的其中一端设有相互间隔的一个正极片132及一个负极片133,正极片132与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相接,负极片133与电芯组件12的负极122相接。请参阅图25,其为本例中组装架具有多个定位区时顶盖结构的示意图,当组装架11具有多个定位区111时,相邻的定位区111中,电芯本体1231的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处于同端时,盖体131的其中一端设有多个正极片132和多个负极片133,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交错排列在盖体131的相同端,同一个定位区111中的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均连接同一个正极片132,同一个定位区111中的电芯组件12的负极122均连接同一个负极片133,为了避免相邻的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连接后发生短路,在相邻的正极片132和负极片133之间设置绝缘片。请参阅图26,其为本例中组装架具有多个定位区时另一顶盖结构的示意图,当组装架具有多个定位区111时,相邻的定位区111中,其中一个定位区111的电芯本体1231的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与另一个定位区111的电芯本体1231的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处于相对端时,盖体131的其中一端设有多个正极片132和多个负极片133,另一端设有多个正极片132及多个负极片133,每一端的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交错排列,同一个定位区111中的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均连接同一个正极片132,同一个定位区111中的电芯组件12的负极122均连接同一个负极片133,同样,为了避免相邻的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连接后发生短路,在相邻的正极片132和负极片133之间设置绝缘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本实施例中正极耳及负极耳位于电芯本体的同端。请参阅图27,其为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架11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组装架11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的顶盖结构13与实施例三中的顶盖结构1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中,承接部124包括多个承接块1246,如为两个承接块1246时,每一个承接块1246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铝连接片1242及一个铜连接片1243,或者其中一个承接块1246设有一个铝连接片1242,另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一个铜连接片1243,两个承接块1246分别位于正极耳1232的上方及正极耳1232的下方,铝连接片1242与正极耳1232相连,铜连接片1243与负极耳1233相连。或请参考图28,其为实施例三中电芯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承接部124为四个承接块1246时,其中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一个铝连接片1242,另一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一个铜连接片1243,其余两个承接块1246可以不需要设置铜连接片1243及铝连接片1242,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承接块1246与其中一个未设置铜连接片1243及铝连接片1242的承接块1246分别位于正极耳1232的上下表面,对正极耳1232进行定位,设有铜连接片1243的承接块1246与另一个未设置铜连接片1243及铝连接片1242的承接块1246分别位于负极耳1233的上下表面,对负极耳1233进行定位。或为四个承接块1246时,其中二个承接块1246上分别设有一个铝连接片1242,另二个承接块1246上分别设有一个铜连接片1243,设有铝连接片1242的二个承接块1246分别位于正极耳1232的上下表面,对正极耳1232进行定位,设有铜连接片1243的二个承接块1246分别位于负极耳1233的上下表面,对负极耳1233进行定位,为了避免相邻的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连接后发生短路,在相邻的正极片132和负极片133之间设置绝缘片。
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架(11)、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及顶盖结构(13),所述组装架(11)具有至少一组定位区(111),所述定位区(111)具有堆叠区(1111)及围绕所述堆叠区(1111)设置的限位槽(1112);所述电芯组件(12)叠设于所述堆叠区(1111),所述限位槽(1112)将所述电芯组件(12)限位于所述堆叠区(1111)中;所述顶盖结构(13)具有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所述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分别与所述电芯组件(12)的正极(121)及负极(12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12)包括电芯(123)及承接部(124),所述电芯(123)包括电芯本体(1231)及设于所述电芯本体(1231)的正极耳(1232)和负极耳(1233);所述承接部(124)定位所述电芯本体(1231),当所述电芯组件(12)叠设于所述堆叠区(1111),所述承接部(124)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112)内;所述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分别与所述正极耳(1232)和负极耳(123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124)上设有多个连接片(1241),所述正极耳(1232)和负极耳(1233)分别连接至少一连接片(1241),所述正极片(132)及负极片(133)通过所述正极耳(1232)和负极耳(1233)上的连接片(1241)分别与所述正极耳(1232)和负极耳(1233)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124)包括若干连接框(1244),所述连接框(1244)具有容纳所述电芯本体(1231)的容置空间(1245),所述电芯本体(1231)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245)内,所述连接片(1241)设于所述连接框(1244),所述连接框(1244)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1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124)包括多个承接块(1246),其中至少有两个承接块(1246)上设有连接片(1241),当所述电芯(123)的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分别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承接块(1246)上的连接片(1241)时,其余承接块(1246)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承接块(1246)配合,以定位所述正极耳(1232)及负极耳(1233),所述承接块(1246)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部(15),所述温控部(15)设于所述定位区(111)的周边,以调节所述堆叠区(1111)中叠设的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的工作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部(15)包括盘管(151),其中所述组装架(11)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区(111)的周边设有盘管(15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112)为多个,多个限位槽(1112)根据所述承接部(124)的形状分设于所述堆叠区(1111)的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结构(13)包括盖体(131)、至少一个正极片(132)及与所述正极片(132)数量一致的负极片(133),所述至少一个正极片(132)设于所述盖体(131)的其中一端,所述负极片(133)设于所述盖体(131)的另一端,或所述至少一个正极片(132)与所述负极片(133)设于所述盖体(131)的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151)围绕所述堆叠区(1111)中叠设的两个以上电芯组件(12)设置。
CN201920783795.6U 2019-05-28 2019-05-28 电芯模组 Active CN209766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3795.6U CN209766520U (zh) 2019-05-28 2019-05-28 电芯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3795.6U CN209766520U (zh) 2019-05-28 2019-05-28 电芯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6520U true CN209766520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62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3795.6U Active CN209766520U (zh) 2019-05-28 2019-05-28 电芯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6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6565A (zh) * 2019-05-28 2019-08-2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及电芯模组的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6565A (zh) * 2019-05-28 2019-08-27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模组及电芯模组的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3686B2 (en) Battery pack of compact structure
EP2765632B1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medium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US9023508B2 (en) Bus bar assembly of novel structure
EP2624334B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a compact structure
EP1891695B1 (en) Battery module for medium or large size battery pack
JP4515961B2 (ja) 二次電池を利用した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723158B1 (en) Battery module
KR101125592B1 (ko) 수명 특성과 안전성이 우수한 고용량 전지셀
WO2007064089A1 (en) Method of preparing battery core pack
KR20030066960A (ko) 이차전지
CN111463496B (zh)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CN214797496U (zh) 一种极片组件、电芯以及电池
KR20180118049A (ko) 조전지
CN112838259A (zh) 一种极片组件、电芯以及电池
CN209766520U (zh) 电芯模组
CN113363649B (zh) 固态电池簇和电池模组
CN220873385U (zh) 大功率平板变压器
CN218300145U (zh) 电池装置
CN218887315U (zh) 电池组
CN219203390U (zh) 电池组
CN219419280U (zh) 电池及电池包
CN218783200U (zh) 一种电芯组件及电池包
CN2188874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动力装置
CN218731658U (zh) 四棱柱型电池
CN219371156U (zh) 棱柱电池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