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0503U - 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0503U
CN219790503U CN202320756208.0U CN202320756208U CN219790503U CN 219790503 U CN219790503 U CN 219790503U CN 202320756208 U CN202320756208 U CN 202320756208U CN 219790503 U CN219790503 U CN 219790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transmission shaft
propeller
gea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62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东杰
何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e Underwat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e Under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e Underwat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e Underwa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562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0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0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0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其中,推进器包括:推进壳体,推进壳体内设置有动力装置;涵道壳体,设置于推进壳体的后侧,涵道壳体的内侧通过涵道连接架连接设置有该共轴双桨结构,共轴双桨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轴,其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螺旋桨,第一传动轴的端部和动力装置连接设置;第二传动轴,其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旋桨;齿轮传动组,包括若干相啮合设置的锥形齿轮,齿轮传动组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设置,借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装置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在齿轮传动组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二传动轴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呈反向转动状态,具有在保证推力方向相同的同时,抵消了扭矩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推进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技术通过分别设置静叶片和动叶片进行平衡反扭矩,由于静叶片和动叶片的方向不一致,因此水流打在静叶片上时,会产生反向的抵消力,水流打在动叶片上会产生反扭矩,从而抵消了力矩,但是,静叶片和动叶片的设置损失了一部分的动力用于平衡反扭矩,不能对动力做出更加充分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共轴双桨结构,包括:
第一传动轴,其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连接动力装置设置;
第二传动轴,其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旋桨;
齿轮传动组,包括若干相啮合设置的齿轮,所述齿轮传动组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设置,并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装置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带动第一螺旋桨转动,第一传动轴通过齿轮传动组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第二传动轴带动第二螺旋桨转动,由于在齿轮传动组的传动作用下,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的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都是动力桨,同时,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的叶片方向相反,通过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的转动方向不同,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所产生的推力相同的同时,扭矩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在保证推力方向相同的基础上,抵消了扭矩效果的优点。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齿轮传动组包括:
第一锥齿轮,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
第二锥齿轮,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端部;
第三锥齿轮,设置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顶端,第三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之间啮合设置;
第四锥齿轮,设置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底端,第四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之间啮合设置;
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分别设置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左右两端,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均和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之间啮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传动组进行传动的过程为:当第一锥齿轮在第一传动轴的带动作用下沿顺时针转动时,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在和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情况下,均沿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相对设置,因此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相对设置,因此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在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相啮合的情况下,第二锥齿轮沿顺时针进行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相对设置,因此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第二传动轴和第一传动轴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齿轮传动组的外侧套设有齿轮组外壳,齿轮组外壳呈前后贯通的柱形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从齿轮组外壳的前后两端伸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齿轮组外壳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口,连接口和所述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的外端均连接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置于所述连接口内,并和连接口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锥齿轮进行功率分流,并通过连接柱和连接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进行限位,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因上述锥齿轮位移而影响传动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传动轴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设置,第一传动轴伸出齿轮组外壳的端部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第二传动轴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两个推力轴承和一个深沟球轴承连接设置,深沟球轴承设置于两个推力轴承之间,第二传动轴伸出齿轮组外壳的端部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一种推进器,内设置有共轴双桨结构,该推进器还包括:
推进壳体,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推进壳体内;
涵道壳体,设置于所述推进壳体的后侧,所述共轴双桨结构设置于涵道壳体内,所述涵道壳体和共轴双桨结构之间通过涵道连接架连接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和第一传动轴之间连接设置,第一传动轴和推进壳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口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槽,涵道连接架和固定槽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涵道连接架的外端和所述涵道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涵道连接架的内端和固定槽之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推进壳体密封并保护动力装置,涵道壳体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涵道连接架进行支撑固定,其固定的方式为,连接口的外端设置有固定槽,涵道连接架的端部置于固定槽内,并和齿轮组外壳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涵道壳体的内壁呈变径设置,涵道壳体靠近所述推进壳体一端的纵截面积大于涵道壳体远离推进壳体一端的纵截面积设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组件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在齿轮传动组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二传动轴朝向和第一传动轴相反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都是动力桨,同时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的叶片方向相反,因此,在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转动方向不同的情况下,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所产生的推力方向相同,而扭矩不同,因此具有在保证推力方向相同的基础上,抵消了总扭矩效果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共轴双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齿轮传动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齿轮传动组的剖视图。
图中,1-推进壳体;2-涵道壳体;3-涵道连接架;4-共轴双桨结构;40-第一传动轴;41-第一螺旋桨;42-第二传动轴;43-第二螺旋桨;44-齿轮传动组;45-齿轮组外壳;440-第一锥齿轮;441-第二锥齿轮;442-第三锥齿轮;443-第四锥齿轮;444-第五锥齿轮;445-第六锥齿轮;446-连接柱;450-连接口;451-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共轴双桨结构,包括:
第一传动轴40,其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螺旋桨41,所述第一传动轴40的端部连接动力装置设置;
第二传动轴42,其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旋桨43;
齿轮传动组,包括若干相啮合设置的齿轮,所述齿轮传动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40和第二传动轴42设置,并使第一传动轴40和第二传动轴42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装置带动第一传动轴40转动,第一传动轴40带动第一螺旋桨41转动,第一传动轴40通过齿轮传动组带动第二传动轴42转动,第二传动轴42带动第二螺旋桨43转动,由于在齿轮传动组的传动作用下,第一传动轴40和第二传动轴42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的转动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都是动力桨,同时,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的叶片方向相反,通过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的转动方向不同,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所产生的推力相同的同时,扭矩不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在保证推力方向相同的基础上,抵消了扭矩效果的优点。
齿轮传动组包括:
第一锥齿轮440,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40的端部;
第二锥齿轮441,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42的端部;
第三锥齿轮442,设置于第一锥齿轮440、第二锥齿轮441的顶端,第三锥齿轮442和第一锥齿轮440、第二锥齿轮441之间啮合设置;
第四锥齿轮443,设置于第一锥齿轮440、第二锥齿轮441的底端,第四锥齿轮443和第一锥齿轮440、第二锥齿轮441之间啮合设置;
第五锥齿轮444、第六锥齿轮445分别设置于第一锥齿轮440、第二锥齿轮441的左右两端,第五锥齿轮444、第六锥齿轮445均和第一锥齿轮440、第二锥齿轮441之间啮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传动组进行传动的过程为:当第一锥齿轮440在第一传动轴40的带动作用下沿顺时针转动时,第三锥齿轮442、第四锥齿轮443、第五锥齿轮444和第六锥齿轮445在和第一锥齿轮440相啮合的情况下,均沿逆时针转动,由于第三锥齿轮442和第四锥齿轮443相对设置,因此第三锥齿轮442和第四锥齿轮443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五锥齿轮444和第六锥齿轮445相对设置,因此第五锥齿轮444和第六锥齿轮445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在第二锥齿轮441和第三锥齿轮442、第四锥齿轮443、第五锥齿轮444和第六锥齿轮445相啮合的情况下,第二锥齿轮441沿顺时针进行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441和第一锥齿轮440相对设置,因此第二锥齿轮441和第一锥齿轮440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第二传动轴42和第一传动轴40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齿轮传动组的外侧套设有齿轮组外壳45,齿轮组外壳45呈前后贯通的柱形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40和第二传动轴42分别从齿轮组外壳45的前后两端伸出。
齿轮组外壳45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口450,连接口450和所述第三锥齿轮442、第四锥齿轮443、第五锥齿轮444、第六锥齿轮445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第三锥齿轮442、第四锥齿轮443、第五锥齿轮444和第六锥齿轮445的外端均连接设置有连接柱446,连接柱446置于所述连接口450内,并和连接口450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锥齿轮进行功率分流,并通过连接柱446和连接口450之间的连接,对第三锥齿轮442、第四锥齿轮443、第五锥齿轮444和第六锥齿轮445进行限位,防止在运行过程中因上述锥齿轮位移而影响传动效果。
第一传动轴40和齿轮组外壳45之间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设置,第一传动轴40伸出齿轮组外壳45的端部和齿轮组外壳45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第二传动轴42和齿轮组外壳45之间通过两个推力轴承和一个深沟球轴承连接设置,深沟球轴承设置于两个推力轴承之间,第二传动轴42伸出齿轮组外壳45的端部和齿轮组外壳45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一种推进器,内设置有共轴双桨结构4,该推进器还包括:
推进壳体1,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推进壳体1内;
涵道壳体2,设置于推进壳体1的后侧,所述共轴双桨结构4设置于涵道壳体2内,所述涵道壳体2和共轴双桨结构4之间通过涵道连接架3连接设置。
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和第一传动轴40之间连接设置,第一传动轴和推进壳体1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40转动。
涵道连接架3和所述连接口450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涵道连接架3的外端和所述涵道壳体2之间固定连接,涵道连接架3的内端和连接口450之间固定连接,涵道连接架3和连接柱446之间轴承连接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推进壳体1密封并保护动力装置,涵道壳体2和齿轮组外壳45之间通过涵道连接架3进行支撑固定,其固定的方式为,连接口450的外端设置有固定槽,涵道连接架3的端部置于固定槽内,并和齿轮组外壳45之间固定连接。
涵道壳体2的内壁呈变径设置,涵道壳体2靠近所述推进壳体1一端的纵截面积大于涵道壳体2远离推进壳体1一端的纵截面积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组件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40转动,在齿轮传动组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二传动轴42朝向和第一传动轴40相反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都是动力桨,同时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的叶片方向相反,因此,在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转动方向不同的情况下,第一螺旋桨41和第二螺旋桨43所产生的推力相同,而扭矩不同,因此具有在保证推力方向相同的基础上,抵消了扭矩效果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共轴双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动轴,其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螺旋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连接动力装置设置;
第二传动轴,其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旋桨;
齿轮传动组,包括若干相啮合设置的齿轮,所述齿轮传动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设置,并使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朝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轴双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组包括:
第一锥齿轮,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
第二锥齿轮,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端部;
第三锥齿轮,设置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顶端,第三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之间啮合设置;
第四锥齿轮,设置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底端,第四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之间啮合设置;
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分别设置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左右两端,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均和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之间啮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轴双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组的外侧套设有齿轮组外壳,齿轮组外壳呈前后贯通的柱形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从齿轮组外壳的前后两端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轴双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外壳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口,连接口和所述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轴双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的外端均连接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置于所述连接口内,并和连接口之间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轴双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设置,第一传动轴伸出齿轮组外壳的端部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所述第二传动轴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推力轴承和深沟球轴承连接设置,第二传动轴伸出齿轮组外壳的端部和齿轮组外壳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7.一种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轴双桨结构,该推进器还包括:
推进壳体,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推进壳体内;
涵道壳体,设置于所述推进壳体的后侧,所述共轴双桨结构设置于涵道壳体内,所述涵道壳体和共轴双桨结构之间通过涵道连接架连接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和第一传动轴之间连接设置,第一传动轴和推进壳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槽,涵道连接架和固定槽之间一一对应设置,涵道连接架的外端和所述涵道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涵道连接架的内端和固定槽之间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壳体的内壁呈变径设置,涵道壳体靠近所述推进壳体一端的纵截面积大于涵道壳体远离推进壳体一端的纵截面积设置。
CN202320756208.0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Active CN219790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6208.0U CN219790503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6208.0U CN219790503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0503U true CN219790503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6208.0U Active CN219790503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05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90503U (zh) 一种推进器及其共轴双桨结构
CN106812652B (zh) 双叶轮磁耦合水流发电装置
CN212829015U (zh) 一种无补偿型大深度无轴推进器
CN216128448U (zh)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CN214311457U (zh) 一种回转驱动装置及光伏跟踪系统
CN212074381U (zh) 一种对转桨吊舱推进器
CN112849379A (zh) 一种双齿轮驱动双螺旋桨可调螺距全回转推进器
CN210391523U (zh) 紧凑型吊舱式船舶电力推进器
CN214799249U (zh) 一种电动飞机用共轴反转轴向磁通电机
CN22090989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
CN218400758U (zh) 多功能尾翼变速箱结构
CN212563686U (zh) 一种井用变速潜水电泵
CN221081087U (zh) 一种新型结构电动船用推进器无刷电机
CN216269903U (zh) 一种无人机旋翼结构
CN219549553U (zh) 一种双向转动的输出机构
CN220816426U (zh) 对转桨下齿轮箱以及对转桨推进系统
CN211950729U (zh) 改进型漂浮式发电机
CN221068432U (zh) 一种低速水下推进器
CN219707301U (zh) 模块化“t”型吊舱式推进器
CN221009941U (zh) 紧凑型关节电机总成
CN211500863U (zh) 漂浮式发电机
CN214946237U (zh) 一种具有快接结构的蜗轮蜗杆减速机
CN113623113B (zh) 一种应用磁力联轴器的对转桨海流能发电装置
CN215733762U (zh) 一种输出高扭矩的低压伺服电机
CN216443804U (zh) 飞行器的驱动系统及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