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8448U -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8448U
CN216128448U CN202122005704.6U CN202122005704U CN216128448U CN 216128448 U CN216128448 U CN 216128448U CN 202122005704 U CN202122005704 U CN 202122005704U CN 216128448 U CN216128448 U CN 216128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aft
way bearing
input gear
moto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57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德力
李良波
朱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itia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itia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itia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itia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57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8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8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84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动力系统包括变速机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变速机构的输出轴穿设输出齿轮且与输出齿轮连接,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沿输出齿轮转动轴线对称设置且均与输出齿轮啮合。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轴与第一输入齿轮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输入齿轮转动。第二电机的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与第二输入齿轮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输入齿轮转动,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工作时,第一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电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如此,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变速机构连接起来,把两个电机的合力输出到输出轴上,提升了动力系统的整体输出扭矩,相对提升了螺旋桨的升力,进而提升了带有螺旋桨的交通工具的负载重量。

Description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飞行器的发动机所提供的动力要经过传动系统才能到达旋翼,从而驱动旋翼旋转。在飞行器中,减速器的作用就是将电机的扭矩按照一定的速比传递到到旋翼。
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无人直升机或者载人飞行器普遍使用单台发动机与减速器连接,然而,单个电机功率不足,难以支撑大负载的重量,无法满足载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系统包括:
变速机构,包括输出轴、输出齿轮、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穿设所述输出齿轮且与所述输出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沿所述输出齿轮转动轴线对称设置且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
安装在所述变速机构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转动;和
安装在所述变速机构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转动,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一定子,所述第一定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子内,所述第一电机轴穿设所述第一定子,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轴上,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一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转子通过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带动所述第一电机轴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机轴包括第一轴段和连接所述第一轴段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穿设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轴段穿设所述第一定子,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远离所述第一轴段的一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第一平键,另外一个上形成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平键与所述第一键槽配合;
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平键,另外一个上形成有第二键槽,所述第二平键与所述第二键槽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转子和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定子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子内,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设所述第二定子,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轴承,所述第二单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机轴上,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第二单向轴承带动所述第二电机轴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机轴包括第三轴段和连接所述第三轴段的第四轴段,所述第三轴段穿设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且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连接,所述第四轴段穿设所述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单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第四轴段远离所述第三轴段的一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子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第三平键,另外一个上形成有第三键槽,所述第三平键与所述第三键槽配合;
所述第二电机轴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第四平键,另外一个上形成有第四键槽,所述第四平键与所述第四键槽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外啮合;或者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内啮合。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系统包括:
螺旋桨;和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螺旋桨。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交通工具包括机身和上述实施方式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机身上。
在本申请的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中,动力系统包括变速机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变速机构包括输出轴、输出齿轮、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输出轴用于连接螺旋桨,输出齿轮与输出轴连接,第一输出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沿输出齿轮转动轴线对称设置且均与输出齿轮啮合。第一电机轴与第一输入齿轮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输入齿轮转动。第二电机轴与第二输入齿轮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输入齿轮转动,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工作时,第一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电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如此,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变速机构连接起来,把两个电机的合力输出到输出轴上,提升了动力系统的整体输出扭矩,相对提升了螺旋桨的升力,进而提升了带有螺旋桨的交通工具的负载重量。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动力系统在V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动力系统在VII处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交通工具3000;
机身2000、动力装置1000;;
动力系统100、变速机构10、输出轴11、输出齿轮12、第一输入齿轮13、第二输入齿轮14、第一电机20、第一电机轴21、第一轴段211、第二轴段212、第一转子22、第一定子23、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轴31、第三轴段311、第四轴段312、第二转子32、第二定子33、第一单向轴承40、第一支撑轴承50、第二单向轴承60、第二支撑轴承70、第三轴承轴承80、密封圈90、螺旋桨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3000可以包括机身2000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装置1000,动力装置1000安装在机身2000上,动力装置1000能够为交通工具3000提供飞行动力。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装置1000包括螺旋桨200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动力系统100,动力系统100包括变速机构10、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30。
请参阅图3和图4,变速机构10包括输出轴11、输出齿轮12、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二输入齿轮14,输出轴11穿设输出齿轮12且与输出齿轮12连接,第一输出齿轮12和第二输入齿轮14沿输出齿轮12转动轴线对称设置且均与输出齿轮12啮合。
第一电机20安装在变速机构10上,第一电机20包括第一电机轴21,第一电机轴21与第一输入齿轮13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3转动。
第二电机30也安装在变速机构10上,第二电机30包括第二电机轴31,第二电机轴31与第二输入齿轮14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3转动,在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30工作时,第一电机轴2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电机轴31的转动方向相同。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3000不限定种类,可以为无人机、直升机、飞行汽车或者载人飞行器等。只需交通工具3000的机身2000上安装有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动力装置1000即可。
在交通工具3000为飞行汽车的情况下,动力装置1000可以为安装在交通工具3000的机身2000的顶部,动力系统100驱动螺旋桨200转动从而可以为交通工具3000提供飞行动力。
可以理解,无人机或者载人飞行器(例如飞行汽车)的发动机所提供的动力要经过传动系统才能到达旋翼,从而驱动旋翼旋转。对于一般的无人机来说,减速器的作用就是将电机的扭矩按照一定的速比传递到到旋翼,因此,无人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系统的性能,传动系统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无人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其中,主减速器是传动系统的核心,其工作特点是减速、转向增加扭矩。它将高转速小扭距的发动机功率变成低转速大扭距传递给旋翼轴;同时,它在无人机中还起到中枢受力构件的作用,直接承受旋翼产生的全部作用力和力矩并传递给机体。
现有的无人直升机或者载人飞行器中,例如飞行汽车,都普遍使用单台发动机与减速器连接,然而,单个电机功率不足,难以支撑大负载的重量,无法满足载人需求。以为飞行汽车为例,可以容易理解,带有螺旋桨200的动力装置1000可以为飞行汽车提供飞行动力,而动力装置1000的动力系统100主要用于驱动螺旋桨200转动来提供升力,然而,目前,飞行汽车等飞行器通常都是采用单台单机来驱动螺旋桨200转动,功率不足,那一支撑大负载的重量,无法满足载人需求。
在本申请的动力系统100、动力装置1000和交通工具3000中,动力系统100包括变速机构10、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30,变速机构10包括输出轴11、输出齿轮12、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二输入齿轮14,输出轴11用于连接螺旋桨200,输出齿轮12与输出轴11连接,第一输出齿轮12和第二输入齿轮14沿输出齿轮12转动轴线对称设置且均与输出齿轮12啮合。第一电机轴21与第一输入齿轮13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3转动。第二电机轴31与第二输入齿轮14连接且用于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3转动,在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30工作时,第一电机轴21的转动方向与第二电机轴31的转动方向相同。如此,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30通过变速机构10连接起来,把两个电机的合力输出到输出轴11上,提升了动力系统100的整体输出扭矩,相对提升了螺旋桨200的升力,进而提升了带有螺旋桨200的交通工具3000的负载重量。此外,采用两个电机来对螺旋桨200进行驱动,在一个电机失效或者出现问题时,另一台电机还可以继续工作,保证飞行器安全降落,提升了交通工具3000的安全性能。
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变速机构10可相当于一个三轮系齿轮箱,可把两个电机的合力输出到输出轴11上,提升了动力系统100的整体输出扭矩。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二输入齿轮14采用对称设置,输出齿轮12的运动更加平缓,受力均衡,大大提升了整个动力系统100的寿命。并且,齿轮箱和电机使用同一个轴,有效的避免了因电机和齿轮箱分体设计后,采用花键连接的失效和异响问题,减小了整体结构尺寸,使整体结构更紧凑,传递效率更高。
请参阅图4至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20还包括第一转子22和第一定子23,第一定子23设置在第一转子22内,第一电机轴21穿设第一定子23,动力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单向轴承40,第一单向轴承40套设在第一电机轴21上,第一单向轴承40的内圈41与第一电机轴21连接,第一单向轴承40的外圈42与第一转子22连接,第一转子22通过第一单向轴承40带动第一电机轴21转动。
如此,第一电机20采用外转子电机,通过设置在定子外的转子来带动穿设定子的第一电机轴21来驱动第一输入齿轮13转动。同时,通过采用第一单向轴承40来连接第一电机轴21和第一转子22可以使得第一转子22能够带动第一电机轴21转动,而在第一电机20失效而仅仅只有第二电机30具有动力输出时,第一电机轴21可以反向转动而不会带动第一转子22转动,避免造成堵转。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轴21可包括第一轴段211和连接第一轴段211的第二轴段212,第一轴段211穿设第一输入齿轮13且与第一输入齿轮13连接,第二轴段212穿设第一定子23,第一单向轴承40套设在第二轴段212远离第一轴段211的一端。
如此,第一电机轴21的第一轴段211伸入至变速机构10内与第一输入齿轮13连接,第二轴段212则也第一单向轴承40连接,可使得变速机构10与第一电机20使用同一根轴,有效的避免了因电机和齿轮箱分体设计后,采用花键连接的失效和异响问题,减小了整体结构尺寸,使整体结构更紧凑,传递效率更高。
可以理解,第一单向轴承40的内圈41和外圈42均只能沿一个方向转动,例如,第一单向轴承40的外圈42和内圈41均只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一电机20在输出动力时,可通过第一转子22带动第一单向轴承40的外圈42顺时针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单向轴承40的内圈41带动第一电机轴21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二电机轴31也顺时针转动,这样,两个电机的输出的扭矩就同时加载在输出齿轮12和输出轴11上,提升了整体的输出扭矩。而在第一电机20失效时,第一转子22停止转动,第二电机轴31继续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二电机轴31会通过通过输出齿轮12带动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一电机轴21逆时针转动,而由于第一单向轴承40的存在,第一电机轴21可以顺利的转动以避免造成堵转而导致动力无法输出。
请参阅图5和图6,进一步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22上可形成有第一平键225,第一单向轴承40的外圈42上形成有第一键槽421,第一转子22通过第一平键225和第一键槽421与第一单向轴承40的外圈42连接。在第一电机轴21的第二轴段212上可形成有第二平键213,第一单向轴承40的内圈41上可形成有第二键槽411,第一电机轴21的第二轴段212通过第二平键213和第二键槽411与第一单向轴承40的内圈41连接。
如此,可通过第一平键225和第一键槽421的连接方式来实现第一转子22与第一单向轴承40的外圈42的连接,可通过第二平键213和第二键槽411的连接方式来实现第一电机轴21与第一单向轴承40的内圈41的连接,结构简单、便捷。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22可包括外转子壳222、外转子上盖15221和外转子下盖16223,第一定子23包括定子铁芯231,外转子壳222环绕定子铁芯2231设置,外转子壳222上设置有永磁体224,第一单向轴承40的外圈42与外转子下盖16223连接,也即是说,第一平键225可形成在外转子下盖16223上。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平键225和第一键槽42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第二平键213与第二键槽41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也就是说,第一转子22和第一单向轴承40的外圈42的其中一个上形成第一平键225,另一个上可形成有第一键槽421,第一电机轴21和第一单向轴承40的内圈41的其中一个上形成第二平键213,另一个上可形成有第二键槽411,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段21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支撑轴承50。
如此,第一支撑轴承50可以稳定地对第一轴段211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支撑轴承50可为圆锥滚子轴承,当然,第一支撑轴承50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轴承,例如,圆柱滚子轴承、滚珠轴承等等,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和图4,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变速机构10包括上盖15和下盖16,上盖15和下盖16可拆卸地连接且两者围成一安装腔17,第一输入齿轮13、第二输入齿轮14以及输出齿轮12均设置在安装腔17内,两个第一支撑轴承50分别设置在上盖15和下盖16上且均套设在第一轴段211上,第一输入齿轮13位于两个第一支撑轴承50之间。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30可包括第二转子32和第二定子33,第二定子33设置在第二转子32内,第二电机轴31穿设第二定子33,动力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单向轴承60,第二单向轴承60套设在第二电机轴31上,第二单向轴承60的内圈与第二电机轴31连接,第二单向轴承60的外圈与第二转子32连接,第二转子32通过第二单向轴承60带动第二电机轴31转动。
如此,第二电机30也采用外转子电机,通过设置在定子外的转子来带动穿设定子的第二电机轴31来驱动第二输入齿轮14转动。同时,通过采用第二单向轴承60来连接第二电机轴31和第二转子32可以使得第二转子32能够带动第二电机轴31转动,而在第二电机30失效而仅仅只是第一电机20具有动力输出时,第二电机轴31可以反向转动而不会带动第二转子32转动,避免造成堵转。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轴31可包括第三轴段311和连接第三轴段311的第四轴段312,第三轴段311穿设第二输入齿轮14且与第二输入齿轮14连接,第四轴段312穿设第二定子33,第二单向轴承60套设在第四轴段312远离第三轴段311的一端。
如此,第二电机轴31的第三轴段311伸入至变速机构10内与第二输入齿轮14连接,第四轴段312则也第二单向轴承60连接,可使得变速机构10与第二电机30使用同一根轴,有效的避免了因电机和变速机构10分体设计后,采用花键连接的失效和异响问题,减小了整体结构尺寸,使整体结构更紧凑,传递效率更高。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30与第一电机20可为同一类型的电机,两者对称设置。也即是说,第二电机30也第一电机20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单向轴承60的结构可与第一单向轴承40的结构相同,第二电机30与第二单向轴承60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电机20与第一单向轴承40的连接方式相同。为了避免冗长,在此不对第二电机30以及第二单向轴承60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重复阐述。
请参阅图5和图7,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子32上可形成有第三平键321,第二单向轴承60的外圈62上形成有第三键槽621,第二转子32通过第三平键321和第三键槽621与第二单向轴承60的外圈62连接。在第二电机轴31的第四轴段312上可形成有第四平键313,第二单向轴承60的内圈61上可形成有第四键槽611,第二电机轴31的第二轴段212通过第四平键313和第四键槽611与第二单向轴承60的内圈61连接。
如此,可通过第三平键321和第三键槽621的连接方式来实现第二转子32与第二单向轴承60的外圈62的连接,可通过第四平键313和第四键槽611的连接方式来实现第二电机轴31与第二单向轴承60的内圈61的连接,结构简单、便捷。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子3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转子22的结构一致,具体在此不作重复阐述。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平键321和第三键槽62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第四平键313与第四键槽611的位置也可以互换,也就是说,第二转子32和第二单向轴承60的外圈62的其中一个上形成第三平键321,另一个上可形成有第三键槽621,第二电机轴31和第二单向轴承60的内圈61的其中一个上形成第四平键313,另一个上可形成有第四键槽611,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轴段31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二支撑轴承70。
如此,第二支撑轴承70可以稳定地对第三轴段311进行支撑,从而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支撑轴承70可为圆锥滚子轴承,当然,第二支撑轴承70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轴承,例如,圆柱滚子轴承、滚珠轴承等等,具体在此不作限制。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支撑轴承70也分别设置在上盖15和下盖16上且均套设在第三轴段311上,第二输入齿轮14位于两个第二支撑轴承70之间。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二输入齿轮14均与输出齿轮12外啮合。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齿轮13、第二输出轮与输出齿轮12均为外齿轮,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二输出齿轮12的齿数相同,两者对称设置在输出齿轮12的外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二输入齿轮14也可以是均与输出齿轮12内啮合。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二输出轮均为外齿轮,输出齿轮12可为内齿轮,第一输入齿轮13和第二输出齿轮12的齿数相同,两者对称设置在输出齿轮12的内侧。
此外,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输出轴11上可套设有第三支撑轴承80,输出齿轮12位于两个第三支撑轴承80之间,两个第三支撑支撑可对输出轴11的转动进行支撑,保证转动的稳定。第三支撑轴承80的类型可与第一支撑轴承50和第二支撑轴承70的类型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4,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变速机构10的上盖15还设置有密封圈90,密封圈90环绕输出轴11设置,密封圈90用于对输出轴11和上盖15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保证变速机构10的密封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动力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10和第二限位件120,第一限位件110设置在第一电机轴21远离第一输入齿轮14的一端并连接第一转子22,第一限位件110用于限制第一电机轴21和第一单向轴承40的轴向运动,第二限位件120设置在第二电机轴31远离第二输入齿轮15的一端并连接第二转子32,第一限位件120用于限制第二电机轴31和第二单向轴承60的轴向运动。具体地,第一限位件110和第二限位件均为卡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机构,包括输出轴、输出齿轮、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所述输出轴穿设所述输出齿轮且与所述输出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沿所述输出齿轮转动轴线对称设置且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
安装在所述变速机构上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转动;和
安装在所述变速机构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连接且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转动,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工作时,所述第一电机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一定子,所述第一定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子内,所述第一电机轴穿设所述第一定子,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轴上,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一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转子通过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带动所述第一电机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轴包括第一轴段和连接所述第一轴段的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穿设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且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轴段穿设所述第一定子,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段远离所述第一轴段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外圈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第一平键,另外一个上形成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平键与所述第一键槽配合;
所述第一电机轴和所述第一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第二平键,另外一个上形成有第二键槽,所述第二平键与所述第二键槽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二转子和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定子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子内,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设所述第二定子,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轴承,所述第二单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电机轴上,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电机轴连接,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第二单向轴承带动所述第二电机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轴包括第三轴段和连接所述第三轴段的第四轴段,所述第三轴段穿设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且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连接,所述第四轴段穿设所述第二定子,所述第二单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第四轴段远离所述第三轴段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子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外圈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第三平键,另外一个上形成有第三键槽,所述第三平键与所述第三键槽配合;
所述第二电机轴和所述第二单向轴承的内圈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第四平键,另外一个上形成有第四键槽,所述第四平键与所述第四键槽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外啮合;或者
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均与所述输出齿轮内啮合。
9.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旋桨;和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螺旋桨。
10.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和
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机身上。
CN202122005704.6U 2021-08-24 2021-08-24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Active CN216128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704.6U CN216128448U (zh) 2021-08-24 2021-08-24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5704.6U CN216128448U (zh) 2021-08-24 2021-08-24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8448U true CN216128448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71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5704.6U Active CN216128448U (zh) 2021-08-24 2021-08-24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84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2557A (zh) * 2022-04-19 2022-08-30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减速器和飞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2557A (zh) * 2022-04-19 2022-08-30 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减速器和飞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1396B2 (en) Small-size high-speed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use in microturbine-powered aircraft
US8870538B2 (en) Counter rotating facegear gearbox
EP3757014B1 (en) A thrust producing unit with a fail-safe electrical drive unit
EP3038906B1 (en) Light weight propulsor gearbox
CN216128448U (zh) 动力系统、动力装置和交通工具
US20050153812A1 (en) Small-size traction drive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use in microturbine-powered aircraft
CN110834726A (zh) 一种基于小型共轴式直升机的传动-机身系统
CN102431646A (zh) 单发动机倾转旋翼飞行器双旋翼倾转机构
CN114426102A (zh) 一种倾转旋翼机传动系统
CN212667652U (zh) 一种串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
CN113335047A (zh) 一种轴向双电机双离合双速比电动车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US8550950B2 (en) Planetary reduction gearbox
CN113335046B (zh) 一种四电机四离合两级双速比电动车动力总成
CN210240458U (zh) 一种共轴式行星齿轮减速器
JP7419386B2 (ja) 特に回転翼航空機のメインロータ用の駆動装置
CN114655453A (zh) 一种倾转旋翼机
CN210661258U (zh) 基于减速器实现双发动机并车的传动系统
CN210191816U (zh) 双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
CN217553614U (zh) 一种推进器总成及水陆两栖汽车
CN216443804U (zh) 飞行器的驱动系统及飞行器
CN111232228A (zh) 一种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的传动机构
CN216241031U (zh) 一种适用于微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电启动装置
CN202124116U (zh) 一种螺旋桨传动机构
CN219565452U (zh) 一种倾转旋翼飞行器旋翼倾转装置
CN220076661U (zh) 倾转旋翼机动力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