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1586U - 物料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料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1586U
CN219791586U CN202220118432.2U CN202220118432U CN219791586U CN 219791586 U CN219791586 U CN 219791586U CN 202220118432 U CN202220118432 U CN 202220118432U CN 219791586 U CN219791586 U CN 219791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device
module
translation
convey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84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良海
齐继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bil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bil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bil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bil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84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1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1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1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物料处理设备,适于处理物料。所述物料处理设备包含两个功能模块、两个平移输送装置,及升降输送装置。功能模块沿水平方向相间隔排列用以处理物料,每一个功能模块的上侧及下侧至少其中一侧设置有对应的平移输送装置,每一个平移输送装置用以沿水平方向输送物料移动,升降输送装置设置于功能模块之间以及设置于平移输送装置之间,升降输送装置包括能沿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用以承接及输送物料的升降输送模块,升降输送模块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物料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平移输送装置,或/及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功能模块。

Description

物料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沿水平方向线性排列的功能模块的物料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线中,通常会将处理设备的多个功能相同的功能模块以及一连接功能模块的输送移载装置布局在平面空间上,通过输送移载装置将待处理的物料输送至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处理。
然而,前述在平面空间上进行布局的方式会造成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易占据平面空间、制造成本高,以及后续维修保养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物料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物料处理设备,适于处理物料。
所述物料处理设备包含至少两个功能模块、至少两个平移输送装置,及至少一升降输送装置,所述功能模块沿水平方向相间隔排列用以处理所述物料,每一个所述功能模块的上侧及下侧至少其中一侧设置有对应的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每一个所述平移输送装置用以沿所述水平方向输送所述物料移动,所述升降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功能模块之间以及设置于所述平移输送装置之间,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能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用以承接及输送所述物料的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升降输送模块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或/及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两个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升降输送模块其中另一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平移输送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功能模块上侧,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功能模块的下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平移输送装置的上移载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设置成在所述下移载位置时能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或者是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设置成在所述上移载位置时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或者是能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平移输送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功能模块下侧,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功能模块的上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设置成在所述上移载位置时能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或者是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设置成在所述下移载位置时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或者是能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物料处理设备包含三个功能模块、四个平移输送装置及两个升降输送装置,所述功能模块分别为第一功能模块、第二功能模块及第三功能模块,所述平移输送装置分别为第一平移输送装置、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第三平移输送装置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位置对应,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第二平移输送装置设置成用以输送未通过所述功能模块处理过的所述物料,所述第三、第四平移输送装置设置成用以输送通过对应的所述功能模块处理过的所述物料,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分别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之间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之间的第二升降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用以承接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用以承接所述第一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以及用以承接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至少用以承接所述第二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以及用以承接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三功能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上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上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上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下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上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输送位置,及高于所述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输送位置,及高于所述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下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上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上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的承接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承接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移载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分料装置,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下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上侧、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上侧及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上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的承接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的上移载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下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上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输送位置,及低于所述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之间的上移载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对齐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及高度低于所述输送位置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下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上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上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的上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物料处理设备还包含入料输送装置,及出料输送装置,所述入料输送装置设置于位在上游侧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上游以及位在上游侧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上游,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对应所述功能模块及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出料输送装置设置于位在下游侧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下游以及位在下游侧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下游,用以承接对应所述功能模块及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入料输送装置及所述出料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并能沿所述垂直方向移动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入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对应所述功能模块,而其中另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出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承接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而其中另一用以承接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物料处理设备还包含入料输送装置,及出料输送装置,所述入料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上游及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上游,所述出料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游及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下游,所述入料输送装置及所述出料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并能沿所述垂直方向移动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入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而其中另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出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承接所述第三功能模块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而其中另一用以承接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物料处理设备还包含入料输送装置,及出料输送装置,所述入料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上游及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上游,所述出料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游、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下游及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下游,所述入料输送装置及所述出料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并能沿所述垂直方向移动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入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而其中另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出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用以承接所述第三功能模块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以及用以承接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所述出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用以承接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处理设备,所述物料处理设备还包含设置于所述出料输送装置下游的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用以承接所述出料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物料并将所述物料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在两个沿第一水平方向相间隔排列的功能模块之间设置升降输送装置,以及在每一个功能模块的上侧或下侧至少其中一侧设置对应的平移输送装置的配置方式,能降低物料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在第一水平方向及第二水平方向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所占据的空间,以及在第二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所占据的空间,借此,使得物料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并且能提升流水线布局的顺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的第一实施例与一物料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三个功能模块、四个平移输送装置、两个升降输送装置、一入料输送装置、一出料输送装置,及一输出装置之间的配置关系;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13是第一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17是第三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的第四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19是第四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20是第四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的第五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22是第五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23是第五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的第六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图25是第六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的第七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及
图27是第七实施例的一不完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200的第一实施例,物料处理设备200应用在自动化生产线,适于处理多个依序输入的物料1(图1只显示其中一个)。每一个物料1具有一托盘11,及一设置于托盘11内的料件12。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料件12是以一电路板为例但不以此为限,料件12也可以是晶圆、面板或其他类型的待处理料件。
为了便于后续说明,定义物料处理设备200的一垂直方向Z、一垂直于垂直方向Z的第一水平方向X,及一垂直于垂直方向Z与第一水平方向X的第二水平方向Y。垂直方向Z是以上下方向为例,第一水平方向X是以前后方向为例,第二水平方向Y是以左右方向为例。
物料处理设备200包含三个功能模块、四个平移输送装置、两个升降输送装置、一入料输送装置5、一出料输送装置6、一输出装置7,及一缓存装置8。三个功能模块的结构及作用相同且分别为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一第一功能模块21、一第二功能模块22及一第三功能模块23。每一个功能模块包括一输送单元211,及一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输送单元211上侧的功能单元212。输送单元211用以承接物料1并沿第一水平方向X输送物料1移动。功能单元212用以对输送单元211所输送的物料1的料件12进行处理。输送单元211通过两个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间隔的输送件(图未示)承接及输送物料1。输送件例如为链条或皮带,输送件能被驱动而旋转以输送物料1移动。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每一个功能模块是以一在线测试(ICT)模块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功能模块通过功能单元212对输送单元211所输送的物料1的料件12进行电性测试的测试处理。前述测试处理的时间例如为40至50秒。需说明的是,每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是一在线刻录模块,功能模块通过功能单元212将程序刻录至输送单元211所输送的料件12的芯片(图未示)上。每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是一视觉检测模块,功能模块通过功能单元212对输送单元211所输送的物料1的料件12进行视觉检测。
四个平移输送装置的结构及作用相同且分别为一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一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一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及一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每一个平移输送装置通过两个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间隔的输送件311(图2只显示其中一个)承接物料1并能沿第一水平方向X输送物料1移动。输送件311例如为链条或皮带,输送件311能被驱动而旋转以输送物料1移动。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与第一功能模块21位置对应并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一功能模块21上侧。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与第二功能模块22位置对应并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二功能模块22上侧,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高度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高度相同。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与第二功能模块22位置对应并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二功能模块22上侧且位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下侧。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与第三功能模块23位置对应并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三功能模块23上侧,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高度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高度相同。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设置成用以输送未通过功能模块处理过的物料1,而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则设置成用以输送通过功能模块处理过的物料1。
两个升降输送装置的结构相同且分别为一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及一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设置于第一功能模块21与第二功能模块22之间,以及设置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与第二、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2、33之间。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设置于第二功能模块22与第三功能模块23之间,以及设置于第二、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2、33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之间。每一个升降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用以沿垂直方向Z输送物料1移动的升降输送模块。每一个升降输送装置的升降输送模块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物料1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平移输送装置,或者是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功能模块。
参阅图2、图3及图4,在本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及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各自包括沿垂直方向Z相间隔的一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及一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各自通过两个沿第二水平方向Y(如图1所示)相间隔的输送件413(图3只显示其中一个)承接物料1并能沿第一水平方向X输送物料1移动。输送件413例如为链条或皮带,输送件413能被驱动而旋转以输送物料1移动。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沿垂直方向Z在一承接位置(如图3所示)、一低于承接位置高度的移载位置(如图2所示),及一介于承接位置与移载位置之间的输出位置(如图4所示)之间移动。前述驱动机构例如可为电机驱动转轴旋转,以带动连接在转轴与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之间的链条升降移动,从而能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在移载位置、承接位置及输出位置之间移动。驱动机构也可通过其他的构件相配合来达成,不以前述方式为限。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或者是能承接经由第一功能模块21的功能单元212处理过并由输送单元211所输出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将所承接的第一功能模块21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上升降输送模块412沿垂直方向Z在一输送位置(如图2所示),及一高于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如图3所示)之间移动。前述驱动机构例如可为气缸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避让位置时,能容许下升降输送模块411移动至与输送位置相同的承接位置而不会与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干涉。
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沿垂直方向Z在一承接位置(如图3所示)、一低于承接位置高度的移载位置(如图2所示),及一介于承接位置与移载位置之间的输出位置(如图4所示)之间移动。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承接经由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或者是能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的功能单元212处理过并由输送单元211所输出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将所承接的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
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上升降输送模块412沿垂直方向Z在一输送位置(如图2所示),及一高于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如图3所示)之间移动。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承接经由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避让位置时,能容许下升降输送模块411移动至承接位置而不会与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干涉。
参阅图2及图5,入料输送装置5设置于位在上游侧的对应功能模块上游以及位在上游侧的对应平移输送装置上游,也就是设置于第一功能模块21上游以及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上游。入料输送装置5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物料1至第一功能模块21及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出料输送装置6设置于位在下游侧的对应功能模块下游以及位在下游侧的对应平移输送装置下游,也就是设置于第三功能模块23下游以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下游。出料输送装置6用以承接第三功能模块23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并能将物料1输出。
入料输送装置5与出料输送装置6的结构相同且各自包括沿垂直方向Z相间隔的一下升降输送模块51、61及一上升降输送模块52、62。下升降输送模块51、61与上升降输送模块52、62各自通过两个沿第二水平方向Y(如图1所示)相间隔的输送件511、611(图5只显示其中一个)承接物料1并能沿第一水平方向X输送物料1移动。输送件511、611例如为链条或皮带,输送件511、611能被驱动而旋转以输送物料1移动。
入料输送装置5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51沿垂直方向Z在一输送位置(如图2所示),及一低于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如图5所示)之间移动。前述驱动机构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用以驱动上升降输送模块412的驱动机构相同。下升降输送模块51设置成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一进料装置(图未示),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51能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下升降输送模块51设置成在避让位置时,能容许上升降输送模块52移动至一与输送位置相同的承接位置(如图5所示)而不会与上升降输送模块52干涉。
入料输送装置5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上升降输送模块52沿垂直方向Z在承接位置,及一高于承接位置高度的输出位置(如图2所示)之间移动。前述驱动机构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用以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的驱动机构相同。上升降输送模块52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进料装置,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52能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上升降输送模块52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52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
出料输送装置6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61沿垂直方向Z在一输送位置(如图2所示),及一低于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如图5所示)之间移动。下升降输送模块61设置成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61能承接经由第三功能模块23的功能单元212处理过并由输送单元211所输出的物料1并且能将物料1输出。下升降输送模块61设置成在避让位置时,能容许上升降输送模块62移动至一与输送位置相同的输出位置(如图5所示)而不会与上升降输送模块62干涉。
出料输送装置6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上升降输送模块62沿垂直方向Z在一承接位置(如图2所示),及低于承接位置高度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上升降输送模块62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62能承接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上升降输送模块62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上升降输送模块62能在输出位置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物料1输出。
参阅图1及图2,缓存装置8沿第二水平方向Y与出料输送装置6相间隔。输出装置7为一设置于出料输送装置6下游与缓存装置8之间的平移机,输出装置7包括一移载模块71,及一扫描分辨模块72。移载模块71能与位在输送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对齐或是与位在输出位置的上升降输送模块62对齐。移载模块71用以承接下升降输送模块61或上升降输送模块62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扫描分辨模块72通过扫描物料1的料件12的条形码来获取料件12信息,借此分辨料件12是否为功能模块测试后所判定为合格的料件。当扫描分辨模块72分辨料件12为合格时,移载模块71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至下一个物料处理设备(图未示)进行后续制程。当扫描分辨模块72分辨料件12为不合格时,移载模块71输送物料1至缓存装置8进行缓存。
以下针对物料处理设备200输送物料1至各功能模块进行处理的运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由于物料处理设备200的功能模块数量为三个,因此,物料处理设备200主要具有三个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以下将三个输送路径区分为一第一输送路径、一第二输送路径,及一第三输送路径。
关于第一输送路径的说明如下:
参阅图6及图7,入料输送装置5的下升降输送模块51在输送位置,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在移载位置,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在输送位置,而出料输送装置6的上升降输送模块62在承接位置。下升降输送模块51在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后,下升降输送模块51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至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输送单元211会输送物料1至功能单元212下方进行测试处理。当测试处理完成时,输送单元211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处理过的物料1至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承接物料1后,会先沿垂直方向Z向上移动至输出位置以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对齐。随后,下升降输送模块411、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以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上升降输送模块62。
参阅图7及图8,上升降输送模块62承接物料1后,会先沿垂直方向Z向下移动至输出位置以与输出装置7的移载模块71对齐。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62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至移载模块71。移载模块71会先将物料1输送至扫描分辨模块72下方使其对料件12进行扫描分辨。之后,移载模块71便能将分辨后的物料1输送至下一个物料处理设备或缓存装置8(如图1所示)。
关于第二输送路径的说明如下:
参阅图5及图9,入料输送装置5的上升降输送模块52在承接位置,而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在承接位置。入料输送装置5的上升降输送模块52在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后,会先沿垂直方向Z向上移动至输出位置以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对齐。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52以及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下升降输送模块411。
参阅图9及图10,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承接物料1后,会先沿垂直方向Z向下移动至移载位置以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对齐。随后,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至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输送单元211会输送物料1至功能单元212下方进行测试处理。当测试处理完成时,输送单元211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处理过的物料1至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位在移载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
参阅图8及图1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承接物料1后,会先沿垂直方向Z向上移动至输出位置以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对齐。随后,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以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位在承接位置的上升降输送模块62。上升降输送模块62承接物料1后会通过前述方式将物料1输送至输出装置7进行后续作业。
关于第三输送路径的说明如下:
参阅图5及图12,入料输送装置5的上升降输送模块52在承接位置,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在输送位置,而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在承接位置。上升降输送模块52在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后,会先沿垂直方向Z向上移动至输出位置以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对齐。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52、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以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
参阅图12及图13,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承接物料1后,会先沿垂直方向Z向下移动至移载位置以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对齐。随后,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至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输送单元211会输送物料1至功能单元212下方进行测试处理。当测试处理完成时,输送单元211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处理过的物料1至位在输送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下升降输送模块61承接物料1后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至移载模块71,使输出装置7进行后续作业。
参阅图2,物料处理设备200在实际运作时是例如将依序输入的物料1依照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及第三输送路径的顺序进行输送,因此,第一功能模块21、第二功能模块22及第三功能模块23之间会存在测试处理的时间差。也就是说,位在上游的第一功能模块21最先进行物料1的测试处理,位在中游的第二功能模块22隔一段时间才开始进行物料1的测试处理,而位于下游的第三功能模块23再隔一段时间最后才开始进行物料1的测试处理。测试处理完成的先后顺序则依序是第一功能模块21、第二功能模块22及第三功能模块23。当第一功能模块21处在测试物料1的处理过程时,物料处理设备200能通过前述相关结构将后续所输入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或第三功能模块23进行测试处理。当第三功能模块23处在测试物料1的处理过程时,物料处理设备200能通过前述相关结构将第一功能模块21或第二功能模块22所测试处理完成的物料1进行出料。借此,物料处理设备200能自动化且持续地对依序输入的物料1进行处理,以提升物料1的处理速度及效率。
需说明的是,本第一实施例的物料处理设备200可通过调整及控制第一功能模块21及第二功能模块22的测试时间,使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下降到移载位置时,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便能进行承接第一功能模块21所处理过的物料1或者是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两种作业的其中一者,或者是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先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随后再承接第一功能模块21所处理过的物料1。同理,物料处理设备200也可通过调整及控制第二功能模块22及第三功能模块23的测试时间,使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下降到移载位置时,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便能进行承接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或者是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两种作业的其中一者,或者是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先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随后再承接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借此,能缩短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及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停留在移载位置时的等待时间,从而能进一步地提升物料1的处理速度及效率。
借由入料输送装置5包括下升降输送模块51及上升降输送模块52,能提升将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一功能模块21及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的入料速度及效率。借由出料输送装置6包括下升降输送模块61及上升降输送模块62,能提升承接第三功能模块23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出的出料速度及效率。在本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中,入料输送装置5及出料输送装置6也可各自只包括一个升降输送模块,使入料输送装置5只通过单一个升降输送模块进行入料,以及出料输送装置6只通过单一个升降输送模块进行出料。
借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一功能模块21上侧、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及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二功能模块22上侧,以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三功能模块23上侧的配置方式,能充分地利用第一功能模块21、第二功能模块22及第三功能模块23上方的空间。此外,借由入料输送装置5、第一功能模块21、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第二功能模块22、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第三功能模块23、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出料输送装置6以及输出装置7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线性排列的配置方式,能降低物料处理设备200的整体结构在第一水平方向X及第二水平方向Y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所占据的空间,以及在第二水平方向Y及垂直方向Z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所占据的空间,使得物料处理设备200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并且能提升流水线布局的顺畅性。再者,由于前述装置及模块在第一水平方向X上不会互相遮挡,因此,能提升后续对前述装置及模块维修保养的便利性,并能降低维修保养的成本。
参阅图14及图15,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200的第二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的配置方式、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与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及上升降输送模块412的升降移动方式,以及入料输送装置5的下升降输送模块51及上升降输送模块52的升降移动方式。
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一功能模块21下侧。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二功能模块22下侧且高度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高度相同。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在移载位置(如图15所示)及高于移载位置高度的输出位置(如图14所示)之间移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并且能将物料1输送至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驱动上升降输送模块412移动的驱动机构与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移动的驱动机构结构相同。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在一承接位置(如图15所示),及一高于承接位置高度的输出位置(如图14所示)之间移动。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承接第一功能模块21所处理过的物料1。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将所承接的第一功能模块21所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
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在承接位置(如图15所示)及高于承接位置高度的输出位置(如图14所示)之间移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承接经由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
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在一承接位置(如图15所示),及一高于承接位置高度的移载位置(如图14所示)之间移动。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承接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将所承接的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或者是能承接经由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
入料输送装置5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51移动的驱动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入料输送装置5驱动上升降输送模块52移动的驱动机构结构相同,而入料输送装置5驱动上升降输送模块52移动的驱动机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入料输送装置5驱动下升降输送模块51移动的驱动机构结构相同。下升降输送模块51能在一承接位置(如图15所示),及一低于承接位置高度的输出位置(如图14所示)之间移动。下升降输送模块51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进料装置,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52能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51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52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
上升降输送模块52能在一输送位置(如图14所示),及一高于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如图15所示)之间移动。上升降输送模块52设置成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进料装置,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52能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上升降输送模块52设置成在避让位置时,能容许下升降输送模块51移动至与输送位置相同的承接位置而不会与下升降输送模块51干涉。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位在输送位置的上升降输送模块52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后,会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至第一功能模块21进行处理。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在承接位置承接经由第一功能模块21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上升至输出位置。上升降输送模块412、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位在移载位置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以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上升降输送模块62。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位在承接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51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后,会先下降至输出位置。随后,下升降输送模块51以及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位在移载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承接物料1后会先上升至输出位置,随后再将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进行处理。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在承接位置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上升至移载位置。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以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上升降输送模块62。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位在承接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51承接进料装置所输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后,会先下降至输出位置。随后,下升降输送模块51、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位在移载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以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位在承接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承接物料1后会先上升至输出位置,随后再将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进行处理。
本第二实施例的入料输送装置5与第一实施例的入料输送装置5相较下能降低在垂直方向Z上的高度。此外,借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分别位于第一功能模块21下侧及第二功能模块22下侧的配置方式,能充分地利用第一功能模块21及第二功能模块22下方的空间。
参阅图16及图17,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200的第三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的配置方式、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结构,以及出料输送装置6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升降移动方式。
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二功能模块22上侧、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上侧及第三功能模块23上侧且设置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与出料输送装置6之间。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三功能模块23下侧且高度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高度相同。
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包括一升降输送模块414,升降输送模块414的结构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或上升降输送模块412结构相同。升降输送模块414能沿垂直方向Z在一下移载位置(如图17所示)及一上移载位置(如图16所示)之间移动。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下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承接经由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上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或者是能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通过由上移载位置下降到下移载位置,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
出料输送装置6的结构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结构相同,下升降输送模块61能在输送位置(如图16所示),及一低于输送位置高度的承接位置(如图17所示)之间移动。下升降输送模块61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61能承接经由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所输出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61设置成在输送位置时,能将在承接位置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输出装置7,或者是能承接第三功能模块23所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输出装置7。上升降输送模块62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62能承接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以及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第一功能模块21所处理过的物料1移动,以将物料1输送至上升降输送模块62。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升降输送模块414会在上移载位置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升降输送模块414会下降到下移载位置并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会将物料1输送至位在承接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下升降输送模块61承接物料1后会上升至输送位置以将物料1输出至输出装置7。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升降输送模块414会在下移载位置承接经由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升降输送模块414会上升到上移载位置并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进行处理。
本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相较下能降低在垂直方向Z上的高度,并且能降低结构复杂度及制造成本。此外,借由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位于第三功能模块23下侧的配置方式,能充分地利用第三功能模块23下方的空间。再者,借由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分别输送第一功能模块21所处理过的物料1及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至出料输送装置6,能提升将物料1输出时的顺畅性。
参阅图18、图19及图20,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200的第四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的配置方式、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与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结构,以及出料输送装置6的结构。
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沿垂直方向Z间隔位于第二功能模块22下侧且位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上侧。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与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结构相同。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在一输送位置(如图18所示),及一低于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如图19所示)之间移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并且将其输送至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避让位置时,能容许上升降输送模块412移动至一与输送位置相同的承接位置(如图19所示)而不会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干涉。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在承接位置、一高于承接位置高度的移载位置(如图18所示),及一介于承接位置与移载位置之间的输出位置(如图20所示)之间移动。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或者是能承接经由第一功能模块21处理过的物料1。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
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在一承接位置(如图20所示)、一低于承接位置高度的输出位置(如图18所示),及一低于输出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如图19所示)之间移动。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承接经由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所输出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能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下升降输送模块411设置成在避让位置时,能容许上升降输送模块412移动至一与输出位置相同的下移载位置(如图19所示)而不会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干涉。
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在下移载位置,及一高于下移载位置高度的上移载位置(如图18所示)之间移动。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下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承接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设置成在上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或者是能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所处理过的物料1。上升降输送模块412通过由上移载位置下降至下移载位置,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412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
出料输送装置6的结构与入料输送装置5的结构相同,出料输送装置6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能在一承接位置(如图18所示),及一高于承接位置高度的输出位置(如图19所示)之间移动。下升降输送模块61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61能承接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61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输出装置7的移载模块71,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61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输出装置7。
上升降输送模块62能在一输送位置(如图18所示),及一高于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如图19所示)之间移动。上升降输送模块62设置成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与输出装置7的移载模块7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62能承接第三功能模块23所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输出装置7。上升降输送模块62设置成在避让位置时,能容许下升降输送模块61移动至与输送位置相同的输出位置而不会与下升降输送模块61干涉。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在移载位置承接经由第一功能模块21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下降到输出位置并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会将物料1输送至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位在承接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承接物料1后会下降至输出位置以将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会将物料1输送至位在承接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下升降输送模块61承接物料后会上升至输出位置以将物料1输出至输出装置7。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在承接位置承接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上升至移载位置并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进行处理。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在上移载位置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下降到下移载位置并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会将物料1输送至位在承接位置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下升降输送模块61承接物料后会上升至输出位置以将物料1输出至输出装置7。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会在输送位置承接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411以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会依序沿第一水平方向X向后输送物料1移动至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位在下移载位置的上升降输送模块412。随后,上升降输送模块412会上升至上移载位置并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进行处理。上升降输送模块62会在输送位置承接经由第三功能模块23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物料1输出至输出装置7。
本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及出料输送装置6分别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及出料输送装置6相较下能降低在垂直方向Z上的高度。此外,借由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位于第二功能模块22下侧的配置方式,能充分地利用第二功能模块22下方的空间。
参阅图21、图22及图23,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200的第五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四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与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结构。
本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与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如图16所示)的结构相同。
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与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各自包括升降输送模块414。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在一下移载位置(如图22所示)、一高于下移载位置高度的上移载位置(如图21所示),及一介于下移载位置与上移载位置之间的输出位置(如图23所示)之间移动。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下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并且能将物料1输送至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上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或者是能承接经由第一功能模块21所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输出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第一功能模块21所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
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在一下移载位置(如图22所示)、一高于下移载位置高度的上移载位置(如图21所示),及一介于下移载位置与上移载位置之间的承接位置(如图23所示)之间移动。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的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下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与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承接经由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上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三功能模块23的输送单元211,或者是能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承接第三平移输送装置33所输出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通过由上移载位置或承接位置下降到下移载位置,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四平移输送装置34。
本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及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分别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及第二升降输送装置42相较下,通过单一个升降输送模块414取代两个升降输送模块的方式,能降低结构复杂度及制造成本。
参阅图24及图25,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200的第六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功能模块数量、平移输送装置数量,以及升降输送装置数量与结构。
功能模块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功能模块21及第二功能模块22。平移输送装置数量两个且分别为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升降输送装置数量为一个且为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结构类似。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在一下移载位置(如图24所示),及一高于下移载位置高度的上移载位置(如图25所示)之间移动。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下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承接经由第一功能模块21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上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或者是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通过由上移载位置下降到下移载位置,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
出料输送装置6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61能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输出装置7。上升降输送模块62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62能承接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所输出的处理过的物料1。
由于物料处理设备200的功能模块数量为两个,因此,物料处理设备200只具有第一输送路径及第二输送路径。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升降输送模块414会在下移载位置承接经由第一功能模块21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升降输送模块414会上升到上移载位置并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会将物料1输送至位在承接位置的上升降输送模块62。上升降输送模块62承接物料后会下降至输出位置以将物料1输出至输出装置7。
物料处理设备200通过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物料1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升降输送模块414会在上移载位置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随后,升降输送模块414会下降到下移载位置并将所承接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进行处理。下升降输送模块61会在输送位置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物料1输出至输出装置7。
参阅图26及图27,是本实用新型物料处理设备200的第七实施例,其整体结构大致与第六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的配置方式、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结构、入料输送装置5的结构,以及出料输送装置6的结构。
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及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分别位于第一功能模块21下侧及第二功能模块22下侧。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结构相同,第一升降输送装置41的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在一上移载位置(如图26所示),及一低于上移载位置高度的下移载位置(如图27所示)之间移动。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上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功能模块21的输送单元211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承接经由第一功能模块21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设置成在下移载位置时对齐于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或者是承接经由第一平移输送装置31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升降输送模块414通过由下移载位置上升到上移载位置,使得升降输送模块414能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
入料输送装置5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五实施例的入料输送装置5的结构及作用相同。出料输送装置6的结构及作用与第五实施例的出料输送装置6的结构及作用相同。出料输送装置6的下升降输送模块61在承接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借此,使得下升降输送模块61能承接经由第二平移输送装置32所输出的物料1。下升降输送模块61在输出位置时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物料1输送至输出装置7。上升降输送模块62在输送位置时对齐于第二功能模块22的输送单元211,借此,使得上升降输送模块62能承接经由第二功能模块22处理过的物料1并将其输送至输出装置7。
归纳上述,各实施例的物料处理设备200,借由在两个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间隔排列的功能模块之间设置升降输送装置,以及在每一个功能模块的上侧或下侧至少其中一侧设置对应的平移输送装置的配置方式,能降低物料处理设备200的整体结构在第一水平方向X及第二水平方向Y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所占据的空间,以及在第二水平方向Y及垂直方向Z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所占据的空间,借此,使得物料处理设备200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并且能提升流水线布局的顺畅性,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Claims (15)

1.一种物料处理设备(200),适于处理物料(1);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处理设备(200)包含至少两个功能模块(21、22、23)、至少两个平移输送装置(31、32、33、34),及至少一升降输送装置(41、42),所述功能模块(21、22、23)沿水平方向(X)相间隔排列用以处理所述物料(1),每一个所述功能模块(21、22、23)的上侧及下侧至少其中一侧设置有对应的所述平移输送装置(31、32、33、34),每一个所述平移输送装置(31、32、33、34)用以沿所述水平方向(X)输送所述物料(1)移动,所述升降输送装置(41、42)设置于所述功能模块(21、22、23)之间以及设置于所述平移输送装置(31、32、33、34)之间,所述升降输送装置(41、42)包括至少一能沿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X)的垂直方向(Z)移动用以承接及输送所述物料(1)的升降输送模块(411、412、414),所述升降输送模块(411、412、414)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21、22)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1)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32、33、34),或/及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31、32、33)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1)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22、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包括两个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升降输送模块其中另一用以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输送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功能模块上侧,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功能模块的下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平移输送装置的上移载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设置成在所述下移载位置时能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或者是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设置成在所述上移载位置时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或者是能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输送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功能模块下侧,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功能模块的上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设置成在所述上移载位置时能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或者是将所承接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设置成在所述下移载位置时能将所承接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输送至位于下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或者是能承接位于上游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处理设备包含三个功能模块、四个平移输送装置及两个升降输送装置,所述功能模块分别为第一功能模块、第二功能模块及第三功能模块,所述平移输送装置分别为第一平移输送装置、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第三平移输送装置及第四平移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位置对应,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第二平移输送装置设置成用以输送未通过所述功能模块处理过的所述物料,所述第三、第四平移输送装置设置成用以输送通过对应的所述功能模块处理过的所述物料,所述升降输送装置分别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之间的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之间的第二升降输送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用以承接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用以承接所述第一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以及用以承接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至少用以承接所述第二功能模块所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以及用以承接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以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三功能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上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上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上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下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上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输送位置,及高于所述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输送位置,及高于所述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下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上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上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的承接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承接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移载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下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上侧、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上侧及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上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的承接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的上移载位置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下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上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及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输送位置,及低于所述输送位置高度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之间的上移载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对齐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及高度低于所述输送位置的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下侧,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下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上侧,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侧且高度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高度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的上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输出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升降输送装置的所述升降输送模块能在对齐于所述第二平移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的下移载位置、对齐于所述第二功能模块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的上移载位置,及对齐于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的承接位置之间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处理设备还包含入料输送装置,及出料输送装置,所述入料输送装置设置于位在上游侧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上游以及位在上游侧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上游,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对应所述功能模块及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出料输送装置设置于位在下游侧的对应所述功能模块下游以及位在下游侧的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下游,用以承接对应所述功能模块及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输送装置及所述出料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并能沿所述垂直方向移动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入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对应所述功能模块,而其中另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出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承接对应所述功能模块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而其中另一用以承接对应所述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
13.根据权利要求6、7、9或10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处理设备还包含入料输送装置,及出料输送装置,所述入料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上游及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上游,所述出料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游及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下游,所述入料输送装置及所述出料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并能沿所述垂直方向移动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入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而其中另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出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承接所述第三功能模块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而其中另一用以承接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处理设备还包含入料输送装置,及出料输送装置,所述入料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模块上游及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上游,所述出料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功能模块下游、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下游及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下游,所述入料输送装置及所述出料输送装置各自包括沿所述垂直方向相间隔并能沿所述垂直方向移动的下升降输送模块及上升降输送模块,所述入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及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其中之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功能模块,而其中另一用以输送未处理过的所述物料至所述第一平移输送装置,所述出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下升降输送模块用以承接所述第三功能模块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以及用以承接所述第四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所述出料输送装置的所述上升降输送模块用以承接所述第三平移输送装置所输出的处理过的所述物料并能将所述物料输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料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处理设备还包含设置于所述出料输送装置下游的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用以承接所述出料输送装置所输出的所述物料并将所述物料输出。
CN202220118432.2U 2022-01-17 2022-01-17 物料处理设备 Active CN219791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8432.2U CN219791586U (zh) 2022-01-17 2022-01-17 物料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8432.2U CN219791586U (zh) 2022-01-17 2022-01-17 物料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1586U true CN219791586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8432.2U Active CN219791586U (zh) 2022-01-17 2022-01-17 物料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15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37642B1 (ko) 트레이 피더
CN107915032B (zh) 一种混测自动化测试线
TW201302583A (zh) 生產線設備及使用該生產線設備的生產線
CN106364887A (zh) 流水线及采用该流水线的传送系统
CN109205222B (zh) 一种物料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11360356A (zh) 一种双面电路板的焊接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KR20150032774A (ko) 처리 대상물 반송 시스템 및 기판 검사 시스템
CN113567360B (zh) 一种兼容多款产品的色差光泽检测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9791586U (zh) 物料处理设备
CA2423002A1 (en) Testing system in a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line for automatic testing of circuit boards
EP3758074A1 (en) Automated wafer separating equipment for solar cells
CN108680851A (zh) 一种大尺寸电路板自动测试机
JP2007186321A (ja) 板材の搬送システム
KR20000047308A (ko) 반도체팩키지의 싱귤레이션 및 적재시스템
CN216728286U (zh) 智能型分拣机
CN210775773U (zh) 六工位全自动笔电性能测试机
CN114435896A (zh) 一种复判缓存设备及复判缓存方法
CN210438014U (zh) 一种传输对位装置以及一种对接设备
CN113070227A (zh) 通信模块自动测试设备
CN208086763U (zh) 一种测试设备
KR100242232B1 (ko) 액정 표시판의 투입 및 취출 장치
JPH08229778A (ja) トランスファマシンおよびその搬送装置
KR20160109670A (ko) 피시비 패턴 검사장치
CN211104569U (zh) 一种家具板材封边生产线的转向机构
CN111377178A (zh) 搬入装置、搬入方法及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