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5014U -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5014U
CN219795014U CN202320014789.0U CN202320014789U CN219795014U CN 219795014 U CN219795014 U CN 219795014U CN 202320014789 U CN202320014789 U CN 202320014789U CN 219795014 U CN219795014 U CN 219795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back door
gaskets
fixed
connec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47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森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ak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ak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ak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ak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47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5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5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5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包括壳体、连接轴、阻尼组件及挤压组件;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供连接轴穿过的安装腔;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用于与连接轴相配的阻尼垫片,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固定垫片,所述阻尼垫片和固定垫片交替设置,且所述阻尼垫片和固定垫片至少一个提供摩擦表面;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设于壳体内且与所述固定垫片抵接,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阻尼垫片和固定垫片产生摩擦力。

Description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汽车市场中,随着产品智能化、电动化趋势的普及,越来越多品牌的车辆都已经具备了电动尾门系统,通过电动尾门驱动系统实现尾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从而大大提升用户的便利性。
现有技术中的撑杆转动过程连接轴花键与齿形垫片转动,摩擦片由弹簧压紧,弹簧由螺帽调节,摩擦片与齿形垫片摩擦,从而产生旋转摩擦力使撑杆电机不工作状态下,产生阻力,实现尾门任意位置开闭,例如公开号为“CN214035254U”提到的“一种用于尾门驱动系统的阻尼器,包括:两个以上的阻尼垫片;至少一个固定垫片,固定垫片设置在两个阻尼垫片之间;第三垫片,第三垫片设置在阻尼垫片与固定垫片之间;以及压力提供部,压力提供部用于向两个以上的阻尼垫片、至少一个固定垫片以及第三垫片施加压力,使得当固定垫片被驱动以相对于阻尼垫片转动时,阻尼垫片与第三垫片之间以及固定垫片与第三垫片之间产生摩擦力。
但现有技术中阻尼器结构需要固定垫片、摩擦片及齿形片三种垫片造成零件数量过多组装不便,且提高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就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包括壳体、连接轴、阻尼组件及挤压组件;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供连接轴穿过的安装腔;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用于与连接轴相配的阻尼垫片,以及设于壳体内的固定垫片,所述阻尼垫片和固定垫片交替设置,且所述阻尼垫片和固定垫片至少一个提供摩擦表面;
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设于壳体内且与所述固定垫片抵接,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阻尼垫片和固定垫片产生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弹性施压部和弹性作用部,所述弹性施压部为所述弹性作用部提供作用力,以使所述弹性作用部与所述固定垫片抵接。通过以上改进,弹性作用部不直接作用于固定垫片,通过弹性作用部间接作用于固定垫片。
优选的,所述弹性施压部包括弹性元件及端盖,所述弹性作用部包括保持架,所述保持架活动设置在壳体内且与所述固定垫片抵接,所述弹性元件抵接于保持架和端盖之间,且所述端盖关于轴向可调。通过以上改进,端盖对弹性元件进行挤压,以使弹性元件对保持架产生作用力,保持架对固定垫片产生力使固定垫片与阻尼垫片之间产生摩擦,且保持架起到隔离固定垫片和弹性元件的作用,又起到弹性元件外径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保持架和/或端盖上设有承接座,所述弹性元件置入在承接座内。通过以上改进,承接座为弹性元件提供导向且提供限位,避免弹性元件在压缩过程中脱离,保证了弹性元件的在压缩过程中作用力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保持架套与连接轴同心设置,且所述保持架与连接轴之间设有供弹性元件置入的空间。通过以上改进,避免弹性元件在压缩过程中脱离,保证了弹性元件的在压缩过程中作用力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包括联轴段和啮合段,所述联轴段和啮合段上均形成有花键,所述阻尼垫片与啮合段的花键啮合。通过以上改进,阻尼垫片与啮合段上的花键啮合,使阻尼垫片随着转动与固定垫片产生摩擦力,且阻尼垫片还可以与联轴段啮合产生相同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可采用矩形弹簧。通过以上改进,矩形弹簧与保持架的接触面更大,且拥有更大的弹力,矩形弹簧对保持架施加压力更加稳定,拥有更高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固定垫片外周设有凸耳,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与凸耳配合的卡槽。通过以上改进,凸耳卡设在壳体内的卡槽内,使固定垫片在与阻尼垫片的摩擦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优选的,所述固定垫片采用碳纤维编制形成。通过以上改进,固定垫片采用碳纤维编制而成,提高了固定垫片与阻尼垫片之间的摩擦力,且进一步提高了固定垫片的摩擦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固定垫片的厚度为0.6-0.8mm。通过以上改进,减少了零件数量,无需使用固定垫片,又保证了固定垫片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增加固定垫片的厚度,利用固定垫片摩擦片和阻尼垫片齿形片配合旋转产生摩擦粒,实现尾门任意位置的开启,减少了结构的零件垫片的数量,无需再使用固定垫片,大幅度提升了组装生产的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2、通过在弹性元件与固定垫片之间设置保持架,避免弹性元件直接与固定垫片接触,保持架起到隔离摩擦片和弹簧,又起弹簧外径支撑作用,且提高了弹性元件施加压力的均匀性;
3、通过在固定垫片外周设置凸耳,在壳体内设置与凸耳配合的卡槽,凸耳卡设在壳体内的卡槽内,使固定垫片在与阻尼垫片的摩擦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偏移,防止固定垫片在转动过程中窜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端盖和保持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连接轴;3、阻尼组件;4、挤压组件;5、阻尼垫片;6、固定垫片;101、保持架;102、弹性元件;103、端盖;104、安装腔;105、弹性施压部;106、弹性作用部;201、承接座;202、扳手槽;203、外螺纹;204、内螺纹;301、凸耳;302、卡槽;401、联轴段;402、啮合段;403、花键;404、周向壁;405、底壁;406、传动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如图1-6所示,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包括壳体1、连接轴2、阻尼组件3及挤压组件4;
壳体1内设有供连接轴2穿过的安装腔104,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连接轴2,连接轴2上形成有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联轴段401;
阻尼组件3包括用于与连接轴2相配的阻尼垫片5,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固定垫片6,阻尼垫片5和固定垫片6交替设置,阻尼垫片5设置在固定垫片6之间,且阻尼垫片5和固定垫片6至少一个提供摩擦表面,进一步的,阻尼垫片5为齿形片,固定垫片6为摩擦片,阻尼垫片5中间形成有啮合齿与连接轴2的啮合段402的花键403啮合,使连接轴2能带动阻尼垫片5转动,固定垫片6与壳体1内壁卡接,使其固定在壳体1内;
挤压组件4设于壳体1内且与固定垫片6抵接,以使固定垫片6和阻尼垫片5之间产生摩擦力,使撑杆电机不工作状态下,产生阻力,实现尾门任意位置开闭。
作为对本实施例中挤压组件4的进一步解释,挤压组件4包括弹性施压部105和弹性作用部106,弹性施压部105为所述弹性作用部106提供作用力,以使弹性作用部106与固定垫片6抵接,弹性作用部106不直接作用于固定垫片6,通过弹性作用部106间接作用于固定垫片6。
具体的,弹性施压部105包括弹性元件102及端盖103,弹性作用部106包括保持架101,保持架101活动设置在壳体1内且与所述固定垫片6抵接,弹性元件102抵接于保持架101和端盖103之间,且端盖103关于轴向可调,端盖103对弹性元件102进行挤压,以使弹性元件102对保持架101产生作用力,保持架101对固定垫片6产生力使固定垫片6与阻尼垫片5之间产生摩擦,且保持架101起到隔离固定垫片6和弹性元件102的作用,又起到弹性元件102外径支撑作用。
作为承接座201的一种实施例,承接座201设置在保持架101上,保持架101具体呈L型的截面设置,并具有周向壁404和底壁405,弹性元件102的一端抵接在保持架101的底壁405上,另一端与端盖103承接,且保持架101的周向壁404围合在弹性元件102的周侧,从而为弹簧提供周向限位的同时,稳定保持架101对弹性元件102的轴向支撑力,使得弹性元件102对阻尼组件3的作用力更为稳定,受力更加均匀。
作为对承接座201的进一步改进,保持架101具有内周向壁和外周向壁,内周向壁和外周向壁分别围合在底壁405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使得内周向壁、外周向壁和底壁之间形成凹腔,弹性元件102的一端能够置入在凹腔内,从而进一步保证对弹性元件102的限位和定位作用,保证弹性元件102对阻尼组件3的轴向作用力对中。
作为承接座201的另一种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承接座201还可设置在端盖103上,即端盖103朝向弹性元件102的一端部形成有周向壁404和底壁405,形成L型的截面,弹性元件102的另一端抵接在端盖103的底壁405上,通过上述改进,得以对弹性元件102的两端部进行限位。
端盖103外周设有外螺纹203,壳体1内壁上设有与端盖103配合的内螺纹204,端盖103外周与壳体1内壁的螺纹配合实现对弹性元件102的压紧或放松,用来调节阻尼垫片5和固定垫片6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优选的,保持架101套与连接轴2同心设置,且保持架101与连接轴2之间设有供弹性元件102置入的空间,避免弹性元件102在压缩过程中脱离,保证了弹性元件102的在压缩过程中作用力的稳定性。
作为对本实施例中连接轴的进一步解释,连接轴2包括联轴段401和啮合段402,联轴段401和啮合段402上形成有花键403,阻尼垫片5可以是和联轴段401啮合,也可以是和啮合段402啮合。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连接轴2,在装配状态下,阻尼器的一端与电机上的齿轮箱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撑杆内的轴承座固定连接,从而限制阻尼器壳体1在撑杆内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丝杆端部作为连接轴2,在丝杆端部设置花键403,并在阻尼垫片5的内周设置花键403配合部,从而实现丝杆端部与阻尼组件3的传动,其中,电机和齿轮箱作用撑杆的传动单元,丝杆作为撑杆的驱动轴,丝杆端部能够带动阻尼垫片5相对固定垫片6转动,由阻尼垫片5与固定垫片6上的摩擦表面提供阻尼力,以对丝杆起到制动效果。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联轴器作为连接轴2,连接轴2包括联轴段401和啮合段402,联轴段用于与撑杆内部的电机和齿轮箱形成传动连接,联轴段401和啮合段402上形成有花键403,阻尼垫片5与啮合段402的花键403啮合,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阻尼垫片5还可以和连轴段的花键403啮合。
同时,设置在阻尼器内部的连接轴2与保持架101的周向壁404之间形成限制弹性元件102周向窜动的空间。
另外的,连接轴2还具有用于与撑杆的驱动轴连接的传动段406,使得阻尼器通过连接轴2与撑杆内的驱动轴和驱动单元实现传动连接。
关于本实施例中固定垫片6与壳体1配合的进一步解释,固定垫片6外周设有凸耳301,壳体1内形成有与凸耳301配合的卡槽302,凸耳301卡设在壳体1内的卡槽302内,使固定垫片6在与阻尼垫片5的摩擦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偏移,防止固定垫片6在转动过程中窜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中弹性元件102采用柱型弹簧,弹性元件102还可以采用矩形弹簧,矩形弹簧与保持架101的接触面更大,且拥有更大的弹力,矩形弹簧对保持架101施加压力更加稳定,拥有更高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上端盖103设有扳手槽202,可使用扳手快速调节螺帽进入的深度,实现对阻尼垫片5和固定垫片6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快速调节。
优选的,固定垫片6采用碳纤维编制形成,固定垫片6采用碳纤维编制而成,提高了固定垫片6与阻尼垫片5之间的摩擦力,且进一步提高了固定垫片6的摩擦使用寿命。
优选的,固定垫片6的厚度为0.6-0.8mm,最优选的厚度为0.65mm,减少了零件数量,无需使用固定垫片6,又保证了固定垫片6的强度。
优选的,阻尼垫片5的最优选的厚度为1mm。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连接轴(2)、阻尼组件(3)及挤压组件(4);
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供连接轴(2)穿过的安装腔(104);
阻尼组件(3),所述阻尼组件(3)包括用于与连接轴(2)相配的阻尼垫片(5),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固定垫片(6),所述阻尼垫片(5)和固定垫片(6)交替设置,且所述阻尼垫片(5)和固定垫片(6)至少一个提供摩擦表面;
挤压组件(4),所述挤压组件(4)设于壳体(1)内且与所述固定垫片(6)抵接,并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阻尼垫片(5)和固定垫片(6)产生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4)包括弹性施压部(105)和弹性作用部(106),所述弹性施压部(105)为所述弹性作用部(106)提供作用力,以使所述弹性作用部(106)与所述固定垫片(6)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施压部(105)包括弹性元件(102)及端盖(103),所述弹性作用部(106)包括保持架(101),所述保持架(101)活动设置在壳体(1)内且与所述固定垫片(6)抵接,所述弹性元件(102)抵接于保持架(101)和端盖(103)之间,且所述端盖(103)关于轴向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101)和/或端盖(103)上设有承接座(201),所述弹性元件(102)置入在承接座(201)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101)套与连接轴(2)同心设置,且所述保持架(101)与连接轴(2)之间设有供弹性元件(102)置入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包括联轴段(401)和啮合段(402),所述联轴段(401)和啮合段(402)上形成有花键(403),所述阻尼垫片(5)与啮合段(402)的花键(403)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102)可采用矩形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垫片(6)外周设有凸耳(301),所述壳体(1)内形成有与凸耳(301)配合的卡槽(3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垫片(6)采用碳纤维编制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垫片(6)的厚度为0.6-0.8mm。
CN202320014789.0U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Active CN219795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4789.0U CN219795014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4789.0U CN219795014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5014U true CN219795014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6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4789.0U Active CN219795014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5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3929B1 (en) Reducing motor, particularly for operating vehicle fittings
KR101059723B1 (ko) 기어-구동 유닛
CN103889822B (zh) 转向器的齿条拉杆支撑装置
CN113586667B (zh) 一种蜗轮蜗杆机构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102917938A (zh) 用于压紧齿条的压紧装置
CN104343784A (zh) 用于铰接接头的防震音套筒
CN219795014U (zh) 一种后背门撑杆摩擦式阻尼器结构
CN110550010A (zh) 电子驻车执行器及车辆
JP2017165380A (ja) 車体補強装置
CN111017004B (zh) 电子动力转向装置的降噪结构
US20210163059A1 (en) Steering apparatus
JP4673809B2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内蔵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KR102718297B1 (ko) 스티어링 장치
CN210087089U (zh) 阻尼器和电动尾门撑杆
KR101561952B1 (ko)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의 틸팅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EP2396566A1 (fr) Double volant amortisseur a limiteur de basculement
JPH11342856A (ja) 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1577049A (zh) 阻尼组件及汽车尾门电动撑杆套件
JP3618576B2 (ja)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7463067U (zh)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和电驱动器
CN219565217U (zh) 用于助力转向器的间隙调整机构及车辆
CN113819196A (zh) 一种齿轮箱及具有该齿轮箱的驱动装置
CN215881155U (zh) 止转锁紧结构以及角磨机
CN219472618U (zh) 一种阻尼器
JP2593739Y2 (ja) 衝撃緩衝機構付きのウオームギア減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