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3496B -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3496B
CN111463496B CN202010295095.XA CN202010295095A CN111463496B CN 111463496 B CN111463496 B CN 111463496B CN 202010295095 A CN202010295095 A CN 202010295095A CN 111463496 B CN111463496 B CN 111463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tab
connecting part
lug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50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3496A (zh
Inventor
戈志敏
皮玉平
周威
唐姣君
丁建明
刘彬
胡艳兰
易发亮
高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Ganfeng Li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Ganfeng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Ganfeng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Ganfeng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50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63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63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3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3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3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该叠片式锂电池包括外壳、电芯、顶盖、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包括与负极柱连接的第一极柱连接部以及与负极耳连接的第一极耳连接部,负极耳能够随着第一极耳连接部向第一极柱连接部翻折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上;第二连接片包括与正极柱连接的第二极柱连接部以及与正极耳连接的第二极耳连接部,正极耳能够随着第二极耳连接部向第二极柱连接部翻折并叠放第二极柱连接部上。本发明的连接片结构简单,翻折方便,降低了极耳的高度,提高了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本发明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极耳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电动汽车、储能行业和电动工具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由于它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自放电小、寿命长、可大电流充放电、环境友好等优点,已在储能、通信、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电池的安全性、使用寿命、能量密度是人们重点关注点。相比常规的卷绕式电芯锂电池,叠片式锂电池最大化的提高锂电池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叠片式锂电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
常用的锂离子电芯由盖板、铝壳、电芯构成。其主要结构件都集成在电芯盖板上,其中的连接片一般为金属软连接,连接片的作用是连接盖板和卷芯,将卷芯的电流导出到盖板上。传统的电芯连接片大多是双层连接片设计,现今随着电池包所采用的电芯容量的增加,电芯厚度越来越大,传统的连接片折弯越来越难以实现。由于传统连接片是双层连接片夹持卷芯极耳进行焊接,因此传统的折弯连接片在随着极耳厚度越来越大,连接片折弯时错层越来越严重,造成连接片折弯时越来越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芯以及设置在外壳上的顶盖,所述电芯上设置有负极耳和正极耳,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负极柱和正极柱,所述电芯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
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极柱连接部以及与第一极柱连接部连接且能够向第一极柱连接部翻折的第一极耳连接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与所述负极柱连接,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与所述负极耳连接,且负极耳能够随着第一极耳连接部向第一极柱连接部翻折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上;
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二极柱连接部以及与第二极柱连接部连接且能够向第二极柱连接部翻折的第二极耳连接部,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与所述正极柱连接,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与所述正极耳连接,且正极耳能够随着第二极耳连接部向第二极柱连接部翻折并叠放第二极柱连接部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且第一极耳连接部具有通过沿第一极柱连接部与第一极耳连接部的连接处翻折180°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上的最终状态;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且第二极耳连接部具有通过沿向第二极柱连接部和第二极耳连接部连接处翻折180°并叠放第二极柱连接部上的最终状态。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极耳叠放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之间,所述正极耳叠放在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之间。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电芯层叠设置,各所述电芯上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相互错位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连接,且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均能够随着第一极耳连接部向第一极柱连接部翻折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上;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分别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连接,且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均能够随着第二极耳连接部向第二极柱连接部翻折叠放在第二极柱连接部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的两端,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的两端。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芯包括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相互错位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第一电芯组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组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电芯组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组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所述负极柱上,所述负极耳超声焊接在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上。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所述正极柱上,所述正极耳超声焊接在第二极耳连接部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叠片式锂电池的组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一种叠片式锂电池的组装,所述方法包括:
S1、将第一极柱连接部与负极柱进行连接,将第二极柱连接部与正极柱进行连接;
S2、将第一极耳连接部与电芯的负极耳连接,将第二极耳连接部与电芯的的正极耳连接;
S3、将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负极耳、第二极耳连接部以及正极耳进行翻折并叠放在所述顶盖上,所述电芯随着所述负极耳和所述正极耳的翻折而叠放在所述顶盖上;
S4、将所述电芯装入外壳内,将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即完成锂电池的组装。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所述负极柱上,将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所述正极柱上;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将若干个电芯依次层叠在一起,各所述电芯上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且各电芯之间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错位设置,将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分别超声焊接在第一极耳连接部上,将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分别超声焊接在第二极耳连接部上;
所述步骤S3中,将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负极耳、第二极耳连接部以及正极耳进行翻折180°并叠放在所述顶盖上,所述负极耳叠放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之间,所述正极耳叠放在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之间,所述电芯朝所述顶盖翻转90°并放置在在顶盖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连接片结构简单,翻折方便,相比常规的叠片式锂电池分体式连接片结构,本发明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极耳装配后的高度,从而提高了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2、本发明通过将极耳折叠在连接片中间,降低了极耳插入电芯中所造成的短路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3、本发明采用电池叠片以及极耳错位的结构,相比常规的卷绕式电芯锂电池,降低了极耳的厚度,最大化的提高锂电池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4、本发明组装时,先将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分别与顶盖上负极柱和正极柱连接,再将负极耳和正极耳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最后将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进行翻折,组装方便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组装后的结构稳定,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锂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连接片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顶盖与连接片装配后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连接片折叠18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顶盖与连接片装配后,连接片折叠180°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与极耳连接后,连接片未折叠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10-顶盖,11-负极柱,12-正极柱;20-第一连接片;21-第一极柱连接部;22-第一极耳连接部;30-第二连接片;31-第二极柱连接部;32-第二极耳连接部;40-第一电芯;41-第一电芯负极耳;42-第一电芯正极耳;50-第二电芯;51-第二电芯负极耳; 52-第二电芯正极耳;60-第三电芯;61-第三电芯负极耳;62-第三电芯正极耳;70-第四电芯;71-第四电芯负极耳;72-第四电芯正极耳;8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它包括外壳80、设置在外壳80内的电芯以及设置在外壳80上的顶盖10,电芯上设置有负极耳和正极耳,顶盖10上设置有负极柱11和正极柱12,电芯与顶盖1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片20和第二连接片30,
第一连接片20包括第一极柱连接部21和第一极耳连接部22,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与第一极柱连接部21连接,且第一极耳连接部22能够向第一极柱连接部21翻折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上,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与负极柱11连接,第一极耳连接部22 与负极耳连接,且负极耳能够随着第一极耳连接部22向第一极柱连接部21翻折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为方形,第一极耳连接部22 为长条形,第一极耳连接部22的长度大于第一极柱连接部21的长度,从而便于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与多个电芯的负极耳进行连接;第一极耳连接部22的宽度小于第一极柱连接部21的宽度,第一极柱连接部21的宽度小于顶盖的宽度,第一极柱连接部21和第一极耳连接部22的宽度之和大于顶盖10的宽度,从而在第一极耳连接部22未进行翻折之前,第一极耳连接部22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至顶盖外,从而便于第一极耳连接部22 与电芯的负极耳进行连接,在第一极耳连接部22翻折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后,第一极耳连接部22和第一极柱连接部21均位于顶盖10宽度内,从而便于电池顶盖的组装。
第二连接片30包括第二极柱连接部31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与第二极柱连接部31连接,且第二极耳连接部32能够向第二极柱连接部31翻折并叠放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上,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与正极柱12连接,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与正极耳连接,且正极耳能够随着第二极耳连接部32向第二极柱连接部31翻折并叠放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为方形,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为长条形,第二极耳连接部32的长度大于第二极柱连接部31的长度,从而便于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与多个电芯的正极耳进行连接;第二极耳连接部32的宽度小于第二极柱连接部31的宽度,第二极柱连接部31的宽度小于顶盖的宽度,第二极柱连接部31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的宽度之和大于顶盖10的宽度,从而在第二极耳连接部32未进行翻折之前,第二极耳连接部32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至顶盖外,从而便于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与电芯的正极耳进行连接,在第二极耳连接部32翻折并叠放在第二极柱连接部31后,第二极耳连接部32和第二极柱连接部31均位于顶盖10宽度内,从而便于电池顶盖的组装。
本实施例中锂电池组装时,先将第一连接片20和第二连接片30分别与顶盖10上负极柱11和正极柱12连接,再将负极耳和正极耳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片20和第二连接片30上,最后将第一连接片20、第二连接片30、负极耳和正极耳进行翻折即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片结构简单,翻折方便,简化了装配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极耳高度,从而提高了电池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本实施例中,第一极耳连接部22具有与第一极柱连接部21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且第一极耳连接部22具有通过沿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与第一极耳连接部22的连接处翻折180°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上的最终状态;第二极耳连接部32具有与第二极柱连接部31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且第二极耳连接部32具有通过沿向第二极柱连接部31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连接处翻折180°并叠放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上的最终状态。第一极耳连接部22和第一极柱连接部21之间以及第二极耳连接部32和第二极柱连接部31之间均为180°,从而翻折方便,简化了装配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极耳连接部22和第一极柱连接部21之间以及第二极耳连接部32 和第二极柱连接部31之间可以为30°、45°、90°、150°等,具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本实施例中,在最终状态时,负极耳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和第一极耳连接部22之间,正极耳叠放在第二极柱连接部31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之间。将极耳折叠在连接片中间,降低了极耳插入电芯中所造成的短路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极耳连接部22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22对称设置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的两端,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32对称设置在第二极柱连接部31的两端,从而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22能够分别连接不同电芯的负极耳,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32能够分别连接不同电芯的正极耳,使极耳能够错位连接在第一极耳连接部22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上,相比常规的卷绕式电芯锂电池,不仅降低了极耳的厚度,最大化的提高锂电池空间利用率,而且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电芯的数量为4个,具体为第一电芯40、第二电芯50、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芯的数量可以为2个、3个、5个或者更多,具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4个电芯分为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两组,第一电芯组包括第一电芯40和第二电芯50,第二电芯组包括第三电芯60 和第四电芯70。第一电芯40和第二电芯50层叠在一起,第一电芯40和第二电芯50 上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相互错位设置在第一电芯40和第二电芯50之间,即第一电芯负极耳41、第一电芯正极耳42、第二电芯负极耳51和第二电芯正极耳52之间相互错开,第一电芯负极耳41和第二电芯负极耳51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极耳连接部22连接,第一电芯正极耳42和第二电芯正极耳52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二极耳连接部32连接。同样,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层叠在一起,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上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相互错位设置在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之间,即第三电芯负极耳61、第三电芯正极耳62、第四电芯负极耳71和第四电芯正极耳72之间相互错开,第三电芯负极耳 61和第四电芯负极耳71分别与另一个第一极耳连接部22连接,第三电芯正极耳62和第三电芯正极耳72分别与另一个第二极耳连接部32连接。通过将电芯进行层叠,并且电芯与电芯之间的极耳错位设置,相比常规的卷绕式电芯锂电池,不仅降低了极耳的厚度,最大化的提高锂电池空间利用率,而且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20为铜材质,第二连接片30为铝材质,负极耳为铜材质,正极耳为铝材质,第一极柱连接部21激光焊接或铆接在负极柱上,负极耳超声焊接在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上。第二极柱连接部31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正极柱12上,正极耳超声焊接在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上。焊接或铆接工艺简单方便,结构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片式锂电池的组装方法,具体包括:
S1、将第一极柱连接部21激光焊接或铆接在负极柱11上,将第二极柱连接部31 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正极柱12上;
S2、将第一电芯40和第二电芯50层叠在一起,将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层叠在一起,第一电芯负极耳41、第一电芯正极耳42、第二电芯负极耳51和第二电芯正极耳52之间相互错位且均设置在第一电芯40和第二电芯50之间,第三电芯负极耳61、第三电芯正极耳62、第四电芯负极耳71和第四电芯正极耳72之间相互错位且均设置在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之间,将第一电芯负极耳41和第二电芯负极耳51超声焊接在其中一个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上,将第三电芯负极耳61和第四电芯负极耳71超声焊接在另一个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上,将第一电芯正极耳42和第二电芯正极耳52超声焊接在其中一个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上,将第三电芯正极耳62和第四电芯正极耳72超声焊接在另一个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上;
S3、将第一极耳连接部22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进行翻折180°,第一电芯负极耳41、第一电芯正极耳42、第二电芯负极耳51、第二电芯正极耳52、第三电芯负极耳61、第三电芯正极耳62、第四电芯负极耳71和第四电芯正极耳72随着第一极耳连接部22 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一起翻折180°,并叠放在顶盖10上,其中,第一电芯负极耳41、第二电芯负极耳51、第三电芯负极耳61、第四电芯负极耳71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 和第一极耳连接部22之间,第一电芯正极耳42、第二电芯正极耳52、第三电芯正极耳 62和第四电芯正极耳72叠放在第二极柱连接部31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之间,将第一电芯40和第二电芯50与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朝顶盖10翻转90°,第一电芯40 和第二电芯50与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并排放置在顶盖10上;
S4、将第一电芯40、第二电芯50、第三电芯60和第四电芯70装入外壳80内,将顶盖10安装在外壳80上,即完成锂电池的组装。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80)、设置在外壳(80)内的电芯以及设置在外壳(80)上的顶盖(10),所述电芯上设置有负极耳和正极耳,所述顶盖(10)上设置有负极柱(11)和正极柱(12),所述电芯与所述顶盖(10)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片(20)和第二连接片(30),
所述第一连接片(20)包括第一极柱连接部(21)以及与第一极柱连接部(21)连接且能够向第一极柱连接部(21)翻折的第一极耳连接部(22),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与所述负极柱(11)连接,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与所述负极耳连接,且负极耳能够随着第一极耳连接部(22)向第一极柱连接部(21)翻折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上;
所述第二连接片(30)包括第二极柱连接部(31)以及与第二极柱连接部(31)连接且能够向第二极柱连接部(31)翻折的第二极耳连接部(32),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与所述正极柱(12)连接,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与所述正极耳连接,且正极耳能够随着第二极耳连接部(32)向第二极柱连接部(31)翻折并叠放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上;
所述负极耳叠放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21)和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之间,所述正极耳叠放在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2)之间;
所述电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电芯依次层叠设置,各所述电芯上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相互错位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连接,且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均能够随着第一极耳连接部(22)向第一极柱连接部(21)翻折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上;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分别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2)连接,且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均能够随着第二极耳连接部(32)向第二极柱连接部(31)翻折叠放在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具有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21)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且第一极耳连接部(22)具有通过沿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与第一极耳连接部(22)的连接处翻折180°并叠放在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上的最终状态;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2)具有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31)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初始状态,且第二极耳连接部(32)具有通过沿向第二极柱连接部(31)和第二极耳连接部(32)连接处翻折180°并叠放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上的最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2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21)的两端,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3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31)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均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二电芯组的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相互错位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第一电芯组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组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连接,所述第一电芯组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2)连接,所述第二电芯组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21)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所述负极柱(11)上,所述负极耳超声焊接在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31)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所述正极柱(12)上,所述正极耳超声焊接在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上。
7.一种叠片式锂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叠片式锂电池的组装,所述方法包括:
S1、将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与负极柱(11)进行连接,将第二极柱连接部(31)与正极柱(12)进行连接;
S2、将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与电芯的负极耳连接,将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与电芯的正极耳连接,负极耳和正极耳之间均错位设置;
S3、将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负极耳、第二极耳连接部(32)以及正极耳进行翻折并叠放在所述顶盖(10)上,将所述电芯翻转叠放在所述顶盖(10)上;
S4、将所述电芯装入外壳(80)内,将所述顶盖(10)安装在所述外壳(80)上,即完成锂电池的组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叠片式锂电池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21)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所述负极柱(11)上,将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31)激光焊接或铆接在所述正极柱(12)上;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将若干个电芯依次层叠在一起,各所述电芯上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且各电芯之间的负极耳和正极耳均错位设置,将各电芯上的负极耳分别超声焊接在第一极耳连接部(22)上,将各电芯上的正极耳分别超声焊接在第二极耳连接部(32)上;
所述步骤S3中,将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负极耳、第二极耳连接部(32)以及正极耳进行翻折180°并叠放在所述顶盖(10)上,所述负极耳叠放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21)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2)之间,所述正极耳叠放在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2)之间,所述电芯朝所述顶盖(10)翻转90°并放置在顶盖(10)上。
CN202010295095.XA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11463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5095.XA CN111463496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5095.XA CN111463496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3496A CN111463496A (zh) 2020-07-28
CN111463496B true CN111463496B (zh) 2022-07-05

Family

ID=7167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5095.XA Active CN111463496B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634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7331A (zh) * 2021-05-14 2022-11-15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CN113782920A (zh) * 2021-08-02 2021-12-10 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四极组装配结构
CN113964370B (zh) * 2021-09-28 2024-02-27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四极组结构的动力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292A (zh) * 2013-02-05 2013-06-26 中聚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207353371U (zh) * 2017-07-10 2018-05-1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软连接结构
CN109698309A (zh) * 2018-12-28 2019-04-30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车辆、锂离子电池组装方法
CN209561523U (zh) * 2018-12-28 2019-10-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动力盖板
CN209747660U (zh) * 2019-02-28 2019-12-0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叠片式电池卷芯结构和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8292A (zh) * 2013-02-05 2013-06-26 中聚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207353371U (zh) * 2017-07-10 2018-05-1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软连接结构
CN109698309A (zh) * 2018-12-28 2019-04-30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车辆、锂离子电池组装方法
CN209561523U (zh) * 2018-12-28 2019-10-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结构的动力电池连接片及动力盖板
CN209747660U (zh) * 2019-02-28 2019-12-0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叠片式电池卷芯结构和锂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3496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3496B (zh) 一种叠片式锂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CN107403897B (zh)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US9263761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CN112151746B (zh) 一种电池极片、异形电芯及其制作方法、异形电池
CN216311911U (zh) 一种全极耳大圆柱形电池结构件
JP5415009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
CN114975864A (zh) 极片、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19371101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绕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JP2000285898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2405345B1 (ko) 단위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7507589U (zh) 一种叠片电池的连接片、电芯结构及电池
CN115911774A (zh) 电池单体及用电设备
CN216145744U (zh) 一种锂电池极耳结构及锂电池
EP4224618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al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ttery cell
US20220085465A1 (en)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ttery module, and apparatus
CN213340472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CN116745926A (zh) 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116745953A (zh) 电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和制造方法
CN217214835U (zh) 一种大尺寸叠片电池
CN215955394U (zh) 一种锂离子单体电池
CN220368101U (zh) 一种电芯极耳焊接结构和电芯
CN220065757U (zh) 一种四棱柱电池及电池组
CN220341286U (zh) 一种高速充电电芯模组和电池
CN215377638U (zh) 一种双体系集成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CN217468707U (zh) 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2551, sunshine Avenu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Xinyu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8000

Patentee after: Jiangxi Ganfeng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551, sunshine Avenue,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Xinyu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8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GANFENG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